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烟油渗入雾化腔、能充分雾化烟油、且能实现雾化芯的简便拆装的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用于与电池组件组合形成电子烟,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油杯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油杯组件内的雾化芯,所述油杯组件具有用于容纳烟油的烟油容置腔;所述雾化芯包括用于雾化烟油的电热丝组件以及用于从所述烟油容置腔获取烟油并向所述电热丝组件喷洒烟油的喷雾器;所述电热丝组件包括由吸油材料制成的烟油吸附件以及用于雾化所述烟油吸附件所提供的烟油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缠绕在所述烟油吸附件上,所述烟油吸附件与所述烟油容置腔内的烟油相互隔离;所述喷雾器的喷口朝向所述烟油吸附件,使所述喷雾器能够将所述烟油容置腔内的烟油喷至所述烟油吸附件以供所述电热丝雾化。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热丝组件和所述喷雾器的雾化座组件,所述雾化座组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热丝组件的雾化座、用于防止所述喷雾器喷出的烟油外泄的密封盖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喷雾器的喷雾座;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雾化座的端部,所述电热丝组件容置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雾化座所围成的雾化腔内;所述喷雾器位于所述雾化座与所述喷雾座之间,且所述喷雾器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所述喷口与所述电热丝组件之间间隔一设定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外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外电极电性绝缘的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一内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源分别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内电极套管和与所述内电极套管电绝缘的外电极套管;所述外电极套管和所述内电极套管的一端插置于所述第一外电极与所述第一内电极之间的空隙内,且所述外电极套管与所述第一外电极电连接,所述内电极套管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电连接;所述喷雾器设置在所述内电极套管内,所述外电极套管和所述内电极套管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供烟油通过以进入所述喷雾器的导油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插置于所述内电极套管内的烟油锁存件,所述烟油锁存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内电极套管的内周面相贴合,且所述烟油锁存件的端面与所述喷雾器相抵,以用于持续为所述喷雾器提供烟油。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吸嘴组件,所述吸嘴组件包括供使用者吸食烟雾的吸嘴盖、从所述吸嘴盖的端面向所述雾化组件延伸而成的吸嘴套管、套设在所述吸嘴套管外部的吸嘴连接套以及与所述油杯组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套;所述吸嘴盖上开设有供雾化所得的烟雾通过的出气通孔,所述外电极套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吸嘴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用于防止烟油漏出所述油杯组件的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卡设在所述第一外电极与所述油杯组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油杯组件还包括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瓶和油杯架;所述储油瓶的瓶口朝下插设在所述油杯架内;所述油杯架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雾化芯供油的供油凹槽和用于供外界气体进入的通气口,所述烟油容置腔包括所述供油凹槽和所述储油瓶所围成空间;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热丝组件和所述喷雾器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一端与所述油杯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安装套内开设有贯穿自身的安装通孔,所述供油凹槽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通孔相连通,所述供油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瓶口相连通;所述电热丝组件和所述喷雾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中,所述油杯架包括固定件和支撑架,所述安装套和所述储