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1956U -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 Google Patents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1956U
CN204821956U CN201520542479.1U CN201520542479U CN204821956U CN 204821956 U CN204821956 U CN 204821956U CN 201520542479 U CN201520542479 U CN 201520542479U CN 204821956 U CN204821956 U CN 204821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ing arm
screw
main shaft
vehicle suspension
travers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24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424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1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1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1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包括有摇架,该摇架一体式结构,其包括有主体部、两连接部和两摇臂部,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摇臂部的后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摇臂部的前端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中穿设有摇臂主轴,摇臂主轴的一端设有黄油嘴和第二螺丝,摇臂主轴的另一端设有调整螺帽、第二锁紧螺帽和开口销,摇臂部的前端通过第三螺丝和第三锁紧螺帽配合连接主减震器。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摩托车上,保证行驶过程中边轮可以随后轮倾斜,转向灵活,可以更好操控,且过凹凸不平路面或障碍时后轮和边轮可以形成“长短脚”,而由于中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静止,保证了乘坐人不会有颠簸的感觉,跟车子在走平路一样安稳。

Description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目前,三轮摩托车的车体底部为一体机构,减震效果差,路况差行驶非常颠簸,乘坐人极不舒服。并且,三个轮子垂直方向无法左右倾斜,只能靠前轮转向带动三轮车转向及拐弯,这种设计导致三轮摩托车转弯速度只能慢,否则就会侧翻。此外,不论两轮或三轮摩托车都没有防侧撞的设计,骑车人体被机车侧撞时没有任何防护,导致受伤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摩托车容易颠簸并且转向不灵活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包括有摇架,该摇架一体式结构,其包括有主体部、两连接部和两摇臂部,该两连接部间隔设置于主体部的一端,每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连接部通过第一螺丝和第一锁紧螺帽配合连接边轮减震器,该第一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该两摇臂部间隔设置于主体部的另一端,每一摇臂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每一摇臂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每一第二连接孔中穿设有摇臂主轴,摇臂主轴的一端设置有黄油嘴和第二螺丝,摇臂主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帽、第二锁紧螺帽和开口销,主车架的尾端与摇臂主轴连接,每一摇臂部的前端通过第三螺丝和第三锁紧螺帽配合连接主减震器,该第三螺丝穿过第三连接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连接部和两摇臂部均为片状体,两连接部均朝下延伸,两摇臂部均朝前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包括有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和纵向段,纵向段连接于第一横向段和第二横向段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向段具有第一拱起,该两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拱起之底部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横向段具有第二拱起,该两摇臂部分别位于第二拱起之底部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边轮减震器的下端连接边斗的车架摆动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摩托车上,保证行驶过程中边轮可以随后轮倾斜,转向灵活,可以更好操控,且过凹凸不平路面或障碍时后轮和边轮可以形成“长短脚”,而由于中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静止,保证了乘坐人不会有颠簸的感觉,跟车子在走平路一样安稳,本产品为独立结构,无需对现有摩托车进行改动,可以直接加装在现有摩托车上,节约了改动成本,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摇臂轴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摇架11、主体部
111、第一横向段112、第二横向段
113、纵向段12、连接部
13、摇臂部101、第一连接孔
102、第二连接孔103、第三连接孔
104、第一拱起105、第二拱起
21、第一螺丝22、第一锁紧螺帽
23、摇臂主轴24、黄油嘴
25、第二螺丝26、调整螺帽
27、第二锁紧螺帽28、开口销
29、第三螺丝30、第三锁紧螺帽
40、边轮减震器50、边斗
51、车架摆动叉60、主车架
70、主减震器71、后叉
72、后轮73、边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摇架10。
该摇架10一体式结构,其包括有主体部11、两连接部12和两摇臂部13。
该主体部11包括有第一横向段111、第二横向段112和纵向段113,纵向段113连接于第一横向段111和第二横向段112之间。
该两连接部12间隔设置于主体部11的一端,每一连接部1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1,连接部12通过第一螺丝21和第一锁紧螺帽22配合连接边轮减震器40,该第一螺丝21穿过第一连接孔101,该边轮减震器40的下端连接边斗50的车架摆动叉51。
该两摇臂部13间隔设置于主体部11的另一端,每一摇臂部1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02,每一摇臂部13的前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03,每一第二连接孔102中穿设有摇臂主轴23,摇臂主轴23的一端设置有黄油嘴24和第二螺丝25,摇臂主轴23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帽26、第二锁紧螺帽27和开口销28,主车架60的尾端与摇臂主轴23连接,每一摇臂部13的前端通过第三螺丝29和第三锁紧螺帽30配合连接主减震器70,该第三螺丝29穿过第三连接孔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连接部12和两摇臂部13均为片状体,两连接部12均朝下延伸,两摇臂部13均朝前延伸,并且,所述第一横向段111具有第一拱起104,该两连接部12分别位于第一拱起104之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横向段112具有第二拱起105,该两摇臂部13分别位于第二拱起105之底部的两侧。
