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9987U -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9987U
CN206749987U CN201720476458.3U CN201720476458U CN206749987U CN 206749987 U CN206749987 U CN 206749987U CN 201720476458 U CN201720476458 U CN 201720476458U CN 206749987 U CN206749987 U CN 206749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ortion
rod
front fork
frame
maste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64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平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wei Health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wei Health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wei Health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wei Health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9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99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7/00Luggage carriers
    • B62J7/02Luggage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on cycles
    • B62J7/06Luggage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on cycles arranged above the front wheel, e.g. on the handleb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包含一固定组件、一组四连杆组件、一承载组件及一对轮胎。该固定组件包括一固定杆及一限位挡杆,该限位挡杆具有一杆体部及一挡块部。该组四连杆组件包括一连结件、一对主连杆及一对侧曲柄,该连结件位于该挡块部的下方,该对主连杆彼此上下间隔且分别能摆动地安装于该连结件。该承载组件包括一侧承载框架及一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展开位置间往复转动的底承载框架。该限位挡杆的挡块部是用以限制该对主连杆的摆动幅度。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方便收纳携带,且能限制四连杆组件于骑行时的摆动幅度。

Description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市面上所贩卖的三轮车构造,大多是将两轮及可用于运载货物的承载架设置于脚踏车的后方,因而使用者并无法于骑车过程中能实时观察承载架上的货物状况。
参阅图1,为一现有能安装于脚踏车前叉上的承载装置1,该承载装置1包含一能安装于脚踏车前叉上的固定杆11、一连杆组件12,及一承载架13。由于该承载装置1是安装于脚踏车前叉上,因此该承载架13会位于使用者的前方,让使用者能于骑车过程中随时观察货物状况。然而,前述承载装置1的体积过于庞大,并不利于收纳或轻便携带;此外,当使用者于骑行过程中遇到需大幅度转弯或高低起伏较高的路段时,该连杆组件12容易产生过大的摆动,造成骑乘上的危险。
因此,如何解决前述安装于脚踏车前叉上的承载装置体积过大而不利于收纳携带,以及连杆组件于骑行时的摆动幅度过大而易发生危险的问题,成为目前致力研究改进的方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方便收纳携带,且能限制连杆组件于骑行时的摆动幅度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脚踏车包含一前叉,该前叉包括一对底缘,该前叉承载装置包含一固定组件、一组四连杆组件、一承载组件及一对轮胎。
该固定组件包括一沿该前叉的一轴线能拆卸地安装于该前叉上的固定杆,及一限位挡杆,该限位挡杆具有一位于该前叉的该对底缘并固定于该固定杆的杆体部,及一自该杆体部沿该轴线的一径向朝外凸伸的挡块部。
该组四连杆组件包括一连结件、一对主连杆及一对侧曲柄,该连结件枢设于该限位挡杆的杆体部并位于该挡块部的下方,该对主连杆彼此上下间隔且分别能摆动地安装于该连结件,并沿一实质垂直于该脚踏车的一行进方向的摆设方向延伸,该对侧曲柄分别能摆动地连接该对主连杆的相反两端。
该承载组件包括一由位于上方的该主连杆向上延伸而出的侧承载框架,及一枢设于该对主连杆的其中一主连杆且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展开位置间往复转动的底承载框架,当该底承载框架自该展开位置朝该收合位置收合时,该底承载框架能朝向该侧承载框架转动。
该对轮胎分别对应安装于该对侧曲柄上。
