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15185U - 片材盘 - Google Patents

片材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15185U
CN205615185U CN201620244644.XU CN201620244644U CN205615185U CN 205615185 U CN205615185 U CN 205615185U CN 201620244644 U CN201620244644 U CN 201620244644U CN 205615185 U CN205615185 U CN 205615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supporting surface
state
track
guid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46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鹫野善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15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15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2Slid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7Ratch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6Bottom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geometry
    • B65H2405/11164Rear portion extensible in parallel to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2Rear, i.e. portion opposite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22Rear, i.e. portion opposite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movable linearly, detai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Abstract

一种片材盘,包括:具有第一支撑面的第一盘;具有第二支撑面的第二盘,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移动;形成在第二支撑面的轨道,沿第一方向延伸;由轨道支撑的引导构件,能沿第一方向移动,能与片材的第一方向端部抵接;设在轨道的至少一个配合部,能与引导构件配合;设在引导构件的配合切换部,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状态;设在第一盘的抵接部,能与配合切换部抵接,轨道具有在第二盘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撑面重复的重复部分,在引导构件在重复部分支撑在轨道的状态下,当第二盘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时,抵接部通过与配合切换部抵接而使配合切换部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片材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具有用于支撑片材的片材盘。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能够输送片材的设备。作为这种设备的一个例子,有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设备。在图像记录设备中,具有能够支撑片材的片材盘。为了在使图像记录设备小型化的同时使片材盘能够支撑大尺寸的片材,片材盘被构成为能够伸缩。例如,片材盘由主盘和能够相对于主盘伸缩的滑动盘构成。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这种结构的供纸盒。
在片材盘中,设有用于对片材的后端进行定位的后引导部。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供纸盒中也设有作为后引导部的后端引导构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826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通常,因为需要对大尺寸的片材的后端进行定位,因而将后引导部设在滑动盘。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滑动盘相对于主盘处于收缩状态的情况下也使用后引导部时,对于后引导部和用于使后引导部滑动的滑动机构,希望当滑动盘相对于主盘处于收缩状态时后引导部和滑动机构位于主盘的上方。另一方面,对于滑动盘的后引导部和滑动机构以外的部分,当相对于主盘处于收缩状态时,希望它们位于主盘的下方。
如上所述,在当滑动盘相对于主盘处于收缩状态时后引导部和滑动机构位于主盘的上方,并且滑动盘的其它部分位于主盘的下方的结构中,需要设置用于使滑动盘插入主盘的滑动,因而滑动盘的刚性降低。如果为了防止滑动盘的刚性降低而使滑动机构和滑动盘是分开的构件,则片材盘的成本上升。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盘,能够在不降低刚性的情况下搭载后引导部,并且能够在不被后引导部妨碍的情况下进行伸缩。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材盘,包括:第一盘,具有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一支撑面;第二盘,具有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二支撑面,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二支撑面的至少一部分以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下方的状态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重复面积比所述第一位置时的重复面积小的位置;轨道,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面,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设置;引导构件,由所述轨道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支撑的片材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抵接;至少一个配合部,设在所述轨道,能够与所述引导构件相配合;配合切换部,设在所述引导构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配合在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从而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被锁定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的配合被解除从而所述引导构件能够移动的状态;以及抵接部,设在所述第一盘的与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位置,能够与所述配合切换部抵接,所述轨道具有在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重复部分,在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重复部分支撑在所述轨道的状态下,当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抵接部通过与所述配合切换部抵接而使所述配合切换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轨道形成在第二支撑面。即,轨道与第二支撑面一体形成。由此,能够防止轨道与第二支撑面是不同的构件时所导致的片材盘的成本上升。此外,第二支撑面以位于第一支撑面下方的状态与第一支撑面重复。即,轨道也以位于第一支撑面下方的状态与第一支撑面重复。由此,无需设置用于将第一支撑面插入第二支撑面的滑动等。因此,能够防止片材盘的刚性降低。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当第二盘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时,引导构件抵接第一盘。但是,这时,通过抵接部与配合切换部抵接而使配合切换部变化为第二状态。因此,引导构件能够沿着轨道移动。其结果是,引导构件被第一盘施压而移动。由此,引导构件不妨碍第二盘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
