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1787U - 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1787U
CN206171787U CN201621141867.XU CN201621141867U CN206171787U CN 206171787 U CN206171787 U CN 206171787U CN 201621141867 U CN201621141867 U CN 201621141867U CN 206171787 U CN206171787 U CN 206171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surface
hole
breach
positioning
h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18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418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1787U/zh
Priority to CN201680087796.6A priority patent/CN10947636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13257 priority patent/WO201807232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1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17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64U10/14Flying platforms with four distinct rotor axes, e.g. quadcop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64U10/16Flying platforms with five or more distinct rotor axes, e.g. octocop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0/0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UAVs
    • B64U20/7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UAV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机臂及机臂夹持装置。机臂包括相对的自由端及固定端。机臂夹持装置包括与机身连接的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及第一压紧块。第一夹持件包括相背的第一顶面及底面、相背的第一及第二侧面,第一与第二侧面均连接第一顶面及底面,第一夹持件开设有贯穿第一及第二侧面的第一定位通孔,第一顶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通孔连通并将第一顶面隔断的第一顶面缺口,第一底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通孔相间隔的第一底面缺口。第一压紧块包括第一基体及自第一基体向外凸起的第一压紧部,第一压紧部与第一顶面缺口相配合并能够拆卸地装设在第一顶面缺口内。固定端穿设在第一定位通孔内并与第一压紧部抵持。

Description

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是一种处在迅速发展中的飞行装置,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的优点。无人机通过搭载多类传感器,可以实现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功能,是卫星遥感与传统航空遥感的有力补充。目前,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宽到军事、科研、民用三大领域,具体在电力、通信、气象、农业、海洋、勘探、摄影、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等领域应用甚广。
无人飞行器通常包括机身、与机身相连的机臂、设于机臂上用于驱动所述无人飞行器飞行的动力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飞行的控制系统。无人飞行器的机身与机臂之间一般使用强力胶水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采用此种固定方式的无人飞行器,机臂不能拆卸,且在机臂发生损坏的情况下,需要将机身上与机臂连接的模块整体替换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至少一个机臂,所述机臂包括相对设置的自由端及固定端,所述无人飞行器还包括机臂夹持装置,所述机臂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机身连接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持件,包括相背的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相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夹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连通并将所述第一顶面隔断的第一顶面缺口,所述第一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相间隔的第一底面缺口;及
第一压紧块,包括第一基体及自所述第一基体向外凸起的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相配合并能够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一顶面缺口内;
所述机臂的所述固定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相背的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依次首尾相接并均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或第四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相间隔的侧面缺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包括顶板及与所述顶板间隔相对的底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顶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底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顶板间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臂包括呈圆柱体形的杆体及套设在所述杆体外圆周面上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包括圆弧段及封闭所述圆弧段的平面段,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内,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的内表面抵触,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平面段抵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环开设有贯穿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及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