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2977U - 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92977U CN203592977U CN201320568646.0U CN201320568646U CN203592977U CN 203592977 U CN203592977 U CN 203592977U CN 201320568646 U CN201320568646 U CN 201320568646U CN 203592977 U CN203592977 U CN 2035929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hydraulic
- hydraulic circuit
- abs unit
- brake device
- ab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能够改善油压回路的路径的自由度。其是摩托车的油压式的后油压系统(69),其中,ABS单元(40)介于连接与制动踏板(50)联动的后用主缸(54)和后钳(25)的油压回路中。从ABS单元(40)的第三接头部分(82)至后用主缸(54)的第三油压回路(62)和从ABS单元(40)的第四接头部分(84)至后钳(25)的第四油压回路(64)分别通过由弹性体构成的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的油压式的后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的油压式的制动装置中,有使ABS单元(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介于连接与制动杆、脚踏式制动器等制动操作构件联动的主缸和制动钳的油压回路中的装置(例如,日本特开平5-105174号公报)。在这样的制动装置中,为了防止在油压回路内油发生膨胀所导致的油压降低的情况,使用与橡胶软管相比变形量较小的金属制的导管作为制动操作构件与ABS单元之间的配管。
然而,金属制的导管由于柔软性较低而使路径受限,配置的自由度较低。尤其是,ABS单元的周围其他部件接近地配置的情况较多,从而难以确保金属制的导管的路径或其他部件的配置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改善油压回路的路径的自由度的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是摩托车的油压式的后制动装置,ABS单元介于连接与制动操作构件联动的主缸和后钳的油压回路中;所述油压回路的从至少所述ABS单元的接头部分延伸的部分通过由弹性体构成的软管形成。
根据该结构,油压回路的从ABS单元的接头部分延伸的部分由软管形成。借助于此,在ABS单元上其周围的部件接近地配置的部位上,油压回路的处理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改善油压回路的路径的自由度。又,由于油压回路的处理变得容易,因而即使部件的配置误差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与油压回路之间的干扰,因此容易配置部件。后制动即使使用软管,对制动感觉的影响也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从所述接头部分至所述主缸的所述油压回路由所述软管形成。根据该结构,使用一根软管能够从接头部分延伸至主缸,从而借助于软管的弹性使得主缸容易从车身装卸。又,可以去除连接软管和金属导管的连接器,从而能够防止连接器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从所述接头部分至所述后钳的所述油压回路由所述软管形成。根据该结构,使用一根软管能够从接头部分延伸至后钳,从而借助于软管的弹性使得后钳等容易从车身装卸。又,可以去除连接软管和金属导管的连接器,从而能够防止连接器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扰。此外,若使延伸至主缸、后钳两者的油压回路为软管,则能够使ABS单元周围的回路的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ABS单元配置于比支持于主框架上的行驶用驱动源靠近后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ABS单元与后钳之间的距离和ABS单元与后用主缸之间的距离分别变短,因此对制动感觉的影响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ABS单元支持于与支持前轮的主框架连接的后框架上;在所述后框架的比所述ABS单元靠近前方且下方的部分,支持有向着所述后钳的所述软管。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沿着在主框架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背部的形式,用大曲率配置所述软管,因此难以损伤软管。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公开的至少两种结构的任意组合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中。尤其是,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的两项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装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后制动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制动装置的后方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的ABS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上述后制动装置的油压回路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上述油压回路的支持结构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主框架;
2 后框架;
12 前轮;
22 后轮;
25 后钳;
40 ABS单元;
50 制动踏板(制动操作构件);
54 后用主缸;
62 第三油压回路(油压回路);
64 第四油压回路(油压回路);
78 第一软管;
80 第二软管;
82 第三接头部分;
84 第四接头部分;
E 发动机(行驶用驱动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以从参考附图的下述优选实施形态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地理解。但是,实施形态和附图仅仅是用于图示和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幅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部分。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形态。在本说明书中,“左侧”和“右侧”是指骑乘于车辆的驾驶员观察的左右侧。图1是具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后制动装置的摩托车的右侧视图。摩托车的车身框架FR由构成前半部的主框架1、连接于主框架1的后部且构成后半部的后框架2、以及从主框架1的前部架设至后部的左右一对的副框架4构成。
