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9371U - 端面密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端面密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9371U
CN205089371U CN201520529308.5U CN201520529308U CN205089371U CN 205089371 U CN205089371 U CN 205089371U CN 201520529308 U CN201520529308 U CN 201520529308U CN 205089371 U CN205089371 U CN 205089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body
depressed area
sub
seal
sub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93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293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9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9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93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9/00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结构体,所述结构体在X方向上需要产生伸长和/或缩短,在X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的侧面上和/或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侧面上设置凹凸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端面密封系统具有大幅度提高流体机构密封性和效率等优点。

Description

端面密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端面密封系统。
背景技术
端面密封一直限制着流体机构,特别是变界流体机构的广泛应用,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端面密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结构体,所述结构体在X方向上需要产生伸长和/或缩短,在X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的侧面上和/或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侧面上设置凹凸结构。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
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嵌入。
方案4: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嵌入,所述凹凸结构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
方案5: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嵌入,所述凹凸结构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相邻两层所述凹凸结构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互为阻塞。
方案6: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
方案7: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方案8: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9: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10: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11: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结构体设为运动体,所述子结构体设为子运动体。
方案12:在方案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在所述子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子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
方案13:在方案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在所述子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子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方案14:在方案11的基础上,进一步于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15:在方案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在所述子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子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于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16:在方案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在所述子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子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子运动体A和所述子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17:在方案1至1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在所述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等于5mm、4mm、3mm、2mm、1mm、0.9mm、0.8mm、0.7mm、0.6mm、0.5mm、0.4mm、0.3mm、0.2mm、0.1mm、0.09mm、0.08mm、0.07mm、0.06mm或小于等于0.05mm。
方案18:在方案1至17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密封体槽和设置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相对应的右子结构体上的凹凸结构部分重合。
方案19: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和运动体B,在所述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
方案20: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和运动体B,在所述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运动体A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
方案21: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和运动体B,在所述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于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22: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和运动体B,在所述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运动体A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23:在方案19至2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B。
方案24:在方案23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B设为齿B。
方案25:在方案19至2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与所述凹陷区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B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A。
方案26:在方案2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A设为齿A。
方案27:在方案19至2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B,在与所述凹陷区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B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A,所述凹凸结构A与所述凹凸结构B相互配合。
方案28:在方案27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B设为齿B,所述凹凸结构A设为齿A。
方案29:在方案28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相互啮合配合。
方案30:在方案28或29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之间设置扭矩弹性结构体,当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之间仍保持啮合关系。
方案31: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和运动体B,在所述运动体B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所述运动体A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运动体A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凹陷区的侧壁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齿B,在与所述凹陷区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齿A,在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之间设置扭矩弹性结构体,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使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且当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在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之间仍保持啮合关系。
