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2790U -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2790U
CN204792790U CN201520468596.8U CN201520468596U CN204792790U CN 204792790 U CN204792790 U CN 204792790U CN 201520468596 U CN201520468596 U CN 201520468596U CN 204792790 U CN204792790 U CN 204792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region
trap
isolation area
channel isolation
shal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685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秀秀
陈利
张军亮
姜帆
高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LIANSHUN 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Yuanshu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Unisoni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LIANSHUN 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Yuanshu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Unisoni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LIANSHUN 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Yuanshu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Unisoni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LIANSH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685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2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2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2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包括P衬底,以及横向设置在P衬底的表面区域内的N阱和P阱,所述N阱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P+注入区、第一N+注入区、第二P+注入区、第二N+注入区、第三N+注入区,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所述P阱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多晶硅栅、第四N+注入区、第三P+注入区,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并在所述的第三N+注入区跨接在P阱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ESD注入层;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触发电压,加快SCR的触发开启,提高了器件的ESD响应能力;同时,N阱中的内嵌二极管承担一部分ESD电流,减少GGNMOS工作区域,并且还能提高电流泄放效率,从而增强器件的ESD鲁棒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机交互界面以及高速接口的出现,使得静电放电(ESD)问题日益严重,手机触摸屏或液晶显示屏的普及,触摸屏电容或液晶屏很容易被人手所带的静电击穿,高速接口USB2.0、USB3.0、高清电视接口HDMI等经常热插拔而常常受到ESD冲击破坏。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MOS的栅氧减薄导致IC抗ESD性能下降、集成度增加导致内部感应电荷增加、以及大规模集成化出现多电源域等问题的复杂度增加,提供有效的ESD防护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人机交互的频繁,IEEE已经显著提高了ESD防护标准。对于低压IC的ESD防护而言,一个有效的静电放电防护器件必须能够保证相对高的维持电压、相对低的触发电压、提供较强的ESD保护能力。在先进工艺低压应用环境之下,前者的问题因为电路工作电压,尤其是核心电路工作电压的降低变得不如之前那么棘手。
LVTSCR结构是一种流行的改进型SCR,是最早应用于ESD防护的结构之一,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器件来提供ESD保护解决方案。它的结构特点是SCR中内嵌了一个GGNMOS的结构,其中,SCR的开启是依靠P阱电阻及GGNMOS上的压降来触发导通的,这就要求精心设计P阱电阻的阻值及GGNMOS的最大ESD电流能力,否则可能在SCR导通之前,GGNMOS自身就已经出现热击穿,这就增加了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触发电压,减少GGNMOS的工作区域,加快SCR的触发开启,而且还能提高电流泄放效率,从而增强器件的ESD鲁棒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包括P衬底(1),以及横向设置在P衬底(1)的表面区域内的N阱(2)和P阱(3),其特征在于:
所述N阱(2)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P+注入区(9a)、第一N+注入区(8a)、第二P+注入区(9b)、第二N+注入区(8b)、第三N+注入区(8c),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6);
所述P阱(3)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三P+注入区(9c),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6);
其中,所述的第三N+注入区(8c)横跨在所述N阱(2)和所述P阱(3)的表面部分区域,并在所述的第三N+注入区(8c)跨接在P阱(3)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ESD注入层(4),且所述的多晶硅栅(7)覆盖在所述第三N+注入区(8c)和第四N+注入区(8d)之间的薄栅氧化层(5)之上。
优选的,所述N阱(2)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第一P+注入区(9a)、第二浅沟槽隔离区(6b)、第一N+注入区(8a)、第三浅沟槽隔离区(6c)、第二P+注入区(9b)、第四浅沟槽隔离区(6d)、第二N+注入区(8b)、第五浅沟槽隔离区(6e)、第三N+注入区(8c),并且,所述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的左侧边缘与所述P衬底(1)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的右侧与所述多晶硅栅(7)及其覆盖的所述薄栅氧化层(5)的左侧相连。
优选的,所述P阱(3)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六浅沟槽隔离区(6f)、第三P+注入区(9c)和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并且,所述多晶硅栅(7)的左侧与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相连,所述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的右侧与所述P衬底(1)的右侧边缘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P+注入区(9a)、第一N+注入区(8a)、第二P+注入区(9b)、第三N+注入区(8c)分别与金属阳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N+注入区(8b)、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三P+注入区(9c)分别与金属阴极相连接。
