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3059U - 部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3059U
CN203633059U CN201320652797.4U CN201320652797U CN203633059U CN 203633059 U CN203633059 U CN 203633059U CN 201320652797 U CN201320652797 U CN 201320652797U CN 203633059 U CN203633059 U CN 203633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trip
parts
carrier band
sprocket wheel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527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谷实
松川茂
城户一夫
佐野达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3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30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抑制与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之间的干涉,并将盖带从载带剥离。部件供给装置(10)具有:倾斜路径(P2);水平路径(P3),其从倾斜路径的前端通过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延伸;链轮(12),其与倾斜路径上的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卡合;引导构件(14),其进行水平路径上的载带的宽度方向的定位;以及盖带剥离机构(50),其配置在倾斜路径的上侧的倾斜区域(24),从链轮与水平路径之间的倾斜路径上的基底带(202)剥离盖带(204)。盖带剥离机构具有:刀片(52),其剥离盖带;以及引导构件(54),其对被刀片剥离的盖带向远离部件供给位置的方向进行引导,并且一边抑制盖带的上升一边引导盖带。

Description

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为了向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供给部件(例如电子部件)而使用载带。载带具备沿着载带的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容纳部件的凹部状或者压纹状的多个容纳部的基底带和以覆盖容纳有部件的状态下的多个容纳部的方式粘贴在基底带上的盖带。为了使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能够吸附载带的容纳部内的部件,将盖带从基底带剥离。
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构成为:朝向载带的基底带的容纳部内的部件被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吸附的位置、即部件供给位置,沿水平方向输送载带。此外,该部件供给装置具有盖带剥离机构,该盖带剥离机构在相对于部件供给位置的载带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从载带剥离盖带。盖带剥离机构配置在朝向部件供给位置沿着水平方向输送的载带的上方,向与载带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剥下盖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实用新型昭59-166499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中,用于从载带剥离盖带的盖带剥离机构配置在比部件供给位置高的位置处。因此,有可能使盖带与转移头的吸嘴之间发生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抑制与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之间的干涉,以使容纳部内的部件露出的方式将盖带从移动中的载带剥离。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沿着作为朝向部件供给位置的方向的带输送方向输送具备基底带和盖带的载带,在所述基底带上以并排且沿带长度方向的方式形成有容纳部件的多个容纳部与多个输送孔,所述盖带以覆盖多个容纳部的方式粘贴于基底带,所述部件供给位置是利用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吸附部件的位置,该部件供给装置具有:
载带的倾斜路径,其沿斜上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载带的水平路径,其从作为带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倾斜路径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而通过部件供给位置;
第一链轮,其与倾斜路径上的载带的输送孔卡合;
引导构件,其对水平路径上的载带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
盖带剥离机构,其配置在位于倾斜路径的上侧的倾斜区域中,并从第一链轮与水平路径之间的倾斜路径上的基底带剥离盖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而使部件露出;以及
链轮驱动机构,其使第一链轮旋转,
盖带剥离机构具有:
刀片,其从基底带剥离盖带;
导向构件,其对被刀片剥离的盖带向远离位于带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件供给位置的方向进行导向,并抑制盖带上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
位于倾斜路径的上侧的倾斜区域是存在于比从部件供给位置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转移头的吸嘴的前端在水平移动时的下限高度位置靠下方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
引导构件由与水平路径上的载带的输送孔进行卡合的第二链轮构成,
链轮驱动机构使第一以及第二链轮同步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个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
盖带剥离机构还具有辊子对,该辊子对夹持由导向构件进行导向的盖带,向远离位于带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件供给位置的方向输送盖带并且抑制盖带的上升,该辊子对配置在位于倾斜路径的上侧的倾斜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一至第四技术方案中任一个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
盖带剥离机构构成为位于比从部件供给位置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转移头的吸嘴的前端在水平移动时的下限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或者位于比部件供给位置的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案,在第三至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个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
