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7885U -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7885U
CN204097885U CN201420570481.5U CN201420570481U CN204097885U CN 204097885 U CN204097885 U CN 204097885U CN 201420570481 U CN201420570481 U CN 201420570481U CN 204097885 U CN204097885 U CN 204097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llision wall
fixed
steel formwork
ring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04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平
全有维
刘丹
沈兴东
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04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97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7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7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桥梁梁体和钢管脚手架,还包括组合钢模板、两根拉杆、第一斜撑、第二斜撑、第三水平支撑、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匝道桥梁的防撞墙的浇筑模板是采用木模板,木模板的使用次数少,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增加了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因此对木材的消耗量大等的问题。优点:使用次数多,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也非常光滑,可以减少用工量和木材消耗量,减弱对人工技术的依赖,提升工程速度和质量。

Description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适用于桥梁工程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施工。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匝道桥梁的防撞墙的浇筑模板是采用木模板,木模板的使用次数少,而且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增加了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更进一步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因此对木材的消耗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匝道桥梁的防撞墙的浇筑模板是采用木模板,木模板的使用次数少,而且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增加了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更进一步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因此对木材的消耗量大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采用组合钢模板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以提高使用次数,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也非常光滑,甚至可以省去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减少用工量和木材消耗量,减弱对人工技术的依赖,提升工程速度和质量,木材消耗量相对传统建筑减少了87.6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桥梁梁体侧边的钢管脚手架;还包括组合钢模板、两根拉杆、第一斜撑、第二斜撑、第三水平支撑、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
所述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固定于桥梁梁体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
所述两根拉杆分别对拉固定于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第一斜撑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梁体上;
所述第二斜撑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
所述第三水平支撑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上;
所述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上;
所述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上。
采用第一、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能够防止防撞墙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上浮现象,同时便于模板上口线型调整。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固定于桥梁梁体的翼缘板上,所述翼缘板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底模,所述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有层板,所述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上,且贴合于层板的内侧,所述层板的内侧一端设有便于外侧钢模板贴合的坡面,用于外侧模板与翼缘板之间的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30°≤A≤60°;第二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30°≤B≤60°;能有效地保证内侧钢模板与外侧钢模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相邻两根第一斜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相邻两根第二斜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所述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500mm。所述支撑杆用于保证组合钢模板之间的开口距离,控制防撞墙的截面尺寸。
所述桥梁梁体上设有用于内侧钢模板下端固定的定位钢筋。有效地的保证了内侧钢模板的位置精度,提高了防撞墙的位置准确度。
所述每相邻两个内侧钢模板之间的接缝处,以及每相邻两个外侧钢模板之间的接缝处均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本实用新型在模板之间的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跑浆现象;同时提高了防撞墙的线性圆顺,位置准确。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方法,在桥梁梁体侧边搭设钢管脚手架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1.1、依据所需施工的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尺寸设计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所述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能分别与待浇筑防撞墙两侧贴合;
1.2、将步骤1.1中的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固定于桥梁梁体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
1.3、在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的上端及下端采用拉杆对拉连接;
1.4、采用第一斜撑支撑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上端,所述第一斜撑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梁体上;采用第二斜撑支撑固步骤1.3中的外侧钢模板下端,第二斜撑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采用第三水平支撑支撑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下端,第三水平支撑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上;
1.5、采用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拉住外侧钢模板上端,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上;采用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拉住内侧钢模板上端,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上;所述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束。
所述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固定于桥梁梁体的翼缘板上,所述翼缘板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底模,所述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有层板,所述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上,且贴合于层板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层板的目的是,由于外侧钢模板不是紧贴在桥梁梁体的翼缘板上,所以下口要采用底模与层板封闭,使得外侧钢模板紧贴在桥梁梁体的翼缘板上。翼缘板为箱梁结构的悬挑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梁体浇筑完成后,再在其上支立防撞墙组合钢模板。
步骤1.4中的第一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30°≤A≤60°;步骤1.4中的第二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30°≤B≤60°。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中第一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第二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能有效地保证内侧钢模板与外侧钢模板的稳定性。
