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2853U - 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 - Google Patents

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2853U
CN205142853U CN201520917760.9U CN201520917760U CN205142853U CN 205142853 U CN205142853 U CN 205142853U CN 201520917760 U CN201520917760 U CN 201520917760U CN 205142853 U CN205142853 U CN 205142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 rod
spring carrier
bearing
side spring
supporting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177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西哲平
儿岛祥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2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2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在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设置有限制杆支承部(60)。该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具有下降限制杆(55),设定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的下降界限,其下端侧支承在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其上端侧以能够在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在限制杆支承部(60)。限制杆支承部(60)具有:框体部(61),形成为朝水平方向开放的槽形;支承体(62),支承在框体部(61)的内部,以能够在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下降限制杆(55);以及加强板部(65),连结在框体部(61)的槽开放端部,支承支承体(62)的位于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62b)。

Description

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具体而言,所述乘坐型插秧机和所述乘坐型直播机具有车轮支承部件和悬架机构,所述车轮支承部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连结在机体并支承后车轮,所述悬架机构横跨连结在所述机体和所述车轮支承部件之间。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乘坐型插秧机,目前已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型插秧机。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型插秧机而言,具有作为车轮支承部件的后车轴箱,所述后车轴箱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连结在机体并支承后车轮。所述乘坐型插秧机装载有悬架弹簧,所述悬架弹簧横跨后车轮箱的承接部和机体框架的承接部,所述后车轮箱的承接部经由托架和支承销支承在后车轮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6-273195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就设置有上述悬架机构的乘坐型插秧机而言,具有设定车轮支承部件的下降界限的结构,用于设定后车轮的下降界限。设定该下降界限的下限设定机构需要具有规定的强度,使得即使悬架弹簧和车轮支承部件等的负重施加到下限设定机构,也能够设定规定的下降界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不仅能够按照规定设定后车轮的下降界限,而且具有易于组装和调整的下限设定机构。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车轮支承部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连结在机体并支承后车轮;以及悬架机构,横跨连结在所述机体和所述车轮支承部件之间,
所述悬架机构具有:车轮侧弹簧承接部,支承在所述车轮支承部件;机体侧弹簧承接部,支承在所述机体;悬架弹簧,横跨装载在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和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之间;限制杆支承部,设置在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以及下降限制杆,设定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的下降界限,其下端侧支承在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其上端侧以能够在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限制杆支承部,
