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5318U - 控制台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 - Google Patents

控制台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5318U
CN204895318U CN201520435527.7U CN201520435527U CN204895318U CN 204895318 U CN204895318 U CN 204895318U CN 201520435527 U CN201520435527 U CN 201520435527U CN 204895318 U CN204895318 U CN 204895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rotrusion
control desk
centre
g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55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朗西斯·雷蒙德·吉利斯
斯蒂芬·雅各布森
弗朗西斯科·迪达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Electric Mach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5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5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台组件,包括:控制台壳体,具有限定了空隙的多个表面,其中所述表面中的两个表面包括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以及设置在空隙内的构件,构件具有在两个表面上的与对应的控制台突出部相接合的上部构件突出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构件被构造为通过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以及上部构件突出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围绕构件外部的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地旋转。还提供了另一种控制台组件和一种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通过使用本文所描述的控制台组件,当与枢转轴线固定的旋转构件相比,在旋转构件的下端处形成的空隙可最小化。

Description

控制台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通常涉及用于车辆内部的控制台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控制台组件和具有对应的突出部的构件,该突出部适用于使构件沿着突出部凸出,因而提供可在构件外部的旋转轴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内部造型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期望独特、新潮且同时为车辆乘客提供充足量的乘客可使用部件的用于控制台组件的解决方案。然而,一些乘客可使用部件经常对于车辆乘客而言通常不美观。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乘客可使用部件隐蔽在车辆驾驶室内部的隔间中,使得当隔间位于确定位置中时,乘客可使用部件仅对某些车辆乘客为可使用的。为了到达可使用的位置,隔间通常旋转并且因此在隔间和周围壳体之间产生车辆乘客可看到的间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减小隔间和周围壳体之间产生车辆乘客可看到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台组件,包括:
控制台壳体,具有限定了空隙的多个表面,其中所述表面中的两个表面包括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以及
设置在空隙内的构件,构件具有在两个表面上的与对应的控制台突出部相接合的上部构件突出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构件被构造为通过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以及上部构件突出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围绕构件外部的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地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部构件突出部设置在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内并且下部构件突出部设置在下部控制台突出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部控制台突出部设置在上部构件突出部内并且下部控制台突出部设置在下部构件突出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构件内的乘客可使用部件,当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构件为不可使用的,当构件位于第二位置中时构件为可使用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乘客可使用部件为电子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乘客可使用部件为存储隔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台组件进一步包括:在上部构件突出部或下部构件突出部上的棘爪,其中构件突出部超出棘爪的向外运动基本上被抑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台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构件和控制台组件的阻尼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台组件进一步包括:闩锁,闩锁将构件保持在第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台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各自具有第一控制台突出部和第二控制台突出部;以及
构件,构件设置在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之间并且包括具有第一构件突出部和第二构件突出部的两个表面,第一构件突出部具有第一旋转中心,第二构件突出部具有第二旋转中心,第一构件突出部和第二构件突出部被构造为随着对应的控制台突出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表面上的乘客可使用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中心的结合产生了在构件外部的旋转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台组件进一步包括:在第一构件突出部或第二构件突出部上的棘爪,其中构件突出部超出棘爪的向外运动基本上被抑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构件朝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其中一个偏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台组件进一步包括:闩锁,闩锁将构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台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至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的其中一个和构件的阻尼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包括:
