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0058U - 轿厢上作业平台以及电梯的轿厢 - Google Patents
轿厢上作业平台以及电梯的轿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30058U CN207330058U CN201720674276.7U CN201720674276U CN207330058U CN 207330058 U CN207330058 U CN 207330058U CN 201720674276 U CN201720674276 U CN 201720674276U CN 207330058 U CN207330058 U CN 2073300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b platform
- carriage
- component
- fixed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轿厢上作业平台以及电梯的轿厢,能够容易地安装于现有的电梯。实施方式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具备:作业平台部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的顶棚背面;固定部件,设置于作业平台部件的背面,固定部以与固定于顶棚背面且对轿厢室的顶棚板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立起部相面对的方式朝向顶棚背面延伸;以及结合部件,将固定部件的侧面与加强部件的侧面结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轿厢上作业平台以及电梯的轿厢。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梯的轿厢的顶棚板上(顶棚背面、上表面)例如呈格子状地固定有用于对顶棚的强度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此外,有时在轿厢的顶棚背面配置有轿厢室内的照明装置、空调装置等。因此,在这些装置的安装时、保养检修作业时,需要作业者在顶棚板上进行作业,但是如上所述,顶棚背面由于固定有多个加强部件而不平坦、落脚处处不稳定。因此,提案有预先具备使顶棚背面平坦化的作业平台、盖的电梯的轿厢室。作为这样的提案,具有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13328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或者同为日本的公开实用新型公报、实开昭62-65479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
但是,以往的作业平台、盖为,在电梯的轿厢的设计时被探讨构造,在电梯的新设时被安装,难以直接应用于已有的电梯的轿厢。因而,如果能够提供能够向已有的电梯容易地安装的电梯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则轿厢上的装置的安装时、保养检修作业时的安全性提高,较有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上作业平台,能够容易地安装于现有的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一种轿厢上作业平台,具备:作业平台部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的顶棚背面;固定部件,设置于上述作业平台部件的背面,该固定部件的固定部以与固定于上述顶棚背面而对上述轿厢室的顶棚板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立起部相面对的方式朝向上述顶棚背面延伸;以及结合部件,将上述固定部件的侧面与上述加强部件的侧面结合。
在上述轿厢上作业平台中,上述固定部件具备以夹着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立起部的表背面的方式设置的第1固定部件与第2固定部件。
在上述轿厢上作业平台中,上述固定部件具备一部分从上述作业平台部件的缘部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对与上述作业平台部件邻接地设置的扩展作业平台部件的缘部进行支承。
在上述轿厢上作业平台中,上述固定部件使上述结合部件贯通在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立起部设置的贯通孔而固定于上述加强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一种电梯的轿厢,具备:轿厢室,由壁部件、轿厢门、地板以及顶棚板围成;加强部件,固定于上述顶棚板的顶棚背面,对上述顶棚板进行加强;以及所述的轿厢上作业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能够应用实施方式的轿厢上作业平台的电梯的轿厢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的顶棚板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的截面图。
图4是对将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固定于顶棚板的加强部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的固定部件的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对将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与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一起固定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截面图。
图8是对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与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与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连接部分的详细情况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与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铺满于电梯的顶棚板的上表面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固定于顶棚板的加强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固定于顶棚板的加强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轿厢;12:轿厢室;12a:壁部件;12b:轿厢门;12c:地板;14:顶棚板;20:加强部件;20a:第1加强部件;20b:第2加强部件;22、36、44、56:轿厢上作业平台;24、38、48、58:作业平台部件;26、50:第1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26a、40a、50a、60a:突出部;28、52:第2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30、42、54:结合部件;32、32a: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4:扩展作业平台部件;40、60:固定部件;46c:贯通孔;62:板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应用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的顶棚板的轿厢上作业平台的构造以及固定状态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且容易置换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本实用新型并不被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能够应用以下说明的轿厢上作业平台的电梯的轿厢10的立体图。