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3598U -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3598U
CN204283598U CN201420678594.7U CN201420678594U CN204283598U CN 204283598 U CN204283598 U CN 204283598U CN 201420678594 U CN201420678594 U CN 201420678594U CN 204283598 U CN204283598 U CN 204283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 body
heat sink
ventilation
heat abstractor
outle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85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学东
李金玲
王溪芹
周定芳
王少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785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3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3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35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该通风散热装置用于为散热主体提供通风,其中,该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鼓风机、风道和出风罩,该出风罩的背面靠近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设置,并且该出风罩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鼓风机鼓出的风能够通过所述风道引导至所述出风罩中并从所述出风口中吹出,以便在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形成负压区域。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中的出风罩的背面设置于需要散热的散热主体的一侧,工作时,鼓风机产生的风,经由风道引导至出风罩并从其上的出风口上吹出从而可以在散热主体的一侧形成负压区域,因而空气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自动流经散热主体中进而达到对散热主体的通风散热、冷却的效果。

Description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通风散热装置和包括该通风散热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机件之一,其功用是将冷却液所携带的热量散入大气以降低冷却液温度,从而使得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为加速散热器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现有的车辆一般采用风扇来增大流经散热器芯部的流速,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速冷却液的冷却。
现有的汽车用的风扇一般分为电子风扇和机械风扇两种。电子风扇由电机、扇叶、风罩等组成,按布置在散热器的前后分为吸风式和吹风式;机械风扇由硅油离合器、扇叶、风罩等组成,一般布置在散热器的后面,根据整车散热的风量需求和布置的不同,以上几种风扇可同时以一种或多种存在。
一般的散热风扇,因受到扇叶的限制,其通风面只能局限于圆形,而在整车上的散热器大都是矩形,散热器只能在风扇的圆形形状对应的范围内进行加速散热,其他部分无法利用风扇快速冷却液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就大打折扣。另外,由于扇叶的存在,现有的风扇的噪音一般都比较大,极大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此外,对于吸风式电子风扇,一般布置在发动机和热换器之间,且需要和发动机保持一定间隙,对于紧凑型车型来说具有一定的空间布置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散热装置,该通风散热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散热主体进行高效地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风散热装置,用于为散热主体提供通风,其中,该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鼓风机、风道和出风罩,该出风罩的背面靠近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设置,并且该出风罩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鼓风机鼓出的风能够通过所述风道引导至所述出风罩中并从所述出风口中吹出,以便在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形成负压区域。
优选地,所述出风罩形成为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边框的前端形成为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连通到所述边框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沿着所述散热主体的周缘设置。
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为由所述边框围成的锥台结构,该锥台结构的小端远离所述散热本体设置,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小端上。
优选地,所述边框为四边形锥台结构。
优选地,所述风道具有多个分支以分别连通到所述边框的不同位置。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风向的导风板。
优选地,所述鼓风机具有控制风量的调速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主体为该车辆上的散热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中的出风罩背面靠近需要散热的散热主体的一侧设置,因而鼓风机鼓出的风从风道引导至出风罩上的出风口吹出,能够在散热主体的一侧形成负压区域,从而在散热主体的两侧形成压强差,进而达到风从散热主体中间吹过以冷却散热主体的效果。由于没有利用扇叶吹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能够实现散热冷却的同时,降低了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出风罩安装于散热主体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鼓风机    20 风道
