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095U -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5095U
TWM545095U TW106203874U TW106203874U TWM545095U TW M545095 U TWM545095 U TW M545095U TW 106203874 U TW106203874 U TW 106203874U TW 106203874 U TW106203874 U TW 106203874U TW M545095 U TWM545095 U TW M5450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frame
rod
front fork
ro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3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ing-Jan Chiu
Original Assignee
Vantly Fitnes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ntly Fitnes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ntly Fitnes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03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50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45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5095U/zh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Description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承載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以往市面上所販售的三輪車構造,大多是將兩輪及可用於運載貨物的承載架設置於腳踏車的後方,因而使用者並無法於騎車過程中能即時觀察承載架上的貨物狀況。
參閱圖1,為一現有能裝設於腳踏車前叉上的承載裝置1,該承載裝置1包含一能裝設於腳踏車前叉上的固定桿11、一連桿組件12,及一承載架13。由於該承載裝置1是裝設於腳踏車前叉上,因此該承載架13會位於使用者的前方,讓使用者能於騎行過程中隨時觀察貨物狀況。然而,前述承載裝置1的體積過於龐大,並不利於收納或輕便攜帶;此外,當使用者於騎行過程中遇到需大幅度轉彎或高低起伏較高的路段時,該連桿組件12容易產生過大的擺動,造成騎乘上的危險。
因此,如何解決前述裝設於腳踏車前叉上的承載裝置體積過大而不利於收納攜帶,以及連桿組件於騎行時的擺動幅度過大而易發生危險的問題,成為目前致力研究改進的方向。
因此,本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方便收納攜帶,且能限制連桿組件於騎行時的擺動幅度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於是,本新型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該腳踏車包含一前叉,該前叉包括一對底緣,該前叉承載裝置包含一固定組件、一組四連桿組件、一承載組件及一對輪胎。
該固定組件包括一沿該前叉的一軸線能拆卸地裝設於該前叉上的固定桿,及一限位擋桿,該限位擋桿具有一位於該前叉的該對底緣並固定於該固定桿的桿體部,及一自該桿體部沿該軸線的一徑向朝外凸伸的擋塊部。
該組四連桿組件包括一連結件、一對主連桿及一對側曲柄,該連結件樞設於該限位擋桿的桿體部並位於該擋塊部的下方,該對主連桿彼此上下間隔且分別能擺動地裝設於該連結件,並沿一實質垂直於該腳踏車的一行進方向的擺設方向延伸,該對側曲柄分別能擺動地連接該對主連桿的相反兩端。
該承載組件包括一由位於上方的該主連桿向上延伸而出的側承載框架,及一樞設於該對主連桿的其中一主連桿且能在一收合位置與一展開位置間往復轉動的底承載框架,當該底承載框架自該展開位置朝該收合位置收合時,該底承載框架能朝向該側承載框架轉動。
該對輪胎分別對應裝設於該對側曲柄上。
該限位擋桿的擋塊部是用以限制該對主連桿的擺動幅度。