的点胶孔,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在相背两端分别延伸出阻挡环,所述两个阻挡环与所述内表面共同形成一个容胶槽,所述点胶孔与所述容胶槽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臂还包括内嵌在所述杆体中的内套环,所述内套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杆体的内圆周面抵触,所述内套环位于所述固定端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位置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面由共面的两个平面部组成,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基体与所述两个平面部抵触,或者,所述第一顶面包括两个阶梯部,所述两个阶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的两侧,每个阶梯部包括一个第一面及相对所述第一面凹陷的第二面,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共面,所述第一基体与所述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抵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紧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内并朝向所述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抵持面为平面;或所述第一抵持面为劣弧面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的内表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臂夹持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
第二夹持件,包括相背的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相背的第五侧面及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均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夹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五侧面及所述第六侧面的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连通并将所述第二顶面隔断的第二顶面缺口,所述第二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相间隔的第二底面缺口;及
第二压紧块,包括第二基体及自所述第二基体向外凸起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第二顶面缺口相配合并能够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二顶面缺口内;
所述机臂的所述固定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定位通孔内并与所述二压紧部抵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顶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底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顶板间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相背的第七侧面及第八侧面,第五侧面、第七侧面、第六侧面及第八侧面依次首尾相接并均连接所述第二顶面及所述第二底面,所述第七侧面及/或第八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相间隔的侧面缺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臂包括呈圆柱体形的杆体及套设在所述杆体外圆周面上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包括圆弧段及封闭所述圆弧段的平面段,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内,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的内表面抵触,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平面段抵持,所述外套环开设有贯穿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及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的点胶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在相背两端分别延伸出阻挡环,所述两个阻挡环与所述内表面共同形成一个容胶槽,所述点胶孔与所述容胶槽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臂还包括内嵌在所述杆体中的内套环,所述内套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杆体的内圆周面抵触,所述内套环位于所述固定端并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位置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顶面由共面的两个平面部组成,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顶面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两个平面部抵触,或者,所述第二顶面包括两个阶梯部,所述两个阶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顶面缺口的两侧,每个阶梯部包括一个第二面及相对所述第二面凹陷的第二面,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共面,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抵触。
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飞行器利用夹持机构将机臂能够拆卸地连接在无人飞行器的机身上,利于更换及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飞行器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无人飞行器的机臂与机臂夹持装置装配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机臂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机臂的外套环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机臂的外套环沿线V-V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机臂的外套环沿线VI-VI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的机臂的内套环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的机臂的内套环沿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夹持装置装配到机身上的部分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机臂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分解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机臂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机构组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机臂夹持装置的第二夹持机构分解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机臂夹持装置的第二夹持机构组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飞行器的第一夹持机构分解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第一夹持机构组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飞行器的第二夹持机构分解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第二夹持机构组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无人飞行器100;
