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8366U -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8366U
CN207018366U CN201720725945.9U CN201720725945U CN207018366U CN 207018366 U CN207018366 U CN 207018366U CN 201720725945 U CN201720725945 U CN 201720725945U CN 207018366 U CN207018366 U CN 207018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hamber
back vent
adapter sleeve
bearing
oute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259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淮旭
李扬
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259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8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8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83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包括后叉连接套,所述后叉连接套的内壁向中心延伸形成圆环状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将后叉连接套的内腔分为内外两部分,靠外部分内腔从限位凸台至后叉连接套外端部被依次加工成直径不断变大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靠内部分内腔形成第四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中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第二内腔中设置有推力轴承,在所述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内圈设置有内轴套,在第三内腔中设有限位衬套,所述限位衬套外端超出后叉连接套外端且内端与内轴套外端相抵接;限位衬套与第三内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外油封,内轴套与第四内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内油封。本轴承结构容易安装,运行时轴向受力状态好。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具体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叉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后叉一般包括左半体、右半体和连接体,连接体两端分别与左半体与右半体连接使摩托车后叉整体呈H形结构,摩托车后叉中部上侧还连接有减震器。摩托车后叉整体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在左半体、右半体的前部均设有后叉连接套,后叉主轴穿过两后叉连接套后将后叉与摩托车中部框架固定。实际生产中,后叉连接套与后叉左右半体可能存在轴向尺寸误差,不易安装;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对后叉上下的作用力发生变化时,后叉沿后叉连接套轴线上下摆动,当产生沿后叉连接套轴向上的力时,后叉会产生沿后叉连接套轴向的局部变形;现有的后叉轴承结构由于轴向受力状态较差,采用偏置单减震器后叉的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当沿后叉连接套轴向上的力较大时,摩托车后叉沿后叉连接套轴向的局部变形过大时轴承会加速磨损,此时后叉连接套内的轴承会发出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本轴承结构容易安装,运行时轴向受力状态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包括后叉连接套,所述后叉连接套的内壁向中心延伸形成圆环状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将后叉连接套的内腔分为内外两部分,靠外部分内腔从限位凸台至后叉连接套外端部被依次加工成直径不断变大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靠内部分内腔形成第四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中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外径与第一内腔直径相适配且宽度与第一内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内腔中设置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外径与第二内腔直径相适配且宽度小于第二内腔长度;在所述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内圈设置有内轴套,所述内轴套外径与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内径相适配;在第三内腔中设有限位衬套,所述限位衬套外端超出后叉连接套外端且内端与内轴套外端相抵接;限位衬套与第三内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外油封,内轴套与第四内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内油封。
本轴承结构中的后叉连接套内设有限位凸台和台阶状内腔,用以保证后叉在上下摆动和轴向窜动时,起到固定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作用。滚针轴承用以承受后叉在整车行驶时上下摆动时受力,推力轴承用以承受整车在行驶过后叉发生轴向窜动时的受力,推力轴承和限位衬套设有间隙,可以调整后叉连接套与后叉左右半体接后尺寸误差,同时满足轴向窜动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滚针轴承与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过盈配合。后叉连接套轴向移动时,滚针轴承随后叉连接套同时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推力轴承与第二内腔的内腔壁间隙配合。后叉连接套轴向移动时,推力轴承可沿第三内腔滑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衬套内径与内轴套内径相等且外径大于内轴套外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内油封和外油封均设置有向密封侧开口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内腔与第四内腔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内轴套内端超出后叉连接套内端且外端与所述第二内腔外端对齐。内轴套外端与第二内腔外端对齐确保了第二内腔在安装推力轴承后保持有间隙。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轴承结构中的后叉连接套内设有限位凸台和台阶状内腔,用以保证后叉在摆动和轴向窜动时,起到固定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作用;滚针轴承用以承受后叉在整车行驶时上下摆动时受力,推力轴承用以承受整车在行驶过后叉发生轴向窜动时的受力,防止后叉在轴向窜动时加速磨损轴承而产生异响,推力轴承和限位衬套设有间隙,可以调整后叉连接套与后叉左右半体连接后尺寸误差,同时满足轴向窜动间隙配合;
2、本轴承结构中的油封用以密封轴承润滑油不外漏,同时防止异物(如沙子、灰尘、泥水等)进入后叉连接套内影响后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的正常工作;
