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6058U - 车辆框架组件和碰撞盒 - Google Patents

车辆框架组件和碰撞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86058U
CN205186058U CN201520862540.0U CN201520862540U CN205186058U CN 205186058 U CN205186058 U CN 205186058U CN 201520862540 U CN201520862540 U CN 201520862540U CN 205186058 U CN205186058 U CN 205186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sh box
box parts
parts
bumper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625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赛伊德·努希尔
穆罕默德·里达·巴库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86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860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框架组件,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框架构件;连接在保险杠与框架构件之间的第一碰撞盒部件,第一碰撞盒部件沿纵向方向封闭内部区域,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金属制成,第一碰撞盒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被构造成连接至保险杆并且第二端被构造成连接至框架构架,第一端小于第二端;以及在第一碰撞盒部件的内部区域内延伸的第二碰撞盒部件,第二碰撞盒部件由增强聚合物制成并具有沿纵向方向对齐的长度以及沿长度的一致的横截面形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碰撞盒。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框架组件,以至少地实现在车辆碰撞期间满足能量吸收目标且不增加尺寸和重量。

Description

车辆框架组件和碰撞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而言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的车辆框架组件和碰撞盒。
背景技术
用于从撞击中吸收能量的碰撞盒是车辆的撞击能量管理性能的关键部件。尽管增加能量吸收是理想的,但是例如,碰撞盒的碰撞距离、包装和其他设计考虑可能限制车辆中的碰撞盒的可用长度。另外,人们日益需要减小车辆的重量以提高燃料效率。因此,在碰撞期间满足或超过能量吸收目标却不增加尺寸且不增加重量的或减少重量的碰撞盒是理想的,但当前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框架组件,以至少地实现在车辆碰撞期间满足能量吸收目标且不增加尺寸和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框架组件,提供了一种车辆框架组件,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框架构件;连接在保险杠与框架构件之间的第一碰撞盒部件,第一碰撞盒部件沿纵向方向封闭内部区域,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金属制成,第一碰撞盒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被构造成连接至保险杆并且第二端被构造成连接至框架构架,第一端小于第二端;以及在第一碰撞盒部件的内部区域内延伸的第二碰撞盒部件,第二碰撞盒部件由增强聚合物制成并具有沿纵向方向对齐的长度以及沿长度的一致的横截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连接至保险杠并且第二端连接至框架构件,第一碰撞盒部件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是锥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碰撞盒部件与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摩擦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碰撞盒部件与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黏附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碰撞盒部件具有与保险杠的第一连接以及与框架构件的第二连接,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比第一碰撞盒部件的变形强度更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保险杠包括用于支撑第二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的腔,第二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延伸超过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并进入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非硬化钢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碰撞盒部件由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框架组件还包括前支架,前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的后表面,前支架还具有直接地连接至保险杠的前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车辆框架组件还包括后支架,后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二端的前表面,后支架还具有连接至框架构件的后表面,第二碰撞盒部件封闭在第一碰撞盒部件的内部区域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碰撞盒部件的长度与第一碰撞盒部件的长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具有八角形形状,并带有分别地在四个拐角部分之间交替的四个侧面部分,且第二端的横截面具有方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碰撞盒部件的横截面是十字形的,并具有四个分别地与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的侧面部分的其中一个对齐的纵长区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碰撞盒,该碰撞盒用于将车辆的保险杠连接至车辆的框架构件,该碰撞盒包括由金属制成并封闭内部区域的第一碰撞盒部件,第一碰撞盒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被构造成连接至保险杠且第二端被构造成连接至框架构件,第一端小于第二端;以及在第一碰撞盒部件的内部区域内延伸的第二碰撞盒部件,第二碰撞盒部件由增强聚合物制成并具有长度以及沿长度的一致的横截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碰撞盒部件包括第一重叠部分和第二重叠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非硬化钢制成且第二碰撞盒部件由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碰撞盒部件与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摩擦