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9776U - 立体无避让车库 - Google Patents

立体无避让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9776U
CN206859776U CN201720659542.9U CN201720659542U CN206859776U CN 206859776 U CN206859776 U CN 206859776U CN 201720659542 U CN201720659542 U CN 201720659542U CN 206859776 U CN206859776 U CN 206859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cylinder
parking stall
garage
dimension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95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新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quivalent To Interspac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quivalent To Interspa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quivalent To Interspac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quivalent To Interspa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595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9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9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9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涉及立体车位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架、第一液压缸、驱动机构和上车位板;所述第一液压缸底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液压缸沿车位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液压缸顶端与所述上车位板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用于使所述上车位板沿所述第一液压缸收缩方向运动,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在保证载荷量的情况下,上层车位运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解决了路边停车困难的问题,达到了上车位板停车的安全性并且路边停车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立体无避让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
背景技术
最早的停车位就是在地面上标示有一个个的矩形框,人们都将车停入矩形框,车辆在地面上整齐排列。但问题来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城市内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光靠地面上的停车位根本不足以容纳如此庞大数量的汽车,汽车贮存库立体化是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于是有人设计了一种双层车位将汽车停到空中,在一辆汽车的上面再停一辆汽车,通过链式传动来停放上层汽车,将空间利用率提高一倍。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种链式传动易出现卡顿现象,使得在上层停放的汽车在向上运送时,会出现车辆晃动,使得车主对爱车产生担心。
还有通过滑轮绳索的传动方式对上层停车板进行传动,这种传动方式的承载能力有限,对于重量过重的车辆而言,用滑轮绳索的传动方式进行传动将有可能发生绳索断裂,而出现汽车跌落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目前市面上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在保证载荷量的情况下,上层车位运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移动的问题,同时,路边停车困难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无避让车库,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立体无避让车库中上层车位运动的保证载荷量的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移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包括:机架、第一液压缸、驱动机构和上车位板;
所述第一液压缸底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液压缸沿车位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液压缸顶端与所述上车位板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用于使所述上车位板沿所述第一液压缸收缩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液压缸移动的滑槽,所述第一液压缸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轨;
或,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液压缸底部设置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和电机;
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滚轮在所述滑槽上滑动,且所述滚轮沿车位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
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滑槽内,通过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缩运动,驱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的上车位板沿车位长度方向上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杠和丝杠螺母;
所述丝杠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滑槽内,通过电机驱动所述丝杠运动,使套设在所述丝杠上的所述丝杠螺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车位板车辆进入的一端设置有方便车辆开入的过渡板,当所述上车位板降到最低时所述过渡板触地。
进一步地,所述上车位板与所述过渡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下停车板,所述下停车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光电感应器,所述光电感应器设置在所述上车位板底部,所述光电感应器防止上车位板在其下有人或有车情况下下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包括:机架、第一液压缸、驱动机构和上车位板;第一液压缸底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机架上;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液压缸沿车位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液压缸顶端与上车位板连接,第一液压缸用于使上车位板沿第一液压缸收缩方向运动。
