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4325A - 防撞梁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撞梁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54325A CN114954325A CN202110190904.5A CN202110190904A CN114954325A CN 114954325 A CN114954325 A CN 114954325A CN 202110190904 A CN202110190904 A CN 202110190904A CN 114954325 A CN114954325 A CN 1149543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act beam
- collision
- vehicle
- main body
- imp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和车辆,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吸能盒,在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分别沿着车辆纵向、近似垂直于防撞梁主体向内延伸形成;以及横梁支架,设置在防撞梁主体和吸能盒连接部分的下方,并且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吸能盒上,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在防撞梁主体上,并且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的防撞梁可在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情况下,均能提高碰撞性能,并且无需对防撞梁整体进行加固,从而可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和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可在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情况下,均能提高安全性的防撞梁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车辆的行驶速度很快,在其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撞击力也非常大,因此,车辆的的防碰撞功能对车辆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车辆的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的车辆防撞梁通常由防撞梁主体10和吸能盒20组成,防撞梁主体10和吸能盒20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或高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从而对车辆产生保护作用。
当车辆受到冲撞的时候,能量首先传递到最外侧的防撞梁主体10上,接着再传递到吸能盒20,从而通过吸能盒20的溃散破坏来吸收能量。然而,现有的车辆仅靠防撞梁主体10和吸能盒20无法在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情况下,均起到理想的吸能作用。如果想要确保防撞梁具有优秀的碰撞性能,则需要对防撞梁整体进行加固,而这种对防撞梁整体进行加固的方式则又会导致防撞梁的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横梁支架来提高碰撞性能的防撞梁,以解决在加固防撞梁时需要对防撞梁整体进行重新设计而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可通过横梁支架来提高碰撞性能的防撞梁的车辆,以解决在加固防撞梁时需要对防撞梁整体进行重新设计而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吸能盒,在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分别沿着车辆纵向、近似垂直于防撞梁主体向内延伸形成;以及横梁支架,设置在防撞梁主体和吸能盒连接部分的下方,并且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吸能盒上,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在防撞梁主体上,并且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彼此连接。
可选地,第一部分包括接触并连接于吸能盒的下表面的第一设置面、以及从第一设置面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第一设置面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面。
可选地,第二部分包括接触并连接于防撞梁主体的内表面的第二设置面、以及从第二设置面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第二设置面向内侧延伸的第二连接面。
可选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彼此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有弱化切口。
可选地,第一设置面与第一连接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加强筋。
可选地,第二设置面与第二连接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加强筋。
可选地,第一设置面和吸能盒的下表面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第二设置面和防撞梁主体的内表面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梁。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和车辆,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吸能盒,在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分别沿着车辆纵向、近似垂直于防撞梁主体向内延伸形成;以及横梁支架,设置在防撞梁主体和吸能盒连接部分的下方,并且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吸能盒上,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在防撞梁主体上,并且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的防撞梁可在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情况下,均能提高碰撞性能,并且无需对防撞梁整体进行加固,从而可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防撞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的横梁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的横梁支架的示意图;
图中:10、11:防撞梁主体;20、21:吸能盒;30:横梁支架;31:第一部分;311:第一设置面;312:第一连接面;313:第一加强筋;32:第二部分;321:第二设置面;322:第二连接面;323:第二加强筋;33:弱化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的横梁支架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的横梁支架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梁,防撞梁由防撞梁主体11、吸能盒21以及横梁支架30形成。具体地,防撞梁主体1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首先起到缓冲作用。吸能盒21设置在防撞梁主体11的左右两端,并且分别沿着车辆纵向、近似垂直于防撞梁主体11向内侧方向,即,沿车辆的长度方向(X方向)向车辆内部方向延伸形成,防撞梁主体11受到的碰撞能量传递到左右两端的吸能盒21,使吸能盒21溃散破坏吸收能量,从而进一步抵消碰撞能量。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还设置有横梁支架30,横梁支架30设置在防撞梁主体11和吸能盒21连接部分的下方,并分别与防撞梁主体11和吸能盒21连接为“L”字形形状。具体地,每个横梁支架3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其中,第一部分31的一端连接在吸能盒21的下表面上,第二部分32的一端连接在防撞梁主体11的内侧表面上,并且第一部分31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32的另一端彼此连接,从而使横梁支架30形成为“L”字形。
进一步地,横梁支架30可以是将一片板状金属材料以倒“凹”行弯曲形成的结构,例如,第一部分31可以包括接触并连接吸能盒21的下表面的第一设置面311、以及从第一设置面311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第一设置面311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面312。
此时,第二部分32可以包括接触并连接于防撞梁主体11的内表面的第二设置面321、以及从第二设置面321的两端分别垂直于第二设置面321向内侧,即,车辆内部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面322。
第一连接面31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面322的另一端彼此连接,从而使横梁支架30在X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L”字形状。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面312和第二连接面322在彼此连接的位置形成有弱化切口33,具体地,形成第一连接面312的外侧边缘和形成第二连接面322的上侧边缘彼此连接,形成第一连接面312的内侧边缘和形成第二连接面322的下侧边缘彼此连接,其中,弱化切口33可以形成在第一连接面312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连接面322的上侧边缘的连接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弱化切口33可以是向下凹陷形成的圆弧形切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撞梁,对于车辆在低速行驶情况下发生的碰撞,可通过横梁支架30结构局部加强防撞梁,从而提高防撞梁的碰撞性能,以确保防撞梁的安全性;对于车辆在高速行驶情况下发生的碰撞,可通过横梁支架30上的弱化切口33来更好的吸收碰撞能量,具体地,由于弱化切口33,横梁支架30可以更好地溃散破坏,因此,除了吸能盒21之外,横梁支架30也可以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如果没有弱化切口33,则发生碰撞时横梁支架30不易溃散的情况,由于防撞梁的下部区域会比较坚固,从而使得车辆会以横梁支架30位置为支点发生旋转的趋势,进而使得吸能盒21不易溃散,无法使防撞梁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低速碰撞情况下横梁支架30起到的加固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横梁支架30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结构,例如,第一设置面311与第一连接面312的连接处可以形成有第一加强筋313,并且,第二设置面321与第二连接面322的连接处可以形成有第二加强筋323,第一加强筋313和第二加强筋323可根据实际强度需求设置多个或部分设置。第一加强筋313和/或第二加强筋323可以是从连接处的表面向内侧凹陷形成的结构。