30 出风罩    31 出风口    32 边框
33 侧壁
40 导风板    50 散热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根据附图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另外,“前端、背面”是相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气流方向而言的,即气流从后向前流动,因此“背面”是指与出风罩的前侧面相反的后侧面。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风散热装置,该通风散热装置,用于为散热主体50提供通风,其中,该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鼓风机10、风道20和出风罩30,该出风罩30的背面靠近所述散热主体50的一侧设置,并且该出风罩30上形成有出风口31,所述鼓风机10鼓出的风能够通过所述风道20引导至所述出风罩30中并从所述出风口31中吹出,以便在所述散热主体50的一侧形成负压区域。
因此,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中的出风罩30的背面设置于需要散热的散热主体50的一侧,工作时,鼓风机10产生的风,经由风道20引导至出风罩30并从其上的出风口31上吹出从而可以在散热主体50的一侧形成负压区域,因而空气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自动流经散热主体50中进而达到对散热主体50的通风散热、冷却的效果。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没有利用传统的风扇对其通风冷却,极大地降低了噪音。另外,由于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将风道20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因此,鼓风机10的位置布置比较自由,不受任何限制,能够优化空间利用,尤其在空间环境受限的工作环境下,鼓风机10可以因地制宜地放置于任何空闲的位置因而可以极大地提升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主体50可以为任何需要散热的主体,该主体可以为本身是为其他主体进行散热的,因而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加速其他主体的散热,例如,车辆中的散热器;该主体也可以是自身需要进行冷却散热的,例如化学产品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冷却。本实用新型对散热主体50的应用领域不加以限制,只要该散热主体50适于靠近设置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中即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为了使得空气能够流经散热主体50,如图1所示,该出风罩30形成为框架结构,例如,为矩形、圆形、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等框架结构,因而,在散热主体50的两侧的压差的作用下,空气可以在该框架结构所包围的空间范围内穿过散热主体50,进而对其散热冷却。具体地,该框架结构的边框32的前端形成为该出风口31,该风道20连通到该边框32的侧壁33上以方面出风罩30和风道20的连通,因此,风道20将鼓风机10鼓出的风从边框32的侧壁33上进入至出风罩30中,并从框架结构的边框32的前端的出风口31中吹出。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通风散热的效率,该框架结构沿着该散热主体50的周缘设置。通过将该框架结构设置在需要散热的散热主体50的周缘,因而该框架结构所包围的通风区域全部覆盖散热主体50,因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为了有效地对散热主体50进行冷却、散热,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结构为由该边框32围成的锥台结构,该锥台结构的小端远离该散热本体50设置,该出风口31形成在所述小端上。即,边框32本身的结构为朝向远离散热器50延伸且尺寸逐渐减少。因此,该锥台结构的边框可以将从出风罩30上的出风口31吹出的风汇聚,并引导至正对散热主体50的一侧,以有效地覆盖散热主体50的全部侧面,并在截面积较小的小端增加气体流速从而增大散热主体50这一侧的空气负压,从而增加通过散热主体50的空气流量,以能够充分地对散热主体50进行散热。
由于作为散热主体50的车用散热器通常呈现为四边形形状,优选地,该边框32为四边形锥台结构,例如大致为矩形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四边形锥台结构指的是框边的横截面积为四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锥台结构还可以为圆锥台或其他多边形锥台,对于此类变形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散热主体50的均匀散热,如图1所示,该风道20具有多个分支以分别连通到所述边框32的不同位置。具体地,可以根据该框架结构的不同形状均匀布置风道20的多个分支。例如,当该框架结构呈矩形时,可以根据长边框和宽边框的长度比例来调整分支的布置使得出风罩30的各边框32出风均匀,图1中仅仅画出了长边框的分支,宽边框未示意出;当框架结构呈圆形时,可以等间距地设置多个分支;当框架结构呈四边形时,可以在出风罩30的四个边框32设置数量相同的分支。因此,能够保证出风罩30的边框32的单位长度的进风量的均匀,从而保证出风罩30的单位长度的出风口31的出风均匀,进而能够实现均匀地对散热主体50散热。
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为散热主体50散热,如图2所示,该出风口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风向的导风板40。因此,导风板40可以根据散热主体50的形状和位置来调整,引导出风口31吹出的风形成于散热主体50一侧且全部覆盖散热主体50对应的区域。该导风板40可以单独安装或者与出风罩30一体形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控制鼓风机30鼓出的风量,该鼓风机30具有控制风量的调速模块。因此可以调整对散热主体50的冷却的快慢,其中调速模块可以为本领域内常见的任意具有调速功能的装置或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主体50为该车辆上的散热器。因此,可以以卡接方式或螺栓连接方式将散热器安装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的出风罩30的背面,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空间利用率,对于紧凑型车型尤为适用,降低噪音,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速冷却液的冷却。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散热装置可以安装于散热主体50的一侧进而可以在散热主体50的两侧形成压强差来使得空气自动流过散热主体50来实现对散热主体50的散热。