在主框架1的前端上安装有头管5,在该头管5上转动自如地插通有转向轴(未图示)。通过该转向轴(未图示),上支架6和下支架8支持于主框架1,在这些上支架6和下支架8上支持有前叉10。在该前叉10的下端部上安装有前车轮轴9,在前车轮轴9上旋转自如地支持有前轮12。也就是说,前轮12通过头管5、前叉10等,支持于主框架1。
此外,在前车轮轴9上安装有与前轮12一体地旋转的前用制动盘11。向该前用制动盘11施加制动力的前钳13支持于前叉10的下端部。前钳13具有从两侧紧固前用制动盘11的制动衬片(未图示)、和按压该制动衬片的活塞(未图示)。
在前叉10的上端部的上支架6上安装有把手14。在把手14的右手柄上安装有制动杆15和与该制动杆15联动的前用主缸17。
主框架1的后端部向后下方倾斜,在该后端部上形成有摇臂支架16。在该摇臂支架16上通过枢轴20摇动自如地支持有摇臂18的前端部。在该摇臂18的后端部上安装有后车轮轴19,在后车轮轴19上旋转自如地支持有后轮22。
在后车轮轴19上安装有与后轮22一体地旋转的后用制动盘23。向该后用制动盘23施加制动力的后钳25支持于摇臂18。后钳25具有从两侧紧固后用制动盘23的制动衬片(未图示)、和按压该制动衬片的活塞(未图示)。
在主框架1的中央部的下方位置上,装载有作为摩托车的行驶用驱动源的发动机E。该发动机E通过链条那样的传动构件21驱动后轮22。发动机E是内燃机,在该实施形态中是四缸四冲程的并列多汽缸发动机。在发动机E的前表面上连接有四根排气管27。这些排气管27向前方较大弯曲后向后方延伸并在发动机E的下方集合,与配置于后轮22的右侧的消声器24相连。
在主框架1的上部配置有燃料箱26。在前叉10的前表面上支持有前照灯单元28,在该前照灯单元28上支持有树脂制的前整流罩30。前整流罩30覆盖前叉10的上部的前方。
在发动机E的前斜上方配置有用于使水那样的发动机冷却介质散热的散热器32。覆盖散热器32的外侧方的左右一对的树脂制的侧整流罩34支持于车身框架FR。侧整流罩34从散热器32的上侧方至副框架4的上端部和主框架1的前部的外侧方延伸。在发动机E的下部安装有由树脂构成的左右一对的下整流罩36。
在后框架2的上部安装有驾驶员用座椅38和同乘者用座椅39。在驾驶员用座椅38的下方配置有ABS单元40,该ABS单元40支持于后框架2。ABS单元40是用于抑制制动操作导致的车轮12、22抱死的情况的构件,检测车轮12、22的旋转且电气控制制动力。在该实施形态中,ABS单元40配置于比发动机E和枢轴20靠近后方的位置。在ABS单元40的周围,配置有电池BT、发动机控制单元ECU(engine control unit)等部件(未图示)。
侧盖42从驾驶员用座椅38的下方延伸至发动机E的后部,从外侧方覆盖副框架4的后半部。从外侧方覆盖副支架4的前半部的副框架盖44支持于副框架4。副框架盖44从侧盖42的前端部延伸至侧整流罩34的下部。
在夹着侧盖42的上下位置上配置有上部框架盖46和下部框架盖48。上部框架盖46从侧整流罩34沿着燃料箱26的下缘延伸至侧盖42,从外侧方覆盖主框架1。下部框架盖48从侧盖42向下方延伸,从外侧方覆盖摇臂支架16。
在摇臂支架16的后部固定有支持作为制动操作构件的制动踏板50、和同乘者用脚踏51的支架52,其从摇臂支架16沿着排气消声器24向后斜上方延伸。在制动踏板50的附近,配置有与制动踏板50联动的后用主缸54和与该后用主缸54连接的储液罐56,支持于支架52。
如图2所示,ABS单元40和前用主缸17通过第一油压回路58连接。ABS单元40和前钳13通过第二油压回路60连接。ABS单元40和后用主缸54通过第三油压回路62连接。ABS单元40和后钳25通过第四油压回路64连接。
前油压系统66由这些ABS单元40、前用主缸17、前钳13以及第一和第二油压回路58、60构成。又,后油压系统69由ABS单元40、后用主缸54、后钳25以及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构成。
在前油压系统66中,通过前用主缸17将制动杆15的握力转换为油压,通过第一油压回路58将该油压传递至ABS单元40。ABS单元40从来自前用主缸17的油压和前轮12的旋转判断适当的制动力,通过第二油压回路60将相当于该制动力的油压传递至前钳13。前钳13借助于来自ABS单元40的油压工作,向前用制动盘11施加制动力。
第一和第二油压回路58、60分别具有其上下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58a、58b和60a、60b、和其中间的金属导管部58c、60c。详细地说,第一油压回路58由上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58a、下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58b、以及其中间部分的金属导管部58c构成。上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58a的上游端连接于前用主缸17,下游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器68。第一连接器68支持于主框架1的前端部。比该第一连接器68靠近下游侧的部分由金属导管部58c形成。
金属导管部58c沿着主框架1,从主框架1的前端部延伸至后端部,连接于第二连接器70。第二连接器70支持于后框架2。从第二连接器70连接至ABS单元40的下游部分由橡胶软管部58b形成。下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58b连接于图3所示的ABS单元40的第一接头部分72。
在此,上游、下游是指沿着制动工作时的制动油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又,接头部分是指安装于ABS单元40,橡胶软管或金属导管连接的部分,形成第一和第二油压回路58、60的一部分。
第二油压回路60由上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60a、下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60b、以及其中间部分的金属导管部60c构成。上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60a的上游端连接于ABS单元40的第二接头部分74,下游端连接于图2的第三连接器75。第三连接器75支持于后框架2。在该第三连接器75上连接有中间部分的金属导管部60c。
金属导管部60c沿着主框架1,从主框架1的后端部延伸至前端部,连接于第四连接器76。第四连接器76支持于主框架1的前端部。第四连接器76的下游部分由橡胶软管部60b形成。下游部分的橡胶软管部60b向下方延伸,连接于前钳13。
在后油压系统69中,通过后用主缸54将制动踏板50(图1)的踏力转换为油压,通过第三油压回路62将该油压传递至ABS单元40。ABS单元40从来自后用主缸54的油压和后轮22的旋转判断适当的制动力,通过第四油压回路64将相当于该制动力的油压传递至后钳25。后钳25借助于来自ABS单元40的油压工作,向后用制动盘23施加制动力。
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分别通过由橡胶那样的弹性体构成的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形成。详细地说,在第三油压回路62中,后用主缸54和图3的ABS单元40的第三接头部分82通过第一软管78连接,ABS单元40的第四接头部分84和图2的后钳25通过第二软管80连接。
如图3所示,ABS单元40具有单元主体85、和所述第一~第四接头部分72、74、82、84。各第一~第四接头部分72、74、82、84通过第一~第四螺栓86、88、90、92连接于单元主体85。第一~第四接头部分72、74、82、84都朝前方开口。也就是说,分别连接于第一~第四接头部分72、74、82、84上的第一~第四油压回路58、60、62、64从ABS单元40向前方延伸。