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通过第一液压缸将上车位板支撑起来,并且上车位板可以随着第一液压缸的而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上车位板沿第一液压缸运动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在第一液压缸的底部设置有可以驱动第一液压缸沿车位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这种设置方式通过稳定的液压缸驱动的方式,使得放在上车位板的汽车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并且上下车位的停车顺序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当停在上车位板的车辆的重量过大时,也可以通过液压缸平稳的实现移动。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中上车位板停车的安全性和移动时的平稳性大大的提升,车库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外观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的驱动机构为电机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的驱动机构为第二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驱动机构为蜗轮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机架;200-第一液压缸;300-驱动机构;310-第二液压缸;320-滚轮;340-丝杠;350-丝杠螺母;400-上车位板;410-过渡板;500-下停车板;6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最早的停车位就是在地面上标示有一个个的矩形框,人们都将车停入矩形框,车辆在地面上整齐排列。但问题来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城市内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光靠地面上的停车位根本不足以容纳如此庞大数量的汽车,汽车贮存库立体化是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的驱动机构为电机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的驱动机构为第二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驱动机构为蜗轮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2、图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包括:机架100、第一液压缸200、驱动机构300和上车位板400;
第一液压缸200底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机架100上;
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一液压缸200沿车位长度方向移动;
第一液压缸200顶端与上车位板400连接,第一液压缸200用于使上车位板400沿第一液压缸200收缩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通过第一液压缸将上车位板支撑起来,并且上车位板可以随着第一液压缸的而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上车位板沿第一液压缸运动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在第一液压缸的底部设置有可以驱动第一液压缸沿车位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这种设置方式通过稳定的液压缸驱动的方式,使得放在上车位板的汽车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并且上下车位的停车顺序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当停在上车位板的车辆的重量过大时,也可以通过液压缸平稳的实现移动。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无避让车库中上车位板停车的安全性和移动时的平稳性大大的提升,车库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外观美观大方。
具体地,为了上车位板的稳定性,这里可以将第一液压缸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液压缸分别连接在上车位板的四个角落,以达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另外,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一液压缸200移动的滑槽,第一液压缸200底部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轨;
或,
机架100上设置有滑轨,第一液压缸200底部设置与滑轨配合的滑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上车位板400的在第一液压缸200的运动下的流畅性,因此,可以在其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一液压缸200移动的滑槽,第一液压缸200底部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轨;
或,
机架100上设置有滑轨,第一液压缸200底部设置与滑轨配合的滑槽。
并且滑槽滑轨,可以用于直线往复运动场合,拥有比直线轴承更高的额定负载,同时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
另外,驱动机构300包括:滚轮320和电机;
通过电机驱动滚轮320在滑槽上滑动,且滚轮320沿车位的长度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通电后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转动,实现滚轮在滑槽上的滑动,进而完成了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上车位板沿其车位的长度方向上的运动。
另外,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二液压缸310;
第二液压缸310设置在机架100上的滑槽内,通过第二液压缸310的伸缩运动,驱动与第一液压缸200连接的上车位板400沿车位长度方向上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液压缸310通过伸缩带动第一液压缸200运动,并且第二液压缸310的活塞杆与第一液压缸200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310伸出即可推送与第一液压缸200固定连接的上车位板400向外部运动,之后第一液压缸200收缩,将上车位板400下放,汽车即可开入上车位板400,之后第一液压缸200伸出,将上车位板400顶起,最后第二液压缸310收回即可带动与第一液压缸200固定连接的上车位板400收回,即完成上车位板400车辆的停放过程。
另外,驱动机构300包括:齿轮和齿条;
齿条设置在机架上的滑槽内,通过电机驱动与齿条配合的齿轮转动,从而使齿条驱动滑轨沿车位长度方向上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齿条与第一液压缸200固定连接,电机与齿条传动连接,通过电机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完成沿车位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齿条运动,因而完成对第一液压缸的推动,当第一液压缸移动至预定的位置后,第一液压缸收缩,汽车即可开入上车位板,之后第一液压缸伸出,将上车位板顶起,最后齿轮带动齿条收回,即可带动与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的上车位板收回,即完成上车位板车辆的停放过程。
另外,驱动机构300包括:丝杠340和丝杠螺母350;
丝杠340设置在机架100上的滑槽内,通过电机驱动丝杠340运动,使套设在丝杠340上的所述丝杠螺母35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丝杠340与电机传动连接,通过电机带动丝杠340转动,因而带动套在丝杠340上的丝杠螺母350前后运动,且丝杠螺母350与第一液压缸200固定连接,通过丝杠螺母350的运动带动第一液压缸200运动,因而完成对第一液压缸200的推动,当第一液压缸200移动至预定的位置后,第一液压缸200收缩,汽车即可开入上车位板400,之后第一液压缸200伸出,将上车位板400顶起,最后丝杠340带动丝杠螺母350收回,即可带动与第一液压缸200固定连接的上车位板400收回,即完成上车位板400车辆的停放过程。
