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2274U -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2274U
CN204572274U CN201520250625.3U CN201520250625U CN204572274U CN 204572274 U CN204572274 U CN 204572274U CN 201520250625 U CN201520250625 U CN 201520250625U CN 204572274 U CN204572274 U CN 204572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imodulus
switch
strainer
steal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06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506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2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2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22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设有设置有壳体、过滤装置、自然进气口、内置涉水进气装置和出气口,壳体被过滤装置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与所述壳体的进气腔连通。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设置有管体,管体一端与壳体连通且管体穿过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的连接面伸入驾驶舱,管体的另一端置于驾驶舱内的高位位置。管体设置有第一管段、第二管段,还设置有连接头、双模切换装置、冗余手动闭合盖。该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能够以内置的方式隐形装配于现有的车体中,具有常态下以正常位置进气而在需要涉水时以高位进气双模式运行的特点,且不破坏车体外观,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滤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吸进大量的空气,如果空气不经过滤清,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被吸入气缸中,就会加速活塞组及气缸的磨损。较大的颗粒进入活塞与气缸之间,会造成严重的“拉缸”现象,特别是在干燥多沙的工作环境中尤为严重。空气滤清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进气管的前方,起到滤除空气中灰尘、砂粒的作用,保证气缸中进入足量、清洁的空气。
现有技术中空气滤清器通过进气口进入气体,气体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由出气口输送至发动机的节气门。通常,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管进气开口设置于发动机附近,涉水时如果进气口低于水位将会把水吸入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坏。为了提高涉水性能,有些越野车会选择加装涉水喉以抬高发动机进气口位置,保证了越野车涉水时发动机不会吸进水。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加装涉水喉的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往往安装时需要将车壳打孔,然后将涉水喉装配,其加装过程不易操作,而且会破坏车体现有的外壳。而加装的涉水喉往往位于汽车前窗外部的侧面位置,影响车体的整体结构,不够美观,改装后无法恢复原有合理的进气配置。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能够以内置的方式隐形装配于现有的车体中,具有常态下以正常位置进气而在需要涉水时以高位进气双模式运行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设置有壳体、过滤装置、自然进气口、内置涉水进气装置和出气口,壳体被过滤装置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与所述壳体的进气腔连通。
上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与壳体连通且管体穿过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的连接面伸入驾驶舱,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置于驾驶舱内的高位位置,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定义为高位进气口。
上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于驾驶舱内的中控台面位置。
上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设置有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密封连通,所述第一管段的输出端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输入端与驾驶舱内的中控台面连通,所述高位进气口高于第一管段的输出端。
上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还设置有连接头,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装配于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的连接面位置。
上述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还设置有双模切换装置,所述双模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自然进气口的第一开关和设置于高位进气口的第二开关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不同时关闭或打开的控制器。
另一优选的,上述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还设置有双模切换装置,所述双模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自然进气口的第一开关和设置于第一管段输出端的第二开关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不同时关闭或打开的控制器。
上述第一开关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还设置有冗余手动闭合盖,所述冗余手动闭合盖装配于自然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设置有壳体、过滤装置、自然进气口、内置涉水进气装置和出气口,壳体被过滤装置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与所述壳体的进气腔连通。能够以内置的方式隐形装配于现有的车体中,具有常态下以正常位置以最佳方式进气而在需要涉水时以高位进气双模式运行的特点,且不破坏车体外观,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装配于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包括:
壳体100、过滤装置200、自然进气口300、出气口400、
第一管段510、第二管段520、连接头540、高位进气口550、
第一开关610、第二开关620、冗余手动闭合盖700、
发动机舱810、驾驶舱820、连接面830、中控台面9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如图1、图2所示,设置有壳体100、过滤装置200、自然进气口300、内置涉水进气装置和出气口400,壳体100被过滤装置200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内置涉水进气装置与壳体100的进气腔连通。
具体的,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设置有管体,管体一端与壳体100连通且管体穿过发动机舱810与驾驶舱820之间的连接面830伸入驾驶舱820,管体的另一端置于驾驶舱820内的高位位置,管体的另一端定义为高位进气口550。
需要说明的是,管体的另一端作为高位进气口550,此处的高位位置是指高位进气口550相对于车体底盘的距离高于自然进气口300距离车体底盘的距离。为了在涉水状态时,抬高进气口的位置,以防止液体伸入发动机,需要尽量将进气口的位置提高,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置涉水进气装置,在涉水情况下,通过高位进气口550提供伸入进气腔的空气。管体的另一端优选设置于驾驶舱820内的中控台面位置,不仅能够抬高高位进气口550的位置,而且不影响车体的现有结构。此外,安装也相对方便。
具体的,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设置有第一管段510、第二管段520,第一管段510与第二管段520密封连通,第一管段510的输出端与壳体100连通,第二管段530的输入端即高位进气口550设置于驾驶舱820内并与驾驶舱内的中控台面900连通,高位进气口550高于第一管段的输出端。高位进气口550高于第一管段的输出端,这样可以确保高位进气口550的位置高于自然进气口300,满足涉水需求。此外,该高度位置设置,第一管段510、第二管段520能够与待装配的车体的发动舱、驾驶舱820结构相匹配。
为了便于安装,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还设置有连接头540,第一管段510与第二管段520通过连接头540连接,连接头540装配于发动机舱810与驾驶舱820之间的连接面830位置。通过连接头540,可以方便将第一管段510与第二管段520装配起来。安装时将连接头540一面与第一管段520装配,再将第二管段520与连接头540另一方面装配,连接头540与车体发动机舱810与驾驶舱820之间的连接面830装配,以将整体管体有效定位,从而将整体内置涉水进气装置有效定位。也可以是连接头预先装配于连接面,安装时将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从两侧装配于安装头,或者将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中的一个预先设置有连接头,装配时将另外一个管段与连接头装配即可。