(2)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第一盘具有切口,所述切口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引导构件侧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切口,所述切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在与所述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所述引导构件能够进入的尺寸,所述抵接部设在所述切口的与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位置。
(3)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轨道的多个凹部,所述配合切换部包括:凸部,从上方嵌入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一个;以及被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对,具有以越靠近所述抵接部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的所述倾斜面抵接而被沿着所述倾斜面引导,所述配合切换部向上方移动。
(4)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轨道的多个凹部,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配合切换部相对,具有以越靠近所述配合切换部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所述配合切换部包括:凸部,从上方嵌入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一个;以及被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对,能够与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被抵接部与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倾斜面抵接而被沿着所述倾斜面引导,所述配合切换部向上方移动。
(5)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配合切换部包括:第一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而设置,能够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固定的状态挠曲;以及第二板,从所述第一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向上方突出,所述凸部设在所述第一板,所述被抵接部设在所述第二板。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片材盘,包括:第一盘,具有抵接部和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一支撑面;第二盘,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包括: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片材,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第一面积重复,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比所述第一面积小的第二面积重复;以及轨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设置,引导构件,由所述轨道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支撑的片材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之前,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二盘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一盘移动,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之后,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盘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引导构件不妨碍第二盘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
(7)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第二盘还包括沿着所述轨道配置的多个第一配合部,所述引导构件具有配合切换部,所述配合切换部当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时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配合在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中的一个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解除配合的状态。
(8)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配合切换部具有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被抵接部和与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中的一个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9)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第二盘的所述轨道具有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重复部分,在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中的设在所述重复部分的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配合切换部通过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而变化为所述第二状态。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片材盘,包括:第一盘,具有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一支撑面;第二盘,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包括: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片材,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第一面积重复,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比所述第一面积小的第二面积重复;以及轨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设置,具有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重复部分,引导构件,由所述轨道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支撑的片材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片材盘的刚性降低。
