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9832U -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9832U
CN203739832U CN201320888560.6U CN201320888560U CN203739832U CN 203739832 U CN203739832 U CN 203739832U CN 201320888560 U CN201320888560 U CN 201320888560U CN 203739832 U CN203739832 U CN 203739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afety strap
dead bolt
cylinders
bol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885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阳
邓世宽
李普
陈现岭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885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9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9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98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包括:锁舌;基座,其中所述锁舌设在所述基座的底部;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的上方;以及两个第二柱体,所述两个第二柱体分别可旋转地设在所述第一柱体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二柱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其中安全带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且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柱体和两个第二柱体之间穿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降低人员的伤害,降低事故伤亡率,安全性能高。

Description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及代步工具使用越来越普及,但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在逐渐增加,频发的交通事故不断造成人员伤亡。据统计,国外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因正面碰撞导致死亡的接近70%。在我国由于交通法规执行情况及道路使用状况的特殊性,正面碰撞造成的伤亡事故更是远高于国外。美国和欧洲碰撞法规将正面碰撞时最易于受伤的人体部位—胸部和膝部作为重点伤害指标测量点,并且在实际发生事故过程中,乘员的骨盆及大腿也是主要受伤害的位置。汽车正面碰撞防护是国内外主机厂在安全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每时每刻仍然有很多人由于正面碰撞而造成伤害,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刻不容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该安全带锁舌装置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降低人员的伤害,降低事故伤亡率,安全性能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包括:锁舌;基座,其中所述锁舌设在所述基座的底部;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的上方;以及两个第二柱体,所述两个第二柱体分别可旋转地设在所述第一柱体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二柱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其中安全带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且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柱体和两个第二柱体之间穿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可以使安全带对人体的束缚作用得到加强,安全带锁舌装置可以将人体有效地固定在座椅处,抑制人体相对于座椅向前的运动趋势,避免人体向前冲撞而受伤,尤其是人体的膝部及小腿与仪表板发生的碰撞,从而可以降低人体的膝部、大腿及小腿部位伤害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安全带锁舌装置可以将安全带的腰带与肩带隔离开,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由于人体向前运动造成的肩带力随腰带力增加而增加,进而可以减小肩带对人体胸部伤害,对人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降低人员的伤害,降低事故伤亡率,安全性能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第二柱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柱体的轴心之间的连线的长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柱体和第一柱体均为圆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第二柱体的外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第二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撑块,所述两个支撑块设在所述基座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柱体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两个支撑块之间,且所述两个第二柱体分别可旋转地设在所述两个支撑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还包括:所述两个支撑块上分别具有长圆孔,其中所述第一柱体的两端分别容纳在两个所述长圆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还包括:两个弹簧,所述两个弹簧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长圆孔内,所述两个弹簧分别止抵所述第一柱体的所述两端以将所述第一柱体常推向所述长圆孔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还包括:两个螺栓柱,每个所述螺栓柱依次穿过相应的所述支撑块、第一柱体的相应端和所述基座的相应端后与螺母固定,其中所述弹簧套设在相应的所述螺栓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的底面形成插槽,所述锁舌插入所述插槽内且与所述基座铆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未发生事故或者安全带未被快速拉动的时,第一柱体和两个第二柱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发生事故或者安全带被快速拉动的时,第一柱体和两个第二柱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安全带锁舌装置100;
锁舌1;
基座2;插槽21;
第一柱体3;安装部31;
第二柱体4;安装部41;
支撑块5;长圆孔51;
弹簧6;螺栓柱7;螺母8;铆钉9;