机身10、顶板12、顶板螺纹孔122、底板14、底板螺纹孔142、螺钉124;
机臂20、杆体22、自由端222、固定端224、外套环24、外表面242、圆弧段2422、平面段2424、内表面244、点胶孔2442、容胶槽2444、阻挡环246、内套环26、外表面262、内表面264;
机臂夹持装置30、第一夹持机构32、第二夹持机构34;
第一夹持件322、第一顶面3221、第一底面3222、第一侧面3223、第二侧面3224、第三侧面3225、第四侧面3226、第一定位通孔3220、第一顶面缺口3227、顶面螺纹孔3228、底面螺纹孔3229、第一面32212、第二面32214、螺纹孔32210、第一底面缺口32222、侧面缺口32250;
第一压紧块324、第一基体3241、第一压紧部3242、螺孔3243、第一抵持面3244;
第二夹持件342、第二顶面3421、第二底面3422、第五侧面3423、第六侧面3424、第七侧面3425、第八侧面3426、第二定位通孔3420、第二顶面缺口3427、顶面螺纹孔3428、底面螺纹孔3429、第一面34212、第二面34214、螺纹孔34210、第二底面缺口34222、侧面缺口34250;
第二压紧块344、第二基体3441、第二压紧部3442、螺孔3443、第二抵持面3244
第一锁紧件326、第二锁紧件34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飞行器100为四旋翼飞行器,包括一个机身10、四个机臂20、四个机臂夹持装置30。四个机臂20均匀分布在机身10的周围,呈“十”字形排列,且四个机臂20分别通过四个机臂夹持装置30与机身10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人飞行器100还可以是六旋翼飞行器、八旋翼飞行器、或者是更多旋翼的飞行器,对应地,不同的旋翼飞行器的机臂以及机臂夹持装置的数量也会不同,例如,六旋翼飞行器的机臂及机臂夹持装置均为六个,八旋翼飞行器的机臂及机臂夹持装置均为八个,其他的无人飞行器则依次类推,只要保证无人飞行器上的机臂的数量及机臂夹持装置的数量相同即可。
请结合图2,机身10包括顶板12及与顶板12间隔相对的底板14。顶板12上开设有多个顶板螺纹孔122,底板14上开设有与多个顶板螺纹孔122一一对应的多个底板螺纹孔142。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每个机臂20包括一个呈圆柱体形的杆体22、套设在杆体22外圆周面上的外套环24、以及内嵌在杆体22中的内套环26。杆体22包括相对设置的自由端222及固定端224。本实施方式中,杆体22是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碳管,且至少固定端224为中空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杆体22还可以是采用塑胶制成的塑胶管。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外套环24为一个封闭的环,包括相背的外表面242及内表面244。外表面242包括圆弧段2422以及封闭圆弧段2422的平面段2424。外套环24开设有一个贯穿外表面242及内表面244的点胶孔2442,点胶孔2442位于圆弧段2422上。本实施方式中,点胶孔2442的个数为一个,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点胶孔2442的个数可为多个,多个点胶孔2442均匀分布在外套环24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点胶孔2442的个数为多个时:点胶孔2442可以全部开设在平面段2424上;或者,点胶孔2442可以部分开设在平面段2424上,部分开设在圆弧段2422上。外套环24的内表面244在相背两端分别延伸出阻挡环246,两个阻挡环246与内表面244共同形成一个环形的容胶槽2444,容胶槽2444与点胶孔2442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7-8,内套环26也为一个封闭的环,包括相背的外表面262及内表面264。外表面262及内表面264均为圆环形。
组装机臂20时,外套环24先套设在杆体22外圆周面上,再使用点胶工具(图未示)从点胶孔2442向容胶槽2442内注入胶,从而使外套环24胶合固定在杆体22的固定端224。当点胶孔2442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点胶孔2442均匀分布在外套环24上时,则能够保证注入的胶均匀分布在杆体22外圆周面上。内套环26的外表面262与杆体22的内圆周面抵触而卡合在杆体22内部并位于固定端224处,以加强机臂20的锁紧强度。
请参阅图9,每个机臂夹持装置30包括第一夹持机构32及第二夹持机构34。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第一夹持机构32包括一个第一夹持件322以及一个第一压紧块324、一个为螺钉的第一锁紧件326。
第一夹持件322包括第一顶面3221、第一底面3222、第一侧面3223、第二侧面3224、第三侧面3225及第四侧面3226。第一顶面3221与第一底面3222平行相背;第一侧面3223与第二侧面3224平行相背;第三侧面3225与第四侧面3226平行相背。第一侧面3223、第三侧面3225、第二侧面3224及第四侧面3226依次首尾相接并均垂直连接第一顶面3221及第一底面3222。
第一夹持件322开设有第一定位通孔3220以及第一顶面缺口3227。第一定位通孔3220为圆形,并贯穿第一侧面3223及第二侧面3224。第一顶面缺口3227贯穿并隔断第一顶面3221,第一顶面缺口3227与第一定位通孔3220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顶面3221包括两个阶梯部,两个阶梯部分别位于第一顶面缺口3227的两侧。每个阶梯部包括一个第一面32212及相对第一面32212凹陷的第二面32214,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32214共面,且均开设有螺纹孔32210。第一顶面3221上开设有两个顶面螺纹孔3228,两个顶面螺纹孔3228分别位于第一顶面缺口3227的两侧。第一底面3222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通孔3220相间隔的第一底面缺口32222及两个底面螺纹孔3229。第一底面缺口32222的侧面为平滑曲面。两个底面螺纹孔3229分别位于第一底面缺口32222的两侧。第三侧面3225及第四侧面3226均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通孔3220相间隔的侧面缺口32250。侧面缺口32250的侧面为平滑曲面。第一底面缺口32222与侧面缺口32250的开设一方面能够节省材料,减轻无人飞行器100的整体重量,利于飞行;另一方面在机臂20插入第一定位通孔3220时,增大第一定位通孔3220的内表面的弹性,以方便机臂20插入第一定位通孔3220内。