轿厢10形成有例如箱形的轿厢室12,该轿厢室12由多个壁部件12a、至少设置于一面的能够开闭驱动的轿厢门12b、地板12c以及顶棚板14围成。在顶棚板14的上表面(顶棚背面)例如配置有轿厢室12内的照明装置(未图示)、空调装置16等。此外,在顶棚板14的上表面固定有上梁18,该上梁18对使轿厢10与铺设于井道的导轨接触而对轿厢10进行引导的引导辊(未图示)等各种装置进行固定。进而,在顶棚板14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用于加强顶棚板14的加强部件20。在图1的情况下,作为加强部件20,例如呈格子状以大致一定间隔固定有例如由角钢(等边角钢、不等边角钢)形成的第1加强部件20a以及第2加强部件20b。加强部件20可以与顶棚板14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使用焊接等公知的接合技术通过后安装而固定于顶棚板14。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后安装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在进行设置于顶棚板14的上表面的空调装置16、固定于上梁18的各种装置的保养检修作业的情况下,或者在进行这些装置的安装作业等的情况下,能够覆盖顶棚板14上的可能会成为使落脚处处不稳定的原因的加强部件20。
<实施方式1>
图2是表示对设置在覆盖图1所示的轿厢10的上表面的顶棚板14上的加强部件20进行覆盖而设置了形成平坦的作业落脚处的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X-X线截面图,且是对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构成进行说明的截面图。此外,图4是表示将轿厢上作业平台22固定于顶棚板14的加强部件20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其放大图。
如图3所示,轿厢上作业平台22具备:扁平的作业平台部件24;以及固定部件,被设置成能够在该作业平台部件24的背面固定于设置在顶棚板14的上表面(顶棚背面)上的加强部件20(参照图2)。在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情况下,固定部件是包括第1固定部件26(第一固定部件)与第2固定部件28(第二固定部件)的例子。此外,第1固定部件26具备用于将轿厢上作业平台22固定于顶棚板14的结合部件30。
关于作业平台部件24的材质,只要是扁平的板材则材质能够适当地选择,能够利用金属板、树脂板、木板等。另外,优选使作业平台部件24轻量化,以使轿厢上作业平台22设置后的轿厢10整体的重量增加成为最小,并且容易进行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搬运。在作业平台部件24例如由金属板形成的情况下,优选为铝等轻量金属。
第1固定部件26以及第2固定部件28例如能够由铝等金属制的槽钢形成。在第1固定部件26、第2固定部件28由槽钢形成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以槽钢的槽开口部彼此朝向相反方向、槽钢的底板部即固定部S彼此面对的方式,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配置。并且,槽钢的侧板部的一方通过焊接、螺栓等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24。另外,在使用螺栓等螺钉将第1固定部件26以及第2固定部件28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24的情况下,优选在作业平台部件24上设置沉孔等,而使螺钉头不向作业平台部件24的上表面侧(作业平台面侧)突出。
在图2所示的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情况下,在与第1加强部件20a平行的作业平台部件24的缘部固定有第1固定部件26,在比该第1固定部件26靠内侧的位置固定有第2固定部件28。此外,在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情况下,第1固定部件26的结合部件30包括焊接螺母30a、螺母30b以及螺栓30c。焊接螺母30a在第1固定部件26的槽的内部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于与形成于固定部S的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另外,在第2固定部件28的固定部S的板厚足够、能够在第2固定部件28上形成内螺纹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焊接螺母30a。另外,在螺栓30c贯通第1固定部件26的固定部S而拧入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螺栓30c的松缓而设置螺母30b。也可以代替螺母30b而使用其他防止松缓部件,在无需考虑松缓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
使用图4、图5对基于第1固定部件26、第2固定部件28的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固定状态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设置于顶棚板14的加强部件20(例如第1加强部件20a)为角钢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一方的侧板部固定于顶棚板14的上表面,另一方的侧板部成为立起部P。轿厢上作业平台22被配置为跨越平行的两根加强部件20(例如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因而,由第1固定部件26与第2固定部件28形成的1组的固定部件,以与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的形成间隔对应的间隔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24。并且,平行的两个立起部P分别插入由第1固定部件26的固定部S与第2固定部件28的固定部S形成的间隙,由此将轿厢上作业平台22安装到顶棚板14上。
另外,由第1固定部件26的固定部S与第2固定部件28的固定部S形成的间隙L1优选为,被设定得大于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的厚度t1,以便能够容易地进行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拆装时的作业。