大致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具有设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对应的第一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中心,其中旋转轴线由第一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中心的结合来限定;以及
设置在可凸出构件的第三表面内的乘客可使用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进一步包括:闩锁,闩锁将可凸出构件保持在默认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带齿的突出部,带齿的突出部基本上以恒定距离偏离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至可凸出构件和控制台壳体的阻尼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控制台组件包括控制台壳体,控制台壳体具有限定了空隙的多个表面,其中该表面中的两个表面包括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构件设置于空隙中,具有在两个表面上的上部构件突出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该上部构件突出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与对应的控制台突出部接合,该构件被构造为沿着控制台和构件突出部围绕在构件外部的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地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控制台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各自具有第一控制台突出部和第二控制台突出部。构件设置在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之间并且包括具有第一构件突出部和第二构件突出部的两个表面,第一构件突出部具有第一旋转中心,第二构件突出部具有第二旋转中心,第一件突出部和第二构件突出部被构造为随着对应的控制台突出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包括大致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可凸出构件还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具有设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对应的第一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中心,其中旋转轴线由第一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中心的组合来限定。乘客可使用部件设置在多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文所描述的控制台组件,当与枢转轴线固定的旋转构件相比,在旋转构件的下端处形成的空隙可最小化。由于构件的旋转所形成的最小化的空隙可产生更高质量的感知。
通过学习下列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理解和意识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标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车辆控制台组件的后视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控制台组件后部的放大的后视立体图,其示出了可移动构件设置在控制台组件的后表面内且位于第一向内位置;
图3为图1的控制台组件后部的放大的后视立体图,其示出了可移动构件位于第二向外打开位置中;
图4为图2的控制台组件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位于向内关闭位置的该构件的第一侧;
图5为图3的控制台组件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位于向外打开位置的该构件的第一侧;
图6为图2的控制台组件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位于向内关闭位置的该构件的第二侧;
图7为图3的控制台组件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位于向外打开位置的该构件的第二侧;
图8为图3的控制台组件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位于向外打开位置的该构件的第一侧并且示出了用于第一上部构件突出部的凸出的旋转中心;以及
图9为图3的控制台组件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位于向外打开位置的该构件的第一侧并且示出了用于第二下部构件突出部的凸出的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文的描述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当关于图1所定向的实用新型。然而,应当理解,除了明确作出相反说明,否则,本实用新型可采取多种替代定向。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出的以及在下列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装置和工艺仅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实用新型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本文公开的关于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并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说明。
现参考图1,参考标号10通常表示具有外壳或壳体12的控制台组件。如在图1中所示出的,控制台组件10是被构造成设置在车辆乘客室内部(通常在驾驶员座椅与前排乘客座椅之间)的控制台组件10的形式。虽然在一个实施例中示出了控制台组件10,然而可预想到的是,根据其他实施例任何车辆内部面板均可形成该壳体。控制台组件10通常包括前控制台隔间14和前杯座16。控制台组件10进一步包括后控制台隔间17和后控制台隔间盖18。如在图1中所示出的,后控制台隔间17为存储隔间的形式或者适用于在其内存储或放置各种物体的箱子的形式。根据一个实施例,构件20设置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后壁22内并且由装饰件24包围。根据其他的实施例,构件20可安装至形成车辆的内部面板的任何其他的壁或壳体上,诸如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前竖直壁上。构件20可为门、盖、托盘、隔间、壳体或者其他能够具有乘客可使用部件或者包含设置在车辆内部中的存储隔间的可移动部件的形式。
仍参考图1,构件20可在第一向内位置和第二向外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向内位置中,构件20的外表面26的轮廓基本上匹配周围的控制台组件壳体12或者装饰件24的轮廓,在第二向外位置中,乘客可使用部件28(图4)露出并且可从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外部使用。乘客可使用部件28(图4)包括电子端口、乘客控制装置、存储箱或者当构件20位于第二打开位置中时使用构件20的乘客所期望的任何其他部件。附加的乘客可使用部件和控制装置可设置在构件20上,包括但不限制于,乘客环境控制装置、音频控制按钮、后部车辆乘客加热座椅、或者车辆内的任何其他乘客控制部件。