第一压紧块324包括呈条形板状的第一基体3241及自第一基体3241的一表面向外凸起的第一压紧部3242。第一基体3241上开设有两个螺孔3243。第一压紧部3242的形状与尺寸与第一顶面缺口3227的形状与尺寸配合,在第一基体324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压紧部3242的尺寸小于第一基体3241的尺寸,使第一基体3241的两个螺孔3243分别位于第一压紧部3242的两侧。第一压紧部3242包括远离第一基体3241的第一抵持面3244,第一抵持面3244位于第一顶面缺口3227内并朝向第一定位通孔3220。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持面3244为与平面段2424对应的平面。
第一夹持机构32组装到机身10上时,螺钉124穿过顶板螺纹孔122并锁合进第一顶面3221上的螺纹孔3228内,螺钉(图未示)穿过底板螺纹孔142并锁合进第一底面3222上的底面螺纹孔3229内,从而将第一夹持件322固定在机身10的顶板12与底板14之间。此时,第一锁紧件326依次穿过顶板螺纹孔122、螺孔3243后锁合进第二面32214上的螺纹孔32210内,第一基体3241承载在第二面32214上,第一压紧部3242位于第一顶面缺口3227内并朝向第一定位通孔3220。第一顶面3221与顶板12间隔,即,第一顶面3221与顶板12不接触,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顶面3221还可通过卡合方式固定在顶板12上;或者,第一顶面3221还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卡合方式的组合方式固定在顶板12上;对应地,第一底面3222还可通过卡合方式固定在底板14上;或者,第一底面3222还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卡合方式的组合方式固定在底板14上。第一压紧块324还可通过卡合方式或螺纹连接与卡合相组合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夹持件322的第一顶面缺口3227内。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顶面3221的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32214可以不共面,只需要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32214与第一压紧块324的第二基体3241形状与尺寸配合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9、图12及图13,第二夹持机构34包括一个第二夹持件342以及一个第二压紧块344、一个为螺钉的第二锁紧件346。
第二夹持件342包括第二顶面3421、第二底面3422、第五侧面3423、第六侧面3424、第七侧面3425及第八侧面3426。第二顶面3421与第二底面3422平行相背;第五侧面3423与第六侧面3424平行相背;第七侧面3425与第八侧面3426平行相背。第五侧面3423、第七侧面3425、第六侧面3424及第八侧面3426依次首尾相接并均垂直连接第二顶面3421及第二底面3422。
第二夹持件342开设有第二定位通孔3420以及第二顶面缺口3427。第二定位通孔3420为圆形,并贯穿第五侧面3423及第六侧面3424。第二顶面缺口3427贯穿并隔断第二顶面3421,第二顶面缺口3427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连通。具体地,第二顶面缺口3427将第二定位通孔3420的内表面隔断为一段非闭合的优弧面。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顶面3421包括两个阶梯部,两个阶梯部分别位于第二顶面缺口3427的两侧。每个阶梯部包括一个第一面34212及相对第一面34212凹陷的第二面34214,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34214共面,且均开设有螺纹孔34210。第二顶面3421上开设有两个顶面螺纹孔3428,两个顶面螺纹孔3428分别位于第二顶面缺口3427的两侧。第二底面3422开设有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相间隔的第二底面缺口34222及两个底面螺纹孔3429。第二底面缺口34222的侧面为平滑曲面。两个底面螺纹孔3429分别位于第二底面缺口34222的两侧。第七侧面3425及第八侧面3426均开设有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相间隔的侧面缺口34250。侧面缺口34250的侧面为平滑曲面。第二底面缺口34222与侧面缺口34250的开设一方面能够节省材料,减轻无人飞行器100的整体重量,利于飞行;另一方面在机臂20插入第二定位通孔3420时,增大第二定位通孔3420的内表面的弹性,以方便机臂20插入第二定位通孔3420内。
第二压紧块344包括呈条形板状的第二基体3441及自第二基体3441的一表面向外凸起的第二压紧部3442。第二基体3441上开设有两个螺孔3443。第二压紧部3442的形状与尺寸与第二顶面缺口3427的形状与尺寸配合,在第二基体344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压紧部3442的尺寸小于第二基体3441的尺寸,使第二基体3441的两个螺孔3443分别位于第二压紧部3442的两侧。第二压紧部3442包括远离第二基体3441的第二抵持面3244,第二抵持面3244位于第二顶面缺口3427内并朝向第二定位通孔3420。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持面3244为劣弧面以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的内表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
第二夹持机构34组装到机身10上时,首先,螺钉124穿过顶板螺纹孔122并锁合进第二顶面3421上的螺纹孔3428内,螺钉(图未示)穿过底板螺纹孔142并锁合进第二底面3422上的底面螺纹孔3429内,从而将第二夹持件342固定在机身10的顶板12与底板14之间;接着,第二锁紧件346依次穿过顶板螺纹孔122、螺孔3443后锁合进第二面34214上的螺纹孔34210内,第二基体3441承载在第二面34214上,第二压紧部3442位于第二顶面缺口3427内并朝向第二定位通孔3420。第二顶面3421与顶板12间隔,即,第二顶面3421与顶板12不接触,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顶面3421还可通过卡合方式固定在顶板12上;或者,第二顶面3421还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卡合方式的组合方式固定在顶板12上;对应地,第二底面3422还可通过卡合方式固定在底板14上;或者,第二底面3422还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卡合方式的组合方式固定在底板14上。第二压紧块344还可通过卡合方式、或螺纹连接与卡合相组合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夹持件342的第二顶面缺口3427内。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顶面3421的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34214可以不共面,只需要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34214与第二压紧块344的第二基体3441形状与尺寸配合即可。
下面以其中一个机臂20来说明装拆过程,其他机臂20的装拆过程则与此相同。请一并参阅图2-3及图9-13,组装时,第一步,将与机臂20对应的第一夹持机构32及第二夹持机构34分别采用上述方式组装到机身10上,第一夹持机构32与第二夹持机构34相互平行,且两个第一定位通孔3220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同轴设置。其中,螺钉124将第一夹持件322及第二夹持件342锁紧在机身10的顶板12与底板14之间,而第一锁紧件326主要是限位,并不完全锁紧第一压紧块324;第二锁紧件346也主要是限位,并不完全锁紧第二压紧块344。第一顶面3221及第二顶面3421与顶板12均间隔。
