CN207346013U -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6013U
CN207346013U CN201721241344.7U CN201721241344U CN207346013U CN 207346013 U CN207346013 U CN 207346013U CN 201721241344 U CN201721241344 U CN 201721241344U CN 207346013 U CN207346013 U CN 207346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stay
connector
leading portion
back segmen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13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2413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6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6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60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包括与车架相连的后平叉及减震器,所述后平叉包括后平叉前段及后平叉后段,所述后平叉前段与后平叉后段之间通过连接器活动连接,后平叉前段与后平常后段之间可借助所述连接器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挂系统与传统的后平叉架构相比,增加了一个带有转向结构的连接器,在车辆转弯的时后平衡掉了由于两侧车轮转速不协调而引起的车辆不平衡因素。消除了左右轮受力F对整车的不平衡因素,零部件业能够在许可的受力状况下工作,增强了零部件的寿命。使得整车的安全性和驾乘的舒适性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挂系统领域,特别涉及电动车或摩托车的后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和三轮电动车后悬挂系统主要由后平叉、后减震器与车架连接。动力输出的电机或发动机将动力通过传动轴或链条传输到差速器,再由差速器将动力通过后桥传输到后轮上。行驶过程中随着后平叉绕与车架连接的轴一定幅度的上下摆动、后减震器的伸缩将路面产生的颠簸抵消掉。使车辆行驶地更安全、更舒适。
实际行驶过程中由于两个后轮的受力不平衡,会出现车子歪斜的现象。控制方向的车把也会不灵活。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甚至有侧翻的情况发生。驾驶者只能凭借经验,依靠控制速度和身体的倾斜来控制车辆的平衡。车辆在转弯时,两侧的轮子需要不同的转速来达到平稳的转弯。即内圈轮子的速度要慢,外圈轮子的速度要快。由于受后平叉结构的限制,虽然在转弯时内外侧车轮的转速已经满足了车辆转弯的轮速要求,但三轮车的传统后悬挂结构决定了此时整个车声的受力不平衡。后平叉在绕转轴上下摆动的同时也在受垂直于转轴轴线的力(左右后轮的受力方向相反)。此力的大小随着车子转弯半径的大小和速度在变化。半径越小、力越大,速度越快、力越大,从而直接影响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后平叉由于长时间的手两侧不平衡力造成的扭矩,相关零部件的寿命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后平叉与车架连接管里的缓冲橡胶件和缓冲橡胶套管就很容易损坏。导致了市场维修数量的增加。对产品在用户心中的看法也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摩托车/电动车的后悬挂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受力均衡、可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后悬挂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包括与车架相连的后平叉及减震器,所述后平叉包括后平叉前段及后平叉后段,所述后平叉前段与后平叉后段之间通过连接器活动连接,后平叉前段与后平常后段之间可借助所述连接器相对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或优选方案:
所述后平叉前段包括与车架铰接的转轴、与所述转轴固连的类U型架,所述类U型架的封闭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所述类U型架的封闭端与所述连接器的一端固定连接。
以所述转轴所在轴线为水平a轴,所述后平叉前段与后平叉后段之间可借助所述连接器绕着与水平a轴垂直的水平b轴相对转动。
所述后平叉后段包括与所述连接器相连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与车架之间通过减震器相连。
所述矩形框与所述连接器的一端固定相连。
所述连接器包括与后平叉前段相连的连接器前段及与所述后平叉后段相连的连接器后段,所述连接器前段与连接器后段之间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挂系统与传统的后平叉架构相比,增加了一个带有转向结构的连接器,在车辆转弯的时后平衡掉了由于两侧车轮转速不协调而引起的车辆不平衡因素。消除了左右轮受力F对整车的不平衡因素,零部件业能够在许可的受力状况下工作,增强了零部件的寿命。使得整车的安全性和驾乘的舒适性大大提高;
关键部件连接器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其转动幅度较小,完全可以利用轴承、衬套等简单的零部件组装而成,加工精度为普通加工等级即可满足。
改进后的后平叉在生产效率、质量、能耗、加工、材料的选配方面没有增加难度,可迅速转入现有的生产中,与原有的整体式结构后平叉完全可以做到互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前轮1、前叉2、车把3、车架4、减震器5、电机/发动机6、后轮7、差速器11、后桥12。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包括与车架4相连的后平叉及减震器5,后平叉包括后平叉前段8及后平叉后段10,后平叉前段8与后平叉后段10之间通过连接器9活动连接,后平叉前段8与后平常后段10之间可借助连接器9相对转动。
具体地,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后平叉前段8包括与车架4铰接的转轴81、与转轴81固连的类U型架82,类U型架82的封闭端与连接器9连接;进一步优选,类U型架82的封闭端与连接器9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以转轴81所在轴线为水平a轴,后平叉前段8与后平叉后段10之间可借助连接器9绕着与水平a轴垂直的水平b轴相对转动,消除于两侧车轮转速不协调而引起的车辆不平衡因素。消除了左右轮受力F对整车的不平衡因素。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后平叉后段10包括与连接器9相连的矩形框101,矩形框101与车架4之间通过减震器5相连,进一步优选,矩形框101与连接器9的一端固定相连。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连接器9包括与后平叉前段8相连的连接器前段91及与后平叉后段10相连的连接器后段92,连接器前段91与连接器后段92之间转动连接。