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5741U -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5741U
CN205365741U CN201521141640.0U CN201521141640U CN205365741U CN 205365741 U CN205365741 U CN 205365741U CN 201521141640 U CN201521141640 U CN 201521141640U CN 205365741 U CN205365741 U CN 205365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ection support
side plate
mounting structure
rear overhang
suspens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416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军
高喜海
罗培锋
杨万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416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5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5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574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后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后地板纵梁、后地板和后轮罩,后地板纵梁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后地板焊接在后地板纵梁上并与底板相对设置,后轮罩焊接在后地板上,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固定在底板,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通过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固定在底板,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的一端固定在后悬弹簧安装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侧板。后悬架安装结构不用设置后轮罩加强板,在给车身减重的同时还能增大臀部空间,且后轮罩与后地板之间的焊点不易开裂。

Description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MPV汽车(Multi-PurposeVehicles,多用途汽车)是集旅行车宽大乘员空间、轿车的舒适性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的汽车。MPV汽车一般为两厢式结构,拥有一个完整宽大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车厢内可以布置下5-8个人的座位,座椅配置一般采用二排至三排,布置灵活,可全部折叠或放倒,有些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甚至旋转,这使它在内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现有的MPV汽车布局以轿车结构为基础,是在轿车平台上生产出来的,一般直接采用轿车的车架结构。车架结构一般主要由多个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支撑结构,车架结构是整个汽车的结构载体,用于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后悬架安装结构主要用于承载后悬架对车身加载的向上的力及扭矩,图1是现有的一种MPV汽车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剖视图,请参阅图1,现有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后轮罩11、后轮罩加强板12、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3、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4、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5、后地板纵梁16、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7、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8、后地板19和后轮罩内连接板20。图中所绘示的是沿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5所在位置的剖视图,其中,后地板纵梁16为开口朝上的槽形结构,后地板纵梁16的槽内设有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7和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8,后地板19焊接在后地板纵梁16的开口端与后地板纵梁16形成腔体结构。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5通过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4固定在后地板纵梁16的下方,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3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4焊接后同时固定在后地板纵梁16的外侧。后轮罩11的一端与后地板19焊接,后轮罩11靠近轮胎的一侧设有后轮罩加强板12,后轮罩加强板12与后轮罩11焊接在一起的同时还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3连接,为加强后轮罩11的承载能力,在后轮罩11与后地板19之间还加装有后轮罩内连接板20,且后轮罩内连接板20与后轮罩11、后地板19之间也形成空腔结构,后轮罩内连接板20还可用于安装第三排座椅。
现有技术中,后悬架对车身加载的扭转工况产生的应力直接从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5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4向上经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3和后轮罩加强板12传递给后轮罩11,导致后轮罩11受到的应力过大,进而导致后轮罩11与后地板19之间一排焊点(图中虚线框区域21内的焊点)容易开裂。为解决后轮罩11的应力过大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后轮罩加强板12厚度来加强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刚度,后轮罩加强板12本身不仅会增加车身的重量,在相同规格的汽车中,增加了后轮罩加强板12后,后轮罩加强板12和后轮罩11焊接后相应地会向内侵占了车身内部的空间,左右两个后轮罩1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对减小,而第三排座椅的位置一般是设置在两个后轮罩11之间的,因此后轮罩加强板12还会使乘坐第三排座椅的乘客的臀部空间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其不用设置后轮罩加强板,在给车身减重的同时还能增大臀部空间,且后轮罩与后地板之间的焊点不易开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后地板纵梁、后地板和后轮罩。后地板纵梁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后地板焊接在后地板纵梁上并与底板相对设置,后轮罩焊接在后地板上。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固定在底板,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通过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固定在底板,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的一端固定在后悬弹簧安装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向后地板;第一侧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第二侧表面面向第二侧板,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固定在底板的第一表面,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固定在第一侧板的第一侧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板远离底板的边缘具有第一翻边,在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上方位置的第一翻边的截面呈“L”字型,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主体部和第一侧板之间,第一侧板与连接部的截面也呈“L”字型;第二侧板远离底板的边缘具有第二翻边,后地板焊接在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上;后轮罩通过后地板焊接在第一翻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后地板纵梁加强板,后地板纵梁加强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加强侧板、加强底板和第二加强侧板,加强底板设置在底板的第二表面,第一加强侧板设置在第一侧板的第二侧表面,第二加强侧板设置在第二侧板面向第一侧板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一端连接第一侧板另一端连接第二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本体部呈圆环形,具有相对的第一环表面和第二环表面,第一环表面靠近后地板纵梁;延伸部从本体部的外环边缘向远离后地板纵梁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的截面为倒“几”字形的桶状结构,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的开口端套设于本体部的第二环表面并通过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固定在后地板纵梁的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具有主体部、第一连接翻边和第二连接翻边;第一连接翻边固定连接至后地板纵梁的第一侧板的第一侧表面,第二连接翻边固定连接至后悬弹簧安装支座的延伸部;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后地板纵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主体部具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具有抵靠在后悬弹簧安装支座的本体部的第一环表面上的支撑面。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固定在底板的第一表面,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通过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固定在底板的第一表面,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的一端固定在后悬弹簧安装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侧板。后悬架安装结构通过更改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的结构及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改变应力的传递路径,在保证能解决应力问题的基础上,相较现在技术省略设置了后轮罩加强板,不仅能给车身减重还能还能增大臀部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传力模式有利于减小后轮罩所受的应力,解决了后轮罩与后地板之间的焊点易开裂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MPV汽车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后地板纵梁、后地板纵梁加强板和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Ⅶ-Ⅶ线剖视图。
