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0551U -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90551U
CN203890551U CN201420134503.3U CN201420134503U CN203890551U CN 203890551 U CN203890551 U CN 203890551U CN 201420134503 U CN201420134503 U CN 201420134503U CN 203890551 U CN203890551 U CN 203890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feeding
carding
cavity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45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军
闫进祥
虞叔良
张玉泽
龚以炜
傅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Jingwei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Jingwei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Jingwei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1345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90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90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905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杯纺纱器的双喂给分梳机构,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喂给装置、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梳装置和两个通道组成。其中左、右喂给装置呈对称排列方式;左、右分梳装置呈对称排列方式,其最主要的组成部件是分别设在左、右分梳腔体内的左、右分梳辊;左、右通道分别与左、右分梳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转杯纺纱器喂给分梳机构的特点,使转杯纺纱由原来的单根纤维条喂入、梳理变为双根纤维条喂、梳理,并为单纤维进入转杯提供了两个单独的通道,从而克服了转杯纺纺混纺纱及生产新型纱线方面的弱点,有效扩大了转杯纺的使用领域,丰富了转杯纱的品种。

Description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杯纺纱器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两套喂给分梳装置并列并具有两个通道的转杯纺纱器的喂给分梳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型纺纱方式。其中,转杯纺纱机由于其具有纺纱速度高、卷装容量大、适纺性较好和能够兼纺优低原料和低级原料的特点,已成为新型纺纱技术中技术最成熟、应用面最广、经济性较高的纺纱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投入大规模工业应用至今,经过40多年的发展,转杯纺产品从初期的粗布、鞋面布、台布等,发展到如今的牛仔布、竹节布、府绸以及针织品等,各种非棉产品也在积极地开发中。 
转杯纺纱属于自由端纺纱工艺领域。自由端纺纱早在1872年在美国就有人申请过专利,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以后的四五十年间,一直都处在研制和试验阶段,因而没有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随着原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世纪60年代首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KS-200型转杯纺纱机样机,在以后的几年中又不断完善和改进,1967年生产制造出第一台性能较先进,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BD-200型转杯纺纱机。随后日本、德国进行研究和改进,转杯纺纱的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进展,出现了自排风和抽气式转杯纺纱机。且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转杯纺纱也实现了自动化接头,尽管结果多次改进,转杯纺的关键部件——纺纱器的整体结构却始终无较大变化。现有纺纱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壳体、罩壳、一个安装在纺纱机主机纺纱机主梁上的含吸气腔的转杯座、一个位于转杯座中的转杯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分梳辊、喂给罗拉、引纱管和分梳辊与转杯之间的输纤通道。由于传统纺纱器单套分梳的特点,使转杯纺在棉纺纯纺产品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但同时也采用转杯纺生产混纺纱、短粗竹节纱、花式纱等新型纱线时有较大的限制和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型号分梳辊对原料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同一分梳装置很难对不同性能纤维同时有良好的梳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转杯纺纱品种的多样性。因此扩大转杯纺的应用范围,丰富转杯纱的种类,必须要对转杯纺的关键部件——纺纱器进行改进,特别是设计双喂给分梳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特别是提供一种转杯纺纱器的双喂给分梳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两套喂给分梳装置并列并具有两个通道的转杯纺纱器的喂给分梳机构。