第一设置面311与吸能盒21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从而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第一部分31在吸能盒21上的连接;第二设置面321与防撞梁主体11的内侧表面可以形成有彼此对应的安装孔,从而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第二部分32在防撞梁主体11上的连接。另外,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可以一体成型为横梁支架30。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吸能盒,在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分别沿着车辆纵向、近似垂直于防撞梁主体向内延伸形成;以及横梁支架,设置在防撞梁主体和吸能盒连接部分的下方,并且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一端连接在吸能盒上,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在防撞梁主体上,并且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的防撞梁可在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情况下,均能提高碰撞性能,并且无需对防撞梁整体进行加固,从而可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主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吸能盒,在所述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分别沿着车辆纵向、近似垂直于所述防撞梁主体向内延伸形成;以及
横梁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撞梁主体和所述吸能盒连接部分的下方,并且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吸能盒上,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梁主体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接触并连接于所述吸能盒的下表面的第一设置面、以及从所述第一设置面的两端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设置面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接触并连接于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内表面的第二设置面、以及从所述第二设置面的两端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设置面向内侧延伸的第二连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彼此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有弱化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置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置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置面和所述吸能盒的下表面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置面和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内表面通过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0904.5A CN114954325A (zh) | 2021-02-20 | 2021-02-20 | 防撞梁和车辆 |
PCT/EP2022/053074 WO2022175143A1 (en) | 2021-02-20 | 2022-02-09 | Crash beam and vehicle |
EP22704382.5A EP4294678A1 (en) | 2021-02-20 | 2022-02-09 | Crash beam and vehic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0904.5A CN114954325A (zh) | 2021-02-20 | 2021-02-20 | 防撞梁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54325A true CN114954325A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033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90904.5A Pending CN114954325A (zh) | 2021-02-20 | 2021-02-20 | 防撞梁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294678A1 (zh) |
CN (1) | CN114954325A (zh) |
WO (1) | WO20221751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09479A1 (en) * | 2020-11-23 | 2022-05-27 | Shape Corp. | Bumper assembly with reinforced impact dispersion plat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47773B (zh) * | 2011-01-26 | 2016-01-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JP2014189200A (ja) * | 2013-03-28 | 2014-10-06 | Aisin Seiki Co Ltd | バンパ結合構造体及び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
US9199592B1 (en) * | 2014-11-04 | 2015-12-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rash box |
-
2021
- 2021-02-20 CN CN202110190904.5A patent/CN11495432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2-09 EP EP22704382.5A patent/EP429467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2-09 WO PCT/EP2022/053074 patent/WO202217514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75143A1 (en) | 2022-08-25 |
EP4294678A1 (en) | 2023-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54884B2 (en) | Structure of vehicle end section | |
JP4865379B2 (ja) | 自動車用バンパ装置 | |
US8091941B2 (en) |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rear part | |
CN105172717A (zh) | 车辆后部结构 | |
US20220131226A1 (en) | Battery protection member and vehicle | |
CN211731294U (zh) |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027632U (zh) | 门槛加强结构 | |
CN114954325A (zh) | 防撞梁和车辆 | |
KR100747029B1 (ko) |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부 구조 | |
CN212148732U (zh) | 汽车前部结构和汽车 | |
KR20080010639A (ko) | 자동차용 범퍼 보강부재 | |
CN110962936B (zh) | 横梁结构和车架 | |
CN210027614U (zh) | 风窗横梁结构、风窗结构及车辆 | |
CN212195653U (zh) | 汽车前围上部总成、车身框架及汽车 | |
CN210852656U (zh) | 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 |
CN112277786A (zh) | 一种车辆大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111717285A (zh) | 副车架以及汽车 | |
CN22136720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门槛加强板总成 | |
CN107662566B (zh) |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
CN220430307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21272671U (zh) | 座椅横梁结构及前地板横梁总成 | |
CN219687450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 |
CN219948135U (zh) |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487231U (zh) | 汽车座椅横梁结构 | |
CN220904901U (zh) | 保险杠骨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