所述限制杆支承部具有:框体部,形成为朝水平方向开放的槽形,从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向下方延伸;支承体,支承在所述框体部的内部,以能够在所述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下降限制杆;以及加强板部,连结在所述框体部的槽开放端部,支承所述支承体的位于所述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作用和效果。
通过将框体部形成为朝水平方向开放的槽形,能够使框体部具有槽开放口,从而能够容易地从框体部的外部经由槽开放口向框体部的内部插入操作件,以便组装或调整下降限制杆。如上所述,框体部呈槽形,当下降限制杆随着车轮侧弹簧承接部下降,支承体阻挡支承下降限制杆时,由于支承体不仅在受到框体部的支承的同时阻挡支承下降限制杆,而且在受到加强板部的支承的同时阻挡支承下降限制杆,因此,即使车轮支承部件和悬架弹簧等的负重施加至下降限制杆,下降限制杆也能够牢固地支承在规定位置,从而将车轮侧弹簧承接部的下降界限设定在规定的位置。
因此,不仅能够将车轮侧弹簧承接部的下降界限设定在规定的位置,从而将后车轮的下降界限设定在规定的位置,而且易于在组装或调整下降限制杆时将操作件插入框体部的内部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部位于所述支承体的下方,从下方对所述支承体的位于所述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进行阻挡支承。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强板部位于支承体的下方,加强板部从下方对支承体的位于框体部的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进行阻挡支承,因此,即使不通过焊接等方式连结加强板部和支承体,通过使加强板部的上端面沿着支承体的下表面,也能够实现加强板部对支承体的支承。与使加强板部位于支承体的横向外侧,并连结加强板部和支承体的结构相比,能够省略连结加强板部和支承体的连结单元及连结作业,使得支承构造简单且制作容易。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部的上端面的位于所述框体部的槽开放口的两横向端侧的部位形成为倒角形状,所述倒角形状在所述部位和所述支承体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该结构,由于加强板部的上端面的位于框体部的槽开放口的两横向端侧的部位形成为倒角形状,所述倒角形状在所述部位和支承体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使加强板部的上端面容易且准确地沿着支承体的下表面。也就是说,即使在支承体与框体部连结的位置的角落存在焊珠等障碍物,也能够通过倒角形状所形成的间隙避免加强板部抵接障碍物,使加强板部的上端面沿着支承体的下表面。由此,能够省略加强板部与支承体之间的焊接等连结工序。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框体部形成为朝机体前方开放的槽形,在所述下降限制杆的从所述支承体向上方凸出的部位,装载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变更设定所述下降界限。
根据该结构,由于框体部为朝机体前方开放的槽形,因此能够从框体部的前方在框体部的内部对下降限制杆进行组装或调整作业。从框体部的前方进行的操作不易受到后车轮的干涉,易于操作。加强板部位于支承体的下方,不易成为对位于支承体上方的调节螺丝进行操作时的障碍。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调节螺丝,轻松且迅速地对后车轮的下降界限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后车轮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后车轮的支承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悬架机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悬架机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表示限制杆支承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表示在取下加强板部的状态下的限制杆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连杆的支承部的纵剖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后车轮
10:车轮支承部件(后轮驱动箱)
50:悬架机构
51:车轮侧弹簧承接部
52:机体侧弹簧承接部
53:悬架弹簧
55:下降限制杆
60:限制杆支承部
61:框体部
61a:槽开放口
62:支承体
62b:支承体的端部
64:调节螺丝
65:加强板部
65t:上端面
65a:上端面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F为行驶机体1的“前”,B为行驶机体1的“后”,L为行驶机体1的“左”,R为行驶机体1的“右”。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坐型插秧机具有行驶机体1,行驶机体1在机体框架2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前车轮3和左右一对后车轮4。左右两侧的前车轮3能够转向操作且能够驱动。左右两侧的后车轮4能够驱动。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设置有动力部5。在动力部5设置有发动机6。通过使发动机6输出的动力经由变速箱7传递至左右两侧的前轮驱动箱8,从而驱动左右两侧的前车轮3。通过使发动机6输出的动力经由变速箱7和回转轴9传递至后轮驱动箱10,从而驱动左右两侧的后车轮4。