方案32:在方案24、28或29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密封体槽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凹凸结构B部分重合。
方案33:在方案19至3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运动体A和所述运动体B中的至少一个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转子、设为缸内自转公转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自转公转且部分摆动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摆动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往复运动的部件或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缸内运动件。
方案34: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在X方向上需要产生伸长和/或缩短的结构体,在X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至少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相对应的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的侧面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
方案35:在方案34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右子结构体的侧面上设置凹陷区,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的所述凹陷区内,所述左子结构体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的所述凹陷区内。
方案36:在方案34或35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置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方案37:在方案34或35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38:在方案3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方案39:在方案6至36所述端面密封系统,进一步使所述凹陷区设为环形凹陷区或设为两个以上套装设置的环形凹陷区。
方案40:在方案37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陷区设为环形凹陷区或设为两个以上套装设置的环形凹陷区。
方案41:在方案38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陷区设为环形凹陷区或设为两个以上套装设置的环形凹陷区。
方案42:在方案1至4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设于两个板体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对应设置。
方案43: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板体和结构体,所述结构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板体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对应设置,在与所述板体垂直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的端面上设置凹陷区,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的侧面上设置凸起区,所述凸起区嵌入所述凹陷区内,在所述凸起区的侧面上设置密封结构体槽,在所述密封结构体槽内设置密封结构体,所述密封结构体与所述凹陷区侧壁面滑动密封配合。
方案44:在方案43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和相邻的所述右子结构体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左子结构体和所述右子结构体趋于远离状态。
方案45: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板体和结构体,所述结构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板体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对应设置,在所述结构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凹陷区,在所述凹陷区内设置配合体,在所述配合体的侧面上设置密封结构体槽,在所述密封结构体槽内设置密封结构体,所述密封结构体与所述凹陷区侧壁面滑动密封配合。
方案46:在方案45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结构体和所述配合体之间设置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结构体和所述配合体趋于远离状态。
方案47:在方案43至4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设为圆柱体、设为三角结构体、设为柱板结构体或设为板状结构体。
方案48:在方案42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板体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运动件;或所述板体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三角转子。
方案49:在方案43至4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板体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运动件;或所述板体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三角转子。
方案50:在方案34至4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
方案51:在方案43或44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凸起区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
方案52:在方案43或44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在所述凸起区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所述顶端凹凸结构和所述底端凹凸结构相配合。
方案53:在方案6至4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至少一部分所述凹陷区的侧壁的厚度设为小于等于30mm、29mm、28mm、27mm、26mm、25mm、24mm、23mm、22mm、21mm、20mm、19mm、18mm、17mm、16mm、15mm、14mm、13mm、12mm、11mm、10mm、9.5mm、9mm、8.5mm、8mm、7.5mm、7mm、6.5mm、6mm、5.5mm、5mm、4.5mm、4mm、3.5mm、3mm、2.5mm、2mm、1.5mm、1mm、0.9mm、0.8mm、0.7mm、0.6mm、0.5mm、0.4mm、0.3mm、0.2mm或小于等于0.1mm。
方案54: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类圆结构体A和类圆结构体B,所述类圆结构体A的一部分套装设置在所述类圆结构体B内,在所述类圆结构体A上设密封体槽,在所述密封体槽内设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外侧与所述类圆结构体B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类圆结构体A和所述类圆结构体B之间设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作用力使所述类圆结构体A和所述类圆结构体B在轴线方向上趋于分离。
方案55:在方案54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类圆结构体B上,与所述密封体的外侧相配合的部位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设为小于5、4.5、4、3.5、3、2.5、2、1.5mm或小于1mm。
方案56:在方案1至5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活塞。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类圆结构体”是指侧面为圆或椭圆的结构体。
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结构体”和“密封体”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结构体槽”和“密封体槽”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板体”是指具有至少一个平面的结构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运动体”是指自转、公转、既自转又公转、摆动或部分摆动的结构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变界流体机构”是指一切流体进入区内的运动件的表面和流体流出区内的运动件的表面不同的容积型流体机构,也就是说,所谓的“变界流体机构”是由旋转运动件形成容积变化的一切容积型流体机构,例如,滑片泵、滑片式机构(例如,滑片式压缩机或滑片式膨胀机)、偏心转子机构(例如,偏心转子压缩机、偏心转子膨胀机,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三角转子流体机构或汪克尔转子发动机)、液环式机构(例如,液环式压缩机或液环式膨胀机)、罗茨式机构(例如,罗茨式压缩机或罗茨式膨胀机)、螺杆式机构(例如,螺杆式压缩机或螺杆式膨胀机)、旋转活塞式机构(例如,旋转活塞式压缩机或旋转活塞式膨胀机)、滚动活塞式机构(例如,滚动活塞式压缩机或滚动活塞式膨胀机)、摆动转子式机构(例如,摆动转子式压缩机或摆动转子式膨胀机)、单工作腔滑片式机构(例如,单工作腔滑片式压缩机或单工作腔滑片式膨胀机)、双工作腔滑片式机构(例如,双工作腔滑片式压缩机或双工作腔滑片式膨胀机)、贯穿滑片式机构(例如,贯穿滑片式压缩机或贯穿滑片式膨胀机)、齿轮流体机构(例如,齿轮压缩机或齿轮膨胀机)和转缸滚动活塞机构(例如,转缸滚动活塞压缩机或转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等。所述变界流体机构可选择性地选择包括气缸、隔离体和缸内运动体,且由所述气缸、所述隔离体和所述缸内运动体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容积变化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应根据热能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人认为,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例如在一个悬挂在空中的盒子内安上一个喷管,由东向西喷射,喷管喷出的工质打击到盒子西侧内壁上的一个叶轮,这时叶轮会旋转,而整个盒子会向东移动,对于盒子来讲,外部并没有对其实施任何作用,所有的事情都是发生在盒子内部的,因此动量守恒定律是不正确的;有两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的圆盘悬挂在空中,两个圆盘相邻且可按照自己的轴心旋转,使两个圆盘向相反方向以同样的速度旋转,一个圆盘的角动量是+A,另一个圆盘的角动量是-A,这样由两个圆盘所构成的系统的动量是零,外界几乎以零代价可以使其中一个圆盘翻转,这样两个圆盘构成的系统的角动量则要么是+2A,要么是-2A,由此可见角动量不守恒。