参考图2和图3,示出了位于第一关闭位置(图2)和第二打开位置(图3)中的控制台组件壳体12、装饰件24以及构件20,在第一关闭位置中,设置在构件20上的乘客可使用部件28为不可使用的,在第二打开位置中位于构件20上的乘客可使用部件28为乘客可使用的。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构件20具有乘客可使用部件28,该乘客可使用部件28包括设置在其上的交流电源插座30、耳机插孔32、以及12伏电源插座34。构件20可由任何期望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包括但不限制于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丙烯(PP)、热塑性聚烯烃(TPO)、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热塑性聚氨酯(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的塑料材料。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台组件壳体12包括顶部表面36、底部表面38、以及两个大致平行的侧表面40、42,它们大致地布置成彼此正交以限定用于容纳构件20的大致呈矩形的容器、空隙、或者空间。
参考图4和图5,示出了位于第一关闭位置(图4)与第二打开位置(图5)的构件20的第一侧表面44的横截面视图。构件20可为任意可实行的形状并且例如通过由控制台组件壳体12部分地包围而可移动地固定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用于使构件20在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构件20由多个表面来限定,包括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表面44、46(图6)。该两个相对的侧表面44、46大致平行;然而,可预想到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侧表面44、46并不需要为平行的。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自构件20的每个侧表面44、46延伸出。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可大致轴向地对齐以限定用于构件20的枢转轴线。构件20围绕可在构件20的外部定位且可位于控制台组件10(图1)的外部的旋转轴线可滑动地连接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
构件20围绕水平旋转轴线从第一向内位置(在4图中示出)向外倾斜至第二向外位置(在图5中示出),通过倾斜的角度以提供从控制台组件10外部对构件20的面向上的表面52上的乘客可使用部件28的可使用性,如在图5中所示出的。倾斜角可以是在构件20的面向上的表面52上的用于一个或更多个乘客可使用部件28的必需面积以及对面向上的表面52上的部件的可使用性的函数。可完全预想到的是,倾斜角度可变化,只要构件20的面向上的表面52容纳即将包含在构件20的面向上的表面52上的任何乘客可使用部件28。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根据一个实施例,构件20围绕水平的旋转轴线到第二向外位置的角度的范围在大约10至40度之间。然而,旋转的范围可为允许适当使用构件20的任何可实行的量。应理解的是,图4和图5仅为一个示例性枢转机构的示意图。进一步地,还可预想到的是,乘客可使用部件28可定位在构件20的多个表面上。
仍参考图4和图5,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构件20的一个侧表面44上,上部构件突出部48被成形为朝向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第一内侧壁42凸起。相应地,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第一内侧壁42上,形成了包括上部和下部凸起56、58的上部控制台突出部54以接合上部构件突出部48的上部和下部表面并且导引上部构件突出部48。类似地,下部构件突出部50被成形为朝向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第一内侧壁42凸起。对应地,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第一内侧壁42上,形成了包括上部和下部凸起64、62的下部控制台突出部60,以接合下部构件突出部50的上部和下部表面并且导引下部构件突出部50。因此,当构件20在第一关闭位置与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上部构件突出部48沿着上部控制台突出部54被引导并且下部构件突出部50沿着下部控制台突出部60被引导以实现构件20的平滑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仍参考图4和图5,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在上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54、60内滑动。然而,可预想到的是,根据其他实施例,上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54、60可为任意形状并且可相反地设置在形成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的凸起之间。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上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54、60各自包括分别设置在构件突出部48、50的两个相对侧上的上部凸起56、64以及下部凸起58、62。每一对上部凸起56、64以及下部凸起58、62通常连续地偏移以限定用于容纳自构件20向外延伸的突出部48、50的导引件。
上部控制台突出部54和对应的构件突出部48的曲率可与下部控制台突出部60和对应的下部构件突出部50的曲率不同。然而,对应的上部构件突出部48将具有基本上匹配上部控制台突出部54的曲率。同样地,下部构件突出部50将具有基本上对应于下部控制台突出部60的曲率。另外,可预想到的是,额外的对应的突出部可增加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和构件20。额外的每对对应的突出部具有的曲率可与首先的两对突出部的曲率不同。
在图4中,保持器夹子66连接至在构件20的侧表面44上的保持器容纳部68。保持器夹子66附接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保持器夹子66包括当构件20被组装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并且位于第一关闭位置中时连接至位于构件20上的保持器容纳部68的圆形部70。定位在构件20上的保持器容纳部68包括具有附接部74的夹子突出部72,该附接部具体地被设计为用于可释放地连接至保持器夹子66。保持器夹子66的圆形部70可通过使用夹子突出部72而朝向保持器容纳部68被导引,该夹子突出部72向外倾斜地互相远离。进一步可预想到的是,任何可实行的保持器夹子66均可与上述提及的保持器夹子66一起使用或者替代该保持器夹子66使用以将构件20保持在第一关闭位置中。
仍参考图4和图5,吸收元件76操作性地连接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车前表面78。吸收元件76被构造为吸收噪音和由构件20的运动而产生的振动。此外,当构件20被锁定至第一关闭位置中或者构件未被锁定使得构件可移动至第二打开位置时,吸收元件76可与构件20相接触。吸收元件76可由绒毛毡、粘弹性材料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构成。虽然吸收元件76示出为大致成圆柱形件,然而可预想到的是,任意可实行的形状和材料的件均可用于该超程(overtravel)减振器。
