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8577U -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8577U
CN204708577U CN201520148892.XU CN201520148892U CN204708577U CN 204708577 U CN204708577 U CN 204708577U CN 201520148892 U CN201520148892 U CN 201520148892U CN 204708577 U CN204708577 U CN 204708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vane
auxiliary
main
agitating device
st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488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国海
刘远
郭玉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488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08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8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8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其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分别与搅拌轴连接,主搅拌叶片的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运动轨迹的内侧,且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20mm。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食物翻炒充分。

Description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炒用的搅拌叶片及炒菜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中式烹调中,炒菜或炒饭等是比较常见的烹调方式,而为了避免锅内的菜或饭被烧焦,必须有专人不断的以锅铲翻炒,这种传统的烹调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常常因临时处理某些紧急事情而遗忘了锅上的菜或饭,从而极易发生火灾等灾害。于是,近年来有些企业研发生产了一类自动炒菜机,通过设置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装置来不断的搅动锅内的食物,从而实现食物的翻炒,从而实现将食物炒熟。
在使用上述自动炒菜机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案为搅拌装置包括一个搅拌叶片,可能导致周边的食物没有被翻炒到,从而导致周边的食物没有被翻炒充分,导致周边食物糊锅的问题;另外一种方案为搅拌装置包括呈180度的分布的两个搅拌叶片,两个搅拌叶片大小差不多一致,这种方案也可能导致周边食物糊锅的问题,而且由于设置两个呈180度的搅拌叶片,从而导致两个叶片推动食物在锅内移动,导致食物翻炒不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翻炒充分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分别与搅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主搅拌叶片的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运动轨迹的内侧,且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20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的最小运动轨迹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内侧,且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与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半径之差为5-10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主连接轴,所述搅拌轴与所述主连接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主搅拌叶片由主连接轴延伸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片包括辅连接轴,所述辅搅拌叶片通过辅连接轴与搅拌轴连接,所述主连接轴与所述辅连接轴之间的夹角为40°-7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和/或辅搅拌叶片包括凹旋部、与凹旋部两端相连的叶片部和连接部,所述叶片部和所述连接部朝凹旋部收缩。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旋部呈凹弧型,所述凹旋部两端向中间延伸在交界处形成弯折线,所述弯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和/或辅搅拌叶片上表面的最低点位于凹旋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炒菜机,所述炒菜机包括内锅和上述翻炒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置于所述内锅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锅包括底部、侧部和连接底部与侧部的过渡部,所述主搅拌叶片对应所述内锅底部设置,所述辅搅拌叶片对应所述内锅过渡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分别与搅拌轴连接,主搅拌叶片的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运动轨迹的内侧,主搅拌叶片的运动轨迹为主搅拌叶片运动时在内锅底面的正投影,辅搅拌叶片的运动轨迹为辅搅拌叶片运动时在内锅底面的正投影,且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20mm,从而可以使内锅中心的食物和周边的食物都可以翻炒到,从而可以使食物翻炒充分。
2、由于所述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的最小运动轨迹重合,或者所述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内侧,且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与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半径之差为5-10mm,既可以充分翻炒内锅中的食物,也可以减少搅拌叶片的耗材,可以降低成本。
3、由于所述主搅拌叶片和/或辅搅拌叶片包括凹旋部、与凹旋部两端相连的叶片部和连接部,所述叶片部和所述连接部朝凹旋部收缩,实现食物的充分翻炒。