另外,上车位板400车辆进入的一端设置有方便车辆开入的过渡板410,当上车位板400降到最低时过渡板410触地。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板410与上车位板400活动连接。由于第一液压缸200的伸缩杆收回,其第一液压缸200本体仍有一定高度,因此汽车不能顺利开入上车位板400,因此在上车位板400的车辆开进位置处,设置过渡板410,且过渡板410一侧与底面接触,另外一侧与上车位板400活动链接,这样过渡板410形成一定的坡度,从而减小车辆开入时的阻力。
另外,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下停车板500,下停车板500与机架10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车辆的停车位,因此将立体无避让车库的底部设置有下停车板500。
另外,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控制器600,通过控制器600控制电机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将控制器600放置在第一液压缸200上,在需要使用上车位板400时,通过控制器600控制第一液压缸200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当第一液压缸200移动至提前预设好的位置后,在将上车位板400通过第一液压缸200收缩而使上车位板400落上。
另外,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器设置在上车位板400底部,光电感应器防止上车位板400在其下有人或有车情况下下落。
需要说明的是,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光电传感器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无避让车库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第一液压缸(200)、驱动机构(300)和上车位板(400);
所述第一液压缸(200)底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
所述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第一液压缸(200)沿车位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液压缸(200)顶端与所述上车位板(400)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200)用于使所述上车位板(400)沿所述第一液压缸(200)收缩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液压缸(200)移动的滑槽,所述第一液压缸(200)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轨;
或,
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液压缸(200)底部设置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滚轮(320)和电机;
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滚轮(320)在所述滑槽上滑动,且所述滚轮(320)沿车位的长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二液压缸(310);
所述第二液压缸(31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的滑槽内,通过所述第二液压缸(310)的伸缩运动,驱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200)连接的所述上车位板(400)沿车位长度方向上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丝杠(340)和丝杠螺母(350);
所述丝杠(340)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的滑槽内,通过电机驱动所述丝杠(340)运动,使套设在所述丝杠(340)上的所述丝杠螺母(350)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位板(400)车辆进入的一端设置有方便车辆开入的过渡板(410),当所述上车位板(400)降到最低时所述过渡板(410)触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位板(400)与所述过渡板(410)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下停车板(500),所述下停车板(500)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控制器(600),通过所述控制器(600)控制所述电机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无避让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无避让车库还包括光电感应器,所述光电感应器设置在所述上车位板(400)底部,所述光电感应器防止所述上车位板(400)在其下有人或有车情况下下落。
CN201720659542.9U 2017-06-06 2017-06-06 立体无避让车库 Active CN206859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9542.9U CN206859776U (zh) 2017-06-06 2017-06-06 立体无避让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9542.9U CN206859776U (zh) 2017-06-06 2017-06-06 立体无避让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9776U true CN206859776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30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9542.9U Active CN206859776U (zh) 2017-06-06 2017-06-06 立体无避让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9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0715Y (zh) 螺杆传动安全载重停车平台
CN100567683C (zh) 悬臂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205531555U (zh) 一种汽车堆垛机器人
CN107035179A (zh) 一种侧方停车双层立体车库
CN108487724A (zh) 一种智能侧方位立体停车系统
CN204607535U (zh) 一种具有二级升降立柱的飞机后舱门维修平台
CN104612427A (zh) 联动式无避让立体车库
CN105178663A (zh) 一种可分离式多层立体停车库
CN105569391B (zh) 立体停车库
CN201040933Y (zh) 抽屉式二层存车库
CN105804455A (zh) 载车板可翻转的空中停车平台装置
CN206859776U (zh) 立体无避让车库
CN207017725U (zh) 复式智能立体停车库
CN110388103A (zh) 双层载车板无避让式立体车库
CN109208965A (zh) 一种太阳能旋转升降双层停车库
CN105863344B (zh) 配置双台汽车搬运器的椭圆形立体地下车库
CN104453325A (zh) 齿条结构的遥控车位锁
CN107269068A (zh) 一种安全防倾斜滑落的载车装置
CN207363350U (zh) 一种安全防倾斜滑落的载车装置
CN202520021U (zh) 移动式停车库
CN105735695A (zh) 一种旋转式停车库
CN103321464B (zh) 一种停车系统及其取用车辆的方法
CN208137549U (zh) 共享汽车升降横移式泊车设备
CN206158269U (zh) 立体停车设备
CN204311809U (zh) 齿条结构的遥控车位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