(11)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所述第一支撑面具有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切口,所述切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在与所述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所述引导构件能够进入的尺寸,所述轨道具有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切口露出的露出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能够在不降低第二盘的刚性的情况下搭载引导构件,并且能够在不被引导构件妨碍的情况下使第二盘相对于第一盘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机10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打印部11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在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供纸盘21的立体图。
图4是在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供纸盘21的立体图。
图5是在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供纸盘21的立体图。
图6是在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供纸盘21的立体图。
图7A是在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供纸盘21的剖视图,示出配合切换部94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供纸盘21;
图7B是在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供纸盘21的剖视图,示出配合切换部94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供纸盘21;
图8A是图7A中的后引导部80周围的放大图;
图8B是图7B中的后引导部80周围的放大图;
图9是轨道70沿着上方向4、下方向5、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A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1的后引导部80周围的剖视图;
图10B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2的配合切换部94处于第一状态时后引导部80周围的剖视图;
图10C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2的配合切换部94处于第二状态时后引导部80周围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意性示出供纸盘21的俯视图,示出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以及
图11B是示意性示出供纸盘21的俯视图,示出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改变。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复合机10以能够使用的方式而设置的状态(图1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方向4和下方向5,以设有开口13的面为正面(前表面)来定义前方向6和后方向7,以从正面看复合机10来定义右方向8和左方向9。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复合机10在上部设有扫描部12,在下部设有喷墨记录方式的打印部11(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例子)。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
打印部11具有输送装置和记录部40(参照图2)。输送装置具有供纸盘21(本实用新型的片材盘的一个例子)和供纸部28(本实用新型的供纸部的一个例子,参照图2)。
在打印部11的正面形成有开口13。能够通过开口13将供纸盘21向后方向7插入打印部11,并且能够向前方向6卸下。供纸盘21也可以被构成为从打印部11拉出到中途,换言之,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不完全从打印部11卸下。
供纸盘21支撑片材50(参照图2)。在打印部11中,片材50从供纸盘21向着在打印部11的内部形成的输送路径18供给。所供给的片材50在由记录部40记录了图像之后排出到配置在供纸盘21的上方的排出盘23。关于供纸盘21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供纸部28]
如图2所示,供纸部28在供纸盘21安装在了打印部11中的状态下位于供纸盘21的上方。供纸部28包括供纸辊25、臂26和轴27。供纸辊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臂26的头端部。臂26以能够沿着箭头29、30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由打印部11的壳体所支撑的轴27。臂26由于其自重或者受到弹簧等的弹性力而被向着供纸盘21施力。供纸部28从供纸盘21拾取片材50,向着后方向7(后述第二盘7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供给。由此,该片材50在输送路径18中输送。
[输送路径18、19]
如图2所示,在打印部11的内部形成有输送路径18、19。在打印部11安装有供纸盘21的状态下,输送路径18在设在供纸盘21的后端部的倾斜板24的上方形成为弯曲状。倾斜板24也可以不设在供纸盘21,而是设在打印部11的壳体。
输送路径19是与输送路径18连续的路径,是对沿着输送路径18输送的片材50进行输送的路径。输送路径19从与输送路径18之间的边界到排出盘23上方的位置向着前方向6延伸。片材50由供纸辊25、输送辊对59和排出辊对64在输送路径18、19中沿着图2中的点划线的箭头所示的输送方向15输送。
[记录部40]
如图2所示,记录部40具有滑架41,滑架41搭载有记录头42,在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即,向着右方向8和左方向9往复移动。记录头42被从墨盒(图未示)供给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Bk)各种颜色的墨。记录头42从设在其下表面的喷嘴喷出作为微小墨滴的各种颜色的墨。通过滑架41向着右方向8和左方向9往复移动,记录头42相对于片材50进行扫描,对在记录部40的下方与记录部40相对而设置的压板43上所输送的片材50记录图像。压板43是用于支撑沿着输送路径19输送的片材50的构件。
[输送辊对59和排出辊对64]
如图2所示,输送辊对59设在记录部40的输送方向15上游。输送辊对59包括输送辊60和夹送辊61。输送辊60配置在输送路径19的上方,接收来自输送马达(图未示)的驱动力而旋转。夹送辊61与输送辊60相对而配置在输送路径19的下方,与输送辊60一起旋转。
排出辊对64设在记录部40的输送方向15下游。排出辊对64包括排纸辊62和带齿辊63。排纸辊62配置在输送路径19的下方,接收来自上述输送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带齿辊63与排纸辊62相对而配置在输送路径19的上方,与排纸辊62一起旋转。
供纸部28从供纸盘21供给的片材50被输送辊对59向着记录部40引导,由记录部40记录图像。然后,由排出辊对64排出到排纸盘23。
[供纸盘21]
如图2所示,供纸盘21通过以倾斜板24为头端通过开口13向着后方向7插入而安装到打印部11(图1、2的状态)。由此,支撑在供纸盘21的片材50能够向着输送路径18供给。供纸盘21通过以倾斜板24为后端通过开口13向着前方向6拉出而从打印部11卸下。由此,能够向供纸盘21补充片材50。
如图3~6所示,供纸盘21向着上方向4开放,形成为在前方向6、后方向7、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的长度比在上方向4和下方向5上的长度长的大体盒状。供纸盘21包括第一盘71和第二盘72。
[第一盘71]
如图3~6所示,第一盘71包括:第一底板75,具有能够支撑片材50的第一支撑面75A;倾斜板24,从第一支撑面75A的后方向7的端部向着后上方立起而设置;以及一对侧壁81,从第一支撑面75A的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端部向着上方向4立起而设置,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相对。
