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7231U - 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97231U CN204897231U CN201520362119.3U CN201520362119U CN204897231U CN 204897231 U CN204897231 U CN 204897231U CN 201520362119 U CN201520362119 U CN 201520362119U CN 204897231 U CN204897231 U CN 2048972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mmer
- cover plate
- threshold
- car
- running clear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具备能够在跨越轿厢门槛(12)与候梯厅门槛(24)之间以遮盖运行间隙(C)的第1位置、与从轿厢门槛(12)或候梯厅门槛(24)竖起,使运行间隙(C)露出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的盖板(31)、以及设置于盖板(31)的锤承接部(38)。锤承接部(38)被跟随轿厢门(11)的关闭动作而降下的锤(45)向下压,使盖板(31)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同时锤(45)跟随轿厢门(11)的打开动作而上升时,锤(45)的下压动作解除,允许盖板(31)从第2位置向所述第1位置转动。锤承接部(38)在锤(45)下压时沿着锤(45)的下降方向垂直竖起,锤可滑动地与其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涉及电梯轿厢到达候梯厅时,能够利用盖板遮盖轿厢门槛与候梯厅门槛之间存在的运行间隙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中,引导轿厢门的轿厢门槛与引导候梯厅门的候梯厅门槛之间存在称为运行间隙的间隙。即使是电梯轿厢到达候梯厅,轿厢门和候梯厅门打开的状态下,轿厢门槛与候梯厅门槛之间依然留下运行间隙。
因此,乘客进出电梯轿厢时,鞋有可能被运行间隙卡住。而且,轮椅、平板推车等通过运行间隙上方时,车轮有可能落入运行间隙。
为了改善这样的不理想情况,日本的「特許第4211730号公报」公开了具备遮盖运行间隙用的遮蔽板的电梯。遮蔽板支持于轿厢门槛,可跟踪轿厢门的开闭动作,在跨越轿厢门槛与候梯厅门槛之间的工作位置与被收容于轿厢门槛一侧,将运行间隙敞开的收容位置之间转动。
但是,在已有的电梯中,将轿厢门的直线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传递给遮蔽板,因此使遮蔽板动作的结构难免复杂化。因此,存在例如在存储位置及工作位置调整遮蔽板的姿势,或调整遮蔽板的转动范围的调整工作烦杂、费事、费劳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得到使盖板转动的锤的位置调整容易进行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形态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具备可滑动地引导轿厢门下端部的轿厢门槛、可滑动地引导候梯厅门的下端部的候梯厅门槛、上述轿厢门关闭时下降,而在上述轿厢门打开时上升的锤、以及支持于上述轿厢门槛或上述候梯厅门槛的盖板。
所述盖板可在跨在所述轿厢门槛与所述候梯厅门槛之间,遮盖所述轿厢门槛与所述候梯厅门槛之间的运行间隙的第1位置和从所述轿厢门槛或所述候梯厅门槛竖起,使所述运行间隙露出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
上述盖板上设置锤承接部。锤承接部被随上述轿厢门的关闭动作而下降的上述锤向下压,使上述盖板从上述第1位置转动到上述第2位置,同时在上述锤随上述轿厢门的打开而上升时,上述锤的压下动作解除,使上述盖板能够从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第1位置转动。上述盖板的上述锤承接部在被上述锤压下时,上述锤可滑动地与其接触着沿着上述锤下降的方向竖起。
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伴随锤的下降,盖板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的状态下,锤沿着垂直竖起的锤承接部滑动,因此不会进一步将锤承接部向下压。因此,只要调整锤的位置,使得例如轿厢门开始关闭,由该轿厢门开闭的出入口的开口宽度达到预先决定的值时,锤能够将锤承接部向下压即可,不必严格管理锤承接部与锤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使盖板转动的锤的位置调整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大概表示实施形态的电梯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随着轿厢门的开闭使锤升降的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盖板转动到打开使运行间隙露出的第2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盖板转动到遮住运行间隙的第1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盖板转动到第2位置时锤承接部与锤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盖板转动到第1位置时锤承接部与锤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锤与锤承接部的表层接触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7对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是牵引方式的电梯1的概略图。如图1所述,电梯1在升降通道2上端有机械室3。电梯轿厢4及对重5通过未图示的导轨可升降地支持于升降通道2。
