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3494U - 防护角套 - Google Patents

防护角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3494U
CN204473494U CN201520125588.3U CN201520125588U CN204473494U CN 204473494 U CN204473494 U CN 204473494U CN 201520125588 U CN201520125588 U CN 201520125588U CN 204473494 U CN204473494 U CN 204473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dge
base plate
flanging
protec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55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培伦
张立伟
庄又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3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34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护角套,包含一底板、一顶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及一压折板。底板具有相异两侧的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相对两边分别连接于底板与顶板而令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围出一套接空间。套接空间用以供框体的角隅部套设而令底板抵靠于第一框背板与第二框背板。压折板包含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以一压折线相连。第一板件连接于第一边缘。第二板件连接于第二边缘,令压折板遮盖至少部分套接空间,且第一板件的最大宽度与第二板件的最大宽度的总合大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的最大间距。本实用新型有效提升运送过程中防护角套对于易碎产品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防护角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防护角套,特别是一种具压折结构的防护角套。
背景技术
一般易碎产品(如玻璃、显示面板或太阳能面板)在运送的过程中,容易因非预期的撞击或摩擦而有破碎或磨损的风险。因此,运送厂商普遍的作法为将纸板或缓冲软垫完整包覆易碎产品的角落处,以降低易碎产品发生破损的机会。
以防护角套为例,将防护角套套设于易碎产品的各角落时,除了能够防护易碎产品的角落处,当各易碎产品相堆叠时,更能够隔开各易碎产品,以避免各易碎产品磨擦损毁。为了让防护角套能更稳固地套设于易碎产品的角隅部,一般会在易碎产品与防护角套上面设计相匹配的扣合结构,以藉由相匹配的扣合结构来降低防护角套脱落的机率。然而,若运送过程较为颠簸,强大的晃动与撞击外力则有可能让扣合在一起的扣合结构脱离,使得防护角套仍有脱落的风险。因此,如何降低已相扣合的扣合结构在运送过程中彼此脱离的机率,以有效提升防护角套对于易碎产品的防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护角套,藉以降低已相扣合的扣合结构在运送过程中彼此脱离的机率,以有效提升防护角套对于易碎产品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防护角套,用以套设于一框体的其中一角隅部。角隅部包含相交的一第一框背板及一第二框背板。防护角套包含一底板、一顶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及一压折板。底板具有相异两侧的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顶板位于底板上方。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相对两边分别连接于底板与顶板而令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围出一套接空间。套接空间用以供框体的角隅部套设而令底板抵靠于第一框背板与第二框背板。压折板包含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以一压折线相连。第一板件连接于第一边缘。第二板件连接于第二边缘,令压折板遮盖至少部分套接空间,且第一板件的最大宽度与第二板件的最大宽度的总合大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的最大间距,令压折板自底板朝靠近顶板的方向凹陷或朝远离顶板的方向鼓起。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底板折边、一第二底板折边及一底板斜边,该第一底板折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底板折边的一端,该底板斜边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底板折边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底板折边的另一端,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底板折边与该第二底板折边,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分别自该底板斜边向内延伸并相交。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第一底板折边及该第二底板折边的长度相等,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的长度相等,且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与该第一底板折边或该第二底板折边的比值介于1/2至1之间。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分别平行于该第一底板折边及该第二底板折边。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第一边缘平行于该第一底板折边,并与该第二底板折边分离,该第二边缘平行于该第二底板折边,并与该第一底板折边分离,其中,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一底板折边的最小距离大于该第一框背板的宽度,该第二边缘与该第二底板折边的最小距离大于该第二框背板的宽度。