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转杯纺纱器的喂给分梳机构在结构和性能上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经济价值的转杯纺纱器的喂给分梳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包括一带有左分梳腔体、右分梳腔体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一将纤维条送入左分梳腔体的左喂给装置和一将纤维条送入右分梳腔体的右喂给装置;所述左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双喂给分梳机构的左侧,由左喂给罗拉和左喂给板组成;所述右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双喂给分梳机构的右侧,由右喂给罗拉和右喂给板组成;所述左喂给罗拉的作用是将左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左分梳腔体内,所述左喂给板的作用是将所述左纤维条引导进入所述左喂给罗拉;所述右喂给罗拉的作用是将右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右分梳腔体,所述右喂给板的作用是将所述右纤维条引导进入所述右喂给罗拉; 
所述左分梳腔体内设有一将左喂给装置送入左分梳腔体的左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左分梳辊,所述右分梳腔体内设有一将右喂给装置送入右分梳腔体的右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右分梳辊。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一条形的与所述左分梳腔体相连通的左排杂腔,所述左排杂腔的作用是将所述左分梳辊梳理出的短纤维及杂质排出所述左分梳腔体;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有一条形的与所述右分梳腔体相连通的右排杂腔,所述右排杂腔的作用是将所述右分梳辊梳理出的短纤维及杂质排出所述右分梳腔体。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与所述壳体相连有一输纤通道,在所述输纤通道上开通有一与所述左分梳腔体相连的一左通道,所述左通道的作用为所述左分梳辊梳理成的单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在所述输纤通道上开通有一与所述右分梳腔体相连的一右通道,所述右通道的作用是为所述右分梳辊梳理成的单根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左喂给板和所述左喂给罗拉之间隔距的左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右喂给板和所述右喂给罗拉之间隔距的右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入分梳,所述左分梳腔体和所述右分梳腔体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所述左分梳辊和所述右分梳辊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所述左分梳辊和所述右分梳辊的针布的齿形分别为直齿、直齿平底齿、弧背齿和短工作面齿、凸背齿或山型齿;所述左分梳辊和所述右分梳辊的针布的工作角的比例为1:1~1.3;所述左分梳辊和所述右分梳辊的针布的齿高的比例为1:1~1.3;所述左分梳辊和所述右分梳辊的针布的齿顶面积的比例为1:1~1.2;所述左分梳辊和所 述右分梳辊的针布的齿密度的比例为1:1~1.5。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所述左分梳辊和所述右分梳辊的齿条方向相反,所述左左分梳辊和所述右分梳辊转动方向相反。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中,所述左、右通道均呈渐缩形漏斗状,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增加两个通道的长度,集束气流,以利于单根纤维在所述输纤通道内的伸直,所述左、右通道内部均呈绝对光洁状态,无污垢及缺口的存在。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所述左、右通道通过出纤口与所述转杯相连通,所述左、右通道分别通过左、右入纤口与所述左、右分梳腔体相连,所述左入纤口和所述右入纤口分别开设在所述输纤通道的背面,所述左入纤口与所述输纤通道左侧边缘的距离为6cm,上侧边缘距离为4cm;所述右入纤口与所述输纤通道右侧边缘的距离为6cm,上侧边缘距离为4cm;所述左入纤口和所述右入纤口均呈矩形状。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所述左通道和右通道在所述输纤通道上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所述左通道和所述右通道先相连成一个总的通道,然后共用一个总出纤口;另一种形式是所述左通道和所述右通道完全相互独立,既所述左通道通过一左出纤口与所述转杯相连通,所述右通道通过一右出纤口与所述转杯相连通,所述左、右通道不相连;所述出纤口开设在假捻盘上,所述假捻盘安装在所述输纤通道的正面,并处于所述输纤通道的中央位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所述左出纤口与所述右出纤口在所述假捻盘上相对位置关系为三种之一:一种是所述左出纤口与所述右出纤口在所述假捻盘上的朝向相反;一种是所述左出纤口与所述右出纤口在所述假捻盘上的朝向相同;一种是所述左出纤口与所述右出纤口在所述假捻盘上的朝向呈一定角度。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纺纱器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具有两个独立的分梳机构,可根据原料的性质选用合理型号的分梳辊,对原料的梳理效果好,损伤小,因此有效解决了转杯纺纺混纺纱的技术难题,且所纺纱线质量高,且可生产具有独特风格的转杯纱。 