水平路径上的部件供给位置相对于第二链轮位于带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并且设定在靠近与第二链轮的齿卡合的输送孔的容纳部的位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与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间的干涉,并且以使容纳部内的部件露出的方式从移动中的载带剥离盖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载带的立体图。
图3是盖带剥离机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部件供给装置
12   第一链轮(链轮)
14   引导构件(第二链轮)
16   链轮驱动机构(马达)
26   倾斜区域
50   盖带剥离机构
52   刀片
54   导向构件
200  载带
202  基底带
204  盖带
P2   倾斜路径(带路径)
P3   水平路径(带路径)
A    带输送方向
Q    部件供给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概略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
图1所示的部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向搭载于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的多个吸嘴102供给部件。
具体来说,图1所示的部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将保持着向搭载于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上的吸嘴102供给的部件的载带200沿作为朝向吸嘴102吸附部件的位置、即部件供给位置Q的方向的带输送方向进行输送。
图2是通过部件供给装置10进行输送的载带2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载带200具备:基底带202,其形成有对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吸附的部件(未图示)进行容纳的凹状的多个容纳部202a;以及盖带204,其以覆盖多个容纳部202a的方式粘贴在基底带202上。此外,在基底带202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输送孔202b。
如图2所示,多个容纳部202a以沿载带200的长度方向并排的方式形成在基底带20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一方侧。多个输送孔202b以沿载带200的长度方向并排的方式形成在基底带202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需要说明的是,在能够收纳大型部件等的宽度较宽的载带的情况下,输送孔202b也可以形成在基底带202的两侧。
盖带204在不覆盖多个输送孔202b的前提下,借助粘接剂206a、206b等粘贴到基底带202。具体来说,在盖带204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中央部覆盖多个容纳部202a的状态下,盖带20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借助粘接剂206a、206b等粘贴到基底带202。
为了将图2所示的载带200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输送,如图1所示,部件供给装置10具有多条载带200的带路径P1~P3以及作为沿着带路径P1~P3来输送载带200的多个链轮的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此外,具有用于从通过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输送的载带200(基底带202)剥离盖带204的盖带剥离机构50。
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具备插入到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中的多个齿12a、14a。在齿12a、14a插入(卡合)到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的状态下使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旋转,由此将载带200沿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的方向、即带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
为了使该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旋转,部件供给装置10具有作为链轮驱动机构的马达16。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借助多个齿轮(单点划线)通过驱动马达16进行同步旋转,其理由见后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部件供给装置10具有带路径P1~P3以外的带路径,而且还具有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以外的链轮。例如,部件供给装置10也可以具有用于从卷绕载带200的卷轴(未图示)朝向第一链轮12输送载带200的链轮。
通过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以及未图示的链轮)向带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的载带200沿着多条带路径P1~P3(以及未图示的带路径)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移动。
带路径P1是从载带200(基底带202)的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例如沿斜上方向(Y轴以及Z轴方向)朝向第一链轮12进行延伸的倾斜路径。
带路径P2是从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带路径P1的端部(前端)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HPL沿斜上方向(Y轴以及Z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路径。
带路径P3是从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带路径P2的端部(前端)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而通过部件供给位置Q的水平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各带路径中的载带200(基底带202)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端称作各个带路径的前端,并且将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端称作各个带路径的后端。