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各包含一接着段及一分离段,该第一边缘的该接着段与该第二边缘的该接着段分别连接于该底板斜边,该第一边缘的该分离段与该第二边缘的该分离段相交,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边缘的该接着段与该第二边缘的该接着段。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更包含一第一止挡板件,该底板具有自该第一边缘的该分离段朝向该第一侧板凹陷的一第一缺口,该第一止挡板件连接于该第一板件,并位于该第一缺口,该第一止挡板件与该底板分别用以位于该第一框背板的相对两侧。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更包含一第二止挡板件,该底板具有自该第二边缘的该分离段朝向该第二侧板凹陷的一第二缺口,该第二止挡板件连接于该第二板件,并位于该第二缺口,该第二止挡板件与该底板分别用以位于该第二框背板的相对两侧。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压折板具有相对的一外侧缘及一内侧缘,该外侧缘与该底板斜边相连,且该底板的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与该压折板的内侧缘共同围绕形成有一让位开孔。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更包含一卡合板件,该卡合板件凸出于该压折板的该内侧缘。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卡合板件的面积不大于该让位开孔的面积。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当该压折板自该底板朝靠近该顶板的方向凹陷时,该压折板下凹的深度大于该第一侧板的宽度的一半,小于该第一侧板的宽度。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底板包含一第一延伸板件、一第二延伸板件及一衔接板件,该第一延伸板件以该第一底板折边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延伸板件以该第二底板折边连接于该第二侧板,该衔接板件连接于该第二延伸板件,且该衔接板件叠设并固定于该第一延伸板件。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该第二板件更包含一第一连接板件及一第二连接板件,该第一连接板件以该压折线连接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二连接板件以该第二边缘连接于该底板。
上述的防护角套,其中,于该压折板上更定义出较靠近该底板折边的一衔接部及较远离该底板折边的一延伸部,该衔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以及该延伸部的相对两侧分别紧邻但与该第一边缘和该第二边缘相分离。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防护角套,藉由压折板的第一板件的最大宽度与压折板的第二板件的最大宽度的总合大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的最大间距的设计,使用者可透过上扳或下压的简单操作让压折板具有鼓起状态与凹陷状态。当压折板处于鼓起状态(即压折板朝远离顶板的方向鼓起)时,可让防护角套能够套入框体的角隅部或脱离框体的角隅部,而当压折板处于凹陷状态时,可让压折板重新抵靠于框体的内侧而让防护角套局限于框体的角隅部。如此一来,可透过压折板的设计来降低防护角套非预期脱离框体的机率,以有效提升运送过程中防护角套对于易碎产品的防护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套设于框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4A与图4B为图1的防护角套卡合于框体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图2的防护角套摊开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的上视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5      纸板结构
10a、10b、10c    防护角套
20     框体
22     角隅部
24     第一框背板
26     第二框背板
100    底板
101    第一底板折边
102    第二底板折边
103    底板斜边
104    第一边缘
104a   接着段
104b   分离段
105    第二边缘
105a   接着段
105b   分离段
106    第三边缘
110    第一延伸板件
111    第一缺口
120    第二延伸板件
121    第二缺口
130    衔接板件
140    套接空间
150    让位开孔
200    顶板
201    第一顶板折边
202    第二顶板折边
203    顶板斜边
300    第一侧板
400    第二侧板
500    压折板
501    外侧缘
502    内侧缘
505    压折线
510    第一板件
520    第二板件
521    第一连接板件
522    第二连接板件
530    衔接部
540    延伸部
610    第一止挡板件
620    第二止挡板件
630    卡合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套设于框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角套10a,用以套设于一框体20的其中一角隅部22,以保护框体20的角隅部22。框体20例如用来固定太阳能面板(未绘示),且框体20的角隅部22包含相交的一第一框背板24及一第二框背板26。第一框背板24与第二框背板26位于框体20的背面,并彼此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框背板24与第二框背板26也可以夹锐角或钝角。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框背板24与第二框背板26等宽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框背板24与第二框背板26亦可为非等宽度。
本实施例的防护角套10a的材质例如为塑胶或纸板。防护角套10a包含一底板100、一顶板200、一第一侧板300、一第二侧板400及一压折板500。