2本纺纱器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具有两个独立的喂给装置,因此相当多加一道并条工序,可有效提高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减少有害毛羽的数量,提高纱线的质量。并可提高喂给速度,进而提高引纱速度,提高转杯纺的效率。 
3本纺纱器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可生产一定比例的混纺纱和各式花式纱线,所纺纱线条干均匀,毛羽少。由于是两根条子喂入,尤其适合粗支纱的生产。 
4本纺纱器的双分梳喂给机构具有两个独立的通道,且左、右通道的长度相较其他纺纱器长度长,因此更有利于纤维的伸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喂给分梳机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输纤通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输纤通道形式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输纤通道形式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出纤口朝向相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出纤口朝向相同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出纤口朝向呈一定角度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纺纱器壳体 2左分梳腔体 3右分梳腔体 4左分梳辊 5右分梳辊 6左喂给罗拉 7右喂给罗拉 8左喂给板 9右喂给板 10左排杂腔 11右排杂腔 12左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 13右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 14左入纤口 15右入纤口 16左通道 17右通道18总通道 19总出纤口 20左出纤口 21右出纤口 22假捻盘 23输纤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带有左分梳腔体(2)、右分梳腔体(3)的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一将纤维条送入左分梳腔体(2)的左喂给装置和一将纤维条送入右分梳腔体(3)的右喂给装置;左喂给装置位于壳体(1)的左侧,由左喂给罗拉(6)和左喂给板(8)组成;右喂给装置位于壳体(1)的右侧,由右喂给罗拉(7)和右喂给板(9)组成;左喂给罗拉(6)的作用是将左纤维条牵引进入左分梳腔体(2)内,左喂给板(8)的作用是将左纤维条引导进入左喂给罗拉(6);右喂给罗拉(7)的作用是将右纤维条牵引进入右分梳腔体(3),右喂给板(9)的作用是将右纤维条引导进入右喂给罗拉(7)。 
如图1所示:左分梳腔体(2)内设有一将左喂给装置送入左分梳腔体(2)的左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左分梳辊(4),右分梳腔体(3)内设有一将右喂给装置送入右分梳腔体(3)的右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右分梳辊(5)。 
如图1所示:壳体(1)的左侧开通有一与左分梳腔体(2)相连通的条形的左排杂腔(10),在壳体(1)的右侧开通有一右分梳腔体(3)相连通的条形的右排杂腔(11);左、右排杂腔的作用是将上述分梳装置梳理出来的杂质及短纤维排出分梳腔体。 
如图1和图2所示:与壳体(1)相连有一输纤通道(23),在输纤通道(23)上开通有一与左分梳腔体(2)相连的一左通道(16),左通道(16)的作用为左分梳辊(4)梳理成的单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在输纤通道(23)上开通有一与右分梳腔体(3)相连的一右通道(17),右通道(17)的作用是为右分梳辊(5)梳理成的单根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 
如图1所示:壳体(1)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左喂给板(8)和所述左喂给罗拉(6)之间隔距的左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12),壳体(1)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右喂给板(9)和右喂给罗拉(7)之间隔距的右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13)。 
如图1所示:左分梳腔体(2)和所述的右分梳腔体(3)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 
如图1所示: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工作角的比例为1:1~1.3;左分梳辊(4)和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齿高的比例为1:1~1.3;左分梳辊(4)和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齿顶面积的比例为1:1~1.2;左分梳辊(4)和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齿密度的比例为1:1~1.5。左分梳辊(4)和右分梳辊(5)的齿形方向相反,左分梳辊(4)和右分梳辊(5)的转动方向相反。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左通道(16)和右通道(17)均呈渐缩形漏斗状,其目的是延长输纤通道(23)的长度,集束所述输纤通道(23)内的气流,以利于单根纤维在所述输纤通道(23)内的伸直;输纤通道(23)内部均呈绝对光洁状态,无污垢及缺口的存在。 
