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9437U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9437U
CN204129437U CN201420474630.8U CN201420474630U CN204129437U CN 204129437 U CN204129437 U CN 204129437U CN 201420474630 U CN201420474630 U CN 201420474630U CN 204129437 U CN204129437 U CN 204129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ller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746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赤塚保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9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9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激光打印机,具有供纸托盘、拾取辊和弯曲成U字形的供给路径(38)。供给路径(38)具有:第1导向件(110),其具有弯曲成U字形的弯曲部(111),构成供给路径(38)内侧的导向件;输送辊对(36),其具有内侧辊(36B)和外侧辊(36C);第2导向件(120),其构成供给路径(38)的弯曲部(111)外侧的导向件;以及抵抗辊对(37)。并且,第1导向件(110)及第2导向件(120)从输送辊对(36)轴向看,与内侧辊(36B)的外周面和第2导向件(120)的下游端(120A)双方相切的共同切线(L),与第1导向件(110)不交叉或者与第1导向件(110)相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输送路径中的纸张的输送声进行抑制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弯曲成U字形的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有一种具有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输送路径用于将纸张从供纸托盘导向到图像形成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送路径弯曲成U字形,通过设于弯曲部分的输送辊对而将纸张从供纸托盘输送到图像形成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03451号公报
然而,若像专利文献1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输送路径弯曲成U字形,则由于纸张被U形翻转输送,因此,纸张容易与形成输送路径的导向件产生摩擦。因此,在输送路径狭小的情况下,纸张的与导向件摩擦的部分增加,有可能使得纸张的输送声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输送路径中纸张输送声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供纸托盘,该供纸托盘放置记录片材;拾取辊,该拾取辊将放置在所述供纸托盘上的所述记录片材送出;以及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弯曲成U字形,将从所述供纸托盘送出的所述记录片材导向到图像形成部。
所述输送路径具有:第1导向件,该第1导向件具有弯曲成U字形的弯曲部,该第1导向件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内侧的导向件;第1输送辊对,该第1输送辊对具有: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内侧辊,和与所述内侧辊相对地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外侧的外侧辊;第2导向件,在所述第1输送辊对的所述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该第2导向件与所述第1导向件相对而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所述弯曲部的外侧的导向件;以及第2输送辊对,该第2输送辊对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将所述记录片材向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从所述第1输送辊对的轴向看,与所述内侧辊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导向件的下游端双方相切的共同切线与所述第1导向件不交叉或者与所述第1导向件相切。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第2导向件和内侧辊的共同切线相同的位置,或在共同切线的内侧具有第1导向件,由此可扩大弯曲部上的第2导向件与第1导向件的间隔,因此,记录片材难以与第1导向件及第2导向件摩擦,可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声。
在上述的构成中,可构成为:从所述第2导向件上的任意的位置至所述第1导向件的距离,小于从所述第2导向件上的位于该任意的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至所述第1导向件的距离,而大于从所述第2导向件上的位于该任意的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至所述第1导向件的距离。
当记录片材的后端通过第1输送辊对时,记录片材的后端就向输送路径外侧的第2导向件跳起。然而,当采用上述构成,由于第1导向件与第2导向件的距离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而变大,因此,可容易地确保脱出第1输送辊对后的记录片材的后端跳起的空间,可抑制记录片材的后端与第2导向件冲突。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3导向件,该第3导向件配置在所述第2导向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与所述第1导向件相对而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所述第3导向件在与所述共同切线交叉的位置,设有向所述第1导向件的相反侧弯曲而凹陷的凹部。
采用这种构成,由于通过第2导向件的记录片材的顶端容易碰到第3导向件的弯曲的凹部,因此,可使记录片材沿弯曲的凹部输送。因此,与不具有凹部的导向件的构结构相比,可缓和第3导向件与记录片材的冲突,可降低记录片材的输送声。
在上述构成中,所述第3导向件由能够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盒体构成。
在具有上述盒体的构成中,所述盒体在所述盒体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所述第2导向件的下游端在水平方向位于与所述壁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所述壁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在具有上述第3导向件的构成中,也可构成为:在与所述第3导向件的所述弯曲部相对的位置,所述第1导向件与所述第3导向件的距离一定。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抑制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片材的输送路径中的输送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激光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输送路径周边的放大图。