本发明人认为,Corioliseffect的本质是因为角动量不守恒构成的。
本发明人认为,角动量不守恒的另一个例子为:一个人从一个旋转盘的远心处向近心处行走时,会使系统的旋转动能增加,但是当此人从旋转盘的近心处跳跃到旋转盘的远心处时,旋转盘的转速会降低,但是由于系统内的旋转动能较大,旋转盘的转速不会降低到原有状态,而应该是在原有转速(即此人即将开始向近心处行走时,旋转盘的转速)和此人达到所述近心处时的旋转盘的转速之间的某个转速,这样系统的角动量就增加了。
本发明人认为,天体相互运动必然产生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必然产生物质流动和/或物体形变,由于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均为不可逆过程,即均为产生热量的过程,因此引力场作用下的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必然产生热量,这种形式产生的热量必然消耗天体的动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漫长的过程,天体会逐渐丧失动能,最终天体会相互合并(或相互吞噬),最终宇宙形成一个质点,这个质点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剧烈上升,从而形成剧烈的爆炸(由于温度和压力剧烈上升也会引起化学反应和核反应),爆炸重新形成天体运动状态,即使天体具有动能,天体之间再次形成相互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可以认为宇宙的存在与发展其实是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这种过程的本质可以简单、易懂地概括为“你惹我,我就一定吞噬你”,由此可见,存在交替作用的主体其最终结局就是相互吞噬、相互合并。
本发明人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认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其它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只阐述了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功,这一定律是正确的,但又是片面的。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将热定义为能量的最低形式,或者简称为这是宇宙的垃圾。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过程都是放热的。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一个过程或任何一个循环(不局限于热力学过程,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光化学反应过程、生物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过程都包括在内)其最大做功能力守恒,本发明人认为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生长过程是不能提高其做功能力的,也就是说,豆芽的做功能力是不可能高于豆子的做功能力加上其吸收的养分的做功能力之和;之所以一棵树木的做功能力要大于树苗的做功能力,是因为阳光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参与了由树苗到树木的生长过程。
本发明人认为:热机工作的基本逻辑是收敛-受热-发散。所谓收敛是工质的密度的增加过程,例如冷凝、压缩均属收敛过程,在同样的压力下,温度低的工质收敛程度大;所谓受热就是工质的吸热过程;所谓发散是指工质的密度降低的过程,例如膨胀或喷射。任何一个发散过程都会形成做功能力的降低,例如,气态的空气的做功能力要远远低于液态空气的做功能力;甲醇加水加中等温度的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燃烧热大于甲醇的燃烧热20%左右,但其做功能力大于甲醇的做功能力的比例则微乎其微,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虽然吸了20%左右的热,但是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发散程度远远大于甲醇。因此,利用温度不高的热参加化学反应是没有办法有效提高生成物的做功能力的。
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的研究都授予过诺贝尔奖,可见交易双方拥有信息的状态决定交易成败、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的利润。交易的本质其实是信息交易。为本发明人认为,专利具有信息零对称性,即交易双方对专利的真正价值都知之甚少。专利信息零对称属性,如不破解,运营很难实现。专利的信息零对称性决定了专利运营的科学性和复杂性。在普通商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促进交易,提高利润。而对专利而言,则完全不同,专利需要解决技术问题,专利的价值在专利运用中很快被知晓,所以专利必须货真价实,信息零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必然都会严重阻碍专利运营,解决专利信息零对称问题,使交易双方在高水平上信息对称是专利运营企业的根本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端面密封系统具有大幅度提高流体机构密封性和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8: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9: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所述运动体A上设凹凸结构B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所述运动体B上设凹凸结构A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凹凸结构A与凹凸结构B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9:运动体A和运动体B之间设扭矩弹性结构体;
图20: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图21: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图22: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图23: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
图24:实施例27的结构示意图;
图25:实施例29的结构示意图;
图26:实施例30的结构示意图;
图27:实施例31的结构示意图;
图28:实施例32的结构示意图;
图29:实施例33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的局部放大视图A;
图中:1左子结构体,2右子结构体,3凹凸结构,4凹陷区,5子运动体A,6子运动体B,7运动体A,8运动体B,9凹凸结构B,10凹凸结构A,11扭矩弹性结构体,12板体,13类圆结构体A,14类圆结构体B,15密封体槽,16密封体,17弹性体,18配合体,19密封结构体槽,20密封结构体,21顶端凹凸结构,22凸起区,23底端凹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结构体,所述结构体在X方向上需要产生伸长和/或缩短,在X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1,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2,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和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设置凹凸结构3。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X方向上可将所述结构体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选择性地仅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设置凹凸结构3或仅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设置凹凸结构3。
实施例2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及其可变换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使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
实施例3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3相互嵌入。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3相互嵌入。
实施例4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3相互嵌入,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
实施例5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3相互嵌入,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相邻两层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互为阻塞。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且相邻两层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互为阻塞。
