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8477U -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8477U
CN204488477U CN201420830363.3U CN201420830363U CN204488477U CN 204488477 U CN204488477 U CN 204488477U CN 201420830363 U CN201420830363 U CN 201420830363U CN 204488477 U CN204488477 U CN 204488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ystem
piggyback pod
radiator assembly
engi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303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燕
李军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14208303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8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8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8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将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并联集成为一体,使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的风道不完全隔离造成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吸风风扇为散热器总成提供冷空气、中冷器和水散热器并联等进一步改善了动力舱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车载泵动力舱一般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和液压油散热系统,目前发动机散热系统和液压油散热系统通常分别单独布置,发动机散热系统采用发动机直驱吹风风扇吹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方式,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包括水散热器、中冷器和导风罩等;而液压油散热系统采用吸风风扇与液压油散热器串联结构。由于车载泵动力舱内部空间有限,目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主要有如下两种结构形式:
第一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吸风风扇、液压油散热器、发动机直驱吹风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等部件横向布置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虽然结构紧凑,利于液压油散热,但由于经过液压油散热器的热风全部都被吹进了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导致发动机散热系统的进风温度比环境温度升高十几度甚至几十度,大大降低了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
第二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液压油散热系统和发动机散热系统布置在车架两侧并前后交错,液压油散热系统的吸风风扇由马达驱动,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吹风风扇由发动机驱动,且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水散热器和中冷器串联布置,液压油箱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侧面、且位于液压油散热系统的同侧。工作时,液压油散热系统的马达为吸风风扇提供动力,吸风风扇从外界大气中吸入冷风,冷风与液压油散热器进行热量交换,热风经过导风罩排到后面的大气中去;而发动机散热系统,吹风风扇在发动机所提供动力的驱动下,将风从动力舱吹进导风罩,风与发动机散热器总成交换热量,热风最终被排入大气中。这种结构形式的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1)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分别布置在车架两侧并前后交错,虽然相较于第一种结构形式,风道有部分错开,对于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进出风风道并不是完全隔离的,液压油散热系统产生的大部分热风仍然会在吹风风扇的作用下进入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导致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进风温度仍然会有较大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
(2)发动机散热系统采用吹风风扇,导致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出风风速不均匀,中间部分会有无风区甚至负压区,造成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较低,并且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进风温度经过发动机加热,不利于散热;
(3)发动机散热器总成采用串联结构,风阻较大,导致风量较小,不利于散热;
(4)液压油箱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侧面,液压油箱的热辐射对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进风温度也有一定的加热作用,同样会影响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
(5)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没有加防回风挡板,出风面存在热风回流现象,不利于散热;
(6)吹风串联式散热器,灰尘在内侧,并且动力舱的风经过加热会经常有油气,易导致散热器散热片堵塞,难以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动力舱散热系统结构不利于散热,散热效果较差,散热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具有该动力舱散热系统的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其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进行散热。
可选地,上述风扇为吸风风扇,该吸风风扇设置在散热器总成和发动机之间。
可选地,上述风扇为吹风风扇,该吹风风扇设置在散热器总成和发动机之间。
可选地,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包括中冷器和水散热器,中冷器和水散热器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
可选地,液压油箱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散热器总成的下游。
可选地,出风口与进风口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相对设置。
可选地,散热器总成周围设置有防回风挡板以避免热风回流。
可选地,动力舱散热系统还包括防尘网,防尘网沿空气流动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散热器总成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泵,其动力舱设置有以上任一动力舱散热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其包括上述车载泵。
基于上述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并联集成为一体,使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的风道不完全隔离造成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2)散热系统采用吸风风扇,能够避免散热器总成出风风速不均匀的现象,减少无风区及负压区,提高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
(3)散热器总成采用并联结构,风阻较小,能够增大风量,从而改善散热效果;
(4)将液压油箱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散热器总成的下游,减轻了液压油箱热辐射对散热器总成进风温度的加热作用,从而改善散热效果;
(5)增设防回风挡板,能够减少热风回流现象,有利于散热;
(6)出风口与进风口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相对设置,最大程度地考虑了流体流动的方向,可及时有效的把热风排出动力舱。
(7)增加可拆卸地防尘网,有利于保持散热器的清洁,便于清洗;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动力舱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总成的并联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格栅;2、散热器总成;3、吸风风扇;4、发动机;5、液压油箱;6、出风格栅;8、吹风风扇;9、马达;201、水散热器;202、中冷器;203、液压油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2,该散热器总成2包括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4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将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并联集成为一体,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风道不完全隔离造成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另一方面,集成后只需设置一个风扇,且该风扇可以由发动机直接驱动,从而不需要再设置马达等其他动力源,减少了动力源个数,节约了成本,并使结构更加紧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扇可以为吹风风扇,也可以为吸风风扇。当风扇为吹风风扇时,为方便由发动机4直接驱动,该吹风风扇设置在散热器总成2和发动机4之间,为散热器总成2提供用于热交换的冷空气。然而,为了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优选地,如图1所示,风扇为吸风风扇3,进风格栅1、散热器总成2、吸风风扇3、发动机4和出风格栅6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发动机4可以按一定的传动比与吸风风扇3连接。这样吸风风扇3从外界大气中吸入冷空气,冷空气经过进风格栅1,与散热器总成2交换热量,热风经过导风罩,最终从出风格栅6排出动力舱。采用吸风风扇3为散热器总成2提供冷空气,能够避免散热器总成2出风风速不均匀的现象,减少无风区及负压区,提高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且由于冷空气无须经过发动机加热,直接从动力舱外部进入散热器总成2,也有利于散热。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和出风格栅6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相对布置,最大程度地考虑了流体流动的方向,可及时有效的把热风排出动力舱。