图3是从下看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纸张的顶端到达凹部后的状态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激光打印机
4    图像形成部
31   供纸托盘
33   拾取辊
36   输送辊对
36B  内侧辊
36C  外侧辊
37   抵抗辊对
38   供给路径
50   处理盒
110  第1导向件
111  弯曲部
120  第2导向件
120A 下游端
130  第3导向件
130A 凹部
131  端部
132  前壁
L    共同切线
P    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的说明书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形态。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子的激光打印机1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然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
<激光打印机的大致结构>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构成为可在作为记录片材一例子的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在筐体2内主要具有供纸部3、图像形成部4、排出部7和反转部8。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方向是以使用激光打印机1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的。即,将图1中的右侧作为“前”,将左侧作为“后”,将跟前侧作为“左”,将里侧作为“右”。另外,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作为“上下”。另外,下面说明的“输送方向”是指供给路径38中输送纸张P的方向。
在筐体2的前侧,设有相对筐体2可转动的前罩23。在前罩23上的内侧设有手动插入托盘24。通过将前罩23向前侧打开就可在该手动插入托盘24上放置手动插入用的纸张P。
供纸部3是用于将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的结构,该供纸部3设置在筐体2内的下部。该供纸部3主要包括:供纸托盘31;纸张按压板32;拾取辊33;分离辊34;分离垫35;作为第1输送辊对的一例子的输送辊对36;作为第2输送辊对的一例子的抵抗辊对37;以及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例子的供给路径38。
供给路径38是将纸张P从供纸托盘31导向到图像形成部4,详细地说是导向到感光体鼓51与转印辊53之间的路径,供给路径38从拾取辊33附近向前斜上方的输送辊对36延伸,并从输送辊对36的夹持位置36A使前进路向后方弯曲从而向感光体鼓51与转印辊53之间延伸。换一种说法是,供给路径38从供纸托盘31向图像形成部4形成为大致U字形。
在形成这种供给路径38的壁中,通过输送辊对36的夹持位置36A后向后方弯曲的部分路径的壁主要包括:第1导向件110、第2导向件120和第3导向件130。对于第1导向件110、第2导向件120及第3导向件130的详细结构见后述。
放置在供纸托盘31上的纸张P由纸张按压板32送到靠近拾取辊33的位置,由拾取辊33送出到供给路径38。送出后的纸张P由分离辊34和分离垫35分离成一张一张,并由输送辊对36进行输送。并且,纸张P的斜向行进由抵抗辊对37进行校正,并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详细地说被输送向感光体鼓51与转印辊53之间。
图像形成部4构成为用于在供纸后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且图像形成部4设在供纸托盘31的上方。该图像形成部4主要具有:曝光装置40;作为盒体一例子的处理盒50;以及定影装置60。
曝光装置40设在筐体2内的上部,主要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旋转驱动的多面镜41;透镜42;以及反射镜44。基于从激光发光部射出的图像数据的激光(参照点划线),按顺序反射或通过多面镜41、透镜42和反射镜44,并在感光体鼓51的表面高速扫描。
处理盒50配置在曝光装置40的下方,且构成为:可相对于筐体2从当打开设在筐体2上的前罩23时形成的开口进行装拆从而可进行更换。该处理盒50主要具有:感光体鼓51;带电器52;转印辊53;显影辊54;供给辊55;以及收容色粉的色粉收容部56。
定影装置60设在处理盒50的后方,且具有:加热辊61;与加热辊61相对配置,且对加热辊61进行按压的加压辊62。
在图像形成部4中,利用带电器52使感光体鼓51的表面均匀带电后,通过来自曝光装置40的激光高速扫描对感光体鼓51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鼓51上形成静电潜像。另外,色粉收容部56内的色粉,通过供给辊55而被供给到显影辊54上,被承载在显影辊54上。
并且,通过将承载在显影辊54上的色粉供给到感光体鼓51上的静电潜像,从而使得静电潜像可视化,在感光体鼓51上形成色粉像。然后,通过将从供纸部3供给的纸张P输送到感光体鼓51与转印辊53之间,从而将感光体鼓51上的色粉像转印到纸张P上。接着,通过将纸张P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62之间进行输送,从而转印到纸张P上的色粉像被热定影。
排出部7构成为用于将热定影有色粉像的纸张P输送向筐体2的外部,主要包括:排出路径71;输送辊72;辅助输送辊73;以及排出辊74。
排出路径71是使从定影装置60输出的纸张P弯曲并将其导向到排纸托盘22的路径。
排出辊74设在排出路径71的出口附近,可利用公知的控制方式进行正反旋转。详细地说,排出辊74构成为:在正转时将纸张P向筐体2外部排出,在反转时将纸张P输送到反转部8。
该排出辊74包括:被输入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辊74A;以及配置在驱动辊74A的下方,追随驱动辊74A进行旋转的从动辊74B、74C。
在排出部7,形成有图像而从图像形成部4排出的纸张P(参照实线),前进路从后斜上方向朝向前方弯曲地被输送向排出辊74。并且,当只在单面形成图像时或当两面形成图像结束时,纸张P在图像形成部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进入排出路径71,且弯曲成大致U字形地被排出到配置于筐体2上部的排纸托盘22。
另一方面,当两面形成图像时,纸张P首先被正转的排出辊74送向筐体2的外部。并且,纸张P整体在完全被排出到筐体2外部之前,通过排出辊74进行反转而再次被引入筐体2内,被输送到反转部8(参照虚线)。
反转部8构成为当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时,用于将正面反面反转后的纸张P再次输送向图像形成部4,反转部8主要包括:再输送路径81;以及再输送辊对82、83。