4、由于所述主搅拌叶片和/或辅搅拌叶片上表面的最低点位于凹旋部上,食物会从凹旋部的最低点处翻过去,从而方便食物的翻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炒菜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搅拌装置位于内锅中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搅拌装置位于内锅中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搅拌装置在内锅中搅拌轨迹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搅拌装置在一个位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搅拌装置的立体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要显示主搅拌叶片在一个位置的立体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要显示主搅拌叶片在另一个位置的立体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要显示辅搅拌叶片在一个位置的立体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要显示辅搅拌叶片在另一个位置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搅拌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搅拌装置在内锅中搅拌轨迹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锅体;200-锅盖;210-电机;电机轴-220;300-内锅;310-底部;320-侧部;330-过渡部;400-搅拌装置;410-搅拌轴;420、520-主搅拌叶片;421-主凹旋部;422-主叶片部;423-主连接部;424、524-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30、530-辅搅拌叶片;431-辅凹旋部;432-辅叶片部;433-辅连接部;434、534-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435-辅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40-主连接轴;450-辅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机,请参见图1-图9,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100、锅盖200和内锅300,所述锅盖200通过铰接轴铰接在锅体100上,内锅300位于所述锅体100内,所述内锅300内设有搅拌装置400以用于对内锅300中的食物进行翻炒,所述炒菜机还包括电机210和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210位于锅盖200上,所述电机210通过电机轴220与所述搅拌装置400连接,当控制装置控制电机210转动时,电机210带动搅拌装置400在内锅300内转动,从而带动食物翻炒,从而实现将食物炒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搅拌装置400包括搅拌轴410、主搅拌叶片420和辅搅拌叶片430,搅拌轴410与电机轴220固定连接或可拆连接,主搅拌叶片420和辅搅拌叶片430分别与搅拌轴410连接,主搅拌叶片420位于内锅300的中心附近,辅搅拌叶片430远离内锅300的中心设置,在电机210驱动下,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为圆环形或者圆形,在这里,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为主搅拌叶片420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内锅300底面与水平面平行或者重合,具体而言,当主搅拌叶片420内端略微偏离搅拌轴410设置时,也即主搅拌叶片420略微偏离圆心设置时,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为圆环形,当主搅拌叶片420与搅拌轴410不偏离设置时,也即主搅拌叶片420涵盖圆心时,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为圆形,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包括最大运动轨迹和最小运动轨迹,当为圆环形时,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24为环形的外圆,也即主搅拌叶片420最外端旋转形成的轨迹,也即主搅拌叶片420最外端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也即主搅拌叶片420外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远的点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主搅拌叶片420的最小运动轨迹为环形的内圆,也即主搅拌叶片420最内端旋转形成的轨迹,也即主搅拌叶片42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在此处,主搅拌叶片42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定义位于主搅拌叶片420翻炒食物部分的内端上,为了更清楚的确定主搅拌叶片42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本实用新型将主搅拌叶片42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确定在主搅拌叶片420内端距离主搅拌叶片420底面不超过30mm的范围内的内端的点;当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为圆形时,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24为圆形的圆周,也即主搅拌叶片420最外端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主搅拌叶片420的最小运动轨迹为圆心,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所述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在电机210驱动下,辅搅拌叶片430的运动轨迹为圆环形,在这里,辅搅拌叶片430的运动轨迹为辅搅拌叶片430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内锅300底面与水平面平行或者重合,辅搅拌叶片430运动轨迹包括最大运动运动轨迹和最小运动轨迹,辅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35为圆环的外圆,也即辅搅拌叶片430最外端旋转形成的轨迹,也即辅搅拌叶片430最外端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也即辅搅拌叶片430外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远的点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434为圆环的内圆,也即辅搅拌叶片430内端旋转形成的轨迹,也即辅搅拌叶片43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运动时在内锅300底面的正投影,在此处,辅搅拌叶片43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定义位于辅搅拌叶片430翻炒食物部分的内端上,为了更清楚的确定辅搅拌叶片43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本实用新型将辅搅拌叶片430内端距离圆环形中心半径最近的点确定在辅搅拌叶片430内端距离辅搅拌叶片430底面不超过30mm的范围内的内端的点。