油瓶分别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的相互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件的安装孔,所述供油凹槽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如前所述的雾化组件以及为所述雾化组件供电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控制电路板、裸露在所述电子烟外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按键开关以及用于生成吸烟信号的气流感应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按键开关和所述气流感应器电连接的微处理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雾化芯内设置喷雾器,该喷雾器在使用者吸气时通电开启,将获得的烟油定量的打散形成雾状的小烟油颗粒喷向电热丝组件以进一步加热雾化。将烟油打散形成小烟油颗粒可以缩短烟油受热雾化的时间,即在同等时间内产生更多的烟雾量,以及烟雾温度较适于吸食;同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油雾化不充分的问题,避免直接吸入未来得及雾化的烟油。
(2)喷雾器在非工作状态时将油杯组件内的烟油与电热丝组件隔离开,起到密封的作用;只有在使用者吸气使喷雾器通电工作时,电热丝组件中的烟油吸附件才能获得由喷雾器所喷出的雾状烟油。这样可以避免因储油棉内烟油过饱和而出现漏油,即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烟油吸附件直接插置于储油棉内且储油棉内烟油过饱和时,过量的烟油渗入烟油吸附件中所造成的漏油和雾化不充分等问题。
(3)喷雾器所喷出的雾状烟油以花洒状喷出,同时使喷雾器与电热丝组件保持一预定距离,增大烟油喷洒在雾化组件上的面积,以避免烟油吸附件因部分区域未接收到烟油而出现干烧的现象。
(4)雾化芯插设在油杯组件中,可以在拆卸掉吸嘴组件和电池组件后直接从油杯组件中取出,便于使用者拆装或更换雾化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2,用于与吸嘴组件1和电池组件3组合形成如图1所示的电子烟,吸嘴组件1和电池组件3分别设置在该雾化组件2的两端。当然,也可以无需设置所述吸嘴组件1,而直接用所述雾化组件2的一端作为吸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该雾化组件2包括用于雾化烟油的雾化芯22和用于容纳烟油和雾化芯22的油杯组件21。
如图1所示,油杯组件21大致为具有烟油容置腔219的中空管状结构,该烟油容置腔219内存储有烟油,且雾化芯22插置于烟油容置腔219内。
电池组件3包括电池301、控制电路板302、裸露在电子烟外部并与控制电路板302电连接的按键开关303以及用于生成吸烟信号的气流感应器;控制电路板302上设置有分别与按键开关303和气流感应器电连接的微处理器。
结合图2和图3,雾化芯22包括用于加热烟油的电热丝组件、用于向电热丝组件喷洒烟油的喷雾器220、用于容置电热丝组件和喷雾器220的雾化座组件以及用于为电热丝组件和喷雾器220供电的电极组件。
电热丝组件包括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电热丝226g和向电热丝226g输送烟油的烟油吸附件226f,电热丝226g呈螺旋状绕设在烟油吸附件226f的外表面。
喷雾器220的喷口朝向电热丝组件,以确保所喷洒出来的烟油能落在电热丝组件;喷雾器220的与喷口相对的一侧与烟油容置腔219相连通,以确保喷雾器220能获取烟油容置腔219内所存储的烟油。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喷雾器220为超声波雾化器,利用电子高频震荡将液态烟油打散形成颗粒更小的雾状烟油,以加快烟油雾化速度,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更多的烟雾并显著提高烟油利用率。其中,所述超声波雾化器为市场上有销售的现有器件,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当然,所述喷雾器220也可以用油泵等器件实现,即通过油泵将烟油容置腔219内的烟油喷洒至所述热丝组件上,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外电极221a、第一内电极221b以及设置在第一外电极221a和第一内电极221b之间的第一绝缘套222a,第一外电极221a和第一内电极221b用于与外部电源分别电连接。在本实施例的电子烟中,第一外电极221a和第一内电极221b设置在雾化芯22的端部以便于分别与电池组件3电连接,第一绝缘套222a使第一外电极221a和第一内电极221b电性绝缘。
由于需要供电的喷雾器220和电热丝组件位于雾化芯22上远离第一外电极221a和第一内电极221b的一端,故电极组件还包括内电极套管223b、分别套设在内电极套管223b两端的第二绝缘套222b和第三绝缘套222c以及套设在第二绝缘套222b和第三绝缘套222c外部的外电极套管223a。
其中,第二绝缘套222b靠近第一外电极221a设置,第三绝缘套222c则靠近吸嘴组件1设置,第二绝缘套222b和第三绝缘套222c使外电极套管223a和内电极套管223b电性绝缘。
外电极套管223a和内电极套管223b的一端插置于第一外电极221a与第一内电极221b之间的空隙内,且外电极套管223a与第一外电极221a抵接以实现电连接,内电极套管223b直接套设在第一内电极221b外部且其内壁面与第一内电极221b的外壁面抵接以实现电连接;外电极套管223a和内电极套管223b的另一端插置于吸嘴组件1内。