再输送路径81是利用排出辊74的反转而将一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向供给路径38导向的路径。更详细地说,再输送路径81从排出路径71的后端附近分歧,向下方延伸,使前进路向前方弯曲并在供纸托盘31的上方从后向前方延伸,通过后侧的再输送辊对82而延伸至前侧的再输送辊对83。此外,再输送路径81从前侧的再输送辊对83的夹持位置83A将前进路向上方弯曲并U形翻转到供给路径38的合流位置38A而进行合流。
在反转部8,利用排出辊74的反转而被输送的纸张P(参照虚线_,在再输送路径81进行输送,再次被送出到供给路径38而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然后,在图像形成部4,纸张P(参照虚线)的反面形成图像,由排出部7排出到筐体2的外部并放置在排纸托盘22上。
<第1导向件,第2导向件及第3导向件的构成>
如图2所示,第1导向件110构成供给路径38的内侧的导向件,对通过输送辊对36后的纸张P的与转印辊53相对一侧的面进行导向。第1导向件110具有从输送辊对36的位置向后方弯曲的U字形的弯曲部111。在弯曲部111中上游侧的位置,设有输送辊对36中位于内侧的内侧辊36B。
第2导向件120构成位于输送辊对3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供给路径38的外侧的导向件,且配置在输送辊对36的上方。第2导向件120与第1导向件110的弯曲部111相对,对通过输送辊对36后的纸张P的与感光体鼓51相对一侧的面进行导向。
第2导向件120形成为从与内侧辊36B相对配置的位于弯曲部111外侧的外侧辊36C的大致正上方的位置向后斜上方延伸,并向后方弯曲。并且,第2导向件120配置为,从输送辊对36的轴向即左右方向看,其下游端120A位于使得与第2导向件120的下游端120A和内侧辊36B的供给路径38侧的外周面双方相切的共同切线L与第1导向件110的弯曲部111不交叉的位置。由此,可扩大弯曲部111处的供给路径38。
另外,第2导向件120配置成,第2导向件120至第1导向件110的距离是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而逐渐变大的。详细地说,如图4所示,第2导向件120配置成,从第2导向件120上的任意位置A1至第1导向件110的距离D1,小于从第2导向件120上的位于位置A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A2至第1导向件110的距离D2,而大于从第2导向件120上的位于位置A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A3至第1导向件110的距离D3。
第3导向件130配置在第2导向件12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1导向件110相对而构成供给路径38的一部分。第3导向件130对通过第2导向件120下游端120A的纸张P的与感光体鼓51相对一侧的面进行导向。
如图1、图3所示,第3导向件130由处理盒50的底面构成,并设有向第1导向件110的相反侧弯曲而凹陷的凹部130A。
如图2所示,凹部130A配置在与相切于第2导向件120的下游端120A和内侧辊36B的外周面双方的共同切线L交叉的位置。由此,通过第2导向件120下游端120A的纸张P的顶端容易到达凹部130A。
凹部130A构成为:在与弯曲部111相对的位置,使得第1导向件110与第3导向件130的距离为一定。
另外,处理盒50除了由底面构成的第3导向件130外,还具有:位于第3导向件13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131;以及从端部131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前壁132。所述的第2导向件120的下游端120A在水平方向位于前壁13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另外,第2导向件120的下游端120A在水平方向也可是与前壁132相同的位置。
现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激光打印机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从供纸托盘31由拾取辊33送出的纸张P,通过输送辊对36的夹持位置36A而被输送到由第1导向件110及第2导向件120形成的供给路径38。此处,由于弯曲部111处的供给路径38扩大,因此,纸张P难以与第1导向件111及第2导向件120摩擦,可降低纸张P的输送声。
纸张P进一步被输送,且如图4所示,其顶端通过第2导向件120的下游端120A,并到达第3导向件130的凹部130A。并且,纸张P的顶端沿弯曲的凹部130A被输送。由此,与不具有凹部的导向件的结构相比,能缓和第3导向件130与纸张P的冲突,能降低纸张P的输送声。
然后,当纸张P的顶端进入配置在弯曲部11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抵抗辊对37之间时,纸张P就成为被夹在输送辊对36与抵抗辊对37之间的状态(参照图1)。该状态的纸张P如图2所示,能够容易地在扩大后的供给路径38内进行输送而不会与各导向件摩擦,可进一步降低纸张P的输送声。
然而,当纸张P的后端通过输送辊对36时,纸张P的后端向供给路径38外侧的第2导向件120跳起。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第1导向件110与第2导向件120的距离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而变大,因此,容易确保脱出输送辊对36的纸张P的后端跳起的空间,可抑制纸张P的后端与第2导向件120冲突。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前述实施形态。对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可适当变更。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其构成为共同切线L不与第1导向件110交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共同切线L也可与第1导向件110相切。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在第3导向件130与共同切线L交叉的位置设有凹部130A,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在第3导向件与共同切线交叉的位置不设置凹部。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在第3导向件130与弯曲部111相对的位置,第1导向件110与第3导向件130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不是一定的。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盒体的一例子而例示了处理盒6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是从处理盒上可进行装拆的显影盒。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记录片材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和薄纸等纸张P,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OHP片材。
在前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而例示了激光打印机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彩色打印机或多功能一体机等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供纸托盘,该供纸托盘放置记录片材;