实施例6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实施例7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实施例8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实施例9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实施例10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实施例11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设为运动体,所述子结构体设为子运动体。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设为运动体,所述子结构体设为子运动体。
实施例12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实施例13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5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5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实施例14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实施例15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实施例16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5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5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凹凸结构3在所述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等于5mm、4mm、3mm、2mm、1mm、0.9mm、0.8mm、0.7mm、0.6mm、0.5mm、0.4mm、0.3mm、0.2mm、0.1mm、0.09mm、0.08mm、0.07mm、0.06mm或小于等于0.05mm。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1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密封体槽15和设置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右子结构体2上的凹凸结构3部分重合。
实施例17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11所示,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实施例18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运动体A7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
实施例19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于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实施例20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运动体A7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实施例17至20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7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B9;并可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B9设为齿B。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实施例17至20均可进一步在与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A10;并可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A10设为齿A。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实施例17至20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7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B9,在与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A10,所述凹凸结构A10与所述凹凸结构B9相互配合;并可进一步使所述凹凸结构B9设为齿B,所述凹凸结构A10设为齿A;并可再进一步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相互啮合配合;如图19所示,还可再进一步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扭矩弹性结构体11,当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11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之间仍保持啮合关系。
实施例21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15所示,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运动体A7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齿B,在与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7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齿A,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扭矩弹性结构体11,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11使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且当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11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之间仍保持啮合关系。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2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密封体槽15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凹凸结构B9部分重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包括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的实施方式中,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中的至少一个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转子、设为缸内自转公转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自转公转且部分摆动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摆动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往复运动的部件或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缸内运动件。
实施例22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0所示,包括在X方向上需要产生伸长和/或缩短的结构体,在X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1,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2,至少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实施例23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1所示,在实施例22的基础,进一步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所述凹陷区4内,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所述凹陷区4内。
实施例24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2所示,在实施例23的基础,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22也可进一步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实施例25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3所示,在实施例23的基础,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22和23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均也可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2至2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凹陷区4设为环形凹陷区或设为两个以上套装设置的环形凹陷区。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2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设于两个板体12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12对应设置。
实施例26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板体12和结构体,所述结构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板体12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12对应设置,在与所述板体12垂直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1,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2,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端面上设置凹陷区4,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设置凸起区22,所述凸起区22嵌入所述凹陷区4内,在所述凸起区22的侧面上设置密封结构体槽19,在所述密封结构体槽内设置密封结构体19,所述密封结构体20与所述凹陷区4侧壁面滑动密封配合。
