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4548U -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94548U
CN203594548U CN201320670008.XU CN201320670008U CN203594548U CN 203594548 U CN203594548 U CN 203594548U CN 201320670008 U CN201320670008 U CN 201320670008U CN 203594548 U CN203594548 U CN 203594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land
urceolus
inner cor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700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玉
李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eij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eij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eij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eij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700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94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94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945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驻车加热装置不易点火启动、工作噪声大和热流量小等缺陷,通过车载蓄电池来给风机、水泵和油泵供电,电磁泵将燃油输送到位于燃烧室头部的吸附网上然后挥发到空气中,利用电热塞点火燃烧,使热交换装置内的水温上升,通过水泵进行水循环。易点火启动,工作噪音小,且供热流量大。适合在低温情况下预热汽车发动机并且为汽车车厢供暖。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北方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原因,冬季普遍气温过低,低温环境中启动会造成发动机的磨损,使得驻车加热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汽车发动机启动前将驻车加热器开启,可减少发动机冷启动带来的摩擦损耗问题,防止水箱结冰,同时给驾驶室供暖、除霜,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驻车加热器普遍存在驻车加热器不易点火启动、工作噪声大和热流量小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驻车加热器普遍存在驻车加热器不易点火启动、工作噪声大和热流量小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点火启动,工作噪音小,供热流量大的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包括电机、电热塞、供油装置、燃烧筒,热交换装置、水泵和控制装置,所述供油装置设有与汽车油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油口,所述水泵设有与汽车水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水口,所述热交换装置设有与所述汽车水箱管路相连的出水口,所述控制装置与汽车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热塞、所述供油装置和所述水泵都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还包括电机固定盘、电机固定盘端盖和连接盘;所述电机固定盘为筒状结构,所述电机固定盘套设在所述电机的前端,所述电机固定盘端盖固定在所述电机固定盘的前端,所述电机固定盘端盖沿轴心设有中心进风孔;所述电机固定盘沿轴心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适配的中心轴孔,用以将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电机固定盘并与所述电机的风扇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盘沿轴心设有若干环形进风孔;所述连接盘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连接盘的前端与所述电机固定盘的后端相固定,所述连接盘中部沿轴线向内延伸形成挡板,所述连接盘挡板表面沿轴心贯穿设有若干环形进风通道;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均为筒形开口结构的热交换内筒和热交换外筒,所述热交换内筒嵌套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外筒内,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热交换外筒的顶部,所述热交换外筒的开口端与所述连接盘的后端相固定;所述燃烧筒外侧沿径向设有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内筒的开口端表面上;所述燃烧筒包括燃烧室与出风筒,所述燃烧室内壁布满燃 油吸附网,所述供油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盘的筒身侧壁上表面上,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燃油吸附网之间设有输油管;所述电热塞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盘筒身外侧表面;另一端为预热端,所述预热端延伸插入至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燃油吸附网内,用以对所述燃油吸附网内的燃油进行预热点火;所述预热端延伸插入至所述燃烧室的燃油吸附网内;所述水泵与所述热交换外筒底部设有进水管道。 