与普通LVTSCR器件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第三N+注入区(8c)跨接在P阱(3)区域正下方注入了一层浓剂量的ESD注入层(4),有效提高了PN结浓度,降低了PN结击穿电压,从而降低了LVTSCR的触发电压,使得ESD防护器件迅速开启,提高了器件的响应速度;在所述N阱(2)中,由所述第二P+注入区(9b)和所述第二N+注入区(8b)构成一个N阱内嵌PN二极管;在GGNMOS工作期间,为GGNMOS分担一部分电流,以防止SCR未开启,GGNMOS自身就达到二次击穿电流从而失效;并且在SCR开启之后,可分别形成SCR结构和内嵌PN二极管的ESD电流泄放路径,快速泄放ESD电流,提高器件触发回滞后的失效电流、增强器件的ESD鲁棒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ESD能力弱、触发电压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LVTSCR器件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VTSCR器件用于ESD保护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LVTSCR器件在ESD脉冲作用下的等效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主要由P衬底1、N阱2、P阱3、ESD注入层4、薄栅氧化层5、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第二浅沟槽隔离区6b、第三浅沟槽隔离区6c、第四浅沟槽隔离区6d、第五浅沟槽隔离区6e、第六浅沟槽隔离区6f、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多晶硅栅7、第一P+注入区9a、第一N+注入区8a、第二P+注入区9b、第二N+注入区8b、第三N+注入区8c、第四N+注入区8d和第三P+注入区9c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LVTSCR器件包括P衬底1,以及横向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P衬底1的表面区域内的N阱2和P阱3,所述N阱2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P+注入区9a、第一N+注入区8a、第二P+注入区9b、第二N+注入区8b、第三N+注入区8c,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6;所述P阱3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三P+注入区9c,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6;其中,所述的第三N+注入区8c横跨在所述N阱2和所述P阱3的表面部分区域,并在所述的第三N+注入区8c跨接在P阱3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ESD注入层4,且所述的多晶硅栅7覆盖在所述第三N+注入区8c和第四N+注入区8d之间的薄栅氧化层5之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N阱2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第一P+注入区9a、第二浅沟槽隔离区6b、第一N+注入区8a、第三浅沟槽隔离区6c、第二P+注入区9b、第四浅沟槽隔离区6d、第二N+注入区8b、第五浅沟槽隔离区6e、第三N+注入区8c,并且,所述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的左侧边缘与所述P衬底1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的右侧与所述多晶硅栅7及其覆盖的所述薄栅氧化层5的左侧相连。具体为:所述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的左侧边缘与所述P衬底1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的右侧与所述第一P+注入区9a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P+注入区9a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浅沟槽隔离区6b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浅沟槽隔离区6b的右侧与所述第一N+注入区8a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N+注入区8a的右侧与所述第三浅沟槽隔离区6c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三浅沟槽隔离区6c的右侧与所述第二P+注入区9b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P+注入区9b的右侧与所述第四浅沟槽隔离区6d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四浅沟槽隔离区6d的右侧与所述第二N+注入区8b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N+注入区8b的右侧与所述第五浅沟槽隔离区6e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五浅沟槽隔离区6e的右侧与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的左侧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P阱3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六浅沟槽隔离区6f、第三P+注入区9c和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并且,所述多晶硅栅7的左侧与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相连,所述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的右侧与所述P衬底1的右侧边缘相连。具体为: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的右侧与所述多晶硅栅7及其覆盖的所述薄栅氧化层5的左侧相连,所述第四N+注入区8d的左侧与所述多晶硅栅7及其覆盖的所述薄栅氧化层5的右侧相连,所述第四N+注入区8d的右侧与所述第六浅沟槽隔离区6f的左侧相连,第六浅沟槽隔离区6f的右侧与所述第三P+注入区9c的左侧相连,第三P+注入区9c的右侧与所述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的右侧与所述P衬底1的右侧边缘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P+注入区9a、第一N+注入区8a、第二P+注入区9b、第三N+注入区8c分别与金属阳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N+注入区8b、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三P+注入区9c分别与金属阴极(接地)相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P+注入区9a与第一金属10相连,所述第一N+注入区8a与第一金属11相连接,所述第二P+注入区9b与第一金属12相连接,所述第三N+注入区8c与第一金属14相连接,所述第二N+注入区8b与第一金属13相连接,所述多晶硅栅7与第一金属15相连接,所述第四N+注入区8d与第一金属16相连接,所述第三P+注入区9c与第一金属17相连接,所述第一金属10、所述第一金属11、所述第一金属12、所述第一金属14与第二金属18相连,并从所述第二金属18引出电极,用做器件的金属阳极,所述第一金属13、所述第一金属15、所述第一金属16、所述第一金属17与第二金属19相连,并从所述第二金属19引出电极,用作器件的金属阴极。