卷扬机6及控制装置7被安装于机械室3。卷扬机6通过主缆绳8将电梯轿厢4及对重5悬吊在升降通道2中。控制装置7控制卷扬机6的运行向,将主缆绳8卷起或放出主缆绳8,以使电梯轿厢4及对重沿升降通道2升降移动。
电梯轿厢4具备乘客出入的出入口10、开闭出入口10的轿厢门11、以及位于出入口10下端的轿厢门槛12。如图2和图5所示,轿厢门11采取二片门板13a、13b向相同方向滑动的所谓单向开门方式。门板13a、13b的上部分别设置吊架(ハンガー)14a、14b,该吊架14a、14b悬吊于出入口10上部安装的吊架轨道15a、15b。
如图3和图5所示,轿厢门槛12被安装于电梯轿厢4地板上,位于出入口10的下端。轿厢门槛12具有插入门板13a、13b的下端的导靴(ガイドシュー)16a、16b的一对门槛槽17a、17b。门槛槽17a、17b沿着门板13a、13b的滑动方向延伸,与吊架导轨15a、15b协同动作为门板13a、13b的滑动导向。
电梯轿厢4上部设置门驱动装置18。门驱动装置18具有水平架设于一对滑轮19a、19b之间的缆绳20。缆绳20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同时该缆绳20上连结着吊架14a、14b。因此缆绳20被驱动时,门板13a、13b相互同步地向相同方向滑动,打开或关闭出入口10。
如图1所示,建筑物各楼层地板A上设置候梯厅21。各候梯厅21具有通往升降通道2的乘降口22、开闭乘降口22的候梯厅门23、以及位于乘降口22下端的候梯厅门槛24。
乘降口22在电梯轿厢4达到应该停止的楼层地板A的候梯厅21时,与电梯轿厢4的出入口10相对。候梯厅门23,其二片门板25a、25b采取向相同方向滑动的所谓单向开门方式,各门板25a、25b上端的吊架26悬挂于乘降口22上部安装的吊架导轨27。
如图4和图5所示,候梯厅门槛24安装于候梯厅21的地板上,位于乘降口22的下端。候梯厅门槛24具有能够插入门板25a、25b的下端的导靴28a、28b的一对门槛槽29a、29b。门槛槽29a、29b沿着门板25a、25b的滑动方向延伸,与吊架导轨27协同动作,引导门板25a、25b滑动。
而且,电梯轿厢4的轿厢门11在电梯轿厢4达到应该停止的楼层地板A的候梯厅21时,通过未图示的连结构件,可卸下地与候梯厅门23卡合。借助于这一卡合,候梯厅门23能够随着轿厢门11开闭乘降口22。
如图3~图6所示,电梯轿厢4到达候梯厅21时,电梯轿厢4的轿厢门槛12与候梯厅21的候梯厅门槛24之间,存在例如10mm~30mm左右的运行间隙C。运行间隙C在轿厢门槛12以及候梯厅门槛24的全部长度上延伸,同时与升降通道2相通。
根据本实施形态,遮蔽运行间隙C的盖板31支持于电梯轿厢4的轿厢门槛12。具体地说,盖板31是具有轿厢门槛12和候梯厅门槛24的全长的长度尺寸以及超过运行间隙C的宽度尺寸的细长带状构件,采用例如铝合金那样的轻金属材料构成。盖板31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一边31a以及另一边31b,该一边31a和另一边31b之间的距离规定盖板31的宽度尺寸。
轿厢门槛12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固定着一对支架(支架)32(图4~图6仅图示其一方)。支架32处于比门槛槽17a、17b更靠运行间隙C一侧的地方。支架32的上端部32a比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盖板31的一边31a介于该支架32的上端部32a之间。因此,盖板31的一边31a位于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之上。
而且,盖板31的一边31a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枢轴33支持于支架32的上端部32a。盖板31以枢轴33作为支点,可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转动。
图4和图6表示盖板31旋转到第1位置的状态。在第1位置,盖板31跨越轿厢门槛12与候梯厅门槛24之间水平躺倒,同时盖板31的另一边31b与候梯厅门槛24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在盖板31转动到第1位置的状态下,盖板31在运行间隙C上进出,从上方遮盖运行间隙C。
图3和图5表示盖板31向第2位置转动的状态。在第2位置,盖板31在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之上垂直起立,盖板31的另一边31b指向上方。因此,盖板31转动到第2位置的状态下,盖板31从运行间隙C撤离,不妨碍电梯轿厢4的升降。
根据本实施形态,盖板31转到第1位置时,面对运行间隙C的盖板31的下表面上固定着负荷附加构件35。负荷附加构件35是在盖板31的全长上延伸的细长带状构件,用例如比盖板31重的铁板形成。负荷附加构件35在比作为盖板31的旋转中心的枢轴33更向盖板31的厚度方向偏心的位置固定于盖板31。
其结果是,盖板31旋转到第2位置的状态下,盖板31由于负荷附加构件35的作用,总是受到使其向第1位置转动的施力。而且,负荷附加构件35通过与盖板31的背面重叠,兼用作为加固盖板31的强度的加固构件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形态,负荷附加构件35的沿着长度方向的边缘部35a位于盖板31的一边31a。负荷附加构件35从盖板31的下表面仅突出其厚度大小的凸起。因此与盖板31的一边31a对应的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上形成负荷附加构件35的边缘部35a能够进入的凹处36。