所述连接盘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内筒内部设有排气通道,所述连接盘侧壁内侧底部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应的设有火焰传感器,所述连接盘底部设有向外贯穿的穿孔,用于将所述火焰传感器的信号线与所述电机的电源线沿所述穿孔传递至所述控制系统中。 
所述燃烧室前端表面向内设有燃烧室进风平台,所述燃烧室进风平台为环形凹腔结构,所述燃烧室进风平台的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沿轴线贯穿相切的矩形透孔。 
所述燃油吸附网为不锈钢纤维网。 
所述热交换内筒与所述热交换外筒之间设有密封圈,沿所述热交换内筒的外壁设有螺旋凸棱,所述热交换内筒内壁上分布有若干金属扰流档板,所述热交换外筒向内设有水温感应器。 
所述出风筒内部设有出风筒挡板,所述出风筒挡板表面设有若干旋风条孔,所述旋风条孔彼此呈环形交叉状且一端沿轴心延伸。 
所述供油装置为电磁脉冲输油泵。 
所述电机为轴流式电机。 
所述水泵扬程1m时,流量为20L/min-50L/min。 
技术效果: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包括电机、电热塞、供油装置、燃烧筒,热交换装置、水泵和控制装置,供油装置设有与汽车油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油口,水泵设有与汽车水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水口,热交换装置设有与汽车水箱管路相连的出水口,控制装置与汽车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接,电机、电热塞、供油装置和水泵都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还包括电机固定盘、电机固定盘端盖和连接盘;电机固定盘为筒状结构,电机固定盘套设在电机的前端,电机固定盘端盖固定在电机固定盘的前端;电机固定盘沿轴心设有与电机的转轴相适配的中心轴孔,用以将电机的转轴穿过电机固定盘并与电机的风扇相连接。连接盘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连接盘的前端与电机固定盘的后端相固定;热交换装置包括均为筒形开口结构的热交换内筒和热交换外筒,热交换内筒嵌套并固定在热交换外筒内,出水口设在热交换外筒的顶部,热 交换外筒的开口端与连接盘的后端相固定;燃烧筒外侧沿径向设有环形固定板,环形固定板固定在热交换内筒的开口端表面上;燃烧筒包括燃烧室与出风筒,燃烧室内壁布满燃油吸附网,供油装置固定在连接盘的筒身侧壁上表面上,供油装置与燃油吸附网之间设有输油管,用以提供燃烧室燃烧时所需要的燃油;电热塞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盘筒身外侧表面;另一端为预热端,预热端延伸插入至燃烧室内的燃油吸附网内,用以对燃油吸附网内的燃油进行预热点火,完成燃烧工作;进一步地,燃油吸附网使部分燃油迅速挥发成可燃气体,通过电热塞的预热点火,即使燃油吸附网内的燃油没有被电热塞直接点燃,燃烧室内挥发的可燃气体也会被电热塞点燃,从而提升了点火效率;水泵与热交换外筒底部设有进水管道,热交换外筒的顶部设有出水口。使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形成水路通路。当需要对汽车的水箱进行预热时,控制装置将会通过导线启动供油装置和电热塞和水泵,供油装置通过输油管将燃油喷到燃油吸附网内,通过燃油吸附网对燃油的挥发,加上电热塞的加热,使燃油迅速被点燃,点燃后产生的风通过出风筒进入热交换内筒,热量通过热交换内筒壁被传递到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的水里,通过水泵,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水带着燃烧室内燃油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流向了汽车的水箱并被再次循环下去,最终使汽车水箱的水温有效的提升。另外,电机固定盘端盖沿轴心设有的中心进风孔,不仅可以缩短进风通道,减少风压损失;电机固定盘沿轴心设有若干环形进风孔,降低了进风噪音不仅可以缩短进风通道,减少风压损失和风燥噪音,增加进风流量,也增强了燃烧室内燃烧效果和供热流量;连接盘中部沿轴线向内延伸形成挡板,连接盘挡板表面沿轴心贯穿设有若干环形进风通道,环形进风通道与中心进风孔和环形进风孔之间形成一条良好的送风通道,将电机风扇转动带来的空气流动送到了燃烧室;通畅的进风有效降低了风噪,良好的通风效果也使电机避免由于通风不畅而产生震动及异响。 
进一步地,连接盘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与热交换内筒内部设有排气通道,用于将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以及已经进行过热量传导的风排出,从而形成一个空气流动的循环;连接盘侧壁内侧底部与排气口相对应的设有火焰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的探头部分由连接盘底部插入至排气口中;用以将当前燃烧室产生的热量进行直观的数据采集,当感应的热量较低时,说明燃烧室内的燃油未燃烧,控制系统将会对电热塞进行再次预热,以进行二次点火,增加了加热的效率,避免燃油挥发损失。连接盘底部设有向外贯穿的穿孔,用于将火焰传感器的信号线与电机的电源线沿穿孔传递至控制系统中。 