本新型的功效在於:由於該擋塊部能限制該組四連桿組件的該對主連桿的擺動幅度,進而該組四連桿組件於騎行時的擺動幅度不會過大;此外,由於該底承載框架能在該收合位置與該展開位置間往復轉動,因此,當使用者欲收納攜帶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時,僅需使該底承載框架在該收合位置,即能大幅減少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的體積,因而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方便使用者收納攜帶。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的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第一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2、3與4,本新型用於腳踏車2的前叉承載裝置3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方便使用者收納攜帶,且能限制連桿組件於騎行時的擺動幅度。該腳踏車2包含一前叉21,該前叉包括一對分別位於下方的底緣22,及一對分別位於該對底緣22的穿孔23。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3包含一固定組件31、一組四連桿組件32、一承載組件33及一對輪胎34。
該固定組件31包括一沿該前叉的一軸線Z能拆卸地裝設於該前叉21上的固定桿311及一限位擋桿312。該限位擋桿312具有一位於該前叉21的該對底緣22並固定於該固定桿311的桿體部313、一自該桿體部313沿該軸線Z的一徑向朝該腳踏車的行進方向X凸伸的擋塊部314,及一對分別自該桿體部313朝該前叉21的該對穿孔23凸伸並可脫離地插設於該對穿孔23內的插設桿318。該固定桿311具有一呈T型的前固定塊315及一後固定塊316,該前固定塊315與該後固定塊316分別位於該前叉21的前後兩側,並透過一螺鎖317來鎖固該前固定塊315與該後固定塊316於該前叉21上,進而使該固定桿311能固定於該前叉21上。
該組四連桿組件32包括一呈T形的連結件321、一對主連桿322,及一對側曲柄323。該連結件321能旋轉地樞設於該限位擋桿312的桿體部313並位於該擋塊部314的下方。該對主連桿322彼此上下間隔且分別能上下左右擺動地裝設於該連結件321,並沿一實質垂直於該腳踏車2的該行進方向X的擺設方向Y延伸,該對側曲柄323分別能上下左右擺動地連接該對主連桿322的相反兩端。需說明的是,該連結件321樞設於該桿體部313、該對主連桿322裝設於該連結件321與該對側曲柄323連接該對主連桿322的方法可為現有任何樞設、裝設或連接的方法,只要能使樞設於該桿體部313的該連結件321能旋轉,以及使該裝設於該連結件321的該主連桿322與連接該對主連桿322的該對側曲柄323能上下左右擺動即可。
該限位擋桿312的擋塊部314具有一背向該對主連桿322的表面319,及兩面向該對主連桿322且彼此銜接的斜面310,且該兩斜面310與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間的距離是由其彼此銜接處朝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的兩端逐漸增加,以與該表面319銜接。需說明的是,該限位擋桿312的擋塊部314是用以限制該對主連桿322的擺動幅度。
該承載組件33能用於承載任何貨物,包括一由位於上方的該主連桿322向上延伸而出的側承載框架331、一樞設於該對主連桿322的其中一主連桿322的底承載框架332,及兩分別連接該側承載框架331與該底承載框架332的繩索333。該組四連桿組件32還包括兩旋轉關節324,該兩旋轉關節324是固定於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且是自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沿該行進方向X凸伸,該底承載框架332是被樞設於該兩旋轉關節324中。需說明的是,該旋轉關節324的數目不限於兩個,該組四連桿組件32可以只包括一個旋轉關節324,該組四連桿組件32也可以包括三、四、五個以上的旋轉關節324,此外,該兩繩索333的材料可為現有任何能使該兩繩索333彎折的材料,而在本實施例中,該兩繩索333皆為鋼索。
該對輪胎34分別對應裝設於該對側曲柄323上,且本實例中所使用的煞車系統為鼓煞。
特別說明的是,通過該組四連桿組件32的該等旋轉關節324,該承載組件33的底承載框架332能在一展開位置(見圖5)與一收合位置(見圖6)間往復轉動。參閱圖5及圖6,當該底承載框架332自該展開位置朝該收合位置收合時,該底承載框架332能朝向該側承載框架331轉動。更詳細地,參閱圖5,當該底承載框架332位在該展開位置時,該底承載框架332是遠離該側承載框架331;參閱圖6,當該底承載框架332位在該收合位置時,該底承載框架332會貼附於該側承載框架331上。
需再說明的是,該兩旋轉關節324的結構設計彼此可為相同或不同,而該底承載框架332被樞設於該兩旋轉關節324的方法也可為現有任何樞設方法,只要能使該承載組件33的底承載框架332能在一展開位置(見圖5)與一收合位置(見圖6)間往復轉動即可。