实施例27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4所示,在实施例2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相邻的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趋于远离状态。
实施例28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板体12和结构体,所述结构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板体12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12对应设置,在所述结构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凹陷区4,在所述凹陷区4内设置配合体18,在所述配合体18的侧面上设置密封结构体槽19,在所述密封结构体槽19内设置密封结构体20,所述密封结构体20与所述凹陷区4侧壁面滑动密封配合。
实施例29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5所示,在实施例28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结构体和所述配合体18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结构体和所述配合体18趋于远离状态。
实施例30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6所示,在实施例29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21。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22至28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21。
实施例31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7所示,在实施例29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凸起区22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23。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22至28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凸起区22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23。
实施例32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8所示,在实施例29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21,在所述凸起区22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23,所述顶端凹凸结构21和所述底端凹凸结构23相配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22至28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21,在所述凸起区22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23,所述顶端凹凸结构21和所述底端凹凸结构23相配合。
实施例33
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如图29和30所示,包括类圆结构体A13和类圆结构体B14,所述类圆结构体A13的一部分套装设置在所述类圆结构体B14内,在所述类圆结构体A13上设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类圆结构体B14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类圆结构体A13和所述类圆结构体B14之间设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的作用力使所述类圆结构体A13和所述类圆结构体B14在轴线方向上趋于分离。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33的基础上,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在所述类圆结构体B14上,与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相配合的部位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设为小于5、4.5、4、3.5、3、2.5、2、1.5mm或小于1mm。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33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结构体设为圆柱体、设为三角结构体、设为柱板结构体或设为板状结构体。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含有所述板体12的实施方式中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板体12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运动件;或所述板体12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三角转子。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含有所述凹陷区4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至少一部分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厚度设为小于等于30mm、29mm、28mm、27mm、26mm、25mm、24mm、23mm、22mm、21mm、20mm、19mm、18mm、17mm、16mm、15mm、14mm、13mm、12mm、11mm、10mm、9.5mm、9mm、8.5mm、8mm、7.5mm、7mm、6.5mm、6mm、5.5mm、5mm、4.5mm、4mm、3.5mm、3mm、2.5mm、2mm、1.5mm、1mm、0.9mm、0.8mm、0.7mm、0.6mm、0.5mm、0.4mm、0.3mm、0.2mm或小于等于0.1mm。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方式均可使所述结构体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活塞。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6)

1.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在X方向上需要产生伸长和/或缩短,在X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1),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2),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和/或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设置凹凸结构(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3)相互嵌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3)相互嵌入,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与设置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的所述凹凸结构(3)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凹凸结构(3)相互嵌入,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设为两层以上,相邻两层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互为阻塞。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子结构体(2)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设为运动体,所述子结构体设为子运动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5)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子运动体,其中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A(5),另一个所述子运动体定义为子运动体B(6),在所述子运动体B(6)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子运动体A(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子运动体A(5)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子运动体A(5)和所述子运动体B(6)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1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或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3)在流体可能泄露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等于5mm、4mm、3mm、2mm、1mm、0.9mm、0.8mm、0.7mm、0.6mm、0.5mm、0.4mm、0.3mm、0.2mm、0.1mm、0.09mm、0.08mm、0.07mm、0.06mm或小于等于0.05mm。
18.如权利要求13或16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槽(15)和设置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右子结构体(2)上的凹凸结构(3)部分重合。
19.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20.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运动体A(7)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