仍参考图4和图5,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向下延伸的控制台突出部棘爪80定位在上部控制台突出部54的上部凸起56上。对应地,上部构件突出部48具有在上部构件突出部48的上表面上的构件突出部棘爪82。当控制台突出部棘爪80接触构件突出部棘爪82时,构件20沿着轨道的行程被限制。因此,一旦棘爪80、82彼此邻接,则构件20相对于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向外运动基本上被抑制。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台突出部棘爪80和构件突出部棘爪82装置分别被提供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与构件20的两个相对侧上。
在示出的实施例的组装时,构件20部分地定位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空隙中,使得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被定位在上部控制台突出部54的上部和下部凸起56、58与下部控制台突出部60的上部和下部凸起62、64之间。该构件被按压且朝向控制台组件壳体12,使得构件突出部棘爪82通过控制台突出部棘爪80。保持器容纳部68与保持器夹子66的圆形部70之间的接合提供了限定箱子的第一关闭位置的硬停止(hardstop)。替代性地,保持器夹子66可自构件20的侧面44延伸出并且保持器容纳部68可自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第一内侧壁42向内延伸。棘爪可替代性地为任何可实行的机构,其维持构件在第二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但是仍然允许构件20脱离控制台组件壳体,以防止当较大的力被施加至构件20时局部破裂。
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阻尼器84操作性地连接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并且被构造为抑制构件20的运动。这可通过阻尼器84上的齿与构件20的对应的齿86相接合来实现。位于构件20上的齿86沿着基本上匹配上部构件突出部48的曲率的路径设置。然而,构件20上的齿86的路径可基本上匹配位于构件20或者控制台组件壳体12上的任何突出部。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阻尼器84连接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
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构件20被朝向第二打开位置偏置,使得第二向外位置为默认位置;然而,构件20可被朝向任意方向偏置。构件20可通过任何合适的偏置机构而偏置。非偏置位置可通过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意方式(包括闩锁)来保持。因此,闩锁88可附加至构件20或者与构件20一起形成,以限制构件20在多个位置之间的非计划中的运动。
闩锁88还可设置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内部以当构件20关闭时,该闩锁88与形成在构件20的上部表面52附近的对应的构件闩锁容纳组件90相装配,并且因此在没有乘客介入的情况下,该构件20基本上被防止从第一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例如,闩锁90可为推-推型闩锁或者任何可实行的闩锁。带有推-推型闩锁的构件20通过推动构件20的外表面26被打开,其在打开方向上正常偏置,并且通过再次推动构件20的外表面26被关闭。
参考图8和图9,示出了用于已示出的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的旋转中心。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上部构件突出部48具有定位在构件20下部和外部的旋转中心92(图8)。类似地,在已示出的实施例中,下部构件突出部50具有位于构件20下部和外部的旋转中心94。构件20的旋转轴线通过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各自的旋转中心92、94的组合来确定。构件20相对于控制台组件壳体12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的移动通过上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48、50在上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54、60内的滑动运动来引导。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构件20相对于控制台组件壳体12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运动可通过上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54、60在由构件突出部48、50所产生的上部和下部凸起内的滑动运动来引导。如果对应的上部构件和控制台突出部48、54和对应的下部构件和控制台突出部50、60具有拥有共同的旋转中心的曲率,则构件20的旋转轴线将为旋转中心。然而,通过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构件20突出部旋转中心,则构件20可同时地从第一关闭位置活动(articulate)和旋转至第二打开位置。
通过使用两个大致弯曲的弧线,构件20可具有在构件20外部的旋转轴线。旋转轴线还可在控制台组件10的外部。如果旋转轴线在控制台组件10的外部,那么构件20的可视表面在没有任何部分向车前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可从第一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打开位置,或者替代性地,从控制台组件10外部的位置移动至控制台组件10空隙内的位置。因此,通过使用在构件20的两侧上的两个突出部(其对应于中心控制台壳体12两侧上的两个突出部),构件20可从第一关闭位置凸出并旋转至第二打开位置,从而使得构件20上的任何乘客可使用部件28都是可使用的。进一步地,可增加额外的突出部以使构件旋转、活动、或同时地旋转和活动。通过使用本文所描述的组件,当与枢转轴线固定的旋转构件相比,在旋转构件的下端处形成的空隙可最小化。由于构件的旋转所形成的最小化的空隙可产生更高质量的感知。
另外,通过使用本文所描述的组件,当与枢转轴线固定的旋转构件相比,构件20相对于控制台组件空隙的尺寸可最大化。本文所描述的构件20围绕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外部的点旋转。同样地,位于处在第一向内位置的控制台组件外部的构件的部分可保持在处于第二向外位置的控制台组件外部的位置。因此,构件20可具有大致上与控制台组件空隙的尺寸匹配的尺寸。相反地,当构件具有位于构件上的旋转轴线时,在控制台组件空隙内的额外的空间是必须的,用于容纳向车前旋转的构件的各部分。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件20可具有独特的形状,该独特的形状对于构件20上的固定的枢转轴线是不可行的。利用可以同时活动和旋转的构件20,可以克服由于控制台组件壳体12的设计约束所导致的构件不能旋转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内,因为当构件20从第一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打开位置时,构件20的在控制台组件壳体12外部的部分不需要旋转至控制台组件壳体12中。