如图2所示,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水散热器201和中冷器202优选也采用并联形式连接,即散热器总成2包括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的液压油散热器203、水散热器201和中冷器202,这样能够有效减小风流动方向上的风阻,增大风量,从而改善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减少液压油箱5热辐射对散热效果的不利影响,如图1所示,可以将液压油箱5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散热器总成2的下游,以降低液压油箱5热辐射对散热器总成2进风温度的影响,从而改善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
此外,可以在散热器总成2周围加防回风挡板,防回风挡板与机罩连接处通过毛刷与机罩密封,以有效防止热风回流。
为了进一步解决散热器易脏难清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舱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防尘网,该防尘网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散热器总成2的上游,以对进入散热器总成2的空气进行预先过滤,保证散热器总成2的清洁。优选地,防尘网可拆卸,以便于随时对其进行清洗。
上述各实施例中,进出风口处分别设置了进风格栅1和出风格栅6,需要说明的是,进出风口处也可以设置与格栅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动力舱设置有以上任一动力舱散热系统的车载泵,以及包括该车载泵的工程机械。由于动力舱散热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泵和工程机械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2),所述散热器总成(2)包括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所述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4)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吸风风扇(3),所述吸风风扇(3)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总成(2)和所述发动机(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总成(2)和所述发动机(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包括中冷器(202)和水散热器(201),所述中冷器(202)和所述水散热器(201)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油箱(5)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总成(2)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出风口与进风口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总成(2)周围设置有防回风挡板以避免热风回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散热系统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沿空气流动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总成(2)的上游。
9.一种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泵的动力舱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泵。
CN201420830363.3U 2014-12-24 2014-12-24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Active CN204488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0363.3U CN204488477U (zh) 2014-12-24 2014-12-24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0363.3U CN204488477U (zh) 2014-12-24 2014-12-24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8477U true CN204488477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30363.3U Active CN204488477U (zh) 2014-12-24 2014-12-24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847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619A (zh) * 2018-03-26 2018-09-2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系统及动力舱结构
CN108790791A (zh) * 2018-05-08 2018-11-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附件舱舱体、模块化附件舱及车辆
CN110439663A (zh) * 2019-09-17 2019-11-12 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科迪亚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双发扫雪车发动机散热系统
CN110816258A (zh) * 2019-11-06 2020-02-21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两栖车辆集成散热系统
CN112177750A (zh) * 2020-09-30 2021-01-05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气引射冷却装置的工程车辆冷却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619A (zh) * 2018-03-26 2018-09-2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系统及动力舱结构
CN108790791A (zh) * 2018-05-08 2018-11-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附件舱舱体、模块化附件舱及车辆
CN108790791B (zh) * 2018-05-08 2020-03-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附件舱舱体、模块化附件舱及车辆
CN110439663A (zh) * 2019-09-17 2019-11-12 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科迪亚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双发扫雪车发动机散热系统
CN110439663B (zh) * 2019-09-17 2024-04-12 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科迪亚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双发扫雪车发动机散热系统
CN110816258A (zh) * 2019-11-06 2020-02-21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两栖车辆集成散热系统
CN112177750A (zh) * 2020-09-30 2021-01-05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气引射冷却装置的工程车辆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88477U (zh)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CN201512745U (zh) 一种路面铣刨机冷却系统
CN106122797A (zh) 一种led灯的散热系统
CN108168362A (zh) 一种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
CN202144199U (zh)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CN106450380A (zh) 大功率氢燃料电池轨道车辆用分散式冷却装置
CN2909802Y (zh) 可扩充吸热元件的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04783240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上水室
CN203349672U (zh) 多油路风冷冷却器
CN105066251A (zh) 风管机
CN205014478U (zh) 风管机
CN201587320U (zh) 排风式风冷中冷散热器
CN206036877U (zh) 车灯散热系统及具有该车灯散热系统的汽车
CN204925972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冷却装置
CN204060892U (zh) 可高效运行的船用发电机组
CN207549943U (zh) 发动机导风装置及商用车
CN210390758U (zh) 全地形车
CN207809297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205315105U (zh) 发动机用散热器
CN205119908U (zh) 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褶皱型翅片
CN203372054U (zh) 破冰车综合散热系统
CN209011934U (zh) 一种扫路机散热送风系统
CN104131876A (zh) 可高效运行的船用发电机组
CN205263736U (zh) 电脑一体机的散热装置和电脑一体机
CN210370895U (zh) 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