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5215U -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85215U
CN205185215U CN201520967756.3U CN201520967756U CN205185215U CN 205185215 U CN205185215 U CN 205185215U CN 201520967756 U CN201520967756 U CN 201520967756U CN 205185215 U CN205185215 U CN 205185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geat
hole
die cavit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677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和平
汤教颉
叶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ang Zhenxin materials precision Componen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orbetter Plastic &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orbetter Plastic &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orbetter Plastic &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677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85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85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85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板及与第一模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模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有模腔,第一模板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注口及第二注口,第一注口与第二注口分别单独连通于模腔;实际使用时,先将第一注口连通模腔,将第一种物料通过第一注口注入模腔内进行成型,然后将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分开,将第二模板旋转一定角度,再将第一模板、第二模板闭合在一起,此时第二注口与模腔连通,将第二种物料通过第二注口注入模腔内进行成型,如此,第一种物料与第二种物料即可通过同一模具成型在一起,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且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塑料加工领域中重要的加工方式之一,其具有生产周期短、尺寸精确及能一次成型外形复杂的塑胶制品的优点,各种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都是通过注入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经冷却和固化而制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塑胶制品。
硅胶具有防水精度高、尺寸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量产等优良特点,作为新一代环保性防水材料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将硅胶设计成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密封圈罩覆在产品外侧,实现产品的防水效果。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在产品外侧罩覆硅胶,一种是产品和硅胶密封圈分开单独成型,然后将硅胶密封圈套在产品外侧,此种方式需要两套模具,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此外,产品与硅胶密封圈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防水效果较差。另一种方式是先将产品在一个模具中成型,然后将成型后的产品放在另一个硅胶密封圈模具中,将硅胶密封圈直接成型在产品的外侧,此种方式同样是采用两套模具生产,同样存在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需要将产品在硅胶密封圈模具中精确定位,定位不当亦会造成产品不良率大大升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两种物料在同一模具中成型,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且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板及与第一模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模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有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开设有第一注口及第二注口,第一注口与第二注口分别单独连通于模腔。
进一步,所述第一模板装设有第三模板,第二注口设置于第三模板。
进一步,所述第三模板包括上模板及与上模板连接的下模板,第二注口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三模板设置有用于冷却第二注口的冷却流道。
进一步,所所述第一模板包括上盖板及与上盖板连接的上模仁,合模时,上模仁位于上盖板与第二模板之间,第三模板装设于上模仁,第三模板位于上模仁与上盖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上模仁还装设有第四模板,第三模板与第四模板分别位于上模仁的两侧,第二注口经过第三模板、上模仁连通于第四模板。
进一步,所述上模仁还装设有连管,连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模板及第四模板,连管设有与第二注口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通孔包括第一连孔及与第一连孔连通的第二连孔,第一连孔连通于第三模板,第二连孔连通于第四模板,第一连孔靠近第二连孔的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一连孔远离第二连孔的一端的尺寸,第二连孔靠近第一连孔的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连孔远离第一连孔的一端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二模板包括下模仁、顶出板及下底板,下模仁位于第一模板与顶出板之间,顶出板位于下模仁与下底板之间,顶出板设有连通于模腔的顶出孔。
进一步,所述顶出板包括第一顶板及多个第二顶板,第一顶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顶板,顶出孔设置于第一顶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先将第一注口连通模腔,将第一种物料(如塑胶)通过第一注口注入模腔内进行成型,然后将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分开,将第二模板旋转一定角度,再将第一模板、第二模板闭合在一起,此时第二注口与模腔连通,将第二种物料(如硅胶)通过第二注口注入模腔内进行成型,如此,第一种物料与第二种物料即可通过同一模具成型在一起,相较于第一种物料、第二种物料分别在两个模具中单独成型,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模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模板、连管、下模仁、顶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模板10—第一注口11—第二注口
12—上盖板13—上模仁14—容置槽
15—套管16—第四模板17—连管
18—第一连孔19—第二连孔2—第二模板
20—模腔21—下模仁22—顶出板
23—下底板24—顶出孔25—第一顶板
26—第二顶板3—第三模板31—上模板
32—下模板33—套盖34—穿孔