第二步,将机臂20的固定端224依次穿过第一定位通孔3220及第二定位通孔3420,并根据需要调节机臂20的自由端222伸出于机身10的长度。此时,外套环24位于第一定位通孔3220内,圆弧段2422与第一定位通孔3220的内表面抵触,平面段2424与第一顶面缺口3227的中心轴线垂直并与第一抵持面3244贴合。杆体22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的内表面抵触,内套环26与第二夹持机构34的位置对应,具体地,第二抵持面3444与杆体22的外圆周面贴合。由于第一定位通孔3220的内表面及第二定位通孔3420的内表面均为一段非闭合的优弧面,机臂20穿过第一定位通孔3220及第二定位通孔3420后,第一定位通孔3220及第二定位通孔3420可单独或者共同对机臂20起到限位与径向定位的作用。
第三步,旋紧第一锁紧件326而将第一压紧块324锁紧固定在第一夹持件322上,使得第一抵持面3244与平面段2424紧密抵触,圆弧段2422与第一定位通孔3220的内表面紧密抵触,从而利用静摩擦力将机臂20整体锁紧在第一夹持件322上。同时,旋紧第二锁紧件346而将第二压紧块344锁紧固定在第二夹持件342上,使得第二抵持面3444与杆体22的外圆周面紧密抵触,杆体22的外圆周面的其他部分则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的内表面紧密抵触,从而进一步利用静摩擦力将机臂20整体锁紧在第二夹持件342上。此时,第一基体3241与两个第二面32214抵触而使第一基体3241相对于第二面32212稍微内收,第二基体3441与两个第二面34214抵触而使第二基体3441相对于第二面34212稍微内收,如此可以减少第一夹持机构32及第二夹持机构34的体积。另外,第一抵持面3244与第一顶面缺口3227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抵持面3444与第二定位通孔3420的内表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其中,第二抵持面3444可设置成粗糙面以增大与杆体22的外圆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提升锁紧力。内套环26在锁紧过程中起到提升机臂20的锁紧强度的作用。而且此时,第一顶面3221与第二顶面3421与顶板12仍保持间隔,如此可以避免无人飞行器100飞行、起降过程中机臂20振动使第一夹持件322与第二夹持件342受到应力产生变形而引起机身10变形。
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飞行器100需要拆卸机臂20时,只需要取出第一锁紧件326及第二锁紧件346即可将机臂20拆卸下来,方便更换及保养。
由于单独使用第一夹持机构32便可将机臂20锁紧在机身10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夹持装置30可仅包括第一夹持机构32,此时,相对于上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可以省略掉内套环26以及第二夹持机构34,或者是仅省略掉第二夹持机构34,而将内套环26设置在与第一夹持机构32对应的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夹持装置30可仅包括第二夹持机构34,此时,相对于上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可以省略掉外套环24以及第一夹持机构3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夹持装置30可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机构32,对应地,机臂20包括两个外套环24,两个外套环24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夹持机构32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夹持装置30可包括两个第二夹持机构34,对应地,机臂20可不设置外套环24,而包括一个内套环26。则其中一个第二夹持机构34与内套环26对应,另一个夹持机构34直接夹持在杆体22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4-15所示,第一顶面3221由共面的两个平面部组成,两个平面部分别位于第一顶面缺口3227的两侧,组装后,第一基体3241与两个平面部抵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6-17所示,第二顶面3421由共面的两个平面部组成,两个平面部分别位于第二顶面缺口3427的两侧,组装后,第二基体3441与两个平面部抵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侧面3225与第四侧面3226可以是其中之一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通孔3220相间隔的侧面缺口3225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侧面缺口32250的侧面与第一底面缺口32222的侧面可以是其中之一为平滑曲面。侧面缺口32250的侧面与第一底面缺口32222的侧面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面,例如为多段规则平面、多段不规则的平面、不平滑的曲面中任意之一或多种组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侧面缺口34250的侧面与第二底面缺口34222的侧面可以是其中之一为平滑曲面。侧面缺口34250的侧面与第一底面缺口34222的侧面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面,例如为多段规则平面、多段不规则的平面、不平滑的曲面中任意之一或多种组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机构32与第二夹持机构34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组合,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至少一个机臂,所述机臂包括相对设置的自由端及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飞行器还包括机臂夹持装置,所述机臂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机身连接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持件,包括相背的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相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夹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连通并将所述第一顶面隔断的第一顶面缺口,所述第一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相间隔的第一底面缺口;及
第一压紧块,包括第一基体及自所述第一基体向外凸起的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相配合并能够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一顶面缺口内;
所述机臂的所述固定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相背的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依次首尾相接并均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或第四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相间隔的侧面缺口。