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还设置有双模切换装置,双模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自然进气口300的第一开关610和设置于高位进气口550的第二开关620以及控制第一开关610、第二开关620不同时关闭或打开的控制器。双模切换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610、第二开关620中的其中一种工作。常态时,第二开关620闭合第一开关610打开,空气通过自然进气口300伸入进气腔,而当车体伸入有水的路面时,第一开关610关闭第二开关620打开,空气通过高位进气口550由内置涉水进气装置伸入进气腔。通过双模切换装置,可以对常态和涉水状态两种工作状态进行转换,控制准确,操作方便。
其中,第一开关610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第二开关620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确保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的准确工作,该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还设置有冗余手动闭合盖700,冗余手动闭合盖700装配于自然进气口300。在万一出现第一开关610失效的情况时,可以将冗余手动闭合盖700盖紧于自然进气口300。也可以在双模切换装置正常工作时,第一开关610闭合的状态下再手动将冗余手动闭合盖700盖紧于自然进气口300,双重确保自然进气口300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能够以内置的方式隐形装配于现有的车体中,在常态下以正常位置进气而在需要涉水时以高位进气。该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能够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正常位置进气还是高位进气,能够在增加高位进气的同时保持原有正常位置进气的最佳进气方式。因为车体的最佳进气模式是最靠近发动机节气门的进气口越短越好,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而进气口通常直接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外壳最短距离处,而现有技术中增加涉水喉的方式通常是采用一个新的没有进气口的外壳更换掉原来的外壳,并对更换后的外壳外接加高,这样,增加涉水喉后的空气滤清器无法采用原有的进气口,导致增加涉水喉后无法保持原有的最佳进气方式,而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则可以良好地保持原有的最佳进气方式。
该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安装方便,而且安装后不会破坏车体现有的外形结构。此外,该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适用性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双模切换装置的第二开关620设置于第一管段510输出端,如图2所示。双模切换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610、第二开关620中的其中一种工作。常态时,第二开关620闭合第一开关610打开,空气通过自然进气口300伸入进气腔,而当车体伸入有水的路面时,第一开关610关闭第二开关620打开,空气通过高位进气口550由内置涉水进气装置伸入进气腔。通过双模切换装置,可以对常态和涉水状态两种工作状态进行转换,控制准确,操作方便。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壳体、过滤装置、自然进气口、内置涉水进气装置和出气口,壳体被过滤装置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与所述壳体的进气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与壳体连通且管体穿过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的连接面伸入驾驶舱,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置于驾驶舱内的高位位置,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定义为高位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于驾驶舱内的中控台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设置有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密封连通,所述第一管段的输出端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输入端与驾驶舱内的中控台面连通,所述高位进气口高于第一管段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涉水进气装置还设置有连接头,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装配于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的连接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双模切换装置,所述双模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自然进气口的第一开关和设置于高位进气口的第二开关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不同时关闭或打开的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双模切换装置,所述双模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自然进气口的第一开关和设置于第一管段输出端的第二开关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不同时关闭或打开的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为电磁阀、开关阀或者电控阀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冗余手动闭合盖,所述冗余手动闭合盖装配于自然进气口。
CN201520250625.3U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2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0625.3U CN204572274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0625.3U CN204572274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2274U true CN204572274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4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062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2274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22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6905A (zh) * 2016-11-18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进气系统以及车辆
CN107605629A (zh) * 2017-07-28 2018-01-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进气装置、方法、系统以及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6905A (zh) * 2016-11-18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进气系统以及车辆
CN107476905B (zh) * 2016-11-18 2019-08-23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进气系统以及车辆
CN107605629A (zh) * 2017-07-28 2018-01-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进气装置、方法、系统以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0235A (zh) 用于机动车的燃油供给装置
CN204126756U (zh) 发动机缸盖护罩及发动机总成
CN204572274U (zh) 一种乘用车双模隐形涉水空气滤清器
CN210948953U (zh) 一种基于油路系统排气、稳定汽车运行的滤清器
CN203321719U (zh) 带风机引射排尘装置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04299815U (zh) 一种汽车底盘悬浮控制用除湿型空气泵
CN103321797A (zh) 带风机引射排尘装置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03035398U (zh) 一种汽车用多级滤清器
CN103657272B (zh) 一种低噪声模块化车用空气干燥器
CN205989648U (zh) 一种水循环式车载空气净化器
CN105134367A (zh)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组件、发动机和车辆
CN202746057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管防水结构
CN202117808U (zh) 一种汽车空气滤清设备
CN110219716B (zh) 一种闭式循环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总成
CN203081616U (zh) 汽车碳罐组件及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
CN203201696U (zh) 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用谐振腔及车辆
CN2793356Y (zh) 发动机进气过滤装置
CN20763422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燃油过滤器
CN201858057U (zh) 发动机液体空气滤清器
CN202510256U (zh) 空气滤清器
CN209671108U (zh) 一种用于具有脉冲气流管路上的消音器
CN204299816U (zh) 一种汽车底盘悬浮控制用空气泵
CN204572278U (zh) 可变流量式空滤器总成
CN2799300Y (zh) 汽车车内空气过滤装置
CN204854873U (zh) 液位传感器压铸顶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