该限位挡杆的挡块部是用以限制该对主连杆的摆动幅度。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限位挡杆的挡块部具有一背向该对主连杆的表面,及两面向该对主连杆且彼此衔接的斜面,且该两斜面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间的距离是由其彼此衔接处朝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的两端逐渐增加,以与该表面衔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组四连杆组件还包括至少一旋转关节,该旋转关节是固定于该其中一主连杆,且是自该其中一主连杆沿该行进方向凸伸,该底承载框架是被枢设于该组四连杆组件的该旋转关节中。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绳索,该绳索连接该侧承载框架与该底承载框架。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还包含一功能框架组件,该功能框架组件是位于该承载组件的底承载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快拆单元,该第一快拆单元是设置于该其中一主连杆上,并使该功能框架组件能拆卸地固定于该其中一主连杆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快拆单元,且该侧承载框架具有一对间隔设置且由位于上方的该主连杆向上延伸的支撑杆,及一连接该对支撑杆的顶缘的横杆,该第二快拆单元是设置于该侧承载框架的横杆上,并使该功能框架组件能拆卸地固定于该横杆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功能框架组件包括一第一环形下框、一对半封闭环形侧框,及四个侧旋转关节,该第一环形下框位于该底承载框架上,并具有一邻近该对主连杆的第一近侧杆部、一远离该对主连杆的第一远侧杆部,及一对分别连接该第一近侧杆部与该第一远侧杆部的旁侧杆部,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分别由该第一环形下框的该对旁侧杆部往上延伸,每两个侧旋转关节会彼此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环形下框的该其中一旁侧杆部并自该其中一旁侧杆部朝上凸伸,各半封闭环形侧框具有一与该第一环形下框的其中一旁侧杆部相间隔的上侧杆部,及一对彼此相间隔且分别由该上侧杆部的两端往该其中一旁侧杆部延伸的下侧杆部,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的各下侧杆部的下端分别枢设于各侧旋转关节。
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功能框架组件包括一第二环形下框、一对立杆、一半封闭环形上框、一对下旋转关节、一对中旋转关节及一对上旋转关节,该第二环形下框位在该底承载框架上,并具有一邻近该对主连杆的第二近侧杆部、一远离该对主连杆的第二远侧杆部及一对彼此相间隔地由该第二远侧杆部朝上凸伸的穿设孔部,各立杆具有一邻近该第二环形下框的下方杆部及一远离该第二环形下框的上方杆部,该半封闭环形上框具有一位在该对立杆的上方杆部顶缘的上框杆部、一对分别自该上框杆部的相反两端往该第二远侧杆部延伸的侧框杆部及一对分别由该对侧框杆部的下端沿该第二环形下框的第二远侧杆部朝彼此延伸接近的下框杆部,该对下旋转关节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二近侧杆部并自该第二近侧杆部向上凸伸,各下方杆部的下端是枢设于各下旋转关节,该对上旋转关节是分别设置在该上框杆部并自该上框杆部向下凸伸,各上方杆部的上端是枢设于各上旋转关节,各立杆的下方杆部的上端与上方杆部的下端是分别枢设于各中旋转关节,该半封闭环形上框的该对下框杆部分别能转动地穿设在该对穿设孔部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由于该挡块部能限制该组四连杆组件的该对主连杆的摆动幅度,进而该组四连杆组件于骑行时的摆动幅度不会过大;此外,由于该底承载框架能在该收合位置与该展开位置间往复转动,因此,当使用者欲收纳携带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时,仅需使该底承载框架在该收合位置,即能大幅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的体积,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方便用户收纳携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承载装置;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一脚踏车上;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正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于该脚踏车的前叉上;
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未含轮胎的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于一展开位置;
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未含轮胎的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于一收合位置;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承载一箱子;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安装于该脚踏车的前叉上;
图9是一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安装于该脚踏车的前叉上;
图10是一正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功能框架组件位于一第一使用位置,且该功能框架组件已拆除一连接杆部;
图11是一正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该功能框架组件位于一第一收纳位置,且该功能框架组件已拆除该连接杆部;
图1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安装于该脚踏车的前叉上;
图13是一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安装于该脚踏车的前叉上;
图14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功能框架组件位于一第二使用位置;及
