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4707U -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94707U CN206394707U CN201720036420.4U CN201720036420U CN206394707U CN 206394707 U CN206394707 U CN 206394707U CN 201720036420 U CN201720036420 U CN 201720036420U CN 206394707 U CN206394707 U CN 2063947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member
- floor side
- leading portion
- fagging
- installation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包括后纵梁本体和固定设置在后纵梁本体内的后纵梁内撑板,后纵梁本体设有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的弹簧安装位和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的悬臂安装位,后纵梁内撑板与后纵梁本体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有分别对应所述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和第二空腔结构;在后纵梁本体的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处分别形成有空腔结构,加强了后纵梁在后悬架弹簧安装区域和后悬架悬臂安装区域的强度和刚度,其刚度更好、模态更优、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背景技术
通常的汽车后纵梁通常是由一根整体的冲压件,或者是两根冲压件焊接在一起的总成件。对于这两种的后纵梁结构,通常是单一的布置加强件、增加钣金料厚的方式来满足后悬挂安装点及悬挂弹簧安装点的钢、强度以及车身车身模态等相关要求,但这种方式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且制造工艺复杂,还增加了车身自重,从而使车身油耗增大。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汽车后纵梁进行改进,使其刚度更好、模态更优、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刚度更好、模态更优、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包括后纵梁本体和固定设置在后纵梁本体内的后纵梁内撑板,后纵梁本体设有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的弹簧安装位和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的悬臂安装位,后纵梁内撑板与后纵梁本体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有分别对应所述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和第二空腔结构。
进一步,后纵梁本体包括后纵梁前段和与后纵梁前段搭接连接的后纵梁后段。
进一步,后纵梁前段和所述后纵梁后段均为U形结构,后纵梁后段设有伸入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与后纵梁前段搭接的搭接段,搭接段的区域长度为90-130mm。
进一步,后纵梁内撑板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后纵梁内撑板包括分别与后纵梁前段连接并相互搭接连接的内撑板Ⅰ和内撑板Ⅱ。
进一步,内撑板Ⅰ与后纵梁前段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弹簧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内撑板Ⅱ与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二空腔结构。
进一步,第一空腔结构和所述第二空腔结构均为封闭式结构。
进一步,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前段前端并用于与汽车座椅横梁形成封闭结构的加强件,加强件为沿后纵梁前段横向布置的倒U形结构。
进一步,内撑板Ⅰ和内撑板Ⅱ上设置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在后纵梁本体的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处分别形成有空腔结构,加强了后纵梁在后悬架弹簧安装区域和后悬架悬臂安装区域的强度和刚度,其刚度更好、模态更优、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后悬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后悬架的装配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包括后纵梁本体B和固定设置在后纵梁本体内的后纵梁内撑板A,后纵梁本体设有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的弹簧安装位和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的悬臂安装位,后纵梁内撑板A与后纵梁本体B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有分别对应所述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和第二空腔结构;其中,后纵梁内撑板于后纵梁本体焊接连接,第一空腔结构对应弹簧安装位设置,第二空腔结构对应悬臂安装位设置,弹簧安装位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10的弹簧座6,悬臂安装位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11的安装板7,通过后纵梁内撑板和后纵梁本体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空腔结构1可增强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处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施例中,后纵梁本体包括后纵梁前段2和与后纵梁前段2搭接连接的后纵梁后段3;即后纵梁前段2与后纵梁后段3焊接搭接,便于安装,且保证后纵梁本体整体的弯曲和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中,后纵梁前段2和后纵梁后段3均为U形结构,后纵梁后段3设有伸入后纵梁前段2的U形腔内与后纵梁前段2搭接的搭接段3-1,搭接段3-1的区域长度为90-130mm;形成较长的搭接区域,且在此较长的搭接区域有效提升了该搭接焊接部位的弯曲和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中,后纵梁内撑板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前段2的U形腔内,后纵梁内撑板包括分别与后纵梁前段2连接并相互搭接连接的内撑板Ⅰ4和内撑板Ⅱ5;后纵梁内撑板设置为两个独立的板体。