如图3~图6所示,锤承接部38设置于沿着盖板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锤承接部38具备延伸部39以及抵接部40。延伸部39从盖板31的一边31a向与盖板31相交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出。抵接部40从延伸部39的前端向盖板31的相反侧延伸,同时在与盖板3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因此,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在盖板31转动到第1位置的状态下,处于与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平行的横着的状态。而且,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在盖板31旋转到第2位置的状态下形成与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正交的垂直起立状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的表面由比锤承接部38平滑的合成树脂制表层41覆盖。
锤承接部38可以与盖板31形成为一整体构件,也可以与盖板31分别为不同的构件。锤承接部38作为另一构件形成的情况下,锤承接部38最好是用强度比盖板31大的铁板形成,同时只要用采用公知的手段,例如用螺杆紧固或焊接方法将其连结于盖板31即可。
如图2所示,电梯轿厢4装备有使盖板31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转动的工作机构44。工作机构44主要具备悬吊圆柱状锤45以及锤45的钢缆46。
锤45通过导向筒47支持于电梯轿厢4的出入口10的旁边。导向筒47以垂直起立的姿势安装于电梯轿厢4,在该导向筒47的内侧可升降地容纳锤45。导向筒47容纳的锤45位于盖板31的锤承接部38的正上方。
钢缆46在电梯轿厢4上部悬吊着锤45。具体地说,钢缆46的一端连结于锤45的上端。钢缆46的另一端被引向导向筒47上方,同时与通过滑轮48固定于吊架14a的缆绳支架49连结。
如图2所示,滑轮48位于导向筒47的正上方,位于吊架导轨15a的右端。因此,滑轮48通过将被引向锤45的上方的钢缆46的行走路径改变90°,将钢缆46引向沿着吊架轨道15a滑动的吊架14a的方向。
根据本实施形态,在轿厢门11将电梯轿厢4的出入口10关闭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具有缆绳支架49的吊架14a位于吊架轨道15a的右端部附近。
因此,缆绳支架49上连结的钢缆46经由滑轮48向下陆续放出,锤45位于向导向筒47的下方突出的下死点。锤45位于下死点的状态下,如图3和图5所示,锤45的下端碰到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从而,悬吊锤45的钢缆46在轿厢门11关闭出入口10时,其长度被调整到锤45位于下死点。
锤45的下端一旦碰到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由于锤45的重量,锤承接部38被向下压,如图5的箭头X所示,锤承接部38与盖板31一起以枢轴33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锤45借助于自重维持与抵接部40接触的状态,因此盖板31保持于在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垂直竖起的第2位置。
另一方面,电梯轿厢4到达应该停止的楼层地板A的候梯厅21,轿厢门11向打开出入口10的方向滑动时,具有缆绳支架49的吊架14a向吊架轨道15a的左端部滑动。借助于此,钢缆46将锤45从下死点向上牵拉。锤45在导向筒47的引导下上升,同时锤45的下端脱离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
结果,锤45与锤承接部38分开,锤45对锤承接部38的下压动作解除。因此,如图6中箭头Y所示,盖板31由于负荷附加构件35的重量而以枢轴33为中心向反时针方向转动,盖板31的另一边31b与候梯厅门槛24的上表面接触。从而,盖板31跨越轿厢门槛12与候梯厅门槛24之间,保持于水平躺倒的第1位置,由该盖板31遮盖住运行间隙C。
而且,盖板31转动到第1位置时,像图6中最常被显示的那样,负荷附加构件35的边缘部35a进而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的凹处。因此,出入口11及乘降口22被打开,乘客上下电梯轿厢4时,盖板31被踏,盖板31向下挠曲的情况下,负荷附加构件35的边缘部35a碰到轿厢门槛12的凹处36的上表面。
因此,负荷附加构件35的边缘部35a从下方支持盖板31予以加固,所以能够防止盖板31发生过度变形和损伤等情况发生,同时能够避免支持盖板31的两端部的枢轴33受到过大的力。
根据这样的实施形态,伴随锤45的下降,盖板31转动到第2位置的状态下,锤45接触的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沿着锤45下降的方向垂直竖起。换句话说,锤45的下降方向与抵接部40的方向一致。
因此,盖板21旋转到第2位置以后,锤45沿着竖起的抵接部40滑动,不再进一步将抵接部40往下按。特别是在本实施形态中,抵接部40的表面用平滑的表层41覆盖,因此锤45不被抵接部40牵挂,而沿着表层41平顺地滑动。
从而,例如轿厢门11开始关闭,出入口10的开口宽度为妨碍乘客通过的125mm以下时,只要调整锤45的位置,使锤45的下端碰到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即可。因此,可以不必严格管理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与锤45的下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就能够容易地实施使盖板31转动的锤45的位置调整。
与此同时,在轿厢门11完全打开,盖板31转动到第1位置的时刻,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保持与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平行的横卧姿势。因此,轿厢门11开始关闭出入口10的开口宽度为例如125mm以下时,锤45的下端与抵接部40垂直相碰。