图15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功能框架组件位于一第二收纳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的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第一较佳实施例>
参阅图2、3与4,本实用新型用于脚踏车2的前叉承载装置3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方便使用者收纳携带,且能限制连杆组件于骑行时的摆动幅度。该脚踏车2包含一前叉21,该前叉包括一对分别位于下方的底缘22,及一对分别位于该对底缘22的穿孔23。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包含一固定组件31、一组四连杆组件32、一承载组件33及一对轮胎34。
该固定组件31包括一沿该前叉的一轴线Z能拆卸地安装于该前叉21上的固定杆311及一限位挡杆312。该限位挡杆312具有一位于该前叉21的该对底缘22并固定于该固定杆311的杆体部313、一自该杆体部313沿该轴线Z的一径向朝该脚踏车的行进方向X凸伸的挡块部314,及一对分别自该杆体部313朝该前叉21的该对穿孔23凸伸并可脱离地插设于该对穿孔23内的插设杆318。该固定杆311具有一呈T型的前固定块315及一后固定块316,该前固定块315与该后固定块316分别位于该前叉21的前后两侧,并通过一螺锁317来锁固该前固定块315与该后固定块316于该前叉21上,进而使该固定杆311能固定于该前叉21上。
该组四连杆组件32包括一呈T形的连结件321、一对主连杆322,及一对侧曲柄323。该连结件321能旋转地枢设于该限位挡杆312的杆体部313并位于该挡块部314的下方。该对主连杆322彼此上下间隔且分别能上下左右摆动地安装于该连结件321,并沿一实质垂直于该脚踏车2的该行进方向X的摆设方向Y延伸,该对侧曲柄323分别能上下左右摆动地连接该对主连杆322的相反两端。需说明的是,该连结件321枢设于该杆体部313、该对主连杆322安装于该连结件321与该对侧曲柄323连接该对主连杆322的方法可为现有任何枢设、安装或连接的方法,只要能使枢设于该杆体部313的该连结件321能旋转,以及使该安装于该连结件321的该主连杆322与连接该对主连杆322的该对侧曲柄323能上下左右摆动即可。
该限位挡杆312的挡块部314具有一背向该对主连杆322的表面319,及两面向该对主连杆322且彼此衔接的斜面310,且该两斜面310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间的距离是由其彼此衔接处朝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的两端逐渐增加,以与该表面319衔接。需说明的是,该限位挡杆312的挡块部314是用以限制该对主连杆322的摆动幅度。
该承载组件33能用于承载任何货物,包括一由位于上方的该主连杆322向上延伸而出的侧承载框架331、一枢设于该对主连杆322的其中一主连杆322的底承载框架332,及两分别连接该侧承载框架331与该底承载框架332的绳索333。该组四连杆组件32还包括两旋转关节324,该两旋转关节324是固定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且是自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沿该行进方向X凸伸,该底承载框架332是被枢设于该两旋转关节324中。需说明的是,该旋转关节324的数目不限于两个,该组四连杆组件32可以只包括一个旋转关节324,也可以包括三、四、五个以上的旋转关节324,此外,该两绳索333的材料可为现有任何能使该两绳索333弯折的材料,而在本实施例中,该两绳索333皆为钢索。
该对轮胎34分别对应安装于该对侧曲柄323上,且本实例中所使用的刹车系统为鼓刹。
特别说明的是,通过该组四连杆组件32的所述旋转关节324,该承载组件33的底承载框架332能在一展开位置(见图5)与一收合位置(见图6)间往复转动。参阅图5及图6,当该底承载框架332自该展开位置朝该收合位置收合时,该底承载框架332能朝向该侧承载框架331转动。更详细地,参阅图5,当该底承载框架332位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底承载框架332是远离该侧承载框架331;参阅图6,当该底承载框架332位在该收合位置时,该底承载框架332会贴附于该侧承载框架331上。
需再说明的是,该两旋转关节324的结构设计彼此可为相同或不同,而该底承载框架332被枢设于该两旋转关节324的方法也可为现有任何枢设方法,只要能使该承载组件33的底承载框架332能在一展开位置(见图5)与一收合位置(见图6)间往复转动即可。
参阅图2、3与4,当使用者欲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时,仅需先将该限位挡杆312的该对插设杆318插设于该脚踏车2的该对穿孔23中,并利用该螺锁317锁固分别位于该前叉21前后两侧的该前固定块315与该后固定块316即可。当使用者的脚踏车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该前叉承载装置3后,用户于骑行过程中若遇到需大幅度转弯或高低起伏较高的路段而使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摆动幅度过大时,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会接触到该挡块部314的其中一斜面310,因而能阻止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继续加大摆动幅度,进而使该组四连杆组件32的摆动幅度受到限制,有效解决现有承载装置的连杆组件于骑行时,摆动幅度容易过大而会发生危险的问题。此外,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的该底承载框架332能在该展开位置(见图5)与该收合位置(见图6)间往复转动,因此,当使用者欲收纳携带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时,仅需使该底承载框架332在该收合位置(见图6),即能大幅减少体积,同样有效解决现有承载装置体积过大而不易携带收纳的问题。