35—冷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板1及与第一模板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模板2,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之间设有模腔20,所述第一模板1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注口10及第二注口11,第一注口10与第二注口11分别单独连通于模腔20,即当第一注口10与模腔20连通时,第二注口11与模腔20不连通;当第二注口11与模腔20连通时,第一注口10与模腔20不连通。
实际使用时,先将第一注口10与模腔20连通,此时将第一种物料(如塑胶)通过第一注口10注入模腔20内进行成型,待第一种物料成型完成后,将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分开,将第二模板2旋转一定角度,本实施例中,外部的驱动构件将第二模板2旋转180°,再将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闭合在一起,此时将第二注口11与模腔20连通,将第二种物料(如硅胶)通过第二注口11注入模腔20内进行成型,如此,第一种物料与第二种物料即可通过同一模具成型在一起,相较于第一种物料、第二种物料分别在两个模具中单独成型,避免了第一种物料成型后再装入第二种物料的模具中,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不良率。
所述第一模板1大致呈长方体状,第一模板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等,为了增加第一模板1的耐蚀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在第一模板1上进行镀铬或镀镍处理。第一模板1上还装设有第三模板3,第二注口11设置在第三模板3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注口10位于第一模板1的上端,第二注口11位于第一模板1的侧端,在向模具中注入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时,避免接错物料进入口。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要,亦可将第一注口10、第二注口11同时设置在第一模板1的上端或者其它所需的位置。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三模板3包括上模板31及与上模板31连接的下模板32,第二注口11设置在上模板31与下模板3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注口11设置在下模板32上,当然,亦可将第二注口11设置在上模板31上。将第三模板3打开后,方便在上模板31或下模板32上加工出所需要的第二注口11,亦可方便对第二注口11进行清理。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二注口11加工成S行或发散的树状等,如此可以降低第二物料在第二注口11中的流速,使得第二物料中混入的气体尽量挥发出来,避免第二物料中混入的气体一同进入模腔20内,使得成型后的产品中或表面上具有缺口,致使产品成为不良品。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要,亦可在第三模板3上装设套盖33,套盖33将上模板31与下模板32固定在一起,避免上模板31、下模板32对位不准而造成第二物料从两者的结合处外逸;套盖33露出第一模板1,第二注口11贯通套盖33,第二物料注入设备连接在套盖33上进而将第二物料通过第二注口11注入模腔20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在第二注口11远离套盖33的一端设有多个与模腔20连通的穿孔34,如此,第二物料即可经第二注口11、穿孔34进入模腔20内,通过设置多个穿孔34,提升第二物料单位时间内注入的量,进一步辅助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
所述第三模板3上还设置有用于冷却第二注口11的冷却流道35,本实施例中,冷却流道35与第二注口11间隔设置,冷却流道35设置在上模板31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将冷却流道35设置在下模板32上。在实际使用时,硅胶在模腔20内成型时需要高温将硅胶定型,然后逐渐冷却至常温。为了防止模腔20成型时的高温传递到第二注口11内的硅胶中,导致硅胶固化而不易流动,在冷却流道35内注入冷却液(如水、低温空气等),时刻保持第二注口11内的硅胶在低温状态,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辅助提升产品的良品率。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将冷却流道35设置成弯曲的S形,还可以将冷却流道35围绕第二注口11设置,使得冷却液尽可能地提高第二注口11内第二物料的冷却效果。
所述第一模板1包括上盖板12及与上盖板12连接的上模仁13,模具使用过程中进行合模时,上模仁13位于上盖板12与第二模板2之间,上模仁13靠近上盖板12的一侧凹设有容置槽14,第三模板3装设在容置槽14内,使得第三模板3精确定位在上模仁13中,第三模板3位于上模仁13与上盖板12之间,利用上盖板12和上模仁13将第三模板3稳固夹持住,防止第二物料注入第三模板3内时所产生的较大冲力致使第三模板3产生位置变化,避免因第三模板3位置变化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及产品成型的良率。
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2上还装设有套管15,第一注口10设置在套管15上,套管15的上端露出上盖板12的上端,第一注口10贯通套管15,套管15的下端连接至上模仁13,上模仁13上设有与第一注口10连通的注入槽(图中未示出),注入槽同样为S状或发散的树状,用于降低第一物料在注入槽内的流速,使得第一物料中的空气尽可能扩散出。当第一物料在模腔20内成型完成后,拆开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再将第一模板1的上盖板12与上模仁13拆开,利用外部顶出机构或外部机械手将注入槽内的残余第一物料清理出,方便再一次通过第一注口10向模腔20内注入第一物料。
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上模仁13上还装设有第四模板16,第三模板3与第四模板16分别位于上模仁13的上下两侧,第二注口11经过第三模板3、上模仁13连通于第四模板16,第二注口11内的硅胶经第四模板16流入模腔20内,经第四模板16再次降低流速,使得硅胶内的气体进一步挥发出。此外,第四模板16亦可辅助限位模腔20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第四模板16上设计出与模腔20配合的产品结构形状,此时无需在上模仁13设计出与模腔20配合的产品形状,可以大大降低上模仁13设计的结构复杂性,从而降低上模仁13的加工难度。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上模仁13还装设有连管17,连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三模板3及第四模板16,连管17设有与第二注口11连通的通孔,第二注口11内的硅胶经通孔、第四模板16进入模腔20内。本实施例中,通孔包括第一连孔18及与第一连孔18连通的第二连孔19,第一连孔18与第三模板3上的第二注口11连通,第二连孔19通过第四模板16连通模腔20,第一连孔18靠近第二连孔19的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一连孔18远离第二连孔19的一端的尺寸,第二连孔19靠近第一连孔18的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连孔19远离第一连孔18的一端的尺寸。如此设置,第一连孔18、第二连孔19连接处的尺寸小于通孔两端的尺寸,当上模仁13和下模仁21彼此脱开时,连管17内的第二物料在第一连孔18、第二连孔19的连接处即可轻易断开,方便上模仁13和下模仁21脱离。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模板2包括下模仁21、顶出板22及下底板23,下模仁21装设在第一模板1与顶出板22之间,顶出板22装设在下模仁21与下底板23之间,顶出板22设有与模腔20连通的顶出孔24。当需要搬运双物料成型模具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接触下底板23移动模具,避免碰触上模仁13或下模仁21而导致其损坏。当产品经两种物料成型完成后,将上模仁13与下模仁21拆开,再将下底板23拆卸掉,将外部的顶出机构伸入顶出孔24内进而将产品从下模仁21中顶出,方便、快速地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下模仁21上设置多个模腔20,当第二模板2连带下模仁21旋转过预定角度后,此时保证第二注口11连通已经成型有第一物料的模腔20,第一注口10此时连通另一个空模腔20,当第二注口11向模腔20注入第二物料时,第一注口10同时向连通的空模腔20注入第一物料。