连接器9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将原有的整体式平叉分成后平叉前段8、连接器9、后平叉后段10三部分,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后悬挂部分不仅能够绕着a-a轴有一定范围的摆动,而且能够绕着连接器9的b-b轴做适当的摇摆,从而消除掉原整体式后平叉结构带来的左右轮的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车辆行驶的歪斜现象;利用连接器9轴线b-b的转动消除掉左右轮受力F产生的扭矩对整车平衡性的影响。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包括与车架(4)相连的后平叉及减震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包括后平叉前段(8)及后平叉后段(10),所述后平叉前段(8)与后平叉后段(10)之间通过连接器(9)活动连接,后平叉前段(8)与后平常后段(10)之间可借助所述连接器(9)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前段(8)包括与车架(4)铰接的转轴(81)、与所述转轴(81)固连的类U型架(82),所述类U型架(82)的封闭端与所述连接器(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类U型架(82)的封闭端与所述连接器(9)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转轴(81)所在轴线为水平a轴,所述后平叉前段(8)与后平叉后段(10)之间可借助所述连接器(9)绕着与水平a轴垂直的水平b轴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后段(10)包括与所述连接器(9)相连的矩形框(101),所述矩形框(101)与车架(4)之间通过减震器(5)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101)与所述连接器(9)的一端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9)包括与后平叉前段(8)相连的连接器前段(91)及与所述后平叉后段(10)相连的连接器后段(92),所述连接器前段(91)与连接器后段(92)之间转动连接。
CN201721241344.7U 2017-09-26 2017-09-26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46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1344.7U CN207346013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1344.7U CN207346013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6013U true CN207346013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5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134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46013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601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8610A (zh) * 2018-05-29 2018-09-14 项炳海 一种基于宽车轮摩擦制动的自行车
CN112061285A (zh) * 2020-09-28 2020-12-11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一种摇摆三轮车
CN11352557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罗天珍 带有正交轴的可侧倾电动、机动三轮摩托
TWI782741B (zh) * 2021-10-08 2022-11-01 蓋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三輪機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8610A (zh) * 2018-05-29 2018-09-14 项炳海 一种基于宽车轮摩擦制动的自行车
CN11352557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罗天珍 带有正交轴的可侧倾电动、机动三轮摩托
CN112061285A (zh) * 2020-09-28 2020-12-11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一种摇摆三轮车
TWI782741B (zh) * 2021-10-08 2022-11-01 蓋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三輪機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6013U (zh) 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后悬挂系统
US4887829A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ricycle vehicle
JP6018782B2 (ja) 三輪自動車の後輪サスペンション
CA3005022A1 (en) Leaning vehicle
CN106394161B (zh) 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
CN106585810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摆倾斜机构
CN102582757A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CN207257882U (zh) 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CN107031769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臂结构及前轮摇摆倾斜结构
CN202481226U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CN206781512U (zh) 电动客车车桥
CN112061283A (zh) 一种横置摇摆机构及具有横置摇摆机构的三轮车
CN107899252A (zh) 四轮独立驱动车
CN106585302A (zh) 一种具有传动功能的独立后悬架
CN111559452A (zh) 一种手动式三轮摩托车
CN207481653U (zh) 一种具有主动平衡装置的车辆
CN206634128U (zh) 前轮的摇臂结构及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摆倾斜机构
CN111703529A (zh) 方向盘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CN102133909A (zh) 电动四轮车
CN212332844U (zh) 一种手动式三轮摩托车
CN113682408A (zh) 具有摇摆机构的三轮摩托车
CN208069928U (zh) 一种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
CN208931129U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的独立悬架轮边电机总成
CN202863644U (zh) 一种可倾摇摆三轮车
CN105923085B (zh) 一种设有可整体倾斜行驶的倒三轮前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