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6360U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06360U
CN204506360U CN201520138307.8U CN201520138307U CN204506360U CN 204506360 U CN204506360 U CN 204506360U CN 201520138307 U CN201520138307 U CN 201520138307U CN 204506360 U CN204506360 U CN 204506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ire
circumferential major
resonance device
acoustic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383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06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063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60C11/042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88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持湿地性能、并且能够以高水平同时实现操纵稳定性和降低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声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车辆安装外侧半部具备两条外侧周向主槽,在车辆安装内侧半部具备两条内侧周向主槽,该充气轮胎具有中央接地部、外侧中间接地部和内侧中间接地部,其特征在于,外侧中间接地部包括由第1副槽、第1支槽以及第2支槽构成的外侧共鸣器,内侧中间接地部包括由第2副槽、第3支槽以及第4支槽构成的内侧共鸣器,第1副槽的槽容积比第2副槽的槽容积小,两条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比两条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小。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中,要求降低车辆行驶时的噪声而提高静音性。针对于此,提出了各种利用由气室部和狭窄槽部构成的共鸣器(所谓的亥姆霍兹共鸣器)来降低自设于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周向主槽产生的气柱共鸣声等车外噪声的充气轮胎。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多个肋状接地部、以及由气室部和狭窄槽部构成的第1共鸣器和第2共鸣器,其中,配置于车辆安装内侧的肋状接地部的第2共鸣器的个数比配置于车辆安装外侧的肋状接地部的第1共鸣器的个数多。利用该充气轮胎,能够以高水平同时实现降低由气柱共鸣声引起的通过噪声等车外噪声、以及降低路面噪声等车内噪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73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这样的以往的轮胎中,能够降低特别是在车辆安装内侧产生的气柱共鸣声。然而,即使是这样的轮胎,若欲更充分地降低气柱共鸣声,则有可能由于共鸣器的配置而导致在轮胎的接地部处槽增多,导致轮胎接地面积、刚度降低,因此使得操纵稳定性降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水平同时实现操纵稳定性和降低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声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接地面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在车辆安装外侧半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两条外侧周向主槽和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在车辆安装内侧半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两条内侧周向主槽,该充气轮胎具有由隔着轮胎赤道面相邻的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和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划分形成的中央接地部、由两条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划分形成的外侧中间接地部、以及由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划分形成的内侧中间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中间接地部包括由第1副槽、第1支槽以及第2支槽构成的外侧共鸣器,其中,该第1副槽的两端不在外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1支槽的槽容积比该第1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1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1副槽和轮胎赤道面侧的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2支槽的槽容积比所述第1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2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1副槽和车辆安装外侧的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开口,所述内侧中间接地部包括由第2副槽、第3支槽以及第4支槽构成的内侧共鸣器,其中,该第2副槽的两端不在内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3支槽的槽容积比该第2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3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2副槽和轮胎赤道面侧的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4支槽的槽容积比所述第2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4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2副槽和车辆安装内侧的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开口,所述第1副槽的槽容积比所述第2副槽的槽容积小,两条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比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小。
采用该结构,能够高水平地同时实现操纵稳定性和降低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声。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各周向主槽的槽宽是指沿着与周向主槽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测得的宽度,在周向主槽的槽宽变化的情况下,是指轮胎周向上的周向主槽的槽宽的平均值。
