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4428U - 转子以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转子以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4428U
CN204794428U CN201520510089.6U CN201520510089U CN204794428U CN 204794428 U CN204794428 U CN 204794428U CN 201520510089 U CN201520510089 U CN 201520510089U CN 204794428 U CN204794428 U CN 204794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unterweight
cover
magne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00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武
中川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4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44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转子以及马达。所述转子具有第一转子罩、第一配重以及第二转子罩。第一转子罩以及第一配重安装于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第二转子罩安装于转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并且,第一转子罩、第一配重以及第二转子罩通过多个固定部件固定于转子铁芯。在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中,被第一转子罩覆盖的罩区域与被第一配重覆盖的配重区域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因此,在制造转子时,不必同时将第一转子罩的插入孔、第一配重的插入孔以及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全部对齐。由此,容易组装转子。

Description

转子以及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以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在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马达。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2010-239813号公报中记载了用于内转子型的马达的转子。该公报中的转子(旋转体)具有旋转体层叠钢板和设置于旋转体层叠钢板的内部的永磁铁。并且,在该公报的转子中,为了限制永磁铁沿轴向移动,在旋转体层叠钢板的两端面设置有旋转体端板(参照权利要求1、图2等)。
但是,在空调的压缩机中,借助马达的动力使相对于中心轴线偏心的活塞动作。因此,为了抵消活塞的离心力,有时在转子安装平衡配重。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2010-239813号公报中,在转子的旋转体端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圆弧板状的平衡配重(参照权利要求1、0016段、图1、图2等)。
然而,在日本公开专利2010-239813号公报中,旋转体层叠钢板、旋转体端板以及平衡配重通过铆钉而相互固定,所述铆钉插入设置于每个部件的贯通孔。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制造转子时,必须在旋转体层叠钢板的贯通孔、旋转体端板的贯通孔以及平衡配重的贯通孔被相互定位成在轴向上重叠的同时插入铆钉。此时,只要三个零件中的一个零件发生错位,便无法插入铆钉。这使得组装转子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具有平衡配重的转子中,提供一种组装时的作业较容易的结构。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为转子,所述转子用于马达,所述转子包括:多个磁铁,所述多个磁铁相对于中心轴线沿周向排列;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为安装有所述多个磁铁的筒状的磁性体;板状的第一转子罩,所述第一转子罩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第一配重,所述第一配重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第二转子罩,所述第二转子罩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以及多个固定部件,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转子罩、所述第一配重以及所述第二转子罩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所述多个磁铁的各自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至少局部地与所述第一转子罩或者所述第一配重在轴向上对置,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具有:罩区域,所述罩区域被所述第一转子罩覆盖;以及配重区域,所述配重区域被所述第一配重覆盖,所述罩区域与所述配重区域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所述多个固定部件以如下方式沿轴向延伸: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子罩的插入孔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配重的插入孔,且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贯通孔。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转子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多个磁铁保持孔,所述多个磁铁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磁铁保持孔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配重为非磁性体。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件为铆钉,所述铆钉具有与所述第一转子罩的轴向一侧的面或者所述第二转子罩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接触的铆接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贯通孔位于比所述多个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配重的比重比所述第一转子罩的比重大。