安全带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包括:锁舌1、基座2、第一柱体3和两个第二柱体4。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描述中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是基于附图1-图4中的所示的方向仅是为了描述的简便和简化,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锁舌装置100的锁舌1、基座2、第一柱体3和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的绝对位必须置具有上述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锁舌1设在基座2的底部,锁舌1用于插入到安全带200锁扣装置内。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基座2的底面可以形成有插槽21,锁舌1插入插槽21内且与基座2铆钉9连接。这样可以使锁舌1在基座2上的安装方便、结构更加简单。
第一柱体3可上下移动地设在基座2的上方,两个第二柱体4分别可旋转地设在第一柱体3的上方,具体而言,两个第二柱体4分别可绕其各自的轴线旋转。其中安全带200套设在第一柱体3上且安全带200的两端分别从第一柱体3和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穿出。如图3和图4所示,也就是说,安全带200的一端从第一柱体3和一个第二柱体4之间穿出,安全带200的另一端从第一柱体3和另一个第二柱体4之间穿出。其中安全带200的两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分别作为腰带与肩带使用。
第一柱体3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正常使用安全带200装置时,第一柱体3离两个第二柱体4具有一定距离,安全带200的两端可以在第一柱体3和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方便的滑动,即安全带200可以被自由的拉动。而且由于两个第二柱体4分别绕其各自的轴线可旋转,从而在安全带200在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4之间拉动时更加顺畅,摩擦力小。
其中两个第二柱体4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小于第一柱体3的外径,如若3所示,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述的“两个第二柱体4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是指位于两个第二柱体4的轴心连线上的、两个第二柱体4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4所示,当发生事故时,尤其是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人体会急速向前运动,这样会带动安全带200沿着图3和图4中的箭头方向快速移动,由于安全带200套设在第一柱体3上,从而安全带200会带动第一柱体3产生沿箭头方向的运动。由于两个第二柱体4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小于第一柱体3的外径,这样第一柱体3会卡在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不会从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穿过,如图4所述,这样第一柱体3和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会对安全带200产生压紧作用,安全带200不会从第一柱体3和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拉动。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可以使安全带200对人体的束缚作用得到加强,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可以将人体有效地固定在座椅处,抑制人体相对于座椅向前的运动趋势,避免人体向前冲撞而受伤,尤其是人体的膝部及小腿与仪表板发生的碰撞,从而可以降低人体的膝部、大腿及小腿部位伤害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可以将安全带200的腰带与肩带隔离开,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由于人体向前运动造成的肩带力随腰带力增加而增加,进而可以减小肩带对人体胸部伤害,对人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降低人员的伤害,降低事故伤亡率,安全性能高。
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第二柱体4分别与第一柱体3的轴心之间的连线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左侧的第二柱体4的轴心与第一柱体3的轴心之间的连线长度,与位于右侧的第二柱体4的轴心与第一柱体3的轴心之间的连线长度相等。换言之,两个第二柱体4分别与第一柱体3的轴心之间的连线构造成以两个第二柱体4的轴心与第一柱体3的轴心的连线为腰、以两个第二柱体4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这样可以使第一柱体3和两个第二柱体4之间的结构构造更加稳定,制造更加简单。
可选地,第二柱体4和第一柱体3可以均为圆柱体,这样可以使第二柱体4和第一柱体3的制造更加简单,且安全带200在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4之间拉动、滑动时更加顺畅,安全带200与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4之间摩擦力更小。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二柱体4和第一柱体3还可以是椭圆形(图未示出),由此可以使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可以根据具体的装配方式、安全带200与第二柱体4和第一柱体3之间的受力情况进行多种设计,安全带锁舌装置100可以适应更多的实际情况。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第二柱体4的外径可以相等,进一步地,两个第二柱体4的长度可以相等,由此两个第二柱体4可以同一加工工具或加工模具进行制造,制造成本低。进一步地,两个第二柱体4的外径小于第一柱体3的外径。这样在保证第一柱体3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小第二柱体4的制造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100还包括两个支撑块5。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支撑块5设在基座2的两端,具体地,两个支撑块5位于基座2底部的两端,其中第一柱体3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两个支撑块5之间,且两个第二柱体4分别可旋转地设在两个支撑块5之间。通过设置支撑块5可以对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4起到安装和支撑的作用。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4的两端优选地形成有安装部,第一柱体3的安装部31的直径小于第一柱体3的直径,第二柱体4的安装部41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4的直径,这样有利的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4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支撑块5上分别具有长圆孔51,长圆孔51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柱体3的两端(即第一柱体3的两端的安装部31)分别容纳在两个长圆孔51内。通过设置该长圆孔51,可以使第一柱体3方便地在两个长圆孔51内沿上下方向移动,长圆孔51可以对第一柱体3起到限位的作用。
