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3676U - 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3676U
CN206303676U CN201620940218.XU CN201620940218U CN206303676U CN 206303676 U CN206303676 U CN 206303676U CN 201620940218 U CN201620940218 U CN 201620940218U CN 206303676 U CN206303676 U CN 206303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dle
pot
afterbody
interior pot
cook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02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陈经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402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3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3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3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菜机,其包括锅体、内锅、搅拌装置,所述内锅的上端形成锅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通过所述锅口伸入所述内锅中,并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包括水平延伸的臂部以及于所述臂部末端形成的尾部,所述尾部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包括内锅和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包括水平延伸的臂部以及于所述臂部末端形成的尾部,所述尾部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可对食材进行充分翻炒,同时能防止食材向内锅的边缘迁移,使得翻炒更充分,使得炒出的菜受热均匀,口感好。

Description

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炒菜机。
背景技术
在中式烹调中,炒是比较常见的烹调方式,而为了避免锅内的菜被烧焦,必须有专人不断的以锅铲翻炒。这种传统的烹调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常常因临时处理某些紧急事情而遗忘了锅里的菜,从而极易发生火灾等灾害。于是,近年来有些企业研发生产了一类自动炒菜机,通过设置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装置来不断的搅动锅内的食物,实现食物的翻炒,从而实现将食物炒熟。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菜机,一种方案是搅拌装置包括一个搅拌叶片,这可能导致周边的食物没有被翻炒到,从而导致周边的食物没有被翻炒充分,出现周边食物糊锅的问题;另外一种方案是搅拌装置包括呈180度分布的两个搅拌叶片,并将两个搅拌叶片做成不同的形状,可以使得翻炒更充分。然而,以上方案均未公开搅拌叶片与锅的配合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充分翻炒。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翻炒充分的炒菜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炒菜机,其包括锅体、设于所述锅体内的内锅、盖设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内锅的上端形成锅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通过所述锅口伸入所述内锅中,并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包括水平延伸的臂部以及于所述臂部末端形成的尾部,所述尾部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包括自所述搅拌轴延伸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大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1/3,且小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1/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大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1/2,且小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2/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低点和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低点与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间距不大于10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1/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1/3且小于等于所述内锅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包括第一臂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臂部末端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二搅拌叶包括第二臂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臂部末端的第二尾部,所述第一尾部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尾部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和所述第二搅拌叶均为斜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包括内锅和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包括水平延伸的臂部以及于所述臂部末端形成的尾部,所述尾部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可对食材进行充分翻炒,同时能防止食材向内锅的边缘迁移,使得翻炒更充分;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搅拌叶与内锅的配合关系的技术方案,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食材在内锅中得到充分翻炒,使得炒出的菜受热均匀,口感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一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搅拌组件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搅拌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一实施例的搅拌组件与内锅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一实施例的搅拌组件与内锅配合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二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二实施例的搅拌组件与内锅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内锅;101-锅口;11-内表面;2-锅盖;3-驱动组件;4-搅拌组件;41-搅拌轴;42-搅拌叶;421、421’-第一搅拌叶;4211-第一臂部;4212-第一尾部;4213-第一顶边;4214-第一底边;422、422’-第二搅拌叶;4221-第二臂部;4222-第二尾部;4223-第二顶边;4224-第二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炒菜机,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未图示)、设于所述锅体内的内锅1、盖设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2以及用以翻炒食材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组件3和搅拌组件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为电机。所述内锅1的上端形成锅口101,所述驱动组件3位于所述锅口101上方,所述搅拌组件4通过所述锅口101伸入所述内锅1中,并由所述驱动组件3驱动旋转以实现对内锅1中的食材进行翻炒。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一实施例的图示。所述内锅1呈上宽下窄且上下为圆滑过渡的形状,所述内锅1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为弧形,所述底壁为水平平面。所述内锅1的上端形成锅口101,用以供食材的放入、取出,以及搅拌组件4的放入。请参见图5,所述锅口101呈圆形,所述锅口101的半径为L3。对于内锅1而言,常会自锅口101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此处所述锅口101的半径L3不包括翻边的尺寸,而是指锅口101这一开口所形成的圆形的半径。所述内锅1具有内表面11和外表面(未标号),所述内表面11与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内锅1的厚度。所述锅口101至内锅1的底壁的内表面11的距离为内锅1的高度。所述内锅1呈扁平状,所述锅口101的半径L3与所述内锅1的高度的比值为1.5-2.5。内锅1呈该形状,更适合搅拌。