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转子还具有第二配重,所述第二配重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一配重的周向位置与所述第二配重的周向位置位于夹着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反侧。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二转子罩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配重与所述第二配重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二配重之间沿轴向延伸;以及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一配重与所述第二转子罩之间沿轴向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转子还具有第三转子罩,所述第三转子罩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一转子罩、所述第二转子罩以及所述第三转子罩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子罩以及所述第二转子罩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朝向离开所述转子铁芯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一配重彼此不接触,所述多个磁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的所述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一配重之间的周向间隙露出。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子罩除了具有所述插入孔以外还具有上下贯通的开口部,所述多个磁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的所述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开口部内的空间露出。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至少所述第二转子罩具有弹性接触爪,所述弹性接触爪朝向所述磁铁侧突出并具有挠性,所述磁铁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弹性接触爪接触,所述磁铁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转子罩或者所述第一配重接触。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二实用新型为马达,所述马达用于压缩机,所述马达包括:所述转子;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具有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多个线圈。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在制造转子时,在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使第一转子罩的插入孔或者第一配重的插入孔与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对齐,并插入固定部件。因此,不必在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同时将第一转子罩的插入孔、第一配重的插入孔以及转子铁芯的贯通孔全部对齐。由此,容易组装转子。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压缩机局部剖切而表示的图。
图2是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3是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4是转子的立体图。
图5是转子的俯视图。
图6是转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7是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转子铁芯将第一转子罩侧作为“上”,将第二转子罩侧作为“下”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并不意图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来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转子以及马达在制造时或者使用时的朝向。
<1.压缩机的结构>
图1是将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压缩机100局部剖切而表示的图。该压缩机100装设于空调的室外机,是为了热交换而对空调用的冷媒进行压缩的装置。如图1所示,压缩机100具有马达1、轴2、一个以上的偏心活塞3以及将这些部件容纳于内部的外壳4。
马达1是作为压缩机100的驱动源的电动机。马达1具有固定于外壳4的定子10和配置于定子10的径向内侧的转子20。转子20与轴2一起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定子10是产生与驱动电流相应的磁通的电枢。定子10具有定子铁芯11、绝缘件12以及多个线圈13。例如使用为磁性体的层叠钢板作为定子铁芯11。定子铁芯11具有包围中心轴线9的周围的圆环状的铁芯背部111和从铁芯背部11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112。铁芯背部111固定于外壳4的大致圆筒状的内周面。多个齿112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
绝缘件12安装于定子铁芯11。使用为绝缘体的树脂作为绝缘件12的材料。绝缘件12具有覆盖齿112的轴向两端面以及周向的两面的齿绝缘部121。线圈13由卷绕于齿绝缘部121的导线构成。并且,绝缘件12具有在线圈13的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沿轴向延伸的沿部122。通过这些沿部122抑制线圈13的卷绕溃散。
图2是转子20的纵剖视图。图3也是转子20的纵剖视图,但剖切转子20的平面与图2中剖切转子20的平面不同。如图1至图3所示,转子2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1和多个磁铁22。例如使用为磁性体的层叠钢板作为转子铁芯21。在转子铁芯21的中央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轴压入孔211。轴2被压入该轴压入孔211。并且,转子铁芯21具有在轴压入孔211的周围沿轴向贯通的多个磁铁保持孔212。多个磁铁22分别配置于多个磁铁保持孔212的内部。
另外,在压缩机100的内部具有溶剂和/或者冷媒的气体。因此,难以使用可能与溶剂和/或者冷媒产生化学反应的粘接剂将磁铁22固定于转子铁芯21。因此,在转子20的制造工序中,若将未磁化的磁铁22配置于磁铁保持孔212的内部,则该磁铁22有可能从磁铁保持孔212朝向上方或者下方脱落。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中,通过后述的第一转子罩31、第一配重41、第二转子罩32以及第二配重42防止磁铁22从磁铁保持孔212脱落。