如图4所示,后油压系统69的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从ABS单元40的第三和第四接头部分82、84向前下方延伸。此外,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在后框架2与ABS单元40之间、即在后框架2的内侧且ABS单元40的外侧通过。其后,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在比ABS单元40靠近前方且下方的位置上,通过支持构件94支持于后框架2。
详细地说,在图2的后框架2的前端部上连接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管(cross pipe)96,如图5所示,在该横管96上安装有安装金属件98。另一方面,将构成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的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插通于具有橡胶那样的弹性的筒状的第一减振器100。使该第一减振器100夹持于夹具那样的支持构件94,使支持构件94的梢端部接合于设置于安装金属件98上的接合孔98a。借助于此,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支持于横管96。
如图4所示,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从支持构件94弯曲为U字形且向后方延伸。构成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的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的弯曲为U字形的部分通过例如由橡胶管构成的保护件102增强。第三油压回路62弯曲为U字形后连接于后用主缸54。
第四油压回路64弯曲为U字形且向后方延伸后,支持于摇臂18。详细地说,将构成第四油压回路64的第二软管80插通于具有橡胶那样的弹性的筒状的第二减振器106。将该第二减振器106嵌入安装在摇臂18上的锁定件104后对其进行锁定。借助于此,第二软管80支持于摇臂18。第二软管80由弹性体构成,因此也能够顺利地支持于摇动的摇臂18。第四油压回路64从锁定件104进一步向后方延伸,连接于后钳25。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2所示,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78、80分别由具有弹性体的第一和第二软管形成。借助于此,在ABS单元40的周围,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78、80的处理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改善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78、80的路径的自由度。又,由于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78、80的处理变得容易,即使在图1的电池BT、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等的部件的配置误差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图2的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78、80之间的干扰,因此容易配置部件。
此外,使用一根第一软管78从ABS单元40延伸至后用主缸54,还使用一根第二软管80从ABS单元40延伸至后钳25。因此,借助于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的弹性,使后用主缸54和后钳25相对于车身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又,可以去除连接软管和金属导管的连接器,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扰。
由于图1所示的ABS单元40配置于比发动机E靠近后方的位置,因此ABS单元40与后钳25之间的距离、和ABS单元40与后用主缸54之间的距离变短。借助于此,即使在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中使用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对制动感觉的影响也较小。
图4所示的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支持于后框架2的比ABS单元40靠近前方且下方的部分。借助于此,能够以沿着在主框架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背部1a的形式,用大曲率配置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因此难以损伤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的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追加、变更或删除。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构成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的整体,但也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软管78、80仅形成第三和第四油压回路62、64的从至少ABS单元40的第三和第四接头部分82、84延伸的部分。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发动机作用驱动源,但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因而,这样的内容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是摩托车的油压式的后制动装置;
ABS单元介于连接与制动操作构件联动的主缸和后钳的油压回路中;
所述油压回路的从至少所述ABS单元的接头部分延伸的部分通过由弹性体构成的软管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接头部分至所述主缸的所述油压回路由所述软管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接头部分至所述后钳的所述油压回路由所述软管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BS单元配置于比支持于主框架上的行驶用驱动源靠近后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BS单元支持于与支持前轮的主框架连接的后框架上;
在所述后框架的比所述ABS单元靠近前方且下方的部分,支持有向着所述后钳的所述软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27681 | 2012-10-15 | ||