此处,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两条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处于大于等于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的0.5倍而小于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的1.0倍的范围内。
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转弯性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共鸣器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上同其相邻的所述外侧共鸣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所述内侧共鸣器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上同其相邻的所述内侧共鸣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采用该结构,由于外侧中间接地部在轮胎周向上的刚度阶梯差和内侧中间接地部在轮胎周向上的刚度阶梯差均变小,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耐偏磨损性和操纵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共鸣器的个数比所述内侧共鸣器的个数多,所述外侧共鸣器的所述第1副槽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上同其相邻的所述第1副槽的、比槽深最深的第1深底部分浅的第1浅底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气柱共鸣声,另外还能降低花纹噪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中间接地部的接地部宽度和所述内侧中间接地部的接地部宽度均比所述中央接地部的接地部宽度大。
采用该结构,由于能够确保外侧中间接地部和内侧中间接地部的刚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操纵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共鸣器的所述第1支槽和所述第2支槽在所述第1副槽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所述内侧共鸣器的所述第3支槽在所述第2副槽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所述内侧共鸣器的所述第4支槽在所述第2副槽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开口。
采用该结构,内侧中间接地部由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相对较长的块状部分构成,外侧中间接地部由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相对较短的块状部分构成,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转弯性能进而进一步提升操纵稳定性,并且在轮胎与路面接触时,能够抑制产生打击音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侧共鸣器的所述第2副槽的、至少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包括该第2副槽的、比槽深最深的第2深底部分浅的第2浅底部分,所述第2浅底部分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副槽的、槽深最深的第1深底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采用该结构,能够保持内侧中间接地部的刚度,并能够提高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度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操纵稳定性和耐偏磨损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内侧中间接地部的、所述第2副槽的延伸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有自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的刀槽花纹。
采用该结构,能够降低花纹噪声。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高水平同时实现操纵稳定性和降低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声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2a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沿a-a’线的截面的图,图2b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沿b-b’线的截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2、胎面接地面;3、周向主槽;31a、31b、外侧周向主槽;32a、32b、内侧周向主槽;41、外侧中间接地部;42、内侧中间接地部;43、中央接地部;44、外侧胎肩接地部;45、内侧胎肩接地部;51、外侧共鸣器;52、内侧共鸣器;51a、第1副槽;51b、第1支槽;51c、第2支槽;52a、第2副槽;52b、第3支槽;52c、第4支槽;51d、第1深底部分;51e、第1浅底部分;52d、第2浅底部分;52e、第2深底部分;6a、6b、刀槽花纹;71、第1窄槽;72、第2窄槽;73、第3窄槽;74、第4窄槽;75、第5窄槽;76、第6窄槽;77、第7窄槽;CL、轮胎赤道面;OH、车辆安装外侧半部;IH、车辆安装内侧半部;TE、胎面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以下也称为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该实施方式的轮胎1省略了局部的图示,该轮胎1包括:胎体,其具有在胎圈部之间呈环形延伸的子午线结构;带束层,其配置于胎面部的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面橡胶,其配置于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并形成胎面接地面2。
如图1所示,该轮胎1包括胎面接地面2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在车辆安装外侧半部OH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a、31b和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在车辆安装内侧半部IH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各个外侧周向主槽31a、31b和内侧周向主槽32a、32b沿轮胎周向呈直线状连续地延伸。另外,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a、31b具有大致相同的槽宽,另外,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具有大致相同的槽宽。另外,各外侧周向主槽31a、31b的槽宽的总和比各内侧周向主槽32a、32b的槽宽的总和小。
此外,图示的这些周向主槽3沿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但也能够形成为锯齿状、波状的延伸形态。另外,能够任意地改变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a、31b的各自的槽宽和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的各自的槽宽。