參閱圖2、3與4,當使用者欲使用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3時,僅需先將該限位擋桿312的該對插設桿318插設於該腳踏車2的該對穿孔23中,並利用該螺鎖317鎖固分別位於該前叉21前後兩側的該前固定塊315與該後固定塊316即可。當使用者的腳踏車裝設本新型的該前叉承載裝置3後,使用者於騎行過程中若遇到需大幅度轉彎或高低起伏較高的路段而使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擺動幅度過大時,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會接觸到該擋塊部314的其中一斜面310,因而能阻止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繼續加大擺動幅度,進而使該組四連桿組件32的擺動幅度受到限制,有效解決現有承載裝置的連桿組件於騎行時,擺動幅度容易過大而會發生危險的問題。此外,又由於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3的該底承載框架332能在該展開位置(見圖5)與該收合位置(見圖6)間往復轉動,因此,當使用者欲收納攜帶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3時,僅需使該底承載框架332在該收合位置(見圖6),即能大幅減少體積,同樣有效解決現有承載裝置體積過大而不易攜帶收納的問題。
參閱圖7,再特別說明的是,若使用者欲使用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3來運送貨物時,僅需使該承載組件33的底承載框架332位在該展開位置(見圖5),並同時將箱子4放在該底承載框架332上即可運送貨物。
第二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 8與9,本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不同處在於該前叉承載裝置3還包含一功能框架組件35,且該承載組件32還包括兩分別設置於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上的第一快拆單元334。
該功能框架組件35包括一第一環形下框351、一對呈U形的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四側旋轉關節353、一連接桿354及一對第一凸出片355。該第一環形下框351位於該底承載框架332上,並具有一鄰近該對主連桿322的第一近側桿部356、一遠離該對主連桿322的第一遠側桿部357,及一對分別連接該第一近側桿部356與該第一遠側桿部357的旁側桿部358。每兩個側旋轉關節353會彼此相間隔地設置在該第一環形下框351的該其中一旁側桿部358並自該其中一旁側桿部358朝上凸伸。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由該第一環形下框351的該對旁側桿部358往上延伸,各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具有一與該第一環形下框351的其中一旁側桿部358相間隔的上側桿部359,及一對彼此相間隔且分別由該上側桿部359的兩端往該其中一旁側桿部358延伸的下側桿部350,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的各下側桿部350分別樞設於各側旋轉關節353。該連接桿354分別可拆卸地連接該每一半封閉環形側框352。該對第一凸出片355彼此相間隔且分別由該第一環形下框351的該第一近側桿部356朝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的方向凸出。
該兩第一快拆單元334能使該功能框架組件35的該對第一凸出片355分別能快速拆卸地固定於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上。使用者僅需通過該兩第一快拆單元334的快拆把手338即能快速且輕易地拆除固定於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上的該功能框架組件35,以及能輕易使該功能框架組件35固定於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上。
特別說明的是,通過該四側旋轉關節353能使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能在一第一使用位置(見圖10)與一第一收納位置(見圖11)間往復轉動。參閱圖10,當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位在該第一使用位置時,能朝向該第一環形下框351轉動;參閱圖11,當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位在該第一收納位置時,該其中一半封閉環形側框352會位於該第一環形下框351上,該另一半封閉環形側框352會位於該位於該第一環形下框351上的該半封閉環形側框352上,此時,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能朝遠離該第一環形下框351的方向轉動。此外,參閱圖8與9,本實施例的功能框架組件35需先拆除該連接桿354後,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才能在該第一使用位置(見圖10)與該第一收納位置(見圖11)間往復轉動。
需再說明的是,該四側旋轉關節353的結構設計可為相同或不同,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的各下側桿部350分別樞設於各側旋轉關節353的方法可為任何現有的樞設方法,僅需使連接於該側旋轉關節353的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能在該第一使用位置(見圖10)與該第一收納位置(見圖11)間往復轉動即可。