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轴41以及自所述搅拌轴41延伸的搅拌叶42。所述搅拌轴41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上端用以与驱动组件3连接,所述搅拌叶42自所述搅拌轴41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搅拌叶42包括水平延伸的臂部以及于所述臂部末端形成的尾部,所述臂部使得所述搅拌轴41转动时,所述搅拌叶42可以扫过一定区域,实现对食材的翻炒;所述尾部的设置可以防止食材被搅到内锅边缘而无法翻炒到。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42包括第一搅拌叶421和第二搅拌叶422,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为非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反,即两者之间约为180度。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均为板状结构,且与竖直方向呈一倾斜角度设置,以使得在搅拌过程中食材可以沿着倾斜的斜面翻过搅拌叶再落下,实现翻炒。
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包括第一臂部4211和第一尾部4212,所述第一尾部4212为自所述第一臂部4211的末端折弯而成,所述第一尾部4212相对于所述第一臂部4211是沿一曲线或一斜直线折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尾部4212相对于所述第一臂部4211是向下并向内折弯,使得所述第一尾部4212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更大,且其形成的倾斜面由下而上呈朝向搅拌轴41轴线的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尾部4212处的食材在搅拌过程中向内锅1的中心处靠拢,而不会被翻炒至远离中心的锅边区域。请参见图3,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具有第一顶边4213和与所述第一顶边4213相对的第一底边4214,所述第一顶边4213是所述第一臂部4211和第一尾部4212的顶部形成,由于第一搅拌叶421为板状结构,其具有一定厚度,因而所述第一顶边4213可以是具有一定面积的面区域;在一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第一臂部4211和第一尾部4212的顶部制作成弧形形状,这种情形下,所述第一顶边4213则是指弧形顶点的切线。同理,所述第一底边4214是所述第一臂部4211和第一尾部4212的底部形成,其可以为面区域也可以为线条,此处不再赘述。从侧视图来看,所述第一顶边4213和所述第一底边4214均为一水平线(或水平面),所述第一顶边4213即为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高点,所述第一顶边4213与所述第一底边4214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搅拌叶422包括第二臂部4221和第二尾部4222,所述第二尾部4222自所述第二臂部4221的末端折弯而成,所述第二尾部4222相对于所述第二臂部4221是沿一曲线或一斜直线折弯,与第一搅拌叶421类似的,所述第二尾部4222也是相对于所述第二臂部4221向下并向内折弯,其同样具有上述在对第一搅拌叶421中描述的好处。另外,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尾部4222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尾部4212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因第二尾部4222相对于所述第一尾部4212距离所述内锅1的中心更远,而此处的食材由于重力作用会沿着锅壁下滑,因而若第二尾部4222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小,则此处的食材较难沿着第二尾部4222的斜面上爬,因此将第二尾部4222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得更大些可解决这一问题。请参见图3,与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类似的,所述第二搅拌叶422具有第二顶边4223和与所述第二顶边4223相对的第二底边4224,所述第二顶边4223是所述第二臂部4221和第二尾部4222的顶部形成,由于第二搅拌叶422为板状结构,其具有一定厚度,因而所述第二顶边4223可以是具有一定面积的面区域;在一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第二臂部4221和第二尾部4222的顶部制作成弧形形状,这种情形下,所述第二顶边4223则是指弧形顶点的切线。同理,所述第二底边4224是所述第二臂部4221和第二尾部4222的底部形成,其可以为面区域也可以为线条,此处不再赘述。与所述第一搅拌叶421不同的是,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长度,其超出内锅1的底壁的平面区域而延伸至弧形的侧壁区域,或底壁与侧壁的过渡区域,因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形状需与该区域相匹配,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第二尾部4222相对于所述第二臂部4221向上翘起,所述第二顶边4223为在竖直方向上有高度变化的曲面或曲线,所述第二尾部4222的顶部形成了所述第二顶边4223的最高点。而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低点(即所述第一底边4214)与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均为斜曲面,如图4,从俯视图上看,所述第一臂部4211与所述第二臂部4221大致连成同一直线,所述第一尾部4212和所述第二尾部4222分别位于该直线的两侧,即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大致呈“∫”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叶421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也可以是斜平面,或多个平面连接成的斜折面,或多个平面与曲面、曲面与曲面形成的复合斜面结构。
请参见图5和图6,所述锅口101呈圆形,所述锅口101的半径为L3。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远端A1到所述搅拌轴41的轴线的距离为L1,以L1为半径形成的圆即为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大运动轨迹。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远端A2到所述搅拌轴41的轴线的距离为L2,以L2为半径形成的圆即为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大运动轨迹。所述锅口101至内锅1的底壁的内表面11的距离为内锅1的高度h3,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第一顶边4213(即为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1的内表面11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1的内表面11的距离为h2,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低点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低点与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间距为d1。其中,L1和L2均小于等于L3,且L1和L2均大于等于1/3L3。通过此设置,可以使内锅中心的食物和周边的食物都可以翻炒到,从而可以使食物翻炒充分。优选的,L1大于等于1/3L3,且小于等于1/2L3;L2大等于1/2L3,且小于等于2/3L3。通过配置搅拌叶42的长度与内锅1半径的尺寸关系可以解决内锅周边翻炒不到而导致糊锅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配置搅拌叶42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内锅1的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翻炒不到食材或是推动食材起堆的问题,对此,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低点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低点与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间距d1为0-10mm,通过将间距设置在此范围,既不会因使得搅拌叶42与锅摩擦产生异响及损坏,也不会因为间隙过大而导致食材从间隙下方穿过造成搅拌组件4卡死。所述第一搅拌叶421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1的内表面11的距离h1小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h3的1/3;所述第二搅拌叶422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1的内表面11的距离h2大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h3的1/3且小于等于所述内锅1的高度h3,通过此设置可使得食材不会因被抛出太高而撞击锅盖,而且不会因较难翻越搅拌叶而起堆。