为了减轻内锅300中的食物翻炒不充分而导致糊锅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请参见图2-图4,主搅拌叶片420位于辅搅拌叶片430的内侧,也即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运动轨迹的内侧,也即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24位于辅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35内侧,主搅拌叶片420的最小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434内侧。在本实用新型中,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24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434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20mm,也即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24减去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434半径之差可以为0-20mm,也可以为-20mm-0mm(负20mm到0mm)。从而,主搅拌叶片420可以对内锅300中心附近的食物进行充分翻炒,且主搅拌叶片420的外端可以对邻近其的食物翻炒,主搅拌叶片420内端可以对邻近其的食物翻炒,辅搅拌叶片430可以对远离内锅300中心的食物进行充分翻炒,且辅搅拌叶片430可以对靠近内锅300中心且邻近辅搅拌叶片430内端的食物进行翻炒,辅搅拌叶片430还可以对邻近辅搅拌叶片430外端但不在辅搅拌叶片430环形区间内的食物进行翻炒,从而通过辅搅拌叶片430和主搅拌叶片420对内锅300中心和周边的食物进行充分翻炒,特别是对条形或者杆状的食物翻炒充分,从而可以减轻内锅300中的食物翻炒不充分而导致糊锅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搅拌装置400包括主搅拌叶片420与辅搅拌叶片430,主搅拌叶片420的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430运动轨迹的内侧,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24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434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20mm,从而可以使内锅300中心的食物和周边的食物都可以翻炒到,从而可以使食物翻炒充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锅300包括底部310、侧部320和连接底部310和侧部320的过渡部330,所述底部310近似为平面或者也可以为弧形,所述过渡部330为弧形,所述侧部320可以为竖直或者为弧形,例如现有技术提出的一种球形内锅30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锅300也可以为常规形状的内锅或炒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420对应所述内锅300底部310设置,所述辅搅拌叶片430对应所述内锅300过渡部33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所述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424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434重合,也即主搅拌叶片420的外端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430的内端的运动轨迹重合,从而,本实施例既可以充分翻炒内锅300中的食物,也可以减少搅拌叶片的耗材,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5、图6,所述搅拌装置400还包括主连接轴440和辅连接轴450,所述主搅拌叶片420通过主连接轴440与搅拌轴4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连接轴440与所述搅拌轴410位于同一轴线,所述主连接轴440与所述搅拌轴410竖直设置,也即主连接轴440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垂直,搅拌轴410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垂直。所述主搅拌叶片420由主连接轴440延伸形成,具体说来,所述主搅拌叶片420由主连接轴440向下方和侧方延伸形成;所述辅搅拌叶片430通过辅连接轴450与搅拌轴410连接,所述辅搅拌叶片430由辅连接轴450延伸形成。所述主连接轴440与所述辅连接轴450之间的夹角B为10°-90°,所述主连接轴440与所述辅连接轴450的夹角可以根据内锅300的形状而进行变化,较佳的,所述主连接轴440与所述辅助连接轴之间的夹角B为40°-70°,以方便主搅拌叶片420对内锅300中部食物进行翻炒,辅搅拌叶片430对内锅300周围进行翻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420与所述辅搅拌叶片430呈片状,所述主搅拌叶片420远离内锅300锅壁一端与所述主连接轴440固定连接,所述辅搅拌叶片430远离内锅300锅壁一端与所述辅连接轴45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轴410、主连接轴440、辅连接轴450、主搅拌叶片420和辅搅拌叶片430一体成型。
为了更加充分的对内锅300中的食物进行充分的翻炒,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对搅拌叶片的形状也进行了改进,请参见图6、图7a和图7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420包括主凹旋部421、主叶片部422和主连接部423,所述主凹旋部421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叶片部422和主连接部423相连,所述主连接部423与主连接轴440相连,所述主叶片部422和所述主连接部423朝主凹旋部421收缩。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凹旋部421类似钢铲形状的凹弧型,以方便搅拌装置400旋转时将内锅300中的食物铲起来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从主凹旋部421顶部翻出,从而实现食物的充分翻炒,具体而言,所述主凹旋部421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具体所述主凹旋部421向内锅300底部310锅壁方向倾斜,所述主凹旋部421两端向中间收缩且下凹,所述主凹旋部421两端向中间延伸在交界处形成第一弯折线,所述第一弯折线为直线或者近似为直线,所述第一弯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5°-90°,较佳为45°-65°,所述第一弯折线一般是倾斜的。从而,由于主叶片部422和所述主连接部423朝主凹旋部421收缩,从而,搅拌时主叶片部422处的食物和主连接部423处的食物会朝主凹旋部421滑动,从而主搅拌叶片420两端的食物会朝主凹旋部421汇集,由于所述主凹旋部421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从而,食物会向铲子一样将食物铲起来,当食物积累到一定程度,食物就会翻过主凹旋部421,从而实现食物的翻炒;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叶片部422也会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具体所述主叶片部422会向内锅300底部310锅壁方向倾斜,再加上所述主凹旋部421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从而当电机210反转时,可以方便将内锅300内的食物抹平,可以防止食物起堆,使食物受热均匀,从而可以减轻不同区域食物生熟不一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内锅300中食物的翻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420的上表面的最低点位于主凹旋部421,从而电机210正转时,当食物汇集到主凹旋部421时,食物会从主凹旋部421的最低点处翻过去,从而方便食物的翻炒。较佳的,所述主凹旋部421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主凹旋部421的顶面底部比顶部高度要低,所述主凹旋部421的顶面底部靠近翻炒食物这边,从而,方便食物翻过主凹旋部421。另外,所述主叶片部422的顶面也可以设置与主凹旋部421相似或者一样的倾斜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连接部423呈片状且所述主连接部423朝主凹旋部421方向略微偏转,从而搅拌装置400在转动时,主连接部423处的食物会从主连接部423滑到主凹旋部421,从而方便内锅300中食物的翻炒。