由於本實施例該前叉承載裝置的該功能框架組件35的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能在該第一使用位置(見圖10)與該第一收納位置(見圖11)間往復轉動。因此,當使用者欲收納攜帶本實施例的該功能框架組件35時,僅需使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352分別在該第一收納位置(見圖11),即能大幅減少體積而易於收納攜帶。
第三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12與13,本新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相似,不同處在於該承載組件33還包括一第二快拆單元335,該側承載框架331具有一對間隔設置且由位於上方的該主連桿322向上延伸的支撐桿336,及一連接該對支撐桿336的頂緣的橫桿337,且本實施例的該功能框架組件35結構也和第二較佳實施例不同。
該功能框架組件35包括一第二環形下框36、一對立桿37、一半封閉環形上框38、一對下旋轉關節391、一對中旋轉關節392、一對上旋轉關節393、一第二凸出片394及一橫接桿395。該第二環形下框36位在該底承載框架332上,並具有一鄰近該對主連桿322的第二近側桿部361、一遠離該對主連桿322的第二遠側桿部362、一對彼此相間隔地由該第二遠側桿部362朝上凸出的穿設孔部363、一對連接該第二近側桿部361與該第二遠側桿部362的連接桿部364及一連接該對連接桿部364的U形桿部365。各立桿37具有一鄰近該第二環形下框36的下方桿部371及一遠離該第二環形下框36的上方桿部372,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具有一位在該對立桿37的上方桿部372頂緣的上框桿部381、一對分別自該上框桿部381的相反兩端往該第二環形下框36的第二遠側桿部362延伸的側框桿部382及一對分別由該對側框桿部382的下端沿該第二環形下框36的第二遠側桿部362朝彼此延伸接近的下框桿部383。該對下旋轉關節391是分別設置在該第二近側桿部361並自該第二近側桿部362向上凸伸,各下方桿部371的下端是樞設於各下旋轉關節391。該對上旋轉關節393是分別設置在該上框桿部381並自該上框桿部381向下凸伸,各上方桿部372的上端是樞設於各上旋轉關節393。各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的上端與上方桿部372的下端是分別樞設於各中旋轉關節392,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的該對下框桿部383分別能轉動地穿設在該對穿設孔部363中。該橫接桿395分別連接該對立桿37的上方桿部372。該第二凸出片394分別由該橫接桿395朝該側承載框架332的橫桿337的方向凸出。
該第二快拆單元335是設置於該側承載框架331的橫桿337上,並使該功能框架組件35的該第二凸出片394能拆卸地固定於該側承載框架331的橫桿337上。需說明的是,該兩第一快拆單元334與該第二快拆單元335的結構可為相同或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兩第一快拆單元334與該第二快拆單元335的結構相同。使用者僅需通過該兩第一快拆單元334及該第二快拆單元335的快拆把手338即能快速且輕易地拆除固定於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與該側承載框架331上的該功能框架組件35,以及能輕易使該功能框架組件35固定於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322與該側承載框架331上。
特別說明的是,通過該兩下旋轉關節391、該兩中旋轉關節392、該兩上旋轉關節393與該兩穿設孔部363能使該對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與上方桿部372,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分別能在一第二使用位置(見圖14)與一第二收納位置(見圖15)間往復轉動。參閱圖14,當該對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與上方桿部372,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分別位在該第二使用位置時,該下方桿部371能朝該第二環形下框36轉動、該上方桿部372能朝該下方桿部371轉動,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能朝該第二環形下框36轉動;參閱圖15,當該對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與上方桿部372,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分別位在該第二收納位置時,該對下方桿部371會分別位在該第二環形下框36上、該對上方桿部372會分別位在該對下方桿部371上,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會位在該對上方桿部372上,此時,該下方桿部371能朝遠離該第二環形下框36的方向轉動、該上方桿部372能朝遠離該下方桿部371的方向轉動,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能朝遠離該第二環形下框36的方向轉動。