此外,车辆安装内侧半部IH指的是在将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而成为车辆的外侧的半部,车辆安装外侧半部OH指的是在将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而成为车辆的内侧的半部。
如图1所示,在胎面接地面2形成有由隔着轮胎赤道面CL相邻的外侧周向主槽31a和内侧周向主槽32a划分形成的1列中央接地部43(在图示中,中央接地部43呈在轮胎周向连续的肋状),由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a、31b划分形成的1列外侧中间接地部41,以及由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划分形成的1列内侧中间接地部42。另外,外侧中间接地部41的接地部宽度和内侧中间接地部42的接地部宽度均比中央接地部43的接地部宽度大。而且,在外侧周向主槽31a、31b中、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周向主槽31b与轮胎安装外侧的胎面接地端TE相互之间划分形成有位于车辆安装外侧半部OH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外侧胎肩接地部44,在内侧周向主槽32a、32b中、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的内侧周向主槽32b与轮胎安装内侧的胎面接地端TE之间划分形成有位于车辆安装内侧半部IH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内侧胎肩接地部45。
此处,在外侧中间接地部41配置有多个外侧共鸣器51,在内侧中间接地部42配置有多个内侧共鸣器52(在图示的例子中共鸣器为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另外,在该轮胎1中配置为,配置于外侧中间接地部41的外侧共鸣器51的个数比配置于内侧中间接地部42的内侧共鸣器52的个数多。
外侧共鸣器51由两端不在外侧周向主槽31a开口(在图示的例子中,两端终止于接地部内)的第1副槽51a、两端在第1副槽51a和轮胎赤道面CL侧的外侧周向主槽31a这两者开口的第1支槽51b、以及两端在第1副槽51a和车辆安装外侧的外侧周向主槽31b这两者开口的第2支槽51c构成。
另外,内侧共鸣器52由两端不在内侧周向主槽32a开口(在图示的例子中,两端终止于接地部内)的第2副槽52a、两端在第2副槽52a和轮胎赤道面CL侧的内侧周向主槽32a这两者开口的第3支槽52b、以及两端在第2副槽52a和车辆安装内侧的内侧周向主槽32b这两者开口的第4支槽52c构成。
而且,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支槽51b的槽容积和第2支槽51c的槽容积均比其第1副槽51a的槽容积小,内侧共鸣器52的第3支槽52b的槽容积和第4支槽52c的槽容积均比其第2副槽52a的槽容积小。另外,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槽容积比内侧共鸣器52的第2副槽52a的槽容积小。
而且,各副槽的、向胎面接地面2开口的开口面积比与该副槽连结的两个支槽各自的向胎面接地面2开口的开口面积大。
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支槽51b和第2支槽51c在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图1中的下侧部分)开口,另外,内侧共鸣器52的第3支槽52b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图1中的下侧部分)开口,内侧共鸣器52的第4支槽52c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图1中的上侧部分)开口。
在图示的例子中,具体地说,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支槽51b在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中的车辆安装内侧部分开口,第2支槽51c在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中的车辆安装外侧部分(轮胎周向一侧端部)开口,第1支槽51b和第2支槽51c经由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在同一延伸线上向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另外,内侧共鸣器52的第3支槽52b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一侧端部开口,第4支槽52c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端部开口,第3支槽52b和第4支槽52c沿大致相同的延伸方向延伸。
此外,代替图1的结构,还能够使第3支槽52b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上的上侧部分(一侧部分)开口,使第4支槽52c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上的下侧部分(另一侧部分)开口。
在图示的例子中,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自轮胎周向一侧端部到第1支槽51b开口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逐渐增加,之后,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端部去而逐渐减小。另外,第1副槽51a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自轮胎周向一侧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去而逐渐变小。
另外,内侧共鸣器52的第2副槽52a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自轮胎周向一侧端部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去而逐渐增加,之后,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端部去而逐渐减小。另外,第2副槽52a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自轮胎周向一侧部分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去而逐渐变大。
此处,图2a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1的沿a-a’线的截面的图。另外,图2b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1的沿b-b’线的截面的图。
如图2a所示,第1副槽51a由第1深底部分51d和第1浅底部分51e构成,其中,第1深底部分51d位于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分,是自胎面接地面2到槽底为止的槽深最深的部分,第1浅底部分51e的槽深以槽底自第1深底部分到胎面接地面2大致直线状或者弯曲地倾斜的方式自第1深底部分51d向轮胎周向两侧去而逐渐减小。
另外,如图2b所示,第2副槽52a由第2深底部分52e和第2浅底部分52d构成,其中,第2深底部分52e的槽深最深,第2浅底部分52d与第2深底部分52e相比处于轮胎周向中央侧且槽深较浅,并位于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分。此外,第2浅底部分52d的槽深自第2深底部分52e直到槽深为最浅的部分即第2深底部分52e的槽深的一半左右的部分为止以呈朝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状的方式逐渐减小。