整个通风散热装置,空间布置自由,通风效率高,噪音小,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通风散热装置,用于为散热主体(50)提供通风,其特征在于,该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鼓风机(10)、风道(20)和出风罩(30),该出风罩(30)的背面靠近所述散热主体(50)的一侧设置,并且该出风罩(30)上形成有出风口(31),所述鼓风机(10)鼓出的风能够通过所述风道(20)引导至所述出风罩(30)中并从所述出风口(31)中吹出,以便在所述散热主体(50)的所述一侧形成负压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罩(30)形成为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边框(32)的前端形成为所述出风口(31),所述风道(20)连通到所述边框(32)的侧壁(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沿着所述散热主体(50)的周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为由所述边框(32)围成的锥台结构,该锥台结构的小端远离所述散热本体设置,所述出风口(31)形成在所述小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32)为四边形锥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0)具有多个分支以分别连通到所述边框(32)的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风向的导风板(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具有控制风量的调速模块。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主体(50)为该车辆上的散热器。
CN201420678594.7U 2014-11-13 2014-11-13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3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8594.7U CN204283598U (zh) 2014-11-13 2014-11-13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8594.7U CN204283598U (zh) 2014-11-13 2014-11-13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3598U true CN204283598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6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859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3598U (zh) 2014-11-13 2014-11-13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359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566A (zh) * 2015-11-09 2016-03-02 侯豫 一种冷冻室的出风控制系统
CN105371562A (zh) * 2015-11-09 2016-03-02 侯豫 一种具有出风控制系统的冷冻室
CN108131192A (zh) * 2017-12-15 2018-06-08 芜湖润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CN109323212A (zh) * 2018-11-20 2019-02-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led汽车灯散热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566A (zh) * 2015-11-09 2016-03-02 侯豫 一种冷冻室的出风控制系统
CN105371562A (zh) * 2015-11-09 2016-03-02 侯豫 一种具有出风控制系统的冷冻室
CN108131192A (zh) * 2017-12-15 2018-06-08 芜湖润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CN109323212A (zh) * 2018-11-20 2019-02-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led汽车灯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83598U (zh)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CN108349375A (zh) 冷却装置
CN107424746B (zh) 一种电力用散热变压器
CN103543804A (zh) 散热装置
CN106640555B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散热系统和散热控制方法
CN105545721B (zh) 一种水泵与电动调节装置的一体式散热结构
CN103032159A (zh) 垂直静音发电机组
CN103648257A (zh) 变频模块散热风道装置
CN202144199U (zh) 发动机后置客车的冷却系统
CN109466578A (zh) 一种机车用通风系统
CN203301306U (zh) 低噪声电机散热装置
CN207984549U (zh) 车辆及其散热模块
JP6155475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ルームの冷却構造
KR102067674B1 (ko) 차량용 루프형 공조장치
CN206036877U (zh) 车灯散热系统及具有该车灯散热系统的汽车
JP2008160986A (ja) 電気車制御装置
CN106323037A (zh) 一种高效率汽车空调用散热冷却系统
CN208295868U (zh) 灯具内部散热结构
CN207809297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104348301B (zh) 一种换热器及包含其的电机或发电机
CN204089471U (zh) 一种可用于电动机冷却的气液双介质冷却器
CN218722065U (zh) 一种通风散热式电梯
CN211000912U (zh) 一种客车散热器的通风导流舱
CN212876517U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节能冷却系统
CN205352130U (zh) 低噪音环保型机力通风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North of Laoniuwan Village, Shayang Road,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