从而,锤45相对于抵接部40的位置管理、以及盖板31从第1位置开始向第2位置移动的时机的设定工作容易进行。
而且,跟随轿厢门11的关闭动作,盖板31向第2位置转动时,即使是锤45稍微移动,锤45沿着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滑动停止。因此能够防止向第2位置转动的盖板31发生不希望的移动或发生盖板31姿势变动的情况,影响电梯轿厢4的升降。
而且,即使是相对锤45的钢缆46发生延伸,在轿厢门11关闭的状态下,锤45也保持于能够与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可滑动地接触的状态。因此,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不会被锤45进一步向下压,能够防止盖板31的移动,同时不需要再度调整锤45相对于锤承接部38的位置。
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在盖板31旋转到运行间隙C敞开的第2位置的形态,锤承接部38的抵接部40沿着锤45的升降方向垂直竖起。因此,通过适当设定锤45向抵接部40滑动的区域,能够控制随着轿厢门11的打开动作,锤45脱离抵接部40的时机。
换句话说,即使锤45开始上升,也只要设定锤45的悬吊位置,使锤45继续向抵接部40滑动,即使是轿厢门11开始打开,盖板31也不移动,维持保持于第2位置的状态。从而,容易应对电梯轿厢4到达应该停止的楼层地板A的候梯厅21之前使轿厢门11向开的方向动作的所谓运行中开门,同时能够防止在运行中开门时盖板31与候梯厅门槛24发生冲击发出冲击声,或盖板31发生损伤于未然。
上面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形态只是作为例子提示,无意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实施形态可以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这些实施形态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和要旨中,同时包含于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实用新型等同的范围内。
例如,盖板不限于安装在电梯轿厢的轿厢门槛上,也可以将盖板安装于候梯厅的候梯厅门槛上,同时使其跟随候梯厅门的开闭转动。但是,将盖板安装于候梯厅门槛的情况下,每一楼层地板上必须设置盖板及动作机构。
而且,轿厢门及候梯厅门不限于使二片门板向相同方向滑动的单向开门方式,也可以采用使多片门板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的双开门方式或使一片门板滑动的方式。
Claims (8)
1.一种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包括:
可滑动地引导轿厢门(11)的下端部的轿厢门槛(12);
可滑动地引导候梯厅门(23)的下端部的候梯厅门槛(24);
在所述轿厢门(11)关闭时下降,且在所述轿厢门(11)打开时上升的锤(45);
盖板(31),其支承于所述轿厢门槛(12)或所述候梯厅门槛(24),可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1位置是指跨越所述轿厢门槛(12)与所述候梯厅门槛(24)之间,以遮盖所述轿厢门槛(12)与所述候梯厅门槛(24)之间的运行间隙(C)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指从所述轿厢门槛(12)或所述候梯厅门槛(24)竖起,以使所述运行间隙(C)敞开的位置;以及
锤承接部(38),其设置于所述盖板(31),被跟随所述轿厢门(11)的关闭动作而下降的所述锤(45)向下压,使所述盖板(31)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转动,且在所述锤(45)跟随所述轿厢门(11)的打开动作而上升时,所述锤(45)的下压动作解除,允许所述盖板(31)从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1位置转动,
所述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31)的所述锤承接部(38)在被所述锤(45)向下按压时,以所述锤(45)能滑动地接触的形态沿所述锤(45)的下降方向竖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锤承接部(38)在所述盖板(31)被转动至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保持在所述锤(45)的下方横着的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锤(45)向下压的所述锤承接部(38)的表面被比该锤承接部(38)平滑的表层(41)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锤(45)通过钢缆(46)被悬吊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负荷附加构件(35),该负荷附加构件(35)设置于所述盖板(31),从所述第2位置朝着所述第1位置对所述盖板(31)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附加构件(35)具有沿着所述盖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且兼作加固所述盖板(31)的加固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附加构件(35)安装于所述盖板(31)向所述第1位置转动时面对所述运行间隙(C)的所述盖板(31)的下表面,且在所述第1位置,沿着所述负荷附加构件(35)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介于所述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3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门槛(12)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负荷附加构件(35)的所述边缘部进入的凹处(3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38841A JP5932081B1 (ja) | 2015-02-27 | 2015-02-27 | エレベータのランニングクリアランス閉塞装置 |
