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1892U -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1892U
CN206201892U CN201621102836.3U CN201621102836U CN206201892U CN 206201892 U CN206201892 U CN 206201892U CN 201621102836 U CN201621102836 U CN 201621102836U CN 206201892 U CN206201892 U CN 206201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portion
shock absorber
main body
bracket main
uppe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28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爱岭
吕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028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1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1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1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涉及汽车底盘领域。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包括上支座主体和轴承,所述上支座主体内嵌于所述轴承内,所述上支座主体包括外骨架,所述外骨架的第二安装部内嵌于所述轴承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周缘外翻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上支座主体不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上述结构优化设计,本实用新型使得减振器上支座在体积上减小,在重量上减轻,达到了汽车零件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并且由于体积减小,生产中能够节省减振器上支座内部零件的材料,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零件生产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门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轻量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汽车的悬架系统中减振器是核心部件,减振器的上端设有能连接在车身上的上支座。如图1所示,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减振器上支座的局部剖视图。轴承1与上支座主体2互相配合,上支座主体2位于轴承1上方,其中上支座主体2由外骨架6、内骨架4、橡胶5、螺柱3组成。由于螺柱3的分度圆直径大于轴承1外径,导致上支座主体2的外骨架6较大。同时,橡胶5的位置也导致了外骨架6体积较大的结果。
目前,现有的减振器上支座体积较大、重量较大,不符合目前汽车设计中轻量化的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上紧凑而轻量化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使得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在体积减小,在重量上减轻。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包括上支座主体和轴承,所述上支座主体内嵌于所述轴承内,所述上支座主体包括外骨架,所述外骨架的第二安装部内嵌于所述轴承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周缘外翻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上支座主体不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主体还包括橡胶和内骨架,所述内骨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橡胶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主体包括橡胶和内骨架,所述橡胶过盈配合填充于所述内骨架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骨架不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骨架为单层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直径不大于所述轴承的最大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柱,所述螺柱通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上支座主体与车身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由于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因此使得减振器上支座在体积上减小,在重量上减轻,达到了汽车零件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进一步地,由于减振器上支座装置体积减小,能够节省减振器上支座内部零件的材料,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零件生产的成本。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目前市场上常用减振器上支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示意图;
图3是所示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轴承,
2、上支座主体,
3、螺柱,
4、内骨架,
5、橡胶,
6、外骨架,61、第一安装部,62、第二安装部,
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包括轴承1和上支座主体2,所述上支座主体2限定了平面和腔体,所述平面从所述腔体边沿朝径向外延伸。所述平面和所述腔体的壁面构成了外骨架6。外骨架6整体呈“凹”状,并且在上边沿朝径向外部延伸,“凹”处的周边部位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部62,上边沿朝径向外部延伸部位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部61。所述轴承1在其内限定了一容纳空间,所述外骨架6的腔体全部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即所述第二安装部62的外部套设有所述轴承1。所述上支座主体2内嵌于所述轴承1内,所述上支座主体2包括外骨架6,所述外骨架6的第二安装部62内嵌于所述轴承1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62周缘外翻形成第一安装部61,所述上支座主体2不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部61。因此,本实施例的上支座主体2结构的腔体部分都位于轴承1内部,有效地利用了轴承1的容纳空间进行轻量化设计,使得上支座主体2体积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主体61还包括橡胶5和内骨架4,所述内骨架4与所述第二安装部62通过所述橡胶5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5过盈配合填充于所述内骨架4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2之间。这保证了橡胶5能在内骨架4和第二安装部62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内骨架4不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部61。所述上支座主体2包括橡胶5,所述橡胶5全部被容纳在所述腔体,即所述橡胶5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62的内部。由于橡胶5体积减小,则其重量也相应地减轻了,同时,体积的减小使得零件的材料用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减振器上支座主体2的成本。