参阅图7,再特别说明的是,若使用者欲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来运送货物时,仅需使该承载组件33的底承载框架332位在该展开位置(见图5),并同时将箱子4放在该底承载框架332上即可运送货物。
<第二较佳实施例>
参阅图8与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不同处在于该前叉承载装置3还包含一功能框架组件35,且该承载组件33还包括两分别设置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上的第一快拆单元334。
该功能框架组件35包括一第一环形下框351、一对呈U形的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四个侧旋转关节353、一连接杆354及一对第一凸出片355。该第一环形下框351位于该底承载框架332上,并具有一邻近该对主连杆322的第一近侧杆部356、一远离该对主连杆322的第一远侧杆部357,及一对分别连接该第一近侧杆部356与该第一远侧杆部357的旁侧杆部358。每两个侧旋转关节353会彼此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环形下框351的该其中一旁侧杆部358并自该其中一旁侧杆部358朝上凸伸。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由该第一环形下框351的该对旁侧杆部358往上延伸,各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具有一与该第一环形下框351的其中一旁侧杆部358相间隔的上侧杆部359,及一对彼此相间隔且分别由该上侧杆部359的两端往该其中一旁侧杆部358延伸的下侧杆部350,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的各下侧杆部350分别枢设于各侧旋转关节353。该连接杆354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该每一半封闭环形侧框352。该对第一凸出片355彼此相间隔且分别由该第一环形下框351的该第一近侧杆部356朝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的方向凸出。
该两第一快拆单元334能使该功能框架组件35的该对第一凸出片355分别能快速拆卸地固定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上。用户仅需通过该两第一快拆单元334的快拆把手338即能快速且轻易地拆除固定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上的该功能框架组件35,以及能轻易使该功能框架组件35固定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上。
特别说明的是,通过该四侧旋转关节353能使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能在一第一使用位置(见图10)与一第一收纳位置(见图11)间往复转动。参阅图10,当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位在该第一使用位置时,能朝向该第一环形下框351转动;参阅图11,当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位在该第一收纳位置时,该其中一半封闭环形侧框352会位于该第一环形下框351上,该另一半封闭环形侧框352会位于该位于该第一环形下框351上的该半封闭环形侧框352上,此时,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能朝远离该第一环形下框351的方向转动。此外,参阅图8与9,本实施例的功能框架组件35需先拆除该连接杆354后,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才能在该第一使用位置(见图10)与该第一收纳位置(见图11)间往复转动。
需再说明的是,所述侧旋转关节353的结构设计可为相同或不同,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的各下侧杆部350分别枢设于各侧旋转关节353的方法可为任何现有的枢设方法,仅需使连接于该侧旋转关节353的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能在该第一使用位置(见图10)与该第一收纳位置(见图11)间往复转动即可。
由于本实施例该前叉承载装置3的该功能框架组件35的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能在该第一使用位置(见图10)与该第一收纳位置(见图11)间往复转动。因此,当使用者欲收纳携带本实施例的该功能框架组件35时,仅需使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352分别在该第一收纳位置(见图11),即能大幅减少体积而易于收纳携带。
<第三较佳实施例>
参阅图12与1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相似,不同处在于该承载组件33还包括一第二快拆单元335,该侧承载框架331具有一对间隔设置且由位于上方的该主连杆322向上延伸的支撑杆336,及一连接该对支撑杆336的顶缘的横杆337,且本实施例的该功能框架组件35结构也和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