底板100具有一第一底板折边101、一第二底板折边102、一底板斜边103、一第一边缘104及一第二边缘105。第一底板折边10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底板折边102的一端,且底板斜边10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折边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折边102的另一端。第一边缘104与第二边缘105分别自底板斜边103向内延伸并相交。
详细来说,底板100包含一第一延伸板件110、一第二延伸板件120及一衔接板件130。第一延伸板件110具有相对的第一底板折边101及第一边缘104。第一延伸板件110以第一底板折边101连接于第一侧板300。第二延伸板件120具有相对的一第二底板折边102及第二边缘105。第二延伸板件120以第二底板折边102连接于第二侧板400,衔接板件130连接于第二延伸板件120,且衔接板件130叠设并固定于第一延伸板件11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04实质上平行于第一底板折边101,并与第二底板折边102分离,第二边缘105实质上平行于第二底板折边102,并与第一底板折边101分离,其中,第一边缘104与第一底板折边101的最小距离D1大于第一框背板24的宽度W1,第二边缘105与第二底板折边102的最小距离D2大于第二框背板26的宽度W2。再者,第一边缘104及第二边缘105与第一底板折边101或第二底板折边102的长度比值大于1/2,且小于1。也就是说,第一底板折边101、第二底板折边102及底板斜边103所围绕出的区域与第一边缘104、第二边缘105和底板斜边103所围绕出的区域为相似三角形。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底板折边101及第二底板折边102的长度实质上相等,且第一边缘104及第二边缘105的长度实质上相等,使得第一底板折边101、第二底板折边102及底板斜边103及其延伸线所围绕出的区域与第一边缘104、第二边缘105和底板斜边103所围绕出的区域皆为等腰三角形。
顶板200位于底板100上方。在本案图式中,顶板200位于底板100底下,是为了能清楚呈现压折板500的特征。为避免在方向上产生混淆,特定义是上方是以z轴坐标作为参考值。顶板200的z轴坐标大于底板100的z轴坐标,故定义顶板200位于底板100的上方。此外,顶板200具有一第一顶板折边201、一第二顶板折边202及一顶板斜边203。第一顶板折边20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顶板折边202的一端,且顶板斜边20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折边201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板折边202的另一端。
第一侧板30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折边101与第一顶板折边201,且第二侧板40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二底板折边102与第二顶板折边202,以令底板1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及顶板200围出一套接空间140。套接空间140用以供框体20的角隅部22套设而令底板100抵靠于第一框背板24与第二框背板26。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0的第一边缘104与第二边缘105各包含一接着段104a及一分离段104b。第一边缘104的接着段104a与第二边缘105的接着段105a分别连接于底板斜边103,且第一边缘104的分离段104b与第二边缘105的分离段105b相交。压折板500包含一第一板件510及一第二板件520。第一板件510与第二板件520以一压折线505相连。第一板件510连接于第一边缘104的接着段104a。第二板件520连接于第二边缘105的接着段104a,令压折板500遮盖至少部分套接空间140。除此之外,如图3所示,第一板件510的最大宽度D3与第二板件520的最大宽度D4的总合大于第一边缘104与第二边缘105的最大间距D5,令压折板500自底板100朝靠近顶板200的方向凹陷(如图1所示)或朝远离顶板200的方向鼓起(如图2所示)而可形成立体状的限位结构。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压折板500下凹的深度D6或突出的高度大于第一侧板300宽度D7的一半,小于第一侧板300的宽度D7,以提升压折板500的限位效果。
此外,由于压折板500的相对两侧皆连接于底板100,压折板500与底板100间的连接强度较强,故压折板500受到外力撞击时,较不易与底板100分离而可提升压折板500的可靠度。
本实施例的第二板件520是由两层板材叠合而成。详细来说,第二板件520包含一第一连接板件521及一第二连接板件522。第一连接板件521以一压折线505连接于第一板件510,第二连接板件522连接于第二边缘105的接着段104a,且第一连接板件521与第二连接板件522相叠并贴合以构成第二板件520。
此外,压折板500具有相对的一外侧缘501及一内侧缘502。外侧缘501与底板斜边103相连,且底板100的第一边缘104及第二边缘105与压折板500的内侧缘502共同围绕形成有一让位开孔150。让位开孔150的目的在于让压折板500在相对底板100弯折的过程中不致于和底板100产生干涉,进而提升压折板500操作上的流畅度。
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板件110更具有一第一缺口111。第一缺口111自第一边缘104的分离段104b朝向第一侧板300凹陷。第二延伸板件120更具有一第二缺口121。第二缺口121自第二边缘105的分离段105b朝向第二侧板400凹陷。防护角套10a更包含一第一止挡板件610及一第二止挡板件620。第一止挡板件610连接于第一板件510,并位于第一缺口111。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一延伸板件110分别用以抵靠于第一框背板24的相对两侧。第二止挡板件620连接于第二连接板件522,并位于第二缺口121。第二止挡板件620与第二延伸板件120分别用以抵靠于第二框背板26的相对两侧。藉由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二止挡板件620的设置能进一步提升防护角套10a与框体20组装的牢固度,进而降低防护角套10a脱离框体20的机率,以及有效提升防护角套10a对于被套设物品的防护效果。
请参阅图4A与图4B。图4A与图4B为图1的防护角套卡合于框体的作动示意图。
如图4A所示,先将防护角套10a的压折板500弯折至朝远离顶板200方向鼓起的状态(沿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以令压折板500不会干涉到防护角套10a的套设。接着,将防护角套10a套设于框体20的其中一角隅部22,以令第一侧板300与第二板侧分别抵靠于框体20的外侧,且底板100与顶板200分别抵靠于框体20的上下两侧。
