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5745U -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5745U
CN205365745U CN201521134645.0U CN201521134645U CN205365745U CN 205365745 U CN205365745 U CN 205365745U CN 201521134645 U CN201521134645 U CN 201521134645U CN 205365745 U CN205365745 U CN 205365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automobile
cross beam
longitudinal section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46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想莲
沈龙
吴纯福
耿富荣
廖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346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5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5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5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汽车车架后部结构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后横梁、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后横梁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纵梁远离第二纵梁的外侧,第一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一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纵梁远离第一纵梁的外侧,第二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二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有效提升了汽车后部的局部模态,解决车身的部分NVH问题,并提高汽车在碰撞过程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

Description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MPV汽车(Multi-PurposeVehicles,多用途汽车)是集旅行车宽大乘员空间、轿车的舒适性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的汽车。MPV汽车一般为两厢式结构,拥有一个完整宽大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车厢内可以布置下5-8个人的座位,座椅配置一般采用二排至三排,布置灵活,可全部折叠或放倒,有些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甚至旋转,这使它在内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现有的MPV汽车布局以轿车结构为基础,是在轿车平台上生产出来的,一般直接采用轿车的汽车车架结构。汽车车架结构是整个汽车的结构载体,用于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或追尾事故已屡见不鲜,MPV汽车中由于最后排座椅离汽车尾端较近,碰撞或追尾事故容易受到伤害,为了降低事故对车内后排乘坐人员带来的伤害程度,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设计起到关键作用,其要能够吸收汽车的碰撞能量,从而减小碰撞冲击力等。现有的MPV汽车的后部车架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不充分,导致MPV汽车后部安全性有限,同时,汽车后部车架的结构也会影响汽车后部的模态和车身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MPV汽车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有效提升了汽车后部的局部模态,解决车身的部分NVH问题,并提高汽车在碰撞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汽车架后部结构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后横梁、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后横梁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纵梁远离第二纵梁的外侧,第一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一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纵梁远离第一纵梁的外侧,第二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二纵梁形成四边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三纵梁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第三纵梁和第一纵梁之间。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板、第四纵梁和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连接在第四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为后横梁向两侧凸出的延伸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后横梁之间的中心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纵梁包括相连的第一纵向段和第二纵向段,第二纵梁包括相连的第三纵向段和第四纵向段,第一横梁连接在第一纵向段和第三纵向段之间,第二横梁连接在第二纵向段和第四纵向段之间,后横梁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纵向段远离第一纵向段的端部、后横梁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纵向段远离第三纵向段的端部,第一连接结构一端与第一纵向段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段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一端与第三纵向段连接、第二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四纵向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后横梁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汽车包括后地板结构,后地板结构在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范围内延伸,汽车车架后部结构与后地板结构形成腔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汽车包括备胎,备胎设置在第二横梁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第二横梁在第一横梁、第一纵梁、后横梁和第二纵梁所形成的框架的中心位置,并且第二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连接,能有效提高后车架安装点刚度和动刚度,同时提高了后地板结构的模态也提高了车身的耐久性,再由第一横梁外侧的第一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一横梁形成四边形结构,由第二横梁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与部分第二横梁形成另一个四边形结构,有效提升汽车后部的局部模态,解决车身的部分NVH问题。再有,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刚度较强,能有效地吸收碰撞或追尾事故中的碰撞能量,减小碰撞冲击力,使得汽车背门框及其连接结构等不易侵入车身内部对后排乘坐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汽车在碰撞过程的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汽车后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汽车后部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例如适用于MPV汽车,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以及依次设置在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的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和后横梁23,其中,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和后横梁23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梁22位于第一横梁21和后横梁23之间的中心位置,但并不以此为限。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纵梁11远离第二纵梁12的外侧的第一连接结构30a和设置在第二纵梁12远离第一纵梁11的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30b,第一纵梁11外侧的第一连接结构30a与部分第一纵梁11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纵梁12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30b与部分第二纵梁12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一连接结构30a和第二连接结构30b例如是以车身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30a包括第一连接板31a、第三纵梁32a和第二连接板33a,第一连接板31a和第二连接板33a连接在第三纵梁32a和第一纵梁11之间,即由第一连接板31a、第三纵梁32a、第二连接板33a和部分第一纵梁11依次相连围成四边形结构。第二连接结构30b包括第三连接板31b、第四纵梁32b和第四连接板33b,第三连接板31b和第四连接板33b连接在第四纵梁32b和第二纵梁12之间,即由第三连接板31b、第四纵梁32b、第四连接板33b和部分第二纵梁12依次相连围成四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3a和第四连接板33b为后横梁23向两侧凸出的延伸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纵梁11包括相连的第一纵向段11a和第二纵向段11b,第二纵梁12包括相连的第三纵向段12a和第四纵向段12b。其中,第一横梁21连接在第一纵向段11a和第三纵向段12a之间,第二横梁22连接在第二纵向段11b和第四纵向段12b之间,后横梁2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纵向段11b远离第一纵向段11a的端部、后横梁2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纵向段12b远离第三纵向段12a的端部,第一连接结构30a一端(第一连接板31a)与第一纵向段11a连接,第一连接结构30a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33a)与第二纵向段11b连接。