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796B -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796B
CN104943796B CN201510418182.9A CN201510418182A CN104943796B CN 104943796 B CN104943796 B CN 104943796B CN 201510418182 A CN201510418182 A CN 201510418182A CN 104943796 B CN104943796 B CN 104943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connecting rod
bicycle
bar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81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796A (zh
Inventor
林文广
洪燕妮
罗志伟
马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4181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3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设于车架上的传动组件和座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车架杆的一端与前支撑杆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后支撑杆铰接;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连接传动组件与车架的第一折叠组件、连接座架与车架的第二折叠组件和连接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第三折叠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和座架通过相应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相对车架收起或展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二车架杆的折叠结构,使得折叠后的自行车空间体积小,具有结构简单、折叠便捷等优点。

Description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社会进步的如今,经济水平在一步步上升,个人收入也随着经济水平而提高,因此人们在努力打拼的同时也希望享受生活,建立劳逸结合的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在购买自行车的时候,不单单只关注自行车的舒适度,开始会考虑自行车的体积、重量以及方不方便收纳,最后才会考虑款式是否好看。折叠式自行车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已经从简单的能够携带方便发展到不仅携带方便,也要对折叠后的状态有所要求。作为自行车的新的发展优势,折叠自行车在各方面都是首当其冲的。在未来的几年里,自行车会往功能多样化、重量轻巧化、骑行安全化、设计新颖化这几个方面发展,折叠三轮自行车会作为自行车行业的主力军,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
而现有技术中的折叠自行车存在折叠方式繁琐、折叠后造型杂乱或折叠后不方便移动等问题。如公开日为2014年12月17日,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486220.X,名称为《一种折叠自行车》的发明专利,其主要包括主梁、连接梁以及前梁,所述连接梁与前梁之间设有用于在主梁与连接梁折叠时同时带动前梁折叠的折叠装置,且所述脚踏板与链轮曲柄折叠连接,且所述折叠自行车上还设有供链条折叠的折叠装置。这种结构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小了自行车的空间体积。但是,这种结构的自行车折叠后,造型很杂乱并且需要通过手拎才能够移动。同时折叠过程很费事又费力,复原的难度也是较大的。因此这种折叠方式不受消费者的喜爱,导致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折叠三轮自行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设于车架上的传动组件和座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车架杆的一端与前支撑杆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后支撑杆铰接;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连接传动组件与车架的第一折叠组件、连接座架与车架的第二折叠组件和连接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第三折叠组件,所述第三折叠组件包括设于前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套筒、设于后支撑杆上的第二固定套筒、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一固定套筒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二套筒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传动组件和座架通过相应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相对车架收起或展开。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设于前支撑杆上的第三固定套筒,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其另一端与前支撑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套筒铰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折叠组件包括支座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设于支座杆中部的第四固定套筒和设于后支撑杆上的第五固定套筒,所述第六连杆与后支撑杆铰接,第七连杆与第四固定套筒铰接,第六连杆与第七连杆铰接;所述支座杆的一端与第五固定套筒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座架。
优选的,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脚蹬组件、大链轮、小链轮和链条,所述大链轮与小链轮通过链条形成连接,所述脚蹬组件安装在大链轮的中心处,所述脚蹬组件驱动大链轮与小链轮的转动,所述前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前轮,所述小链轮设于前轮的侧面,所述传动组件驱动前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传动组件设于前支撑杆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在大链轮的中心处,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套筒铰接,折叠时,所述第三连杆向上折叠依靠在前支撑杆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的前支撑杆的底部设有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上安装有前轮,所述后支撑杆的底部设有第二U型架,所述第二U型架上安装有两个后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折叠组件位于车架杆的下方,所述第三折叠组件朝向车架杆的方向折叠,将折叠后的自行车倾斜放置使前轮与后轮同时着地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前支撑杆与水平面夹角约60°。