第一链轮12与带路径P1的前端侧以及作为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路径的带路径P2的后端侧上的载带200(基底带202)的部分输送孔202b卡合。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链轮14与作为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路径的带路径P2的前端侧以及作为呈直线状延伸的水平路径的带路径P3的后端侧上的载带200(基底带202)的部分输送孔202b卡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二链轮14也可以在相对于部件供给位置Q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与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从载带200(基底带202)的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沿着斜上方向以不同倾斜角度进行延伸的带路径P1与带路径P2也可以以相同倾斜角度(在相同方向上)进行延伸。此外,从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朝向第一链轮12进行延伸的带路径P1也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路径。
此外,为了使转移头100的吸嘴102能够吸附靠近与第二链轮14的齿14a卡合的状态下的输送孔202b的容纳部202a内的部件,优选将部件供给位置Q设定在作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路径的带路径P3上。通过使第二链轮14的齿14a与部件供给位置Q上的载带200的部分输送孔202b卡合,能够将载带200的容纳部202a内的部件高精度地对准部件供给位置Q。
在部件供给装置10设置有对载带200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20,以使带路径P2以及带路径P3分别成为直线状,即使载带200在带路径P2与带路径P3上分别直线前进。
具体来说,引导构件20构成为:以不与将齿12a、14a插入到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中的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发生干涉的方式在带厚度方向上与多个容纳部202a对置,并在该对置状态下对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背面(与粘贴盖带204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进行支承。
如图2所示,盖带剥离机构50构成为通过将盖带204从基底带202剥离而使容纳于容纳部202a的部件(未图示)露出。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盖带剥离机构50构成为:在位于第一链轮12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带路径P3之间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路径、即带路径P2的部分上,将借助粘接剂206a、206b粘贴到基底带202上的盖带204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两侧部分从基底带202剥离。
如图1所述,盖带剥离机构50还配置在位于带路径P2的上侧的倾斜区域24上。优选的是,后述的盖带剥离机构50的至少辊子对52配置在相对于从第一链轮12附近(直线状的带路径P2与通过第一链轮12的旋转中心的带路径P2的垂线之间的交点或者第一链轮12的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端部(后端))到带路径P3的后端之间的带路径P2的部分位于上侧的倾斜区域24。需要说明的是,倾斜区域24内的上限的高度位置与在从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转移头100的吸嘴102的前端移动的下限高度位置HL相比为下方侧。换言之,倾斜区域24是存在于比从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的前端在水平移动时的下限高度位置HL靠下方侧的区域。更优选的是,盖带剥离机构50配置在倾斜区域24a,该倾斜区域24a由作为部件供给装置10的壳体的一部分的、构成部件供给装置10的上侧的顶盖22与作为倾斜路径的带路径P2之间的空间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谓的“从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的前端在水平移动时的下限高度位置HL”是指,在从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至少执行一次的吸嘴102的水平移动中,在最低的高度位置处执行的水平移动时的吸嘴的前端的高度位置。例如,在转移头100的吸嘴102分别在不同的多个高度位置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最低的高度位置进行水平移动的吸嘴100的前端的高度位置相当于吸嘴102的前端的水平移动时的下限高度位置HL。
如图2所示,对将盖带204从载带200(基底带202)剥离的盖带剥离机构5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概略表示盖带剥离机构50的结构。
如图3所示,盖带剥离机构50具有:刀片52,其将盖带20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从第一链轮12与带路径P3之间的倾斜路径P2的部分上的载带200(基底带202)剥离;导向构件54,其具备将被刀片52剥离的盖带204向辊子对56的咬入部56c进行引导的曲面路径;以及辊子对56,其将被导向构件54导向(引导)的盖带204向远离位于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部件供给位置Q的方向进行输送。
刀片52具备沿载带20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刀尖52a、从刀尖52a相对于带路径P2以规定的角度进行延伸的切削面52b、从刀尖52a向带路径P2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的下表面52c。
刀片52以其刀尖52a配置在能够将盖带20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从第一链轮12与带路径P3之间的带路径P2的部分上的载带200(基底带202)的部分进行剥离的位置的方式,设于部件供给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刀片52的刀尖52a位于带路径P2的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端(后端),但只要在带路径P2上,可以是任意位置。然而,优选的是,刀片52的刀尖52a配置在与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卡合的第一链轮12的齿12a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以及附近、即能够将盖带204从通过第一链轮12沿着带输送方向A输送的载带200(基底带202)剥离的位置。
刀片52的下表面52c作为防止部件从利用刀尖52a剥离了盖带204的基底带202的容纳部202a飞出的罩而发挥功能。与此相关,在刀片52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设置有罩构件26,该罩构件26覆盖剥离了盖带204的状态的基底带202的容纳部202a直到部件供给位置Q附近。
导向构件54包括形成有曲面路径的引导面54a,该曲面路径将被刀片52剥离并沿着刀片52的切削面52b移动的盖带204的部分向远离位于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部件供给位置Q的水平方向进行导向。导向构件54对盖带204进行导向的方向并不限于水平方向,只要是抑制盖带204的上升且远离部件供给位置Q的方向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斜下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抑制盖带的上升”是指,不使由导向构件54导向的盖带204上升至能够对在部件供给装置10上进行水平移动的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的前端造成干涉的高度(下限高度位置HL以上的高度)。