此外,在第2副槽52a中,第2浅底部分52d的槽深自第2深底部分52e以呈朝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状的方式逐渐减小,由此,与以呈朝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凸状的方式逐渐减小的情况相比,即使在使用轮胎1而胎面磨损了的状态下,第2副槽52a的槽部分也易于存留,能够降低磨损时的外观的恶化。
另外,如图1所示,外侧共鸣器51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同其相邻的外侧共鸣器5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内侧共鸣器52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同其相邻的内侧共鸣器5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具体地说,外侧共鸣器51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和第2支槽51c,与在轮胎周向一侧相邻的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另外,内侧共鸣器52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和第3支槽52b,与在轮胎周向一侧相邻的内侧共鸣器52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和第4支槽52c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另外更具体地说,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与在轮胎周向同其相邻的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比槽深最深的第1深底部分51d浅的第1浅底部分51e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另外,内侧共鸣器52的第2浅底部分52d的至少一部分与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深底部分51d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此处,如图1所示,在内侧中间接地部42的、第2副槽52a的延伸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有两条自内侧周向主槽32a、32b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且终止于接地部内的刀槽花纹6a、6b。此外,在图示中,各刀槽花纹6a、6b在与第3支槽52b和第4支槽52c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刀槽花纹”是指,具有在轮胎1接地时、两槽壁彼此的至少一部分互相接触而能够使槽的开口局部闭合或者使槽的开口全部闭合的程度的槽宽的槽。
如图1所示,在中央接地部43设有自外侧周向主槽31a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并且跨越轮胎赤道面CL地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的第1窄槽71。此外,第1窄槽71位于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支槽51b的延伸线上。另外,由于第1窄槽71终止于接地部内,因此中央接地部43是在轮胎赤道面CL上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肋状的接地部,而不是在轮胎周向上被两端分别在外侧周向主槽31a和内侧周向主槽32a开口的槽截断。
而且,如图1所示,在外侧胎肩接地部44以在胎面周向上隔开间隔(在图示例中为等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在胎面接地端TE和外侧周向主槽31b开口的第2窄槽72。而且,在外侧胎肩接地部44形成有多个自胎面接地端TE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终止于外侧胎肩接地部44内的第3窄槽73,其中,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两条第2窄槽72之间各形成有一条第3窄槽73。而且,外侧胎肩接地部44具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条第4窄槽74,在图示例中,第4窄槽74位于比第3窄槽73的终止端靠胎面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利用这些第2窄槽72、第3窄槽73、第4窄槽74,能够确保边缘成分从而确保抓地性能。
另外,如图1所示,在内侧胎肩接地部45以在胎面周向上隔开间隔(在图示例中为等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在胎面接地端TE和内侧周向主槽32b开口的第5窄槽75。而且,在内侧胎肩接地部45形成有多个自胎面接地端TE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终止于内侧胎肩接地部45内的第6窄槽76,其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条第5窄槽75之间各形成有一条第6窄槽76。而且,内侧胎肩接地部45具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条第7窄槽77,在图示例中,第6窄槽76终止于该第6窄槽76与第7窄槽77的交叉部处。利用这些第5窄槽75、第6窄槽76、第7窄槽77,能够确保边缘成分从而确保抓地性能。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所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该轮胎1中,由于该轮胎1包括具有在各外侧周向主槽31a、31b这两者开口的支槽的外侧共鸣器51、以及具有在各内侧周向主槽32a、32b这两者开口的支槽的内侧共鸣器52,因此能够降低在划分形成了配置有各共鸣器51、52的接地部的两侧的周向主槽3产生的气柱共鸣声。因此,能够降低自设于胎面接地面2的4条周向主槽3产生的气柱共鸣声。
另外,在仅设有共鸣器的情况下,有可能接地面积、刚度减小,操纵稳定性降低。然而,在该轮胎1中,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a、31b的槽宽的总和比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的槽宽的总和小,因此车辆安装外侧半部OH的接地面积与使各自的槽宽相同的情况相比变大。因此,由于能够增大车辆转弯时接地长度变长的车辆安装外侧半部OH的接地面积,因此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中的转弯性能。
另外,由于设有由隔着轮胎赤道面CL相邻的外侧周向主槽31a和内侧周向主槽32a划分形成的中央接地部43,因此在直进行驶时,在胎面接地面内,能够在接地长度最长的轮胎赤道面CL附近确保接地面积,并能够确保操纵稳定性中的操作响应性(车辆操作时的初期响应性)。此外,划分形成中央接地部43的各周向主槽3所产生的气柱共鸣声能够利用在该各周向主槽3开口的外侧共鸣器51和内侧共鸣器52来降低。
而且,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槽容积比内侧共鸣器52的第2副槽52a的槽容积小,因此即使使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a、31b的槽宽的总和比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的槽宽的总和小,也能够使各共鸣器51、52的共振频率与在各周向主槽3产生的气柱共鸣声相适应,而能够使各共鸣器51、52充分地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气柱共鸣声。