行驶过程中道路凹凸不平,由于主避震器70随后叉71进行伸缩运动,带动摇臂部13两头上下运动,保证了摇臂主轴23在垂直(上下)方向相对静止,从而保证了座位的平稳,不会颠簸。
在行驶中,后轮72及边轮73上的减震器上摇架10上下运动,摇架10可以使后两轮形成“长短脚”的样子进行行驶,且边轮73始终和后轮72的倾斜方向进行倾斜(普通三轮车只能靠前轮进行转向拐弯,后轮始终和地面保持垂直,这样使得拐弯难度大),使得转弯更加容易操控,而且设计时边轮73相对后轮72靠后一些,增加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转弯时边轮会产生向内的摩擦力,在各种路况使三轮协调并增大后两轮的抓地力,有效避免转向过快时侧滑甩尾失控,也不会出现普通三轮车侧翻的事故。边三轮车架和摩托车机身把乘坐人保护在车内,保证乘坐人的人身安全。
加装边轮73及摇架10无需改动摩托车:边轮73及座位车架直接用U型螺丝螺母与主车紧固,降低制造成本,简单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摩托车上,保证行驶过程中边轮可以随后轮倾斜,转向灵活,可以更好操控,且过凹凸不平路面或障碍时后轮和边轮可以形成“长短脚”,而由于中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静止,保证了乘坐人不会有颠簸的感觉,跟车子在走平路一样安稳,本产品为独立结构,无需对现有摩托车进行改动,可以直接加装在现有摩托车上,节约了改动成本,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摇架,该摇架一体式结构,其包括有主体部、两连接部和两摇臂部,该两连接部间隔设置于主体部的一端,每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连接部通过第一螺丝和第一锁紧螺帽配合连接边轮减震器,该第一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该两摇臂部间隔设置于主体部的另一端,每一摇臂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每一摇臂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每一第二连接孔中穿设有摇臂主轴,摇臂主轴的一端设置有黄油嘴和第二螺丝,摇臂主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螺帽、第二锁紧螺帽和开口销,主车架的尾端与摇臂主轴连接,每一摇臂部的前端通过第三螺丝和第三锁紧螺帽配合连接主减震器,该第三螺丝穿过第三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接部和两摇臂部均为片状体,两连接部均朝下延伸,两摇臂部均朝前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有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和纵向段,纵向段连接于第一横向段和第二横向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段具有第一拱起,该两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拱起之底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段具有第二拱起,该两摇臂部分别位于第二拱起之底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轮减震器的下端连接边斗的车架摆动叉。
CN201520542479.1U 2015-07-24 2015-07-24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Active CN204821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2479.1U CN204821956U (zh) 2015-07-24 2015-07-24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2479.1U CN204821956U (zh) 2015-07-24 2015-07-24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1956U true CN204821956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2479.1U Active CN204821956U (zh) 2015-07-24 2015-07-24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19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976A (zh) * 2015-07-24 2015-12-23 陈尚平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976A (zh) * 2015-07-24 2015-12-23 陈尚平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CN105172976B (zh) * 2015-07-24 2017-12-01 陈尚平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41617U (en) Tilt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device of front two wheels for motorcycle
CN204821956U (zh)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CN203651757U (zh) 一种山地单轨搬运车的缓冲式头尾限位装置
CN207481653U (zh) 一种具有主动平衡装置的车辆
CN204196651U (zh) 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N103625594B (zh) 机车前二轮倾斜转向与悬吊装置
CN201300677Y (zh) 摩托三轮车分体式连接装置
CN207029452U (zh) 一种转向机构
UA108091U (uk) Підві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засобу "afw-3"
CN105172976A (zh) 动平衡车辆整体悬架
CN205131489U (zh) 具有前转向立柱的反向三轮车及其前转向立柱
CN208698398U (zh) 一种带有车轮调节联动机构的四驱越野车
CN208393558U (zh) 三轮汽车
CN206520447U (zh) 一种新型独立悬挂结构
CN202863644U (zh) 一种可倾摇摆三轮车
CN202130540U (zh) 一种三轮车车架
CN205185775U (zh) 一种沙滩车后悬挂结构
CN201447008U (zh) 一种新型的自行车
CN205524682U (zh) 电动环保型全地形车
CN104176147A (zh) 一种有防侧滑轮的三轮车
CN205131485U (zh) 具有万向转向机构的反向三轮车及其万向转向机构
CN204821884U (zh) 脚踏滑板车
CN201646826U (zh) 儿童三轮车
CN203638012U (zh) 半躺式三轮电动车
CN201647028U (zh) 把式机动三轮车摩擦阻力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4400 post office of Fujian, Zhangping

Patentee after: Chen Shangping

Address before: 363000 post office of Fujian, Z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hen Sh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