该功能框架组件35包括一第二环形下框36、一对立杆37、一半封闭环形上框38、一对下旋转关节391、一对中旋转关节392、一对上旋转关节393、一第二凸出片394及一横接杆395。该第二环形下框36位在该底承载框架332上,并具有一邻近该对主连杆322的第二近侧杆部361、一远离该对主连杆322的第二远侧杆部362、一对彼此相间隔地由该第二远侧杆部362朝上凸出的穿设孔部363、一对连接该第二近侧杆部361与该第二远侧杆部362的连接杆部364及一连接该对连接杆部364的U形杆部365。各立杆37具有一邻近该第二环形下框36的下方杆部371及一远离该第二环形下框36的上方杆部372,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具有一位在该对立杆37的上方杆部372顶缘的上框杆部381、一对分别自该上框杆部381的相反两端往该第二环形下框36的第二远侧杆部362延伸的侧框杆部382及一对分别由该对侧框杆部382的下端沿该第二环形下框36的第二远侧杆部362朝彼此延伸接近的下框杆部383。该对下旋转关节391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二近侧杆部361并自该第二近侧杆部362向上凸伸,各下方杆部371的下端是枢设于各下旋转关节391。该对上旋转关节393是分别设置在该上框杆部381并自该上框杆部381向下凸伸,各上方杆部372的上端是枢设于各上旋转关节393。各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的上端与上方杆部372的下端是分别枢设于各中旋转关节392,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的该对下框杆部383分别能转动地穿设在该对穿设孔部363中。该横接杆395分别连接该对立杆37的上方杆部372。该第二凸出片394分别由该横接杆395朝该侧承载框架332的横杆337的方向凸出。
该第二快拆单元335是设置于该侧承载框架331的横杆337上,并使该功能框架组件35的该第二凸出片394能拆卸地固定于该侧承载框架331的横杆337上。需说明的是,该两第一快拆单元334与该第二快拆单元335的结构可为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该两第一快拆单元334与该第二快拆单元335的结构相同。用户仅需通过该两第一快拆单元334及该第二快拆单元335的快拆把手338即能快速且轻易地拆除固定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与该侧承载框架331上的该功能框架组件35,以及能轻易使该功能框架组件35固定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322与该侧承载框架331上。
特别说明的是,通过该两下旋转关节391、该两中旋转关节392、该两上旋转关节393与该两穿设孔部363能使该对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与上方杆部372,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分别能在一第二使用位置(见图14)与一第二收纳位置(见图15)间往复转动。参阅图14,当该对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与上方杆部372,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分别位在该第二使用位置时,该下方杆部371能朝该第二环形下框36转动、该上方杆部372能朝该下方杆部371转动,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能朝该第二环形下框36转动;参阅图15,当该对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与上方杆部372,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分别位在该第二收纳位置时,该对下方杆部371会分别位在该第二环形下框36上、该对上方杆部372会分别位在该对下方杆部371上,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会位在该对上方杆部372上,此时,该下方杆部371能朝远离该第二环形下框36的方向转动、该上方杆部372能朝远离该下方杆部371的方向转动,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能朝远离该第二环形下框36的方向转动。
需再说明的是,参阅图12与13,该两下旋转关节391、该两中旋转关节392与该两上旋转关节393的结构设计可为相同或不同,各下方杆部371的下端枢设于各下旋转关节391、各上方杆部372的上端枢设于各上旋转关节393、各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的上端与上方杆部372的下端分别枢设于各中旋转关节392的方法可为任何现有的枢设方法,仅需使连接于该两下旋转关节391、该两中旋转关节392与该两上旋转关节393的该对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与上方杆部372,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分别能在该第二使用位置(见图14)与该第二收纳位置(见图15)间往复转动即可。
由于本实施例该前叉承载装置3的该对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与上方杆部372,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分别能在该第二使用位置(见图14)与该第二收纳位置(见图15)间往复转动。因此,当使用者欲收纳携带本实施利的该功能框架组件35时,仅需使该对立杆37的下方杆部371与上方杆部372,以及该半封闭环形上框38在该收纳位置(见图15),即能大幅减少体积而易于收纳携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前叉承载装置3由于该挡块部314能限制该组四连杆组件32的该对主连杆322的摆动幅度,进而该组四连杆组件于骑行时的摆动幅度不会过大;此外,又由于该底承载框架332能在该收合位置与该展开位置间往复转动,因此,当使用者欲收纳携带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时,仅需使该底承载框架332在该展开位置,即能大幅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的体积,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前叉承载装置3方便用户的收纳携带,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该脚踏车包含一前叉,该前叉包括一对底缘;其特征在于:该前叉承载装置包含:
一固定组件,包括一沿该前叉的一轴线能拆卸地安装于该前叉上的固定杆,及一限位挡杆,该限位挡杆具有一位于该前叉的该对底缘并固定于该固定杆的杆体部,及一自该杆体部沿该轴线的一径向朝外凸伸的挡块部;
一组四连杆组件,包括一连结件、一对主连杆及一对侧曲柄,该连结件枢设于该限位挡杆的杆体部并位于该挡块部的下方,该对主连杆彼此上下间隔且分别能摆动地安装于该连结件,并沿一实质垂直于该脚踏车的一行进方向的摆设方向延伸,该对侧曲柄分别能摆动地连接该对主连杆的相反两端;
一承载组件,包括一由位于上方的该主连杆向上延伸而出的侧承载框架,及一枢设于该对主连杆的其中一主连杆且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展开位置间往复转动的底承载框架,当该底承载框架自该展开位置朝该收合位置收合时,该底承载框架能朝向该侧承载框架转动;及
一对轮胎,分别对应安装于该对侧曲柄上;
该限位挡杆的挡块部是用以限制该对主连杆的摆动幅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挡杆的挡块部具有一背向该对主连杆的表面,及两面向该对主连杆且彼此衔接的斜面,且该两斜面与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间的距离是由其彼此衔接处朝该位于上方的主连杆的两端逐渐增加,以与该表面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四连杆组件还包括至少一旋转关节,该旋转关节是固定于该其中一主连杆,且是自该其中一主连杆沿该行进方向凸伸,该底承载框架是被枢设于该组四连杆组件的该旋转关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绳索,该绳索连接该侧承载框架与该底承载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还包含一功能框架组件,该功能框架组件是位于该承载组件的底承载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快拆单元,该第一快拆单元是设置于该其中一主连杆上,并使该功能框架组件能拆卸地固定于该其中一主连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快拆单元,且该侧承载框架具有一对间隔设置且由位于上方的该主连杆向上延伸的支撑杆,及一连接该对支撑杆的顶缘的横杆,该第二快拆单元是设置于该侧承载框架的横杆上,并使该功能框架组件能拆卸地固定于该横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能框架组件包括一第一环形下框、一对半封闭环形侧框,及四个侧旋转关节,该第一环形下框位于该底承载框架上,并具有一邻近该对主连杆的第一近侧杆部、一远离该对主连杆的第一远侧杆部,及一对分别连接该第一近侧杆部与该第一远侧杆部的旁侧杆部,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分别由该第一环形下框的该对旁侧杆部往上延伸,每两个侧旋转关节会彼此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环形下框的该其中一旁侧杆部并自该其中一旁侧杆部朝上凸伸,各半封闭环形侧框具有一与该第一环形下框的其中一旁侧杆部相间隔的上侧杆部,及一对彼此相间隔且分别由该上侧杆部的两端往该其中一旁侧杆部延伸的下侧杆部,该对半封闭环形侧框的各下侧杆部的下端分别枢设于各侧旋转关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能框架组件包括一第二环形下框、一对立杆、一半封闭环形上框、一对下旋转关节、一对中旋转关节及一对上旋转关节,该第二环形下框位在该底承载框架上,并具有一邻近该对主连杆的第二近侧杆部、一远离该对主连杆的第二远侧杆部及一对彼此相间隔地由该第二远侧杆部朝上凸伸的穿设孔部,各立杆具有一邻近该第二环形下框的下方杆部及一远离该第二环形下框的上方杆部,该半封闭环形上框具有一位在该对立杆的上方杆部顶缘的上框杆部、一对分别自该上框杆部的相反两端往该第二远侧杆部延伸的侧框杆部及一对分别由该对侧框杆部的下端沿该第二环形下框的第二远侧杆部朝彼此延伸接近的下框杆部,该对下旋转关节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二近侧杆部并自该第二近侧杆部向上凸伸,各下方杆部的下端是枢设于各下旋转关节,该对上旋转关节是分别设置在该上框杆部并自该上框杆部向下凸伸,各上方杆部的上端是枢设于各上旋转关节,各立杆的下方杆部的上端与上方杆部的下端是分别枢设于各中旋转关节,该半封闭环形上框的该对下框杆部分别能转动地穿设在该对穿设孔部中。
CN201720476458.3U 2017-03-20 2017-05-02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99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9092 2017-03-20
TW106109092A TWI615314B (zh) 2017-03-20 2017-03-20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9987U true CN206749987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0715.2A Pending CN108622258A (zh) 2017-03-20 2017-05-02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CN20172047645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9987U (zh) 2017-03-20 2017-05-02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0715.2A Pending CN108622258A (zh) 2017-03-20 2017-05-02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8622258A (zh)
