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37674U -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37674U
CN205737674U CN201620664718.5U CN201620664718U CN205737674U CN 205737674 U CN205737674 U CN 205737674U CN 201620664718 U CN201620664718 U CN 201620664718U CN 205737674 U CN205737674 U CN 205737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lumn
connecting shaft
adjusting bracket
ang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647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康
陈亮
赵艳峰
池洪雷
颜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647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37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37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37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用于对转向管柱进行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固连于车身上并具有角度调节槽的角度调节支架,固连于转向管柱上并具有伸缩调节槽的伸缩调节支架,穿设于所述角度调节槽和伸缩调节槽内的连接轴,以及于角度调节支架的一侧连接轴上设置的锁紧组件,在角度调节支架靠近于锁紧组件的一侧端面上还设有垫片,且垫片的硬度大于锁紧组件中与垫片相抵接的构件的硬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通过设置垫片,并使得垫片的硬度较大,可避免因锁紧组件中的凸轮与角度调节支架直接接触,而在角度调节槽处打出凹坑,从而可避免出现调节异响,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作为汽车调节方向的装置,其在转向盘姿势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对转向管柱姿势进行调整,现有汽车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均设置有角度调节支架和伸缩调节支架,并通过锁紧机构压迫角度调节支架以使角度调节支架夹紧伸缩调节支架,而实现对转向管柱的定位。目前,角度调节支架中的角度调节槽大多为冲压孔,因角度调节支架的表面硬度较小,在使用中于角度调节槽处的角度调节支架表面常会被锁紧机构中的凸轮打出凹坑,其会产生调节异响,而影响调节时的操作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用于对转向管柱进行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
角度调节支架,固连于车身上,并具有角度调节槽;
伸缩调节支架,固连于转向管柱上,并具有伸缩调节槽,所述转向管柱经由所述伸缩调节支架夹装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上;
连接轴,穿设于所述角度调节槽和伸缩调节槽内,以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和伸缩调节支架,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设有紧固件;
锁紧组件,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的一侧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在外力驱使下,所述锁紧组件因具有沿所述连接轴轴向的位移,而使所述角度调节支架与所述伸缩调节支架呈夹紧或松弛状;
垫片,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支架靠近于所述锁紧组件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垫片与所述锁紧组件抵接相连,且所述垫片的硬度大于所述锁紧组件中与所述垫片相抵接的构件的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包括垫片主体,在所述垫片主体上形成有随形于所述角度调节槽的第一通槽,于所述第一通槽的两个相对边沿形成有外翻布置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嵌设于所述角度调节槽内,并与所述连接轴滑动抵接。
进一步的,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翻边的两端形成有与所述角度调节槽的两相对端相卡接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由弹簧钢制成。
进一步的,在所述伸缩调节支架靠近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相抵接,并卡置于所述伸缩调节槽中的塑料嵌件。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锁紧组件,在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的另一侧设有穿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并可对所述角度调节支架施加弹性预紧力的弹性预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预紧组件包括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的一侧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固定滑块、预紧弹簧和滑动滑块,所述固定滑块固连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上,并于所述固定滑块上形成有随形于所述角度调节槽的第二通槽,沿所述第二通槽的边缘形成有外翻布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嵌设于所述角度调节槽内,并与所述连接轴滑动抵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滑块上设有多个过盈嵌装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上的柱体,所述预紧弹簧和滑动滑块可随所述连接轴而相对于所述固定滑块滑动,并于所述固定滑块上形成有与所述预紧弹簧及滑动滑块滑动嵌装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的一侧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及调节手柄,所述第一凸轮卡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槽内,所述第二凸轮转动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调节手柄卡置于所述第二凸轮上;在所述调节手柄承接外力而带动所述第二凸轮绕所述连接轴转动时,所述第二凸轮因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的旋转而具有沿所述连接轴轴向的位移。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轴与车身之间设有对所述连接轴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转向管柱沿所述角度调节槽向车身头部移动的弹性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通过设置垫片,并使得垫片的硬度较大,可避免因锁紧组件中的凸轮与角度调节支架直接接触,而在角度调节槽处打出凹坑,从而可避免出现调节异响,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在垫片本体上设置第一翻边,一方面可便于垫片与角度调节槽的安装配合,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连接轴对角度调节槽造成磨损。