步骤1.4中每相邻两根第一斜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二斜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所述步骤1.3中在拉杆对拉连接前,在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500mm。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中设置的支撑杆有效地的控制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之间的间距,同时也能提高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之间固定的可靠性。
所述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固定于桥梁梁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钢模板尺寸设计是符合《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T50214-2013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其组合钢模板的具体尺寸需根据所需施工的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尺寸进行设计,其组合钢模板的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的制作方法是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不详细描述组合钢模板的制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组合钢模板使用次数是木模板的数十倍,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也非常光滑,甚至可以省去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可以减少用工量和木材消耗量,减弱对人工技术的依赖,提升工程速度和质量。
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而钢模板只需通过拼装就位即可,对人工的要求不是很高。相关数据显示,使用钢模板的用工量比之前少了30%,木材消耗量相对传统建筑减少了87.67%。
由于两侧模板受力不平衡时容易出现内倾或外倾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受力后会产生位移,垂直度发生偏差,导致防撞墙不成直线,外观较差,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正确安装模板是保证防撞墙外观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钢模板施工方法在采用上述措施加固后,可以使模板产生的挠度较小,混凝土防撞墙的外形尺寸精度有明显的提高,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施工现场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C处放大图。
图3为组合钢模板的配置图。
其中,1为内侧钢模板,2为外侧钢模板,3为层板,4为桥梁梁体,5为拉杆,6为第一斜撑,7为第二斜撑,8为钢管脚手架,9为第三水平支撑,10为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为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2为支撑杆,13为定位钢筋,14为翼缘板,15为底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桥梁梁体4、钢管脚手架8、组合钢模板、拉杆5、第一斜撑6、第二斜撑7、第三水平支撑9、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
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
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拉杆5分别同时对拉设置在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上端和下端;第一斜撑6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第二斜撑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8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2下端外壁上;第三水平支撑9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2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8上;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1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翼缘板14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底模15,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有层板3,所述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15上,且贴合于层板3的内侧,层板3的内侧一端设有便于外侧钢模板2贴合的坡面,用于外侧模板与翼缘板之间的密封。第一斜撑6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A=60°;第二斜撑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B=30°。相邻两根第一斜撑6之间的距离为1000mm;相邻两根第二斜撑7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cm;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9之间的距离为1000mmcm。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12;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为500mm。桥梁梁体4上设有用于内侧钢模板1下端固定的定位钢筋13。定位钢筋13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每相邻两个内侧钢模板1之间的接缝处,以及每相邻两个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均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本实用新型在模板之间的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跑浆现象;同时提高了防撞墙的线性圆顺,位置准确。
本实施例中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方法,在桥梁梁体4侧边搭设钢管脚手架8后,包括如下步骤:
1.1、依据所需施工的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尺寸设计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能分别与待浇筑防撞墙两侧贴合;
1.2、将步骤1.1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
此步骤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重锤球找竖直的方法,保证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内外两侧。
此步骤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翼缘板14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底模15,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有层板3,层板3的内侧一端设置有便于内侧钢模板1贴合的坡面;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15上,且贴合于层板3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的层板3固定在底模15上,外侧钢模板2的下端与层板3贴合紧密;本实施例中设置层板的目的是,由于外侧钢模板2不是紧贴在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所以下口要采用底模与层板封闭,使得外侧钢模板2紧贴在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翼缘板14为箱梁结构的悬挑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梁体4浇筑完成后,再在其上支立防撞墙组合钢模板。
此步骤中的内侧钢模板1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钢筋13。有效地保证了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提高了防撞墙的位置准确度。
1.3、在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上端及下端采用拉杆5对拉连接;
此步骤中对拉杆对拉连接前,需在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12;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为500mm。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支撑杆12用于保证组合钢模板之间的开口距离,控制防撞墙的截面尺寸。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1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钢筋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拉杆5采用现有技术中的M16拉杆对拉,能有效地保证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受力不平衡时容易出现内倾或外倾现象。
1.4、采用第一斜撑6顶住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1上端,第一斜撑6的上端接触内侧钢模板1上端,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采用第二斜撑7顶住步骤1.3中的外侧钢模板2下端,第二斜撑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8上,下端顶住外侧钢模板2下端;采用第三水平支撑9顶住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1下端,第三水平支撑9的一端顶住内侧钢模板1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