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板22包括第一顶板25及多个第二顶板26,第一顶板2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顶板26,顶出孔24设置在第一顶板25上。当然,第一顶板2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此时将多个第一顶板25上下层叠设置,通过将顶出板22设置成多个第一顶板25及第二顶板26,当某一第一顶板25或第二顶板26损坏时,仅更换损坏的部分,无需更换整个顶出板22;此外,通过第一顶板25、第二顶板26彼此交错设置,亦可确保第一顶板25、第二顶板26位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板及与第一模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模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有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开设有第一注口及第二注口,第一注口与第二注口分别单独连通于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装设有第三模板,第二注口设置于第三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板包括上模板及与上模板连接的下模板,第二注口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板设置有用于冷却第二注口的冷却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包括上盖板及与上盖板连接的上模仁,合模时,上模仁位于上盖板与第二模板之间,第三模板装设于上模仁,第三模板位于上模仁与上盖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还装设有第四模板,第三模板与第四模板分别位于上模仁的两侧,第二注口经过第三模板、上模仁连通于第四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还装设有连管,连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模板及第四模板,连管设有与第二注口连通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连孔及与第一连孔连通的第二连孔,第一连孔连通于第三模板,第二连孔连通于第四模板,第一连孔靠近第二连孔的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一连孔远离第二连孔的一端的尺寸,第二连孔靠近第一连孔的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连孔远离第一连孔的一端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包括下模仁、顶出板及下底板,下模仁位于第一模板与顶出板之间,顶出板位于下模仁与下底板之间,顶出板设有连通于模腔的顶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物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包括第一顶板及多个第二顶板,第一顶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顶板,顶出孔设置于第一顶板。
CN201520967756.3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Active CN205185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7756.3U CN205185215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7756.3U CN205185215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85215U true CN205185215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78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67756.3U Active CN205185215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852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4509A (zh) * 2019-12-25 2020-05-12 中山市高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物料勺子
CN111227596A (zh) * 2019-12-25 2020-06-05 中山市高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物料吸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4509A (zh) * 2019-12-25 2020-05-12 中山市高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物料勺子
CN111227596A (zh) * 2019-12-25 2020-06-05 中山市高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物料吸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4941Y (zh) 一种具有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2922671B (zh) 树脂传递模塑模具及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系统
CN205185215U (zh) 一种双物料成型模具
CN202079728U (zh) 一种基于热流道技术的三板注塑模具
CN102179903A (zh) 一种基于热流道技术的三板注塑模具
CN205631254U (zh) 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
CN210820607U (zh) 一种高效快速成型的注塑模具
CN206898359U (zh) 一种铸造模具快速冷却装置
CN105252716A (zh) 一种塑料模具
CN205988995U (zh) 一种非晶合金热塑性模压成形模具
CN206085531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用模具
CN205871070U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塑料模具
CN208881008U (zh) 液态硅胶模具及液态硅胶成型设备
CN203765970U (zh) 一种用于暖瓶盖的气动脱模注塑模具
CN203818462U (zh) 一种ppr三通管道模具
CN203752420U (zh) 一种汽车流水管夹专用模具
CN203267132U (zh) 注塑模具
CN206416446U (zh) 一种一模多产品的鱼饵成型注塑模具
CN212498769U (zh) 一种针阀式液体硅胶冷流道模具
CN204604706U (zh) 胶塞模具
CN205467043U (zh) 一种防滴漏注塑喷嘴
CN110861253A (zh) 一种模具抽拉注塑压模机构
CN209920445U (zh) 一种方便更换喷嘴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4471739U (zh) 塑料注射成型模具
CN208664275U (zh) 一种上下壳加工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Liao Bu Zhen Heng Keng Guan Zhang Road community section 523000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Hengkeng No. 2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Fang Zhenxin materials precision Components Ltd

Address before: 5233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Shek Pai Zhen Heng Shan Cun large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Forbetter Plastic &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