各磁铁22的径向外侧的面为与齿11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在径向上对置的磁极面。多个磁铁22以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
轴2为沿马达1的中心轴线9配置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轴2被省略了图示的轴承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4旋转。在马达1驱动时,向定子10的多个线圈13提供驱动电流。如此,在定子铁芯11的多个齿112与转子20的多个磁铁22之间产生基于旋转磁场的转矩。其结果是,转子20以及轴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偏心活塞3在比马达1靠下侧的位置固定于轴2。偏心活塞3的重心配置于偏离中心轴线9的位置。并且,偏心活塞3配置于省略了图示的气缸的内部。在马达1驱动时,偏心活塞3与轴2一起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如此,通过偏心活塞3在气缸的内部移动,冷媒被压缩。此时,中心轴线9周围的不均匀的离心力作用于偏心活塞3。
<2.关于转子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对配置于压缩机100内的转子20的更加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转子20的立体图。图5是转子20的俯视图。图6是转子铁芯21的立体图。图7是转子20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参照图2和图3的同时,也适当参照图4至图7。
如上所述,转子20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1和多个磁铁22。并且,如图2至图5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具有第一转子罩31、第一配重41、第二转子罩32、第二配重42以及多个铆钉50。
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一配重41配置于转子铁芯21的上端面61。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一配重41分别沿转子铁芯21的上端面61呈圆弧状且呈板状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罩31相对中心轴线9的角度范围和第一配重41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范围均大约为180°。因此,转子铁芯21的上端面61中的周向的大约一半的区域为被第一转子罩31覆盖的第一罩区域611。并且,转子铁芯21的上端面61中的周向的剩余的大约一半的区域为被第一配重41覆盖的第一配重区域612。
第二转子罩32以及第二配重42配置于转子铁芯21的下端面62。第二转子罩32以及第二配重42分别沿转子铁芯21的下端面62呈圆弧状且呈板状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子罩32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范围和第二配重42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角度范围均为大约180°。因此,转子铁芯21的下端面62中的周向的大约一半的区域为被第二转子罩32覆盖的第二罩区域621。并且,转子铁芯21的下端面62中的周向的剩余的大约一半的区域为被第二配重42覆盖的第二配重区域62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罩31与第二配重42配置于在轴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并且,第一配重41与第二转子罩32配置于在轴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并且,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二配重42的周向位置与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转子罩32的周向位置位于夹着中心轴线9的大致相反侧。
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配重41的轴向厚度比第一转子罩31的轴向厚度厚。因此,第一配重41的上端面位于比第一转子罩31的除了后述的突起部311以外的上端面靠上侧的位置。并且,第二配重42的轴向厚度比第二转子罩32的轴向厚度厚。因此,第二配重42的下端面位于比第二转子罩32的除了后述的突起部321以外的下端面靠下侧的位置。
第一配重41的质量比第一转子罩31的质量大。因此,在转子20的上端部附近,质量偏向于第一配重41侧。因此,在转子20旋转时,作用于第一配重41侧的离心力比作用于第一转子罩31侧的离心力大。并且,第二配重42的质量比第二转子罩32的质量大。因此,在转子20的下端部附近,质量偏向于第二配重42侧。因此,在转子20旋转时,作用于第二配重42侧的离心力比作用于第二转子罩32侧的离心力大。通过转子20的该离心力抵消上述的偏心活塞3的离心力。
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作为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二转子罩32的材料。例如使用黄铜等金属作为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配重42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配重42的材料的比重比用于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二转子罩32的材料的比重大。因此,在使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配重42获得必要的质量的同时,抑制了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配重42的轴向尺寸。
另外,优选第一转子罩31、第二转子罩32、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配重42为非磁性体。若为非磁性体,即使磁铁22与这些部件接触,也不易影响磁铁22的磁特性。
多个铆钉50为用于将第一转子罩31、第一配重41、第二转子罩32以及第二配重42固定于转子铁芯21的大致柱状的固定部件。多个铆钉50包括多个第一铆钉51和多个第二铆钉52。第一铆钉51在第一转子罩31与第二配重42之间沿轴向延伸。通过多个第一铆钉51将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二配重42固定于转子铁芯21。第二铆钉52在第一配重41与第二转子罩32之间沿轴向延伸。通过多个第二铆钉52将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转子罩32固定于转子铁芯21。