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碰撞盒部件与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黏附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碰撞盒还包括前支架,前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的后表面和构造成接收保险杠的前表面;以及后支架,后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第二端的前表面和构造成连接至车辆的框架构件的后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框架组件能够至少地实现在车辆碰撞期间满足能量吸收目标且不增加尺寸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碰撞盒的部分车辆框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包含在图1中的车辆框架组件中的碰撞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碰撞盒的分解图。
图4A是图2中的碰撞盒的第一碰撞盒部件和第二碰撞盒部件的立体图。
图4B是如图4A中所示的第一碰撞盒部件和第二碰撞盒部件的正视图。
图5是图2中的碰撞盒的第一碰撞盒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图2中的碰撞盒的第二碰撞盒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2中的碰撞盒的立体图,示出了第一碰撞盒部件与前支架之间的界接。
图8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碰撞盒的另一部分车辆框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两个碰撞盒的试验结果图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构造的碰撞盒中的一个。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碰撞盒在碰撞期间通过第一碰撞盒部件或外部套管和第二碰撞盒部件或内部套管提供能量吸收。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金属制成,在碰撞期间通过变形吸收能量,在变形时分别地维持保险杠与框架横梁之间的连接,并固定和对齐第二碰撞盒部件。第二碰撞盒部件由增强聚合物制成,通过碎裂,即破裂成小块的过程来吸收能量。因此,从重量的角度看,第二碰撞盒部件在吸收能量方面可更为有效。将第二碰撞盒部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碰撞盒部件内能够沿第二碰撞盒部件的长度引导撞击力,以利用第二碰撞盒部件的能量吸收能力,同时维持保险杠与框架横梁之间的连接。
参见附图,其中贯穿多个视图的相同标号指示相同的部件,且具体参见图1,示例性的部分车辆框架组件10包括保险杠20。保险杠20在横向方向x1上延伸并在每一侧经由碰撞盒100a、100b中的一个连接至框架构件40a、40b中的一个。保险杠20可由金属、固化塑料等制成。
框架构件40a、40b在纵向方向y1上沿车辆的侧面延伸。框架构件40a、40b中的每一者都可由硬化钢、铝、复合材料等制成。应理解,本文中对框架构件40a、40b的其中一个或者其部件、特征和/或布置的描述类似地适用于另一个,且因此本文避免对相同的部件、特征和/或布置进行重复描述。
碰撞盒100a、100b将框架构件40a、40b连接至保险杠20。第一碰撞盒和第二碰撞盒100a、100b分别包括第一碰撞盒部件或外部套管200a、200b和第二碰撞盒部件或内部套管300a(图3、图4A、图4B以及图6)、300b(未示出)。应理解,本文中对碰撞盒100a、100b的其中一个或者其部件、特征和/或布置(例如,第一碰撞盒部件/外部套管200a、200b和/或第二碰撞盒部件/内部套管300a、300b)的描述适用于另一个,且因此,本文避免对相同的部件、特征和/或布置进行重复描述。
碰撞盒100a、100b将框架构件40a、40b连接至保险杠20。第一碰撞盒100a和第二碰撞盒100b分别地包括第一碰撞盒部件或外部套管200a、200b和第二碰撞盒部件或内部套管300a(图3、图4A、图4B和图6)、300b(未示出)。应当理解,本文对碰撞盒100a、100b的其中一个或其部件、特征和/或布置的描述,例如,对第一碰撞盒部件/外部套管200a、200b和/或第二碰撞盒部件/内部套管300a、300b的描述,类似地适用于另一个,并且因此,本文避免对相同的部件、特征和/或布置进行重复描述。
进一步参见图2,碰撞盒100a具有前端102a和后端104a。碰撞盒100a的后端104a连接至框架构件40a(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前端42a,且碰撞盒100a在纵向方向y1上在保险杠20与框架构件40a之间连续地延伸,其中碰撞盒100a的前端102a连接至保险杠20(例如,如图1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碰撞盒部件或外部套管200a可直接地连接至保险杠20(未示出)。例如,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可焊接至保险杠20。可替代地,如下文中所述,碰撞盒100a可包括前支架400a以将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连接至保险杠20。类似地,通过例如焊接将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直接地连接至框架构件40a(未示出)的前端42a,或者如下文中所述,碰撞盒100a可包括后支架450a以将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连接至框架构件40a。
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在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与保险杠20以及与框架构件40a之间的相对更坚固的接头之前变形,无论接头是否直接分别地位于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保险杠20和框架构件40a之间,和/或包括前支架400a和后支架450a。在任一情况下,在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与保险杠20之间,以及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与框架构件40a之间的连接可比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变形强度更强。例如,当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在车辆撞击事件期间变形时,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与保险杠20a之间的连接可被维持。同样地,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与框架构件40a之间的连接可比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变形强度更强,以便在碰撞事件中该连接也可被维持。因此,即使在变形时,碰撞盒100a也可维持保险杠20与框架构件40a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参见图3至图5,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具有第一端202a和第二端204a,且具有形成内部区域206a的基本上中空的构造。第一端202a可具有比第二端204a的横截面更小的横截面,且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可进一步在纵向方向y1上从第一端202a到第二端204a沿其长度为锥形的。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锥形形状可通过例如如下方式来提供相对增大的能量吸收能力:通过在足够高的压缩碰撞力下实现可伸缩屈曲且因此促进第一端202a朝向更大的第二端204a移位来相对地增加对于给定长度和材料厚度的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潜在挤压距离。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可例如由金属(例如非硬化钢)制成。
