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7582U - 跨越式平移机构 - Google Patents

跨越式平移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7582U
CN206857582U CN201720443337.9U CN201720443337U CN206857582U CN 206857582 U CN206857582 U CN 206857582U CN 201720443337 U CN201720443337 U CN 201720443337U CN 206857582 U CN206857582 U CN 206857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lation mechanism
level translation
chain
leve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433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俊健
杨枭
梁逸泓
杨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aten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433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7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7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7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包括底座、一级平移机构、驱动机构,一级平移机构通过第一导引机构与底座活动连接,还包括二级平移机构、以及设置在二级平移机构上的牵引机构,二级平移机构通过第二导引机构与一级平移机构活动连接,牵引机构通过一级平移机构与底座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一级平移机构相对于底座滑动时,二级平移机构通过牵引机构带动使其与一级平移机构滑动同步平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跨越式平移机构,驱动一级平移机构相对底座滑动时,通过牵引机构带动二级平移机构相对一级平移机构滑动伸展或收纳,一个驱动控制两个平移机构滑动,成本低,本体占据空间小,运输距离长,节省了车间运输生产线的占据空间。

Description

跨越式平移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业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跨越式平移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和物料的运输显得尤为重要。
在汽车厂、家电厂等相关机械制造领域的企业,物料需要运输到生产线上加工,被移动的物料体积和重量都大,运输的距离长。以往是靠人力推运来实现以上要求,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及企业技术安全规范的升级,物料的移动实现自动化日益变得重要,自动化搬运的升级可以大大减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例如汽车生产流水线上,装着物料的料车是通过人工推进移动的(木制)大滑板上;生产线头部需要人工把料车推进大滑板上,而且在生产线末端,料车需要及时由人工移除,劳动强度相当大;而且移动的滑板占据生产车间的位置较大,浪费较多空间,不利于作业空间的高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输距离长、占据空间小的代替传统人工手推物料的跨越式平移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跨越式平移机构,包括底座、一级平移机构、以及为一级平移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所述一级平移机构通过第一导引机构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还包括二级平移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上的牵引机构,所述二级平移机构通过第二导引机构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机构通过一级平移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时,所述二级平移机构通过所述牵引机构带动使其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滑动同步平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底座、一级平移机构、二级平移机构、驱动机构、以及牵引机构,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相对底座滑动时,通过所述牵引机构带动二级平移机构相对一级平移机构滑动伸展,实现一个驱动机构控制两个平移机构滑动,制造成本低,收纳时,跨越式平移机构本体占据空间仅为所述底座的占据面积,本体占据空间小,而且二级平移机构从最左端运送到最右端大约三倍底座的距离,运输距离长,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运输距离,代替了传统人工推送物料,大大降低劳动力强度,节省了车间运输生产线的占据空间。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链条一端与所述二级平移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一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链条一端与所二级平移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连接,使所述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交错布置。通过这样设置,由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设置在一级平移机构上随一级平移机构同时运动,使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利用动滑轮的原理拉动二级平移机构,使二级平移机构滑动使速度是一级平移机构的两倍,运输速度快,结构简单巧妙,提高运输效率。
优选的,所述底座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的设置方式有两种:
作为所述底座驱动的一级平移机构的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三链条、和驱动链轮,所述底座前后两端相隔设置有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所述第三链条一端绕过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三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四链轮与一级平移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链条呈交错布置;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链轮连接,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第三链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三链条,从而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相对底座伸展或收纳。
