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6298U - 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86298U CN204786298U CN201520354763.6U CN201520354763U CN204786298U CN 204786298 U CN204786298 U CN 204786298U CN 201520354763 U CN201520354763 U CN 201520354763U CN 204786298 U CN204786298 U CN 204786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heat exchange
- inlet
- tail gas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包括炉体、进气装置、热交换箱和除尘器,所述进气装置内设有进气室,进气室设在炉壁的左侧上,进气室的右端上部间隔设有两组上进风管,进气室的右端下部间隔设有两组下进风管,进气室右端的两侧间隔设有两组侧部进风管;所述排烟管位于热交换箱内部的部分为竖直方向排列的蛇形管,蛇形管的底部设计有穿出热交换箱底部的冷凝水排水管。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蛇形管减少了原先的高温、高湿气体对尾气处理装置带来的腐蚀大大减少,延长了尾气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设置的进风装置能够使生物质燃料在燃烧时燃烧的更加充分,从而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内输入的能量可为化学能、电能等,经锅炉转换后,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我国秸秆能源丰富,但利用率低下,且多数情况下秸秆被直接燃烧处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生物质锅炉技术尚存在余热回收不充分等问题,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同时,一些生物质锅炉有时会存在生物质燃烧不够充分情况,这降低了能源的利用率。
锅炉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中对于锅炉烟气的处理方法是,烟气通过一根烟道,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排入大气,这样造成了大量的能源的浪费;或者是安装余热锅炉,通过一个另外单独设置的锅炉来回收利用余热,而现有的余热锅炉由于制造工艺复杂,造价昂贵,无形中又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包括炉体、进气装置、热交换箱和除尘器,所述炉体包括炉壁、气包、再热器、水冷壁管和炉排,炉排位于炉壁下方,炉排的下方设有残渣出口,水冷壁管位于炉排正上方,再热器位于水冷壁管上方,气包安装于炉壁外侧,炉体的上端设有排烟口,排烟口连接排烟管,炉体的燃烧室内设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内设有进气室,进气室设在炉壁的左侧上,进气室的右端上部间隔设有两组上进风管,进气室的右端下部间隔设有两组下进风管,进气室右端的两侧间隔设有两组侧部进风管,侧部进风管设于下进风管的上方,进气室的左端并排设有两组鼓风机,鼓风机设在炉壁的外侧,其中,鼓风机与进气室的内部连通,上进风管、下进风管与侧部进风管均与进气室的内部连通,下进风管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列孔口朝上设置的底部进风孔,侧部进风管的侧面径向开设有多列孔口朝向燃烧区域中心处的侧部进风孔;所述排烟管从除尘器的一端进入,然后排烟管从除尘器的另一端穿出,然后排烟管贯穿热交换箱后并从热交换箱伸出,热交换箱分别设有冷水进水管和热水出水管;所述热交换箱内设有水温传感器,热水出水管上设有热水泵,水温传感器与热水泵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热水出水管携带热水与主热水管道连通;此外,所述热交换箱的内腔侧壁设有水位传感器,冷水进水管上设有冷水泵,所述水位传感器和冷水泵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水温传感器与热水泵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并联动,以及水位传感器和冷水泵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并联动;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热交换箱内部的部分为竖直方向排列的蛇形管,蛇形管的底部设计有穿出热交换箱底部的冷凝水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上进风管设有斜向下指向燃烧区域中心处的上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排水管下方设有冷凝水蓄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两组侧部进风管之间的间距比两组下进风管之间的间距要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的蛇形管的末端再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进行尾气处理后,排入大气,经过降温处理后的尾气,再进入尾气处理装置时,由于原先的高温、高湿气体对尾气处理装置带来的腐蚀大大减少,延长了尾气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设置的进风装置能够使生物质燃料在燃烧时燃烧的更加充分,从而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中进气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