(3)在翻边上设置限位凸起可防止垫片与角度调节槽装配出现窜动。
(4)在伸缩调节支架上设置塑料嵌件可减少连接轴与伸缩调节槽内壁直接接触而造成的异响及磨损。
(5)设置弹性预紧组件可在锁紧力消失时,防止因沿连接轴的轴向力突然消失而造成调节力变化不均匀。
(6)设置第二翻边可减缓角度调节槽的磨损。
(8)通过柱体与角度调节支架过盈配合可保证固定滑块在角度调节支架上的稳固设置;设置凹槽可提升调节时的平顺性。
(9)锁紧装置采用凸轮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10)设置弹性件可保证转向管柱在车辆上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角度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伸缩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角度调节支架与垫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塑料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预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滑块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角度调节支架,101-支架本体,102-夹板,1021-角度调节槽,1022-插接孔,2-转向管柱,3-伸缩调节支架,301-伸缩调节槽,4-连接轴,5-锁紧组件,501-第一凸轮,5011-条形凸台,5012-容纳槽,502-第二凸轮,5021-第二凸台,5022-凸起,503-调节手柄,6-垫片,601-垫片主体,6011-第一通槽,602-第一翻边,603-限位凸起,7-塑料嵌件,701-嵌件本体,7011-第三通槽,702-卡扣,703-条形块,8-弹性预紧组件,801-固定滑块,8011-凹槽,8012-第二通槽,802-预紧弹簧,8021-翻勾,803-滑动滑块,804-柱体,805-第二翻边,9-弹性件,10-支撑套,11-止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用于对转向管柱进行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由图1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固连于车身上并具有角度调节槽1021的角度调节支架1,以及固连于转向管柱2上并具有伸缩调节槽301的伸缩调节支架3,且转向管柱2经由伸缩调节支架3夹装于角度调节支架1上,并通过穿设于角度调节槽1021和伸缩调节槽301内的连接轴4以将角度调节支架1和伸缩调节支架3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支架1包括与车身固连的支架本体101,在支架本体101上设有两个相对布置并位于转向管柱2周侧的、受力可弹性变形的夹板102,角度调节槽1021则分别形成于两个夹板102上。伸缩调节支架3沿转向管柱2轴向设置,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对应于角度调节支架1中的两个夹板102,在转向管柱2上于伸缩调节支架3的两部分结构之间设置有呈工字形的槽孔,伸缩调节槽301则沿转向管柱2的轴向分别形成于伸缩调节支架3的两部分结构上。在角度调节支架1一侧连接轴4上设置有锁紧组件5,该锁紧组件5可通过沿连接轴4轴向的位移而使两侧的夹板102与伸缩调节支架3之间呈夹紧或松弛状,以实现对转向管柱2的锁紧及解锁。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靠近锁紧组件5的夹板102称为第一夹板,而将远离锁紧组件5的夹板102称为第二夹板。由图1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板靠近于锁紧组件5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可与锁紧组件5抵接配合的垫片6,该垫片6的硬度大于锁紧组件5中与垫片6抵接的构件的硬度,以此可防止锁紧组件5在第一夹板上打出凹坑,而避免在操作锁紧组件5时产生异响。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垫片6包括垫片主体601,在垫片主体601上形成有随形于第一夹板上的角度调节槽1021的第一通槽6011,在第一通槽6011的两个相对边沿形成有外翻布置的第一翻边602,第一翻边602嵌设于第一夹板上的角度调节槽1021内,并可与穿设于角度调节槽1021内的连接轴5滑动抵接。为防止垫片6在装配于第一夹板上后出现窜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第一翻边602的两端还形成有可与角度调节槽1021的两相对端相卡接的限位凸起603。
限位凸起603的具体结构由图5所示,限位凸起603为于第一翻边602的两端沿第一翻边60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延长边,第一翻边602通过该延长边卡置在角度调节槽1021中。本实施例中垫片6由弹簧钢制成,以可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便于在第一夹板上的布置。为了防止连接轴4与伸缩调节支架3直接碰撞而产生异响,同时为减少伸缩调节槽301的磨损,本实施例中在伸缩调节支架3靠近于角度调节支架1一侧的端面上设有与角度调节支架1抵接配合,并卡置于伸缩调节槽301中的塑料嵌件7。图1中,为了便于示出塑料嵌件7,将塑料嵌件7移于了角度调节支架1的外部。
由图6所示,塑料嵌件7包括具有随形于伸缩调节槽301的第三通槽7011的嵌件本体701,沿嵌件本体701长度方向、在嵌件本体701的两端形成有可卡接于伸缩调节槽301两端的如图7中所示的卡扣702,设置卡扣702可防止嵌件本体701从伸缩调节槽301内脱落。在嵌件本体701上于第三通槽7011的两侧也设有沿嵌件本体70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块703。条形块703可嵌设于伸缩调节槽301内,并可形成与连接轴4的滑动抵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相对于锁紧组件5,在角度调节支架1的另一侧还设有穿设于连接轴4上,并可对角度调节支架1施加弹性预紧力的弹性预紧组件8。弹性预紧组件8的具体结构由图1结合图8所示,其包括在角度调节支架1的一侧依次穿设于连接轴4上的固定滑块801、预紧弹簧802和滑动滑块803。其中固定滑块801与角度调节支架1相对固连,而预紧弹簧802和滑动滑块803可随连接轴4而相对于固定滑块801滑动,并于固定滑块801上形成有与预紧弹簧802及滑动滑块803滑动嵌装配合的凹槽8011。本实施例中预紧弹簧802为板簧,并沿板簧长度方向,在板簧两端的中部翻折形成有可挂接于滑动滑块803上的翻勾8021,滑动滑块803的两端则设有对应于翻勾8021的沟槽。
