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0069U -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0069U
CN206680069U CN201720175971.9U CN201720175971U CN206680069U CN 206680069 U CN206680069 U CN 206680069U CN 201720175971 U CN201720175971 U CN 201720175971U CN 206680069 U CN206680069 U CN 206680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vehicle body
suspender
contact point
off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59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1759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0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0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00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下线吊具,包括驱动装置、吊具骨架、对称设置于吊具骨架两侧且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被驱动装置驱动实现两种作业状态:同时向对方靠近的方向转动以实现夹持作业以及同时向对方远离的方向转动以实现释放作业,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上均设有在夹持作业中支撑侧围R角部位的第一接触点、支撑前上门柱内板部位的第二接触点以及支撑顶盖部位的第三接触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操作灵活方便,使用成本较低圆形钢管制作本体框架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采用聚氨酯制作吊块,并优化了吊块与车身的接触部位,可实现车身下线起吊时的侧围翻边防变形作用,提高了车身下线的转运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制造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背景技术
轻卡车身在总拼线完成焊接后,由下线吊具吊运至工位器具,流转至下一个工序。
图1所示的吊具为现有技术中较常用的结构类型,吊具两边的支撑架100通过之间的连杆机构200连接到一起,人员控制吊具一边的支撑架把手300,并将把手300向外拉可以实现两边同时打开和关闭,由于轻卡车身质量较重(200kg-300kg),在起吊时,与吊具接触的侧围外板翻边受力面积小而集中,易引起变形,从而导致车身外观质量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下线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侧围翻边防变形,节省投资,提高工序流转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下线吊具,包括驱动装置、吊具骨架、对称设置于吊具骨架两侧且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被驱动装置驱动实现两种作业状态:同时向对方靠近的方向转动以实现夹持作业以及同时向对方远离的方向转动以实现释放作业,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上均设有在夹持作业中支撑侧围R角部位的第一接触点、支撑前上门柱内板部位的第二接触点以及支撑顶盖部位的第三接触点。
如上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的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竖杆段、弯折段和横杆段,所述竖杆段的顶端和吊具骨架铰接,所述竖杆段的底端和弯折段的一端相连,所述弯折段的另一端和横杆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点设于竖杆段上靠近与弯折段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二接触点设于弯折段上靠近与横杆段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三接触点设于横杆段上。
如上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和第三接触点上均固定有聚氨酯吊块。
如上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点上的吊块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三接触点上的吊块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点上的吊块倾斜设置,其最高点位置靠近横杆段。
如上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上的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和第三接触点均设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
如上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把手和连杆机构,所述把手与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中任意一者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通过把手的拉拽实现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的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将刚度薄弱的侧围翻边接触点弃之不用,而采用侧围前门柱上内板、侧围外板R角和顶盖这些刚度强的部位,合理分布起吊点,实现车身下线起吊时的侧围翻边防变形作用,提高了车身下线的转运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车身下线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的轴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起吊车身作业中的轴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起吊车身作业中的车身右侧内部接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下线吊具起吊车身作业中的车身右侧外部接触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吊具骨架 2-第一吊臂 201-竖杆段202-弯折段203-横杆段 3-第二吊臂 4-第一接触点 5-第二接触点 6-第三接触点 7-吊块 8-把手 9-连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下线吊具,包括驱动装置、吊具骨架1、对称设置于吊具骨架1两侧且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被驱动装置驱动实现两种作业状态:同时向对方靠近的方向转动以实现夹持作业以及同时向对方远离的方向转动以实现释放作业,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上均设有在夹持作业中支撑侧围R角部位的第一接触点4、支撑前上门柱内板部位的第二接触点5以及支撑顶盖部位的第三接触点6。
本实施例中车身下线吊具将刚度薄弱的侧围翻边接触点弃之不用,而采用侧围前门柱上内板、侧围外板R角和顶盖这些刚度强的部位,合理分布起吊点,可实现车身下线起吊时的侧围翻边防变形作用,提高了车身下线的转运质量。
顶盖部位:接触面积大70mm*70mm,受力均匀,不易变形;前上门柱内板:强度高,不易变形;侧围R角部位:强度较高。
请参照图6至图8,图7显示4个聚氨酯吊块7分别与强度较好的前上门柱内板部位、顶盖部位接触;图8显示两个聚氨酯接触块分别与强度较好的侧围外板R角处接触,吊臂增加了弯折段202,避让了与强度较差的侧围外板翻边接触。