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在缩短部件供给位置Q与部件安装位置(例如,基板上的位置)之间的移动时间的情况下,使吸附保持部件的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的前端尽可能地在将移动时的高度抑制得较低的高度位置、即下限高度位置HL上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具体来说,在部件的安装中,以使吸嘴102相对于转移头100的升降行程(Z轴方向的行程)尽可能变得最小的方式,换言之以使从部件供给位置Q取出部件的前后中的吸嘴102的水平移动时的高度尽可能地降低的方式,使吸嘴102的前端在下限高度位置HL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该吸嘴102的前端进行水平移动的下限高度位置HL由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和从部件供给位置Q向部件安装位置的移动时的高度或者从部件安装位置向部件供给位置Q的移动时的高度来确定,并且以能够避免吸嘴102对部件安装装置(移动转移头100、吸嘴102以外的部分)以及部件供给装置的干涉(接触)的方式进行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谓的吸嘴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是指吸嘴至少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并非指吸嘴仅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因而,沿水平方向移动且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吸嘴的动作、也就是吸嘴的拱形(日文:ァ一チモ一ション)动作也包含于本说明书所说的吸嘴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中。
因而,在从部件供给位置Q取出部件时(取出部件的前后)的吸嘴102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的区域中,需要使部件供给装置10的盖带剥离机构50以及从载带200(基底带202)剥离的盖带204不会超越吸嘴102的前端进行水平移动的下限高度位置HL。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将导向构件54配置在部件供给装置10的顶盖22与从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朝向第一链轮12进行延伸的带路径P1的高度方向(Z轴向)之间,并将盖带204向用于回收盖带204的空间、即盖带回收部25进行导向,其中,部件供给装置10的顶盖22配置于同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HPL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处。
配置在第一链轮12的上侧的倾斜区域24的辊子对56由能够对通过导向构件54进行导向的盖带204进行夹持的两个辊子56a、56b构成。具体来说,辊子对56的辊子56a、56b构成为在利用其咬入部56c来夹持盖带204的状态下进行同步旋转,将夹持的盖带204向远离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部件供给位置Q的方向、并且抑制盖带204的上升且向盖带回收部25进行输送。为此,部件供给装置10具有使辊子56a、56b同步旋转的辊子驱动机构(未图示)。
配置在第一链轮12的上侧的倾斜区域24的辊子对56发挥将利用刀片52从载带200(基底带202)剥离的盖带204向盖带回收部25进行输送的作用,并且也发挥将盖带204从基底带202剥下的作用。即,盖带202被刀片52从基底带202剥离,并且被辊子对56从基底带202剥下。通过该辊子对56来提高盖带204相对于基底带202的剥离性。
需要说明的是,若即便不具备辊子对56也能够利用导向构件54将盖带204向盖带回收部25进行导向,并且即便不具有辊子对56也能够仅利用刀片52将盖带204从基底带202充分地剥离,则也可以省略辊子对56。
利用该盖带剥离机构50,能够将剥离了盖带204的状态下的载带200(基底带202)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输送。由此,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能够在部件供给位置Q处对容纳于基底带202的容纳部202a的部件进行吸附。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10,能够抑制与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的干涉,以使容纳部202a内的部件露出的方式将盖带204从移动中的载带200剥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剥离需要配置在取出部件的一侧、即载带200的上侧(主表面(表面)侧)的盖带204的盖带剥离机构50构成为不会越过作为水平路径的带路径P3上的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而向上方突出。
具体来说,作为载带200的带路径的一部分,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沿着斜上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的带路径P2设置于部件供给装置10。盖带剥离机构50配置在该倾斜带路径P2上的载带200的上侧的倾斜区域24a。因而,与盖带剥离机构设置于在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HPL处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带路径上的载带的上侧的情况相比,在利用配置于倾斜区域24a的盖带剥离机构50来剥离盖带204的情况下,能够大幅抑制并减少越过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HPL的盖带204的剥离部分等。其结果是,抑制盖带204、部件供给装置10对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100的吸嘴102的前端的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盖带剥离机构50的整体位于比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HPL靠下方侧,而且比倾斜路径的带路径P2靠上侧,进一步位于从第一链轮12的附近到带路径P3的后端的倾斜区域。然而,若剥离的盖带204在从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不会超越吸嘴102的前端进行水平移动的下限高度位置HL,而且若能够避免带剥离机构50与吸嘴102之间的干涉,也可以使盖带剥离机构50的一部分越过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HPL。在这种情况下,部件供给装置10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将盖带204从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路径、即带路径P2上的载带200剥离,盖带剥离机构50容易将盖带204从基底带202顺畅剥离,并且能够进行高速剥离。
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将盖带204从呈直线状倾斜延伸的带路径P2上的载带200的部分、即利用引导构件20呈直线状延伸的载带200的部分通过盖带剥离机构50进行剥离。