第一碰撞盒部件或外部套管200a可包括第一部分220a和第二部分240a,第一部分220a和第二部分240a的每一者都沿纵向方向y1定向。第一部分220a可包括底部边缘区段226a和顶部边缘区段228a,且第二部分240a可包括底部边缘区段246a和顶部边缘区段248a。为了形成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第一部分220a与第二部分240a分别在底部边缘区段226a、246a和顶部边缘区段228a、248a处接合以封闭和形成内部区域206a。第一部分220a与第二部分240a可通过各种方式连接,例如焊接、使用紧固件和/或使用粘合剂。
具体参见图4A和图4B,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包括在第一端202a处的基本上八角形的横截面,且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沿其长度扩大且变成锥形的,以形成在第二端204a处的基本上圆角方形的横截面。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包括四个侧面区段251a至254a以及在四个侧面区段251a至254a的其中两个之间交替的四个拐角区段261a至264a,如在图4A至图4B中所示,侧面区段251a至254a和拐角区段261a至264a中的每一者都在第一端202a为大致上地平面并在第二端处变大。侧面区段251a至254a在第二端204a处以及在第一端202a与第二端204a之间保持为大致上地平面。拐角区段261a至264a在第一端202a与第二端204a之间递增地弯曲,其中拐角区段261a至264a中的每一者都具有两个基本上地正交的部分,每一正交部分都分别与侧面区段251a至254a中的相邻的区段大致地对齐,如在图4A至图4B中所示。
继续进一步参见图4A至图4B,且进一步参见图6,第二碰撞盒部件或内部套管300a具有第一端302a和第二端304a。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设置在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内部区域206a内并在纵向方向y1上从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接近于第一端202a处延伸到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第二端204a。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具有基本上纵长的构造,亦即,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沿纵向方向y1从第一端202a到第二端204a的长度大于其横截面的任何尺寸。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可具有从第一端302a到第二端304a的一致的横截面并可限定沿其长度延伸的轴线306a,例如,通过横截面形状的几何中心。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可由增强聚合物或其他复合材料制成。例如,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可由低密度、高强度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为碰撞盒100a提供具有一致的横截面且由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的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能够沿轴线306a为碰撞盒100a提供额外的强度。尽管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为碰撞盒100a提供额外的强度,但是由于其响应于压缩力而发生碎裂,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被支撑在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内,如下文中所述。因此,即使在变形时,碰撞盒100a也可维持保险杠20与框架构件40a之间的连接。
如图6中所示,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的横截面可为十字形的,具有四个关于轴线306a径向延伸的圆角的、纵长的区段308a。可将四个纵长区段308构造成分别与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侧面区段251a至254a对准(图4A、图4B)。应理解,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可具有各种构造;例如,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方形、经修改的圆形或方形等。
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支撑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其中轴线306a在纵向方向y1上对齐,以使框架构件40a与保险杠20之间的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且因此的碰撞盒100a的能量吸收最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碰撞盒部件或内部套管300a可具有基本上与第一碰撞盒部件或外部套管200a相同的长度。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第一端202a可摩擦连接(即压紧配合)到内部套管300a的第一端302a中以使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被保持就位并在纵向方向y1上在框架构件40a与保险杠20之间延伸。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除了压紧配合之外或者作为压紧配合的替代,还可使用胶水或粘合剂将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相对于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固定。例如,可在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的外表面312a与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内表面208a之间设置粘合剂。
继续参见图2和图3且进一步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碰撞盒100a还可包括前支架400a,前支架400a具有后表面402a和前表面404a,后表面402a连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前表面404a被构造成接收保险杠20。前支架400a可由金属板形成。可将后表面402a焊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前端202a。前支架400a还可具有在纵向方向y1上远离碰撞盒100a延伸的顶部凸缘408a和底部凸缘410a,并被构造成接收保险杠20。可将前支架400a焊接至前保险杠20、螺栓连接至前保险杠20等。另外,可在前支架400a内形成腔412a用于接收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的第一端302a。
通过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以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支架400a和后支架450a基本上地封闭并支撑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碰撞盒100a即使在变形时也可维持保险杠20与框架构件40a之间的连接。
