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4199U -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44199U
CN202144199U CN201120193141U CN201120193141U CN202144199U CN 202144199 U CN202144199 U CN 202144199U CN 201120193141 U CN201120193141 U CN 201120193141U CN 201120193141 U CN201120193141 U CN 201120193141U CN 202144199 U CN202144199 U CN 202144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air
cooling system
radiator
passeng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93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飞
徐春江
占国强
孔劲松
杨社彬
罗勇
刘渊文
郑琦巍
田丰
谢志刚
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93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44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44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441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其中,发动机冷却系包括中冷器、散热器和散热风扇,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主要包括进风栅和导风道;机舱导流排风装置主要包括引风板、上导流罩、下导流罩和出风口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方便,优化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发动机舱空气流场分布,可有效提高传统后置客车的冷却效率,解决发动机后置客车高温环境使用的散热问题。

Description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主动控制冷却系冷风进风和机舱热气排风,是对发动机后置客车发动机舱温度场分布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公知的发动机冷却系通常由散热器、散热风扇和冷却水管路等构成。发动机后置的客车由于发动机舱和车辆迎风面隔着整个车身,其新风进风口通常设计在客车的侧围后部,而发动机舱的热空气通常通过后围的通风口排出。由于客车行驶时侧围后部紧贴车身的气流为负压,引气效果不佳;客车尾部的气流承复杂涡流状态,热空气排出也容易受阻。因此,发动机后置客车的机舱散热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课题,夏季热天时我们经常看到发动机后置客车敞着后舱盖行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其能主动控制冷风进风和机舱热气排风,优化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发动机舱空气流场分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括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发动机冷却系包括中冷器、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包括设在车体后部侧面的进风栅以及与进风栅相通的导风道,所述中冷器和散热器依次设置在所述导风道内,所述导风道和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护风圈,所述进风栅、导风道和散热器护风圈构成密闭的引风通道;所述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包括引风板、出风口和包裹所述机舱的上导流罩、下导流罩,发动机安装在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之间,所述引风板设在发动机的前面,用于将车底前部的气流引向发动机,所述出风口设在车体后壁上并对着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之间。
优选地,所述进风栅为由多个叶片构成的百叶窗式结构,叶片与车辆前进的方向呈30°-60°锐角,所述叶片宽度从前向后依次增加。
进一步地,叶片与车辆前进的方向呈45°角。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为护风棉垫。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后端设有排风导流罩。
优选地,所述引风板包括依次前后设置的第一引风板和第二引风板,第一引风板布置在所述客车后桥的下方,第二引风板布置在所述客车变速箱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引风护风装置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将发动机热源隔离成相对独立的几路冷却系统,减少热源间的重复加热;引风护风装置能明显提高冷空气的进气效率,机舱导流排风装置控制机舱热流场的分布,使得热空气更加顺畅的排出。装置的运用能够大大优化后置发动机机舱的温度流场分布,提高发动机及机舱的冷却效率,有效解决高温环境下发动机后置客车使用散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舱引风导流装置的布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动冷却系和机舱热流场分布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包括与发动机1相连的冷却水管2、中冷器4、散热器6、散热风扇7、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如图1所示,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包括设在车体后部侧面的进风栅9(位于图中车身轮廓10的一侧边上)、与进风栅相通的导风道3,中冷器4、散热器6依次设在导风道3内,导风道3和散热器6之间设有散热器护风圈8,进风栅9、导风道3和散热器护风圈8构成密闭的引风通道,进风栅9为由多个叶片构成的百叶窗式结构,叶片与车辆前进的方向呈30°-60°锐角,优选为45°,叶片宽度从前向后依次增加,,以使后面的进风气流形成稳定的层流,防止受前面气流影响,提高进气效率。散热器护风圈8可为一种护风棉垫,起护风作用,使得从进风栅9引入的冷空气不能从散热器6旁系散逸,而是全部通过中冷器4和散热器6。散热风扇7后端还设有排风导流罩5,将通过中冷器4和散热器6加热后的热空气导向车尾下部排出,防止二次加热发动机舱。
如图2所示,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包括布置在客车后桥下方的第一引风板14、布置在客车变速器箱上方的第二引风板15、出风口12和包裹机舱的上导流罩11、下导流罩13,第一引风板14和第二引风板15设在发动机1的前面、并前后设置,用于将车底前部的气流引向发动机,出风口12设在车体后壁上并对着上导流罩11和下导流罩13之间。第一引风板14的作用是将车底前部流过来的空气集中,第二引风板15的作用是将第一引风板14引过来的气流优化分配到发动机1两侧,该结构还可防止不规则空间形成热气窝,并有利于引导热空气从出风口12和车尾底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构成图3所示发动冷却系和机舱热流场分布效果图。由图可知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中的进风栅9、导风道3、散热器护风圈8和排风导流罩5形成一路相对独立的空气流通散热通道,主要是通过冷空气带走散热器的热量,实现对发动机1的冷却。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形成另一路散热气流,其中车底前部流过来的气流通过第一引风板14引导,流向第二引风板15,被第二引风板15分成左右两股主要气流,较弱的一股气流分配到发动机1进气侧,较强的一股气流分配到发动机1排气侧,实现对冷却能力的主动控制。被发动机1加热的空气在上导流罩11和下导流罩13形成的通道内顺畅的通过出风口12和车尾下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装置,主要由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构成,实现控制后置发动机舱空气流场分布的目的,达到一方面提高通过散热器的冷风流量、提高冷却系散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导流装置将发动机舱的热空气迅速排出的设计效果,大大优化了后置发动机机舱的温度流场分布,提高发动机及机舱的冷却效率,有效解决高温环境下后置发动机客车使用散热问题。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和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发动机冷却系包括中冷器(4)、散热器(6)和散热风扇(7),所述发动机冷却系引风护风装置包括设在车体后部侧面的进风栅(9)以及与进风栅相通的导风道(3),所述中冷器(4)和散热器(6)依次设置在所述导风道(3)内,所述导风道(3)和散热器(6)之间设有散热器护风圈(8),所述进风栅(9)、导风道(3)和散热器护风圈(8)构成密闭的引风通道;所述机舱导流排风装置包括引风板(14,15)、出风口(12)和包裹所述机舱的上导流罩(11)、下导流罩(13),发动机(1)安装在上导流罩(11)和下导流罩(13)之间,所述引风板(14,15)设在发动机(1)的前面,用于将车底前部的气流引向发动机,所述出风口(12)设在车体后壁上并对着上导流罩(11)和下导流罩(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风栅(9)为由多个叶片构成的百叶窗式结构,叶片与车辆前进的方向呈30°-60°锐角,所述叶片宽度从前向后依次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叶片与车辆前进的方向呈45°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护风圈(8)为护风棉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散热风扇(7)后端设有排风导流罩(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引风板包括依次前后设置的第一引风板(14)和第二引风板(15),第一引风板(14)布置在所述客车后桥的下方,第二引风板(15)布置在所述客车变速箱的上方。
CN201120193141U 2011-06-10 2011-06-10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4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3141U CN202144199U (zh) 2011-06-10 2011-06-10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3141U CN202144199U (zh) 2011-06-10 2011-06-10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44199U true CN202144199U (zh) 2012-02-15

