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46259U - 碰撞试验车 - Google Patents

碰撞试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46259U
CN206546259U CN201720187986.7U CN201720187986U CN206546259U CN 206546259 U CN206546259 U CN 206546259U CN 201720187986 U CN201720187986 U CN 201720187986U CN 206546259 U CN206546259 U CN 206546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test
test car
chassis
under
d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879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亮
杨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879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46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46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462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碰撞试验车,碰撞试验车包括底部框架、后部吸能装置、前部吸能装置和牵引装置,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车轮,后部吸能装置安装在底部框架的后侧,前部吸能装置安装在底部框架的前侧,牵引装置安装在前部吸能装置的前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碰撞试验车,造价便宜,且可以减小待测试的无人驾驶车辆对碰撞试验车撞击产生的损害,降低了试验成本。

Description

碰撞试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碰撞试验车。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车辆代表着未来车辆的发展方向,无人驾驶车辆在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可靠性测试,即测试无人驾驶车辆是否能自行根据自身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进行制动,防止与前方车辆相撞。
相关技术中,在测试无人驾驶车辆时,用于参照的前方车辆采用真车,且需要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反复试验,当无人驾驶车辆出现故障时,无人驾驶车辆可能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大大增加了试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试验成本的碰撞试验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包括底部框架、后部吸能装置、前部吸能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车轮,所述后部吸能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后侧,所述前部吸能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前侧,所述牵引装置安装在所述前部吸能装置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碰撞试验车,造价便宜,且可以减小待测试的无人驾驶车辆对碰撞试验车撞击产生的损害,降低了试验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碰撞试验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后部吸能装置为海绵。
优选地,所述前部吸能装置包括连接部、直线轴承滑组和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架,所述骨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骨架为中空骨架,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左右两个所述骨架之间,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直线轴承滑组安装在所述骨架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轴承滑组包括直线轴承、轴承滑轨,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所述轴承滑轨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直线轴承适于在所述轴承滑轨上前后滑动。
优选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杆组件和牵引钩,所述牵引杆组件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所述牵引杆组件的后部适于与所述前部吸能装置连接,所述牵引钩设置在所述牵引杆组件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杆组件包括前牵引杆、后牵引杆和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适于连接在所述前牵引杆与所述后牵引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底部框架上方设有车身仿形罩体。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仿形罩体内部填充有充气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仿形罩体的外部粘接有金属反射膜。
可选地,所述底部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碰撞试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部吸能装置和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碰撞试验车100,底部框架1,车轮11,后部吸能装置2,前部吸能装置3,骨架31,减重孔311,连接部32,直线轴承滑组33,直线轴承331,轴承滑轨332,牵引装置4,牵引杆组件41,前牵引杆411,压缩弹簧412,后牵引杆413,牵引钩42,车身仿形罩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左”、“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碰撞试验车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碰撞试验车100可以包括底部框架1、后部吸能装置2、前部吸能装置3和牵引装置4,底部框架1的左右两侧可以分别设有车轮11,后部吸能装置2可以安装在底部框架1的后侧,前部吸能装置3可以安装在底部框架1的前侧,牵引装置4可以安装在前部吸能装置3的前侧,由此牵引车辆可以通过牵引装置4拉动碰撞试验车100。
后部吸能装置2可以与前部吸能装置3共同构成二级吸能结构。在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碰撞实验时,牵引车辆可以拉动碰撞试验车100以不高于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牵引车辆后方以与碰撞试验车100之间不超过40公里/小时的相对速度行驶。
当无人驾驶车辆出现故障与碰撞试验车100相撞时,无人驾驶车辆可以首先与后部吸能装置2接触,后部吸能装置2可以吸收部分撞击能量,从而减小碰撞试验车100受到的损害。
可以理解的是,前部吸能装置3可以位于碰撞试验车100与牵引车辆之间,当碰撞试验车100受到无人驾驶车辆撞击并进而减小碰撞试验车100与牵引车辆之间的距离时,前部吸能装置3可以在后部吸能装置2吸能后进一步吸收撞击能,从而进一步减小待测试的无人驾驶车辆对碰撞试验车100撞击产生的损害,降低了试验成本。