可以理解,第二连接结构30b一端(第三连接板31b)与第三纵向段12a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0b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33b)与第四纵向段12b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后横梁23与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一连接结构30a、第二连接结构30b与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但并不以此为限,其它实施例也可为铆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例如MPV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请再参阅图1,汽车还包括后地板结构40,后地板结构40在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的范围内延伸,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与后地板结构40焊接并形成腔体结构。汽车还包括备胎42,本实施例中,备胎42设置在第二横梁22的上方,并位于第一横梁21和后横梁23之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包括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设置在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的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和后横梁23,第二横梁22在第一横梁21、第一纵梁11、后横梁23和第二纵梁12所形成的框架的中心位置,并且第二横梁22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连接,能有效提高后车架安装点刚度和动刚度,同时提高了后地板结构的模态也提高了车身的耐久性。再由第一横梁11外侧的第一连接结构30a与部分第一横梁11形成四边形结构,由第二横梁12外侧的第二连接结构30b与部分第二横梁12形成另一个四边形结构,有效提升汽车后部的局部模态,解决车身的部分NVH问题。图2是汽车后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汽车后部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提高了轮罩区域50的刚度,防止了轮罩抖动,如图3所示,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还提高了背门框下框角区域60的刚度,对汽车车身扭转刚度贡献明显,汽车后部局部模态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再有,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的刚度较强,能有效地吸收碰撞或追尾事故中的碰撞能量,减小碰撞冲击力,使得汽车背门框及其连接结构等不易侵入车身内部对后排乘坐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汽车在碰撞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所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还包括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后横梁(23)、第一连接结构(30a)和第二连接结构(30b),所述第一横梁(21)、所述第二横梁(22)和所述后横梁(23)沿指向车身尾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11)远离所述第二纵梁(12)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与部分所述第一纵梁(11)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12)远离所述第一纵梁(11)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与部分所述第二纵梁(12)形成四边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包括第一连接板(31a)、第三纵梁(32a)和第二连接板(33a),第一连接板(31a)和第二连接板(33a)连接在第三纵梁(32a)和第一纵梁(11)之间,第二连接结构(30b)包括第三连接板(31b)、第四纵梁(32b)和第四连接板(33b),第三连接板(31b)和第四连接板(33b)连接在第四纵梁(32b)和第二纵梁(1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板(33a)和所述第四连接板(33b)为所述后横梁(23)向两侧凸出的延伸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横梁(22)位于所述第一横梁(21)和所述后横梁(23)之间的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纵梁(11)包括相连的第一纵向段(11a)和第二纵向段(11b),所述第二纵梁(12)包括相连的第三纵向段(12a)和第四纵向段(12b),所述第一横梁(21)连接在所述第一纵向段(11a)和所述第三纵向段(12a)之间,所述第二横梁(22)连接在所述第二纵向段(11b)和所述第四纵向段(12b)之间,所述后横梁(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纵向段(11b)远离所述第一纵向段(11a)的端部、所述后横梁(2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纵向段(12b)远离所述第三纵向段(12a)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段(11a)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段(11b)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一端与所述第三纵向段(12a)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纵向段(12b)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横梁(21)、所述第二横梁(22)、所述后横梁(23)与所述第一纵梁(11)、所述第二纵梁(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a)、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0b)与所述第一纵梁(11)、所述第二纵梁(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8.一种汽车,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汽车包括后地板结构(40),所述后地板结构(40)在所述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的范围内延伸,所述汽车车架后部结构(10)与所述后地板结构(40)形成腔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汽车包括备胎(42),所述备胎(42)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22)的上方。
CN201521134645.0U 2015-12-29 2015-12-29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05365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4645.0U CN205365745U (zh) 2015-12-29 2015-12-29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4645.0U CN205365745U (zh) 2015-12-29 2015-12-29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5745U true CN205365745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4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4645.0U Active CN205365745U (zh) 2015-12-29 2015-12-29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57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339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10795883A (zh) * 2019-10-31 2020-02-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门和背门框的连接件的等效刚度辨识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339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09823396B (zh) * 2017-11-23 2024-05-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10795883A (zh) * 2019-10-31 2020-02-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门和背门框的连接件的等效刚度辨识方法
CN110795883B (zh) * 2019-10-31 2022-06-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门和背门框的连接件的等效刚度辨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1769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6372494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432535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10710640B2 (en) Side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5348547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6347466B (zh) 车身组装结构
CN106809286B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CN103693115A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105539590B (zh)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US10407104B2 (en) Integral type hot-stampin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applying the same
US9834255B2 (en) Floor body for vehicle
US9242674B2 (en) Rear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KR101856248B1 (ko) 측면충돌에 대한 보강부재를 구비한 2도어 또는 3도어 차량
US10239564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205365745U (zh)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US10093359B2 (en) Vehicle front 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KR20100060286A (ko) 대쉬패널 보강구조
CN205440543U (zh) 一种车身框架及使用其的汽车
JP2013001235A (ja) 小型車両の衝突対応構造
CN103407499A (zh) 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地板加强装置及车身结构
CN205365741U (zh)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5186312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JPH02212280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10843932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KR20110085565A (ko) 자동차용 리어 휠아치부의 차체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