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9898U -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9898U
CN204749898U CN201520458450.5U CN201520458450U CN204749898U CN 204749898 U CN204749898 U CN 204749898U CN 201520458450 U CN201520458450 U CN 201520458450U CN 204749898 U CN204749898 U CN 204749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eat
side plate
adjustment control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584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敏捷
袁春平
唐臻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584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49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9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98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包括旁侧板和座椅调节手柄,在座椅调节手柄上配置有滚轮,滚轮在座椅调节手柄转动过程中在旁侧板相对座椅调节手柄的那一表面上滚动。本实用新型首次将滚轮方式运用到手柄与旁侧板配合上,具有如下优点:1.滚轮与旁侧板之间的滚动摩擦力小于加强筋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减少对旁侧板的破坏。2.滚轮式设计增大旁侧板选材空间,可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降低旁侧板的选材要求,对旁侧板有更大的选材空间。3.彻底解决了旁侧板与手柄之间摩擦产生的划伤,旁侧板外观良好。4.改善手柄与旁侧板之间的间隙和滑动摩擦产生的噪音。5.滚轮可替换,可作为标准化设计运用到其它设计中。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装饰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座椅调节手柄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汽车品质的细节之一。目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之间由于调节手柄悬臂比较长,间隙难控制,容易出现间隙过大、间隙不均匀或者手柄与旁侧板相互干涉现象,更严重的还会刮伤旁侧板或者导致手柄调节卡滞,手柄回位滞后现象。
近年来客户对旁侧板与手柄之间的刮擦问题关注度不断升高,然而现有的手柄与旁侧板的配合方式都只能减轻旁侧板的刮痕和掉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零件的刮擦问题。目前改善旁侧板与手柄之间运动刮擦问题的方法主要三种:
1.参见图1和图2,在旁侧板10和手柄20上的特定区域布置加强筋11、21,旁侧板10的加强筋11不做皮纹,手柄20操作时,手柄20上的加强筋21仅接触旁侧板10的加强筋11,减轻了旁侧板10的刮伤和掉削。(备注:手柄20与旁侧板10摩擦方式为面与面相互摩擦。)
2.参见图3和图4,在旁侧板30上布置有加强筋31,手柄40上额外安装一个半圆形结构(材料采用自润滑性能好的POM材料)的小零件41。让小零件41与旁侧板30上的加强筋31相互摩擦,可改善旁侧板30表面的刮伤,但增加一个小零件41也增加了成本,半圆形的结构不能很好的运用到不同造型的手柄40上,对手柄40的造型有局限,适应性不强。(备注:手柄与旁侧板摩擦方式为面与线相互摩擦。)
3.参见图5和图6,在旁侧板50上布置加强筋51,手柄60上贴毛毡布或PE片61,此方法是通过降低手柄60上与旁侧板50接触点硬度的方式改善旁侧板50表面磨损,但毛毡布在长期摩擦后有掉毛现象,PE片会掉削。而且在高强度摩擦实验的时候,毛毡布或PE片61也会将旁侧板50表面刮伤,不能根本解决旁侧板刮伤问题。
另外以上三种旁侧板与手柄的配合方式都是采用滑动摩擦。还有就是在手柄上配置加强筋也不利于手柄脱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该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不仅能解决表面刮伤问题,还能降低滚轮本身和旁侧板的选材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包括旁侧板和座椅调节手柄,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上配置有至少一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转动过程中在所述旁侧板相对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的那一表面上滚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旁侧板相对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的那一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滚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转动过程中在所述加强筋上滚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上配置有一滚轮座,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滚轮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座包括一与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和铰接在所述滚轮下座一侧的滚轮座盖,在所述滚轮下座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和位于所述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在所述滚轮下座的边缘配置有至少一挂边;在所述滚轮座盖上设置有滚轮透窗和位于所述滚轮透窗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在所述滚轮座盖的边缘还配置有至少一挂钩,所述滚轮包括滚轮体和位于所述滚轮体内的滚轮轴,所述滚轮轴的两端露出所述滚轮体的轴向两端;所述滚轮的安装方式如下:首先将滚轮体下半部放置在所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内,滚轮轴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放入到所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内,然后将滚轮座盖盖在所述滚轮下座上并使滚轮体的上半部分露出所述滚轮座盖的滚轮透窗、滚轮透窗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扣在滚轮轴两端的上半部分上,最后将所述滚轮座盖上的挂钩勾在所述滚轮下座的挂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座盖在注塑成型时与所述滚轮下座成相互垂直状态,以便于脱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体为台阶形、圆柱形或橄榄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座包括一与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在滚轮下座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和位于所述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下半轴孔的径向截面为Ω形,所述滚轮安装到滚轮下座中的方法是:将滚轮体下半部放置在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内,滚轮轴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卡入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内即可。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首次将滚轮方式运用到手柄与旁侧板配合上,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滚轮与旁侧板之间的滚动摩擦力小于加强筋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减少对旁侧板的破坏。