另外,请参见图6、图8a和图8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搅拌叶片430包括辅凹旋部431、辅叶片部432和辅连接部433,所述辅凹旋部431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叶片部432和辅连接部433相连,所述辅连接部433与辅连接轴450相连,所述辅叶片部432和所述辅连接部433朝辅凹旋部431收缩。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凹旋部431也为类似钢铲形状的凹弧型,以方便搅拌装置400旋转时将内锅300中的食物铲起来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从辅凹旋部431顶部翻出,从而实现食物的充分翻炒,具体而言,所述辅凹旋部431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具体所述辅凹旋部431向内锅300过渡部330锅壁方向倾斜,所述辅凹旋部431两端向中间收缩且下凹,所述辅凹旋部431两端向中间延伸在交界处形成第二弯折线,所述第二弯折线为直线或者近似为直线,所述第二弯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为5°-90°,较佳为45°-65°,所述第二弯折线一般是倾斜的。从而,由于辅叶片部432和所述辅连接部433朝辅凹旋部431收缩,从而,搅拌时辅叶片部432处的食物和辅连接部433处的食物会有朝辅凹旋部431滑动,从而辅搅拌叶片430两端的食物会朝辅凹旋部431汇集,由于所述辅凹旋部431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从而,食物会向铲子一样将食物铲起来,当食物积累到一定程度,食物就会翻过辅凹旋部431,从而实现食物的翻炒;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叶片部432也会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具体所述辅叶片部432向内锅300过渡部330锅壁方向倾斜,再加上所述辅凹旋部431向内锅300锅壁方向倾斜,从而当电机210反转时,可以方便将内锅300内的食物抹平,可以防止食物起堆,使食物受热均匀,从而可以减轻不同区域食物生熟不一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内锅300中食物的翻炒,在本实施例中,当搅拌装置400安装到电机轴220上后所述辅搅拌叶片430上表面的最低点位于辅凹旋部431,从而电机210正转时,当食物汇集到辅凹旋部431时,食物会从辅凹旋部431的最低点处翻过去,从而方便食物的翻转。较佳的,所述辅凹旋部431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辅凹旋部431的顶面底部比顶部高度要低,所述辅凹旋部431的顶面底部靠近翻炒食物这边,从而,方便食物翻过辅凹旋部431。另外,所述辅叶片部432的顶面也可以设置与辅凹旋部431相似或者一样的倾斜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连接部433呈片状且所述辅连接部433朝辅凹旋部431方向略微偏转,从而搅拌装置400在转动时,辅连接部433处的食物会从辅连接部433滑到辅凹旋部431,从而方便内锅300中食物的翻炒。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所述主搅拌叶片420主要搅拌内锅300中心附近的食物,所述辅搅拌叶片430主要搅拌内锅300周围附件的食物,所述主搅拌叶片420与辅搅拌叶片430与内锅300的锅壁形状相适应,也即所述主搅拌叶片420与内锅300底部310相适应,所述辅搅拌叶片430与内锅300过渡部330相适应,且为了防止搅拌装置400转动时与内锅300锅壁刮擦,所述主搅拌叶片420和辅搅拌叶片430与内锅300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D,所述间隙D为0.5-8mm,较佳的,所述间隙D为1.5-3mm。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9,所述主搅拌叶片420与所述辅搅拌叶片430的等效直线之间的角度E约为120°-180°,较佳角度E为150°-180°,在此处,主搅拌叶片420与所述辅搅拌叶片430的等效直线之间的角度可以为主叶片部422与辅叶片部432的等效直线之间的角度,也即主叶片部422最外端的点与最内端的点的连线与辅叶片部432最外端的点与最内端的点的连线之间的角度,在此处的两条连线即为两条等效直线;也可以为主凹旋部421与辅凹旋部431的等效直线之间的角度,也即主凹旋部421最外端的点与主弯折线上的点的连线(平行水平面)与辅凹旋部431最外端的点与辅弯折线上的点的连线(平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在此处的两条连线即为两条等效直线。由于主搅拌叶片420与辅搅拌叶片430之间的角度较大,从而可以方便内锅300中食物搅拌均匀,也可以减少食物起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轴220和搅拌装置400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联轴套,搅拌轴410与联轴套可拆或者固定连接,联轴套与电机轴220可拆或者固定连接,较佳的,搅拌装置400和连轴套可拆连接,方便搅拌装置400的拆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轴410、所述主连接轴440、所述辅连接轴450为圆柱形,三者一体成型。所述搅拌装置400的材料为食用级的铝合金材料。
第二实施例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搅拌装置在内锅中搅拌轨迹俯视图,图10的结构与图4的结构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的元件,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为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与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之间存在间隙。