燃烧室前端表面向内设有燃烧室进风平台,燃烧室进风平台为环形凹腔结构,燃烧室进风平台的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沿轴线贯穿相切的矩形透孔,使通过燃烧室进风平台的风旋转起来并进入燃烧室,保证风压,延长助燃空气在燃烧室通过时间,促进燃烧有效的燃烧,提 高了热流量。 
燃油吸附网为不锈钢纤维网,使燃油可以迅速挥发,提高燃油的燃烧质量,减少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烟尘。 
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设有密封圈,使得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的水被密封住,不会流进燃烧室,使燃油无法燃烧。沿热交换内筒的外壁设有的螺旋凸棱使得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的水流沿螺旋凸棱的方向流动,增加了水流与热交换内筒的接触时间,使水流吸收到更加多的热量,更有效的提升了水流的温度。热交换内筒内壁上分布有若干金属扰流档板,用以将阻挡从出风筒内流出的热风直接沿排风通道排走,使热风能够更长时间的停留在热交换内筒筒璧上,更有效的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的水流介质。热交换外筒向内设有水温感应器,用以将热交换内筒与热交换外筒之间的水流介质的温度信息通过导线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则会根据当前水流介质的温度对燃烧室的供油量进行调整。 
出风筒内部设有出风筒挡板,出风筒挡板表面设有若干旋风条孔,旋风条孔彼此呈环形交叉状且一端沿轴心延伸。可减少热量呈旋风状交叉流动,增加了热量传导的效率。 
供油装置为电磁脉冲输油泵,可根据需要,对供油流量进行调节,节能省油。 
电机为轴流式电机,通过风扇的转动能够带来充足的风量沿着进风通道流向燃烧室。 
水泵扬程1m时,流量为20L/min-50L/min,此时水流的流量较大大,带到汽车水箱的热量也更多,使汽车水箱内的介质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对汽车发动机驻车加热的效果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机固定盘的前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连接盘的前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燃烧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燃烧筒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燃烧室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燃烧室A向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热交换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热交换内筒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示例如下: 
1-连接盘、11-连接盘挡板、12-火焰传感器、121-火焰传感器导线、13-排气口、14-电热塞、141-电热塞电源线、15-进气通道、16-环形进风孔、17-穿孔、2-电机固定盘、21-电机固定盘进风通道、22-中心轴孔、3-电机固定盘端盖、31-中心进风孔、4-电机、41-风扇、42-电机电源线、5-热交换装置、51-热交换外筒、52-热交换内筒、53-热交换内筒螺旋凸棱、54-热交换内筒排气通道、55-金属扰流档板、56-出水口、57-水温传感器、571-水温传感器导线、58-密封圈、6-燃烧筒、60-燃烧室、61-燃油吸附网、62-燃烧室进风平台、621-进风平台进风口、622-矩形透孔、63-进风平台出风口、64-环形固定板、65-出风筒、66-出风筒挡板、67-旋风条孔、7-供油装置、70-电磁脉冲输油泵、71-进油口、72-输油管、73-输油泵电源线、8-水泵、81-进水口、82-进水管道、83-水泵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包括电机4、电热塞14、供油装置7、燃烧筒6,水泵8、控制装置(未标出)、电机固定盘端盖3、电机固定盘2、连接盘1和热交换装置5。其中,电机固定盘端盖3、电机固定盘2、连接盘1和热交换装置5呈一字顺序排列固定;热交换装置5设有与汽车水箱管路相连的出水口56,控制装置与汽车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供油装置7为电磁脉冲输油泵70,可根据需要,对供油流量进行调节,节能省油。电机4的电机电源线42、电热塞14的电热塞电源线141、供油装置7的电磁脉冲输油泵电源线73和水泵8的水泵电源线83都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电机固定盘2为筒状结构,电机固定盘2套设在电机4的前端,电机固定盘端盖3固定在电机固定盘2的前端,电机固定盘端盖3沿轴心设有中心进风孔31,不仅可以缩短进风通道,减少风压损失和风燥噪音,增加进风流量,也增强了燃烧室60内燃烧效果和供热流量;电机固定盘2沿轴心设有与电机4的转轴相适配的中心轴孔22,用以将电机4的转轴穿过电机固定盘2并与电机4的风扇41相连接;连接盘1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连接盘1的前端与电机固定盘2的后端相固定,热交换装置5包括热交换内筒52和热交换外筒51,热交换内筒52嵌套至热交换外筒51内,热交换外筒51开口端表面与连接盘1相固定;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 之间设有密封圈58,使得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的水被密封圈58密封,不会流进燃烧室60,使燃油无法燃烧。