如图4所示,如果向由第1固定部件26的侧面与第2固定部件28的侧面形成的空间中,将第1加强部件20a的侧面以夹着立起部P的表背面的方式插入,则通过拧入设置于第1固定部件26的螺栓30c,能够将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按压于第2固定部件28,将轿厢上作业平台22固定于第1加强部件20a、即顶棚板14。此时,由于结合部件30设置于槽开口部在作业平台部件24的一对缘部分别朝向外侧地固定的第1固定部件26,因此容易拧入设置于作业平台部件24的相面对的一对缘部的结合部件30。另外,如图4所示,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第1固定部件26以形成一部分从作业平台部件24的缘部突出的突出部26a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24。设置于相反侧的第1固定部件26,也同样以形成突出部26a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24。在将后述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排列配置于轿厢上作业平台22时,利用突出部26a。
如图2所示,仅通过安装轿厢上作业平台22,有时能够充分地确保轿厢上的作业空间,但有时也无法满足。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能够将扩展作业空间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连接配置。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也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同样,能够在顶棚板14上避开空调装置16、上梁18而使用加强部件20(在图6的情况下,为第1加强部件20a与第2加强部件20b中的第1加强部件20a)进行固定。
图7是对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截面图。基本的构造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相同,但是在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下,包括第1固定部件26与第2固定部件28的固定部仅设置于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一方的缘部。即,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具备:扁平的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以及固定部件,被设置成能够在该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背面固定于设置在顶棚板14的上表面(顶棚背面)的加强部件20。设置于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第1固定部件26、第2固定部件28以及结合部件30(焊接螺母30a、螺母30b、螺栓30c)的构成,具有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中相对应的部件相同的构成。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也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同样,第1固定部件26以形成一部分从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缘部突出的突出部26a的方式固定于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此外,由第1固定部件26的固定部S与第2固定部件28的固定部S形成的间隙L1优选为,被设定得大于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的厚度t1,以便能够容易地进行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拆装时的作业。
另一方面,在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中,在未设置第1固定部件26以及第2固定部件28的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相反侧,不设置任何部件,而成为扁平的平坦区域34a。该平坦区域34a通过载放于图4中所示的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突出部26a,由此支承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一方的缘部。在连结其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下,使用形成于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突出部26a。
图8表示在设置于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两缘部的突出部26a上载放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平坦区域34a,而将轿厢上作业平台22以及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连结的状态。图8是图6的Y-Y线截面图。此外,图9是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突出部26a与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平坦区域34a的连结部的放大截面图。轿厢上作业平台22与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排列方向上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宽度,被设定为在安装于顶棚板14时不搭在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作业平台部件24上那样的长度。即,在向由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第1固定部件26的固定部S与第2固定部件28的固定部S形成的间隙中、插入了安装有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第1加强部件20a旁边的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的状态下,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与作业平台部件24不重叠。另外,如图9所示,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平坦区域34a优选为,在载放于第1固定部件26的突出部26a时,相对于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作业平台部件24形成有宽裕间隙G。如此,通过预先考虑宽裕间隙G地进行尺寸决定,由此即便在第1加强部件20a的形成间隔产生了设置误差、加工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不重叠地连接。