需再說明的是,參閱圖 12與13,該兩下旋轉關節391、該兩中旋轉關節392與該兩上旋轉關節393的結構設計可為相同或不同,各下方桿部371的下端樞設於各下旋轉關節391、各上方桿部372的上端樞設於各上旋轉關節393、各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的上端與上方桿部372的下端分別樞設於各中旋轉關節392的方法可為任何現有的樞設方法,僅需使連接於該兩下旋轉關節391、該兩中旋轉關節392與該兩上旋轉關節393的該對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與上方桿部372,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分別能在該第二使用位置(見圖14)與該第二收納位置(見圖15)間往復轉動即可。
由於本實施例該前叉承載裝置的該對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與上方桿部372,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分別能在該第二使用位置(見圖14)與該第二收納位置(見圖15)間往復轉動。因此,當使用者欲收納攜帶本實施利的該功能框架組件35時,僅需使該對立桿37的下方桿部371與上方桿部372,以及該半封閉環形上框38在該收納位置(見圖15),即能大幅減少體積而易於收納攜帶。
綜上所述,本新型前叉承載裝置由於該擋塊部能限制該組四連桿組件的該對主連桿的擺動幅度,進而該組四連桿組件於騎行時的擺動幅度不會過大;此外,又由於該底承載框架能在該收合位置與該展開位置間往復轉動,因此,當使用者欲收納攜帶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時,僅需使該底承載框架在該收合位置,即能大幅減少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的體積,因而本新型的前叉承載裝置方便使用者的收納攜帶,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腳踏車
21‧‧‧前叉
22‧‧‧底緣
23‧‧‧穿孔
3‧‧‧前叉承載裝置
31‧‧‧固定組件
311‧‧‧固定桿
312‧‧‧限位擋桿
313‧‧‧桿體部
314‧‧‧擋塊部
315‧‧‧前固定塊
316‧‧‧後固定塊
317‧‧‧螺鎖
318‧‧‧插設桿
319‧‧‧表面
310‧‧‧斜面
32‧‧‧四連桿組件
321‧‧‧連結件
322‧‧‧主連桿
323‧‧‧側曲柄
324‧‧‧旋轉關節
33‧‧‧承載組件
331‧‧‧側承載框架
332‧‧‧底承載框架
333‧‧‧繩索
334‧‧‧第一快拆單元
335‧‧‧第二快拆單元
336‧‧‧支撐桿
337‧‧‧橫桿
338‧‧‧快拆把手
34‧‧‧輪胎
35‧‧‧功能框架組件
351‧‧‧第一環形外框
352‧‧‧半封閉環形側框
353‧‧‧側旋轉關節
354‧‧‧連接桿
355‧‧‧第一凸出片
356‧‧‧第一近側桿部
357‧‧‧第一遠側桿部
358‧‧‧旁側桿部
359‧‧‧上側桿部
350‧‧‧下側桿部
36‧‧‧第二環形下框
361‧‧‧第二近側桿部
362‧‧‧第二遠側桿部
363‧‧‧穿設孔部
364‧‧‧連接桿部
365‧‧‧U形桿部
37‧‧‧立桿
371‧‧‧下方桿部
372‧‧‧上方桿部
38‧‧‧半封閉環形上框
381‧‧‧上框桿部
382‧‧‧側框桿部
383‧‧‧下框桿部
391‧‧‧下旋轉關節
392‧‧‧中旋轉關節
393‧‧‧上旋轉關節
394‧‧‧第二凸出片
395‧‧‧橫接桿
4‧‧‧箱子
X‧‧‧行進方向
Y‧‧‧擺設方向
Z‧‧‧軸線
本新型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一現有的承載裝置; 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裝設於一腳踏車上; 圖3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4是一正視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一較佳實施例裝設於該腳踏車的前叉上; 圖5是一側視圖,說明未含輪胎的本新型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於一展開位置; 圖6是一側視圖,說明未含輪胎的本新型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於一收合位置; 圖7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承載一箱子; 圖8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裝設於該腳踏車的前叉上; 