2.滚轮式设计增大旁侧板选材空间,可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3.滚轮式设计降低旁侧板的选材要求,对旁侧板有更大的选材空间。
4.彻底解决了旁侧板与手柄之间摩擦产生的划伤,旁侧板外观良好。
5.改善手柄与旁侧板之间的间隙。
6.改善手柄与旁侧板之间滑动摩擦产生的噪音。
7.滚轮可替换,可作为标准化设计运用到其它设计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现有又一种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现有再一种旁侧板与手柄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滚轮处于不同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到滚轮下座中但滚轮座盖没有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B-B剖视图。
图12为图9的C-C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到滚轮下座中且滚轮座盖盖在滚轮下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A-A剖视图。
图15为图13的B-B剖视图。
图16为图13的C-C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A-A剖视图。
图19为图17的B-B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处于上提最高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A-A剖视图。
图22为图20的B-B剖视图。
图23至图26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至座椅调节手柄的过程示意图。
图27至图30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至滚轮座中的过程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安装至滚轮座中且滚轮上盖翻转过程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与滚轮座的组合示意图。
图33为图32的A-A剖视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的组装后示意图。
图36为图35的A-A剖视图。
图37为图35的B-B剖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提升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滚轮最佳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座椅调节手柄制造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一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又一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再一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另外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滚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另外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滚轮的装配示立体意图。
图46为图45的A-A剖视图。
图47为图45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7,图中给出的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包括旁侧板100和座椅调节手柄200,在座椅调节手柄200上配置有一滚轮300。结合参见图8,滚轮300在座椅调节手柄200转动过程中在旁侧板100相对座椅调节手柄200的那一表面110上的滚轮滚动区域111上滚动。该滚轮滚动区域111可以为配置在表面110上的加强筋。
参见图9至图22,滚轮300配置在座椅调节手柄200相对旁侧板100的那一面210上的滚轮座400中。
滚轮座400包括一与座椅调节手柄200相对旁侧板100的那一面210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410和铰接在滚轮下座410一侧的滚轮座盖420,在滚轮下座410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411和位于滚轮容纳腔411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412、413,在滚轮下座410轴向两侧的边缘各配置一挂边414、415;在滚轮座盖420上设置有滚轮透窗421和位于滚轮透窗421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422、423,在滚轮座盖420轴向两侧的边缘各配置有一挂钩424、425,滚轮300包括滚轮体310和位于滚轮体310内的滚轮轴320,滚轮体31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滚轮轴320为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两端露出滚轮体310的轴向两端。
结合参见图23至图33,滚轮300的安装方式如下:首先将滚轮体310下半部放置在滚轮下座410的滚轮容纳腔411内,滚轮轴320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放入到滚轮下座410的滚轮容纳腔411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412、413内,然后将滚轮座盖420盖在滚轮下座410上并使滚轮体310的上半部分露出滚轮座盖420的滚轮透窗421、滚轮透窗421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422、423扣在滚轮轴320两端的上半部分上,最后将滚轮座盖420上的挂钩424、425勾在滚轮下座410的挂边414、415上。
参见图34至图37,图中给出的另外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在旁侧板100a相对座椅调节手柄200a的那一表面110a上间隔配置有两条加强筋111b、111c,两条加强筋111b、111c之间为滚轮滚动区域111a。该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的座椅调节手柄200a外形与上述座椅调节手柄200的外形略有不同。滚轮300a与上述的滚轮300结构完全一样,也配置在座椅调节手柄200a相对旁侧板100a的那一面210a上的滚轮座400a中。滚轮座400a的结构与上述滚轮座400结构完全一致,滚轮300a安装至滚轮座400a中的方法与上述滚轮400安装至滚轮座400a中的方法完全一致。参见图38,无论座椅调节手柄200或200a转动提升到任何位置,滚轮300a均在滚轮滚动区域111或111a上滚动。
参见图39,滚轮座400或400a设置在座椅调节手柄200或200a相对旁侧板100或100a的那一面210或210a上的位置最好位于将手柄转轴孔220或220a至手柄200或200a最前端三等分后的中间区域230或230a的范围内。参见图40,滚轮座400或400a中的滚轮座盖420或420a在注塑成型时与滚轮下座410或410a成相互垂直状态,以便于脱模。
滚轮中的滚轮体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例如参见图41,滚轮体310c为台阶形。参见图42,滚轮体310d为圆柱形。参见图43,滚轮体310e为橄榄形。
参见图44至图47,图中给出的又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中的滚轮座400f只包括一与座椅调节手柄200f相对旁侧板100f的那一面210f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410f,在滚轮下座410f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411f和位于滚轮容纳腔411f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412f、413f,下半轴孔412f、413f的径向截面为Ω形,滚轮300f安装到滚轮下座410f中的方法是:将滚轮体310f下半部放置在滚轮下座410f的滚轮容纳腔411f内,滚轮轴320f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卡入到滚轮下座410f的滚轮容纳腔411f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412f、413f内即可。

