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3632U - 转子以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转子以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3632U
CN204103632U CN201420595809.9U CN201420595809U CN204103632U CN 204103632 U CN204103632 U CN 204103632U CN 201420595809 U CN201420595809 U CN 201420595809U CN 204103632 U CN204103632 U CN 204103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band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958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3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36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子以及马达,转子能够通过卷绕在多个永磁铁的外周的带将永磁铁更加可靠地固定在旋转轴,且能够抑制带的从永磁铁之间浮起的部分的振动。在转子(40)中,在旋转轴(49)的转子铁芯(45)的外周面(45f)固定有外周面(422)呈凸曲面的多个永磁铁(42)。在永磁铁(42)的径向外侧卷绕带(47),且带(47)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多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42)之间,带(47)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外切的假想直线(P)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两个永磁铁(42)之间,带(47)的从永磁铁(42)浮起的部分较短。

Description

转子以及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旋转轴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永磁铁的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于马达和发电机等的转子中,在旋转轴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永磁铁。并且,为了实现防止永磁铁飞散的目的,曾有人提出了一种以包围永磁铁的方式在转子的周围圆环状地卷绕带,并将带粘接固定于永磁铁的外周面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458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所示,为了将带卷绕得使永磁铁的外周面与带密接,在带上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进行带的卷绕。因此,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由于带沿与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延伸,因此在两个永磁铁之间,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较长。因此,存在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发生振动,导致杂音和带与定子之间接触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卷绕在多个永磁铁的外周的带的从永磁铁之间浮起的部分的振动的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转子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多个永磁铁,所述多个永磁铁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排列且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以及带,其卷绕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径向外侧,并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在所述多个永磁铁中的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当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带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多个永磁铁的径向外侧卷绕带,且带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因此,即使永磁铁破损或永磁铁从旋转轴剥离,也能够抑制永磁铁的飞散。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由于带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两个永磁铁之间,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较短。因此,当转子旋转时,由于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不易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杂音和带与定子之间的接触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带沿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卷绕多圈,且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带的至少从内侧数的第一圈进入到比所述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带更加可靠地抑制永磁铁的飞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带的至少从内侧数的第一圈以及第二圈进入到比所述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带更加可靠地抑制永磁铁的飞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两个永磁铁之间,形成在所述带的基材从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浮起的部分处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被粘接剂层填充。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带与永磁铁相粘接,因此即使在带从永磁铁稍微浮起的部分处,也能够通过带更加可靠地防止永磁铁的飞散。
此时,优选在所述间隙中,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粘接剂层的界面呈朝向所述间隙的里面凹陷的凹曲面。根据所述结构,带的基材与粘接剂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永磁铁与粘接剂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即使在带从永磁铁稍微浮起的部分处,带也与永磁铁可靠地粘接。因此,能够通过带更加可靠地抑制永磁铁的飞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带为在所述基材施加有粘接剂的有粘接剂带,所述粘接剂层由所述粘接剂中的从所述基材渗出的部分构成。根据所述结构,在卷绕带后,不需要涂敷粘接剂的工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基材由玻璃纤维织成的玻璃纤维布构成。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较薄的带固定永磁铁。并且,只要为玻璃纤维布,则经时性劣化也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呈凸曲面。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抑制齿槽效应的产生。并且,特别是在永磁铁的外周面呈凸曲面时,在两个永磁铁之间带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容易变得较长,但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在永磁铁的外周面呈凸曲面时,也能够缩短带的浮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带的轴线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多个永磁铁的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带更加可靠地抑制永磁铁的飞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带在所述基材浸渍有热固性的环氧类粘接剂。根据所述结构,在卷绕带后,不需要涂敷粘接剂的工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带通过所述粘接剂至少固定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中的位于最径向外侧的顶部。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带更加可靠地抑制永磁铁的飞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带的一部分即使在比与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也通过所述粘接剂固定在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较少,因此不易振动,而能够抑制杂音和带与定子之间的接触。