碰撞盒100a还可包括后支架450a,后支架450a具有前表面452a和后表面454a,前表面452a连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第二端204a,后表面454a被构造成连接至框架构件40a,以便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完全封闭在由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前支架400a以及后支架450a形成的内部区域206a内。后支架450a可由金属板形成。可将前表面452a焊接至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的后端204a。后支架450a可形成孔456a,用于将后支架450a螺栓连接至框架构件40a。作为替代,可将后表面454a焊接至框架构件40a。另外,可在后支架450a的前表面452a上形成腔458a(图3),用于接收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的第二端304a。
图8中示出了用于支撑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的另一实例。在此实例中,除了如下文中所述的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200b’的相对于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各自长度的相对长度之外,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200b’和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类似于本文中所述的第一碰撞盒组件200a、200b和第二碰撞盒组件300a、300b。
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可由保险杠20’保持就位。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可比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200b’长。保险杠20’可包括腔26a’,26b’,用于接收和支撑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的重叠部分。具体而言,由于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的长度大于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200b’的长度,因此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的第一端302a’、302b’可延伸超过第一碰撞盒部件200a’、200b’的第一端202a’、202b’并进入腔26a’、26b’。可通过例如压紧配合和/或粘合剂将第二碰撞盒部件300a’、300b’固定至保险杠20’。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碰撞盒与单个部件且仅由金属制成的碰撞盒相比改进后的性能的图表。具有带表1中标识的特性的碰撞盒的车辆以35MPH的速度经受与刚性墙的撞击。
表1:受试的碰撞盒的特性
在图9中,实线示出了表1中的(基线)碰撞盒1的性能且虚线示出了表1中的碰撞盒2的性能,具体而言,碰撞盒2的挤压位移比碰撞盒1约大9%。另外,碰撞盒2的总吸收能量比碰撞盒1的总吸收能量高13%。另外,如表1中标识,碰撞盒2的总重量为小于碰撞盒1的总重量的三分之二。
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号指示相同的元件。另外,可对这些元件中的一些或者所有元件进行更改。相应地,应理解,上述描述旨在为例示性而非限定性。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后对所提供的实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应用将一目了然。不应参考上述描述来确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应参考随附权利要求书以及这些权利要求书有权拥有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所要求的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理解,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示例性指作为例示性或典型的例示或样本。预期和打算将来的开发将在本文中所述的技术中进行,且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将被纳入这些将来的实施例中。总而言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修改和变化且仅限于下面的权利要求书。
除非本文中另有明确的相反指示,否则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所有术语旨在给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最宽泛的合理解释和它们的普通含义。具体而言,所使用的单数措词,例如“一”、“该”、“所述”等应阅读为描述一个或多个所指示的元件,除非权利要求进行明确地相反限制。

Claims (19)

1.一种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
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框架构件;
连接在所述保险杠与所述框架构件之间的第一碰撞盒部件,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沿所述纵向方向封闭内部区域,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金属制成,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被构造成连接至所述保险杆并且所述第二端被构造成连接至所述框架构架,所述第一端小于所述第二端;以及
在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内部区域内延伸的第二碰撞盒部件,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由增强聚合物制成并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对齐的长度以及沿所述长度的一致的横截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保险杠并且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框架构件,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是锥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摩擦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黏附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具有与所述保险杠的第一连接以及与所述框架构件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比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变形强度更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的第一端的腔,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延伸超过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并进入所述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非硬化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由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