Claims (8)

1.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包括旁侧板和座椅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上配置有至少一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转动过程中在所述旁侧板相对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的那一表面上滚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旁侧板相对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的那一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滚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转动过程中在所述加强筋上滚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上配置有一滚轮座,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滚轮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座包括一与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和铰接在所述滚轮下座一侧的滚轮座盖,在所述滚轮下座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和位于所述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在所述滚轮下座的边缘配置有至少一挂边;在所述滚轮座盖上设置有滚轮透窗和位于所述滚轮透窗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在所述滚轮座盖的边缘还配置有至少一挂钩,所述滚轮包括滚轮体和位于所述滚轮体内的滚轮轴,所述滚轮轴的两端露出所述滚轮体的轴向两端;所述滚轮的安装方式如下:首先将滚轮体下半部放置在所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内,滚轮轴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放入到所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内,然后将滚轮座盖盖在所述滚轮下座上并使滚轮体的上半部分露出所述滚轮座盖的滚轮透窗、滚轮透窗轴向两端的上半轴孔扣在滚轮轴两端的上半部分上,最后将所述滚轮座盖上的挂钩勾在所述滚轮下座的挂边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座盖在注塑成型时与所述滚轮下座成相互垂直状态,以便于脱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体为台阶形、圆柱形或橄榄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座包括一与所述座椅调节手柄相对所述旁侧板的那一面一体成型的滚轮下座,在滚轮下座上配置有一滚轮容纳腔和位于所述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下半轴孔的径向截面为Ω形,所述滚轮安装到滚轮下座中的方法是:将滚轮体下半部放置在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内,滚轮轴两端的下半部分分别卡入到滚轮下座的滚轮容纳腔轴向两端的下半轴孔内即可。
CN201520458450.5U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49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8450.5U CN204749898U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8450.5U CN204749898U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9898U true CN204749898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5845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49898U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9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3573A (zh) * 2015-06-29 2015-09-30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3573A (zh) * 2015-06-29 2015-09-30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CN104943573B (zh) * 2015-06-29 2017-12-19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4830B (zh) 仿形砂轮修整装置
CN204749898U (zh)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CN104943573A (zh) 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与旁侧板配合结构
CN203347397U (zh) 导轨滑轮、滑轮组及汽车
CN210067735U (zh) 后背门限位铰链
CN206662309U (zh) 用于精密小模数蜗杆加工的车刀
CN202827339U (zh) 一种副仪表板扶手组件
CN207535665U (zh) 一种新型剪刀门
CN207207739U (zh) 一种开启手柄
CN2795388Y (zh) 带有轴承的车门铰链总成
CN217672298U (zh) 一种副仪表板扶手箱总成及车辆
CN218500125U (zh) 一种发泡鞋底用自动打磨机构
CN204509478U (zh) 一种电泳吊笼支撑机构
CN210195578U (zh) 一种枢轴门
CN212886526U (zh) 新型手臂滑轨装饰挡板
CN214929336U (zh) 一种新型降风噪的汽车后视镜
CN201353726Y (zh) 仿形砂轮修整装置
CN221077485U (zh) 一种乘用车后备箱工具盒检具
CN104896283B (zh) 车用储物盒添加润滑油脂结构
CN214001426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CN208576622U (zh) 一种城市环境下使用的多功能越障双轮机器人
CN216714155U (zh)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
CN204632648U (zh) 一种旋转复位开关
CN218176922U (zh) 一种适用性强的锁具面板
CN210363320U (zh)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 Minjie

Inventor after: Yuan Chunping

Inventor before: Pan Minjie

Inventor before: Yuan Chunping

Inventor before: Tang Zheny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Kang Road 201315 Pudong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No. 669

Patentee after: Yanfeng Daotuo Ann seat Co.

Address before: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012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