优选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在前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前支撑杆包括支撑杆和直套筒,所述支撑杆插设在直套筒内,所述支撑杆可沿直套筒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把手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套筒为双边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第三连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套筒上设有一铰接处,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在铰接处交叉铰接,且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均抵靠在第一固定套筒上,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可相对第一固定套筒同时展开或收起。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第三折叠组件,第三折叠组件朝向车架杆折叠,折叠后,后支撑杆朝向前支撑杆收起,折叠结构简单,折叠操作便捷,折叠后大大的减小了自行车的空间体积。
2、通过设置第一折叠组件,使得传动组件向上折叠依靠在前支撑杆上,将传动组件折叠进一步减小了自行车折叠后的空间。将传动组件设置在前支撑杆的前侧,使得第一折叠组件与第三折叠组件错开设置。避免将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三折叠组件处,造成多个折叠结构集中设置,折叠过程费力、造型杂乱的问题。
3、通过设置第二折叠组件,使得座架向上折叠依靠在车架杆上,进一步实现自行车的多重折叠。
4、通过将第一固定套筒设置为双边套筒结构,第一固定套筒与第一连杆、第三连杆分别铰接,这种结构的第一固定套筒结构简单、折叠过程便捷易操作,且成本低。
5、将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在第一固定套筒的同一处形成交叉铰接,且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均抵靠在第一固定套筒上,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可相对第一固定套筒同时展开或收起。进一步简化折叠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折叠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展开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折叠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图2和图3):
一种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设于车架上的传动组件5和座架2,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杆13、前支撑杆12和后支撑杆14,所述车架杆13的一端与前支撑杆12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后支撑杆14铰接;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连接传动组件5与车架的第一折叠组件6、连接座架2与车架的第二折叠组件3和连接前支撑杆12和后支撑杆14的第三折叠组件4,所述第三折叠组件4包括设于前支撑杆12上的第一固定套筒43、设于后支撑杆14上的第二固定套筒44、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与第一固定套筒43铰接,第二连杆42与第二套筒铰接,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铰接;所述传动组件5和座架2通过相应的第一折叠组件6和第二折叠组件3相对车架收起或展开。其中,通过设置第三折叠组件4,第三折叠组件4朝向车架杆13折叠,折叠后,后支撑杆14朝向前支撑杆12收起,折叠结构简单,折叠操作便捷,折叠后大大的减小了自行车的空间体积。
优选的,还包括把手11,所述把手11固定在前支撑杆12的顶端,所述前支撑杆12包括支撑杆121和直套筒122,所述支撑杆121插设在直套筒122内,所述支撑杆121可沿直套筒122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把手11的高度。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把手11高度,适于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的前支撑杆12的底部设有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上安装有前轮7,所述后支撑杆14的底部设有第二U型架,所述第二U型架上安装有两个后轮8。优选的,前轮7和后轮8均为直径较小的车轮。采用直径较小的车轮,能够保证折叠后所述前支撑杆12与后支撑杆14相互平行设置。同时也为了满足折叠自行车重量轻巧的需求。所述前轮7和后轮8因为直径较小,可以采用充气车轮或者塑料的实心车轮。
优选的,所述第三折叠组件4还包括第八连杆45,第八连杆4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铰接,第八连杆45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杆的三分一以使所述前支撑杆12和后支撑杆14能平行折叠。其中,使用这种结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折叠后前支撑杆12与后支撑杆14平行设置。保证在折叠后第二连杆42依靠在后支撑杆14时,第一连杆41仍能够相对第八连杆45折叠,使得前支撑杆12与后支撑杆14平行。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折叠组件4位于车架杆13的下方,所述第三折叠组件4朝向车架杆13的方向折叠,将折叠后的自行车倾斜放置使前轮7与后轮8同时着地时,所述前支撑杆12与后支撑杆14平行设置,所述前支撑杆12与水平面夹角约60°。其中,折叠后,前支撑杆12与后支撑杆14相互平行设置,一方面使得折叠后的自行车的更加紧凑,减少空间体积。另一方面,通过平行设置,再加上设置前支撑杆12与后支撑杆14的长度。折叠后,将自行车放置倾斜,使得三个车轮同时着地可以拖拉把手11方便的移动自行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折叠组件6包括第三连杆62、第四连杆63、第五连杆64和设于前支撑杆12上的第三固定套筒61,所述第三连杆62的一端与传动组件5连接,其另一端与前支撑杆12铰接;所述第四连杆63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2的中部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五连杆6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64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套筒61铰接。通过设置第一折叠组件6,使得传动组件5向上折叠依靠在前支撑杆12上,将传动组件5折叠,进一步减小了自行车折叠后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折叠组件3包括支座杆31、第六连杆32、第七连杆33、设于支座杆31中部的第四固定套筒34和设于后支撑杆14上的第五固定套筒35,所述第六连杆32与后支撑杆14铰接,第七连杆33与第四固定套筒34铰接,第六连杆32与第七连杆33铰接;所述支座杆31的一端与第五固定套筒35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座架2。通过设置第二折叠组件3,使得座架2向上折叠依靠在车架杆13上,进一步实现自行车的多重折叠。
优选的,所述的传动组件5包括脚蹬组件51、大链轮52、小链轮53和链条,所述大链轮52与小链轮53通过链条形成连接,所述脚蹬组件51安装在大链轮52的中心处,所述脚蹬组件51驱动大链轮52与小链轮53的转动,所述前支撑杆12的底部设有前轮7,所述小链轮53设于前轮7的侧面,所述传动组件5驱动前轮7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传动组件5设于前支撑杆12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62的一端固定在大链轮52的中心处,所述第三连杆62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套筒43铰接,折叠时,所述第三连杆62向上折叠依靠在前支撑杆12的前侧。传动组件5设置在前支撑杆12的前侧,使得第一折叠组件6与第三折叠组件4错开设置。避免将传动组件5设置在第三折叠组件4处,造成多个折叠结构集中设置,折叠过程费力、造型杂乱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套筒43为双边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4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分别与第一连杆41和第第三连杆62铰接。