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23568U -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23568U
CN204623568U CN201520244208.8U CN201520244208U CN204623568U CN 204623568 U CN204623568 U CN 204623568U CN 201520244208 U CN201520244208 U CN 201520244208U CN 204623568 U CN204623568 U CN 204623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nel
panel
vehicle frame
brace
brac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42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余松
张根志
程申林
许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442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23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23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235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横梁总成以及第二横梁总成,所述第一横梁总成和第二横梁总成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横梁总成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总成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能够在需要较大承载能力的部位处设置宽度较大的第二横梁总成,有利于提高整个车架的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背景技术
大方量搅拌车中的车架是搅拌车底盘的主要承载部件。大方量搅拌车中均需安装副车架,副车架是连接底盘和上装搅拌罐的载体,其作用在于加强底盘与上装搅拌罐之间的联系。大方量搅拌车在行驶过程中,车架会承受来自大方量搅拌车内外的各种载荷,此时,副车架对车架具有加强的作用,能够降低车架的变形程度,确保车架承载系统的可靠性。
目前国内大方量搅拌车一般采用的是超重载型平台,此种搅拌车罐体容积大、质心高,罐体高度在设计时往往容易超出法规要求。具体而言,在副车架上安装上装搅拌罐后,整车高度增加,这不仅超出了我国对运输车辆的高度要求,例如公路行驶的车辆高度不得超过4米的规定。而且,造成整车质心偏高、侧向稳定性差。
因此,已开发出不需要副车架的底盘,将机架、油泵支架等直接与车架进行连接,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样,对车架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的车架由多个宽度相同的横梁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相互连接而成,承载能力比较平均,从而使车架在应力、承载最大处或集中载荷部位的承载能力较差。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横梁总成以及第二横梁总成,所述第一横梁总成和第二横梁总成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横梁总成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总成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总成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处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横梁总成包括总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总连接板的两端处的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总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总成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处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横梁总成包括总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总连接板的两端处的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总连接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为相同的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的截面形状为槽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相互连接,且设置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车架进一步包括侧加强板,所述侧加强板固定至所述左纵梁和/或右纵梁的外侧面。
优选地,所述侧加强板在纵向上具有变化的截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纵向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第一边与所述左纵梁或右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边与总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总连接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大方量搅拌车,所述大方量搅拌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架。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车架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横梁总成,并使第二横梁总成的宽度大于第一横梁总成的宽度。与现有技术中车架由多个宽度较窄的横梁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相互连接而成,从而使车架在应力、承载最大处或集中载荷部位的承载能力较差的现象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需要较大承载能力的部位处设置宽度较大的第二横梁总成,有利于提高整个车架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架中的第二横梁总成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二横梁总成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第二横梁总成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 左纵梁 411 第二连接板
2 右纵梁 412 第三连接板
3 第一横梁总成 4121 减重孔
31 第一连接板 413 第一铆钉
32 第一加强板 42 第二加强板
4 第二横梁总成 5 侧加强板
41 总连接板 6 第二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架中的第二横梁总成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二横梁总成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第二横梁总成的左视图。
参见图1,车架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第一横梁总成3、第二横梁总成4以及侧加强板5。
参见图1,第一横梁总成3和第二横梁总成4分别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连接。第一横梁总成3的上端(即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与右纵梁2连接,第一横梁总成3的下端(即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下端)与左纵梁1连接。第二横梁总成4的上端与右纵梁2连接,第二横梁总成4的下端与左纵梁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横梁总成3和第二横梁总成4的数量越多,车架的承载力越大。第一横梁总成3和第二横梁总成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有利的是,第二横梁总成4的宽度大于第一横梁总成3的宽度,第二横梁总成4的强度大于第一横梁总成3的强度,从而增加整个车架的承载能力。其中,第一横梁总成3的宽度指的是图1所示的第一横梁总成3的中部处的左边缘至右边缘的垂直距离。第二横梁总成4的宽度指的是图1所示的第二横梁总成4的中部处的左边缘至右边缘的垂直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在应力和承载最大处均设置有第二横梁总成4,以整个车架的承载能力,而在应力和承载小处设置有第一横梁总成3,因为左纵梁1和右纵梁2强度足够,不用再进一步加强,以节约材料和成本,降低车架重量。