各侧壁81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延伸而设置。各侧壁81包括: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隔着间隔而配置的一对侧部81A、81B;将侧部81A、侧部81B的上端彼此连接的连续部81C。侧部81A的下端部与第一支撑面75A连接。侧部81B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配置在侧部81A的外侧。换言之,侧部81B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相对于侧部81A配置在与第一支撑面75A相反的位置。在侧部81B的面向侧部81A的面,形成有向着侧部81A突出并且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延伸而设肋(图未示)。
在侧部81A、81B之间,插入第二盘72的侧壁98。在侧壁98插入侧部81A、81B的状态下,形成在侧部81B的肋(未图示)支撑形成在侧壁98的肋84(参照图4)。
一对侧引导部77设在第一支撑面75A。一对侧引导部77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隔着间隔而配置。右方的侧引导部77的面向左方向9的面能够与支撑在第一支撑面75A的片材50的右端抵接。左方的侧引导部77的面向右方向8的面能够与支撑在第一支撑面75A的片材50的左端抵接。一对侧引导部77通过形成在第一支撑面75A的轨道85而以能够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移动的方式支撑。由此,第一支撑面75A能够支撑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的长度各异的各种尺寸的片材50。
[第二盘72]
如图3~6所示,第二盘72包括:第二底板82,具有能够支撑片材50的第二支撑面82A;前壁83,从第二支撑面82A的前方向6的端部立起而设置;以及一对侧壁98,从第二支撑面82A的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端部向着上方向4立起而设置,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相对。
一对侧壁98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延伸而设置。在各侧壁98的面向外方的面(一对侧壁98中配置在右方的侧壁98的面向右方向8的面,以及配置在左方的侧壁98的面向左方向9的面),形成有向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延伸而设置的肋84。
各侧壁98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设在与第一盘71的各侧壁81相对应的位置,插入各侧壁81的侧部81A、81B之间。由此,第二盘72的移动方向被限制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这时,肋84支撑在形成在侧部81B的肋(图未示)。由此,侧壁98一边维持支撑在侧壁81的状态,一边能够相对于侧壁81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移动。即,第二盘72以能够相对于第一盘71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移动的方式安装到第一盘71。前方向6和后方向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
在小尺寸的片材50(例如A4纸张)容纳在供纸盘21的情况下,第二盘72移动到相对于第一盘71收缩的第一位置(图3、5、11A所示的位置)。由此,第二底板82相对于第一底板75向着后方向7收缩。这时,第二支撑面82A全部位于第一支撑面75A下方,呈与第一支撑面75A重叠的状态。由此,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片材50由第一支撑面75A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支撑面82A不必全部位于第一支撑面75A的下方。例如,也可以是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支撑面82A的除前端部以外的大部分位于第一支撑面75A的下方,该前端部呈从第一支撑面75A的前端向着前方向6突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大尺寸的片材50(例如A3纸张)容纳在供纸盘21的情况下,第二盘72移动到相对于第一盘71伸长的第二位置(图4、6、11B所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比第一位置更靠前方向6的位置。由此,第二底板82相对于第一底板75向着前方向6伸长。这时,第二支撑面82A的后端部位于第一支撑面75A下方,呈与第一支撑面75A重叠的状态。即,当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撑面82A相对于第一支撑面75A的重复面积小于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支撑面82A相对于第一支撑面75A的重复面积。第二支撑面82A的除后端部以外的部分呈从第一支撑面75A的前端向着前方向6突出的状态,由此,当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时,片材50由第一支撑面75A和第二支撑面82A的除后端部以外的部分支撑。
在前壁83,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中央部,形成有向着后方向7凹的凹部79。复合机10的使用者当将供纸盘21相对于打印部11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插拔时,以及当将第二盘72相对于第一盘71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移动时,握持凹部79。
[轨道70]
如图4、6、11B所示,在第二盘72的第二支撑面82A,形成有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延伸而设置的轨道70。轨道70形成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中央部。轨道70从第二支撑面82A的前端部向着后方向7延伸而设置。
如图3、5、11A所示,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轨道70的前端部呈通过后述切口141而与第一支撑面75A不重叠的状态。即,轨道70的前端部呈在供纸盘21的上方露出的状态。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轨道70的除前端部以外的部分位于第一支撑面75A的下方,呈与第一支撑面75A重叠的状态。
轨道70的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支撑面75A不重叠的部分不限于切口141下方的部分。例如,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第二支撑面82A的前端部呈相对于第一支撑面75A的前端向着前方向6突出的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支撑面82A中的与第一支撑面75A不重叠的部分除了切口141下方的部分以外,还包括从第一支撑面75A的前端向着前方向6突出的部分。
通过上述结构,轨道70具有:在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撑面75A重复的重复部分100(图11A中阴影所示的部分)。
另一方面,如图4、6、11B所示,当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时,轨道70呈全部与第一支撑面75A不重叠的状态。即,轨道70全部呈在供纸盘21的上方露出的状态。
图9是轨道70沿着上方向4、下方向5、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9所示,轨道70包括:第一凹部86,形成在第二支撑面82A;一对凸部87,形成在第一凹部86的侧表面86A的上端部;以及配合部88,形成在第一凹部86的底面86B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的中央部。凸部87、底面86B和侧表面86A形成分别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凹的一对第二凹部89。
如图8所示,配合部88是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排列配置的多个凹部。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配合部88在从轨道70的前端部到后端部的范围内无间隔地配置,但是,多个配合部88也可以隔着比图8更大的间隔而配置。多个配合部88也不必是等间隔配置。配合部88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量,例如,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配合部88。