如图4B所示,再将防护角套10a的压折板500反向压回至朝靠近顶板200方向凹陷的状态(沿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以令压折板500重新回到套接空间140内并抵靠于框体20的内侧,以藉由压折板500的限制来避免防护角套10a脱离框体20。
此外,在防护角套10a的压折板500反向压回至朝靠近顶板200方向凹陷的状态(沿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时,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二止挡板件620会分别顺势扣合于第一框背板24面向顶板200的一侧与第二框背板26面向顶板200的一侧。如此一来,除了可避免压折板500非预期地回至朝远离顶板200方向鼓起的状态而让压折板500保持限位效果外,更因为第一框背板24夹设于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一延伸板件110之间,以及第二框背板26夹设于第二止挡板件620与第二延伸板件120之间,故能藉此进一步降低防护角套10a脱离框体20的机率。
从上述作动可知,透过压折板500、第一止挡板件610及第二止挡板件620可降低防护角套10a在运送过程中脱离框体20的机率,进而有效提升防护角套10a的防护效果(如对太阳能面板的防护效果),但本实施例的防护角套10a除了可提升与框体20间的组装强度外,更能进一步节省材料成本。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5。图5为图2的防护角套摊开的平面示意图。
折成本实施例的防护角套10a的纸板结构5包含一顶板200、一第一侧板300、一第二侧板400、一第一延伸板件110、一第二延伸板件120、一第一板件510、一第一连接板件521、一衔接板件130、一第二连接板件522、一第一止挡板件610及一第二止挡板件620。
顶板200具有一第一顶板折边201、一第二顶板折边202及一顶板斜边203。第一顶板折边20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顶板折边202的一端,且顶板斜边20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折边201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板折边202的另一端。
第一侧板300与第二侧板400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折边201与第二顶板折边202。
第一延伸板件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底板折边101及一第一边缘104。第一延伸板件110的第一底板折边101连接于第一侧板300。第一边缘104包含相连的一接着段104a及一分离段104b。第一边缘104的分离段104b具有一第一缺口111。第一缺口111自第一边缘104朝向第一底板折边101的方向凹陷。
第二延伸板件120具有一第二底板折边102、一第二边缘105及一第三边缘106。第二边缘105相对于第二底板折边102。第三边缘106连接于第二底板折边102及第二边缘105。第二延伸板件120的第二底板折边102连接于第二侧板400。第一延伸板件110于远离第一侧板300的一侧具有一第一边缘104。第二延伸板件120具有一第二边缘105及一第三边缘106。第二边缘105位于第二延伸板件120远离第二侧板400的一侧。第二边缘105各包含一接着段105a及一分离段105b。第二边缘105的分离段105b具有一第二缺口121。第二缺口121自第二边缘105朝向第二底板折边102的方向凹陷。第三边缘106连接于第二边缘105的分离段105b及第二底板折边102。
第一板件510连接于第一延伸板件110的第一边缘104的接着段104a。第一连接板件521连接于第一板件510的一侧。
第二连接板件522连接于第二延伸板件120的第二边缘105的接着段105a。衔接板件130连接于第二延伸板件120的第三边缘106。
第一止挡板件610连接于第一板件510靠近第一延伸板件110的一侧,并位于第一缺口111内。第二止挡板件620连接于第二连接板件522靠近第二延伸板件120的一侧,并位于第二缺口121内。
衔接板件130例如透过粘贴的方式结合于第一延伸板件110,以令第一延伸板件110、第二延伸板件120及衔接板件130共同拼接出平行于顶板200的一底板100(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板件521例如透过粘贴的方式结合于第二连接板件522,以令第一连接板件521及第二连接板件522构成一第二板件520,且第一板件510与第二板件520共同拼接出可相对凹陷或相对鼓起的压折板500(如图1、2所示)。
上述的纸板结构5几乎呈对称排列。即,以对称轴L来看,第一侧板300与第二侧板400、第一延伸板件110与第二延伸板件120、第一板件510与第二连接板件522皆互为轴对称,仅衔接板件130与第一连接板件521非互为轴对称而已。上述近对称式排列与拼接式底板100将有助于减少纸板结构5的粘着面积,进而降低纸板结构5的纸张用量。如此一来,将可进一步降低防护角套10a的材料成本。
请参阅图6至图8。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的上视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角套的立体示意图。图6至图8的实施例与上述图1的实施例相异,故仅针对相异处进行说明。
图1的实施例是藉由压折板500、第一止挡板件610及第二止挡板件620来共同避免防护角套10a脱离框体2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单靠压折板500与框体20间的干涉来避免防护角套10a脱离框体20。即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角套10b不具有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二止挡板件620,仅单靠压折板500所提供的限位能力来避免防护角套10b脱离框体20。
上述图1的压折板50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二止挡板件620。但并不以此为限,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折板500的相对两侧并未设有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二止挡板件620,但本实施例的防护角套10c更包含一卡合板件630。卡合板件630凸出于压折板500的内侧缘502。在防护角套10c的压折板500位于朝靠近顶板200方向凹陷的状态时,卡合板件630会扣合于第一框背板24(如图2所示)面向顶板200的一侧与第二框背板264(如图2所示)面向顶板200的一侧。如此一来,除了可藉由卡合板件630避免压折板500非预期地回至朝远离顶板200方向鼓起的状态而丧失限位效果外,更因为第一框背板24夹设于卡合板件630与第一延伸板件110之间,以及第二框背板26夹设于卡合板件630与第二延伸板件120之间,故能藉此进一步降低防护角套10c脱离框体20的机率。