燃烧筒6外侧沿径向设有环形固定板,环形固定板的平面与连接盘1与热交换外筒51开口端表面的接触平面相适配,用以环形固定板能够被固定在连接盘1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连接盘1与热交换内筒52均设有与燃烧筒6相适配的容纳空间,用以被固定至连接盘1与热交换外筒51之内。燃烧筒6包括燃烧室60与出风筒65,燃烧室60内壁布满燃油吸附网61,供油装置7固定在连接盘1的筒身侧壁上表面上,供油装置7设有与汽车油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油口71,供油装置7与燃油吸附网61之间设有输油管72,用以提供燃烧室60燃烧时所需要的燃油;电热塞14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盘1筒身外侧表面;另一端为预热端,预热端延伸插入至燃烧室60内的燃油吸附网61内,用以对燃油吸附网61内的燃油进行预热点火,完成燃烧工作。具体地,燃油吸附网61为不锈钢纤维网,使燃油可以在燃烧室60内迅速挥发形成可燃气体,使电热塞14的点火成功率更高,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减少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烟尘。 
进一步地,水泵8设有与汽车水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水口81,水泵8与热交换外筒51底部设有进水管道82,热交换外筒51的顶部设有出水口56。使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形成水路通路。当需要对汽车的水箱进行预热时,控制装置将会通过导线启动供油装置7和电热塞14和水泵8,供油装置7通过输油管72将燃油喷到燃油吸附网61内,通过燃油吸附网61对燃油的挥发,加上电热塞14的加热,使燃油迅速被点燃,点燃后产生的大量热风通过出风筒65进入热交换内筒52,热量通过热交换内筒52的内壁被传递到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的水里,通过水泵8,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的水介质带着燃烧室60内燃油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流向了汽车的水箱并被再次循环下去,最终使汽车水箱的水温有效的提升,防止水箱结冰的同时又使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提升,有效减少由于冬季严寒低温中启动发动机所造成的发动机磨损,使驾驶。一般来说热交换装置5内的交换介质为水或者冷却液,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水为热交换装置5内交换介质。 
进一步地,连接盘1的底部设有排气口13,排气口13与热交换内筒52内部设有排气通道,用于将燃烧室60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以及已经进行过热量传导的风排出,从而形成一个空气流动循环;连接盘1底部与排气口13内腔相对应的设有火焰传感器12,火焰传感器12的探头部分由连接盘1底部内壁插入至排气口13内;用以将当前燃烧室60产生的热量进行直观的数据采集,当感应的热量较低时,说明燃烧室60内的燃油未燃烧,控制系统将会对电热塞14进行再次预热,以进行二次点火,增加了加热的效率,避免燃油挥发损失。连接盘1底部设有向外贯穿的穿孔17,用于将火焰传感器导线121与电机电源线42沿穿孔17传递至控制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4为轴流式电机,通过风扇的转动能够带来充足的风量沿着进风通道 流向燃烧室60,充足的进风量不仅有效促进燃烧室60内燃油的燃烧,还能将燃烧产生的热量带进热交换装置60内并传递给热交换装置60内的水介质。 
图3为图1中的电机固定盘2的前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连接盘1的前视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电机固定盘2沿轴心设有若干环形进风孔16,降低了进风噪音;连接盘1中部沿轴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挡板11,连接盘挡板11表面沿轴心贯穿设有若干环形进风通道21。环形进风通道21与中心进风孔和环形进风孔16之间形成一条良好的送风通道,将轴流式电机4的风扇41转动带来的充足的空气流量送到了燃烧室60,有效地增强了燃烧室60内燃油的燃烧效果,通畅的进风有效降低了风噪,良好的通风效果也使电机4避免由于通风不畅而产生震动及异响,增强了燃烧室60内燃烧效果和供热流量,同时进风的压力还能将燃烧产生的热量带进热交换装置5内并更好的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装置内的水介质。 
图5为图1中燃烧筒6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燃烧筒6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燃烧室6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燃烧室60的A向示意图;如图5至图8所示,燃烧室60前端表面向内设有燃烧室进风平台62,燃烧室进风平台62为环形凹腔结构,其前端开口形成进风平台进风口621,底部设有进风平台出风口63;燃烧室进风平台62的环形凹腔侧壁上设有若干沿轴线贯穿相切的矩形透孔622,使通过燃烧室进风平台62的风旋转起来并进入燃烧室60,保证风压,延长助燃空气在燃烧室60通过时间,促进燃烧有效的燃烧,提高了热流量。 
再进一步地,出风筒65内部设有出风筒挡板66,出风筒挡板66表面设有若干旋风条孔,旋风条孔彼此呈环形交叉状且一端沿轴心延伸。可减少热量呈旋风状交叉流动,增加了热量传导的效率。 