本实施例中,内撑板Ⅰ4与后纵梁前段2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弹簧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内撑板Ⅱ5与所述后纵梁前段2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二空腔结构;即内撑板Ⅰ4设置在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并两侧与后纵梁前段的两侧焊接连接,并在弹簧安装座的上方形成一个空腔截面结构,同样,内撑板Ⅱ4设置在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并两侧与后纵梁前段的两侧焊接连接,并在悬臂安装板的上方形成一个空腔截面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空腔结构和所述第二空腔结构均为封闭式结构;通过封闭空腔结构可加强后纵梁在后悬架弹簧安装区域和悬臂安装区域的强度和刚度,且可在内撑板上增加更多的减重孔,来实现减重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前段2前端并用于与汽车座椅横梁形成封闭结构的加强件9,加强件为沿后纵梁前段2横向布置的倒U形结构;提升车身在后段的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中,内撑板Ⅰ4和内撑板Ⅱ5上设置有减重孔8;实现减重的目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本体和固定设置在后纵梁本体内的后纵梁内撑板,所述后纵梁本体设有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的弹簧安装位和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的悬臂安装位,所述后纵梁内撑板与后纵梁本体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有分别对应所述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和第二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本体包括后纵梁前段和与后纵梁前段搭接连接的后纵梁后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前段和所述后纵梁后段均为U形结构,所述后纵梁后段设有伸入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与后纵梁前段搭接的搭接段,所述搭接段的区域长度为90-1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内撑板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所述后纵梁内撑板包括分别与后纵梁前段连接并相互搭接连接的内撑板Ⅰ和内撑板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板Ⅰ与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弹簧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所述内撑板Ⅱ与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二空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和所述第二空腔结构均为封闭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前段前端并用于与汽车座椅横梁形成封闭结构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沿后纵梁前段横向布置的倒U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板Ⅰ和内撑板Ⅱ上设置有减重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36420.4U CN206394707U (zh) | 2017-01-12 | 2017-01-12 |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36420.4U CN206394707U (zh) | 2017-01-12 | 2017-01-12 |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94707U true CN206394707U (zh) | 2017-08-11 |
Family
ID=5951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36420.4U Active CN206394707U (zh) | 2017-01-12 | 2017-01-12 |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9470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27997A (zh) * | 2017-01-12 | 2017-06-13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汽车后悬架安装结构总成 |
CN110588803A (zh) * | 2019-08-23 | 2019-12-20 |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防变形的汽车地板纵梁及其吸能方式 |
CN110588784A (zh) * | 2019-09-28 | 2019-12-20 |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2017
- 2017-01-12 CN CN201720036420.4U patent/CN2063947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27997A (zh) * | 2017-01-12 | 2017-06-13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汽车后悬架安装结构总成 |
CN110588803A (zh) * | 2019-08-23 | 2019-12-20 |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防变形的汽车地板纵梁及其吸能方式 |
CN110588784A (zh) * | 2019-09-28 | 2019-12-20 |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588784B (zh) * | 2019-09-28 | 2023-08-29 |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39806B2 (ja) | 車両用のサブフレーム | |
US10882559B2 (en) |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 |
CN105416404B (zh) |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 |
US20130049391A1 (en) |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CN203864796U (zh) | 前副车架总成 | |
CN105799777A (zh) | 车辆的副车架结构 | |
CN206394707U (zh) |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 |
KR100599263B1 (ko) | 차량용 프론트 서스펜션의 마운팅 구조 | |
CN202175100U (zh) |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 |
CN212950847U (zh) | 一种后侧围加强框架组件 | |
CN105383563A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 | |
KR101856240B1 (ko) | 쇽업쇼버 하우징 및 그의 체결구조 | |
CN204415516U (zh) | 前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 |
CN206367353U (zh) | 车用后悬架加强结构总成 | |
US11225286B2 (en) | Auxiliary frame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n electric vehicle | |
CN201457017U (zh) | 一种发动机舱稳定杆及使用该杆的发动机舱 | |
CN215097819U (zh) | 后副车架 | |
CN106828090B (zh) | 一种传动轴安装结构 | |
CN110962942A (zh) | 一种下车体后部框架组件 | |
CN207466776U (zh) | 结构强度高的副车架 | |
CN207466774U (zh) | 多用途副车架 | |
CN207657901U (zh) | 一种副车架 | |
JP2014162442A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103738152B (zh) | 一种汽车用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 | |
CN102529668B (zh) | 一种发动机托架总成的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