此外,如图7所示,卡合板件630正投影至顶板200的投影平落于让位开孔150正投影至顶板200的投影区域内,且卡合板件630的投影面积不大于让位开孔150的投影面积。如此一来,可避免卡合板件630与底板100产生干涉与避免造成压折板500操作上的不顺畅。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防护角套10d中,在压折板500上更定义出较靠近底板折边的一衔接部530及较远离底板折边的一延伸部540。衔接部53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边缘104的接着段104a及第二边缘105的接着段104a。延伸部540介于第一边缘104的分离段104b与第二边缘105的分离段104b之间,并与第一边缘104和第二边缘105相分离。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二止挡板件620分别连接于延伸部540的相对两侧,并与衔接部530相分离,藉此能让使用者更易于将第一止挡板件610与第二止挡板件620塞入第一框背板24与第二框背板26靠近顶板200的一侧而提升防护角套10d与框体20间的组装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防护角套,藉由压折板的第一板件的最大宽度与压折板的第二板件的最大宽度的总合大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的最大间距的设计,使用者可透过上扳或下压的简单操作让压折板具有鼓起状态与凹陷状态。当压折板处于鼓起状态(即压折板朝远离顶板的方向鼓起)时,可让防护角套能够套入框体的角隅部或脱离框体的角隅部,而当压折板处于凹陷状态时,可让压折板重新抵靠于框体的内侧而让防护角套局限于框体的角隅部。如此一来,可透过压折板的设计来降低防护角套非预期脱离框体的机率,以有效提升运送过程中防护角套对于易碎产品的防护效果。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止挡板件与第二止挡板件分别设于压折板的相对两侧,并用以抵靠于各框背板面向顶板的一侧。藉由第一止挡板件与第二止挡板件的限位来避免压折板非预期地解除对框体的限位能力,以进一步地提升防护角套与框体间的套接可靠度。
在部分实施例中,卡合板件设于压折板的内侧缘,并用以抵靠于各框背板面向顶板的一侧。藉由卡合板件的限位来避免压折板非预期地解除对框体的限位能力,以进一步地提升防护角套与框体间的套接可靠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防护角套,套设于一框体的其中一角隅部,其特征在于,该角隅部包含相交的一第一框背板及一第二框背板,该防护角套包含:
一底板,具有相异两侧的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
一顶板,位于该底板上方;
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的相对两边分别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顶板而令该底板、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及该顶板围出一套接空间,该套接空间供该框体的该角隅部套设而令该底板抵靠于该第一框背板与该第二框背板;以及
一压折板,包含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以一压折线相连,该第一板件连接于该第一边缘,该第二板件连接于该第二边缘,令该压折板遮盖至少部分该套接空间,且该第一板件的最大宽度与该第二板件的最大宽度的总合大于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的最大间距,令该压折板自该底板朝靠近该顶板的方向凹陷或朝远离该顶板的方向鼓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一第一底板折边、一第二底板折边及一底板斜边,该第一底板折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底板折边的一端,该底板斜边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底板折边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底板折边的另一端,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底板折边与该第二底板折边,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分别自该底板斜边向内延伸并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板折边及该第二底板折边的长度相等,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的长度相等,且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与该第一底板折边或该第二底板折边的比值介于1/2至1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分别平行于该第一底板折边及该第二底板折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缘平行于该第一底板折边,并与该第二底板折边分离,该第二边缘平行于该第二底板折边,并与该第一底板折边分离,其中,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一底板折边的最小距离大于该第一框背板的宽度,该第二边缘与该第二底板折边的最小距离大于该第二框背板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各包含一接着段及一分离段,该第一边缘的该接着段与该第二边缘的该接着段分别连接于该底板斜边,该第一边缘的该分离段与该第二边缘的该分离段相交,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边缘的该接着段与该第二边缘的该接着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止挡板件,该底板具有自该第一边缘的该分离段朝向该第一侧板凹陷的一第一缺口,该第一止挡板件连接于该第一板件,并位于该第一缺口,该第一止挡板件与该底板分别位于该第一框背板的相对