由此,采用该轮胎1,能够以高水平同时实现转弯性能和操作响应性、即操纵稳定性,以及降低自各周向主槽3产生的气柱共鸣声。
此外,由于在胎面接地面2设有四条周向主槽3,因此能够保持排水性等湿地性能。
此外,从提高转弯性能的观点,优选的是,使两条外侧周向主槽31a、31b的槽宽的总和处于大于等于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的槽宽的总和的0.5倍而小于两条内侧周向主槽32a、32b的槽宽的总和的1.0倍的范围内。
另外,从进一步提高操作响应性的观点,优选的是,中央接地部43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肋状接地部。
而且,优选的是,在该轮胎1中,使外侧共鸣器51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同其相邻的外侧共鸣器5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使内侧共鸣器52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同其相邻的内侧共鸣器5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采用该结构,在设有各共鸣器51、52的各接地部,没有共鸣器51、52的槽而刚度较高的部分与具有共鸣器51、52的槽而刚度较低的部分之间在轮胎周向上的刚度阶梯差变小,能够使轮胎周向上的刚度均匀化,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耐偏磨损性和操纵稳定性。
另外,优选的是,外侧共鸣器51的个数比内侧共鸣器52的个数多,且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同其相邻的第1副槽51a的、比槽深最深的第1深底部分51d浅的第1浅底部分51e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通过使外侧共鸣器51的个数比内侧共鸣器52的个数多,即使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槽容积比内侧共鸣器52的第2副槽52a的槽容积小,也能够进一步降低自外侧周向主槽31a、31b产生的气柱共鸣声。此处,若仅增加外侧共鸣器51的个数,则易于在轮胎周向上产生刚度阶梯差,而有可能对花纹噪声造成影响,但通过使外侧共鸣器51的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同其相邻的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浅底部分51e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外侧中间接地部41内的、在轮胎周向上的刚度阶梯差降低,在同向上的刚度均匀化,因此能够降低花纹噪声。
而且,优选的是,外侧中间接地部41的接地部宽度和内侧中间接地部42的接地部宽度均比中央接地部43的接地部宽度大。采用该结构,在外侧中间接地部41和内侧中间接地部42分别设有共鸣器51、52,但是通过使各接地部的接地部宽度相对变大,即使设有共鸣器51、52也能够确保各接地部的刚度,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
另外,优选的是,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支槽51b和第2支槽51c在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内侧共鸣器52的第3支槽52b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内侧共鸣器52的第4支槽52c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开口。采用该结构,通过第1支槽51b和第2支槽51c在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与例如第1支槽51b在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第2支槽51c在第1副槽51a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开口的情况相比较,形成于相邻的外侧共鸣器51之间的、由共鸣器51的槽形成的块状部分在轮胎周向上变短,因此车辆转弯时的接地长度变长,从而能够提升转弯性能。另外,通过第3支槽52b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第4支槽52c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开口,与例如第3支槽52b和第4支槽52c在第2副槽52a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的情况相比较,形成于相邻的内侧共鸣器52之间的、由共鸣器52的槽形成的块状部分在轮胎周向上变长,因此能够抑制产生在块状部分与路面接触时有可能产生的打击音的可能性。此外,在形成于内侧中间接地部42的块状部分较短的情况下,通过例如将轮胎1在带有负外倾角的状态下安装于车辆,存在内侧中间接地部42的接地压力变高的趋势,且有可能在与路面接触时产生打击音。
而且,优选的是,内侧共鸣器52的第2副槽52a的、至少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包括该第2副槽52a的第2浅底部分52d,另外,第2浅底部分52d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深底部分51d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利用该结构,虽然内侧共鸣器52的第2副槽52a的槽容积相对较大,第2副槽52a周边的接地部的刚度有可能降低,但通过在延伸方向中央设有槽深较浅的第2浅底部分52d,能够确保刚度。另外,内侧共鸣器52的第2浅底部分52d的至少一部分与外侧共鸣器51的第1深底部分51d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由此也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同时提高胎面接地面2的刚度的均匀性,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操纵稳定性和耐偏磨损性。
另外,优选的是,在内侧中间接地部42的、第2副槽52a的延伸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有自内侧周向主槽32a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的刀槽花纹6a、自内侧周向主槽32b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的刀槽花纹6b。采用该结构,能够使形成于相邻的内侧共鸣器52之间的块状部分的刚度均匀化,因此,能够降低花纹噪声。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轮胎不限定于上述一例子,能够进行适当的改变。具体地说,例如,在外侧胎肩接地部和内侧胎肩接地部设有第2窄槽~第7窄槽,但也能够不设有这些窄槽,或者仅设有这些窄槽中的一部分窄槽,或者除了设有第2窄槽~第7窄槽之外,还设有其他的窄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高水平同时实现操纵稳定性和降低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声。