如图9所示,在固定滑块801上设有多个柱体804,而在第二夹板上设有多个供柱体804插入的插接孔1022,固定滑块801即通过柱体804与插接孔1022的过盈配合而固定于第二夹板上。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滑块801上也形成有随形于角度调节槽1021的第二通槽8012,沿第二通槽8012的边缘还形成有外翻布置的第二翻边805,第二翻边805也嵌设于角度调节槽1021内而与连接轴4滑动抵接,以可减少固定滑块801一侧的角度调节槽1021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5包括在角度调节支架1的一侧依次穿设在连接轴4上的第一凸轮501、第二凸轮502及调节手柄503,如图10所示,第一凸轮501经由设于其一侧的条形凸台5011卡置于垫片6的第一通槽6011内,而不能在连接轴4上转动,第二凸轮502则转动设于连接轴4上,相对于第一凸轮501在第二凸轮502的另一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凸台5021,调节手柄503经由第二凸台5021而与第二凸轮502卡接。
在第一凸轮501和第二凸轮502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则形成有凸轮型面,具体结构上由图11所示,在第一凸轮501和第二凸轮502的两个相对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嵌套配合的容纳槽5012和凸起5022,在容纳槽5012内形成有供凸起5022滑出的斜面。在第二凸轮502随调节手柄503转动过程中,当凸起5022完全置于容纳槽5012时,第二凸轮502与第一凸轮501之间的升程最小,而当凸起5021与第一凸轮501端面抵接配合时,第二凸轮502与第一凸轮501之间的升程最大。从而在调节手柄503带动第二凸轮502转动时,通过第二凸轮502与第一凸轮501之间的升程变化,可使得锁紧组件5产生沿连接轴4轴向的位移,而能够使角度调节支架1与伸缩调节支架3之间呈锁紧或松弛状态。
为保证转向管柱在车辆上设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轴4与车身之间设有对连接轴4施加弹性力,以使转向管柱2沿角度调节槽1021向车身头部移动的弹性件9。该弹性件9可为扭簧结构,并分别设于连接轴4的两端处,扭簧的一端可经由套设于连接轴4上的支撑套10与连接轴4连接,扭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车身上即可。
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可为螺杆,而位于连接轴4两端的紧固件可分别为位于连接轴4一端的螺杆头,以及位于连接轴4另一端的螺母。为了增加锁紧组件5调节时的平稳性,以及出于防止螺母松动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轴4上也套设有与连接轴4端部的螺母相抵接的止推轴承11。
本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调节手柄503以实现对转向管柱2的锁紧和松开,可使转向管柱2沿角度调节槽1021和伸缩调节槽301进行移动,并可实现绕连接轴4轴线的转动,由此可实现转型管柱2的调整。由于在角度调节支架1和锁紧组件5中的第一凸轮501之间设置有垫片6,且垫片6的硬度大于第一凸轮501,从而可防止第一凸轮501在垫片6上打出凹坑,以能够防止在调节时产生异响,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用于对转向管柱(2)进行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
角度调节支架(1),固连于车身上,并具有角度调节槽(1021);
伸缩调节支架(3),固连于转向管柱(2)上,并具有伸缩调节槽(301),所述转向管柱(2)经由所述伸缩调节支架(3)夹装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上;
连接轴(4),穿设于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和伸缩调节槽(301)内,以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和伸缩调节支架(3),在所述连接轴(4)的两端设有紧固件;
锁紧组件(5),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的一侧设置在所述连接轴(4)上,在外力驱使下,所述锁紧组件(5)因具有沿所述连接轴(4)轴向的位移,而使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与所述伸缩调节支架(3)呈夹紧或松弛状;
垫片(6),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靠近于所述锁紧组件(5)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垫片(6)与所述锁紧组件(5)抵接相连,且所述垫片(6)的硬度大于所述锁紧组件(5)中与所述垫片(6)相抵接的构件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6)包括垫片主体(601),在所述垫片主体(601)上形成有随形于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的第一通槽(6011),于所述第一通槽(6011)的两个相对边沿形成有外翻布置的第一翻边(602),所述第一翻边(602)嵌设于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内,并与所述连接轴(4)滑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翻边(602)的两端形成有与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的两相对端相卡接的限位凸起(60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6)由弹簧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缩调节支架(3)靠近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相抵接,并卡置于所述伸缩调节槽(301)中的塑料嵌件(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锁紧组件(5),在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的另一侧设有穿设于所述连接轴(4)上,并可对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施加弹性预紧力的弹性预紧组件(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预紧组件(8)包括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的一侧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固定滑块(801)、预紧弹簧(802)和滑动滑块(803),所述固定滑块(801)固连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上,并于所述固定滑块(801)上形成有随形于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的第二通槽(8012),沿所述第二通槽(8012)的边缘形成有外翻布置的第二翻边(805),所述第二翻边(805)嵌设于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内,并与所述连接轴(4)滑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滑块(801)上设有多个过盈嵌装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上的柱体(804),所述