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8248U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8248U
CN204778248U CN201520363954.9U CN201520363954U CN204778248U CN 204778248 U CN204778248 U CN 204778248U CN 201520363954 U CN201520363954 U CN 201520363954U CN 204778248 U CN204778248 U CN 204778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door
cage
cover plat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39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8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8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改良乘用轿厢的出入口部的电梯装置通过在与侯梯厅平层后门开始打开时立即遮盖住侯梯厅侧的门槛和乘用轿厢侧的门槛间的间隙,提高安全性。通过使一边被铰接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的盖板向候梯厅侧的门槛转动而遮盖住对设于乘用轿厢出入口的轿厢门进行导向的乘用轿厢侧的门槛与对设于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侯梯厅门进行导向的候梯厅侧的门槛的相对间隔。通过作动机构,该盖板通过关门而立起,通过开门而转动成遮盖住相对间隔的状态。将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和侯梯厅侧的门槛的相对间隔侧的边缘部形成为朝着相对间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即使门槛间产生阶差,也能不产生盖板的边缘部突出较大、或是没有到达对方侧的门槛上等故障地,保持圆滑地移动。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对乘用轿厢的出入口部进行过改良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设置于建筑物的井道内的乘用轿厢在各楼层间升降以运输人员和货物的电梯装置,为了使乘用轿厢升降,在各楼层的侯梯厅和乘用轿厢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因此,在乘用轿厢平层停靠在侯梯厅后出入口的门打开了的状态下,侯梯厅的门槛和乘用轿厢侧的门槛之间产生间隙。该门槛之间的间隙成为人绊倒、或者轮椅和推车等的车轮下陷卡住的原因,很危险。另外,小物件也可能从门槛间的间隙落入电梯井坑内。
于是,以往,提出有设置用于遮蔽门槛之间的间隙的遮蔽板,该遮蔽板与门的打开动作连动地进行动作以遮蔽门槛之间的间隙的电梯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421130号公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113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现有的遮蔽板为只有在门的打开动作完成后成为全开状态,间隙的遮蔽才完成的结构,在门打开动作的中途,遮蔽板呈遮蔽间隙的途中的状态。因此,在门成为全开状态前的打开途中,乘客、推车等发生了移动的情况下,会发生被遮蔽动作途中的遮蔽板卡住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乘客受伤或推车等的损伤,或相反地遮蔽板本身也可能发生损伤。
另外,乘用轿厢平层时,若门槛间产生阶差,则会发生遮蔽板的边缘部大突出较大、或没有到达对方侧的门槛上等故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电梯装置:通过在与侯梯厅平层之后门开始打开时,就立即遮盖住侯梯厅侧的门槛和乘用轿厢侧的门槛之间的间隙,来提高安全性,并且即使门槛之间产生阶差,也不会发生遮盖门槛之间间隙的盖板的边缘部突出较大、或是没有到达对方侧的门槛上等故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装置,其具备:乘用轿厢侧的门槛,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对设置在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轿厢门进行导向使所述轿厢门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候梯厅侧的门槛,所述候梯厅侧的门槛对所述乘用轿厢能够平层的各楼层的、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候梯厅门进行导向使所述候梯厅门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盖板,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长度、和比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与候梯厅侧的门槛之间的相对间隔更宽的宽度,通过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一边被铰接于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和候梯厅侧的门槛中的任一方、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边被载置于另一方门槛,来遮盖住所述相对间隔;以及作动机构,所述作动机构通过所述轿厢门或候梯厅门的开门动作使所述盖板转动为立起状态,通过该门的关门动作而允许所述盖板35转动成遮盖住所述相对间隔的状态,所述电梯装置将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和侯梯厅侧的门槛的所述相对间隔侧的边缘部,分别形成为朝着所述相对间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所述盖板还可以具有载荷构件,所述载荷构件促使所述盖板转动成遮盖住所述相对间隔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在进行门的打开动作、门的开闭的中途,即使人员和推车等出入乘用轿厢,也不会像以往那样被进行遮盖动作中的遮蔽板卡住,能够顺畅地出入,明显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即使门槛间产生阶差,也能够不发生遮盖门槛之间间隙的盖板的边缘部突出较大、或是没有到达对方侧的门槛上等故障地,保持圆滑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从侯梯厅侧来观察乘用轿厢的门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乘用轿厢的门部分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放大地示出作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盖板的立起状态的局部图。