如图6所示,转子铁芯21除了具有轴压入孔211以及多个磁铁保持孔212之外,还具有用于供铆钉50插入的多个贯通孔213。多个贯通孔213分别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21。并且,各贯通孔213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保持孔212的边界附近且比磁铁保持孔212的边界附近的部分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21中,相邻的磁铁保持孔212的边界部和磁铁保持孔212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为薄壁状。这些部分的强度较低。假如在磁铁保持孔212的径向外侧的部分设置贯通孔213,则在马达1驱动时,转子罩、配重以及铆钉的离心力作用于转子铁芯21的薄壁部。如此,有转子铁芯21变形的担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相邻的磁铁保持孔212的边界部和磁铁保持孔212的径向外侧的部分靠径向内侧的较宽的区域设置贯通孔。因此,能够抑制转子罩、配重以及铆钉的离心力导致的转子铁芯21的变形。
并且,如图7所示,在第一转子罩31、第一配重41、第二转子罩32以及第二配重42也分别设置有用于供铆钉50插入的多个插入孔310、410、320、420。各插入孔沿轴向贯通各部件。
在此,参照图7对插入多个铆钉50时的作业进行说明。
在插入多个第一铆钉51时,首先,以第二配重42的插入孔420与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重叠的方式,将第二配重42与转子铁芯21相互定位。然后,在保持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同时,将第一铆钉51的末端从第二配重42的下侧朝向插入孔420以及贯通孔213内插入。接下来,以第一转子罩31的插入孔310与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重叠的方式,将第一转子罩31与转子铁芯21相互定位。然后,在保持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同时,将第一铆钉51进一步朝向上侧压入,使第一铆钉51的末端从第一转子罩31的插入孔310朝向上侧突出。
然后,第一铆钉51的末端因铆接而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了的第一铆钉51的末端与第一转子罩31的上表面接触。由此,如图2所示,在设置于第一铆钉51的基端的扩径部511与形成于第一铆钉51的末端的铆接部512之间夹持有第二配重42、转子铁芯21以及第一转子罩31。其结果是,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二配重42固定于转子铁芯21。
在插入多个第二铆钉52时,首先,以第一配重41的插入孔410与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重叠的方式,将第一配重41与转子铁芯21相互定位。然后,在保持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同时,将第二铆钉52的末端从第一配重41的上侧朝向插入孔410以及贯通孔213内插入。接下来,以第二转子罩32的插入孔320与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重叠的方式,将第二转子罩32与转子铁芯21相互定位。然后,在保持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同时,将第二铆钉52进一步朝向下侧压入,使第二铆钉52的末端从第二转子外罩32的插入孔320朝向下侧突出。
然后,第二铆钉52的末端因铆接而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了的第二铆钉52的末端与第二转子罩32的下表面接触。由此,如图2所示,在设置于第二铆钉52的基端的扩径部521与形成于第二铆钉52的末端的铆接部522之间夹持有第一配重41、转子铁芯21以及第二转子罩32。其结果是,第二转子罩32以及第一配重41固定于转子铁芯21。
如上所述,在制造该转子20时,在转子铁芯21的上侧,使第一转子罩31的插入孔310或者第一配重41的插入孔410与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对齐,并插入铆钉50。因此,不必在转子铁芯21的上侧同时使第一转子罩31的插入孔310、第一配重41的插入孔410以及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全部对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将第一转子罩31以及第一配重41安装于转子铁芯21。
并且,在制造该转子20时,在转子铁芯21的下侧,使第二转子罩32的插入孔320或者第二配重42的插入孔420与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对齐,并插入铆钉50。因此,不必在转子铁芯21的下侧同时使第二转子外罩32的插入孔320、第二配重42的插入孔420以及转子铁芯21的贯通孔213全部对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将第二转子罩32以及第二配重42安装于转子铁芯2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从第二配重42侧插入第一铆钉51。因此,第一铆钉51的末端不是铆接于第二配重42,而是铆接于第一转子罩31。并且,从第一配重41侧插入第二铆钉52。因此第二铆钉52的末端不是铆接于第一配重41,而是铆接于第二转子罩32。如此,能够抑制因铆接导致第一配重41以及第二配重42损伤。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罩31的形状以及尺寸与第二转子罩32的形状以及尺寸彼此相同。因此,能够使用相同的量产部件作为第一转子罩31和第二转子外罩3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配重41的形状以及尺寸与第二配重42的形状以及尺寸彼此相同。因此,能够使用相同的量产部件作为第一配重41和第二配重42。通过像这样使部件共通化,能够降低转子20的制造成本。
需要使第一铆钉51的有效长度相当于第一转子罩31、转子铁芯21以及第二配重42的轴向合计尺寸。并且,需要使第二铆钉52的有效长度相当于第一配重41、转子铁芯21以及第二转子外罩32的轴向合计尺寸。若如上一段落记载的那样使零件共通化,则第一铆钉51所需的有效长度与第二铆钉52所需的有效长度相等。因此,能够使用相同的量产部件作为第一铆钉51和第二铆钉52。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转子20的制造成本。
如图5所示,转子20内的任意一个磁铁22的上端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均与第一转子罩31或者第一配重41在轴向上对置。由此,能够防止各磁铁22从磁铁保持孔212朝向上方脱落。同样地,转子20内的任意一个磁铁22的下端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均与第二转子罩32或者第二配重42在轴向上对置。由此,能够防止各磁铁22从磁铁保持孔212朝向下方脱落。