圖9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裝設於該腳踏車的前叉上; 圖10是一正視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功能框架組件位於一第一使用位置,且該功能框架組件已拆除一連接桿部; 圖11是一正視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該功能框架組件位於一第一收納位置,且該功能框架組件已拆除該連接桿部; 圖12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裝設於該腳踏車的前叉上; 圖13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三較佳實施例裝設於該腳踏車的前叉上; 圖14是一側視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功能框架組件位於一第二使用位置;及 圖15是一側視圖,說明本新型該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功能框架組件位於一第二收納位置。
3‧‧‧前叉承載裝置
316‧‧‧後固定塊
31‧‧‧固定組件
317‧‧‧螺鎖
311‧‧‧固定桿
318‧‧‧插設桿
312‧‧‧限位擋桿
319‧‧‧表面
313‧‧‧桿體部
310‧‧‧斜面
314‧‧‧擋塊部
32‧‧‧四連桿組件
315‧‧‧前固定塊
321‧‧‧連結件
322‧‧‧主連桿
323‧‧‧側曲柄
324‧‧‧旋轉關節
33‧‧‧承載組件
331‧‧‧側承載框架
332‧‧‧底承載框架
333‧‧‧繩索
34‧‧‧輪胎

Claims (9)

  1. 一種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該腳踏車包含一前叉,該前叉包括一對底緣,該前叉承載裝置包含: 一固定組件,包括一沿該前叉的一軸線能拆卸地裝設於該前叉上的固定桿,及一限位擋桿,該限位擋桿具有一位於該前叉的該對底緣並固定於該固定桿的桿體部,及一自該桿體部沿該軸線的一徑向朝外凸伸的擋塊部; 一組四連桿組件,包括一連結件、一對主連桿及一對側曲柄,該連結件樞設於該限位擋桿的桿體部並位於該擋塊部的下方,該對主連桿彼此上下間隔且分別能擺動地裝設於該連結件,並沿一實質垂直於該腳踏車的一行進方向的擺設方向延伸,該對側曲柄分別能擺動地連接該對主連桿的相反兩端; 一承載組件,包括一由位於上方的該主連桿向上延伸而出的側承載框架,及一樞設於該對主連桿的其中一主連桿且能在一收合位置與一展開位置間往復轉動的底承載框架,當該底承載框架自該展開位置朝該收合位置收合時,該底承載框架能朝向該側承載框架轉動;及 一對輪胎,分別對應裝設於該對側曲柄上; 其中,該限位擋桿的擋塊部是用以限制該對主連桿的擺動幅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其中,該限位擋桿的擋塊部具有一背向該對主連桿的表面,及兩面向該對主連桿且彼此銜接的斜面,且該兩斜面與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間的距離是由其彼此銜接處朝該位於上方的主連桿的兩端逐漸增加,以與該表面銜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其中,該組四連桿組件還包括至少一旋轉關節,該旋轉關節是固定於該其中一主連桿,且是自該其中一主連桿沿該行進方向凸伸,該底承載框架是被樞設於該組四連桿組件的該旋轉關節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其中,該承載組件還包括至少一繩索,該繩索連接該側承載框架與該底承載框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還包含一功能框架組件,該功能框架組件是位於該承載組件的底承載框架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其中,該承載組件還包括至少一第一快拆單元,該第一快拆單元是設置於該其中一主連桿上,並使該功能框架組件能拆卸地固定於該其中一主連桿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其中,該承載組件還包括至少一第二快拆單元,且該側承載框架具有一對間隔設置且由位於上方的該主連桿向上延伸的支撐桿,及一連接該對支撐桿的頂緣的橫桿,該第二快拆單元是設置於該側承載框架的橫桿上,並使該功能框架組件能拆卸地固定於該橫桿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其中,該功能框架組件包括一第一環形下框、一對半封閉環形側框,及四側旋轉關節,該第一環形下框位於該底承載框架上,並具有一鄰近該對主連桿的第一近側桿部、一遠離該對主連桿的第一遠側桿部,及一對分別連接該第一近側桿部與該第一遠側桿部的旁側桿部,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分別由該第一環形下框的該對旁側桿部往上延伸,每兩側旋轉關節會彼此相間隔地設置在該第一環形下框的該其中一旁側桿部並自該其中一旁側桿部朝上凸伸,各半封閉環形側框具有一與該第一環形下框的其中一旁側桿部相間隔的上側桿部,及一對彼此相間隔且分別由該上側桿部的兩端往該其中一旁側桿部延伸的下側桿部,該對半封閉環形側框的各下側桿部的下端分別樞設於各側旋轉關節。