3.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顶板及与所述顶板间隔相对的底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顶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底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顶板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包括呈圆柱体形的杆体及套设在所述杆体外圆周面上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包括圆弧段及封闭所述圆弧段的平面段,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内,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的内表面抵触,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平面段抵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环开设有贯穿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及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的点胶孔,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在相背两端分别延伸出阻挡环,所述两个阻挡环与所述内表面共同形成一个容胶槽,所述点胶孔与所述容胶槽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还包括内嵌在所述杆体中的内套环,所述内套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杆体的内圆周面抵触,所述内套环位于所述固定端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位置对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由共面的两个平面部组成,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基体与所述两个平面部抵触,或者,所述第一顶面包括两个阶梯部,所述两个阶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的两侧,每个阶梯部包括一个第一面及相对所述第一面凹陷的第二面,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共面,所述第一基体与所述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抵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缺口内并朝向所述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抵持面为平面;或所述第一抵持面为劣弧面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的内表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夹持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
第二夹持件,包括相背的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相背的第五侧面及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均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夹持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五侧面及所述第六侧面的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连通并将所述第二顶面隔断的第二顶面缺口,所述第二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相间隔的第二底面缺口;及
第二压紧块,包括第二基体及自所述第二基体向外凸起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第二顶面缺口相配合并能够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二顶面缺口内;
所述机臂的所述固定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定位通孔内并与所述二压紧部抵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底面通过螺钉锁合或/及卡合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顶板间隔。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相背的第七侧面及第八侧面,第五侧面、第七侧面、第六侧面及第八侧面依次首尾相接并均连接所述第二顶面及所述第二底面,所述第七侧面及/或第八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相间隔的侧面缺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包括呈圆柱体形的杆体及套设在所述杆体外圆周面上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包括圆弧段及封闭所述圆弧段的平面段,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通孔内,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的内表面抵触,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平面段抵持,所述外套环开设有贯穿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及所述外套环的外表面的点胶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环的内表面在相背两端分别延伸出阻挡环,所述两个阻挡环与所述内表面共同形成一个容胶槽,所述点胶孔与所述容胶槽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还包括内嵌在所述杆体中的内套环,所述内套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杆体的内圆周面抵触,所述内套环位于所述固定端并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位置对应。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面由共面的两个平面部组成,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顶面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两个平面部抵触,或者,所述第二顶面包括两个阶梯部,所述两个阶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顶面缺口的两侧,每个阶梯部包括一个第二面及相对所述第二面凹陷的第二面,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共面,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两个阶梯部的第二面抵触。
CN201621141867.XU 2016-10-20 2016-10-20 无人飞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71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1867.XU CN206171787U (zh) 2016-10-20 2016-10-20 无人飞行器