在将如此构成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固定于顶棚板14的情况下,首先,将轿厢上作业平台22固定于顶棚板14的任意位置,优选在顶棚板14的第1加强部件20a的排列方向上、在大致中央的两根第1加强部件20a上固定轿厢上作业平台22。在该情况下,设置于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两缘部的第1固定部件26的螺栓30c的螺栓头均朝向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外侧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栓30c的拧入作业。
接着,如图8所示,在想要相对于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扩展落脚处的方向上安装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例如,在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左侧安装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下,准备在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左侧设置有第1固定部件26以及第2固定部件28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另外,在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中,在不区分与设置有第1固定部件26(第2固定部件28)的缘部相邻接的一对相面对的缘部的彼此的情况下,只要使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旋转180°,就能够应对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左右任一方向,准备一种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即可。在图8中,即便在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右侧安装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下,由于螺栓30c的螺栓头存在于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相反侧,所以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栓30c的拧入作业。另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为,在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相反侧存在第1固定部件26并设置有突出部26a,因此使用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连接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突出部26a,能够进一步安装(连结)另外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能够容易地紧固所追加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螺栓30c。此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被配置成从上方按压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突出部26a,因此能够使轿厢上作业平台22相对于顶棚板14的固定状态更加稳定化,还有助于防止由振动等导致的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松缓。在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上连接其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下,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图10是在如上述那样在顶棚板14上首先固定了轿厢上作业平台22之后,依次连接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由此通过轿厢上作业平台22以及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扩展了顶棚板14上的平坦的落脚处区域的例子。在图10的例子的情况下,是在顶棚板14上除了空调装置16以及上梁18的设置区域以外的几乎整个区域由轿厢上作业平台22以及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覆盖的例子。另外,表示如下例子:在隔着上梁18而设置有空调装置16的一侧,左右的最外侧无需避开空调装置16,因此安装有沿着第1加强部件20a的长度比轿厢上作业平台22、与其连接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更长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a。另外,也可以代替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a而使用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为相同长度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
如此,根据轿厢上作业平台22,能够使轿厢10的顶棚板14的上表面平坦,因此能够提高轿厢上作业时的安全性。此外,用于扩展作业空间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为,一端由轿厢上作业平台22、其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支承,因此能够使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构造简化,有助于成本降低、轻量化。此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一端被配置为从上方按压轿厢上作业平台22、其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因此能够提高排列固定的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设置稳定性。此外,结合部件30能够在作业平台部件24、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下表面侧与该作业平台部件24、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大致平行地拧入,因此结合部件30不会朝作业平台部件24、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露出,而能够容易地维持作业平台部件24、扩展作业平台部件34的上表面的平坦性。此外,作为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固定部件,包括第1固定部件26以及第2固定部件28,由此例如在安装于加强部件20(第1加强部件20a等)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夹入立起部P来临时固定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结果,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安装时的操作性提高。