Claims (8)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接地面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在车辆安装外侧半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两条外侧周向主槽和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在车辆安装内侧半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两条内侧周向主槽,
该充气轮胎具有由隔着轮胎赤道面相邻的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和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划分形成的中央接地部、由两条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划分形成的外侧中间接地部、以及由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划分形成的内侧中间接地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中间接地部包括由第1副槽、第1支槽以及第2支槽构成的外侧共鸣器,其中,该第1副槽的两端不在外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1支槽的槽容积比该第1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1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1副槽和轮胎赤道面侧的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2支槽的槽容积比所述第1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2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1副槽和车辆安装外侧的所述外侧周向主槽开口,
所述内侧中间接地部包括由第2副槽、第3支槽以及第4支槽构成的内侧共鸣器,其中,该第2副槽的两端不在内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3支槽的槽容积比该第2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3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2副槽和轮胎赤道面侧的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开口,该第4支槽的槽容积比所述第2副槽的槽容积小,且该第4支槽的两端在所述第2副槽和车辆安装内侧的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开口,
所述第1副槽的槽容积比所述第2副槽的槽容积小,
两条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比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两条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处于大于等于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的0.5倍而小于两条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总和的1.0倍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共鸣器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上同其相邻的所述外侧共鸣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所述内侧共鸣器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上同其相邻的所述内侧共鸣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共鸣器的个数比所述内侧共鸣器的个数多,
所述外侧共鸣器的所述第1副槽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在轮胎周向上同其相邻的所述第1副槽的、比槽深最深的第1深底部分浅的第1浅底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中间接地部的接地部宽度和所述内侧中间接地部的接地部宽度均比所述中央接地部的接地部宽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共鸣器的所述第1支槽和所述第2支槽在所述第1副槽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
所述内侧共鸣器的所述第3支槽在所述第2副槽的轮胎周向一侧部分开口,所述内侧共鸣器的所述第4支槽在所述第2副槽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部分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共鸣器的所述第2副槽的、至少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包括该第2副槽的、比槽深最深的第2深底部分浅的第2浅底部分,
所述第2浅底部分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副槽的、槽深最深的第1深底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中间接地部的、所述第2副槽的延伸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有自所述内侧周向主槽延伸并终止于接地部内的刀槽花纹。
CN201520138307.8U 2014-03-11 2015-03-11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63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7850 2014-03-11
JP2014047850A JP5809305B2 (ja) 2014-03-11 2014-03-1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06360U true CN204506360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6879.2A Active CN104908528B (zh) 2014-03-11 2015-03-11 充气轮胎
CN20152013830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06360U (zh) 2014-03-11 2015-03-11 充气轮胎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6879.2A Active CN104908528B (zh) 2014-03-11 2015-03-1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8074B2 (zh)
EP (1) EP3118020B1 (zh)
JP (1) JP5809305B2 (zh)
CN (2) CN104908528B (zh)