21.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于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22.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运动体A(7)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于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的轴线方向上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23.如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7)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B(9)。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B(9)设为齿B。
25.如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A(10)。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A(10)设为齿A。
27.如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7)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B(9),在与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凹凸结构A(10),所述凹凸结构A(10)与所述凹凸结构B(9)相互配合。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B(9)设为齿B,所述凹凸结构A(10)设为齿A。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A与所述齿B相互啮合配合。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扭矩弹性结构体(11),当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11)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之间仍保持啮合关系。
31.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运动体A(7)和运动体B(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体B(8)的端部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运动体A(7)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运动体A(7)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齿B,在与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运动体A(7)的端部上按圆周方向设置齿A,在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之间设置扭矩弹性结构体(11),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11)使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且当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在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所述扭矩弹性结构体(11)使所述齿A与所述齿B之间仍保持啮合关系。
32.如权利要求24、28或29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槽(15)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凹凸结构B(9)部分重合。
33.如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24、26、28、29或3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体A(7)和所述运动体B(8)中的至少一个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转子、设为缸内自转公转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自转公转且部分摆动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摆动的部件、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往复运动的部件或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运动件。
34.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在X方向上需要产生伸长和/或缩短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X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1),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2),至少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侧面上设置凹陷区(4),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所述凹陷区(4)内,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所述凹陷区(4)内。
36.如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凹陷区(4)内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置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面与所述凹陷区(4)的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
37.如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互对应的侧面趋向分离或趋向靠近。
39.如权利要求12、13、15、16、19至22中任一项、24、26、28、29、31、34、35或38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4)设为环形凹陷区或设为两个以上套装设置的环形凹陷区。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4)设为环形凹陷区或设为两个以上套装设置的环形凹陷区。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4)设为环形凹陷区或设为两个以上套装设置的环形凹陷区。
42.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12至16中任一项、19至22中任一项、24、26、28、29、31、34、35、38、40或4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设于两个板体(12)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12)对应设置。
43.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板体(12)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板体(12)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12)对应设置,在与所述板体(12)垂直方向上将所述结构体至少分割成两个部分,每个所述部分定义为子结构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结构体中的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左子结构体(1),另一个所述子结构体定义为右子结构体(2),在与所述左子结构体(1)相对应的所述右子结构体(2)的端面上设置凹陷区(4),在与所述右子结构体(2)相对应的所述左子结构体(1)的侧面上设置凸起区(22),所述凸起区(22)嵌入所述凹陷区(4)内,在所述凸起区(22)的侧面上设置密封结构体槽(19),在所述密封结构体槽内设置密封结构体(20),所述密封结构体(20)与所述凹陷区(4)侧壁面滑动密封配合。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相邻的所述右子结构体(2)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左子结构体(1)和所述右子结构体(2)趋于远离状态。
45.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板体(12)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板体(12)之间,所述结构体的端面与所述板体(12)对应设置,在所述结构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凹陷区(4),在所述凹陷区(4)内设置配合体(18),在所述配合体(18)的侧面上设置密封结构体槽(19),在所述密封结构体槽(19)内设置密封结构体(20),所述密封结构体(20)与所述凹陷区(4)侧壁面滑动密封配合。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体和所述配合体(18)之间设置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使所述结构体和所述配合体(18)趋于远离状态。
47.如权利要求43至46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设为圆柱体、设为三角结构体、设为柱板结构体或设为板状结构体。
48.如权利要求42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2)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运动件;或所述板体(12)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三角转子。
49.如权利要求43至46中任一项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2)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的缸内运动件;或所述板体(12)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气缸端盖,所述结构体设为汪克尔发动机的三角转子。
50.如权利要求34、35、40、41、43、44、45或46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21)。
51.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区(22)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23)。
52.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顶端设置顶端凹凸结构(21),在所述凸起区(22)的底面设置底端凹凸结构(23),所述顶端凹凸结构(21)和所述底端凹凸结构(23)相配合。