所述上支座主体2包括内骨架4,所述内骨架4全部被容纳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内骨架4通过所述橡胶5与所述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骨架4与所述外骨架6通过所述橡胶5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内骨架4中部通过螺母7固定有减振器支撑杆。上支座主体2的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外骨架6、橡胶5、内骨架4、以及通过螺母7固定在内骨架4中部的减振器支撑杆。振动等通过减振器支撑杆传到内骨架4,由于橡胶5缓冲,大部分振动可以消减,由此保证了车身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外骨架6为单层板结构。即所述外骨架6的第一安装部61是单层板结构。由于内骨架4和橡胶5都位于第一安装部61之下,因此第一安装部61在安装面上只需要单层板就可以通过螺柱3与车身连接了,这大大减轻了上支座主体2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61的直径不大于所述轴承1的最大外径。所述螺柱3在所述第一安装部61上的安装分度圆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轴承1的最大外径。由于要在第一安装部61的安装面上设置通孔并连接螺柱3,因此螺柱3的分度圆直径将影响安装面的面积。如果螺柱3的分度圆直径过大,会导致第一安装部61面积过大,增大了上支座主体2的体积和重量。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支座主体2大部分零件位于安装面之下,其稳定性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小螺柱3的分度圆直径来使安装面面积减小。减小的安装面面积能够实现零件结构轻量化设计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61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减振器装置还包括螺柱3,所述螺柱3通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上支座主体2与车身紧固连接。相对于第二安装部62,第一安装部61的安装面平行于水平面,在其安装面上开通孔连接螺柱3,并通过螺柱3连接车身,通过连接面把经过橡胶5缓冲消减之后的振动传递给车身。因此,为了达到车身受力均匀的目的,第一安装部61所在安装面上的通孔设置在周向。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1与所述腔体的外壁过盈配合,即所述轴承1与所述第安装部62过盈配合。这保证了上支座主体2在为车身缓冲振动的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包括上支座主体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主体内嵌于所述轴承内,所述上支座主体包括外骨架,所述外骨架的第二安装部内嵌于所述轴承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周缘外翻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上支座主体不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主体还包括橡胶和内骨架,所述内骨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橡胶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主体包括橡胶和内骨架,所述橡胶过盈配合填充于所述内骨架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不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骨架为单层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直径不大于所述轴承的最大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柱,所述螺柱通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上支座主体与车身紧固连接。
CN201621102836.3U 2016-10-08 2016-10-08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Active CN206201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2836.3U CN206201892U (zh) 2016-10-08 2016-10-08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2836.3U CN206201892U (zh) 2016-10-08 2016-10-08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1892U true CN206201892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6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2836.3U Active CN206201892U (zh) 2016-10-08 2016-10-08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18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258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滑柱总成及应用其的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258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滑柱总成及应用其的车辆
US20230122959A1 (en) * 2020-03-18 2023-04-20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Strut assembly and vehicle applying same
EP4122725A4 (en) * 2020-03-18 2023-11-15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STRUT ARRANGEMENT AND VEHICLE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3549U (zh) 减震车轮
CN206201892U (zh)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装置
CN204956199U (zh) 一种减振座椅
CN104589992B (zh) 一种悬置结构
CN203005064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
CN203497041U (zh) 重卡车身后悬置总成
CN203472686U (zh) 一种车用遮物帘及汽车
CN202389186U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6049275U (zh) 汽车前减震器上支撑
CN204223048U (zh) 电动三轮车座椅摇摆减震结构
CN201891794U (zh) 一种摩托车避震器
CN203580601U (zh) 汽车横置动力总成后悬置抗扭支架
CN20390224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
CN202827024U (zh) 一种减振器的支撑组件
CN205130930U (zh) 一种汽车上使用的摆动支撑
CN201309511Y (zh) 一种翼子板支架
CN203318518U (zh) 汽车用顶端连接板
CN204161189U (zh) 一种汽车顶衬辅助拉手
CN204173005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的车体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03202112U (zh) 减震器连接支撑装置
CN204567819U (zh) 一种外挂备胎安装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03844568U (zh) 用于安装独立悬挂减震器的汽车前减震支架
CN205686117U (zh) 一种汽车后扭梁衬套总成
CN203472996U (zh) 一种前纵梁及具有前纵梁的汽车
CN205715425U (zh) 汽车减震器的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