拾取辊,该拾取辊将放置在所述供纸托盘上的所述记录片材送出;以及
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弯曲成U字形,将从所述供纸托盘送出的所述记录片材导向到图像形成部,
所述输送路径具有:
第1导向件,该第1导向件具有弯曲成U字形的弯曲部,该第1导向件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内侧的导向件;
第1输送辊对,该第1输送辊对具有: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内侧辊,和与所述内侧辊相对地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外侧的外侧辊;
第2导向件,在所述第1输送辊对的所述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该第2导向件与所述第1导向件相对而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所述弯曲部的外侧的导向件;以及
第2输送辊对,该第2输送辊对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将所述记录片材向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
从所述第1输送辊对的轴向看,与所述内侧辊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导向件的下游端双方相切的共同切线与所述第1导向件不交叉或者与所述第1导向件相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2导向件上的任意的位置至所述第1导向件的距离,小于从所述第2导向件上的位于该任意的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至所述第1导向件的距离,而大于从所述第2导向件上的位于该任意的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至所述第1导向件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3导向件,该第3导向件配置在所述第2导向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与所述第1导向件相对而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所述第3导向件在与所述共同切线交叉的位置,设有向所述第1导向件的相反侧弯曲而凹陷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导向件由能够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盒体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体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
所述第2导向件的下游端在水平方向位于与所述壁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所述壁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3导向件的所述弯曲部相对的位置,所述第1导向件与所述第3导向件的距离一定。
CN201420474630.8U 2013-09-10 2014-08-21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041294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7104A JP2015055648A (ja) 2013-09-10 2013-09-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7104 2013-09-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9437U true CN204129437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74630.8U Active CN204129437U (zh) 2013-09-10 2014-08-2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55648A (zh)
CN (1) CN20412943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9295B2 (ja) 2016-03-31 2020-05-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55648A (ja) 201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6651B2 (ja)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50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US92385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07789B (zh) 馈纸装置
JP594389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74211A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1620167B (zh) 成像设备
CN204129437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24177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5969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61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3187184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11921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8362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20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70097605A1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154761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08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028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803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3246942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12413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94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5790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