WO (1) WO201513659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7125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146154A (zh) * 2016-11-14 2018-06-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9795265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808423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874224A (zh) * 2019-06-11 2021-12-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597B (zh) * 2017-11-20 2022-05-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7108633B2 (ja) 2017-12-13 2022-07-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117090A1 (ja) 2017-12-13 2019-06-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96401B2 (ja) * 2018-04-06 2022-01-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144206B2 (ja) * 2018-06-18 2022-09-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7057234B2 (ja) * 2018-06-25 2022-04-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980605B2 (ja) * 2018-06-25 2021-12-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7145066B2 (ja) * 2018-12-27 2022-09-30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2267902B1 (ko) * 2019-11-12 2021-06-24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소음 저감을 위한 공명기를 갖는 타이어
JP2022122121A (ja) * 2021-02-09 2022-08-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4986957B (zh) * 2022-05-31 2023-09-1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状态轮胎底面传感器辅助粘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106U (ja) * 1992-07-23 1994-03-01 オーツタイヤ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トレッド部の構造
JP5013731B2 (ja) 2006-03-3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50874B2 (ja) * 2009-04-30 2013-11-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46689B2 (ja) * 2009-05-2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2010280266A (ja) 2009-06-03 2010-12-16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4709303B2 (ja) 2009-08-07 2011-06-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475476B2 (ja) 2010-01-0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07735B1 (ja) 2013-04-25 2014-05-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7125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867125B (zh) * 2016-09-26 2020-12-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146154A (zh) * 2016-11-14 2018-06-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146154B (zh) * 2016-11-14 2021-03-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9795265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808423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874224A (zh) * 2019-06-11 2021-12-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8020A1 (en) 2017-01-18
WO2015136590A1 (ja) 2015-09-17
CN104908528B (zh) 2017-05-10
US20170203614A1 (en) 2017-07-20
EP3118020B1 (en) 2018-07-11
EP3118020A4 (en) 2017-03-29
JP2015171835A (ja) 2015-10-01
US10308074B2 (en) 2019-06-04
JP5809305B2 (ja) 2015-11-10
CN104908528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06360U (zh) 充气轮胎
CN204322937U (zh) 轮胎
US8555939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rown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and middle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JP51771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636953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110005653A1 (en) Pneumatic tire
US9481210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711342A (zh) 充气轮胎
US20170008346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026178B (zh) 充气轮胎
JP201026047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40311638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6515316B (zh) 充气轮胎
CN107599750B (zh) 轮胎
JP47875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83893B (zh) 充气轮胎
EP3305554B1 (en) Pneumatic tire
JP440239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7838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311353B (zh) 轮胎
CN105658447B (zh) 充气轮胎
CN103402791B (zh) 轮胎
JP56255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3015408A1 (ja) タイヤ
CN110730726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