图8是后悬架对车身加载的扭转工况产生应力的走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后地板纵梁、后地板纵梁加强板和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后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后地板纵梁110、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20、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30、后地板140、后轮罩150、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图中所绘示的是沿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70所在位置的剖视图。其中,后地板纵梁110为车架结构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支撑和连接后地板总成和后轮罩总成。
本实施例中,后地板纵梁110的截面为“U”字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111、底板112和第二侧板113,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13相对第一侧板111更靠近汽车内部。后地板140焊接在后地板纵梁110上并与底板112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1、底板112、第二侧板113与后地板140围成腔体结构。底板11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1和第二表面1122,第二表面1122面向后地板140。第一侧板1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表面1111和第二侧表面1112,第二侧表面1112面向第二侧板113。
第一侧板111远离底板112的边缘具有第一翻边114,第二侧板113远离底板112的边缘具有第二翻边115,后地板140焊接在第一翻边114和第二翻边115上。同时后轮罩150通过后地板140焊接在后地板纵梁110的第一翻边114上。本实施例中,对应在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上方位置的第一翻边114的截面呈“L”字型,包括主体部1141和连接部1142,连接部1142连接在主体部1141和第一侧板111之间,第一侧板111与连接部1142的截面也呈“L”字型,使得在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上方位置的第一翻边114与第一侧板111的截面形成“Z”字型的具有两次拐弯的结构。后地板140的边缘形状与第一翻边114的形状相配合焊接在一起。
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2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加强侧板121、加强底板122和第二加强侧板123,加强底板122设置在底板112的第二表面1122,第一加强侧板121设置在第一侧板111的第二侧表面1112,第二加强侧板123设置在第二侧板113面向第一侧板111的表面。
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30一端连接第一侧板111另一端连接第二侧板113。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30用于加强后地板纵梁110的刚度,还可充当其它结构安装支架。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30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后悬弹簧安装支座、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Ⅶ-Ⅶ线剖视图,请一并参阅图2、图5、图6和图7,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通过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固定在底板112的第一表面1121,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的一端固定在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的第一侧表面1111。
具体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大致为环形槽结构,包括本体部171和延伸部172,本体部171呈圆环形,本体部171具有相对的第一环表面1711和第二环表面1712,第一环表面1711靠近后地板纵梁110。延伸部172从本体部171的外环边缘向远离后地板纵梁110的方向延伸。
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的截面为倒“几”字形的桶状结构,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的开口端套设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的本体部171的第二环表面1712并通过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固定在后地板纵梁110的底板112上,由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的直径大于后地板纵梁110的底板112宽度,一部分的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从后地板纵梁110的底板112向外伸出并位于第一侧板111的外侧,因此,通过安装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增加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与后地板纵梁110之间连接强度。
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具有主体部181、第一连接翻边182和第二连接翻边183。第一连接翻边182固定连接至后地板纵梁110的第一侧板111的第一侧表面1111,第二连接翻边183固定连接至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的延伸部172,第一连接翻边182形状与后地板纵梁110的第一侧板111配合,第二连接翻边183的形状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配合的延伸部172,在此不作限定。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将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从后地板纵梁110一侧伸出的部分包覆住并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后地板纵梁110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81大致呈半个锥形结构,主体部181具有两个向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方向凹陷的支撑结构184,其中,支撑结构184具有抵靠在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的本体部171的第一环表面1711上的支撑面1841,支撑结构184进一步加强了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的刚度。
后悬架安装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后地板纵梁110、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20和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30焊接在一起组成后地板纵梁小总成,将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70也先焊接在一起组成后悬安装支座小总成,之后将后地板140、后轮罩150和后悬安装支座小总成分别与后地板纵梁小总成焊接在一起。
图8是后悬架对车身加载的扭转工况产生的应力的走向示意图,请参阅图8,后悬弹簧(图未示)的一端套设于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并抵靠在由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共同形成的环形槽内,限位块(图未示)安装在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远离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的端部,后悬架(图未示)对车身加载的扭转工况产生的应力通过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向上传递,其中一部分直接传递至后地板纵梁110的底板112上,另一部分通过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传递至后地板纵梁110的第一侧板111,第一侧板111所受的应力一部分从第一翻边114分别传递至后地板140和后轮罩150,另一部分还从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20传递至后地板纵梁110的第二侧板113。