如图1所示:左、右通道分别通过左、右入纤口与所述左、右分梳腔体相连;如图2所示:左入纤口(14)和右入纤口(15)分别开设在输纤通道(23)的背面,左入纤口(14)与输纤通道(23)左侧边缘的距离为6cm,上侧边缘距离为4cm;右入纤口(15)与输纤通道(23)右侧边缘的距离为6cm,上侧边缘距离为4cm;左入纤口(14)和右入纤口(15)均呈矩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左通道(16)和所述右通道(17)通过出纤口与转杯相连通,左、右通道的形式为:如图3所示,左通道(16)和右通道(17)相连成一个总通道(18),共用 一个总出纤口(19);或者如图4所示,左通道(16)和右通道(17)完全相互独立,既所述左通道(16)通过一左出纤口(20)与转杯相连通,右通道(17)通过一右出纤口(21)与转杯相连通,左、右通道不连通;总出纤口(19)或者左出纤口(20)和右出纤口(21)都开设在假捻盘(22)上,假捻盘(22)安装在所述输纤通道(23)的正面,并处于所述输纤通道(23)正面的中央位置。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左出纤口(20)与右出纤口(21)在假捻盘(22)上相对位置关系为三种之一:一种是如图5所示,左出纤口(20)与右出纤口(21)在假捻盘(22)上的朝向相反;一种是如图6所示,左出纤口(20)与右出纤口(21)在假捻盘(22)上的朝向相同;一种是如图7所示,左出纤口(20)与右出纤口(21)在假捻盘(22)上的朝向呈一定角度。 

Claims (9)

1.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带有左分梳腔体(2)和右分梳腔体(3)的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一将纤维条送入左分梳腔体(2)的左喂给装置和一将纤维条送入右分梳腔体(3)的右喂给装置;所述左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由左喂给罗拉(6)和左喂给板(8)组成;所述右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由右喂给罗拉(7)和右喂给板(9)组成;所述左喂给罗拉(6)的作用是将左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左分梳腔体(2)内,所述左喂给板(8)的作用是将所述左纤维条引导进入所述左喂给罗拉(6);所述右喂给罗拉(7)的作用是将右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右分梳腔体(3),所述右喂给板(9)的作用是将所述右纤维条引导进入所述右喂给罗拉(7); 
所述左分梳腔体(2)内设有一将左喂给装置送入左分梳腔体(2)的左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左分梳辊(4),所述右分梳腔体(3)内设有一将右喂给装置送入右分梳腔体(3)的右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右分梳辊(5); 
所述壳体(1)的左侧开通有一与所述左分梳腔体(2)相连通的条形的左排杂腔(10),在所述壳体(1)的右侧开通有一所述右分梳腔体(3)相连通的条形的右排杂腔(11),所述左、右排杂腔的作用是将上述分梳装置梳理出来的杂质及短纤维排出分梳腔体; 
与所述壳体(1)相连有一输纤通道(23),在所述输纤通道(23)上开通有一与所述左分梳腔体(2)相连的一左通道(16),所述左通道(16)的作用为所述左分梳辊(4)梳理成的单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在所述输纤通道(23)上开通有一与所述右分梳腔体(3)相连的一右通道(17),所述右通道(17)的作用是为所述右分梳辊(5)梳理成的单根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左喂给板(8)和所述左喂给罗拉(6)之间隔距的左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12),所述壳体(1)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右喂给板(9)和所述右喂给罗拉(7)之间隔距的右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分梳腔体(2)和所述的右分梳腔体(3)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工作角的比例为1:1~1.3;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齿高的比例为1:1~1.3;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齿顶面 积的比例为1:1~1.2;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齿密度的比例为1: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齿形方向相反,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转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通道(16)和所述右通道(17)均呈渐缩形漏斗状,其目的是延长输纤通道(23)的长度,集束所述输纤通道(23)内的气流,以利于单根纤维在所述输纤通道(23)内的伸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通道分别通过左、右入纤口与所述左、右分梳腔体相连,所述左入纤口(14)和所述右入纤口(15)分别开设在所述输纤通道(23)的背面,所述左入纤口(14)与所述输纤通道(23)左侧边缘的距离为6cm,上侧边缘距离为4cm;所述右入纤口(15)与所述输纤通道(23)右侧边缘的距离为6cm,上侧边缘距离为4cm;所述左入纤口(14)和所述右入纤口(15)均呈矩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通道(16)和所述右通道(17)通过出纤口与转杯相连通,所述左、右通道的形式为:所述左通道(16)和所述右通道(17)相连成一个总通道(18),共用一个总出纤口(19);或者,所述左通道(16)和所述右通道(17)完全相互独立,既所述左通道(16)通过一左出纤口(20)与转杯相连通,所述右通道(17)通过一右出纤口(21)与转杯相连通,左、右通道不连通;总出纤口(19)或者左出纤口(20)和右出纤口(21)都开设在假捻盘(22)上,所述假捻盘(22)安装在所述输纤通道(23)的正面,并处于所述输纤通道(23)正面的中央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出纤口(20)与所述右出纤口(21)在所述假捻盘(22)上相对位置关系为三种之一:一种是所述左出纤口(20)与所述右出纤口(21)在所述假捻盘(22)上的朝向相反;一种是所述左出纤口(20)与所述右出纤口(21)在所述假捻盘(22)上的朝向相同;一种是所述左出纤口(20)与所述右出纤口(21)在所述假捻盘(22)上的朝向呈一定角度。 