在一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横梁总成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处,以增强第一横梁总成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增加车架的承载能力。第二横梁总成包括总连接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总连接板的两端处,以增强第二横梁总成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增加车架的承载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总连接板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从而使第二横梁总成的强度大于第一横梁总成的强度。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横梁总成3包括第一连接板31和第一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1的两端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板31的两端处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加强板32。也就是说,第一加强板32设置在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板31的上端和下端的上、下侧,以增强第一横梁总成3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增加车架的承载能力。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在第一连接板31的两端的任意一侧两侧设置第一加强板32。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横梁总成4包括总连接板41和第二加强板42。第二加强板42设置在总连接板41的两端处,在本实施例中,在总连接板41的两端处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板42。也就是说,第二加强板42设置在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板411的上端和下端的上、下侧,以增强第二横梁总成4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增加车架的承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总连接板4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为相同的板。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的形状以及大小等各方面都相同,以方便进行加工和制造。从而可知,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组成的总连接板41的宽度肯定大于第一连接板31的宽度,从而第二横梁总成4的强度大于第一横梁总成3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形状以及大小等各方面都不同的板,但需保证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组成的总连接板41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31的宽度。
参见图4,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的截面形状均为槽型。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均由两条相互平行的平行边和同时与两条平行边连接的竖直边组成,其中,竖直边垂直于两条平行边设置,以形成槽型,使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的强度高且稳定性强。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中的两条竖直边连接在一起,从而是两个槽型“背靠背”连接以形成I型,也就是说,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组成的总连接板41的截面形状为I型,从而使总连接板41的强度更高且稳定性更强。同时,在有限的车架空间内,大大的加强了车架的抗拉、抗扭、抗疲劳能力。
参见图2至图4,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相互连接而成总连接板4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通过第一铆钉413铆接在一起,以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以其它任何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的连接面上均设置有减重孔4121,有效减轻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的重量,从而减轻车架的重量。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在第二连接板411或第三连接板412上设置减重孔4121。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减重孔4121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的其它面上。
参见图1,侧加强板5固定至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外侧面,以加强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强度,同时安装设置方便。
有利的是,侧加强板5在纵向上具有变化的截面面积。所述变化的截面面积指的是侧加强板5纵向上的截面为变截面,在车架的应力、承载最大处或集中载荷部位,侧加强板5纵向上的截面面积设置较大,从而有效的保证车架的刚度,对车架的应力、承载和载荷大的地方进行加强。在车架的应力、承载小或无集中载荷部位,侧加强板5纵向上的截面面积相应设置较小,与等截面的侧加强板5相比,变截面的侧加强板5能够节约材料,减少成本和重量。可以理解的是,侧加强板5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设置在左纵梁1或右纵梁2的外侧面,进一步减少车价的成本和重量。
第一加强板32和第二加强板4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L形,以方便进行安装连接。具体地,第一加强板32的第一边(未图示)与左纵梁1或右纵梁2连接,第一加强板32的第二边(未图示)与第一连接板31连接。第二加强板42的第一边(即图3所示的第二加强板42的竖直边)与左纵梁1或右纵梁2连接,第二加强板42的第二边(即图3所示的第二加强板42的水平边)与总连接板41连接。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42与总连接板41通过第二铆钉6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加强板42与总连接板41以其它任何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和图2,第一加强板32和第二加强板42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梯形。其中,第一加强板32中的上端的梯形的两个腰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1和右纵梁2形成两个稳固的三角形,第一加强板32中的下端的梯形的两个腰与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1和左纵梁1形成两个稳固的三角形,从而使第一加强板32的加强效果更好。第二加强板42中的上端的梯形的两个腰分别与总连接板41和右纵梁2形成两个稳固的三角形,第二加强板42中的下端的梯形的两个腰分别与总连接板41和左纵梁1形成两个稳固的三角形,从而使第二加强板42的加强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板32和第二加强板42的横向截面的梯形的面积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应力、承载最大处或集中载荷部位,梯形的面积设置较大,在应力、承载小处或无集中载荷部位,梯形的面积可以相应设置较小。