Family

ID=4558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931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4199U (zh) 2011-06-10 2011-06-10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4419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814A (zh) * 2014-08-29 2014-12-24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8973646A (zh) * 2018-09-17 2018-12-1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电混合动力客车气电系统
CN11012661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广州大学 一种清洁燃气客车中的发动机舱强化散热结构
CN111516485A (zh) * 2020-04-02 2020-08-1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机舱的导风结构
CN112867665A (zh) * 2018-10-17 2021-05-28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室后盖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814A (zh) * 2014-08-29 2014-12-24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8973646A (zh) * 2018-09-17 2018-12-1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电混合动力客车气电系统
CN112867665A (zh) * 2018-10-17 2021-05-28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室后盖
CN11012661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广州大学 一种清洁燃气客车中的发动机舱强化散热结构
CN111516485A (zh) * 2020-04-02 2020-08-1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机舱的导风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4199U (zh)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CN103825068B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车用动力电池模组温度控制系统
CN204870448U (zh) 一种轿车车厢太阳能微型散热系统
CN203746996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车用动力电池模组温度控制系统
CN204488477U (zh) 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
CN106930906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机舱引风散热装置
CN204283598U (zh)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CN203623326U (zh) 一种利用阶梯冷量的蒸发式车载空调机
CN204161089U (zh) 发动机舱通风结构和具有该发动机舱通风结构的客车
CN201526365U (zh) 柴油机散热系统
CN201548083U (zh) 机力通风间接空冷系统
CN206503678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机舱引风散热装置
CN105564221A (zh) 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208682561U (zh) 车辆
CN204801495U (zh) 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
CN204402767U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7809297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202716724U (zh) 一种水冷式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用冷却系统
CN203907846U (zh) 高大空间冷暖风运载器
CN208998175U (zh) 风机盘管式空调机组
CN208364234U (zh) 燃油三轮车发动机高效散热系统
CN207496451U (zh) 一种商用车发动机舱冷\热气流分流装置
CN106160349A (zh) 外水冷直驱永磁电机
CN20230061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06254939U (zh) 一种电动车风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