[后引导部80]
如图3~6所示,后引导部80(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构件的一个例子)由轨道70以能够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移动的方式支撑。具体来说,通过将后引导部80下端部的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突出的突部(图未示)插入轨道70的一对第二凹部89(参照图9),后引导部8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轨道70。
后引导部80能够与支撑在第一支撑面75A或者支撑在第一支撑面75A和第二支撑面82A的片材50的前端抵接。由此,第一支撑面75A和第二支撑面82A能够支撑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的长度各异的各种尺寸的片材50。
后引导部80包括:底壁91;立壁92,从底壁91的前端部向着上方向4立起而设置;一对侧壁93,从立壁92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向着前方向6突出;以及配合切换部94。
在底壁91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插入第二凹部89的突部(图未示)。立壁92的面向后方向7的面能够与片材50的前端抵接。关于配合切换部94,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配合切换部94]
如图7、8所示,配合切换部94包括第一板131和第二板132。
第一板131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延伸而设置。第一板131的后端部固定在底壁91。第一板131的前端部与第二板132连接。第二板132从第一板131的前端部向着上方向4突出。第二板132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设在一对侧壁93之间。
配合切换部94通过上述结构而在第一板131的后端部固定在底壁91的状态下能够挠曲。具体来说,第一板131的前端部能够在上方向4和下方向5上挠曲。第二板132通过第一板131的前端部向着上方向4挠曲而向着上方向4移动,通过第一板131的前端部向着下方向5挠曲而向着下方向5移动。第二板132能够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挠曲。通过第二板132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挠曲,使第一板131能够向着上方向4和下方向5挠曲。
在第一板131形成有凸部133。凸部133从第一板131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向着下方向5突出。凸部133位于比配合部88更靠上方向4的位置,在上方向4和下方向5上与配合部88相对。
在第二板132形成有被抵接部134。被抵接部134从第二板132的面向后方向7的面的下端部向着后方向7突出。在被抵接部134,形成有面向后方向7和下方向5的倾斜面135。倾斜面135向着后上方倾斜。即,倾斜面135以越靠近后述抵接部140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在第二板132,安装有操作部136。具体来说,操作部136覆盖第二板132的上端部。操作部136是为了使第二板132移动而由使用者操作的部分。操作部136由与操作部136接触的使用者的手相对于操作部136不打滑的橡胶等材料制成。操作部136也可以与第二板132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部136与第二板132由同一材料制成。
如图7A、8A所示,当配合切换部94未被从外部施加力时,凸部133从上方插入配合部88。即,凸部133从上方嵌在配合部88。由此,形成后引导部80与配合部88相配合的状态。其结果是,后引导部80向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的移动被锁定。配合切换部94在这时的状态是第一状态。
另一方面,当配合切换部94被从外部施加力时,如下详细所述,凸部133从配合部88拔出。
当使用者对操作部136的面向前方向6的面136A向着后方向7施压时,第二板132向着后方向7移动,同时第一板131的前端部向着上方向4挠曲。如后所述,第一板131通过被抵接部134被向着抵接部140施压也向着上方向4挠曲。由此,如图7B、8B所示,凸部133从配合部88拔出,后引导部80与配合部88之间的配合被解除。其结果是,后引导部80的锁定被解除,后引导部80能够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移动。配合切换部94在这时的状态是第二状态。
通过以上操作,配合切换部94的状态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
[切口141和抵接部140]
如图3~6所示,在第一盘71的第一底板75的前方向6的端部75B,即,在第一底板75的端部中位于后引导部80侧的端部75B,形成切口141。切口141从端部75B向着后方向7切口。切口141由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隔着间隔而形成的一对侧表面141A和将一对侧表面141A的后端部彼此连接的进深面141B限定而成。
切口141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形成在与形成在第二盘72的第二支撑面82A的轨道70相同的位置。具体来说,限定切口141的一对侧表面141A中的设在右方的侧表面141A位于比轨道70和后引导部80的右端更靠右方向8的位置。限定切口141的一对侧表面141A中的设在左方的侧表面141A位于比轨道70和后引导部80的左端更靠左方向9的位置。即,切口141在右方向8和左方向9上设在与轨道70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后引导部80能够进入的间隔。右方向8和左方向9是与前方向6和后方向7垂直的方向,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如图3、5、6所示,在限定切口141的进深面141B,设有抵接部140。抵接部140从进深面141B向着前方向6突出。抵接部140设在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与后引导部80的配合切换部94的被抵接部134相对的位置。换言之,抵接部140的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位置与被抵接部134的右方向8和左方向9的位置相同。
抵接部140的上方向4和下方向5的位置与被抵接部134的倾斜面135的位置相同。由此,抵接部140能够与倾斜面135抵接。
[第二盘72的收缩动作]
以下说明第二盘72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时各部分(特别是后引导部80)的动作。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第二盘7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后引导部80在重复部分100(图11A中的阴影所示的部分)支撑在轨道70。这里,重复部分100是轨道70的当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支撑面75A重叠的部分。即,轨道70中的在图3、5中未露出的部分。
通过使用者握持凹部79并且对其向着后方向7施压,第二盘72开始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
这时,如图8A所示,凸部133插入配合部88,后引导部80与配合部88是配合状态。因此,当第二盘72向着后方向7移动时,后引导部80与第二底板82一体地向着后方向7移动。于是,后引导部80接近切口141的进深面141B。进入了切口141的进深侧的后引导部80与第一盘71抵接。更具体地,形成在后引导部80的配合切换部94的被抵接部134的倾斜面135与设在第一盘71的切口141的进深面141B的抵接部140抵接(参照图4、6)。