JP2012227681A JP2014080057A (ja) | 2012-10-15 | 2012-10-15 |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ブレー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92977U true CN203592977U (zh) | 2014-05-14 |
Family
ID=5067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6864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2977U (zh) | 2012-10-15 | 2013-09-13 | 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4080057A (zh) |
CN (1) | CN20359297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3129A (zh) * | 2015-05-14 | 2015-08-19 |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刹车装置 |
CN107031780A (zh) * | 2016-01-27 | 2017-08-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CN111132896A (zh) * | 2017-09-29 | 2020-05-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04999B2 (ja) | 2019-03-29 | 2021-07-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7142657B2 (ja) * | 2020-02-03 | 2022-09-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TWI735321B (zh) * | 2020-08-27 | 2021-08-01 | 台灣制動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自行車防鎖死煞車系統(abs)之車首集成套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0169U (zh) * | 1988-07-04 | 1990-01-23 | ||
JP3458482B2 (ja) * | 1994-10-18 | 2003-10-2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abs油圧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
JP5478307B2 (ja) * | 2010-03-19 | 2014-04-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制動装置 |
-
2012
- 2012-10-15 JP JP2012227681A patent/JP2014080057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9-13 CN CN201320568646.0U patent/CN2035929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3129A (zh) * | 2015-05-14 | 2015-08-19 |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刹车装置 |
CN107031780A (zh) * | 2016-01-27 | 2017-08-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CN107031780B (zh) * | 2016-01-27 | 2019-12-0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CN111132896A (zh) * | 2017-09-29 | 2020-05-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CN111132896B (zh) * | 2017-09-29 | 2021-07-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80057A (ja) | 2014-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92977U (zh) | 摩托车的后制动装置 | |
CN110015373B (zh) | 跨骑型车辆的abs配置结构 | |
US7350881B2 (en) | Motorcycle with antilock brake system | |
CN101574993B (zh) | 摩托车 | |
CN104768842B (zh) | 机动二轮车的制动钳配置结构 | |
US7665563B2 (en) | Swing arm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 |
JP5386451B2 (ja) | 車両 | |
JP5788696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EP2868958A1 (en) |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JP2008302735A (ja) | 作業車の燃料貯留構造 | |
CN100455480C (zh) |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 |
CN203473161U (zh) | 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 | |
JP2013103693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07008375A (ja) | 自動二輪車 | |
EP1775209A2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with a steering damper | |
CN104781138A (zh) | 带abs单元的摩托车 | |
JPWO2009050961A1 (ja) |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
US8381863B2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arrangement between a frame member and an engine of a saddle-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01804838B (zh) | 鞍乘式车辆 | |
CN101472787A (zh) | 骑跨型轮式车辆及其框架 | |
TWI731637B (zh) | 跨坐型車輛 | |
JP4694451B2 (ja) | 前輪懸架装置 | |
EP1514790B1 (en) | Brake hose support structure | |
EP2048051A2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CN100513245C (zh) | 鞍座式两轮机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