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止挡板件,该底板具有自该第二边缘的该分离段朝向该第二侧板凹陷的一第二缺口,该第二止挡板件连接于该第二板件,并位于该第二缺口,该第二止挡板件与该底板分别位于该第二框背板的相对两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压折板具有相对的一外侧缘及一内侧缘,该外侧缘与该底板斜边相连,且该底板的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与该压折板的内侧缘共同围绕形成有一让位开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卡合板件,该卡合板件凸出于该压折板的该内侧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板件的面积不大于该让位开孔的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当该压折板自该底板朝靠近该顶板的方向凹陷时,该压折板下凹的深度大于该第一侧板的宽度的一半,小于该第一侧板的宽度。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包含一第一延伸板件、一第二延伸板件及一衔接板件,该第一延伸板件以该第一底板折边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延伸板件以该第二底板折边连接于该第二侧板,该衔接板件连接于该第二延伸板件,且该衔接板件叠设并固定于该第一延伸板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件更包含一第一连接板件及一第二连接板件,该第一连接板件以该压折线连接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二连接板件以该第二边缘连接于该底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角套,其特征在于,于该压折板上更定义出较靠近该底板折边的一衔接部及较远离该底板折边的一延伸部,该衔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以及该延伸部的相对两侧分别紧邻但与该第一边缘和该第二边缘相分离。
CN201520125588.3U 2015-01-16 2015-03-04 防护角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34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790 2015-01-16
TW104200790U TWM501415U (zh) 2015-01-16 2015-01-16 防護角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3494U true CN204473494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2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558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3494U (zh) 2015-01-16 2015-03-04 防护角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3494U (zh)
TW (1) TWM5014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1128A (zh) * 2022-08-23 2022-10-25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面板灯边角保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0099A (zh) * 2015-07-09 2015-10-14 常熟市华能水处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无框架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护角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1128A (zh) * 2022-08-23 2022-10-25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面板灯边角保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5231128B (zh) * 2022-08-23 2023-11-28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面板灯边角保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1415U (zh)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8051U (zh) 防护角套
CN204473494U (zh) 防护角套
JP6044091B2 (ja) 包装箱の特殊ブランク板
CN204473489U (zh) 防护角套及折成防护角套的纸板结构
JP2008074431A (ja) 包装体
CN213110614U (zh) 一种边角防护缓冲垫
CN211469364U (zh) 一种听装饮料的手提式多联包装盒及其盒坯件
CN204137612U (zh) 一种电磁炉包装
JP6484414B2 (ja) 包装箱
CN109808987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快递包装盒
CN204323967U (zh) 防护角套及用以折成防护角套的纸板结构
JP2013139284A (ja) 包装箱の特殊ブランク板
JP3178920U (ja) 天板付き舟形段ボール箱
JP3141852U (ja) コーナパッド
CN221024761U (zh) 一种含内卡的一体式纸盒
CN21528564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纸箱
JP2015054707A (ja) フィルムロールの端面保護具及びフィルムロール包装体
CN210853296U (zh) 高强耐穿透瓦楞纸包装盒
KR102599438B1 (ko) 포장박스
CN216806580U (zh) 一种手机盒的缓冲包装
CN215362824U (zh) 一种包装盒内衬
CN210028433U (zh) 动物包装箱
JP3230867U (ja) 箱用シート
JP3235530U (ja) 箱用シート
CN214731137U (zh) 一种直角纸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