在这种状态下,当第二盘72向着后方向7进一步移动时,倾斜面135一边对抵接部140施加向着后方向7并且下方向5的力,一边沿着倾斜面135引导抵接部140。于是,倾斜面135受到向着前方向6并且上方向4的抵接部140的反作用力。由此,第二板132向着上方向4移动。于是,第一板131的前端部向着上方向4移动。即,配合切换部94向着上方向4移动。由此,凸部133从配合部88拔出(参照图8B)。其结果是,后引导部80能够向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移动。通过以上动作,抵接部140通过与配合切换部94抵接而使配合切换部94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当第二盘72向着后方向7进一步移动时,第二盘72相对于第一盘71向着后方向7移动,同时,后引导部80相对于第二盘72向着前方向6移动。即,通过维持后引导部80与第一盘71的抵接部140抵接的位置,仅第二盘72向着后方向7移动。通过以上动作,当第二盘72相对于第一盘71向着后方向7移动时,即使后引导部80抵接第一盘71,也能使第二盘72相对于第一盘71向着后方向7移动。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轨道70形成在第二支撑面82A。即,轨道70与第二支撑面82A一体形成。由此,能够防止当轨道70是与第二支撑面82A分开的构件时所导致的供纸盘21的成本上升。第二支撑面82A在位于第一支撑面75A下方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撑面75A重复。即,轨道70还在位于第一支撑面75A下方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撑面75A重复,由此,无需设置用于使第一支撑面75A插入第二支撑面82A的滑动等。由此,能够防止供纸盘21的刚性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盘72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时,后引导部80与第一盘71抵接。但是,通过抵接部140与配合切换部94抵接来使配合切换部94变化为第二状态。由此,后引导部80能够沿着轨道70移动。其结果是,后引导部80被第一盘71施压而相对于第二盘72移动。通过以上动作,能够在不被后引导部80妨碍的情况下进行第二盘72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后引导部80能够进入切口141。由此,即使在第二盘7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后引导部80也能够沿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合部88是多个凹部,并且配合切换部具有被抵接部134,被抵接部134具有凸部133和倾斜面135,能够容易地实现通过抵接部140与配合切换部94抵接来使配合切换部94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板132的被抵接部134与抵接部140抵接而被施压时,第一板131向上方挠曲。由此,能够使配合切换部94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配合切换部94的被抵接部134形成倾斜面135,在第二盘72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抵接部140被倾斜面135引导,来使配合切换部94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但是,如图10A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也可以在抵接部140形成倾斜面142。在第二盘72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被抵接部134抵接倾斜面142从而沿着倾斜面142被引导,来使配合切换部94向着上方向4移动,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倾斜面142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与配合切换部94(具体来说是被抵接部134)相对。倾斜面142是面向前方向6和上方向4的面,是向着前下方倾斜的面。即,倾斜面142是以越靠近配合切换部94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面。倾斜面142从下方与被抵接部134抵接。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配合切换部94通过与抵接部140抵接而挠曲,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但是,配合切换部94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图8所示的结构。
例如,如图10B、10C所示,配合切换部94也可以包括按钮开关151,通过该按钮开关151由抵接部140施压,配合切换部94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具体来说,按钮开关151由后引导部80的立壁92或侧壁93以能够在前方向6和后方向7上移动的方式支撑。按钮开关151被图未示的螺旋弹簧(以下称为第一螺旋弹簧)向着后方向7施力。配合切换部94的第一板131被与第一螺旋弹簧不同的图未示的螺旋弹簧(以下称为第二螺旋弹簧)向着上方向4施力。如图10B所示,按钮开关151从上方对第一板131施压。由此,第一板131抵抗第二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而向着下方向5移动。其结果是,凸部133插入配合部88,后引导部80向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的移动被锁定。即,配合切换部94的状态处于第一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第二盘72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抵接部140从后方抵接按钮开关151,按钮开关151被抵抗第一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向着前方向6施压,这时,按钮开关151从第一板131离开。由此,第一板131通过第二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而向着上方向4移动。其结果是,如图10C所示,凸部133从配合部88拔出,后引导部80向着前方向6和后方向7的移动的锁定被解除。即,配合切换部94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
当通过第二盘72的移动而使抵接部140从按钮开关151离开时,按钮开关151由于第一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而返回图10B所示的位置。这时,按钮开关151沿着形成在第一板131的倾斜面152而被引导。由此,第一板131被按钮开关151施压,从而抵抗第二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向着下方向5移动。其结果是,配合切换部94的状态处于第一状态。
在图10B、10C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者向着前方向6对按钮开关151施压的操作,来切换配合切换部94的状态。
[其它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一盘71的第一底板75形成切口141,但是,也可以在第一底板75不形成切口141。在这种情况下,抵接部140设在第一盘71的第一底板75的端部75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纸盘21和输送装置均设在打印部11,但是,供纸盘21和输送装置不限于设在打印部11。例如,也可以将供纸盘21和输送装置设在扫描部12。

Claims (11)

1.一种片材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盘,具有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一支撑面;
第二盘,具有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二支撑面,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第二支撑面的至少一部分以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下方的状态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重复面积比所述第一位置时的重复面积小的位置;
轨道,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面,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设置;
引导构件,由所述轨道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支撑的片材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抵接;
至少一个配合部,设在所述轨道,能够与所述引导构件相配合;