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设置有驾驶部11。在驾驶部11设置有驾驶座椅12和方向盘13。方向盘13设置在驾驶座椅12的前方。方向盘13与左右两侧的前车轮3的转向操作部连结。通过回转操作方向盘13,能够转向操作左右两侧的前车轮3。
连杆机构14从机体框架2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秧苗插植装置20连结在连杆机构14的延伸端部。连杆机构14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机体框架2。通过利用升降缸15对连杆机构14进行升降操作,能够对秧苗插植装置20在下降作业状态和上升非作业状态之间进行升降操作。在行驶机体的前部设置有左右一对预备秧苗存储装置16。能够将要提供给秧苗插植装置20的预备秧苗存储在左右两侧的预备秧苗存储装置16。左侧的预备秧苗存储装置16设置在动力部5的左横侧。右侧的预备秧苗存储装置16设置在动力部5的右横侧。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设置有施肥装置30。
通过使秧苗插植装置20下降至下降作业状态,并使行驶机体1行驶,能够通过秧苗插植装置20进行能够插植6行秧苗的作业,并且,还能够进行通过施肥装置30分别向6行插植秧苗提供颗粒状肥料的施肥作业。
也就是说,秧苗插植装置20具有6个秧苗插植机构22,一个载秧台23以及3个触地浮板24。6个秧苗插植机构22和3个触地浮板24沿行驶机体1的宽度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排列。6个秧苗插植机构22分别由来自发动机6的驱动力驱动,从载置于载秧台23的毯状秧苗取出规定量的秧苗,并将取出的秧苗搬运到农田面进行插植。各秧苗插植机构22进行秧苗插植的位置被触地浮板24向秧苗插植位置的前方滑动行进而弄平整。通过来自发动机6的驱动力沿行驶机体1的宽度方向往返驱动载秧台23,从而向各秧苗插植机构22提供秧苗。
施肥装置30具有肥料箱31、送出机构32以及鼓风机33。
送出机构32连结在肥料箱31的下部。6根施肥软管34从送出机构32向秧苗插植装置20延伸。开沟施肥器35分别连接在6根施肥软管34的延伸端。6个开沟施肥器35被一个一个地配置在6个秧苗插植机构22的附近,支承在触地浮板24。
送出机构32由来自发动机6的驱动力驱动,通过送出机构32,将肥料箱31中存储的颗粒状肥料间断性地按设定量不断送出。由送出机构32送出的肥料通过来自鼓风机33的搬运风送入各施肥软管34。6个开沟施肥器35分别在农田中的秧苗插植装置22插植秧苗的位置的横侧附近形成沟,并向形成的沟中提供来自施肥软管34的肥料。
下面对后车轮4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后轮驱动箱10(相当于车轮支承部件)具有向行驶机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动力分配箱部10a和左右一对后车轮箱10b。左侧的后车轮箱10b的输入侧连结在动力分配箱部10a的左端部。右侧的后车轮箱10b的输入侧连结在动力分配箱部10a的右端部。左侧的后车轮4支承在左侧的后车轴箱10b的输出侧。右侧的后车轮4支承在右侧的后车轴箱10b的输出侧。
后轮驱动箱10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在行驶机体1。具体而言,后轮驱动箱10经由连杆机构40支承在行驶机体1。连杆机构40具有左右一对上连杆41和左右一对下连杆42。
左右两侧的上连杆41的前端部经由一根回转支轴43支承在左右一对支承部44。左右两侧的支承部44分别设置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a。左右两侧的主框架2a构成机体框架2。左右两侧的上连杆41的后端部分别支承在后轮驱动箱10的左右一对支承部45。通过在动力分配箱部10a的前部安装托架,从而分别构成左右两侧的支承部45。各上连杆41的后端部与支承部45以连结轴49的轴心为回转中心相对回转。
左右两侧的下连杆42的前端部分别支承在变速箱7的左右一对支承部46。变速箱7构成机体框架2的前部。
通过在变速箱7的后部安装托架,从而构成左右两侧的支承部46。左右两侧的下连杆42的后端部分别支承在后轮驱动箱10的左右一对支承部45。各下连杆42的后端部与支承部45以连结轴47r的轴心为回转中心相对回转。
回转支轴43具有沿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心。左右两侧的上连杆41以回转支轴43的轴心为摆动中心P1相对于主框架2a进行上下摆动,左右两侧的下连杆42以连结轴47f的沿行驶机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心为摆动轴心P2相对于变速箱7进行上下摆动,由此,后轮驱动箱10相对于行驶机体1进行升降。左右两侧的后车轮4与后轮驱动箱10一体地相对于行驶机体1进行升降。
横向连杆39横跨连结在后轮驱动箱10的后部与左右一对主框架2a中的一侧的主框架2a之间。通过横向连杆39,能够防止后轮驱动箱10相对于行使机体1沿行驶机体1的宽度方向错位。
如图9所示,在上连杆41的回转支轴43的从左侧的支承部44向行驶机体1的横向外侧凸出的端部,以不能相对回转的方式安装有止转板48。横跨止转板48与支承部44装载有连结螺栓48a(参照图3)。通过使止转板48由连结螺栓48a固定在支承部44,从而阻止回转支轴43相对于支承部44的回转。在止转板48的端部设置有弯折端部48b。通过弯折端部48b对止转板48进行加强。由于弯折端部48b设置在止转板48的位于回转支轴43的上方侧的端部,因此,能够避免弯折端部48b与位于回转支轴43的下方的传动轴等装置及部件之间的干涉。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左右一对悬架机构50横跨连结在后轮驱动箱10和行驶机体1之间。具体而言,左右两侧的悬架机构50连结在后轮驱动箱10和主框架2a之间。从左右两侧的后车轮4传递到行驶机体1的冲击受到悬架机构50的缓和。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左右两侧的悬架机构50分别具有支承在后轮驱动箱10的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以及支承在行驶机体1的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悬架弹簧53横跨装载在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和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之间。