的后表面,所述前支架还具有直接地连接至所述保险杠的前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二端的前表面,所述后支架还具有连接至所述框架构件的后表面,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封闭在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内部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的所述长度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长度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具有八角形形状,并带有分别地在四个拐角部分之间交替的四个侧面部分,且所述第二端的横截面具有方形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的所述横截面是十字形的,并具有四个分别地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侧面部分的其中一个对齐的纵长区段。
14.一种碰撞盒,所述碰撞盒用于将车辆的保险杠连接至所述车辆的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盒包括:
由金属制成并封闭内部区域的第一碰撞盒部件,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被构造成连接至所述保险杠且所述第二端被构造成连接至所述框架构件,所述第一端小于所述第二端;以及
在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内部区域内延伸的第二碰撞盒部件,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由增强聚合物制成并具有长度以及沿所述长度的一致的横截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包括第一重叠部分和第二重叠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由非硬化钢制成且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由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摩擦地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碰撞盒部件与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黏附地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一端的后表面和构造成接收所述保险杠的前表面;以及
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具有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碰撞盒部件的所述第二端的前表面和构造成连接至所述车辆的所述框架构件的后表面。
CN201520862540.0U 2014-11-04 2015-11-02 车辆框架组件和碰撞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860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32,170 US9199592B1 (en) 2014-11-04 2014-11-04 Crash box
US14/532,170 2014-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86058U true CN205186058U (zh) 2016-04-27

Family

ID=5460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6254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86058U (zh) 2014-11-04 2015-11-02 车辆框架组件和碰撞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99592B1 (zh)
CN (1) CN205186058U (zh)
DE (1) DE202015105570U1 (zh)
MX (1) MX2015015203A (zh)
RU (1) RU20151454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4458A (zh) * 2016-10-12 2017-04-19 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7005A1 (de) * 2015-10-06 2017-04-0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JP6365514B2 (ja) * 2015-11-20 2018-08-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DE102016000599A1 (de) * 2016-01-21 2017-08-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Crashbox
WO2017141112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A.G. Simpson (Usa) Inc. Vehicle frame tie bar
USD809995S1 (en) 2016-08-18 2018-02-13 Ford Motor Company Sensor cover
US10527464B2 (en) 2016-08-18 2020-01-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tatable sensor cover
USD797646S1 (en) * 2016-08-18 2017-09-19 Ford Motor Company Sensor cover
USD838230S1 (en) 2016-08-18 2019-01-15 Ford Motor Company Sensor cover
USD838231S1 (en) 2016-08-18 2019-01-15 Ford Motor Company Sensor cover
KR101836709B1 (ko) * 2016-10-04 2018-03-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TR201723030A2 (tr) * 2017-12-29 2019-07-22 Tofas Tuerk Otomobil Fabrikasi Anonim Sirketi Bi̇r i̇ç çarpişma kutusu
EP3666597B1 (en) * 2018-12-12 2020-11-18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Bumper beam with crash-box modules
DE102019104565B4 (de) * 2019-02-22 2022-12-01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GB2585012B (en) * 2019-06-24 2021-11-17 Jaguar Land Rover Ltd Securing method for composite structure post-crash
US11034316B2 (en) * 2019-08-23 2021-06-15 Volvo Car Corporation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coupling a bumper beam to a crash box and side rail of a vehicle
US11097678B2 (en) 2019-08-23 2021-08-24 Volvo Ca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side rail crush can fastening assembly