<实施方式2>
图11是对实施方式2的轿厢上作业平台36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截面图。实施方式2的轿厢上作业平台36与实施方式1的轿厢上作业平台22同样,在具备作业平台部件38这一点上类似。另一方面,轿厢上作业平台36在不具备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所具备的第2固定部件28相当的部件这一点上不同。此外,轿厢上作业平台36为,与第1固定部件26相当的固定部件40相对于作业平台部件38的固定方向不同。例如,在由槽钢形成固定部件40的情况下,以槽钢的底板部即固定部S朝向作业平台部件38的外侧(槽钢的槽朝向作业平台部件38的内侧)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38。固定部件40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第1固定部件26同样,以形成一部分从作业平台部件38的缘部突出的突出部40a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38。设置于相反侧的固定部件40也同样以形成突出部40a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38。
实施方式2的轿厢上作业平台36为,使用设置于顶棚板14的加强部件20(例如,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的贯通孔来安装。设置于立起部P的贯通孔,可以是原本就形成于立起部P的孔,也可以是为了安装轿厢上作业平台36而形成的孔。原本就形成于立起部P的孔,例如可以是供在将其他构造物向顶棚板14固定时使用的工具(例如改锥等)插入的孔、供在将顶棚板14向轿厢室12的上部组装时吊起的钩勾挂的孔。此外,也可以是为了实现加强部件20的轻量化而设置于立起部P的孔。此外,也可以代替孔,而是设置于立起部P的切口部。
在固定部件40的固定部S的内侧(槽钢的槽的内部侧),在与设置于立起部P的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同样的贯通孔,并以覆盖该贯通孔的周围的方式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焊接螺母42a。通过焊接螺母42a与螺栓42b构成结合部件42。在第1加强部件20a的固定部S的板厚足够且能够在与立起部P的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形成内螺纹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焊接螺母42a。
在将轿厢上作业平台36向顶棚板14安装的情况下,将作业平台部件38的相对的缘部上所设置的固定部件40的固定部S配置为,在顶棚板14的相邻接的加强部件20(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之间,各个固定部S与立起部P相接触,将螺栓42b从立起部P侧向焊接螺母42a插入并拧入。结果,能够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同样地在顶棚板14的加强部件20(例如第1加强部件20a)上安装轿厢上作业平台36。如此,通过成为利用设置于加强部件20(第1加强部件20a)的贯通孔来固定轿厢上作业平台36的构造,由此能够省略第2固定部件,能够有助于成本的削減以及轿厢上作业平台36的轻量化。
另外,能够与轿厢上作业平台36同样地形成使用设置在第1加强部件20a上的贯通孔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在该情况下,成为与将设置于轿厢上作业平台36的一对固定部件40中的任意一方拆卸后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与相对于轿厢上作业平台22安装了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同样,能够通过在轿厢上作业平台22的突出部26a、其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突出部40a上载放作业平台部件38的一端侧,并将另一端侧的固定部件40固定于立起部P来设置。
如此,通过使用轿厢上作业平台36以及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能够使轿厢10的顶棚板14的上表面平坦,因此能够提高轿厢上作业时的安全性。此外,用于扩展作业空间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一端由轿厢上作业平台36、其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支承,因此能够使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构造简化,并有助于成本降低、轻量化。此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一端被配置为从上方按压轿厢上作业平台22、其他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因此能够提高排列固定的轿厢上作业平台36、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设置稳定性。此外,结合部件42能够在作业平台部件38、扩展作业平台部件的下表面侧与该作业平台部件38、扩展作业平台部件大致平行地拧入,因此结合部件42不会向作业平台部件38、扩展作业平台部件露出,能够容易地维持作业平台部件38、扩展作业平台部件的上表面的平坦性。进而,在轿厢上作业平台36、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的情况下,螺栓42b贯通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因此与如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那样通过螺栓30c施力而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固定于第1加强部件20a。
图12是对使用了在顶棚板14的加强部件20(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上预先设置的顶棚板14的悬吊用的贯通孔Pa的轿厢上作业平台44的固定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在加强部件20上,为了加强该加强部件20,例如固定有由角钢形成的加强托架46。加强托架46包括与加强部件20直接接触的第1固定部46a、以及固定于与加强部件20不同的顶棚板14的构造体的第2固定部46b。此外,在第1固定部46a上,在当将加强托架46固定于第1加强部件20a时、与贯通孔P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同样的贯通孔46c。轿厢上作业平台44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同样,具有平坦的板状的作业平台部件48、和例如由角钢形成的第1固定部件50以及第2固定部件52。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相同,第1固定部件50以及第2固定部件52以第1固定部件50的固定部S与第2固定部件52的固定部S相面对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48。在第2固定部件52上,例如通过焊接等技术固定有供构成结合部件54的螺栓54a拧入的焊接螺母54b。