作为所述底座驱动的一级平移机构的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一级平移机构底部固定设有丝杆螺母,所述底座对应所述丝杆螺母设有丝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可驱动丝杆转动,所述丝杆可相对丝杆螺母转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丝杆转动,所述底座可通过丝杆螺母和丝杆配合运动,带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运动,从而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相对底座伸展或收纳。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相隔设置有第一链条固定部和第二链条固定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前后两端相隔设置有第三链条固定部和第四链条固定部,所述第一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链条固定部和第三链条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链条固定部和第四链条固定部连接;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的两侧相对的设有两个第五链条固定部,所述第三链条的两端交错地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五链条固定部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第一凸轮组,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两侧与所述第一凸轮组相匹配的第一导引滑槽;所述第二导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相对两侧的第二凸轮组,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两侧与所述第二凸轮组相匹配的第二导引滑槽;采用凸轮组和导引滑槽组成的导引机构,凸轮导向器组成的凸轮组导引效果稳定、顺畅,并且能承受较大的重力负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两侧设有导引滑轨,所述第一导引滑槽设置在所述导引滑轨的相对内侧,所述第二导引滑槽设置在所述导引滑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两侧对称设有底座导引部,所述第一凸轮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导引部的外侧,所述二级平移机构两侧对称设有二级平移导引部,所述第二凸轮组对称设置在所述二级平移导引部相对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轮组和第二凸轮组对应所述底座导引部和二级平移导引部至少设置有两组或以上,所述凸轮组包含两个或以上凸轮导向器;采用多组凸轮导向器,提高产品的载物承受负荷。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的伸展或收纳的位移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上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阻挡部配合,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向右侧伸展的位移量,所述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阻挡部配合,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向左侧伸展的位移量;防止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相对所述底座过度滑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二级平移机构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上级载物台、第二上级载物台、第三上级载物台和第四上级载物台,所述第三链条固定部和第四链条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上级载物台和第四上级载物台的底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上级载物台两侧设有举升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级载物台、第二上级载物台、第三上级载物台和第四上级载物台两侧位置分别设有所述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举升底座和举升部,所述举升底座与所述举升部之间通过推杆连接,所述举升部上表面设有V字型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横向贯穿所述举升部。
优选的,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下级载物台、第二下级载物台、第三下级载物台和第四下级载物台,所述两个第五链条固定部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下级载物台和第四下级载物台的底部上,所述两个第一链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级载物台和第四下级载物台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跨越式平移机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和一级平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跨越式平移机构展开状态底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跨越式平移机构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二级平移机构的底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级平移机构的底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8,本实用新型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包括底座1、一级平移机构2、二级平移机构3、牵引机构、驱动机构,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通过第一导引机构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通过第二导引机构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滑动连接,所述牵引机构通过一级平移机构2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链条31、第二链条32、第一链轮211和第二链轮212,所述第一链轮21和第二链轮210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前后两端,所述底座1相对设置有第一链条固定部101和第二链条固定部102,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相对设置有第三链条固定部311和第四链条固定部321,所述第一链条31一端与所述第一链条固定部101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一链轮21与所述第三链条固定部311连接,所述第二链条32一端与所述第二链条固定102部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链轮210与所述第四链条固定部321连接,使所述第一链条31和第二链条32在所述底座1、一级平移机构2和二级平移机构3之间间隔形成交错布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所述底座1滑动时,通过带动第一链条31或第二链条32拉动二级平移机构3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滑动同步平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底座1、一级平移机构2、二级平移机构3、驱动机构、第一链条31、第二链条32、及以及第一链条31和第二链条32的设置方式,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底座1滑动时,通过所述牵引机构带动二级平移机构3相对一级平移机构2滑动,实现一个驱动机构控制两个平移机构滑动,制造成本低,由于第一链轮211和第二链轮212设置在一级平移机构2上随一级平移机构2同时运动,使第一链轮211或第二链轮212利用动滑轮的原理拉动二级平移机构3,使二级平移机构3滑动使速度是一级平移机构2的两倍,运输速度快,结构简单巧妙,提高运输效率,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底座1收纳时,跨越式平移机构本体占据空间仅为所述底座1的占据面积,本体占据空间小,而且二级平移机构2从最左端运送到最右端大约三倍底座的距离,运输距离长,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运输距离,代替了传统人工推送物料,大大降低劳动力强度,节省了车间运输生产线的占据空间。