其中,从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传递至后轮罩150的应力要经过三次拐弯,到达后轮罩150的应力得到了有效的衰减,后轮罩150所受的应力较小,避免后轮罩150与后地板140之间的焊点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通过更改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的结构及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改变应力的传递路径,在保证能解决应力问题的基础上,相较现在技术省略设置了后轮罩加强板,给车身减重约7.12千克,且还能增大臀部空间约33毫米,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后悬架安装结构的传力模式有利于减小后轮罩150所受的应力,解决了后轮罩150与后地板140之间的焊点易开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后悬架安装结构的汽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所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包括后地板纵梁(110)、后地板(140)和后轮罩(150),其特征是,所述后地板纵梁(11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111)、底板(112)和第二侧板(113),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3)相对设置,所述后地板(140)焊接在所述后地板纵梁(110)上并与所述底板(112)相对设置,所述后轮罩(150)焊接在所述后地板(140)上,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和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固定在所述底板(112),所述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通过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固定在所述底板(112),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1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1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1)和第二表面(1122),所述第二表面(1122)面向所述后地板(140);所述第一侧板(1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表面(1111)和第二侧表面(1112),所述第二侧表面(1112)面向所述第二侧板(113),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固定在所述底板(112)的第一表面(1121),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111)的第一侧表面(11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侧板(111)远离所述底板(112)的边缘具有第一翻边(114),在所述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上方位置的所述第一翻边(114)的截面呈“L”字型,包括主体部(1141)和连接部(1142),所述连接部(1142)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41)和所述第一侧板(111)之间,所述第一侧板(111)与所述连接部(1142)的截面也呈“L”字型;所述第二侧板(113)远离所述底板(112)的边缘具有第二翻边(115),所述后地板(140)焊接在所述第一翻边(114)和所述第二翻边(115)上;所述后轮罩(150)通过所述后地板(140)焊接在所述第一翻边(114)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20),所述后地板纵梁加强板(12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加强侧板(121)、加强底板(122)和第二加强侧板(123),所述加强底板(122)设置在所述底板(112)的第二表面(1122),所述第一加强侧板(121)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11)的第二侧表面(1112),所述第二加强侧板(123)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113)面向所述第一侧板(111)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悬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30),所述后地板后纵梁加强支架(130)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1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包括本体部(171)和延伸部(172),所述本体部(171)呈圆环形,具有相对的第一环表面(1711)和第二环表面(1712),所述第一环表面(1711)靠近所述后地板纵梁(110);所述延伸部(172)从所述本体部(171)的外环边缘向远离所述后地板纵梁(110)的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的截面为倒“几”字形的桶状结构,所述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的开口端套设于所述本体部(171)的第二环表面(1712)并通过所述后悬限位块安装支座(160)固定在后地板纵梁(110)的底板(112)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具有主体部(181)、第一连接翻边(182)和第二连接翻边(183);所述第一连接翻边(182)固定连接至后地板纵梁(110)的第一侧板(111)的第一侧表面(1111),所述第二连接翻边(183)固定连接至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的延伸部(172);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撑板(180)与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所述后地板纵梁(110)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体部(181)具有支撑结构(184),所述支撑结构(184)具有抵靠在所述后悬弹簧安装支座(170)的本体部(171)的第一环表面(1711)上的支撑面(1841)。
10.一种汽车,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结构。
CN201521141640.0U 2015-12-30 2015-12-30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65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1640.0U CN205365741U (zh) 2015-12-30 2015-12-30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1640.0U CN205365741U (zh) 2015-12-30 2015-12-30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5741U true CN205365741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4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4164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65741U (zh) 2015-12-30 2015-12-30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57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590A (zh) * 2015-12-30 2016-05-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6827997A (zh) * 2017-01-12 2017-06-13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汽车后悬架安装结构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590A (zh) * 2015-12-30 2016-05-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6827997A (zh) * 2017-01-12 2017-06-13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汽车后悬架安装结构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9590B (zh)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3693115B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102548834B (zh) 带第二排座椅后面的车身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结构
CN202225924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结构
CN107487370B (zh)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JP6074825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5416404A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CN205365741U (zh)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2582387A (zh) 一种汽车后悬安装总成结构
CN103847452A (zh) 一种汽车的后减振器安装结构
JP2016522119A (ja) 車体中央モジュール
CN204355147U (zh) 车辆的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CN101823508A (zh) 顶盖骨架安装结构以及包括该顶盖骨架安装结构的汽车
CN206394707U (zh)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CN110667707B (zh) 一种提高汽车车身扭转刚度的结构
CN102060053B (zh) 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
CN106494511B (zh) 一种汽车后大梁总成及汽车后部下车体结构
CN206841540U (zh) 一种汽车地板横梁连接结构
CN201824956U (zh) 一种汽车衣帽架框架结构
CN206086903U (zh) 前减震器塔座的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05365745U (zh) 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汽车
CN205365746U (zh) B柱上内板装配结构
CN210707645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CN106275109A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105799779A (zh) 一种多功能车辆的底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