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请参见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524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534不重合也不重叠,也即主搅拌叶片520的外端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530的内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也不重叠,相对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以将主搅拌叶片520的外端部分缩减一部分尺寸,或者将辅搅拌叶片530的内端部分缩减一部分尺寸,从而可以降低搅拌装置400的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534与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524半径之差为5-10mm,也即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534与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524之间存在5-10mm的间隙,由于间隙不大,主搅拌叶片520运动时会带动间隙处的食物翻炒,辅搅拌叶片530运动时也会带动间隙处的食物翻炒,从而也可以带动间隙处的食物充分翻炒,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会降低食物翻炒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炒菜机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内锅300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线盘,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可以为发热盘等常规的加热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主搅拌叶片和辅搅拌叶片分别与搅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主搅拌叶片的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运动轨迹的内侧,且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2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搅拌叶片的最小运动轨迹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叶片的最大运动轨迹位于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内侧,且辅搅拌叶片最小运动轨迹与主搅拌叶片最大运动轨迹半径之差为5-10mm。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主连接轴,所述搅拌轴与所述主连接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主搅拌叶片由主连接轴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4之一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包括辅连接轴,所述辅搅拌叶片通过辅连接轴与搅拌轴连接,所述主连接轴与所述辅连接轴之间的夹角为40°-70°。
6.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叶片和/或辅搅拌叶片包括凹旋部、与凹旋部两端相连的叶片部和连接部,所述叶片部和所述连接部朝凹旋部收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旋部呈凹弧型,所述凹旋部两端向中间延伸在交界处形成弯折线,所述弯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叶片和/或辅搅拌叶片上表面的最低点位于凹旋部上。
9.一种炒菜机,包括内锅和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翻炒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置于所述内锅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底部、侧部和连接底部与侧部的过渡部,所述主搅拌叶片对应所述内锅底部设置,所述辅搅拌叶片对应所述内锅过渡部设置。
CN201520148892.XU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Active CN204708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8892.XU CN204708577U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8892.XU CN204708577U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8577U true CN204708577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07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48892.XU Active CN204708577U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085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8574A (zh) * 2016-12-02 2017-02-15 王树华 一种自动炒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8574A (zh) * 2016-12-02 2017-02-15 王树华 一种自动炒锅
CN106388574B (zh) * 2016-12-02 2018-11-02 王树华 一种自动炒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0564A (zh)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CN107735005B (zh) 用于烹调食物的器具
CN104582549B (zh) 用于制备食物的器具
CN206006865U (zh) 一种具有加料功能的烹饪装置
CN204708582U (zh) 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
CN204500314U (zh) 自动炒菜锅
CN108634778A (zh) 一种智能自动炒饭售卖机
CN106925159A (zh) 搅拌构件、转动件和烹调器具
CN204483819U (zh)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自动炒菜机
CN113142973A (zh) 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盛菜方法
CN115670249A (zh) 一种智能烹调机的搅拌器翻炒装置、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
CN208659032U (zh) 一种搅拌器的粉碎刀具
CN204708577U (zh)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CN101716047A (zh) 一种炒菜机
CN209595498U (zh) 酱品加工半自动炒锅
CN218921517U (zh) 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的行星搅拌炒料机
CN210695830U (zh) 一种循环翻底式电动炒料锅
CN114010052B (zh) 一种自动化中央厨房烹饪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3369874U (zh) 一种香料炒锅
CN205458016U (zh) 一种具有颠勺效果的炒菜机
CN213962929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210008511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炒货机
CN204232860U (zh) 一种旋转烹饪电炒锅
CN210695833U (zh) 一种烹饪酱料用翻炒装置
CN209285008U (zh) 一种用于自动炒饭机的翻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