外电极套管223a和内电极套管223b的侧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供烟油容置腔219内的烟油通过的导油通孔224。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油通孔224开设在外电极套管223a和内电极套管223b上远离喷雾器220的一端,以确保即使是在烟油容置腔219内的烟油量较少时,烟油也能顺利通过导油通孔224进入内电极套管223b内。
由于位于内电极套管223b内的喷雾器220靠近吸嘴组件1设置,需要在倾斜、摇晃或倒置电子烟时,才能使通过导油通孔224进入内电极套管223b内的烟油进入喷雾器220。
为了防止油杯组件21内的烟油沿油杯组件21与电极组件之间的间隙漏出,雾化芯22还包括密封座227、第二密封环228和第二密封垫229。
结合4所示的密封座227的立体图,密封座227套设在第一外电极221a的外部,且其外周面至少部分与油杯组件21的内周面压紧密封,其内周面至少部分与第一外电极221a的外周面压紧密封。
此外,密封座227在靠近喷雾器220的端面设置有限位环227b,且该限位环227b的内周面与外电极套管223a的外周面压紧密封,以防止烟油沿其与电极组件之间的间隙从油杯组件21中漏出。密封座227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环228的凹槽227a。
优选的,密封座227外周面在与油杯组件21贴合的部位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延伸的密封凸起,以增大与油杯组件2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雾化芯22从油杯组件21中滑落;同时,密封凸起在受到油杯组件21压紧后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座227的密封能力。可以理解的是,该密封凸起还可以是常见的用于防滑的滚花结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密封环228卡设在凹槽227a中,第二密封环228的外周面分别贴紧油杯组件21的内周面和凹槽227a的内壁面,以实现与密封座227之间的密封。此外,第二密封环228突出于凹槽227a,当雾化芯22安装在油杯组件21时,油杯组件21的内壁面压紧第二密封环228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第二密封垫229套设在外电极套管223a外部并被限位环227b和第一外电极221a夹紧以固定,且其内周面与外电极套管223a的外周面贴紧密封,其外周面与密封座227的内周面贴紧密封。
结合图5所示的第一外电极221a的立体图,第一外电极221a在与密封座227内表面贴合的部位也设置有多个如前所述的密封凸起,以增大与密封座227之间的摩擦力并进一步增强两者之间的密封性。第一外电极221a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与电池组件3中的电极组件相连接的螺纹结构,其内周面向内突出形成用于固定第一绝缘环222a的固定凸台221c(参见图2)。
结合图6和图7,第一绝缘套222a上开设有固定凹槽222d,第一内电极221b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台221d。第一绝缘套222a套设在第一内电极221b外部,且第一绝缘套222a的端面抵靠在限位凸台221d上,而第一外电极内侧面上的固定凸台221c插入并卡设在固定凹槽222d内。
结合图3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吸嘴组件1包括供使用者吸食烟雾的吸嘴盖101、从吸嘴盖101的端面向雾化组件2延伸形成的吸嘴套管102、套设在吸嘴套管102外部的吸嘴连接套103和用于与油杯组件21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套108。
吸嘴盖101上开设有供雾化所得的烟雾通过的出气通孔104,外电极套管223a的一端插设在吸嘴套管102内并与吸嘴套管102的内周面贴合,出气通孔104与电子烟外部连通。
吸嘴连接套103上开设有外螺纹结构,第一连接套108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定位凸台105和与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该内螺纹结构位于定位凸台105的靠近吸嘴盖101的一侧;油杯组件21的端部卡设在第一连接套108内远离吸嘴盖101的一端。优选的,第一连接套108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油杯组件21与第一连接套108之间过盈配合以实现相互连接。
吸嘴连接套103与吸嘴盖101的端面之间形成供外界气体进入的进气道107,吸嘴套管102上开设有与进气道107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06a。相应的,如图8所示,外电极套管223a上也对应开设有与第一进气口106a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06b。
为防止油杯组件21内的烟油沿油杯组件21与吸嘴组件1之间的间隙漏出,雾化组件2还包括第一密封垫23和第一密封环24。
其中,第一密封垫23位于油杯组件21与定位凸台105之间并套设在吸嘴套管102的外部,其内周面与吸嘴套管102的外周面贴紧密封,其外周面与第一连接套108的内周面贴紧密封。
第一密封环24卡设在吸嘴连接套103与定位凸台105之间的间隙内,并套设在吸嘴套管102的外部,用于防止烟油顺着定位凸台105与吸嘴套管102之间的间隙漏出。
电热丝组件包括分别与外电极套管223a和内电极套管223b电连接的电热丝226g以及为电热丝226g提供烟油的烟油吸附件226f,电热丝226g均匀的呈螺旋状绕设在烟油吸附件226f上。
雾化座组件插设在内电极套管223b的端部,喷雾器220位于雾化座组件与第一内电极221b之间并靠近雾化座组件设置。雾化座组件具体包括用于固定电热丝组件的雾化座226a、用于防止喷雾器220喷出的烟油外泄的密封盖226b以及用于将喷雾器220固定在内电机套管223b内的喷雾座226h。