第一加强板32与第一连接板3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方便安装和拆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2与第一连接板31以铆接的方式连接。第二加强板42和总连接板4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方便安装和拆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42与总连接板41以铆接的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左纵梁1、右纵梁2、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加强板32以及第二加强板42的材料可以采用铝合金或非金属等材料,不仅能够降低车架质量,而且车架强度不受影响。通过对新材料的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大方量混凝土搅拌车的质心以及质量,不仅大大增加了大方量混凝土搅拌车在行驶等方面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增加其搅拌筒的容量,降低油耗。
车架作为整车中的关键承载部件,与整车的可靠性是强相关的。设计不合理,轻则发生故障,影响使用,重则损坏,影响到使用者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车架能够在需要较大承载能力的部位处设置宽度较大的第二横梁总成,有利于提高整个车架的承载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第一横梁总成(3)以及第二横梁总成(4),所述第一横梁总成(3)和第二横梁总成(4)分别与所述左纵梁(1)和右纵梁(2)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横梁总成(4)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总成(3)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总成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处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横梁总成包括总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总连接板的两端处的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总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总成(3)包括第一连接板(3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两端处的第一加强板(32);所述第二横梁总成(4)包括总连接板(41)和设置在所述总连接板(41)的两端处的第二加强板(42),其中,所述总连接板(4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所述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为相同的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411)以及第三连接板(412)的截面形状为槽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11)和第三连接板(412)相互连接,且设置有减重孔(41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侧加强板(5),所述侧加强板(5)固定至所述左纵梁(1)和/或右纵梁(2)的外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加强板(5)在纵向上具有变化的截面面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2)和第二加强板(4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第一加强板(32)和第二加强板(42)的第一边与所述左纵梁(1)或右纵梁(2)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32)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42)的第二边与总连接板(41)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2)和第二加强板(42)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梯形。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42)和总连接板(4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11.一种大方量搅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CN201520244208.8U 2015-04-22 2015-04-22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23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4208.8U CN204623568U (zh) 2015-04-22 2015-04-22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4208.8U CN204623568U (zh) 2015-04-22 2015-04-22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23568U true CN204623568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2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420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23568U (zh) 2015-04-22 2015-04-22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235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2682A (zh) * 2019-10-11 2020-01-21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车架结构
CN112722080A (zh) * 2021-02-05 2021-04-30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无副车架的搅拌车车架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2682A (zh) * 2019-10-11 2020-01-21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车架结构
CN112722080A (zh) * 2021-02-05 2021-04-30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无副车架的搅拌车车架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83890U (zh) 一种自卸汽车副车架和车厢的安装结构
CN204623568U (zh)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CN204197030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铆接车架
CN204150113U (zh) 一种兼有副车架功能的异形纵梁自卸汽车车架
CN105501296A (zh) 一种兼有副车架功能的异形纵梁自卸汽车车架
CN204527321U (zh) 一种矩形管式轻型半挂车架
CN201439333U (zh) 运输车及其侧面防护装置
CN203544127U (zh) 一种副车架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608688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副车架
CN203199029U (zh) 一种平衡轴悬架横梁连接结构及双后桥重卡
CN204871187U (zh) 一种货车车架的加强结构
CN204451905U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车的空气悬架系统
CN209037667U (zh) 车架及宽体自卸车
CN204110152U (zh) 低平板运输车承载平台
CN203864803U (zh) 双后桥载重汽车车架
CN207292132U (zh) 一种重型汽车车架前段总成
CN202827744U (zh)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其车架
CN205916213U (zh) 一种横槽货车栏板
CN206243248U (zh) 可扩展的轻型汽车车架总成
CN205632686U (zh) 一种货车的地板以及货车
CN203623777U (zh) 汽车主车架
CN203864801U (zh) 窄体车车架
CN204024070U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泵车
CN204383572U (zh) 一种自卸车
CN203094932U (zh) 一种运输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