参见图1至3,和图8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为减速电机、第三链条11、和驱动链轮41,所述底座1前后两端相隔设置有第三链轮121和第四链轮122,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的前后两端相对的设有两个第五链条固定部103,所述第三链条11一端绕过所述第三链轮121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的一个第五链条固定部103固定连接,第三链条11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四链轮122与一级平移机构2的另一端的第五链条固定部103固定连接,使第三链条11在所述底座1与一级平移机构2之间交错布置,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链轮41连接,所述驱动链轮41与所述第三链条11啮合,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三链条11,使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通过第一导引机构相对所述底座1相对伸展或收纳。
参见图4至7,所述第一导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两侧的第一凸轮组51,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两侧与所述第一凸轮组51相匹配的第一导引滑槽52,所述第二导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级平移机3构相对两侧的第二凸轮组53,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两侧与所述第二凸轮组53相匹配的第二导引滑槽54;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两侧设有导引滑轨20,所述第一导引滑槽52设置在所述两侧导引滑轨20的相对内侧,所述第二导引滑槽54设置在所述两侧导引滑轨20的外侧。采用凸轮组和导引滑槽组成的导引机构,凸轮导向器组成的凸轮组导引效果稳定、顺畅,并且能承受较大的重力负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参见图1至7,所述底座1两侧对称设有底座导引部10,所述第一凸轮组51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导引部10的外侧,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两侧对称设有二级平移导引部30,所述第二凸轮组53对称设置在所述两侧二级平移导引部30的相对内侧。所述第一凸轮组51和第二凸轮组53对应所述底座导引部10和二级平移导引部20至少设置有四组,所述凸轮组包含两并排的凸轮导向器;采用多组凸轮导向器,提高本产品的载物承受负荷。
参见图3至7,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的伸展或收纳的位移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上的第一限位部61、第二限位部62,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第一阻挡部610和第二阻挡部620,所述第一限位部61和第二限位部62对称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的导引滑轨20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限位部61和第二限位部62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61设置在导引滑轨20底壁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部62设置在导引滑轨20底壁的外侧,所述的第一阻挡部63和第二阻挡部64对应第一限位部61和第二限位部62错位设置在所述底座1两侧上,所述第一限位部61与第一阻挡部610配合实现限制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底座1向右侧伸展的位移量,所述第二限位部62与第二阻挡部620配合实现限制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底座1向左侧伸展的位移量;防止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所述底座1过度滑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参见图1至6,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上级载物台331、第二上级载物台332、第三上级载物台333和第四上级载物台334,所述第三链条固定部311和第四链条固定部321分别设置在第一上级载物台331和第四上级载物台334的底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上级载物台331、第二上级载物台332、第三上级载物台333和第四上级载物台334两侧设有举升装置。
参见图1至6,所述第一上级载物台331、第二上级载物台332、第三上级载物台333和第四上级载物台334两侧位置对应设有所述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设置在所述两侧二级平移导引部30的外侧,所述举升装置包括举升底座71和举升部72,所述举升底座71与所述举升部72之间通过推杆连接,所述举升部72上表面设有V字型的定位凹槽73,所述定位凹槽73横向贯穿所述举升部72。
参见图1至6,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下级载物台221、第二下级载物台222、第三下级载物台223和第四下级载物台224,所述两个第五链条固定103部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下级载物台221和第四下级载物台224的底部上,所述两个第一链轮2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级载物台221和第四下级载物台224上。
参见图1至8,本实用新型的跨越式平移机构,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正向驱动第三链条11,使一级平移机构2向一侧相对底座1滑动伸展,同时通过第一链条31拉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与一级平移机构2向同侧方向同步滑动,由于所述第一链轮21设置在一级平移机构2上随一级平移机构2滑动,第一链轮21利用动滑轮原理,使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的运动速度是一级平移机构的1的两倍,直至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的第一限位部61与底座1的第一阻挡部610接触,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底座1向该侧方向的位移伸展量。或者,所述驱动机构4反向驱动第三链条11,使一级平移机构2向相反一侧相对底座1滑动,同时通过第二链条32拉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向该侧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链轮21利用动滑轮原理,使所述二级平移机构3的运动速度是一级平移机构的1的两倍,直至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的第二限位部62与底座1的第二阻挡部620接触,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2相对底座1的向该侧方向的位移伸展量。