同样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公开的元件的构造和布置仅为示意性的。尽管已经在本公开中详细地描述了本创新的几个实施例,然而,阅读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不实质性地背离所引用主题的新颖性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以及比例的变化、参数值、安装布置、用料、颜色、定位等的变化)。例如,一体成形示出的元件可由多个部件构成或者示出为多个部件的元件可一体形成,可颠倒或者变化界面的操作,可改变结构和/或构件或连接件或系统的其他元件的长度和宽度,可改变元件之间的提供的调整位置的属性或数量。应当注意的是,系统中的元件和/或组件可以由提供充分强度或耐用度的多种材料中的任意材料以多种颜色、纹理以及它们的组合的任意一种构造而成。因此,所有的这些修改旨在包含在本创新的范围内。在不背离本创新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需要的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布置进行其他替换、修改、变化和省略。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工艺内的任何所述工艺或步骤可与其他公开的工艺或步骤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结构。本文中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工艺用于说明性目的并且并不应当理解为限制。
还应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可对上述结构进行变型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确地陈述,否则,这些构思旨在包含在下列权利要求中。

Claims (20)

1.一种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台壳体,具有限定了空隙的多个表面,其中所述表面中的两个表面包括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和下部控制台突出部;以及
设置在所述空隙内的构件,所述构件具有在两个表面上的与对应的控制台突出部相接合的上部构件突出部和下部构件突出部,
所述构件被构造为通过所述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和所述下部控制台突出部以及所述上部构件突出部和所述下部构件突出部围绕所述构件外部的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地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构件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上部控制台突出部内并且所述下部构件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下部控制台突出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控制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突出部内并且所述下部控制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下部构件突出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构件内的乘客可使用部件,当所述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构件为不可使用的,当所述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构件为可使用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可使用部件为电子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可使用部件为存储隔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上部构件突出部或所述下部构件突出部上的棘爪,其中构件突出部超出所述棘爪的向外运动被抑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连接至所述构件和所述控制台组件的阻尼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闩锁,所述闩锁将所述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10.一种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各自具有第一控制台突出部和第二控制台突出部;以及
构件,所述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之间并且包括具有第一构件突出部和第二构件突出部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构件突出部具有第一旋转中心,所述第二构件突出部具有第二旋转中心,所述第一构件突出部和所述第二构件突出部被构造为随着对应的控制台突出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表面上的乘客可使用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和所述第二旋转中心的结合产生了在所述构件外部的旋转轴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构件突出部或所述第二构件突出部上的棘爪,其中构件突出部超出所述棘爪的向外运动被抑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其中一个偏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闩锁,所述闩锁将所述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台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台壳体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台壳体表面的其中一个和所述构件的阻尼器。
17.一种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对应的第一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中心,其中旋转轴线由所述第一旋转中心和所述第二旋转中心的结合来限定;以及
设置在所述可凸出构件的第三表面内的乘客可使用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闩锁,所述闩锁将所述可凸出构件保持在默认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带齿的突出部,所述带齿的突出部以恒定距离偏离所述第一突出部或所述第二突出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连接至所述可凸出构件和控制台壳体的阻尼器。
CN201520435527.7U 2014-06-25 2015-06-23 控制台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 Active CN2048953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314,716 2014-06-25
US14/314,716 US9296341B2 (en) 2014-06-25 2014-06-25 Tip out style vehicle interior do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5318U true CN204895318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5527.7U Active CN204895318U (zh) 2014-06-25 2015-06-23 控制台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96341B2 (zh)