配合切换部,设在所述引导构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配合在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从而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被锁定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的配合被解除从而所述引导构件能够移动的状态;以及
抵接部,设在所述第一盘的与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位置,能够与所述配合切换部抵接,
所述轨道具有在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重复部分,
在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重复部分支撑在所述轨道的状态下,当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抵接部通过与所述配合切换部抵接而使所述配合切换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具有切口,所述切口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引导构件侧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切口,
所述切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在与所述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所述引导构件能够进入的尺寸,
所述抵接部设在所述切口的与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轨道的多个凹部,
所述配合切换部包括:
凸部,从上方嵌入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一个;以及
被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对,具有以越靠近所述抵接部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的所述倾斜面抵接而被沿着所述倾斜面引导,所述配合切换部向上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配合部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轨道的多个凹部,
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配合切换部相对,具有以越靠近所述配合切换部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配合切换部包括:
凸部,从上方嵌入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一个;以及
被抵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抵接部相对,能够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被抵接部与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倾斜面抵接而被沿着所述倾斜面引导,所述配合切换部向上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切换部包括:
第一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而设置,能够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固定的状态挠曲;以及
第二板,从所述第一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向上方突出,
所述凸部设在所述第一板,
所述被抵接部设在所述第二板。
6.一种片材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盘,具有抵接部和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一支撑面;
第二盘,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包括:
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片材,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第一面积重复,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比所述第一面积小的第二面积重复;以及
轨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设置;以及
引导构件,由所述轨道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支撑的片材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抵接,
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之前,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二盘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一盘移动,
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之后,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盘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还包括沿着所述轨道配置的多个第一配合部,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配合切换部,所述配合切换部当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时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配合在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中的一个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解除配合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切换部具有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被抵接部和与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中的一个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的所述轨道具有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重复部分,
在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多个第一配合部中的设在所述重复部分的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配合切换部通过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而变化为所述第二状态。
10.一种片材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盘,具有用于支撑片材的第一支撑面;
第二盘,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盘包括:
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片材,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第一面积重复,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比所述第一面积小的第二面积重复;以及
轨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设置,具有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下方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重复的重复部分;以及