通过图6、7、8示范,本吊具避让了强度较差的侧围外板翻边,而与强度较高的前上门柱内板、侧围R角处和顶盖接触,消除了侧围外板翻边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的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竖杆段201、弯折段202和横杆段203,所述竖杆段201的顶端和吊具骨架1铰接,所述竖杆段201的底端和弯折段202的一端相连,所述弯折段202的另一端和横杆段20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点4设于竖杆段201上靠近与弯折段202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二接触点5设于弯折段202上靠近与横杆段203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三接触点6设于横杆段203上,所述第一接触点4上的吊块7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三接触点6上的吊块7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点5上的吊块7倾斜设置,其最高点位置靠近横杆段203,所述第一接触点4、第二接触点5和第三接触点6上均固定有聚氨酯吊块7。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接触点上的吊块7能分别和侧围前门柱上内板、侧围外板R角和顶盖三个部位抵靠支撑,合理分布起吊点,可实现车身下线起吊时的侧围翻边防变形作用;采用聚氨酯制作吊块7,并优化了吊块7与车身的接触部位,可实现车身下线起吊时的侧围翻边防变形作用,提高了车身下线的转运质量;弯折段202的设计避让侧围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上的第一接触点4、第二接触点5和第三接触点6均设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将传统吊具的接触点4个,增加为本防变形吊具的12个,通过受力分解和平衡受力点,可减少集中受力引起的变形,提高了车身下线的转运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把手8和连杆机构9,所述把手8与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中任意一者连接,所述连杆机构9分别连接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通过把手8的拉拽实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的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连杆机构9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另外也可用其他驱动形式,只要达到能使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实现同时转动,两边同时打开和关闭,对车身进行夹持和释放即可。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车身下线吊具,包括驱动装置、吊具骨架(1)、对称设置于吊具骨架(1)两侧且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被驱动装置驱动实现两种作业状态:同时向对方靠近的方向转动以实现夹持作业以及同时向对方远离的方向转动以实现释放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上均设有在夹持作业中支撑侧围R角部位的第一接触点(4)、支撑前上门柱内板部位的第二接触点(5)以及支撑顶盖部位的第三接触点(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的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竖杆段(201)、弯折段(202)和横杆段(203),所述竖杆段(201)的顶端和吊具骨架(1)铰接,所述竖杆段(201)的底端和弯折段(202)的一端相连,所述弯折段(202)的另一端和横杆段(20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点(4)设于竖杆段(201)上靠近与弯折段(202)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二接触点(5)设于弯折段(202)上靠近与横杆段(203)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三接触点(6)设于横杆段(2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点(4)、第二接触点(5)和第三接触点(6)上均固定有聚氨酯吊块(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点(4)上的吊块(7)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三接触点(6)上的吊块(7)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点(5)上的吊块(7)倾斜设置,其最高点位置靠近横杆段(203)。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上的第一接触点(4)、第二接触点(5)和第三接触点(6)均设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把手(8)和连杆机构(9),所述把手(8)与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中任意一者连接,所述连杆机构(9)分别连接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通过把手(8)的拉拽实现第一吊臂(2)和第二吊臂(3) 的同步转动。
CN201720175971.9U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80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5971.9U CN206680069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5971.9U CN206680069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0069U true CN206680069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597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80069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00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0471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泰州市铭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卡车驾驶室的吊装设备及其吊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0471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泰州市铭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卡车驾驶室的吊装设备及其吊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0867U (zh) 工件承载翻转装置
CN204108627U (zh) 一种汽车座椅装配助力机械手
CN104209384A (zh) 新型汽车车门包边机
CN107600225B (zh) 一种汽车风挡玻璃辅助装配移载装置
CN206680069U (zh) 一种车身下线吊具
CN205437611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焊接夹具
CN105082124A (zh)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移载助力系统翻转抓具
CN206084253U (zh) 三轮摩托车钣金件螺母焊接定位装置
CN202744161U (zh) 一种车门总成吊运夹具
CN205906926U (zh) 一种宝斯通专用吊装夹具
CN205294156U (zh) 蒸压砂加气板材分拣翻转装置
CN106078022B (zh) 一种门盖顶升翻转加工机构
CN208163021U (zh) 一种采用变位气缸同时控制四根拧紧轴的拧紧设备
CN109132512A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取件机器人
CN203976208U (zh) 一种发动机罩板吊具
CN207738320U (zh) 一种复合板吊装器具
CN206084256U (zh) 沙滩车坐垫底板焊接螺母装置
CN207276036U (zh) 车身吊具前支撑调整机构
CN204737632U (zh) 一种可转向的起重机操作室的连接结构
CN205442575U (zh) 一种移送物料机构
CN205490031U (zh) 电机定子转子吊具
CN204308073U (zh) 一种压型板承托下料机构
CN109399153A (zh) 一种大型墙板翻转台
CN205777586U (zh) 一种用于天棚龙骨安装的辅助架
CN204976632U (zh) 汽车座椅骨架移载助力系统翻转抓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