图9为图1中的热交换装置5的前视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热交换内筒52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沿热交换内筒52的外壁设有的螺旋凸棱53使得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的水流沿螺旋凸棱53的方向流动,增加了水流与热交换内筒52的接触时间,使水流吸收到更加多的热量,更有效的提升了水流的温度。热交换内筒52内壁上分布有若干金属扰流档板55,用以将阻挡从出风筒65内流出的热风直接沿排风通道排走,使热风能够更长时间的停留在热交换内筒52的筒璧上,从而更有效的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的水流介质。热交换外筒51向内设有水温感应器,用以将热交换内筒52与热交换外筒51之间的水流介质的温度信息通过导线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则会根据当前水流介质的温度对燃烧室60的供油量进行调整。 
再进一步地,当水泵8扬程1m时,流量为20L/min-50L/min,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水泵8 扬程1m时,流量为50L/min,此时水流的流量大,带到汽车水箱的热量也更多,使汽车水箱内的介质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对汽车发动机驻车加热的效果更强。 
具体地,当需要开启驻车加热装置时,只要先启动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相连接的导线直接启动电磁脉冲输油泵70、电机4、水泵8和电热塞14,此时电磁脉冲输油泵70将汽车油箱内的燃油通过输油管72输送至燃油吸附网61内,大部分燃油随即被挥发在燃烧室60内形成易燃的可燃性气体,电热塞14被启动后,电热塞14的预热端被迅速加热并点着燃烧室60内的可燃性气体,使燃烧室60的燃油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机4启动后风扇41转动向燃烧室60送进大量的风,一方面为燃烧室60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以供燃烧,另一方面将燃烧室60的大量热量由出风筒送进热交换内筒52,并最终从排气口13排出。水泵8被启动后,会立刻将汽车水箱内的水由热交换装置5中形成水路循环,通过热传递将大量热量传递至汽车水箱内的水中,使得汽车发动机可以正常无损的启动,同时驾驶室内的温度也得到了提升,提高了驾驶舱内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的,排气口13设置火焰传感器12将对从排气口13排出的气体进行检测,若没有检测到点火产生的热量,则会对电热塞14进行二次启动,以确保燃油最终会被点燃。热交换外筒51设置的水温传感器57对热交换外筒51与热交换内筒52的水温等数据通过水温传感器电源线571传递至控制装置,当温度符合要求时,控制装置将会对电磁脉冲输油泵70的供油量进行调整,以达到节能省油的目的。 

Claims (9)

1.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包括电机、电热塞、供油装置、燃烧筒,热交换装置、水泵和控制装置,所述供油装置设有与汽车油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油口,所述水泵设有与汽车水箱管路相连接的进水口,所述热交换装置设有与所述汽车水箱管路相连的出水口,所述控制装置与汽车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热塞、所述供油装置和所述水泵都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固定盘、电机固定盘端盖和连接盘;所述电机固定盘为筒状结构,所述电机固定盘套设在所述电机的前端,所述电机固定盘端盖固定在所述电机固定盘的前端,所述电机固定盘端盖沿轴心设有中心进风孔;所述电机固定盘沿轴心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适配的中心轴孔,用以将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电机固定盘并与所述电机的风扇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盘沿轴心设有若干环形进风孔;所述连接盘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连接盘的前端与所述电机固定盘的后端相固定,所述连接盘中部沿轴线向内延伸形成挡板,所述连接盘挡板表面沿轴心贯穿设有若干环形进风通道;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均为筒形开口结构的热交换内筒和热交换外筒,所述热交换内筒嵌套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外筒内,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热交换外筒的顶部,所述热交换外筒的开口端与所述连接盘的后端相固定;所述燃烧筒外侧沿径向设有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内筒的开口端表面上;所述燃烧筒包括燃烧室与出风筒,所述燃烧室内壁布满燃油吸附网,所述供油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盘的筒身侧壁上表面上,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燃油吸附网之间设有输油管;所述电热塞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盘筒身外侧表面;另一端为预热端,所述预热端延伸插入至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燃油吸附网内,用以对所述燃油吸附网内的燃油进行预热点火;所述预热端延伸插入至所述燃烧室的燃油吸附网内;所述水泵与所述热交换外筒底部设有进水管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内筒内部设有排气通道,所述连接盘侧壁内侧底部