JP2015-038841 | 2015-02-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97231U true CN204897231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1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62119.3U Active CN204897231U (zh) | 2015-02-27 | 2015-05-29 | 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32081B1 (zh) |
CN (1) | CN204897231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65597B (zh) * | 2017-09-19 | 2022-07-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门装置 |
JP7234296B2 (ja) * | 2021-06-10 | 2023-03-07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ガイド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54374U (ja) * | 1984-03-26 | 1985-10-15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タかごの戸閉装置 |
JP2889036B2 (ja) * | 1992-01-30 | 1999-05-10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装置 |
JPH08295475A (ja) * | 1995-04-27 | 1996-11-12 |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 ダムウェーター |
JP2000118931A (ja) * | 1998-10-21 | 2000-04-25 | Otis Elevator Co | エレベーターのランニングクリアランス閉塞装置 |
WO2006137140A1 (ja) * | 2005-06-23 | 2006-12-2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JP5889219B2 (ja) * | 2013-01-25 | 2016-03-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敷居隙間閉塞装置 |
-
2015
- 2015-02-27 JP JP2015038841A patent/JP5932081B1/ja active Active
- 2015-05-29 CN CN201520362119.3U patent/CN20489723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32081B1 (ja) | 2016-06-08 |
JP2016160021A (ja) | 2016-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40833U (zh) | 乘梯处门锁定装置 | |
CN103669445B (zh) | 转耙和铲齿可相对滑移的清污抓斗 | |
CN204897231U (zh) | 电梯运行间隙遮盖装置 | |
TW201544672A (zh) | 荷重式門開閉裝置 | |
WO2016033999A1 (zh) | 垂直升降跨路电梯 | |
CN104703902B (zh) | 电梯控制盘和使用电梯控制盘的电梯装置 | |
JP2009091103A5 (zh) | ||
CN208342828U (zh) | 悬挂式机器人的变轨结构 | |
CN207275642U (zh) | 双停止位定位装置 | |
JP2000086109A5 (zh) | ||
CN205953237U (zh) | 一种防止电梯轿厢异动装置 | |
CN208361646U (zh) |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梯绳头固定装置 | |
CN218149928U (zh) | 装配式建筑对位检查装置 | |
JP2002179373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CN204778248U (zh) | 电梯装置 | |
JP5945024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扉装置 | |
ITUB20152691A1 (it) | Porta di cabina per ascensore | |
CN204778245U (zh) | 电梯装置 | |
US2780197A (en) | Cargo-hatches | |
CN202369240U (zh) | 矿用罐笼自动卷帘门 | |
CN207659043U (zh) | 一种土木工程用升降机 | |
CN205527242U (zh) | 一种防脱落中分层门装置 | |
JP5149040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923628Y (zh) | 货运电梯升降梯防坠落装置 | |
CN2583067Y (zh) | 上压式安全闸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