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5885U -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5885U
CN203515885U CN201320678582.XU CN201320678582U CN203515885U CN 203515885 U CN203515885 U CN 203515885U CN 201320678582 U CN201320678582 U CN 201320678582U CN 203515885 U CN203515885 U CN 203515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inlet
pressure stabilizing
stabilizing cavity
air intake
intak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785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浩
商富强
王振海
关秀玲
孙平
兰燕杰
贺燕铭
马童立
李红强
周启顺
张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785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15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5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58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vacu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属于汽车内燃机进气系统领域。该进气歧管包括本体及多个进气支管;本体内设有一个稳压腔,每一进气支管均与稳压腔连通,稳压腔的体积为各进气支管体积之和的70%-80%;进气支管沿着稳压腔的中心线对称;每一进气支管为锥形的管体,且每一进气支管的轴线平行于稳压腔的中心线。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利用稳压腔的缓冲作用及每一进气支管单独进气,尽可能地消除了各进气支管的进气干扰,且进气支管沿着稳压腔的中心线对称,提高了进气均匀性。且各进气支管为锥形的管体,且每一进气支管的轴线平行于稳压腔的中心线,与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较大弧度的长进气支管相比,减小了进气阻力。

Description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燃机进气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其作用是将洁净的空气均匀分配给各气缸进气道并保证一定的充气效率。对于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而言,由于动力进气效应对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影响较大,因此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多设计为具有较大弧度的长进气支管,以增加惯性充气量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近年来,为了达到日益严格的环境排放法规的要求,增压发动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技术趋势。与自然吸气发动机相比,由于增压进气作用使得增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对于动力进气效应的要求不高;相应的由于增压作用后增压发动机的功率负荷有了较大的提升,而对充气量和进气均匀性的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气阻力小、且进气均匀的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其包括本体及连接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的多个进气支管;所述本体内设有一个稳压腔,每一所述进气支管均与所述稳压腔连通,且所述稳压腔的体积为各所述进气支管体积之和的70%-80%;所述进气支管沿着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对称,且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每一所述进气支管为锥形的管体,且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腔的体积为各所述进气支管体积之和的75%。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进气支管包括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进口相对的出口,且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截面面积与对应所述进气支管的进口截面面积相比缩小了28%-33%。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截面面积与对应所述进气支管的进口截面面积相比缩小了30%。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气支管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处一体化铸造成型有与气缸盖相连的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顶面,所述顶面于与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相对应的部位设有节流阀体安装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上设有支架安装基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增压发动机,其包括上述进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利用稳压腔的缓冲作用及每一进气支管单独进气,尽可能地消除了各进气支管的进气干扰,提高了进气稳定性。进气支管沿着稳压腔的中心线对称,提高了进气均匀性。且各进气支管为锥形的管体,且每一进气支管的轴线平行于稳压腔的中心线,与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较大弧度的长进气支管相比,减小了进气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其包括本体1及连接本体1的第一侧面的多个进气支管3。本体1内设有一个稳压腔(图未示),每一进气支管3均与稳压腔连通,且稳压腔的体积为各进气支管3体积之和的70%-80%。进气支管3沿着稳压腔的中心线对称,稳压腔的中心线垂直于本体1的第一侧面。每一进气支管3为锥形的管体,且每一进气支管3的轴线平行于稳压腔的中心线。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稳压腔的体积为各进气支管3体积之和的75%。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利用稳压腔的缓冲作用及每一进气支管3单独进气,尽可能地消除了各进气支管3的进气干扰,提高了进气稳定性。进气支管3沿着稳压腔的中心线对称,经试验测试,各支管进气差异控制在1.5%以内,具有极佳的进气均匀性。各进气支管3为锥形的管体,且每一进气支管3的轴线平行于稳压腔的中心线,即是各进气支管3的气道平直,与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较大弧度的长进气支管相比,减小了进气阻力。
具体地,每一进气支管3包括与稳压腔连通的进口及与进口相对的出口,且每一支管3的出口与气缸(图未示)连通。每一进气支管3为锥形管体,即是每一进气支管3的截面渐缩;且每一进气支管3的出口截面面积与对应进气支管的进口截面面积相比缩小了28%-3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每一进气支管3的出口截面面积与对应进气支管的进口截面面积相比缩小了3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每一进气支管3的长度相等,即是每一进气支管3的轴线相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气支管3为四个,按照图1中从左往右数,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进气支管3;其中,第一和第四进气支管3对称、第二和第三进气支管3对称。