同时,碰撞试验车100相对于真车造价更为便宜,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试验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碰撞试验车100,通过设置底部框架1、后部吸能装置2、前部吸能装置3和牵引装置4,当无人驾驶车辆在碰撞试验中出现故障与碰撞试验车100相撞时,后部吸能装置2可以吸收部分撞击能量,且前部吸能装置3可以进一步吸收部分撞击能量,由此减小碰撞试验车100受到的损害,延长了碰撞试验车10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试验成本。另外,碰撞试验车100相对于真车造价更为便宜,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试验成本。
优选地,后部吸能装置2可以为海绵,由此后部吸能装置2造价便宜,且能有效吸收无人驾驶车辆与碰撞试验车100撞击中的部分能量。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部吸能装置3可以包括连接部32、直线轴承滑组33和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架31,骨架31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骨架31可以为中空骨架31,且骨架31可以向一侧开口(例如骨架31可以向下方开口),直线轴承滑组33可以安装且容纳在骨架31内部。
具体地,如图1所示,骨架31上可以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减重孔311,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碰撞试验车100整体的重量。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部32可以连接在左右两个骨架31之间,牵引装置4可以与连接部32连接,即牵引装置4可以位于两个骨架31之间,进而可以保证牵引车辆通过牵引装置4拉动碰撞试验车100向前移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直线轴承滑组33可以包括直线轴承331和轴承滑轨332,直线轴承331的后端可以与底部框架1连接,轴承滑轨332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即轴承滑轨332可以沿骨架31的长度方向延伸,直线轴承331可以套在轴承滑轨332上并在轴承滑轨332上前后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牵引车辆正常牵引碰撞试验车100移动时,直线轴承331可以位于轴承滑轨332的后端,当碰撞试验车100受到无人驾驶车辆撞击并进而减小碰撞试验车100与牵引车辆之间的距离时,直线轴承331可以在轴承滑轨332上向前滑动,进而碰撞试验车100受到的部分撞击能可以转化成直线轴承331在轴承滑轨332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内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牵引装置4可以包括牵引杆组件41和牵引钩42,牵引杆组件41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牵引杆组件41的后部可以与前部吸能装置3连接,在前部吸能装置3包括连接部32的实施例中,牵引杆组件41的后部可以与连接部32固定,牵引钩42可以设置在牵引杆组件41的前端。由此,牵引钩42可以钩在牵引车辆的后部,便于牵引车辆通过牵引杆组件41拉动碰撞试验车10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牵引杆组件41可以包括前牵引杆411、后牵引杆413和压缩弹簧412,压缩弹簧412可以连接在前牵引杆411与后牵引杆41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牵引车辆正常牵引碰撞试验车100移动时,压缩弹簧412可以处于正常伸长状态,当碰撞试验车100受到无人驾驶车辆撞击并进而减小碰撞试验车100与牵引车辆之间的距离时,碰撞试验车100可以向前推动后牵引杆413使压缩弹簧412压缩,由此碰撞试验车100受到的部分撞击能可以转化成压缩弹簧412的弹性势能,进一步减小碰撞试验车100受到的撞击。
优选地,如图1所示,底部框架1上方可以设有车身仿形罩体5,车身仿形罩体5可以模拟真实车辆,方便后方的无人驾驶车辆识别碰撞试验车100,及时控制无人驾驶车辆制动。
具体地,车身仿形罩体5内部可以填充有充气气囊(图中未示出),充气气囊可以处于充气状态以填充车身仿形罩体5内部空间,进而在无人驾驶车辆出现故障与碰撞试验车100相撞时,充气气囊可以减小车身仿形罩体5受到撞击产生的变形程度。
具体地,车身仿形罩体5的外部可以粘接有金属反射膜(图中未示出),由此可以进一步便于后方的无人驾驶车辆识别碰撞试验车100,及时控制无人驾驶车辆制动。
可选地,底部框架1可以为铝合金框架,由此可以减小碰撞试验车100整体的重量,且保证碰撞试验车100具有较强的刚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车轮;
后部吸能装置,所述后部吸能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后侧;
前部吸能装置,所述前部吸能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前侧;以及
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安装在所述前部吸能装置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吸能装置为海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吸能装置包括:
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架,所述骨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骨架为中空骨架;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左右两个所述骨架之间,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直线轴承滑组,所述直线轴承滑组安装在所述骨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滑组包括:
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
轴承滑轨,所述轴承滑轨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直线轴承适于在所述轴承滑轨上前后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
牵引杆组件,所述牵引杆组件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所述牵引杆组件的后部适于与所述前部吸能装置连接;
牵引钩,所述牵引钩设置在所述牵引杆组件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组件包括:
前牵引杆;
后牵引杆;以及
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适于连接在所述前牵引杆与所述后牵引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上方设有车身仿形罩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仿形罩体内部填充有充气气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仿形罩体的外部粘接有金属反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CN201720187986.7U 2017-02-28 2017-02-28 碰撞试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46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7986.7U CN206546259U (zh) 2017-02-28 2017-02-28 碰撞试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7986.7U CN206546259U (zh) 2017-02-28 2017-02-28 碰撞试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46259U true CN206546259U (zh) 2017-10-10