其中,采用双边套筒,具有结构简单、折叠过程便捷易操作,且成本低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设于车架上的传动组件和座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杆的一端与前支撑杆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后支撑杆端部铰接;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连接传动组件与车架的第一折叠组件、连接座架与车架的第二折叠组件和连接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并能使二者收起或展开的第三折叠组件;所述传动组件通过第一折叠组件相对车架收起或展开,所述座架通过第二折叠组件同时与后支撑杆、车架杆联动收起或展开;所述第三折叠组件包括设于前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套筒、设于后支撑杆上的第二固定套筒、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安装耳,所述二安装耳分别与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折叠组件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二套筒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的传动组件设于前支撑杆的前侧;所述的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设于前支撑杆上的第三固定套筒,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套筒的安装耳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套筒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在大链轮的中心处,折叠时,所述第三连杆向上折叠依靠在前支撑杆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组件还包括第八连杆,第八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第八连杆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杆的三分一以使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能平行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脚蹬组件、大链轮、小链轮和链条,所述大链轮与小链轮通过链条形成连接,所述脚蹬组件安装在大链轮的中心处,所述脚蹬组件驱动大链轮与小链轮的转动,所述前支撑杆的底部设有前轮,所述小链轮设于前轮的侧面,所述传动组件驱动前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折叠组件包括支座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设于支座杆中部的第四固定套筒和设于后支撑杆上的第五固定套筒,所述第六连杆与后支撑杆铰接,第七连杆与第四固定套筒铰接,第六连杆与第七连杆铰接;所述支座杆的一端与第五固定套筒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座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杆的底部设有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上安装有前轮,所述后支撑杆的底部设有第二U型架,所述第二U型架上安装有两个后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折叠组件位于车架杆的下方,所述第三折叠组件朝向车架杆的方向折叠,将折叠后的自行车倾斜放置使前轮与后轮同时着地时,所述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前支撑杆与水平面夹角约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折叠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在前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前支撑杆包括支撑杆和直套筒,所述支撑杆插设在直套筒内,所述支撑杆可沿直套筒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把手的高度。
CN201510418182.9A 2015-07-16 2015-07-16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Active CN104943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8182.9A CN104943796B (zh) 2015-07-16 2015-07-16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8182.9A CN104943796B (zh) 2015-07-16 2015-07-16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796A CN104943796A (zh) 2015-09-30
CN104943796B true CN104943796B (zh) 2017-10-13

Family

ID=5415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8182.9A Active CN104943796B (zh) 2015-07-16 2015-07-16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3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7056B (zh) * 2016-05-31 2018-10-26 小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295298A (en) * 1998-02-06 1999-08-26 Pacific 21 Pty Ltd Folding bicycle frame
US20040178604A1 (en) * 2003-03-10 2004-09-16 Pei-Chuan Ma Foldable bike
CN101219695B (zh) * 2008-01-22 2010-12-08 张胜祥 一种四连杆收折车架
CN203698550U (zh) * 2014-01-28 2014-07-09 温茂 折叠式自行车
CN204750439U (zh) * 2015-07-16 2015-11-11 厦门理工学院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796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35827A3 (en) Folding riding vehicle
CN104943796B (zh)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CN106080892A (zh) 电动滑板车
CN104875828A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203094124U (zh) 一种沙滩推车
CN105292358B (zh) 一种折叠手柄
CN104973186A (zh) 折叠自行车
CN205417942U (zh) 一种可折叠滑板车
KR102295344B1 (ko) 4륜 스쿠터의 접이식 프레임 구조
CN107042839A (zh) 双人儿童推车
CN102190038B (zh) 一拨伸缩式折叠电动车
CN204750439U (zh) 多重折叠的自行车
CN202827894U (zh) 车辆遮阳挡雨装置
CN216709545U (zh) 一种可伸缩的电动自行车
CN205931096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104058049A (zh) 全折叠滑板车
CN104210598A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5022652U (zh) 儿童推车
CN208585369U (zh) 折叠自行车
RU133088U1 (ru) Складной ранцевый велосипед
CN205872317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6627938A (zh) 一种x形折叠便携式三轮电动车
CN203996575U (zh) 一种新型山地车
CN206384009U (zh) 双人儿童推车
CN203032735U (zh) 一种儿童推车的踏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