具体地,每一进气支管3的出口处一体化铸造成型有法兰31,且法兰31与气缸盖相连。
具体地,本体1包括顶面11,顶面11于与稳压腔的中心线相对应的部位设有节流阀体安装法兰111。这样,节流阀体通过节流阀体安装法兰111固定安装在本体1的稳压腔的中心线的部位,与传统设计将节流阀体设置在稳压腔侧面相比,提高了充气效率。且气流通过节流阀进入稳压腔后可均匀的流向各进气支管3,进一步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为了便于安装固定,顶面1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柱113。
请结合参照图2,具体地,本体1还包括与顶面11相对的底面13。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及安装在其上各零部件整体的刚度,底面13上设有支架安装基座131,且支架安装基座131上设有为进气歧管支架提供安装固定的安装孔(图未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增压发动机,该增压发动机包括上述进气歧管。显然地,具有上述进气歧管的增压发动机也当然具有上述进气歧管的优点和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及连接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的多个进气支管;
所述本体内设有一个稳压腔,每一所述进气支管均与所述稳压腔连通,且所述稳压腔的体积为各所述进气支管体积之和的70%-80%;
所述进气支管沿着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对称,且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
每一所述进气支管为锥形的管体,且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的体积为各所述进气支管体积之和的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进气支管包括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进口相对的出口,且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截面面积与对应所述进气支管的进口截面面积相比缩小了28%-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截面面积与对应所述进气支管的进口截面面积相比缩小了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气支管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处一体化铸造成型有与气缸盖相连的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顶面,所述顶面于与所述稳压腔的中心线相对应的部位设有节流阀体安装法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上设有支架安装基座。
9.一种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发动机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歧管。
CN201320678582.XU 2013-10-30 2013-10-30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5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8582.XU CN203515885U (zh) 2013-10-30 2013-10-30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8582.XU CN203515885U (zh) 2013-10-30 2013-10-30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5885U true CN203515885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4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7858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15885U (zh) 2013-10-30 2013-10-30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58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9915A (zh) * 2018-08-15 2018-12-11 全椒县全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缸柴油机进气道及其制造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9915A (zh) * 2018-08-15 2018-12-11 全椒县全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缸柴油机进气道及其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15885U (zh) 进气歧管及增压发动机
CN101608587B (zh) 天然气发动机谐振进气管
CN202611912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排气道结构
CN201507372U (zh) 一种高滚流强度高流量系数的汽油机进气道
CN201896687U (zh) 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CN102400760B (zh) 非对称简化排气脉冲转换器
CN204755047U (zh) 集成式排气歧管总成及发动机的egr结构
CN202381184U (zh) 柴油发动机的气缸盖
CN202081991U (zh) 柴油机进气系统
CN203035365U (zh) 一种φ145毫米缸径的四气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
CN201851199U (zh) 用于中型载货车的消声器
CN2921338Y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3223320U (zh) 发动机进气管
CN203742854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1908756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11174414U (zh) 一种可显著提高发动机进气一致性的进气管路结构
CN201599116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8236490U (zh) 一种带有圆形或8字型出气法兰口的排气歧管
CN219492436U (zh) 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和车辆
CN201843672U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1152210Y (zh) 一种2.0升cbr发动机进气岐管
CN202867052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结构
CN111636986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
CN200961503Y (zh) 专用排气歧管
CN201972771U (zh) 一种后排气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