包括炉体1、进气装置、热交换箱24和除尘器20,所述炉体1包括炉壁、气包3、再热器13、水冷壁管11和炉排9,炉排9位于炉壁下方,炉排9的下方设有残渣出口10,水冷壁管11位于炉排9正上方,再热器13位于水冷壁管11上方,气包3安装于炉壁外侧,炉体1主要功能是为生物质的燃烧提供场所,实现能量转换,此外,炉体1的上端设有排烟口2,排烟口2连接排烟管12,炉体1的燃烧室内设有进气装置,进气装置能够使生物质燃料在炉体1内充分燃烧;使用时,生物质燃料在炉体1中充分燃烧后,将部分热能储存在再热器13的水蒸气中向外输出,剩余热能将以空气为载体通过排烟管道2进入排烟管12中;所述进气装置内设有进气室4,进气室4设在炉壁的左侧上,进气室4的右端上部间隔设有两组上进风管7,进气室4的右端下部间隔设有两组下进风管8,进气室4右端的两侧间隔设有两组侧部进风管6,侧部进风管6设于下进风管8的上方,且两组侧部进风管6之间的间距比两组下进风管8之间的间距要大,进气室5的左端并排设有两组鼓风机5,鼓风机5设在炉壁的外侧,其中,鼓风机5与进气室4的内部连通,上进风管7、下进风管8与侧部进风管6均与进气室4的内部连通,下进风管8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列孔口朝上设置的底部进风孔81,侧部进风管6的侧面径向开设有多列孔口朝向燃烧区域中心处的侧部进风孔61,上进风管7设有斜向下指向燃烧区域中心处的上进风口71,底部进风孔81、侧部进风孔61与上进风口71的设置使得生物质燃料在燃烧时能够更加充分的燃烧,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利用率;所述排烟管12从除尘器20的一端进入,然后排烟管12从除尘器20的另一端穿出,排烟管12中的烟气经过除尘器20进行初步的除尘处理,然后排烟管12贯穿热交换箱24后并从热交换箱24伸出,热交换箱24分别设有冷水进水管16和热水出水管26;所述热交换箱24内设有水温传感器21,热水出水管26上设有热水泵19,水温传感器21与热水泵19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排烟管12携带的高温烟气将热交换箱24中的冷水加热,当加热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水温传感器21与热水泵19联动,热水泵19将热水从热水出水管26泵出,热水出水管26携带热水与主热水管道17连通;此外,所述热交换箱24的内腔侧壁设有水位传感器14,冷水进水管16上设有冷水泵15,所述水位传感器14和冷水泵15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当水位低于水位传感器14的预设值时,冷水泵15开启,向热交换箱24中注冷水,水温传感器21与热水泵19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并联动,以及水位传感器14和冷水泵15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并联动,是现有的常见技术;所述排烟管12位于所述热交换箱24内部的部分为竖直方向排列的蛇形管25,由于烟道7中会携带有从锅炉中产生的少量水蒸气,因此,在热交换箱24中,水蒸气遇到外部的冷水会在蛇形管25的内部管壁上发生冷凝,因此,需要将蛇形管25设计为竖直方向排列,且在蛇形管25的底部设计有穿出所述热交换箱24底部的冷凝水排水管22,能够定时将冷凝水排水管22上的阀门打开,将冷凝水排出至冷凝水排水管22下方的冷凝水蓄水槽23;使用时,由于烟道热能回收装置,能够大量回收烟道热能,且从热交换箱24出来的烟气已经过降温处理,且少量水蒸气也经冷凝,此时,蛇形管25的末端再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进行尾气处理后,排入大气,经过降温处理后的尾气,再进入尾气处理装置时,由于原先的高温、高湿气体对尾气处理装置带来的腐蚀大大减少,延长了尾气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包括炉体(1)、进气装置、热交换箱(24)和除尘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包括炉壁、气包(3)、再热器(13)、水冷壁管(11)和炉排(9),炉排(9)位于炉壁下方,炉排(9)的下方设有残渣出口(10),水冷壁管(11)位于炉排(9)正上方,再热器(13)位于水冷壁管(11)上方,气包(3)安装于炉壁外侧,炉体(1)的上端设有排烟口(2),排烟口(2)连接排烟管(12),炉体(1)的燃烧室内设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内设有进气室(4),进气室(4)设在炉壁的左侧上,进气室(4)的右端上部间隔设有两组上进风管(7),进气室(4)的右端下部间隔设有两组下进风管(8),进气室(4)右端的两侧间隔设有两组侧部进风管(6),侧部进风管(6)设于下进风管(8)的上方,进气室(5)的左端并排设有两组鼓风机(5),鼓风机(5)设在炉壁的外侧,其中,鼓风机(5)与进气室(4)的内部连通,上进风管(7)、下进风管(8)与侧部进风管(6)均与进气室(4)的内部连通,下进风管(8)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列孔口朝上设置的底部进风孔(81),侧部进风管(6)的侧面径向开设有多列孔口朝向燃烧区域中心处的侧部进风孔(61);所述排烟管(12)从除尘器(20)的一端进入,然后排烟管(12)从除尘器(20)的另一端穿出,然后排烟管(12)贯穿热交换箱(24)后并从热交换箱(24)伸出,热交换箱(24)分别设有冷水进水管(16)和热水出水管(26);所述热交换箱(24)内设有水温传感器(21),热水出水管(26)上设有热水泵(19),水温传感器(21)与热水泵(19)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热水出水管(26)携带热水与主热水管道(17)连通;此外,所述热交换箱(24)的内腔侧壁设有水位传感器(14),冷水进水管(16)上设有冷水泵(15),所述水位传感器(14)和冷水泵(15)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水温传感器(21)与热