具有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马达具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对置的筒状的定子。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以沿周向排列的方式将多个永磁铁固定在旋转轴的外周面的永磁铁固定工序;以及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径向外侧卷绕带而将该带粘接固定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的带卷绕工序,在所述带卷绕工序中,在将所述带卷绕到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径向外侧之后,在所述多个永磁铁中的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向径向内侧按压所述带。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多个永磁铁的径向外侧卷绕带,且带粘接固定在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因此即使永磁铁破损或永磁铁从旋转轴剥离也能够抑制永磁铁的飞散。并且,卷绕带之后,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由于向径向内侧按压带,因此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带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两个永磁铁之间,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较短。因此,在转子旋转时,由于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不易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杂音和带与定子之间的接触等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沿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卷绕多圈所述带。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带为在基材施加有粘接剂的有粘接剂带。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多个永磁铁的径向外侧卷绕带,且带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因此,即使永磁铁破损或永磁铁从旋转轴剥离,也能够抑制永磁铁的飞散。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由于带的一部分嵌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两个永磁铁之间,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较短。因此,在转子旋转时,由于带的从永磁铁浮起的部分不易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杂音和带与定子之间的接触等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说明图。
图2(a)、图2(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定子等的说明图。
图3(a)、图3(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转子的说明图。
图4(a)、图4(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5(a)、图5(b)是放大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转子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30   定子
33   驱动线圈
40   转子
41   轴体
42   永磁铁
45   转子铁芯
45f  转子铁芯的外周面
47   带
48   间隙
49   旋转轴
422  永磁铁的外周面
470  带的基材
475  粘接剂层
475a 粘接剂层的界面
P    与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子以及马达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旋转轴的轴线(马达轴线L)延伸的方向中的旋转轴突出的一侧为输出侧L1,以与旋转轴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另一侧)为输出相反侧L2进行说明。
(马达的整体结构)
图1(a)、图1(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说明图,图1(a)为从输出侧L1观察到的马达1的立体图,图1(b)为马达1的纵剖图。
图1(a)、图1(b)所示的马达1为永磁型同步马达,具有方筒状的铁芯保持架10、配置在铁芯保持架10的内侧的筒状的定子30、配置在定子30的内侧的转子40、以及相对于定子30在输出相反侧L2检测转子40的转速和角度位置的编码器60。在铁芯保持架10的侧面固定有连接器保持架101,在连接器保持架101固定有对定子30供电用的连接器102。
在铁芯保持架10的输出侧L1固定有板状的凸缘11,通过凸缘11的环部14固定有作为球轴承的输出侧L1的轴承13。在铁芯保持架10的输出相反侧L2固定有轴承保持架15,在轴承保持架15固定有覆盖编码器60的编码器外罩16。在编码器外罩16的侧面固定有用于输出编码器60的检测结果的连接器161。在轴承保持架15固定有作为球轴承的输出相反侧L2的轴承17,转子40通过轴承13、17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编码器60具有通过磁铁保持架61而安装在旋转轴49的输出相反侧L2的轴端部的传感器用磁铁62、以及与传感器用磁铁62在马达轴线L上对置的传感器基板64,并在传感器基板64形成有感磁元件(未图示)。传感器基板64固定在安装于轴承保持架15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的基板保持架65。
(定子30的结构)
图2(a)、图2(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定子30等的说明图,图2(a)为将转子40配置在定子30的内侧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b)为将转子40从定子30的内侧拔出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在图2中,省略驱动线圈的图示。
如图2(a)、图2(b)所示,定子30包括以等角度间隔具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31的环状的定子铁芯32、以及通过绝缘部件38、39而卷绕在各突极31的各相的驱动线圈33(参照图1(b))。定子铁芯32为沿周向分割成多个的分割铁芯,并由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铁芯片320沿周向排列而成。在此,多个铁芯片320分别具有突极31,在多个铁芯片320分别安装有绝缘部件38、39。
(转子40的结构)
图3(a)、图3(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转子40的说明图,图3(a)为转子40的立体图,图3(b)为转子40的分解图。图4(a)、图4(b)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转子40的俯视图,图4(a)是将带安装在转子40之前的俯视图,图4(b)是将带安装在转子40之后的俯视图。另外,在图3(a)、图3(b)中,省略带的图示。并且在图3(b)中,只示出多个永磁铁42中的一个。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所示,转子40具有沿马达轴线L延伸的旋转轴49、固定在该旋转轴49的外周面的永磁铁42。所述转子40以永磁铁42与定子铁芯32的突极31之间隔着些微间隙的状态而配置。并且,旋转轴49的输出侧L1的端部从凸缘11进一步向输出侧L1突出。并且,转子40通过旋转轴49被轴承13、17支承而能够在定子30的内侧旋转。