其中,雾化座226a可通过插入、螺纹结构等常见的连接方式设置在内电极套管223b的端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雾化座226a位于喷雾器220与吸嘴组件1之间。密封盖226b套设在雾化座226a的端部,电热丝组件容置于密封盖226b与雾化座226a之间围成的雾化腔226d内。出气通孔104、雾化腔226d以及内电极套管223b相互连通
喷雾器220插设在喷雾座226h内,在本实施例中,喷雾器220在非工作状态时,将油杯组件21内的烟油与电热丝组件隔离开,起到密封的作用;只有在使用者吸气使喷雾器220通电工作时,喷雾器220才会获取烟油并通过喷口以花洒状喷向电热丝组件。
喷雾座226h卡设固定在内电极套管223b内并确保喷雾器220的喷口与电热丝组件之间间隔一设定距离,调整这一设定距离以增大烟油喷洒在烟油吸附件上的面积,以避免烟油吸附件因部分区域未接收到烟油而出现干烧的现象。其中,所述设定距离可根据烟油吸附件的长度和喷雾器220的喷射距离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9所示,雾化座226a具有贯穿自身的通孔,其侧壁面上相对开设有用于卡设固定电热丝组件的U形开口226e和供外界气体进入雾化腔226d内的第三进气口106c。外界气体依次通过进气道107、第一进气口106a、第二进气口106b和第三进气口106c进入雾化腔226d内以用于形成烟雾。此外,雾化座226a还具有外周面与内电极套管223b相贴合的底座,底座边缘开设有供喷雾器220的导电线穿过的凹槽。
如图10所示,密封盖226b大致为中空柱状结构,并具有贯穿自身的通孔,其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以用于固定电热丝组件。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喷雾器22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导电线220a和第二导电线220b,结合图3,第一导电线220a穿过雾化座227的底座上开设的凹槽后折弯,进而插入第三绝缘套222c与外电极套管223a之间的间隙内,实现与外电极套管223a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导电线220b穿过雾化座227的底座上开设的另一凹槽直接与内电极套管223b抵接或焊接以实现电连接。
如图12所示,喷雾座226h为中空的圆盘状结构,喷雾器220插置其内,且其端部边缘开设有供第一导电线220a和第二导电线220b伸出的凹口,以避免过度弯折而损坏第一导电线220a和第二导电线220b。
为了防止油杯组件21内的烟油沿雾化芯22与吸嘴组件1之间的间隙漏出,雾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雾化芯22与吸嘴组件1之间的密封套25,密封套25设置在出气通孔104内并套设在雾化芯22的端部的密封盖226b外部。优选的,密封套25的内侧壁与密封盖226b的外周面之间过盈配合,以避免雾化所得的烟雾泄漏。
如图13所示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当按键开关303开启且气流感应器产生吸烟信号时,微处理器接收吸烟信号,并控制电池301为电热丝组件和喷雾器220供电,通电后的喷雾器220向电热丝组件喷洒烟油,通电后的电热丝组件升温以雾化喷雾器220所喷洒出的烟油。
优选的,电池301为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302上设置有充电管理模块,微处理器和充电管理模块控制电池进行充放电,并监测电池301的状态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压异常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电子烟在雾化芯22中增加了烟油锁存件225,其他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芯22还包括插置于内电极套管223b内的烟油锁存件225,烟油锁存件225的外周面与内电极套管223b的内周面相贴合,且烟油锁存件225的端面与喷雾器220相抵,以用于向喷雾器220直接输送烟油。
烟油锁存件225采用吸油材料制成,优选使用海绵或纤维等材料。在前述实施例中,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电子烟时,需要倾斜、摇晃甚至是倒置电子烟,才能使内电极套管223b内的烟油进入喷雾器220内。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烟油锁存件225自身的吸油和导油能力,直接持续的向喷雾器220提供雾化所需的烟油,因而使用时不需要倾斜、摇晃或倒置电子烟,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烟的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
油杯组件21包括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瓶210和油杯架211,储油瓶210的瓶口朝下插设在油杯架211内,油杯架211上开设有用于为雾化芯22供油的供油凹槽212和用于供外界气体进入雾化组件2的通气口213,烟油容置腔219包括供油凹槽212和储油瓶210所围成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吸嘴组件1在出气通孔104的内壁面上开设有内螺纹结构,用于与雾化芯22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连接。
