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0800U -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0800U
CN207120800U CN201721169582.1U CN201721169582U CN207120800U CN 207120800 U CN207120800 U CN 207120800U CN 201721169582 U CN201721169582 U CN 201721169582U CN 207120800 U CN207120800 U CN 207120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side wall
body side
posts
wall r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95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德安
郭海洋
闫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695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0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0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0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所述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C柱内板和轮罩外板,所述C柱内板安装在所述轮罩外板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上设有第一传力筋,所述轮罩外板上设有第二传力筋,所述第一传力筋和第二传力筋由上至下形成连续的传力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加工,有效优化C柱的机械性能,在正碰、偏置碰和后碰中,力沿连续的传力筋进行传递,降低了力中断传输使零件折弯变形导致车后门无法正常开启风险,更好地保证汽车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是连接车体和车顶、支撑汽车结构强度的重要结构,对驾驶舱内的成员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现有技术中,车辆中的C柱内板和轮罩外板上一般无连续的传导筋式传力结构,在发生正碰、后碰或者偏置碰时,力的传递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后门上框变形量过大,使后门无法正常开启;通过颠簸路面过程中,路面的激励通过后减震器传递至车身的过程中,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无连续的传导筋式传力结构,使得强度较弱的部位承受过强的震动,从而导致焊点或零件开裂,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连续传力结构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能够优化车身侧围后部结构的机械性能,实现力在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的有效传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C柱内板和轮罩外板,所述C柱内板安装在所述轮罩外板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上设有第一传力筋,所述轮罩外板上设有第二传力筋,所述第一传力筋和所述第二传力筋由上至下形成连续的传力筋。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筋由所述C柱内板的上部延伸至所述轮罩外板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筋由汽车内表面向汽车外表面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筋由上至下凹陷深度逐渐由深变浅。
进一步地,所述C柱内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C柱内板中部设有角窗,所述第一传力筋为两条,所述两条传力筋分别设置在所述角窗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力筋为两条,所述两条第二传力筋与所述两条第一传力筋一一对应并形成两条连续的传力筋。
进一步地,所述角窗的窗框的截面呈阶梯状。
进一步地,车身侧围后部结构还包括C柱上加强板和C柱下加强板,所述C柱上加强板设置在所述C柱内板的上端,所述C柱下加强板设置在所述C柱内板靠近车后门侧的下端并与所述轮罩外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设有从C柱内板上延伸至轮罩外板的传力筋,在车辆发生正碰、偏置碰或后碰的过程中,力沿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连续的传力筋进行有效传递,有效降低了力传输中断使零件折弯变形导致后门无法正常开启风险。同时,在传递路面激励震动的过程中,震动力沿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连续的传力筋进行有效传递,减小强度较弱部位受到的震动力,降低焊点和零件开裂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车身侧围后部结构的力的传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柱内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柱上加强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柱下加强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罩外板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C柱内板的A-A截面示意图;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中,1、C柱内板;10、传力筋;11、第一传力筋;12、角窗;121、窗框;2、轮罩外板;21、第二传力筋;3、C柱上加强板;4、C柱下加强板;5、D柱上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包括C 柱内板1、轮罩外板2,具体地,C柱内板1的下端与轮罩外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当然C柱内板1和轮罩外板2也可以一体成型。C柱内板1中部设有三角形角窗12,C柱内板1上沿着角窗1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条第一传力筋11,轮罩外板2上设有两条第二传力筋 21,且上述两条第一传力筋11分别与两条第二传力筋21一一对应由上至下形成两条连续的传力筋10。如图1所示,两条传力筋10均由 C柱内板的上部延伸至轮罩外板2的中部。通过在C柱内板1和轮罩外板2的上设置连续的传力筋10,能增强车身侧围后部结构的强度,同时有利于力的在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的有效传递。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力的传递效果,加强筋(10)由汽车内表面向汽车外表面凹陷(如图8所示),且由上至下凹陷的深度由深逐渐变浅(图未示)。如图3所示,在通过颠簸路面时力在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的传递图,路面的激励通过减震器传递至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时,力沿着轮罩外板2和C柱内板1上形成的两条连续的传力筋10,由下至上迅速有效将力传递至门框上端的梁式结构。当车辆发生前碰或者偏置碰时,力沿着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的两条连续的传力筋10由上至下(与图3所示传导路线的反向)地将力传递至车辆的下部的门槛梁式结构。通过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的连续的传力筋 10结构,力能集中传导从而减少车身钣金件的变形量,提高零件的耐久性,同时对于非主要传力的平面接头位置,力被主要的传力结构分担后变形量更小,降低了焊点和零件开裂的风险。