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具有弹簧支承部51a和连结部51b。连结部51b固定在弹簧支承部51a的下表面侧。在连结部51b具有左右一对连结板部51c。通过使左右两侧的连结板部51c支承在连结轴47r,连结轴47r连结下连杆42和支承部45,从而使连结部51b连结在后轮驱动箱10。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与后轮驱动箱10一体地相对于行使机体1进行升降。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与后轮驱动箱10以连结轴47r的轴心为回转中心相对回转。
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具有弹簧承接部52a和连结部52b。连结部52b从弹簧支承部52a向行驶机体1的横向内侧延伸。弹簧支承部52a由连结螺栓连结在主框架2a的支承部54。支承部54从主框架2a的横侧面向行驶机体1的横向外侧凸出。连结部52b通过连结螺栓连结在主框架2a的下表面。通过使弹簧支承部52a和连结部52b连结在主框架2a,从而使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支承在行驶机体1。
通过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的弹簧支承部51a从下方对悬架弹簧53的下端侧进行阻挡支承。通过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的弹簧支承部52a从上方对悬架弹簧53的上端侧。当后轮驱动箱10相对于行驶机体1进行升降时,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相对于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进行升降,使悬架弹簧53伸缩变形,从而缓和从后车轮4传递至行驶机体1的冲击。
在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设置有限制杆支承部60。下降限制杆55横跨连结在限制杆支承部60和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之间。下降限制杆55的下端侧通过连结在弹簧支承部51a,从而支承在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下降限制杆55的上端侧以能够在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在限制杆支承部60。
当后轮驱动箱10相对于行驶机体1进行升降从而使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升降时,下降限制杆55相对于限制杆支承部60进行升降。在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下降的情况下,当下降限制杆55相对于限制杆支承部60的下降行程为与所述设定范围相当的行程时,下降限制杆55的下降被限制杆支承部60所限制,使得下降限制杆55被限制杆支承部60倒吊支承,从而通过下降限制杆55以不会继续下降的方式倒吊支承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的下降界限通过下降限制杆55进行设定,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的下降界限为后轮驱动箱10的下降界限。
下面对限制杆支承部60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限制杆支承部60具有框体部61和支承体62。框体部61形成为朝水平方向开放的槽形,从机体侧弹簧承接部52的弹簧支承部52a向下方延伸。支承体62支承在框体部61的延伸端侧的内部。在支承体62的中央部设有支承孔,所述支承孔沿上下方向穿通支承体62。在支承孔装载有缓冲件62a。下降限制杆55的上端侧经由缓冲件62a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承孔。
在下降限制杆55的位于支承体62上方的部位设有下限设定部63。在下降限制杆55装载有衬垫66。当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下降到下降界限时,下降设定部63经由衬垫66和缓冲件62a被支承体62的上表面阻挡支承,支承体62以不会继续下降的方式倒吊支承下降限制杆55。
在下降限制杆55设有螺纹部55a。下限设定部63由装载在螺纹部55a的调节螺丝64构成。通过回转操作调节螺丝64,能够变更下限设定部63在下降限制杆55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变更设定通过下降限制杆55设定的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的下降界限。
框体部61位于悬架弹簧53的内部,呈沿着悬架弹簧53的状态。当悬架弹簧53伸缩变形时,悬架弹簧53的上下移动的弹簧盘条部由框体部61引导从而上下移动。
如图6和图7所示,框体部61形成为朝水平方向开放的槽形,具有槽开放口61a。当组装下降限制杆55,或操作调节螺丝64时,易于经由槽开放口61a将操作件插入框体部61的内部。具体而言,框体部61形成为朝行驶机体1的前方开放的槽形。槽开放口61a朝行驶机体1的前方开口。