结合图17,雾化芯22包括插设在油杯架211内的安装套214、电热丝组件以及喷雾器220。安装套214突出于油杯架211的一端与吸嘴组件1可拆卸的连接;安装套214内开设有贯穿自身的安装通孔215,安装通孔215与供油凹槽212和吸嘴组件1相连通,供油凹槽212同时还与储油瓶210的瓶口相连通。
电热丝组件和喷雾器220卡设在安装通孔215内且喷雾器220与电热丝组件之间间隔一设定距离,以确保所喷出的烟油能被充分雾化。
优选的,喷雾器220位于安装通孔215内靠近供油凹槽212的端部,使得用户不需要倾斜、摇晃或倒置电子烟就能使喷雾器220获得烟油。
优选的,供油凹槽212与安装通孔215相连通的一端低于其与瓶口相连通的一端或者供油凹槽212水平设置,以确保储油瓶210内的烟油能顺利流入喷雾器220内。
考虑到可能需要更换雾化芯22或拆装储油瓶210以添加烟油,若油杯架21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频繁拆装可能会使螺纹连接或插接口变形,进而影响连接的可靠性;若油杯架21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则会导致电子烟较重,不方便使用者携带和使用。
优选的,将油杯架211分为固定件217和支撑架218,安装套214插装在固定件217上开设的通孔内,储油瓶210的瓶口与固定件217上开设的另一通孔螺纹连接以便于拆卸下来添加烟油。支撑架218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固定件217的安装孔218a和用于容置电池组件3的电池容置腔218b,固定件217插置在安装孔218a内并与安装孔218a之间过盈配合连接。
因此,可以将用于与雾化芯22和储油瓶210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217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并延长电子烟的使用寿命;同时,将支撑架218采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以减轻电子烟的重量,提高用户体验。
同样的,吸嘴组件1将用于与雾化芯22螺纹连接的连接部109采用金属制成,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将吸嘴组件1的其他部分采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以减轻电子烟整体的重量。出气通孔104同样贯穿连接部109与雾化芯22内的安装通孔215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芯22中并没有设置电极组件,喷雾器220和电热丝组件是通过导线与电池301电连接,支撑架218内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导线通道216。
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电子烟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按键开关303的设置,仅依靠气流感应器是否产生吸烟信号来控制电池301的通断。
当使用者吸气时,气流感应器感应到压差变化从而产生吸烟信号,微处理器接收到吸烟信号后控制电池301为电热丝组件和喷雾器220供电;同时,微处理器点亮电子烟上的指示灯,以提示使用户电子烟已处于工作状态。通电后的喷雾器220向电热丝组件喷洒烟油,通电后的电热丝组件升温以雾化喷雾器220所喷洒出的烟油。
优选的,电池301为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管理模块,微处理器和充电管理模块控制电池301进行充放电,并监测电池301的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压异常等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所有电子烟中,喷雾器220可以先于电热丝组件工作,也可以与电热丝组件同时工作,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优选两者同时工作或喷雾器220稍微提前于电热丝组件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因喷出的烟油过多而使烟油吸附件226f过饱和,进而避免过量的烟油无法被及时雾化甚至是过量烟油泄漏出等情况。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雾化芯22内设置喷雾器220,该喷雾器220在使用者吸气时通电开启,将获得的烟油定量的打散形成雾状的小烟油颗粒喷向电热丝组件以进一步加热雾化。将烟油打散形成小烟油颗粒可以缩短烟油受热雾化的时间,即在同等时间内产生更多的烟雾量,以及烟雾温度较适于吸食;同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油雾化不充分的问题,避免直接吸入未来得及雾化的烟油。
(2)喷雾器220在非工作状态时将油杯组件21内的烟油与电热丝组件隔离开,起到密封的作用;只有在使用者吸气使喷雾器220通电工作时,电热丝组件中的烟油吸附件226f才能获得由喷雾器220所喷出的雾状烟油。这样可以避免因储油棉内烟油过饱和而出现漏油,即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烟油吸附件直接插置于储油棉内且储油棉内烟油过饱和时,过量的烟油渗入烟油吸附件中所造成的漏油和雾化不充分等问题。
(3)喷雾器220所喷出的雾状烟油以花洒状喷出,同时使喷雾器220与电热丝组件保持一预定距离,增大烟油喷洒在烟油吸附件上的面积,以避免烟油吸附件因部分区域未接收到烟油而出现干烧的现象。
(4)雾化芯22插设在油杯组件21中,可以在拆卸掉吸嘴组件1和电池组件3后直接从油杯组件21中取出,便于使用者清洁、拆装或更换雾化芯2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