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应的设有火焰传感器,所述连接盘底部设有向外贯穿的穿孔,用于将所述火焰传感器的信号线与所述电机的电源线沿所述穿孔传递至所述控制系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前端表面向内设有燃烧室进风平台,所述燃烧室进风平台为环形凹腔结构,所述燃烧室进风平台的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沿轴线贯穿相切的矩形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吸附网为不锈钢纤维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内筒与所述热交换外筒之间设有密封圈,沿所述热交换内筒的外壁设有螺旋凸棱,所述热交换内筒内壁上分布有若干金属扰流档板,所述热交换外筒向内设有水温感应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筒内部设有出风筒挡板,所述出风筒挡板表面设有若干旋风条孔,所述旋风条孔彼此呈环形交叉状且一端沿轴心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为电磁脉冲输油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轴流式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扬程1m时,流量为20L/min-50L/min。
CN201320670008.XU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4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0008.XU CN203594548U (zh)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0008.XU CN203594548U (zh)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94548U true CN203594548U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7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7000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4548U (zh) 2013-10-28 2013-10-28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945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435A (zh) * 2016-09-30 2016-12-21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 加温器自动控制系统
CN108674136A (zh) * 2018-05-29 2018-10-19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汽车
CN110182020A (zh) * 2018-12-20 2019-08-30 杨新明 低能耗汽车用暖风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435A (zh) * 2016-09-30 2016-12-21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 加温器自动控制系统
CN108674136A (zh) * 2018-05-29 2018-10-19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汽车
CN110182020A (zh) * 2018-12-20 2019-08-30 杨新明 低能耗汽车用暖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44594A1 (zh) 甲醇加热器
CN203594548U (zh) 一种新型驻车加热装置
CN103061947B (zh) 发动机冷启动预热装置
CN201851254U (zh) 离心式空气燃油加热器
CN207360034U (zh) 一种车辆及其驻车供暖系统
CN101837719B (zh) 电动汽车取暖装置及燃油加热器回收利用燃油蒸汽的方法
CN104626923B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201851258U (zh) 离心式液体燃油加热器
CN207847843U (zh) 一种驻车加热器
CN208664890U (zh) 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
CN210149115U (zh) 一种带一氧化碳报警保护功能的驻车加热器
CN207554156U (zh) 一种集成dpf热再生和机械再生的装置系统
CN204526731U (zh) 电动汽车暖风装置
CN201003457Y (zh) 挥发雾化液体燃油加热器
CN102748187A (zh) 发动机低温冷启动系统
CN202718799U (zh) 发动机低温冷启动系统
CN201671744U (zh) 挥发雾化燃油液体加热器
CN205955888U (zh) 张牵设备启动预热装置
JP2008115842A (ja) 水素,酸素によるlpg、lng用高速加熱触媒器の燃焼触媒補助装置
CN206779011U (zh) 即热式柴油加热清洗机
CN204398810U (zh) 一种车载液体加热器
CN201372879Y (zh) 发动机低温加热器
CN205641510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7198014U (zh) 旅行车用燃油热水装置
CN217737551U (zh) 压裂机组加装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