加强板部65连结在框体部61中的槽开放端部。支承体62的位于框体部61的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62b由加强板部65支承。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加强板部65位于支承体62的下方,支承体62的端部62b由加强板部65的上端面65t从下方阻挡支承。当下降限制杆55设定车轮侧弹簧承接部51的下降界限时,支承体62由框体部61支承,并且,支承体62的端部62b由加强板部65支承,从而能够抵抗从下降限制杆55承受的支承反作用力而牢固地支承支承体62。
通过使加强板部65位于支承体62的下方,从而使调节螺丝64位于加强板部65的上方。当操作调节螺丝64时,能够在加强板部65的上方进行操作,使得加强板部65难以成为操作障碍。
如图7和图8所示,加强板部65的上端面65t的位于框体部61的槽开放口61a的两横端侧的部位65a形成为倒角形状。在加强板部65的两侧的部位65a与支承体62之间,形成有由部位65a的倒角形状所形成的间隙S。当加强板部65的上端面65t抵接在焊接焊珠A时,加强板部65的上端面65t与支承体6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横跨整个上端面65t,其中,焊珠A是在将支承体62焊接在框体部61时在支承体62和框体部61之间产生的。能够通过间隙S避免加强板部65的上端面65t抵接在焊珠A,并且,能够以使加强板部65的上端面65t的位于两侧的部位65a之间的部位与支承体62的下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使加强板部65的上端面65t沿着支承体62的下表面。
(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乘坐型插秧机的例子,也可以代替秧苗插植装置20,将播种装置连结在行驶机体1,构成乘坐型直播机。
(2)作为后车轮的支承构造,后轮驱动箱(车轮支承部件)10经由左右一对上连杆41和左右一对下连杆42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在机体,并且该支承构造具有横向连杆39,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以下支承构造,具体为,不具有上连杆41,后轮驱动箱(车轮支承部件)10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在机体,并且该支承构造具有横向连杆39。
(3)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在支承体62的下方设置加强板部65,也可以在支承体62的横侧设置加强板部65。此时,通过将加强板部65的侧面通过焊接或连结螺丝等连结单元连结在支承体62,从而使支承体62由加强板部65支承。
(4)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将框体部61的开放方向设为行使机体1的前方,也可以设为行使机体1的后方、横向外侧以及横向内侧。
(5)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使上端面65t的部位65a形成为倒角形状的加强板部65,也可以使上端面65t的部位65a不具有倒角形状,可以根据支承体62与框体部61间的连结方式,采用呈水平面形状的加强板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能够进行6行插植的乘坐型插秧机,也能够用于能够插植的行数为4行等比6行少的行数,或者能够插植的行数为8行等比6行多的行数的乘坐型插秧机。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能够进行6行播种的乘坐型直播机,也能够用于能够播种的行数为4行等比6行少的行数,或者能够播种的行数为8行等比6行多的行数的乘坐型直播机。

Claims (8)

1.一种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车轮支承部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连结在机体并支承后车轮;以及悬架机构,横跨连结在所述机体和所述车轮支承部件之间,
所述悬架机构具有:车轮侧弹簧承接部,支承在所述车轮支承部件;机体侧弹簧承接部,支承在所述机体;悬架弹簧,横跨装载在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和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之间;限制杆支承部,设置在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以及下降限制杆,设定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的下降界限,其下端侧支承在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其上端侧以能够在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限制杆支承部,
所述限制杆支承部具有:框体部,形成为朝水平方向开放的槽形,从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向下方延伸;支承体,支承在所述框体部的内部,以能够在所述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下降限制杆;以及加强板部,连结在所述框体部的槽开放端部,支承所述支承体的位于所述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部位于所述支承体的下方,从下方对所述支承体的位于所述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进行阻挡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部的上端面的位于所述框体部的槽开放口的两横向端侧的部位形成为倒角形状,所述倒角形状在所述部位和所述支承体之间形成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部形成为朝机体前方开放的槽形,