3、本轴承结构可以满足偏置单减震器后叉在工作中高强度受力使用的要求,结构简易,特别适合大排量车型和对后叉运动强度要求高的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叉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叉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后叉;11-后叉连接套;12-滚针轴承;13-推力轴承;14-内轴套;15-限位衬套;16-内油封;17-外油封;111-第一内腔;112-第二内腔;113-第三内腔;114-第四内腔;115-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包括后叉连接套11,所述后叉连接套11的内壁向中心延伸形成圆环状限位凸台115,所述限位凸台115将后叉连接套11的内腔分为内外两部分,靠外部分内腔从限位凸台115至后叉连接套11外端部被依次加工成直径不断变大的第一内腔111、第二内腔112和第三内腔113,靠内部分内腔形成第四内腔114,所述第一内腔111中设置有滚针轴承12,所述滚针轴承12外径与第一内腔111直径相适配且宽度与第一内腔111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内腔112中设置有推力轴承13,所述推力轴承13外径与第二内腔112直径相适配且宽度小于第二内腔112长度;在所述滚针轴承12和推力轴承13内圈设置有内轴套14,所述内轴套14外径与滚针轴承12和推力轴承13内径相适配;在第三内腔113中设有限位衬套15,所述限位衬套15外端超出后叉连接套11外端且内端与内轴套14外端相抵接;限位衬套15与第三内腔113内壁之间设置有外油封17,内轴套14与第四内腔114内壁之间设置有内油封16。
如图1至图3所示,后叉连接套11是将后叉1与摩托车中部连接的部件,在后叉1的左半体和右半体前端均焊接有后叉连接套11,后叉主轴穿过两后叉连接套11后将后叉1与摩托车中部连接。后叉连接套11内设有限位凸台115和台阶状内腔,用以保证后叉1在摆动和轴向窜动时,起到固定滚针轴承13和推力轴承14作用;滚针轴承13用以承受后叉1在整车行驶时上下摆动时受力,推力轴承14用以承受整车在行驶过后叉1发生轴向窜动时的受力,防止后叉1在轴向窜动时加速磨损轴承而产生异响,推力轴承13和限位衬套15设有1~2mm间隙,可以调整后叉连接套11与后叉1的左右半体接后尺寸误差,同时满足轴向窜动间隙配合。本轴承结构中的内油封16和外油封17用以密封轴承润滑油不外漏,同时防止异物(如沙子、灰尘、泥水等)进入后叉连接套11内影响后滚针轴承12和推力轴承13的正常工作。本轴承结构可以满足偏置单减震器后叉在工作中高强度受力使用的要求,结构简易,特别适合大排量车型和对后叉运动强度要求高的车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滚针轴承12与第一内腔111的内腔壁过盈配合,后叉连接套11轴向移动时,滚针轴承12随后叉连接套11同时移动。推力轴承13与第二内腔112的内腔壁间隙配合,后叉连接套11轴向移动时,推力轴承13可沿第二内腔112滑动,第一内腔111与第四内腔114直径相等以方便加工。内轴套14内端超出后叉连接套11内端且外端与所述第二内腔112外端对齐,确保了第二内腔112在安装推力轴承13后保持有间隙。限位衬套15内径与内轴套14内径相等且外径大于内轴套14外径,限位衬套15内端与第二内腔112外端对齐以防止推力轴承13滑出第二内腔112,后叉主轴从限位衬套15与内轴套14穿过后用两端用螺母紧固,限位衬套15外端超出后叉连接套11外端,方便与限位衬套15外端相抵接的螺母安装。内油封16和外油封17均设置有向密封侧开口的环形凹槽,在方便安装同时确保了密封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包括后叉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连接套的内壁向中心延伸形成圆环状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将后叉连接套的内腔分为内外两部分,靠外部分内腔从限位凸台至后叉连接套外端部被依次加工成直径不断变大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靠内部分内腔形成第四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中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外径与第一内腔直径相适配且宽度与第一内腔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内腔中设置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外径与第二内腔直径相适配且宽度小于第二内腔长度;在所述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内圈设置有内轴套,所述内轴套外径与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内径相适配;在第三内腔中设有限位衬套,所述限位衬套外端超出后叉连接套外端且内端与内轴套外端相抵接;限位衬套与第三内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外油封,内轴套与第四内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内油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针轴承与第一内腔的内腔壁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与第二内腔的内腔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衬套内径与内轴套内径相等且外径大于内轴套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油封和外油封均设置有向密封侧开口的环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与第四内腔直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套内端超出后叉连接套内端且外端与所述第二内腔外端对齐。
CN201720725945.9U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8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5945.9U CN207018366U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5945.9U CN207018366U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8366U true CN207018366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8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2594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8366U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8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29360Y (zh) 滚动行进式清管器
CN204458510U (zh) 风机
CN207018366U (zh) 一种摩托车后叉轴承结构
CN201016395Y (zh) 旋转动密封装置
CN204239455U (zh) 一种双重密封轴承
CN204025394U (zh) 新型带座农机轴承
CN207297647U (zh) 一种自润滑轴承式油封
CN201627828U (zh) 动态补偿式轴承密封结构
CN204387329U (zh) 主轴的气密封结构
CN101315126A (zh) 双唇油封
CN204387109U (zh) 双层气浮轴承
CN2820776Y (zh) 轴心式调偏托辊
CN210830155U (zh) 一种高速列车轴承的连接及密封结构
CN207178473U (zh) 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CN216922885U (zh) 一种外径强密封油封
CN202418234U (zh) 用于斗提尾轮的耐磨轴承
CN220668187U (zh) 高密封性结构的十字轴万向节总成
CN201792499U (zh) 成型机主轴结构
CN202048201U (zh) 旋转轴端面密封圈
CN212079954U (zh)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密封结构
CN207212741U (zh) 工业风扇的转轴安装结构
CN204004007U (zh) 带偏心的轴承密封套及其组件
CN205298279U (zh) 一种高速密封轧机用定位轴承
CN204871179U (zh) 一种耐磨的汽车转向节
CN219492859U (zh) 一种滚柱式回转支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