图5是放大地示出作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盖板的遮盖状态的局部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对在门槛之间产生阶差的情况下的盖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基于图1对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具备在井道3内配置的乘用轿厢4和对重5。井道3的上方设置有机械室6,该机械室6设置有对主钢丝绳9进行驱动的曳引机7。并且,设置有对电梯装置1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8,根据侯梯厅呼叫或轿厢呼叫对曳引机7的运行进行控制,使乘用轿厢4在有过呼叫的楼层平层。
在该电梯装置1中,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侯梯厅11中设置有通往井道3内的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12,该出入口12设置有侯梯厅门2。该侯梯厅门2在乘用轿厢4平层时,与设置于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24的轿厢门25侧进行卡合,与轿厢门25的开闭连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图2是从侯梯厅11侧来观察设置于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的轿厢门25部分的主视图。轿厢门25是使两扇门板25a、25b往同一方向(图示左方)进行打开动作的所谓单向打开方式。该两扇门板25a、25b的上部通过吊架26a、26b连接在门开闭机构27上,通过该门开闭机构27在图示的左右方向上被驱动,从而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门开闭机构27是公知的机构,省略其结构说明,利用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通过驱动线和滑轮,使两扇门板25a、25b相互连动,使其沿导轨在左右方向上驱动进行开闭动作。
该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部分设置有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对上述构成轿厢门25的两扇门板25a、25b进行导向以使其沿着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如图3所示,该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被设置在乘用轿厢的出入口24的下边部,其上表面形成的导槽与两扇门板25a、25b的下端部(在图3中为了防止复杂化,将其断裂进行了表示)分别卡合,沿开闭方向对门板25a、25b进行导向。
与该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相对地,如图3所示,侯梯厅11侧也设置有门槛32。该候梯厅侧的门槛32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的一个侧面(图3的跟前侧的侧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地相对配置。该候梯厅侧的门槛32的上表面也形成有导槽,能够对如图1所示的侯梯厅门2进行导向以使其沿着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该侯梯厅侧门2也是具有未图示的两扇门板的单向打开方式,如上所述,乘用轿厢4在与侯梯厅平层时,就与该轿厢门25卡合,与轿厢门25一起进行开闭动作。
在此,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上设置有盖板35。该盖板35具有与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24的宽度尺寸(图2的左右方向)相对应的长度,以及比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和候梯厅侧的门槛32的相对间隔(即,其间产生的间隙)更大的宽度。并且,沿长度方向的一边通过支轴36(如图5所示)能够转动地被铰接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的上表面。
该盖板35以所述支轴36为中心进行转动以成为如图3和图4所示的盖板35的板面为大致垂直立起的立起状态、以及如图5所示的盖板35的板面为大致水平的遮盖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上述遮盖状态中,沿盖板3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边被载置于成为对象的侯梯厅侧的门槛32上以遮盖住所述间隙。
对于该盖板35设置有作动机构37。作动机构37通过轿厢门25的关闭动作而使盖板35转动成立起状态,通过该轿厢门25的打开动作而允许使盖板35转动成遮盖住相对间隔的状态。如图3至图5所示,该作动机构37由被一体化地设置于盖板35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图示的右端)的作动体371、以及位于其上方的锤38的组合构成。
如上所述的作动体371曲折形成“く”字形,伴随在其一片371a的上方设置成能够上下移动的锤38的上下移动而使盖板35转动成所述的两个状态。即,当锤38下降时,与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的上表面接触,并将其往下压。由此,与作动体371一体化的盖板35以支轴36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如图3和图4所示,板面成为大致垂直立起的立起状态。另一方面,当锤38上升时,由于锤38从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上脱离,所以与作动体371一体化的盖板35由于自重而以支轴36为中心进行逆时针转动。因此,如图5所示,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边被载置于成为对象的侯梯厅侧的门槛32上而变为大致水平,从而变成遮盖间隙的状态。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若在盖板35的背面设置带状的载荷构件39,促进锤38上升时的盖板35因其自重而进行的逆时针转动,能够更切实地使盖板35进行转动。
对于锤38,设置有锤上下机构41。该锤上下机构41包括导向筒41a、连结绳41b、及变向滑轮41c。导向筒41a在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的上方纵向设置,使锤38在其内部能够自如地上下移动地进行导向。如图3所示,连结绳41b的一端与导向筒41a内的锤38连接,另一端连接着支架42,该支架42与吊架26a一体地连接。变向滑轮41c设置在导向筒41a的上方,将连结绳41b的动作方向以几乎直角进行变向。
在此,连结绳41b的长度的设定如下。也就是说,设置于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的轿厢门25为关闭状态时,如图3所示支架42位于最靠右侧。此时,如图3和图4所示,锤38位于下止点位置,设定连结绳41b的长度,以将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往下压。