另外,在向作业平台部件48固定第1固定部件50以及第2固定部件52时,由该第1固定部件50的固定部S与第2固定部件52的固定部S形成的间隔L2,根据与将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的厚度t1与加强托架46的第1固定部46a的厚度t2相加而得到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隔、或者比其稍大的间隔来设定。因而,在将轿厢上作业平台44安装于顶棚板14的情况下,能够向第1固定部件50与第2固定部件52之间容易地插入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以及加强托架46的第1固定部46a。另外,关于轿厢上作业平台44的第1固定部件50以及第2固定部件52,示出了由角钢形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与轿厢上作业平台22同样由槽钢形成,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反之,轿厢上作业平台22、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也可以由角钢形成。在由角钢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有助于轻量化。
如此构成的轿厢上作业平台44为,通过在将顶棚板14的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以及加强托架46的第1固定部46a配置为被第1固定部件50以及第2固定部件52夹入之后,将螺栓54a从第1固定部件50侧拧入,由此能够容易地固定于顶棚板14。另外,在轿厢上作业平台44的情况下,第1固定部件50也以形成一部分从作业平台部件48的缘部突出的突出部50a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48。在将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排列配置于轿厢上作业平台44时,能够利用突出部50a,即使在使用了轿厢上作业平台44以及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下,在图10所示那样的顶棚板14的上表面,也能够将除了空调装置16以及上梁18以外的几乎整个面平坦化为作业用的落脚处。
<实施方式3>
图13是对实施方式3的轿厢上作业平台56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截面图。轿厢上作业平台56与上述的轿厢上作业平台36同样,具备作业平台部件58以及固定部件60。轿厢上作业平台56与轿厢上作业平台36的不同之处在于,轿厢上作业平台36作为结合部件42使用了焊接螺母42a以及螺栓42b,而轿厢上作业平台56作为结合部件使用板簧62。板簧62具有:固定部62a,在固定部件60由槽钢形成的情况下,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槽内侧的壁面;臂部62b,与该固定部62a连续设置,以从槽钢的开口端突出的方式延伸;以及按压部62c,对顶棚板14的第1加强部件20a(加强部件20)的立起部P弹性地施力。在轿厢上作业平台56的情况下,固定部件60也以形成一部分从作业平台部件58的缘部突出的突出部60a的方式固定于作业平台部件58。在将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排列配置于轿厢上作业平台56时,能够利用突出部60a。在使用了轿厢上作业平台56以及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的情况下,在图10所示那样的顶棚板14的上表面中,也能够将除了空调装置16以及上梁18以外的几乎整个面平坦化为作业用的落脚处。另外,在对作业平台进行扩展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也可以使用在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32中将固定部件以及结合部件变更为固定部件60以及板簧62的扩展轿厢上作业平台。
如此,在轿厢上作业平台56的情况下,相对于第1加强部件20a的立起部P的固定,通过板簧62的施加力来实现,因此不需要如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那样进行螺栓的拧入作业,能够简化安装作业。此外,轿厢上作业平台56能够容易地拆装,能够仅在需要保养作业等的场所容易地设置平坦的落脚处。此外,能够有助于构件个数的削減、成本降低。此外,由于使用设置于作业平台部件58的下表面侧的板簧62将轿厢上作业平台56固定于立起部P,因此结合部件不会向作业平台部件58的上表面侧(作业面侧)露出,能够容易地维持作业平台部件58的平坦性。
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那样,即便在现有的电梯的顶棚板上(顶棚背面)存在基于加强部件的凹凸的情况下,通过安装各实施方式的轿厢上作业平台,也能够容易地获得不受基于加强部件的凹凸的影响的平坦的轿厢上作业空间。
另外,各轿厢上作业平台可以保持设置在顶棚板14上的状态,也可以在保养检修作业等需要时设置。在保持设置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省略每次保养检修作业等时的安装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在需要时设置且在作业后拆除的情况下,能够避免电梯正常运转中的轿厢10的重量增加,并能够避免由轿厢上作业平台的重量导致的运转损耗。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轿厢上作业平台22、轿厢上作业平台36、轿厢上作业平台44、轿厢上作业平台56等固定于第1加强部件20a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固定于第2加强部件20b,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此外,也可以混合存在使用了第1加强部件20a的固定和使用了第2加强部件20b的固定。在该情况下,能够在适当避开存在于顶棚板14上的其他构造物的同时容易地进行轿厢上作业平台的设置。
此外,具备轿厢上作业平台22、轿厢上作业平台36、轿厢上作业平台44、轿厢上作业平台56中的任一个的电梯的轿厢10,能够容易地在顶棚板14的上表面(顶棚背面)确保平坦的作业空间,因此在进行设备的安装作业、保养检修作业等时能够容易地确保更安全的落脚处,能够容易地实现作用效率的提高、安全性的提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范围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轿厢上作业平台,具备:
作业平台部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的顶棚背面;