具体地,安全带锁舌装置100还包括两个弹簧6,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弹簧6分别设在两个长圆孔51内,两个弹簧6分别止抵第一柱体3的两端以将第一柱体3常推向长圆孔51的下端。其中在正常使用时,弹簧6可以起到对第一柱体3的支撑作用,以将其与两个第二柱体4隔离开,当发生碰撞事故时,第一柱体3被安全带200带动而移动到邻近长圆孔51的上端时,弹簧6被压缩,弹簧6回复时可以再次将第一柱体3推向长圆孔51的下端处,保证安全带锁舌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如图1和图3所示,安全带锁舌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两个螺栓柱7,每个螺栓柱7依次穿过相应的支撑块5、第一柱体3的相应端和基座2的相应端后与螺母8固定,其中弹簧6套设在相应的螺栓柱7上。通过设置该螺栓柱7从而可以对弹簧6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即弹簧6的安装更加方便。
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100,从而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降低人员的伤害,降低事故伤亡率,安全性能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舌;
基座,其中所述锁舌设在所述基座的底部;
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的上方;以及
两个第二柱体,所述两个第二柱体分别可旋转地设在所述第一柱体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二柱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其中安全带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且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柱体和两个第二柱体之间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柱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柱体的轴心之间的连线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和第一柱体均为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柱体的外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支撑块,所述两个支撑块设在所述基座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柱体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两个支撑块之间,且所述两个第二柱体分别可旋转地设在所述两个支撑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块上分别具有长圆孔,其中所述第一柱体的两端分别容纳在两个所述长圆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弹簧,所述两个弹簧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长圆孔内,所述两个弹簧分别止抵所述第一柱体的所述两端以将所述第一柱体常推向所述长圆孔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螺栓柱,每个所述螺栓柱依次穿过相应的所述支撑块、第一柱体的相应端和所述基座的相应端后与螺母固定,其中所述弹簧套设在相应的所述螺栓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面形成插槽,所述锁舌插入所述插槽内且与所述基座铆钉连接。
CN201320888560.6U 2013-12-30 2013-12-30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39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8560.6U CN203739832U (zh) 2013-12-30 2013-12-30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8560.6U CN203739832U (zh) 2013-12-30 2013-12-30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9832U true CN203739832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39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8856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39832U (zh) 2013-12-30 2013-12-30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98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6943B (zh) * 2016-12-16 2017-12-01 liang xiong Wang Safety belt guide ring device
CN108136994A (zh) * 2015-10-05 2018-06-08 彼得·达米安·米勒 用于在儿童汽车座椅上保持安全带拉力的锁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6994A (zh) * 2015-10-05 2018-06-08 彼得·达米安·米勒 用于在儿童汽车座椅上保持安全带拉力的锁定装置
TWI606943B (zh) * 2016-12-16 2017-12-01 liang xiong Wang Safety belt guide r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9562B (zh) 一种可自动恢复的防撞报警型公路护栏
CN203739832U (zh) 车辆的安全带锁舌装置
CN205168412U (zh) 一种用于大型货车防撞击装置
WO2013156169A2 (de) Spuleneinheit und elektrofahrzeug
CN204432597U (zh) 安全带导向机构和汽车
CN203126734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01920670B (zh)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安全的保护装置
US8465043B1 (en) Vehicular collision protection device
CN20529251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保险杠
CN205916178U (zh) 一种转向柱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N204101296U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点爆试验台
CN102765360A (zh) 一种汽车安全保险杠
CN103569186A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的压溃装置
CN202039311U (zh) 钢管圆钢组合式防撞活动护栏
AU2015372440B2 (en) Mounting assembly
CN202448925U (zh) 汽车撞车时能自动保护驾驶员的保护罩
CN203658058U (zh) 一种用于汽车顶压试验的固定装置
CN101887809A (zh) 一种安全带佩戴触发开关
CN205059501U (zh)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定位装置
CN210754738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罩壳铆压装置
CN204775087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保险杠
CN203651943U (zh) 一种汽车前扰流板的加强板
CN205573593U (zh) 全地形车的后摇架
KR20110131966A (ko) 차량 안전주행 유도장치
CN208695585U (zh) 一种矿区用改进型窝式格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