预紧弹簧(802)和滑动滑块(803)可随所述连接轴(4)而相对于所述固定滑块(801)滑动,并于所述固定滑块(801)上形成有与所述预紧弹簧(802)及滑动滑块(803)滑动嵌装配合的凹槽(80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5)包括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的一侧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轴(4)上的第一凸轮(501)、第二凸轮(502)及调节手柄(503),所述第一凸轮(501)卡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内,所述第二凸轮(502)转动设于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调节手柄(503)卡置于所述第二凸轮(502)上;在所述调节手柄(503)承接外力而带动所述第二凸轮(502)绕所述连接轴(4)转动时,所述第二凸轮(502)因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501)的旋转而具有沿所述连接轴(4)轴向的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轴(4)与车身之间设有对所述连接轴(4)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转向管柱(2)沿所述角度调节槽(1021)向车身头部移动的弹性件(9)。
CN201620664718.5U 2016-06-29 2016-06-29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Active CN205737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4718.5U CN205737674U (zh) 2016-06-29 2016-06-29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4718.5U CN205737674U (zh) 2016-06-29 2016-06-29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37674U true CN205737674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3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64718.5U Active CN205737674U (zh) 2016-06-29 2016-06-29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3767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207A (zh) * 2017-09-05 2018-0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转向管柱溃缩导向机构
CN109017971A (zh) * 2018-07-31 2018-12-18 杨扬 新能源汽车及其方向控制装置
CN109606456A (zh) * 2019-01-11 2019-04-12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及车辆
CN113815710A (zh) * 2021-09-22 2021-12-2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
CN115009348A (zh) * 2022-07-22 2022-09-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四向调节转向管柱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207A (zh) * 2017-09-05 2018-0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转向管柱溃缩导向机构
CN107640207B (zh) * 2017-09-05 2020-05-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转向管柱溃缩导向机构
CN109017971A (zh) * 2018-07-31 2018-12-18 杨扬 新能源汽车及其方向控制装置
CN109606456A (zh) * 2019-01-11 2019-04-12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及车辆
CN113815710A (zh) * 2021-09-22 2021-12-2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
CN113815710B (zh) * 2021-09-22 2022-09-0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
CN115009348A (zh) * 2022-07-22 2022-09-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四向调节转向管柱结构
CN115009348B (zh) * 2022-07-22 2023-10-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四向调节转向管柱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37674U (zh)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DK1935718T3 (en) Apparat indbefattende et spejlaggregat.
CN103303105B (zh) 车门玻璃紧固安装结构及安装车门玻璃的方法
CN104961019A (zh) 一种电梯滚动导靴
CN205799412U (zh) 压缩弹簧安装工具
CN101463688A (zh) 车门铰链
CN111094682B (zh) 铰链
CN203558119U (zh) 一种可调节转向管柱
KR102070272B1 (ko) 스태빌라이저용 부시
CN205737675U (zh) 转向管柱调节锁紧装置及车辆
CN202669905U (zh)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
CN206485388U (zh) 转向管柱锁紧装置
CN103101566A (zh) 线性行进调节组件
CN210852619U (zh) 一种低成本的汽车转向管柱手柄夹紧机构
TW201002955A (en) Moving device
CN204750266U (zh) 一种管柱调节手柄
CN209335471U (zh) 一种车灯玻璃镀膜工装
US9932061B2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CN108357588B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的安装定位装置
CN206187088U (zh)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104554046B (zh) 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持装置
CN205150060U (zh) 自行车座垫紧锁结构
CN206592428U (zh) 球销垫片及汽车转向系统
CN210760969U (zh) 杆状物锁紧扣及拉杆总成
CN205186162U (zh) 一种卧铺栏杆内缩式翻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