CN201420134503.3U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90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4503.3U CN203890551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4503.3U CN203890551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90551U true CN203890551U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16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450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90551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905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1697A (zh) * 2014-03-24 2014-07-09 东华大学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CN107938033A (zh) * 2017-11-17 2018-04-20 东华大学 牛角瓜纤维的成条装置和成条方法
CN111455517A (zh) * 2019-01-22 2020-07-28 唐继翔 分梳纤维捻集纺纱方法及纺纱设备、花式纱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1697A (zh) * 2014-03-24 2014-07-09 东华大学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CN107938033A (zh) * 2017-11-17 2018-04-20 东华大学 牛角瓜纤维的成条装置和成条方法
CN107938033B (zh) * 2017-11-17 2020-06-12 东华大学 牛角瓜纤维的成条装置和成条方法
CN111455517A (zh) * 2019-01-22 2020-07-28 唐继翔 分梳纤维捻集纺纱方法及纺纱设备、花式纱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0163C (zh) 超细柔软毛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2704108B (zh) 一种棉纤维与麻赛尔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
CN102517737B (zh) 一种羊毛纱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05755622B (zh)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01979735A (zh) 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CN104264301B (zh) 一种利用超细旦莫代尔纺超细支纱的纺纱工艺
CN102358972A (zh) 一种丝光毛与锦纶、抗起球腈纶的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1612B (zh) 一种ab竹节复合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52808A (zh)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纺纱器
CN101377031A (zh) 一种精梳棉、绢丝、羊绒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
CN107419390A (zh) 一种阳离子涤纶与棉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
CN105401293A (zh) 一种新型花式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5256429A (zh) 一种仪纶/涤纶/棉纤维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5019082B (zh) 一种竹纤维与腈纶纤维混纺涡流纺纱品及其纺织方法
CN109763229A (zh) 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10016742A (zh) 一种纯棉精梳高支纱的高效生产方法
CN103911706B (zh) 一种涤棉混纺短纤纱的制造方法
CN203890551U (zh)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CN107460582B (zh) 一种段彩段弹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CN203890552U (zh) 一种双喂给分梳装置
CN103911697A (zh)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CN110004548A (zh) 针织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4674400A (zh) 一种纯山羊绒纤维精纺高支纱纺纱方法
CN203890549U (zh) 一种转杯纺纱机
CN202116742U (zh) 粗纱机喇叭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