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7和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第二实施例的图示,其包括两个搅拌叶,其中一个搅拌叶的结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两个搅拌叶之一相同,另一搅拌叶的结构可以不同。如本实施例中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主要在于第二搅拌叶422’的结构不同。所述第二搅拌叶422’是自搅拌轴先倾斜向上延伸、而后水平延伸,最后再沿着内锅侧壁内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搅拌叶422’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2大于第一搅拌叶421’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1。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叶422’的结构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搅拌叶422的结构不同,但第二搅拌叶422’的尺寸与内锅的尺寸关系仍然符合上述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关系,其也具有上述同样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标示符号相同的代表相同的含义,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搅拌叶设置为水平延伸的臂部以及于所述臂部末端形成的尾部,所述尾部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可对食材进行充分翻炒,同时能防止食材向内锅的边缘迁移,使得翻炒更充分,可以使内锅中心的食物和周边的食物都可以翻炒到,从而可以使食物翻炒充分,解决内锅周边翻炒不到而导致糊锅的问题;通过将第一搅拌叶的最高点至内锅的内表面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1/3,第二搅拌叶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1/3且小于等于所述内锅的高度,可使得食材不会因被抛出太高而撞击锅盖,而且不会因较难翻越搅拌叶而起堆,从而使得炒出的菜口感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炒菜机,其包括锅体、设于所述锅体内的内锅、盖设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内锅的上端形成锅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通过所述锅口伸入所述内锅中,并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的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包括水平延伸的臂部以及于所述臂部末端形成的尾部,所述尾部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包括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大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1/3,且小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1/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大运动轨迹的半径大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1/2,且小于等于所述锅口半径的2/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低点和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低点与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间距不大于1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1/3。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最高点至所述内锅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1/3且小于等于所述内锅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包括第一臂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臂部末端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二搅拌叶包括第二臂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臂部末端的第二尾部,所述第一尾部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尾部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和所述第二搅拌叶均为斜曲面。
CN201620940218.XU 2016-08-25 2016-08-25 炒菜机 Active CN206303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0218.XU CN206303676U (zh) 2016-08-25 2016-08-25 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0218.XU CN206303676U (zh) 2016-08-25 2016-08-25 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3676U true CN206303676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1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0218.XU Active CN206303676U (zh) 2016-08-25 2016-08-25 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36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5808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115495A (zh) * 2018-02-05 2019-08-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搅拌装置以及烹饪机
WO2020227884A1 (zh) * 2019-05-13 2020-11-19 唐锋机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刀具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5808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115495A (zh) * 2018-02-05 2019-08-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搅拌装置以及烹饪机
WO2020227884A1 (zh) * 2019-05-13 2020-11-19 唐锋机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刀具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3676U (zh) 炒菜机
CN104720564B (zh)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US8753004B2 (en) Container for a blender
CN202919898U (zh) 用于翻炒烹饪的搅拌桨
JPS6351928A (ja) インペラ−
CN204561868U (zh) 智能烹饪设备的搅拌机构
CN206867127U (zh)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CN206365807U (zh) 一种烹饪搅拌耙及具有其的烹饪机
CN203762842U (zh) 一种炒锅
CN20794061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228873U (zh) 搅拌杯组件及料理机
CN205625703U (zh) 搅拌刀具及食物料理机
CN207640140U (zh) 一种大面积加热的炒菜机
CN207640119U (zh) 炒菜机
JP2766847B2 (ja) 攪拌装置
CN205162827U (zh) 搅拌器及炒菜机
CN206303748U (zh) 一种炒菜锅用搅拌叶片
CN205885235U (zh) 一种改进型翻炒用搅拌装置
CN204708577U (zh)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CN205568635U (zh) 一种高效炒菜机
CN211459758U (zh)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CN109645808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371646U (zh) 搅拌杯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115024631B (zh) 可使炒锅内食材受热均匀的搅拌装置
CN208784356U (zh) 一种炒菜锅搅拌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