本实用新型的“正向驱动”、“反向驱动”、中使用的“正向”和“反向”方位词只是为了更直观地描述相反驱动方向,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跨越式平移机构,包括底座、一级平移机构以及为一级平移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所述一级平移机构通过第一导引机构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平移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上的牵引机构,所述二级平移机构通过第二导引机构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机构通过一级平移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时,所述二级平移机构通过所述牵引机构带动使其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滑动同步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链条一端与所述二级平移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一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链条一端与所二级平移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连接,使所述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三链条、和驱动链轮,所述底座前后两端相隔设置有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所述第三链条一端绕过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三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四链轮与一级平移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链条呈交错布置;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链轮连接,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第三链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三链条,从而驱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相对底座伸展或收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相隔的设置有第一链条固定部和第二链条固定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前后两侧相隔设置有第三链条固定部和第四链条固定部,所述第一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链条固定部和第三链条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链条固定部和第四链条固定部连接;
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的两侧相对的设有两个第五链条固定部,所述第三链条的两端交错地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五链条固定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第一凸轮组,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两侧与所述第一凸轮组相匹配的第一导引滑槽;
所述第二导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相对两侧的第二凸轮组,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两侧与所述第二凸轮组相匹配的第二导引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滑槽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两侧的外侧,所述第一导引滑槽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两侧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的伸展或收纳的位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平移机构上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阻挡部配合,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向右侧伸展的位移量,所述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阻挡部配合,限制所述一级平移机构向左侧伸展的位移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平移机构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上级载物台、第二上级载物台、第三上级载物台和第四上级载物台,所述第三链条固定部和第四链条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上级载物台和第四上级载物台的底部,所述二级平移机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上级载物台两侧设有举升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越式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包括举升底座和举升部,所述举升底座与所述举升部之间通过推杆连接,所述举升部上表面设有V字型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横向贯穿所述举升部。
CN201720443337.9U 2017-04-25 2017-04-25 跨越式平移机构 Active CN206857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3337.9U CN206857582U (zh) 2017-04-25 2017-04-25 跨越式平移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3337.9U CN206857582U (zh) 2017-04-25 2017-04-25 跨越式平移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7582U true CN206857582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43337.9U Active CN206857582U (zh) 2017-04-25 2017-04-25 跨越式平移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75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7208A (zh) * 2017-04-25 2017-07-07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跨越式平移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7208A (zh) * 2017-04-25 2017-07-07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跨越式平移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12691U (zh) 一种袋垛线外合流的集装箱装车系统
CN202099022U (zh) 双伸货叉
CN103352591B (zh) 升降纵移式立体停车设备
CN103470302B (zh) 一种用于矿道内搬运重物的工业机器人
CN201999438U (zh) 双轨穿梭堆垛机
CN207404341U (zh) 一种双链传动顶升移载装置
CN203497529U (zh) 立体仓库配货车
CN204384498U (zh) 一种适用于厢式货车的自动装车装置
CN103144935A (zh) 一种新型等速变倍速输送机
CN204355612U (zh) 一种移载车
CN109823756A (zh) 一种托盘自动推拉存取装置
CN205294327U (zh) 一种带剪叉式推进机构的有轨装车小车
CN206857582U (zh) 跨越式平移机构
CN106927208A (zh) 跨越式平移机构
CN206071170U (zh) 一种平移式塔库搬运器
CN206108811U (zh) 平衡重式三向堆垛叉车
CN202967402U (zh) 一种具备水平移动及垂直升降功能的传动机构
CN208036285U (zh) 货运动车智能装载系统及智能货运动车
CN112978177A (zh) 可伸缩货叉机构和智能多层穿梭车
CN103231749B (zh) S形曲线行走避障车
CN108313083A (zh) 货运动车智能装载系统及智能货运动车
CN108891881A (zh) 一种桥壳输送线
CN203361724U (zh) 升降纵移式立体停车设备
CN206766929U (zh) 一种交叉无干涉横移机
CN203255202U (zh) 一种轨道车辆伸缩车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