在利用引导构件20将载带200沿着呈直线状倾斜延伸的带路径P2呈直线状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与沿着曲线状的带路径进行输送的情况相比,在载带200与引导构件2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较小。因而,盖带剥离机构50能够将盖带204从被引导构件20引导且以顺畅稳定的速度进行输送的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部分顺畅地剥离。此外,由于引导构件20与载带20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因此能够高速输送载带200,由此能够将盖带204高速地剥离。另外,即便在盖带204的剥离时从基底带202、盖带204脱落的粘接剂206a、206b等的剥离残渣进入到载带200与引导构件20之间,由于将载带200按压于引导构件20的力较小,因此载带200与引导构件20之间的摩擦力不容易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盖带剥离机构50的刀片52配置在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的带输送方向A之间,并且利用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将载带200向带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从而以稳定的剥离力将盖带204从基底带202剥离。
具体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利用盖带剥离机构50的刀片52来剥离盖带204的载带200的部分位于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的带输送方向A之间。然后,使这两个链轮12、14同步旋转。从而,利用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第一链轮12将盖带剥离机构50的刀片52的刀尖52a按压到基底带202与盖带204之间,能够利用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第二链轮14将剥离了盖带204的状态下的载带200(基底带202)向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拉动。其结果是,与仅在盖带剥离机构50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的一方存在链轮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更稳定的剥离力来剥离盖带204。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使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之间的带输送方向A的距离尽可能地变短。由此,配置在第一以及第二链轮12、14之间的盖带剥离机构50能够更稳定地剥离盖带204。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盖带剥离机构50的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且部件供给位置Q附近将第二链轮14卡合于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因此,第二链轮14能够作为进行水平路径的带路径P3上的载带200的宽度方向的定位的引导构件而发挥功能。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载带200向部件供给位置Q的输送动作的定位性,将载带200的容纳部202a内的部件高精度地对准部件供给位置Q。
例如,在不存在第二链轮14的情况下,在盖带剥离机构50的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在载带200的容纳部202a的位置(特别是载带200的宽度方向位置)容易产生偏差。这是因为,由于盖带剥离机构50的刀片52的刀尖52a发生磨损或者载带200的粘接剂206a、206b等的剥离残渣附着于刀片52的下表面52c或引导构件20等而在带输送过程中产生不可避免的偏差。
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盖带剥离机构50的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且水平路径的带路径P3上的部件供给位置Q附近设置与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卡合的第二链轮14,将载带200的容纳部202a内的部件高精度地对准部件供给位置Q。
举出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配置在盖带剥离机构50的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第二链轮14,该链轮的齿14a在相对于部件供给位置Q的带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与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卡合。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图4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310中,配置在盖带剥离机构350的载带200的带输送方向(箭头A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链轮314的齿314a在相对于部件供给位置Q’的带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与载带200的输送孔202b卡合。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部件供给位置Q’位于第一以及第二链轮312、314之间,对该两个链轮312、314之间的载带200的部分进行高精度地定位。从而,能够将载带200的容纳部202a内的部件更高精度地对准部件供给位置Q’。
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10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将第二链轮14配置在部件供给位置Q的附近,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不对载带200的输送、盖带204的剥离造成影响,能够省略配置在部件供给位置Q的附近的链轮(第二链轮)。
与此相关,图5进一步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410的一部分。图5所示的部件供给装置410与图1所示的上述实施的部件供给装置10相同,具有第一链轮412,该第一链轮412与带路径P2”上的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输送孔202b卡合,带路径P2”是朝向部件供给位置Q”的高度位置沿斜上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路径。另外,部件供给装置410在带路径P2”上的载带200的上侧的倾斜区域424具有与部件供给装置10的盖带剥离机构50相同的盖带剥离机构450。
但是,与图1所示的部件供给装置10不同,在图5所示的部件供给装置410中,不存在与带路径P3”上的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输送孔202b卡合的链轮(第二链轮),带路径P3”是从带路径P2”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而通过部件供给位置Q”的水平路径。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利用与带路径P3”上的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输送孔202b卡合的第二链轮,进行带路径P3”上的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因而,优选的是,在通过部件供给位置Q”的水平路径、即带路径P3”上,将进行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引导构件414设置于部件供给装置410。