在所述下降限制杆的从所述支承体向上方凸出的部位,装载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变更设定所述下降界限。
5.一种乘坐型直播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车轮支承部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连结在机体并支承后车轮;以及悬架机构,横跨连结在所述机体和所述车轮支承部件之间,
所述悬架机构具有:车轮侧弹簧承接部,支承在所述车轮支承部件;机体侧弹簧承接部,支承在所述机体;悬架弹簧,横跨装载在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和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之间;限制杆支承部,设置在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以及下降限制杆,设定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的下降界限,其下端侧支承在所述车轮侧弹簧承接部,其上端侧以能够在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限制杆支承部,
所述限制杆支承部具有:框体部,形成为朝水平方向开放的槽形,从所述机体侧弹簧承接部向下方延伸;支承体,支承在所述框体部的内部,以能够在所述设定范围内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下降限制杆;以及加强板部,连结在所述框体部的槽开放端部,支承所述支承体的位于所述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坐型直播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部位于所述支承体的下方,从下方对所述支承体的位于所述槽开放端部侧的端部进行阻挡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坐型直播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部的上端面的位于所述框体部的槽开放口的两横向端侧的部位形成为倒角形状,所述倒角形状在所述部位和所述支承体之间形成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坐型直播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部形成为朝机体前方开放的槽形,
在所述下降限制杆的从所述支承体向上方凸出的部位,装载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变更设定所述下降界限。
CN201520917760.9U 2015-01-28 2015-11-17 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 Active CN2051428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4449A JP2016136898A (ja) 2015-01-28 2015-01-28 乗用型田植機又は乗用型直播機
JP2015-014449 2015-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2853U true CN205142853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7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17760.9U Active CN205142853U (zh) 2015-01-28 2015-11-17 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36898A (zh)
CN (1) CN20514285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36898A (ja)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9829B1 (ko) 모이식기
CN101658088B (zh) 直播机
CN103931309B (zh) 水田作业机
JP5763482B2 (ja) 水田作業機
CN205142851U (zh) 水田作业机
CN205142853U (zh) 乘坐型插秧机和乘坐型直播机
CN203015411U (zh) 一种高低位多用田间作业车
JP2011234674A (ja) 水田作業機
JP2013048609A (ja) 田植機
CN205142856U (zh) 水田作业机
JP2020055429A (ja) 作業機
CN208581459U (zh) 直播机
CN104320966B (zh) 插秧机
JP4729980B2 (ja) 施肥装置付乗用田植機
JP4371901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CN104620739B (zh) 乘坐式插秧机或水田作业机
CN204837026U (zh) 乘用型水田作业机
CN204948706U (zh) 水田作业机
JP5705101B2 (ja) 水田作業機
JP2669560B2 (ja) 施肥田植機
CN202958119U (zh) 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
CN103053234A (zh) 二维平移升降式农用车架
JP3914893B2 (ja) 偶数条植えの苗植機
CN201294735Y (zh) 行距可调式花生玉米播种机
CN106717371B (zh) 步行式插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