引导构件,由所述轨道以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支撑的片材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具有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切口,所述切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在与所述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所述引导构件能够进入的尺寸,
所述轨道具有当所述第二盘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切口露出的露出部分。
CN201620244644.XU 2015-03-31 2016-03-28 片材盘 Active CN2056151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1820A JP6387881B2 (ja) 2015-03-31 2015-03-31 シートトレ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5-071820 2015-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15185U true CN205615185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1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4644.XU Active CN205615185U (zh) 2015-03-31 2016-03-28 片材盘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01497B2 (zh)
JP (1) JP6387881B2 (zh)
CN (1) CN2056151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6166A (zh) * 2016-10-25 2019-03-1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可打印介质的一部分的暂时固定
CN111003544A (zh) * 2019-12-25 2020-04-14 重庆珏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稳固的打印机的纸张托盘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0619B2 (ja) * 2016-06-03 2020-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17335A (ja) * 2019-07-19 2021-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レ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210042517A (ko) * 2019-10-10 2021-04-2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돌출되는 지지부를 포함하는 카세트와 본체의 장착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2764B2 (ja) 2002-11-01 2005-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給紙カセット
JP4150347B2 (ja) * 2003-03-31 2008-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28003B1 (ko) * 2005-10-19 200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축 가능한 급지 카세트
US7922171B2 (en) * 2007-01-31 2011-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02109B2 (ja) * 2008-05-29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4451B2 (ja) * 2010-03-26 2012-08-2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8081B2 (ja) * 2013-10-16 2018-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8073B2 (ja) * 2014-01-31 2017-03-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6166A (zh) * 2016-10-25 2019-03-1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可打印介质的一部分的暂时固定
US10994558B2 (en) 2016-10-25 2021-05-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mporary fixation of a portion of a printable medium
CN111003544A (zh) * 2019-12-25 2020-04-14 重庆珏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稳固的打印机的纸张托盘设备
CN111003544B (zh) * 2019-12-25 2021-05-04 重庆珏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稳固的打印机的纸张托盘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01497B2 (en) 2017-07-11
JP2016190713A (ja) 2016-11-10
JP6387881B2 (ja) 2018-09-12
US20160289016A1 (en)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15185U (zh) 片材盘
CN104118744B (zh) 介质收纳盒、记录装置
EP1770034B1 (en) Sheet feed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paper cassettes
RU2594869C1 (ru) Запис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0393597C (zh) 供纸盒及包括该供纸盒的图像记录设备
CN104118742B (zh) 介质收纳盒、记录装置
CN102030203A (zh) 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CN104339887B (zh) 片材托盘
US10112416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467848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に適用する給紙トレイ
CN103056936A (zh) 补充器
US675255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341434B2 (ja) インクチューブ保持機構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4908462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6004095A (zh) 输送装置和图像记录设备
JP7375436B2 (ja) 記録装置
JP5212631B2 (ja) 記録装置
JP5835417B2 (ja) トレイ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20090271811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042504A (zh) 补充器
CN103042578A (zh) 补充器
CN104943376B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4324809B2 (ja)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060087069A1 (en)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having medium feeding device
JP201311245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