如对与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带输送方向(Y轴方向)正交的剖面(图5的B-B剖面)进行描绘的图6所示,引导构件414构成为支承载带20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侧面与背面。利用这样的引导构件414,代替能够进行水平路径的带路径P3”上的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宽度方向上的定位的第二链轮,能够对载带200的基底带202保持的部件在部件供给位置Q”进行高精度地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构件414可以与以使载带200的基底带202沿着带路径P2”进行移动的方式对基底带202的背面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420形成为一体,或者也可以是分体的。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用于容纳部件的容纳部202a是凹状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便是具备从与取出部件的上表面侧相反一侧的背面突出的压纹状的容纳部的载带,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为了将图1、图3所示的载带200以沿着在带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带路径进行移动的方式引导,对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背面以至少能够沿带输送方向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引导构件20在与载带的背面对置的引导面上具备槽,该槽通过比载带200的基底带202的背面侧突出的压纹部,向载带的长度方向(带输送方向)进行延伸。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输送载带的部件供给装置。

Claims (6)

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沿着作为朝向部件供给位置的方向的带输送方向输送具备基底带和盖带的载带,在所述基底带上以并排且沿带长度方向的方式形成有容纳部件的多个容纳部与多个输送孔,所述盖带以覆盖多个容纳部的方式粘贴于基底带,所述部件供给位置是利用部件安装装置的转移头的吸嘴吸附部件的位置,该部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载带的倾斜路径,其沿斜上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载带的水平路径,其从作为带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倾斜路径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而通过部件供给位置; 
第一链轮,其与倾斜路径上的载带的输送孔卡合; 
引导构件,其对水平路径上的载带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 
盖带剥离机构,其配置在位于倾斜路径的上侧的倾斜区域中,并从第一链轮与水平路径之间的倾斜路径上的基底带剥离盖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而使部件露出;以及 
链轮驱动机构,其使第一链轮旋转, 
盖带剥离机构具有: 
刀片,其从基底带剥离盖带; 
导向构件,其对被刀片剥离的盖带向远离位于带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件供给位置的方向进行导向,并抑制盖带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位于倾斜路径的上侧的倾斜区域是存在于比从部件供给位置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转移头的吸嘴的前端在水平移动时的下限高度位置靠下方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引导构件由与水平路径上的载带的输送孔进行卡合的第二链轮构成, 
链轮驱动机构使第一以及第二链轮同步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盖带剥离机构还具有辊子对,该辊子对夹持由导向构件进行导向的盖带,向远离位于带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件供给位置的方向输送盖带并且 抑制盖带的上升,该辊子对配置在位于倾斜路径的上侧的倾斜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盖带剥离机构构成为位于比从部件供给位置进行部件的取出动作时、转移头的吸嘴的前端在水平移动时的下限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或者位于比部件供给位置的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水平路径上的部件供给位置相对于第二链轮位于带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并且设定在靠近与第二链轮的齿卡合的输送孔的容纳部的位置。 
CN201320652797.4U 2012-10-22 2013-10-22 部件供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330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2998A JP2014086502A (ja) 2012-10-22 2012-10-22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12-232998 2012-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3059U true CN203633059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789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5279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33059U (zh) 2012-10-22 2013-10-22 部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86502A (zh)
CN (1) CN203633059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3000A (zh) * 2016-03-18 2018-11-23 Gdm股份公司 设置有线性电动机的用于供给卫生吸收制品的部件的单元
CN109479390A (zh) * 2016-08-08 2019-03-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
CN110198626A (zh) * 2018-02-26 2019-09-03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9565951B (zh) * 2016-08-08 2020-09-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