JP7337744B2 (ja) * 2020-03-31 2023-09-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14954325A (zh) * 2021-02-20 2022-08-3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撞梁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62293C3 (de) * 1972-12-20 1980-12-04 Dr.Ing.H.C. F. Porsche Ag, 7000 Stuttgart Stoßenergie absorbierendes Deformationselement für Kraftfahrzeuge, insbesondere Personenkraftwagen
DE2416779A1 (de) * 1974-04-05 1975-10-23 Porsche Ag Traeger fuer eine aufbau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4336868A (en) * 1978-05-10 1982-06-29 Textron, Inc. Composite fibrous tube energy absorber
SE515892C2 (sv) * 2000-10-13 2001-10-22 Ssab Hardtech Ab Stötfångararrangemang
JP4443954B2 (ja) 2004-02-18 2010-03-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Frpエネルギー吸収部材構造体
GB2422136B (en) 2005-01-12 2007-03-14 Lotus Car A bumper assembly for an automobile
SE529105C2 (sv) * 2005-09-23 2007-05-02 Gestamp Hardtech Ab Krockbox och sätt att fästa en stötfångarbalk
DE102006058604B4 (de) 2006-12-11 2008-11-27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JP4685818B2 (ja) 2007-03-12 2011-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支持構造
EP2039592B1 (de) 2007-09-21 2011-05-25 Peguform Gmbh Kraftfahrzeug-Frontendmodul
JP2009107408A (ja) 2007-10-26 2009-05-2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287013B2 (en) * 2007-11-05 2012-10-16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Impact absorbing member for vehicle
DE102008015891A1 (de) 2008-03-26 2009-10-01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JP5244648B2 (ja) 2009-02-23 2013-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US8684427B2 (en) 2010-10-29 2014-04-0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Reinforced plastic energy absorber system
JP5741041B2 (ja) * 2011-02-14 2015-07-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アルミ合金製クラッシュカン
US8511745B2 (en) * 2011-09-22 2013-08-20 Tesla Motors, Inc. Integrated energy absorbing vehicle crash structure
US8827352B2 (en) 2012-02-29 2014-09-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umper retention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4458A (zh) * 2016-10-12 2017-04-19 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5015203A (es) 2016-05-03
RU2015145480A (ru) 2017-04-28
DE202015105570U1 (de) 2016-04-05
RU2015145480A3 (zh) 2019-02-21
US9199592B1 (en) 201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86058U (zh) 车辆框架组件和碰撞盒
Xu et al. A review on functionally graded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for energy absorption
Belingardi et al. Geometrical optimization of bumper beam profile made of pultruded composite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US10407010B2 (en) Cellular structures with eight-sided cells
US20150291114A1 (en) Vehicle Bumper Beam, Associated Bumper Beam Assembly and Vehicle
JP5641662B2 (ja) 車両シャーシ
Kopp et al. New lightweight structures for advanced automotive vehicles–safe and modular
CN104724018A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JP6074168B2 (ja) 衝突エネルギ吸収柱及び該衝突エネルギ吸収柱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JP2007237944A (ja) 複合構造材
CN108556919A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车架
US9296293B1 (en) Vehicle load management structure
CN217864004U (zh)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3921746A (zh) 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
JP2023075317A (ja) 車体部材
JP5283405B2 (ja) 自動車用補強部材
CN204567536U (zh) 汽车前防撞梁
CN204368065U (zh) 汽车防撞梁骨架总成
JP2019137232A (ja) 車体のフロア構造
CN210852644U (zh)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轻量化防撞横梁
KR101843264B1 (ko) 자동차 범퍼빔용 h-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범퍼빔
CN205801261U (zh) 一种风窗横梁及使用其的汽车
CN104527554A (zh) 汽车防撞梁骨架总成
CN104369770A (zh) 一种后地板车架
US11492051B2 (en) Resin panel spacer block for energy absorption, load support, and gap preven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