水泵(19)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并联动,以及水位传感器(14)和冷水泵(15)通过主控电路电连接并联动;所述排烟管(12)位于所述热交换箱(24)内部的部分为竖直方向排列的蛇形管(25),蛇形管(25)的底部设计有穿出热交换箱(24)底部的冷凝水排水管(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管(7)设有斜向下指向燃烧区域中心处的上进风口(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排水管(22)下方设有冷凝水蓄水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侧部进风管(6)之间的间距比两组下进风管(8)之间的间距要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54763.6U CN204786298U (zh) | 2015-05-28 | 2015-05-28 | 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54763.6U CN204786298U (zh) | 2015-05-28 | 2015-05-28 | 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86298U true CN204786298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2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5476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86298U (zh) | 2015-05-28 | 2015-05-28 | 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8629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5384A (zh) * | 2017-04-01 | 2017-06-27 | 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余热回收系统 |
CN107782163A (zh) * | 2017-11-02 | 2018-03-09 | 郭斌 | 一种用于铜冶炼炉的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
-
2015
- 2015-05-28 CN CN201520354763.6U patent/CN20478629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5384A (zh) * | 2017-04-01 | 2017-06-27 | 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余热回收系统 |
CN107782163A (zh) * | 2017-11-02 | 2018-03-09 | 郭斌 | 一种用于铜冶炼炉的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1908B (zh) | 木材高温热处理设备及工艺方法 | |
CN205048465U (zh) |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4787266U (zh) | 一种燃气锅炉 | |
CN204786298U (zh) | 一种能够利用尾气余热的生物质锅炉 | |
CN204830452U (zh) | 一种低噪声节能型三回程热水锅炉 | |
CN102997413A (zh) | 一种金属热风炉 | |
CN204943883U (zh) | 一种带尾气余热处理装置的供热锅炉 | |
CN203082905U (zh) | 一种锅炉供风排烟装置 | |
CN204901732U (zh) | 一种组合式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4165067U (zh) | 锅炉烟道热能回收系统 | |
CN202947447U (zh) | 一种装有预热装置的喷流式热风炉及烘干系统 | |
CN204787177U (zh) | 一种便于清理残渣的生物质锅炉 | |
CN205579623U (zh) | 一种冷凝式空气预热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7035156U (zh) | 改进型rto废气处理装置 | |
CN104848201A (zh) |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 |
CN205037573U (zh) |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4694025U (zh) | 一种生物质导热油炉尾气利用处理装置 | |
CN204901733U (zh) | 一种新型组合式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
CN105588137A (zh) |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4593334U (zh) | 一种食用菌灭菌锅炉 | |
CN204648207U (zh) |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 |
CN204901818U (zh)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4438075U (zh) | 一种带余热利用装置的生物质锅炉 | |
CN204901734U (zh) | 一种新型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4593870U (zh) | 一种生物质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