固定部件,设置于上述作业平台部件的背面,该固定部件的固定部以与固定于上述顶棚背面而对上述轿厢室的顶棚板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立起部相面对的方式朝向上述顶棚背面延伸;以及
结合部件,将上述固定部件的侧面与上述加强部件的侧面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其中,
上述固定部件具备以夹着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立起部的表背面的方式设置的第1固定部件与第2固定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其中,
上述固定部件具备一部分从上述作业平台部件的缘部突出的突出部,
该突出部对与上述作业平台部件邻接地设置的扩展作业平台部件的缘部进行支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厢上作业平台,其中,
上述固定部件使上述结合部件贯通在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立起部设置的贯通孔而固定于上述加强部件。
5.一种电梯的轿厢,具备:
轿厢室,由壁部件、轿厢门、地板以及顶棚板围成;
加强部件,固定于上述顶棚板的顶棚背面,对上述顶棚板进行加强;以及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厢上作业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17911A JP6270960B1 (ja) | 2016-11-08 | 2016-11-08 | かご上作業床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
JP2016-217911 | 2016-11-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30058U true CN207330058U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1074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74276.7U Active CN207330058U (zh) | 2016-11-08 | 2017-06-12 | 轿厢上作业平台以及电梯的轿厢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70960B1 (zh) |
CN (1) | CN207330058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21087B2 (ja) * | 2018-03-16 | 2021-01-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天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65479U (zh) * | 1985-10-15 | 1987-04-23 | ||
JPS6296289A (ja) * | 1985-10-23 | 1987-05-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タかご室の照明装置 |
JP2000145114A (ja) * | 1998-11-13 | 2000-05-26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二重床 |
JP4828048B2 (ja) * | 2001-07-16 | 2011-11-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室 |
JP2005145619A (ja) * | 2003-11-13 | 2005-06-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構造 |
-
2016
- 2016-11-08 JP JP2016217911A patent/JP6270960B1/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12 CN CN201720674276.7U patent/CN207330058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70960B1 (ja) | 2018-01-31 |
JP2018076141A (ja) | 2018-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30058U (zh) | 轿厢上作业平台以及电梯的轿厢 | |
JP4880797B1 (ja) | 覆工板及び覆工板の連結構造 | |
JP5876809B2 (ja) | 金属葺き屋根の改修方法及び改修具 | |
KR101677210B1 (ko) | 콘크리트 구조물에 매입되는 조립형 채널 | |
JP2017179960A (ja) | 耐火部材取付金物及び梁の耐火構造 | |
KR20130030427A (ko) | 헬리포트시설 | |
KR200464661Y1 (ko) | 조립식 가로등주 | |
JP2017137697A (ja) | 柱又は梁構造 | |
CN104358190A (zh) | 隐藏式可更换剪力铰 | |
CN205577375U (zh) | 一种钢格板连接装置 | |
JP2009007751A (ja) | 人が乗れる天井パネル吊り構造 | |
JPWO2015108103A1 (ja) | 道路橋の金属製床版 | |
JPWO2008081929A1 (ja) | 床構造 | |
JP4217249B2 (ja) | 屋根改修用天井における梁鉄骨と天井材の納まり構造 | |
JP2018044386A (ja) | 屋根防水システム | |
EP3068959B1 (en) | Profile element for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wall partition, in particular at least one drywall plasterboard part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at profile element | |
JP6775982B2 (ja) | 梁の耐火構造及び梁の耐火方法 | |
JP5553724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接続構造 | |
JP2019190175A (ja) | プレキャスト合成スラブ並びにプレキャスト合成スラブと梁材と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構造 | |
EP1564339A2 (de) | Formteil | |
JP4527990B2 (ja) | 伸縮ブームのスライドプレート取付構造 | |
JP5378253B2 (ja) | 鋼殻構造物の内装パネル取付構造及び内装パネル施工方法 | |
JP7033405B2 (ja) | 壁材取付用部材の設置構造 | |
JP4913004B2 (ja) | 鋼リベット桁の補修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って構築されるジベル化合成桁 | |
JP5009213B2 (ja) | 外装材用取付部材、その取付構造、及び外装構造の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