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其中,該功能框架組件包括一第二環形下框、一對立桿、一半封閉環形上框、一對下旋轉關節、一對中旋轉關節及一對上旋轉關節,該第二環形下框位在該底承載框架上,並具有一鄰近該對主連桿的第二近側桿部、一遠離該對主連桿的第二遠側桿部及一對彼此相間隔地由該第二遠側桿部朝上凸伸的穿設孔部,各立桿具有一鄰近該第二環形下框的下方桿部及一遠離該第二環形下框的上方桿部,該半封閉環形上框具有一位在該對立桿的上方桿部頂緣的上框桿部、一對分別自該上框桿部的相反兩端往該第二遠側桿部延伸的側框桿部及一對分別由該對側框桿部的下端沿該第二環形下框的第二遠側桿部朝彼此延伸接近的下框桿部,該對下旋轉關節是分別設置在該第二近側桿部並自該第二近側桿部向上凸伸,各下方桿部的下端是樞設於各下旋轉關節,該對上旋轉關節是分別設置在該上框桿部並自該上框桿部向下凸伸,各上方桿部的上端是樞設於各上旋轉關節,各立桿的下方桿部的上端與上方桿部的下端是分別樞設於各中旋轉關節,該半封閉環形上框的該對下框桿部分別能轉動地穿設在該對穿設孔部中。
TW106203874U 2017-03-20 2017-03-20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TWM545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874U TWM545095U (zh) 2017-03-20 2017-03-20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874U TWM545095U (zh) 2017-03-20 2017-03-20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5095U true TWM545095U (zh) 2017-07-11

Family

ID=6004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3874U TWM545095U (zh) 2017-03-20 2017-03-20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50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314B (zh) * 2017-03-20 2018-02-21 Vantly Fitnes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CN107933780A (zh) * 2017-11-30 2018-04-20 沈阳理工大学 一种多用途自行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314B (zh) * 2017-03-20 2018-02-21 Vantly Fitnes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CN107933780A (zh) * 2017-11-30 2018-04-20 沈阳理工大学 一种多用途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0414B1 (en) Folding bicycle assembly
CN105151095B (zh) 一种气瓶伸缩折叠推车
HUE034691T2 (hu) Gyerekkocsi
TWM545095U (zh)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CN104691683B (zh) 折叠车的折叠驱动结构
CN206406949U (zh) 一种可收放的手推车
CN205554280U (zh) 一种三折叠童车
TWI615314B (zh) 用於腳踏車的前叉承載裝置
CN102700579A (zh) 一种救援便携手推车
CN207225446U (zh) 一种婴儿车
CN205971675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04056145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EP3634842B1 (fr) Velo pliant
CN208310291U (zh) 一种外架爬梯
US1610016A (en) Folding bicycle
CN205872123U (zh) 拖车
CN104210598A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TWM257302U (en) Powered trolley
CN209683917U (zh) 一种折叠车架及折叠两轮骑行车
KR20110014410A (ko) 제설장치
CN204713169U (zh) 推杆可换向的儿童推车
JP5313815B2 (ja) カーゴキャリー
CN205706712U (zh) 一种双面手推车
CN209795346U (zh) 一种车辆行李框装置
CN212267130U (zh) 一种钢铝复合材料轻量化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