此步骤中第一斜撑6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30°≤A≤60°;此步骤中的第二斜撑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30°≤B≤60°。本实施例中锐角A优选角度为60°,锐角B优选角度为30°。本实施例中的锐角A和锐角B;能有效地保证内侧钢模板1与外侧钢模板2的稳定性。
此步骤中每相邻两根第一斜撑6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二斜撑7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9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1.5、采用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拉住外侧钢模板2上端,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2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8上;采用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拉住内侧钢模板1上端,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1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所述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束。
此步骤中采用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拉住外侧钢模板2和内侧钢模板1的上口,防止组合钢模板上浮和便于组合钢模板上口线型调整。
本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内侧钢模板之间的接缝处,以及每相邻两个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均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本实用新型在模板之间的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跑浆现象;同时提高了防撞墙的线性圆顺,位置准确。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钢管脚手架8,为施工现场搭建的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架台,其具体的搭建过程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桥梁梁体(4)侧边的钢管脚手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合钢模板、拉杆(5)、第一斜撑(6)、第二斜撑(7)、第三水平支撑(9)、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
所述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
所述拉杆(5)分别对拉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第一斜撑(6)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
所述第二斜撑(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8)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2)下端外壁上;
所述第三水平支撑(9)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
所述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2)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8)上;
所述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1)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所述翼缘板(14)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底模(15),所述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有层板(3),所述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15)上,且贴合于层板(3)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3)的内侧一端设有便于外侧钢模板(1)贴合的坡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6)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30°≤A≤60°;所述第二斜撑(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30°≤B≤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相邻两根第一斜撑(6)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二斜撑(7)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9)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12);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为5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梁体(4)上设有用于内侧钢模板(1)下端固定的定位钢筋(1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相邻两个内侧钢模板(1)之间的接缝处,以及每相邻两个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均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
CN201420570481.5U 2014-09-29 2014-09-29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Active CN204097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0481.5U CN204097885U (zh) 2014-09-29 2014-09-29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0481.5U CN204097885U (zh) 2014-09-29 2014-09-29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7885U true CN204097885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0481.5U Active CN204097885U (zh) 2014-09-29 2014-09-29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978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3510A (zh) * 2014-09-29 2014-12-17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
CN107143146A (zh) * 2017-07-12 2017-09-08 广东建星建造集团有限公司 二次结构免模板免抹灰施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3510A (zh) * 2014-09-29 2014-12-17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
CN104213510B (zh) * 2014-09-29 2016-02-10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方法
CN107143146A (zh) * 2017-07-12 2017-09-08 广东建星建造集团有限公司 二次结构免模板免抹灰施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1512B (zh) 吊模法后浇带梁板施工方法
CN104196055B (zh) 地下室外墙下部模板施工方法
CN201535064U (zh) 建筑用模板
CN103410269B (zh) 无粘结预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931446B (zh) 一种一次性浇筑的飘窗模板支设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178604A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CN103306463B (zh) 一种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
CN203213591U (zh) 无梁倒圆锥形柱帽结构模板体系
CN110847599A (zh) 一种异形柱模板补缺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2925721U (zh) 一种预制装配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113482312A (zh) 导向式双层结构电梯井操作平台及基于该平台的施工方法
CN20687367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节点
CN203834926U (zh) 清水混凝土地下室外墙模板支模结构
CN204097885U (zh)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
CN203257090U (zh) 外挑楼板的模板系统
CN203939238U (zh) 用于上凸混凝土构件支模装置的支托模板
CN104196165B (zh) 一种超大型多腔钢结构巨柱及其制作方法
CN203808249U (zh) 一种梁柱节点核心区柱箍筋笼组件
CN104213510B (zh) 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方法
CN202658765U (zh) 龙骨构架混凝土抗裂填充墙体
CN202265906U (zh) 埋入式钢管混凝土柱脚锚栓固定装置
CN204000885U (zh) 地铁深基坑混凝土支撑吊模模具
CN204359161U (zh) 一种带水平中间环梁结构的自然通风冷却塔
CN203200774U (zh) 一种大体积高杯口柱基础杯芯模板位置固定改进装置
CN205955197U (zh) 用于梯段预制的非定型、可周转模板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