根据这些结构,锤上下机构41使锤38伴随轿厢门25的打开动作而上升,伴随轿厢门25的关闭动作而下降。
另外,如图6所示,将所述的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和侯梯厅侧的门槛32的相对间隔侧的边缘部分别形成为朝着该相对间隔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31a、32a。这是当乘用轿厢4平层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和侯梯厅侧的门槛32之间的产生阶差时的对策。
在上述结构中,当设置在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上的轿厢门25为关闭状态时,如图3所示支架42位于最靠右的位置。此时,通过连结绳41b连接于该支架42上的锤38位于如上所述的下止点位置,将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往下压。因此,与作动体371一体的盖板35变为大致垂直立起的状态,不会成为乘用轿厢4升降的障碍。
与此相对地,在乘用轿厢4在规定的楼层平层后,通过门开闭机构27使轿厢门25如图3的箭头A方向进行打开操作时,支架42通过变向滑轮41c将连结绳41b以图3的箭头B方向升高。因此,锤38自图3和图4的状态被导向筒41a导向并在其内部上升。由于该锤38的上升,对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的下压力被解除,所以作动体371以及与其一体的盖板35由于自重而以支轴36为中心进行逆时针转动。然后,如图5所示,沿盖板3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边被载置于成为对象的侯梯厅侧的门槛32上,变成大致水平,从而变成间隙遮盖状态。
该盖板35向遮盖方向的转动动作是通过从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上解除锤38的微小动作行程而完成的。即,通过轿厢门25的门板25a进行人员不能通过的例如125mm左右的微小的门打开动作,完成盖板35的遮盖动作,使遮盖门槛31、32间的间隙成为可能。
此后,门板25a、25b继续打开动作至全开状态为止,这期间,锤38通过连结绳41b在导向筒41a内继续被提升,但由于与作动体371分开,所以盖板35不会由如图5所示遮盖状态发生变化而继续遮盖住门槛31、32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使伴随门打开的乘客的出入、推车等的进出顺利进行,提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在将轿厢门25关闭时,伴随门关闭动作,支架42如图示向右方移动,所以锤38下降。此时,锤38位于处于图5状态的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的上方,所以盖板35如图5所示保持遮盖的状态。然后,锤38与作动体371的一片371a抵接,将其向下压时,盖板35开始如图示的顺时针转动。即,轿厢门25开始关闭时,盖板35保持大致水平的、间隙遮盖状态,在关闭至人员不能通过的、例如125mm左右的微小的开口宽度时,盖板35才开始如图示的顺时针转动。然后,通过门25成为全关闭,盖板35如图3和图4所示变成大致垂直立起的状态,使乘用轿厢4能够进行升降动作。
这样,无论在轿厢门25进行打开动作时还是关闭动作时,都通过人员不能通过的微小开口宽度的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来完成盖板35对门槛31、32之间的间隙进行遮盖的动作。因此,在变成人员能够通过的开口宽度时,就算在门的开闭途中有人员和推车等出入乘用轿厢4,此时盖板35呈大致水平的间隙遮盖状态。因此,不会如以往那样,因门处于开闭途中时的出入导致被进行遮盖动作中的遮蔽板卡住的情况,能够顺畅地出入,更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在这里,由于某种原因,乘用轿厢4在平层时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和侯梯厅侧的门槛32之间有时会产生阶差。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成了遮盖住间隙状态的盖板35不会变成水平状态。会发生如图6的(a)所示的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比侯梯厅侧的门槛32更低的情况、或如图6的(b)所示的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比侯梯厅侧的门槛32更高的情况。即使产生这样的阶差,在图的6(a)的情况下,由于侯梯厅侧的门槛32的相对间隔侧的边缘部上设置有朝着相对间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32a,所以能够抑制盖板35的图示左端边缘部的向上方的突出。另外,在图6的(b)所示的阶差的情况下,由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的相对间隔侧的边缘部上设置了朝着相对间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31a,所以能够使盖板35转动成该图示的左端边缘部与侯梯厅侧的门槛32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
其结果,即使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和侯梯厅侧的门槛32之间产生阶差,遮盖其间间隙的盖板35上会产生与阶差相应的倾斜,不会发生盖板35的边缘部突出较大、或是没有到达对方侧的门槛上等故障的情况。由此,不会对对人员和推车等的移动造成障碍,能够圆滑地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盖板35被安装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上,当然,也可以被安装于相对侧的候梯厅侧的门槛32上,伴随侯梯厅门2的开闭,同样使之进行遮盖动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各楼层上都必须设置盖板35和锤上下机构41。
另外,虽然以两扇门板组成的单向打开式的门作为示例,但是也同样适用于使多扇门板以两开式开闭的方式和使一扇门板开闭的方式。
另外,作为电梯装置,虽然以具有机械室的电梯装置作为示例,当然也能够适用于所谓的不具有机械室的电梯装置。
并且,作为门槛31、32,虽然以具有导向槽的门槛作为示例,当然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槽的门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一个范例来提示,并不具有限定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形态实施,能够在不超出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被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主要内容中,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以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乘用轿厢侧的门槛,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对设置在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轿厢门进行导向使所述轿厢门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