如图2(a)、图2(b)、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所示,旋转轴49具有沿马达轴线L延伸的轴体41、以及固定在轴体41的周围的转子铁芯45。在马达轴线L方向上轴体41的外径尺寸在多个部位发生变化,大径部分41a嵌入转子铁芯45的中心孔455中。轴体41在与大径部分41a在输出侧L1相邻的位置具有径比大径部分41a的径大的凸缘部41b,转子铁芯45与凸缘部41b抵接而确定输出侧L1的位置。
在转子铁芯45的内周面45a中,在周向的一个部位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键槽450。并且,在轴体41的大径部分41a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个部位形成有沿马达轴线L方向延伸的凹部410。在凹部410中嵌有沿马达轴线L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键44,在键44中,从轴体41的大径部分41a的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嵌在转子铁芯45的键槽450中。如此一来,转子铁芯45相对于轴体41的旋转被限制。在本方式中,键槽450在转子铁芯45的内周面45a中沿马达轴线L方向的整体延伸,并到达转子铁芯45的输出侧L1的端面45c以及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5d。
永磁铁42相对于旋转轴49的外周面(转子铁芯45的外周面45f)沿周向配置有多个,并粘接固定在旋转轴49的外周面(转子铁芯45的外周面45f)。永磁铁42由马达轴线L方向的尺寸与转子铁芯45的马达轴线L方向的尺寸相同的磁铁片构成。
永磁铁42的粘接固定在转子铁芯45的外周面45f的内表面421呈平面,而位于径向外侧的外周面422呈凸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呈以凸曲面的顶部422a为中心周向对称的形状。在转子铁芯45的外周面45f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供永磁铁42的内表面421粘接固定的平面部451,且在相邻的平面部451之间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位于相邻的永磁铁42之间的突部452。因此,永磁铁42的周向的两端与突部452抵接而被定位。
(带47的结构)
图5(a)、图5(b)是放大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的转子40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5(a)是放大示出在永磁铁42的外侧卷绕并粘接固定带47的样子的俯视图,图5(b)是进一步放大示出相邻的两个永磁铁42之间的俯视图。
如图2(b)、图4(b)以及图5(a)、图5(b)所示,在本方式的转子40中,在多个永磁铁42的径向外侧卷绕有带47,带47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多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带47为即使由于转子40旋转时的离心力而导致永磁铁42破损或永磁铁42从旋转轴49剥离也能够防止永磁铁42飞散的部件。
在本方式中,带47的马达轴线L方向的尺寸(宽度尺寸)与转子铁芯45和永磁铁42的马达轴线L方向的尺寸相同。在本方式中,带47为在基材470施加有粘接剂的有粘接剂带,且通过在多个永磁铁42的周围卷绕带47之后使粘接剂固化,带47通过存在于基材470与永磁铁42相重叠的部位的粘接剂层(未图示)以及存在于基材470与永磁铁42之间的粘接剂层475(参照图5(a)、图5(b))而粘接固定在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
更具体地说,带47为在由玻璃纤维织成的玻璃纤维布构成的基材470浸渍热固性的环氧类粘接剂的半固化片的带,在多个永磁铁42的周围卷绕带47之后,通过使半固化片热固化,带47通过存在于基材470与永磁铁42重叠的部位的粘接剂层(未图示)以及存在于基材470与永磁铁42之间的粘接剂层475而粘接固定在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
在此,在多个永磁铁42中的相邻的两个永磁铁42之间,从旋转轴49的轴线方向(马达轴线L方向)观察时带47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外切的假想直线P(参照图5(a)、图5(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因此,如图5(b)所示,带47在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凸曲面)中的位于最径向外侧的顶部422a无间隙地粘接在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且即使在比与两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外切的假想直线P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带47的一部分也与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无间隙地粘接。并且,在比假想直线P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于带47的一部分从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浮起,因此在从旋转轴49的轴线方向(马达轴线L方向)观察时,在带47的基材470与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之间产生间隙48,但所述间隙48的至少一部分被由从基材470渗出的粘接剂固化而成的粘接剂层475填充。因此,即使在形成有间隙48的部分,带47的基材470与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也通过粘接剂层475而固定。
并且,由于粘接剂在固化前的状态下对基材470以及永磁铁42这两者都具有亲和性,因此位于间隙48中的粘接剂层475的界面475a呈朝向间隙48的里面(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的顶部422a侧)凹陷的凹曲面。即,由于粘接剂在固化前的状态下对由玻璃纤维布构成的基材470以及永磁铁42具有足够的可湿性,因此由于间隙48中的毛细管现象,位于间隙48的粘接剂层475的界面475a呈朝向间隙48的里面(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的顶部422a侧)凹陷的凹曲面,并在该状态下固化。
(转子40的制造方法)
图6是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子40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制造参照图5(a)、图5(b)等进行说明的转子40时,首先如图6所示在永磁铁固定工序中将永磁铁42粘接固定在旋转轴49的外周面(转子铁芯45的外周面45f)的多个平面部451的各个上。
接下来,在带卷绕工序中,在将带47卷绕在多个永磁铁42的径向外侧之后,进行加热,而将带47粘接固定在多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在所述带卷绕工序中,在以对带47不施加较大张力的方式卷绕了带47之后,如箭头R所示,通过工具(未图示)等,在多个永磁铁42中的相邻的两个永磁铁42之间向径向内侧按压带47,之后,加热带47而使粘接剂固化。其结果是,如参照图5(a)、图5(b)所说明的那样,呈在多个永磁铁42中的相邻的两个永磁铁42之间,带47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外切的假想直线P(参照图5(a)、图5(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带47为对由玻璃纤维织成的玻璃纤维布构成的基材470浸渍热固性的环氧类粘接剂的半固化片的带,因此在按压带47时,预先在带47覆盖剥离纸。所述剥离纸在粘接剂固化后被去除。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作说明,在本方式中,在多个永磁铁42的径向外侧卷绕带47,带47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多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因此,即使在永磁铁42破损或永磁铁42从旋转轴49剥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永磁铁42的飞散。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42之间,由于带47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外切的假想直线P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两个永磁铁42之间,带47的从永磁铁42浮起的部分较短。
特别是,由于为了抑制产生齿槽转矩,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呈凸曲面,因此在两个永磁铁42之间带47从永磁铁42浮起的部分容易变得较长,但根据本方式,即使在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呈凸曲面时,也能够使带47的从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浮起的部分变得较短。