并且,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罩31与第一配重41彼此不接触。即,在第一转子罩31的周向端部与第一配重41的周向端部之间存在周向间隙23。并且,多个磁铁22中的至少一个磁铁22的上端面的一部分在该间隙23露出。同样地,在第二转子罩32与第二配重42之间也存在周向间隙。并且,多个磁铁22中的至少一个磁铁22的下端面的一部分在该间隙露出。负责转子20的制造工序的作业者能够通过这些间隙来目视确认是否正常插入了磁铁22。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转子罩31除了具有插入孔310以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还具有上下贯通的开口部312。多个磁铁22中的至少一个磁铁22的上端面的一部分在该开口部312内的空间露出。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转子罩32除了具有插入孔320以外,还具有上下贯通的开口部。多个磁铁22中的至少一个磁铁22的下端面的一部分在该开口部内的空间露出。负责转子20的制造工序的作业者还能够通过这些开口部来目视确认是否正常插入了磁铁22。
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第一转子罩31的周向两端部设置有朝向上侧弯折的一对突起部311。同样地,在第二转子罩32的周向两端部设置有朝向下侧弯折的一对突起部321。这些突起部311、321均朝向离开转子铁芯21的方向突出。在组装转子20后,对磁铁22进行磁化等作业时,能够利用这些突起部311、321保持转子20。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8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20A的纵剖视图。在图8的例子中,在转子铁芯21A的下端面62A安装有第三转子罩33A来代替第二配重。在通过一个配重便足以取得抵消偏心活塞3的离心力的效果的情况下,也可如图8所示只在转子铁芯21A的一面配置配重41A。特别是在图8的例子中,第一转子罩31A、第二转子罩32A以及第三转子罩33A彼此形状相同且尺寸相同。因此,能够使用共通的零件作为三个转子罩31A至33A。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转子20A的制造成本。
图9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20B的纵剖视图。在图9的例子中,在第一转子罩31B设置有弹性接触爪313B。弹性接触爪313B为使第一转子罩31B的一部分立起并朝向磁铁22B侧突出而形成的部分。弹性接触爪313B具有挠性,弹性接触爪313B的下表面与磁铁22B的上端面接触。并且,磁铁22B的下端面与第二配重42B接触。
同样地,在图9的例子中,在第二转子罩32B设置有弹性接触爪323B。弹性接触爪323B为使第二转子罩32B的一部分立起并朝向磁铁22B侧突出而形成的部分。弹性接触爪323B具有挠性,弹性接触爪323B的上表面与磁铁22B的下端面接触。并且,磁铁22B的上端面与第一配重41B接触。
如此,能够始终朝向第一配重41B或者第二配重42B侧按压磁铁22B。因此,能够防止磁铁22B在轴向晃动。由此,能够抑制磁铁22B损伤。另外,如图8所示,在转子铁芯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双方配置有转子罩的情况下,也可在一个转子罩设置弹性接触爪,通过该弹性接触爪将磁铁按压于另一个转子罩。
图10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20C的纵剖视图。在图10的例子中,在转子铁芯21C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磁铁22C。各磁铁22C例如通过粘接剂安装于转子铁芯21C的外周面。即使在这种类型的转子20C中,只要在转子铁芯21C的上表面61C配置第一转子罩31C以及第一配重41C,便能够防止各磁铁22C朝向上侧窜出。并且,只要在转子铁芯21C的下表面62C配置第二转子罩32C以及第二配重42C,便能够防止各磁铁22C朝向下侧窜出。
并且,若将第一转子罩31C与第一配重41C配置于周向的互不相同位置,并将第二转子罩32C与第二配重42C配置于周向的互不相同的位置,则插入铆钉时的各部件的定位作业变得容易。
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只要在设置于转子铁芯21的磁铁保持孔212内配置磁铁22,即使粘接剂劣化,也能够抑制磁铁22脱落后朝向径向外侧飞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1的耐久性。
并且,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例如,转子罩以及配重的形状也可为圆弧以外的形状。并且,也可使用螺栓代替铆钉作为固定部件。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15)

1.一种转子,所述转子用于马达,所述转子包括:
多个磁铁,所述多个磁铁相对于中心轴线沿周向排列;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为安装有所述多个磁铁的筒状的磁性体;
板状的第一转子罩,所述第一转子罩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
第一配重,所述第一配重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
第二转子罩,所述第二转子罩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以及
多个固定部件,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转子罩、所述第一配重以及所述第二转子罩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
所述多个磁铁的各自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至少局部地与所述第一转子罩或者所述第一配重在轴向上对置,
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具有:
罩区域,所述罩区域被所述第一转子罩覆盖;以及
配重区域,所述配重区域被所述第一配重覆盖,
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罩区域与所述配重区域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
所述多个固定部件以如下方式沿轴向延伸: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子罩的插入孔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配重的插入孔,且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分别穿过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多个磁铁保持孔,
所述多个磁铁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磁铁保持孔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重为非磁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为铆钉,