TW (1) TWI6153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2258A (zh) * 2017-03-20 2018-10-09 环玮健康科技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67304A (en) * 1920-05-10 1921-08-10 Ernest John Norton Improvements in the spring suspension of motor-cycle sidecars
CN2067248U (zh) * 1989-10-14 1990-12-12 安振之 可收缩的三轮自行车
EP2225146B1 (en) * 2007-11-30 2012-03-07 Imad Assaf Light transport vehicle
TWM422524U (en) * 2011-06-09 2012-02-11 Shiaw-Harng Chang Dual front wheel tricycle structure
CN202492603U (zh) * 2012-03-05 2012-10-17 无锡宏联电镀设备有限公司 带有震动功能的上下往复式阴极移动装置
US9321472B2 (en) * 2012-07-17 2016-04-26 Avihu Maor Yahlomi Investments Ltd Cart for use with pedal-cycle or other tilt-cornering vehicle
CN203078697U (zh) * 2012-11-20 2013-07-24 王业慈 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
CN203005643U (zh) * 2012-12-04 2013-06-19 吉安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轮车的承载结构
CN203391926U (zh) * 2013-05-29 2014-01-15 谢明军 一种多功能儿童自行车
CN203681624U (zh) * 2013-08-30 2014-07-02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可骑行的手推车
AU2014345540B2 (en) * 2013-11-08 2018-03-08 Butchers & Bicycles Aps Tilting mechanism for a multi-wheeled tilting vehicle
TWM515999U (zh) * 2015-09-03 2016-01-21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轉向限位結構
CN106184538B (zh) * 2016-09-18 2019-07-16 苏州市肯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控制双前轮三轮车车身倾斜的装置
TWM545095U (zh) * 2017-03-20 2017-07-11 Vantly Fitnes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TWI615314B (zh) * 2017-03-20 2018-02-21 Vantly Fitnes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2258A (zh) * 2017-03-20 2018-10-09 环玮健康科技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4918A (zh) 2018-10-01
TWI615314B (zh) 2018-02-21
CN108622258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49987U (zh) 用于脚踏车的前叉承载装置
CN102700579A (zh) 一种救援便携手推车
CN205632855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106741351A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自行车车座
CN203884905U (zh) 省力拉杆车架
CN204056145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6704660U (zh) 撑包组件
TWM545095U (zh)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CN202358263U (zh) 少儿滑板车的收合结构
CN201291969Y (zh) 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CN205469219U (zh) 一种婴儿折叠推车
CN205675194U (zh) 便携折叠式水上自行车
CN108030209A (zh) 一种可拓展行李架的省力拉杆箱
CN205059859U (zh) 一种可转换型三轮滑板车
CN204937173U (zh) 多用途全联动手推车
CN201291966Y (zh) 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CN205795116U (zh) 自支撑立式箱包
CN206968747U (zh) 一种儿童推车的座兜及儿童推车
CN203601486U (zh) 折叠式自行车把手构造
CN205220899U (zh) 基于自行车移动终端支架
CN203864749U (zh) 一种折叠儿童推车
CN206938795U (zh) 推拉式全连动折叠工具车
CN203505852U (zh) 挂钩式配合拉杆箱的折叠塑料凳
CN104943796B (zh)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CN204606080U (zh) 手摇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