53.如权利要求12、13、15、16、19至22中任一项、43至46中任一项、24、26、28、29、31、34、35、38、40或41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凹陷区(4)的侧壁的厚度设为小于等于30mm、29mm、28mm、27mm、26mm、25mm、24mm、23mm、22mm、21mm、20mm、19mm、18mm、17mm、16mm、15mm、14mm、13mm、12mm、11mm、10mm、9.5mm、9mm、8.5mm、8mm、7.5mm、7mm、6.5mm、6mm、5.5mm、5mm、4.5mm、4mm、3.5mm、3mm、2.5mm、2mm、1.5mm、1mm、0.9mm、0.8mm、0.7mm、0.6mm、0.5mm、0.4mm、0.3mm、0.2mm或小于等于0.1mm。
54.一种端面密封系统,包括类圆结构体A(13)和类圆结构体B(14),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圆结构体A(13)的一部分套装设置在所述类圆结构体B(14)内,在所述类圆结构体A(13)上设密封体槽(15),在所述密封体槽(15)内设密封体(16),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与所述类圆结构体B(14)密封滑动配合,在所述类圆结构体A(13)和所述类圆结构体B(14)之间设弹性体(17),所述弹性体(17)的作用力使所述类圆结构体A(13)和所述类圆结构体B(14)在轴线方向上趋于分离。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类圆结构体B(14)上,与所述密封体(16)的外侧相配合的部位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设为小于5、4.5、4、3.5、3、2.5、2、1.5mm或小于1mm。
5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12至16中任一项、19至22中任一项、43至46中任一项、24、26、28、29、31、34、35、38、40、41、48、54或55所述端面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设为变界流体机构的活塞。
CN201520529308.5U 2014-07-21 2015-07-20 端面密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9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9308.5U CN205089371U (zh) 2014-07-21 2015-07-20 端面密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80161 2014-07-21
CN201410348016 2014-07-21
CN2014103536699 2014-07-23
CN201410353669 2014-07-23
CN201410364332 2014-07-28
CN2014103643328 2014-07-28
CN201410380468 2014-08-04
CN201410380185 2014-08-04
CN2014103801853 2014-08-04
CN2014103804688 2014-08-04
CN2014103871269 2014-08-07
CN201410387126 2014-08-07
CN201410522986 2014-09-30
CN2014105229869 2014-09-30
CN201520529308.5U CN205089371U (zh) 2014-07-21 2015-07-20 端面密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9371U true CN205089371U (zh) 2016-03-16

Family

ID=544483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9030.9A Pending CN105041384A (zh) 2014-07-21 2015-07-20 端面密封系统
CN20152052930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9371U (zh) 2014-07-21 2015-07-20 端面密封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9030.9A Pending CN105041384A (zh) 2014-07-21 2015-07-20 端面密封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5041384A (zh)
WO (1) WO20160117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1384A (zh) * 2014-07-21 2015-11-1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端面密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05614U (zh) * 1974-02-02 1975-08-30
DE2521049A1 (de) * 1975-05-12 1976-11-25 Leander Wildner Radial-axialdichtungsanlage fuer kreiskolben
CN85109586A (zh) * 1984-12-10 1986-07-30 布赖恩·约翰·戴维斯 连续燃烧式发动机
CN2148858Y (zh) * 1993-02-03 1993-12-08 张捷 整体参差式迷宫密封圈
JPH08165994A (ja) * 1994-12-14 1996-06-25 Daikin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装置
JP4578780B2 (ja) * 2003-03-03 2010-11-10 財団法人国際科学振興財団 真空ポンプ
GB2444270B (en) * 2006-11-28 2008-10-08 Textron Fastening Syst Ltd Sealing plug for blind installation
DE102006057003A1 (de) * 2006-12-02 2008-06-05 GÜNTHER, Eggert Prinzip und System zur Abdichtung des Kolbens von Rotationskolbenmaschinen
CN201338849Y (zh) * 2008-12-06 2009-11-04 阳城县先锋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运输机的三防托辊
CN102022541B (zh) * 2010-11-03 2013-01-0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船载光电设备旋转动密封装置
CN202138526U (zh) * 2011-03-25 2012-02-08 周细龙 一种潜水艇螺旋浆密封装置
CN202091520U (zh) * 2011-05-27 2011-12-28 宁波伏尔肯机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 碳化硅机械密封装置
CN202371176U (zh) * 2011-11-10 2012-08-08 袁维松 船用隔舱密封传动轴装置
DE102011086691B3 (de) * 2011-11-21 2012-11-29 En3 Gmbh Paarige Dichtleisten für Rotationskolbenmaschinen
JP6008568B2 (ja) * 2012-05-07 2016-10-19 アネスト岩田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DE102013002311A1 (de) * 2013-02-07 2014-05-08 Brands & Products IPR-Holding GmbH & Co.KG RB-Rotationskolbenmotor
CN103486269B (zh) * 2013-09-19 2015-07-08 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泵用安全密封装置及应用
CN103552827A (zh) * 2013-10-30 2014-02-05 王雅谷 一种托辊的三唇组合密封装置
CN105041384A (zh) * 2014-07-21 2015-11-1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端面密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1384A (zh) * 2014-07-21 2015-11-1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端面密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1384A (zh) 2015-11-11
WO2016011789A1 (zh) 2016-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89371U (zh) 端面密封系统
CN104912691B (zh) 内燃闭合循环碳氢燃料热动力系统
CN104929942A (zh) 一种全啮合的爪式转子型线
CN205089369U (zh) 流体机构
CN203335393U (zh) 叶片泵
CN104832287B (zh) 速容透平发动机
WO2015161678A1 (zh) 容积型流体机构
CN104712369A (zh) 缸内凸起隔离体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105042920A (zh) 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制冷系统
CN104389640B (zh) 等模数齿轮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N104948339B (zh) 容积型分置发动机
CN105221188A (zh) 流体机构
CN105134590A (zh) 多构组合平衡单元
CN105041383B (zh) 受控阀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
CN106948863A (zh) 一种全光滑的不对称双爪转子
CN203515678U (zh) 一种叶片式能量转换装置
CN103321901B (zh) 叶片泵
CN105179074A (zh) 压胀分置组合发动机
CN105041644A (zh) 涡旋气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204921364U (zh) 涡旋气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104963727A (zh) 单流流体单元及包括其的发动机
CN104963771A (zh) 往复活塞稳流燃烧发动机
CN104912599A (zh) 圆形缸多级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CN104806525A (zh) 变界流体机构内燃空气压缩机
CN104775911B (zh) 叶轮变界组合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