因此,能够通过带47更加可靠地固定永磁铁42。因此,即使在永磁铁42的端部等产生破损,也能够通过带47抑制永磁铁42的飞散。并且,由于带47的从永磁铁42浮起的部分较短,因此在转子40旋转时,带47的从永磁铁42浮起的部分不易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杂音和带47与定子30之间的接触等。
并且,即使在带47的基材470从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浮起的部分产生间隙48,间隙48的至少一部分也会被粘接剂层475填充。因此,即使在带47的基材470从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浮起的部分,由于带47与永磁铁42相粘接,因此也能够通过带47更加可靠地抑制永磁铁42的飞散。并且,在间隙48中,由于粘接剂层475的界面475a呈朝向间隙48的里面凹陷的凹曲面,因此带47的基材470与粘接剂层475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永磁铁42与粘接剂层475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即使在带47稍从永磁铁42浮起的部分,带47与永磁铁42也能够可靠地相粘接。因此,能够通过带47可靠地抑制永磁铁42的飞散。
并且,带47为在基材470施加有粘接剂的有粘接剂带,粘接剂层475由粘接剂中的从基材470渗出的部分构成。因此,卷绕带47之后,不需要涂敷粘接剂的工序。
并且,基材470由于由玻璃纤维织成的玻璃纤维布构成,因此能够通过较薄的带47固定永磁铁42。并且,只要是玻璃纤维布,经时性劣化较小。
(其他实施方式)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40的说明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卷绕一圈带47的情况,但如图7所示,优选将带47卷绕多圈,例如卷绕两圈。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带47更加可靠地固定永磁铁42。此时,至少在从径向内侧数的第一圈带47a中,带47a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外切的假想直线P靠内侧的位置即可。
并且,如图7所示,优选在从径向内侧数的第一圈带47a以及第二圈带47b中,带47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两个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外切的假想直线P靠内侧的位置。所述结构在卷绕两圈带47后,在相邻的两个永磁铁42之间向径向内侧按压带47,之后,加热带47使粘接剂固化。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带47使用带粘接剂的带,但也可采用在卷绕带47之后在带47的内侧涂敷粘接剂的方法,或在永磁铁42的外周面422涂敷粘接剂之后卷绕带47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带47使用宽度与永磁铁42的马达轴线L方向的尺寸相等的带47,但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将宽度比永磁铁42的马达轴线L方向的尺寸窄的带47螺旋状卷绕的类型的转子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型同步马达,但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例如步进马达、其他马达和发电机用的转子。

Claims (13)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
旋转轴;
多个永磁铁,所述多个永磁铁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排列,且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以及
带,其卷绕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径向外侧,并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
在所述多个永磁铁中的相邻的两个永磁铁之间,当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带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与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沿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卷绕多圈,
且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带的至少从内侧数的第一圈进入到比所述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带的至少从内侧数的第一圈以及第二圈进入到比所述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永磁铁之间,形成在所述带的基材从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浮起的部分处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被粘接剂层填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间隙中,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粘接剂层的界面呈朝向所述间隙的里面凹陷的凹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为在所述基材施加有粘接剂的有粘接剂带,
所述粘接剂层由所述粘接剂中的从所述基材渗出的部分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由玻璃纤维织成的玻璃纤维布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呈凸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的轴线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多个永磁铁的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在所述基材浸渍有热固性的环氧类粘接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通过所述粘接剂至少固定在所述多个永磁铁的外周面中的位于最径向外侧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的一部分即使在比与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外切的假想直线靠内侧的位置也通过所述粘接剂固定在所述两个永磁铁的外周面。
13.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为具有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马达,
且所述马达具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对置的筒状的定子。
CN201420595809.9U 2013-11-19 2014-10-15 转子以及马达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036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8945A JP2015100202A (ja) 2013-11-19 2013-11-19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3-238945 2013-1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3632U true CN204103632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720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9580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03632U (zh) 2013-11-19 2014-10-15 转子以及马达
CN201410544823.0A Active CN104659941B (zh) 2013-11-19 2014-10-15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4823.0A Active CN104659941B (zh) 2013-11-19 2014-10-15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00202A (zh)
CN (2) CN20410363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0176A (zh) * 2015-04-27 2016-11-09 西门子公司 电机的转子、用于制造电机的转子的方法和相应的电机