如图3所示,当ESD脉冲作用于本实用新型的LVTSCR器件时,所述金属阳极接ESD脉冲高电位,所述金属阴极接ESD脉冲低电位(接地),此时LVTSCR器件在第三N+注入区8c跨接在P阱3区域正下方的ESD注入层4,有效提高了PN结浓度,降低了PN结击穿电压,从而降低了LVTSCR的触发电压,使得GGNMOS很快触发;在GGNMOS路径工作期间,所述第二P+注入区9b和所述第二N+注入区8b构成一个N阱内嵌PN二极管D,承担一部分电流,可以减少GGNMOS工作时间,以防止在SCR导通之前,GGNMOS自身可能就已经出现热击穿;N阱2上的电阻R1上的电压上升至0.7V,寄生PNP管T1触发开启,P阱3上的电阻R2上的电压上升至0.7V,寄生NPN管T2触发开启,加快了SCR的导通,并形成由所述第一P+注入区9a、所述N阱2、所述P阱3、所述第四N+注入区8d构成的SCR结构路径泄放ESD电流;同时,所述第二P+注入区9b和所述第二N+注入区8b构成一个N阱内嵌PN二极管D,承担一部分电流,形成第二条ESD电流泄放路径,快速泄放ESD电流,提高器件二次失效电流,增强器件的ESD鲁棒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包括P衬底(1),以及横向设置在P衬底(1)的表面区域内的N阱(2)和P阱(3),其特征在于:
所述N阱(2)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P+注入区(9a)、第一N+注入区(8a)、第二P+注入区(9b)、第二N+注入区(8b)、第三N+注入区(8c),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6);
所述P阱(3)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三P+注入区(9c),并在各个注入区之间设有浅沟槽隔离区(6);
其中,所述的第三N+注入区(8c)横跨在所述N阱(2)和所述P阱(3)的表面部分区域,并在所述的第三N+注入区(8c)跨接在P阱(3)区域的正下方设置有ESD注入层(4),且所述的多晶硅栅(7)覆盖在所述第三N+注入区(8c)和第四N+注入区(8d)之间的薄栅氧化层(5)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阱(2)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第一P+注入区(9a)、第二浅沟槽隔离区(6b)、第一N+注入区(8a)、第三浅沟槽隔离区(6c)、第二P+注入区(9b)、第四浅沟槽隔离区(6d)、第二N+注入区(8b)、第五浅沟槽隔离区(6e)、第三N+注入区(8c),并且,所述第一浅沟槽隔离区(6a)的左侧边缘与所述P衬底(1)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的右侧与所述多晶硅栅(7)及其覆盖的所述薄栅氧化层(5)的左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阱(3)的表面区域内横向依次设置有: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六浅沟槽隔离区(6f)、第三P+注入区(9c)和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并且,所述多晶硅栅(7)的左侧与所述第三N+注入区(8c)相连,所述第七浅沟槽隔离区(6g)的右侧与所述P衬底(1)的右侧边缘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P+注入区(9a)、第一N+注入区(8a)、第二P+注入区(9b)、第三N+注入区(8c)分别与金属阳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N+注入区(8b)、多晶硅栅(7)、第四N+注入区(8d)、第三P+注入区(9c)分别与金属阴极相连接。
CN201520468596.8U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Active CN204792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8596.8U CN204792790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8596.8U CN204792790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2790U true CN204792790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2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68596.8U Active CN204792790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27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9517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格芯公司 用于半导体结构的esd装置
CN109416278A (zh) * 2016-07-12 2019-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红外线检测元件以及红外线检测元件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278A (zh) * 2016-07-12 2019-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红外线检测元件以及红外线检测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9416278B (zh) * 2016-07-12 2021-0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红外线检测元件以及红外线检测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7799517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格芯公司 用于半导体结构的esd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4858A (zh) 一种用于射频集成电路静电放电防护的双向可控硅
CN102544115B (zh) 一种低触发电压高镇流电阻的scr esd保护器件
CN103730462B (zh) 一种具有高维持电流强鲁棒性的ldmos-scr结构的esd自保护器件
CN102956632A (zh) 一种低寄生电容的双向scr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CN100470803C (zh) 一种增大静电电流有效流通面积的esd防护电路
CN106328644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和电子装置
CN104409454A (zh) 一种nldmos防静电保护管
CN204792790U (zh) 一种具有低触发电压强鲁棒性的lvtscr器件
CN205388971U (zh) 一种pmos触发ldmos-scr结构的高维持电压esd保护器件
CN100470804C (zh) 一种利用多晶硅构建esd泄放通道的防护电路
CN101789428A (zh) 一种内嵌pmos辅助触发可控硅结构
CN109166850A (zh) 集成电路静电防护的二极管触发可控硅
CN103094278A (zh) Pmos嵌入的低压触发用于esd保护的scr器件
CN201041806Y (zh) 一种增大静电电流有效流通面积的esd防护器件
CN105428353B (zh) 一种具有类鳍式ldmos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CN102270658B (zh) 一种低触发电压低寄生电容的可控硅结构
CN208189589U (zh) 一种高维持电压npnpn型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
CN108493186A (zh) 一种pmos触发并箝拉内部电压的scr型esd防护器件
CN102244076B (zh) 一种用于射频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器件
CN103094272B (zh) 用于静电保护的沟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结构
CN203659858U (zh) 一种齐纳击穿的小回滞scr结构的高压esd保护器件
CN102054835B (zh) 一种用于静电放电的晶闸管
CN103178105B (zh) Native NMOS低压触发的用于ESD保护的SCR器件
CN208848907U (zh) 集成电路静电防护的二极管触发可控硅
CN103617996A (zh) 一种具有高维持电流的环形vdmos结构的esd保护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