CN111771430A (zh) * 2018-04-12 2020-10-13 株式会社富士 带自动装填装置
CN112113900A (zh) * 2019-06-21 2020-12-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覆盖片的粘接强度测量方法和载板
CN112740851A (zh) * 2018-10-22 2021-04-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系统
CN113396645A (zh) * 2019-02-08 2021-09-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2933B2 (ja) * 2018-07-10 2023-07-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7462147B2 (ja) * 2019-03-22 2024-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7029678B2 (ja) * 2019-07-25 2022-03-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5398A (ja) * 1989-02-03 1990-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H02138800A (ja) * 1989-08-31 1990-05-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US7220095B2 (en) * 2001-05-24 2007-05-22 Lyndaker David W Self-threading component tape feeder
JP4321610B2 (ja) * 2007-03-09 2009-08-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10003714A (ja) * 2008-06-18 2010-01-07 Panasonic Corp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5559735B2 (ja) * 2011-04-07 2014-07-2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部品供給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3000B (zh) * 2016-03-18 2020-11-13 Gdm股份公司 设置有线性电动机的用于供给卫生吸收制品的部件的单元
CN108883000A (zh) * 2016-03-18 2018-11-23 Gdm股份公司 设置有线性电动机的用于供给卫生吸收制品的部件的单元
CN109479390B (zh) * 2016-08-08 2020-11-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
CN109565951B (zh) * 2016-08-08 2020-09-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
CN109479390A (zh) * 2016-08-08 2019-03-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
US11051440B2 (en) 2016-08-08 2021-06-2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US11166400B2 (en) 2016-08-08 2021-11-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CN110198626A (zh) * 2018-02-26 2019-09-03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10198626B (zh) * 2018-02-26 2022-03-29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11771430A (zh) * 2018-04-12 2020-10-13 株式会社富士 带自动装填装置
CN112740851A (zh) * 2018-10-22 2021-04-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系统
CN112740851B (zh) * 2018-10-22 2022-1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系统
CN113396645A (zh) * 2019-02-08 2021-09-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CN112113900A (zh) * 2019-06-21 2020-12-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覆盖片的粘接强度测量方法和载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6502A (ja) 2014-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3059U (zh) 部件供给装置
JP6094835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CN107114009B (zh)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卷盘装置、带处理装置以及元件收纳带的补充方法
JP5357743B2 (ja)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CN107710905B (zh) 带切断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JP4724768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と空テープガイドの配置構造、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台車
CN107006140B (zh) 带式供料器以及元件安装机
CN108605428A (zh) 作业装置及生产线
CN103906423B (zh) 盖带剥离方法以及带式供料器
CN208471036U (zh) 一种3d曲面玻璃全自动凹面覆膜流水线
CN103037675B (zh)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2574590A (zh) 用于将产品包装到封套中的设备
CN203301943U (zh) 带式馈送器以及元件安装装置
CN103781340B (zh) 载带的盖带剥离装置以及剥离方法
CN209889995U (zh) 备胶装置
CN103359531A (zh) 载带连接装置
CN102187445A (zh) 粘合带粘附设备和压接设备
EP3305469A1 (en) Device for polishing slide fastener element, and slide fastener element
CN106276253A (zh) 校正与贴合装置
CN214815553U (zh) 治具翻转机构
CN108781527A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01618808A (zh) 带切割装置以及使用该带切割装置的膜粘贴方法
CN209567999U (zh) 基板切割装置
CN202931740U (zh) 带式供料器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CN203015377U (zh) 带式馈送器及元件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