CN107887994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转子
CN109478810A (zh) * 2016-07-15 2019-03-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旋转电机及该转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34774A (ja) * 2015-07-29 2017-02-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JP6915391B2 (ja) * 2016-08-30 2021-08-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22565B2 (ja) * 2017-06-28 2021-0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送風機
JP2019062638A (ja) * 2017-09-26 2019-04-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US10826342B2 (en) 2017-11-22 2020-11-03 Hamilton Sunstrand Corporation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rotor for integrated drive generator
JP2019187164A (ja) * 2018-04-16 2019-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巻上げシステム
JP2022535360A (ja) * 2019-05-28 2022-08-08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モーター
DE102020100306A1 (de) * 2020-01-09 2021-07-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omotor aufweisend einen Rotor mit Berstschutzhülse ohne Verklebung der Magnetelemente
CN112134425B (zh) * 2020-08-12 2023-04-18 浙江迪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的转子铁芯制造方法
CN117795826A (zh) * 2021-07-28 2024-03-29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CN114243981B (zh) * 2022-01-10 2023-05-12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外转子电机
CN114759748B (zh) * 2022-05-27 2022-11-25 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永磁体的装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0753A (ja) * 1984-03-22 1985-10-11 Fanuc Ltd 永久磁石界磁回転子
JPH0739257U (ja) * 1993-12-24 1995-07-1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永久磁石回転子
JP4003694B2 (ja) * 2003-05-12 2007-11-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マグネット型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4671997B2 (ja) * 2007-10-23 2011-04-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068425A1 (de) * 2007-12-05 2009-06-10 E+a Forschungsinstitut Elektromaschinen GmbH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Synchronmaschine
JP2013009458A (ja) * 2011-06-22 2013-01-10 Nidec Sankyo Corp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3165548A (ja) * 2012-02-09 2013-08-22 Fuji Electric Co Ltd 表面磁石形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13176210A (ja) * 2012-02-24 2013-09-05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0176A (zh) * 2015-04-27 2016-11-09 西门子公司 电机的转子、用于制造电机的转子的方法和相应的电机
CN106100176B (zh) * 2015-04-27 2018-11-16 西门子公司 电机的转子、用于制造电机的转子的方法和相应的电机
US10211711B2 (en) 2015-04-27 2019-02-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andage tape wound permanent magnet rotor of an electric machine
CN109478810A (zh) * 2016-07-15 2019-03-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旋转电机及该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7887994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转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9941A (zh) 2015-05-27
JP2015100202A (ja) 2015-05-28
CN104659941B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3632U (zh) 转子以及马达
US8836192B2 (en) Axial gap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rotor used therefor
JP6804642B2 (ja) 回転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5457787B2 (ja) モータ用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09072009A (ja) 永久磁石回転機
JP2007006689A (ja) モータのロータ及びその製作方法
JP2010528581A5 (zh)
GB2511320A (en) Axial flux motor
JP2009077469A (ja)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9792169B (zh)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
CN104979935B (zh) 马达
TW200945733A (en) Laminated wound core and rotor equipped with the cor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TWI673937B (zh)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JP7080831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05312250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磁石固定方法
KR101611519B1 (ko) 영구자석형 로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5333762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S6260451A (ja) 永久磁石界磁デイスク型同期機
JP2006025482A (ja) ディスク型回転電機のロータ構造およびロータ製造方法
JP3451396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4192086B2 (ja) 励磁機、界磁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機
JP2007006641A (ja)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ロータ
JP2008086182A (ja) 電機子、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コア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発電機
JP4706298B2 (ja) レゾルバ装置
JP2009232505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