如图4至图8所示,由于角窗12两侧设有连续的第一传力筋11,进一步增强了角窗12的强度,因此可以减小角窗12的窗框121冲压深度a,具体地,如图8所示,窗框121的横截面呈阶梯状,通过改变窗框121的拔模角β可修改角窗12中部空腔大小,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上还设有C柱上加强板3和C柱下加强板4。具体地,C柱上加强板3设置在C柱内板1的上端,且与D柱上内板5固定连接。C柱下加强板4设置在C柱内板1靠近车后门侧的下端,且C柱下加强板4固定连接C柱内板1和轮罩外板2,且C柱下加强板4固定连接C柱内板1和轮罩外板2。通过设置C柱上下加强板,能进一步增强车身侧围后部结构的机械性能,同时加强车身侧围后部结构与车身其他部件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C柱内板(1)和轮罩外板(2),所述C柱内板(1)安装在所述轮罩外板(2)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1)上设有第一传力筋(11),所述轮罩外板(2)上设有第二传力筋(21),所述第一传力筋(11)和所述第二传力筋(21)由上至下形成连续的传力筋(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筋(10)由所述C柱内板(1)的上部延伸至所述轮罩外板(2)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筋(10)由汽车内表面向汽车外表面凹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筋(10)由上至下凹陷深度逐渐由深变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1)和所述轮罩外板(2)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1)中部设有角窗(12),所述第一传力筋(11)为两条,所述两条第一传力筋(11)分别设置在所述角窗(12)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力筋(21)为两条,所述两条第二传力筋(21)与所述两条第一传力筋(11)一一对应并形成两条连续的所述传力筋(1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窗(12)的窗框(121)截面呈阶梯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柱上加强板(3)和C柱下加强板(4),所述C柱上加强板(3)设置在所述C柱内板(1)的上端,所述C柱下加强板(4)设置在所述C柱内板(1)靠近车后门侧的下端并与所述轮罩外板(2)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结构。
CN201721169582.1U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07120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9582.1U CN207120800U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9582.1U CN207120800U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0800U true CN207120800U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0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9582.1U Active CN207120800U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08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675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CN111660771A (zh) * 2020-06-24 2020-09-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三角窗结构和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675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CN111660771A (zh) * 2020-06-24 2020-09-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三角窗结构和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CN111660771B (zh) * 2020-06-24 2021-10-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三角窗结构和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1231B (zh) 强化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用门
CN201895705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舱结构
CN203199035U (zh) 侧围下边梁前加强板及汽车
CN207120800U (zh) 一种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211001562U (zh) 一种b柱结构及汽车
CN202703612U (zh) 铁路车辆车体牵引梁装置
CN110962938A (zh) 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
CN201300891Y (zh)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
CN202686529U (zh) 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
CN209351467U (zh) 一种a柱内板结构及汽车
CN201882161U (zh) 汽车后地板加强结构
CN202987282U (zh) 汽车侧围与顶盖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8263484A (zh) 一种全景天窗车架组件
CN205256463U (zh) 前地板结构
CN215285016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车身及车辆
WO2014077129A1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CN201371726Y (zh) 无盲点汽车驾驶窗
CN209719731U (zh) 一种汽车b柱上部搭接结构
CN209336853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08881919U (zh) 一种车体
CN208931089U (zh) 车门防撞梁、车门及汽车
CN105644628A (zh)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CN201534568U (zh) 汽车门槛梁加强件
CN202413951U (zh) 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