CN201680087796.6A CN109476369A (zh) 2016-10-20 2016-12-29 无人飞行器
PCT/CN2016/113257 WO2018072324A1 (zh) 2016-10-20 2016-12-29 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1867.XU CN206171787U (zh) 2016-10-20 2016-10-20 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1787U true CN206171787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789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186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71787U (zh) 2016-10-20 2016-10-20 无人飞行器
CN201680087796.6A Pending CN109476369A (zh) 2016-10-20 2016-12-29 无人飞行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796.6A Pending CN109476369A (zh) 2016-10-20 2016-12-29 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6171787U (zh)
WO (1) WO20180723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2070A (zh) * 2017-10-27 2018-04-13 陈淇健 一种机架中心件及基于该机架中心件的多旋翼无人机
CN109476369A (zh) * 2016-10-20 2019-03-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
CN109911170A (zh) * 2019-03-20 2019-06-21 南京儒一航空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人机6框框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6368A (zh) * 2018-12-13 2019-03-08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
CN109436288A (zh) * 2018-12-13 2019-03-08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飞行器的机架及飞行器
CN114415721A (zh) * 2021-12-29 2022-04-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快速判断飞行器过优弧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7319U (zh) * 2014-09-29 2015-02-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及机臂夹持装置与夹持机构
CN204688410U (zh) * 2015-05-15 2015-10-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多旋翼飞行器及机臂夹持装置与夹持机构
CN104843182B (zh) * 2015-05-15 2017-10-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多旋翼飞行器及机臂夹持装置与夹持机构
CN205060010U (zh) * 2015-11-02 2016-03-02 浙江智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多轴飞行器机臂的管夹
CN205440862U (zh) * 2015-12-31 2016-08-10 临沂风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多旋翼超低量无人施药机用机臂加固折叠锁紧机构
CN205499319U (zh) * 2016-03-25 2016-08-24 扬州金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机臂插拔装置
CN205554558U (zh) * 2016-04-07 2016-09-07 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臂的夹持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106005362B (zh) * 2016-07-01 2019-01-25 宁夏爱华芯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无人机机架套件
CN206171787U (zh) * 2016-10-20 2017-05-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6369A (zh) * 2016-10-20 2019-03-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
CN107902070A (zh) * 2017-10-27 2018-04-13 陈淇健 一种机架中心件及基于该机架中心件的多旋翼无人机
CN109911170A (zh) * 2019-03-20 2019-06-21 南京儒一航空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人机6框框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2324A1 (zh) 2018-04-26
CN109476369A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1787U (zh) 无人飞行器
CN104843182B (zh) 多旋翼飞行器及机臂夹持装置与夹持机构
CN103547438B (zh) 用于复合桁条的高容量拉脱的层叠条形件
CN204688410U (zh) 多旋翼飞行器及机臂夹持装置与夹持机构
CN204137319U (zh) 无人飞行器及机臂夹持装置与夹持机构
CN109263885A (zh) 一种涵道螺旋桨飞行器
CN107740847A (zh) 减震装置、具有此减震装置的云台组件及无人机
CN207089655U (zh) 无人飞行器
CN108945418A (zh) 一种涵道式无人机及其壳体
CN208630841U (zh) 机翼可折叠的无人机
KR101665236B1 (ko) 무인 비행체의 멀티 로터 프레임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레임의 조립 방법
CN205602124U (zh) 一种直升机的尾翼及直升机
CN205589458U (zh) 空气监测无人机
CN207346071U (zh) 无人机及基壳体
CN207346070U (zh) 基壳体、机架及无人机
CN209106757U (zh) 一种展馆用防震文物陈列柜
CN207644651U (zh) 无人机及其摄像结构
CN206225476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节能便捷式承托结构
Wolko In the Cause of Flight: Technologists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CN209008843U (zh) 拼接式无人机机身
CN209281745U (zh) 一种无人机教学机架
CN205524981U (zh) 一种高速偏航飞行器
CN209176900U (zh) 撑脚结构和无人机
CN209625496U (zh) 一种用于思政教学的路演便携式演讲装置
CN109552607A (zh) 一种具有防拦截功能的续航能力强的智能型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