Family

ID=59995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8798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46259U (zh) 2017-02-28 2017-02-28 碰撞试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4625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6634A (zh) * 2017-10-19 2018-03-1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汽车自主紧急制动系统测试目标台车
CN108489737A (zh) * 2018-04-20 2018-09-04 天津清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制动碰撞试验车
CN108562441A (zh) * 2018-01-31 2018-09-21 常熟昆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态测试靶车
CN110411693A (zh) * 2019-08-15 2019-11-05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碰撞测试系统和碰撞试验车
CN111595521A (zh) * 2020-05-26 2020-08-28 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 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
CN112682468A (zh) * 2020-12-22 2021-04-2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试验用防撞模型车
CN114636567A (zh) * 2022-03-08 2022-06-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测试用碰撞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6634A (zh) * 2017-10-19 2018-03-1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汽车自主紧急制动系统测试目标台车
CN108562441A (zh) * 2018-01-31 2018-09-21 常熟昆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态测试靶车
CN108489737A (zh) * 2018-04-20 2018-09-04 天津清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制动碰撞试验车
CN110411693A (zh) * 2019-08-15 2019-11-05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碰撞测试系统和碰撞试验车
CN111595521A (zh) * 2020-05-26 2020-08-28 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 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
CN111595521B (zh) * 2020-05-26 2022-04-29 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 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
CN112682468A (zh) * 2020-12-22 2021-04-2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试验用防撞模型车
CN114636567A (zh) * 2022-03-08 2022-06-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测试用碰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46259U (zh) 碰撞试验车
CN107402136B (zh) 一种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碰撞的试验装置
CN201124843Y (zh) 机械式矿车自动防跑车装置
CN105539391B (zh) 一种胶轮车跑车防护装置
CN111452821B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带有检测机构的清障装置
CN102673498B (zh) 抱轮机构及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CN205836533U (zh)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
CN108297892A (zh) 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的碰撞吸能系统及轨道列车
CN101289079A (zh) 滑动式保险杠与升降臂、缓冲装置及srs传感设施
CN107323335B (zh)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CN201009871Y (zh) 汽车碰撞高压回力器
CN201573635U (zh) 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
CN107351864A (zh) 用于机车缓冲器的钩尾框
CN209719501U (zh) 一种履带车越野工作车用防撞装置
KR101979146B1 (ko) 차량 충돌 테스트에 사용되는 대차 제동 시스템
CN201882018U (zh) 翻斗车
CN106184278A (zh) 一种车上操作的停放制动手动机械缓解装置
JP4276326B2 (ja) モノレールなどの車輌用緩衝機構
CN1381364A (zh) 一种车辆用吸能安全装置
CN2473059Y (zh) 一种车辆用吸能安全装置
CN1740008A (zh) 十字架式汽车防碰撞装置
KR102557648B1 (ko) 철도차량용 리프팅 및 충격흡수장치
CN203402114U (zh) 一种化解车辆惯性冲击力的装置
CN213973998U (zh) 一种被动式矿用轨道车辆制动器
CN2318087Y (zh) 车辆保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