候梯厅侧的门槛,所述候梯厅侧的门槛对所述乘用轿厢能够平层的各楼层的、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候梯厅门进行导向使所述候梯厅门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
盖板,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长度、和比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与候梯厅侧的门槛之间的相对间隔更宽的宽度,通过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一边被铰接于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和候梯厅侧的门槛中的任一方、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边被载置于另一方门槛,来遮盖住所述相对间隔;以及
作动机构,所述作动机构通过所述轿厢门或候梯厅门的开门动作使所述盖板转动为立起状态,通过该门的关门动作而允许所述盖板转动成遮盖住所述相对间隔的状态,
所述电梯装置将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和侯梯厅侧的门槛的所述相对间隔侧的边缘部,分别形成为朝着所述相对间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还具有载荷构件,所述载荷构件促使所述盖板转动成遮盖住所述相对间隔的状态。
CN201520363954.9U 2015-02-06 2015-05-29 电梯装置 Active CN2047782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2328 2015-02-06
JP2015022328A JP6058710B2 (ja) 2015-02-06 2015-02-06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8248U true CN204778248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3954.9U Active CN204778248U (zh) 2015-02-06 2015-05-29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58710B2 (zh)
CN (1) CN2047782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2472A (zh) * 2020-06-03 2020-10-2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平层位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2173931A (zh) * 2020-10-20 2021-01-05 苏州美嘉智选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层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3283A (ja) * 1988-12-16 1990-06-2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敷居及び乗り場敷居
JP2889036B2 (ja) * 1992-01-30 1999-05-10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装置
JP4211730B2 (ja) * 2004-11-12 2009-01-2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隙間遮蔽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2472A (zh) * 2020-06-03 2020-10-2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平层位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1792472B (zh) * 2020-06-03 2023-12-0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平层位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2173931A (zh) * 2020-10-20 2021-01-05 苏州美嘉智选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层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58710B2 (ja) 2017-01-11
JP2016145092A (ja) 2016-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6462B (zh) 电梯装置
CN204778248U (zh) 电梯装置
CN102372215A (zh) 一种直角开门的电梯布置结构
CN204778244U (zh) 升降机装置
CN204778247U (zh) 一种防脱槽的电梯地坎及其系统
CN205873582U (zh)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KR20020006028A (ko) 엘리베이터장치
JP2009155033A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CN207016334U (zh) 电梯装置
CN204778245U (zh) 电梯装置
CN203319477U (zh)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CN2541419Y (zh) 施工升降机
CN207811027U (zh) 一种上下开关的电梯门装置
CN205132863U (zh) 改进的电梯地坎
CN205603009U (zh) 一种电梯门机及层门装置挂板处的限位机构
JP2006248630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CN201923748U (zh) 升降机吊笼进料门机械联锁装置
JP2005170573A (ja) エレベータの作業保護装置
JP4497403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の可動デッキ装置
CN216918244U (zh) 一种电梯中分双折门挂件装置
CN2501978Y (zh) 单对重式平衡闸门结构
CN214145277U (zh) 一种电动升降烟密门
CN209306785U (zh) 一种电梯与升降平台组合系统
CN217867611U (zh) 施工升降机用通用吊笼门
CN205709268U (zh) 一种据承重力调整的防误触电梯按键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