所述铆钉具有与所述第一转子罩的轴向一侧的面或者所述第二转子罩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接触的铆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贯通孔位于比所述多个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重的比重比所述第一转子罩的比重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还具有第二配重,所述第二配重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配重的周向位置与所述第二配重的周向位置位于夹着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反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二转子罩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所述第一配重与所述第二配重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二配重之间沿轴向延伸;以及
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一配重与所述第二转子罩之间沿轴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还具有第三转子罩,所述第三转子罩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转子罩、所述第二转子罩以及所述第三转子罩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罩以及所述第二转子罩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朝向离开所述转子铁芯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一配重彼此不接触,所述多个磁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的所述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转子罩与所述第一配重之间的周向间隙露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罩除了具有所述插入孔以外还具有上下贯通的开口部,
所述多个磁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的所述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开口部内的空间露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二转子罩具有弹性接触爪,所述弹性接触爪朝向所述磁铁侧突出并具有挠性,
所述磁铁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弹性接触爪接触,
所述磁铁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转子罩或者所述第一配重接触。
15.一种马达,所述马达用于压缩机,所述马达包括:
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定子,所述定子具有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多个线圈。
CN201520510089.6U 2014-11-05 2015-07-14 转子以及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44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4860A JP2016092966A (ja) 2014-11-05 2014-11-05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4-224860 2014-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4428U true CN204794428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4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008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4428U (zh) 2014-11-05 2015-07-14 转子以及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92966A (zh)
CN (1) CN204794428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5732A1 (zh) * 2016-08-24 2018-03-0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压缩机的电机转子、用于压缩机的电机及压缩机
CN109639082A (zh) * 2017-10-05 2019-04-16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09639037A (zh) * 2017-10-05 2019-04-16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09638992A (zh) * 2017-10-05 2019-04-16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10431725A (zh) * 2017-03-22 2019-1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CN111684685A (zh) * 2018-01-31 2020-09-18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1837315A (zh) * 2018-03-15 2020-10-27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
EP3945659A1 (en) * 2020-07-29 2022-02-02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A hermetic compressor with a magnet having a coated surface
US11757327B2 (en) 2018-01-31 2023-09-12 Minebea Mitsumi Inc. Rotor,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7271B2 (ja) * 2015-06-10 2019-03-0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永久磁石電動機
CN110323859A (zh) * 2019-06-17 2019-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子及永磁同步驱动电机