CN (1) CN204895318U (zh)
BR (1) BR102015014641A2 (zh)
MX (1) MX362484B (zh)
RU (1) RU2688402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7064A (zh) * 2020-08-07 2020-10-23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翻盖装置及插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3442A1 (en) * 2014-02-12 2015-08-2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La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ompartment door
US9796314B2 (en) * 2015-08-13 2017-10-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ck cover for moving axis compartment door
CN107444305B (zh) * 2017-07-28 2020-06-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诊断接口防护结构
CN107444304B (zh) * 2017-07-28 2020-06-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护盒结构
CN107444306B (zh) * 2017-07-28 2020-06-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备用保险丝安装固定装置
EP3647120A1 (en) * 2018-10-30 2020-05-06 Bombardier Inc. Hol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2524A1 (en) 2000-05-30 2001-12-20 Takahide Ichimaru Lid opening-closing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0550625B1 (ko) * 2004-06-11 2006-02-0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트레이 수납구조
KR100750313B1 (ko) 2006-11-28 2007-08-1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회전형 댐퍼
KR100867255B1 (ko) * 2007-08-24 2008-11-06 지엠대우오토앤테크놀로지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오버헤드 콘솔
DE102009051362A1 (de) 2009-10-30 2011-05-05 Airbus Operations Gmbh Staufachmodul mit integralem Versorgungskanal für optimierte Montage
KR101251258B1 (ko) * 2011-11-03 2013-04-1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콘솔 박스의 컵 홀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7064A (zh) * 2020-08-07 2020-10-23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翻盖装置及插座
CN111817064B (zh) * 2020-08-07 2021-11-09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翻盖装置及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96341B2 (en) 2016-03-29
RU2015124955A (ru) 2017-01-10
US20150375684A1 (en) 2015-12-31
RU2688402C2 (ru) 2019-05-21
MX362484B (es) 2019-01-21
RU2015124955A3 (zh) 2018-11-26
MX2015007708A (es) 2015-12-24
BR102015014641A2 (pt)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95318U (zh) 控制台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可凸出构件
CN102897099B (zh) 汽车置物盒组件
CN103129475B (zh) 车辆存储舱组件
CN204720728U (zh) 用于车辆的电连接器集线器
RU2714487C2 (ru) Встроенное место хранения в спинке сиденья
CN204567367U (zh) 装有可移动间隔件的车辆储物箱
US20070090662A1 (en) Composite tailgate with a one-piece structural panel that has integrated storage space
US9421914B2 (en) Flexible single piece sliding door
US20120074188A1 (en) Cup holder assembly having a pair of lids and a single release button
CN101628537B (zh) 车辆可安装的遮阳板
JP7347571B2 (ja) 車両用ボックス装置
JP4973090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構造
US9637056B2 (en) Rotary sun visor mirror for vehicle
JP7447544B2 (ja) ワイヤレス給電ホルダ
JP6393594B2 (ja) リッドの開閉構造、車両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車両用シートの収納ボックス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314944B2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5208557B2 (ja) 自動車用デッキボードの高さ切替構造
JP2017124781A (ja) カップホルダ
WO2016011285A1 (en) Low-profile storag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11639136B2 (en) Storage system for vehicle door
CN113291239B (zh) 车辆的储物盒组件以及车辆
JP7469906B2 (ja) 収納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3918590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JP2009143449A (ja) 容器ホルダ
JP5146079B2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Michigan, USA

Patentee after: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tentee after: Ford Electric Mach Technology (Nan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Dearborn, Michigan, USA

Patentee befor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