WO2023119455A1 (ja) * 2021-12-21 2023-06-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着磁方法、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DE102022202159A1 (de) * 2022-03-03 2023-09-07 Zf Friedrichshafen Ag Elektrische Maschine sowie elektrischer Achsantrieb und Fahrzeug mit d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2024030325A (ja) * 2022-08-24 2024-03-07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電動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2206A (ja) * 1998-03-10 1999-09-24 Aichi Emerson Electric Co Ltd 圧縮機用電動機の回転子
JP2009131026A (ja) * 2007-11-22 2009-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冷媒圧縮機
JP4539781B1 (ja) * 2009-03-31 2010-09-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圧縮機用電動機の回転子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5732A1 (zh) * 2016-08-24 2018-03-0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压缩机的电机转子、用于压缩机的电机及压缩机
CN110431725A (zh) * 2017-03-22 2019-1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CN109639037B (zh) * 2017-10-05 2022-09-20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09638992A (zh) * 2017-10-05 2019-04-16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09639037A (zh) * 2017-10-05 2019-04-16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09638992B (zh) * 2017-10-05 2022-09-20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09639082A (zh) * 2017-10-05 2019-04-16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09639082B (zh) * 2017-10-05 2023-02-21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外转子电机
CN111684685A (zh) * 2018-01-31 2020-09-18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US11757327B2 (en) 2018-01-31 2023-09-12 Minebea Mitsumi Inc. Rotor,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CN111837315A (zh) * 2018-03-15 2020-10-27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11837315B (zh) * 2018-03-15 2023-04-2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
US11811271B2 (en) 2018-03-15 2023-11-07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Compressor
EP3945659A1 (en) * 2020-07-29 2022-02-02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A hermetic compressor with a magnet having a coated surf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2966A (ja) 2016-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4428U (zh) 转子以及马达
JP5858232B2 (ja) ロータコア、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202817929U (zh) 定子以及马达
US20110175485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stator thereof
CN104756368B (zh) 转子以及马达
KR101120570B1 (ko) 전기 모터의 로터에 자석을 장착하는 방법 및 전기 모터의 로터
CN103620915A (zh) 马达
US10923974B2 (en) Rotor core, rotor and motor
US10833569B2 (en) Rotor core, rotor,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co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CN103516081A (zh) 转子、具有转子的发电-电动机及转子制造方法
CN105048748A (zh) 马达
CN108604837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US11056938B2 (en) Rotor and motor
EP3128649A1 (en) Motor and compressor
CN203522353U (zh) 电枢
JP4286642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子
CN106341015B (zh) 转子和具有其的自起动同步磁阻电机
JP5033320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US8035264B2 (en) Motor
US11095196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otor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co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JP2001037121A (ja) 永久磁石形回転子
US9859765B2 (en) Winding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stator of electromagnetic motor
JP2012105543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3192975U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11018477U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